综合管理部制度范例6篇

综合管理部制度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1

关键词: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问题;建议

一、目前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

本世纪初,我国电力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厂网分开,重组了发电和电网企业,初步建立了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及政府监管体系,行成了竞争、开放的新型电力市场。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规范和统一各级电网子企业的计划管理行为,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全面发展,电网企业初步推行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对涵盖企业整体效能价值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编制、平衡、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等全过程的管理。在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内部建立综合计划的业务流程,建立有关企业安全生产、建设、财务、营销、物资、人力资源等各方面中央数据平台,实现计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化,确保各指标可控在控,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与一般单体计划管理模式相比,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特点为追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注重各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控制与分析、企业基础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与管理,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分析。

二、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综合计划的建立,为企业年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使各项活动均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形成。在资源配置、电网投资、资金管理等方面,遵循局部服从企业、专业服从综合、注重总体的原则,做好综合平衡优化,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人、财、物,积极寻求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三是建立了扁平化、清晰化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分层分专业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细节优化业务流程,部门之间协调顺畅、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企业的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一致性已经形成,“四统一”即“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要求已经初步实现。

电力企业将综合计划管理作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重点来抓,“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实现了“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目标,计划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电力企业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确保了年度综合计划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在实施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各集团公司、分公司的重要依据。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公司经营业绩、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4大类指标,全面体现了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客观准确地反应了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但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的导向性管理手段,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范围和管理手段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

1.综合计划管理的龙头导向作用需要加强。为保证综合计划的全面实施,必须保证综合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综合计划管理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工作的主要依据,成为涵盖供电企业发展层面和生产经营层面的龙头。

2.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总体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

3.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目前,在综合计划管理中,各部门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使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存在计划分头编制、简单汇总集成、各自为政的现象,由于分口管理、条块分割,可能造成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不一致。综合计划的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4.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时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

5.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预控和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司实施综合计划以来,虽然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全面丁作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研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虽然已逐步加强管理,但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供电企业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6.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7.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很好建立。

四、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建议对策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经营的年度目标,综合计划管理是供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供电企业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措施。因此,建立与供电企业战略规划一体化的综合计划管理管控体系十分必要。

1.管理目标的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中,综合计划指标的建立是关键,涵盖了电网企业全面的经营活动及体现企业最高效能价值。电网企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负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负有保护电力消费者最大利益的责任。企业本身又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电力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可持续发展。综合计划指标应在实施中逐步实现体现电网企业保护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经济建设的使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电力服务的社会责任,创建企业发展的良性氛围。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成本管控工作,建立综合计划、财务资金预算、工程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协调管控机制 :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强化资金预算审批管理。通过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2.转变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流程。要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进一步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坚持“四统一”原则,综合计划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纵向上,处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最前端的各基层公司,负责提出生产一线需求。公司各部门深入研究,上下沟通,综合平衡优化,形成建议。各专业、各基层公司计划据此调整、细化和深化自己的计划。横向上,各专项计划的责任部门,均是公司综合计划的管控部门,负有审核把关、监督执行的责任。计划部门负责综合平衡,形成计划草案,报公司决策。

3.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合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合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4.完善考核体系。综合计划管理的主体就是实现制定的目标,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有效地实现竞争机制,体现管理参与者的价值观。努力做到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事、量化到人、分解到位,并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形成各级综合考核体系。为了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管控体系。必须建立供电企业指标和任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供电企业现行的年度业绩考核、绩效管理、月度考核、综合计划指标、专业考核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一体化的综合考核平台,形成年度绩效合约,通过月度经济责任考核和管控,确保年度绩效合约的全面完成。

5. 强化管控力度,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一是拓展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深度,积极贯彻上级公司要求,对涉及投资和资金支出的的各项投入等都要制定专项计划,控制好规模。二是加强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在综合计划管理流程上要突出“分析、决策、执行、监督、考核”五个环节,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强化月度动态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综合计划的分析深度和广度,加强异动指标动态分析,形成综合计划的闭环控制。

6.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之中,以求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一个企业来说,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前景下,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竞争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创新效果评价体系本身也应是计划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通过效果评估体系正反两面结果的反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使其在电网企业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7.完善信息系统。结合SG186工程数据平台,在系统分析综合计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平台,加快综合计划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广,尽快实施到直属单位,延伸到地市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加快信息集成,加强综合计划应用系统与预算、财务、营销、生产、人资、安监等应用系统的衔接,统一数据口径,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2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3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发电企业 综合计划管理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新一轮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结构和前期政策消化的调整阶段,正在向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新常态过渡。其中电力方面,需求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过渡,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崛起,原来的电力供需平衡模式被打破,火电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化石能源与环保约束的不断加强,国家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力度,鼓励发展低碳清洁能源,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提出更为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要求。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国资国企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举措陆续出台,电力市场格局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2015年3月份,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出台,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开启了新的征程。本次电改的目的,在于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市场在配置电力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并非着重于现有电网拆分,调度独立以及输配分开等市场结构问题。新电改将重塑发电企业,对其经营理念、发展空间、商业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发电行业长远将可能出现盈亏分化、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局面,同时发电企业将进入售电侧和用户直接交易,将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平、直接,电价机制将更趋市场化,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发展配套措施将更有保障,影响发电企业盈亏的因素将更加复杂多变。

二、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模式的展开,发电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市场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随之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本次电改重点之一就是引入“政企分离,公平竞争”机制,尤其是售电侧将逐步放开,这将给发电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由市场解决”的市场理念,发电企业如何突破重重困难,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可控、在控,从而真正实现低成本赢得市场,获得更好更快发展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综合计划是发电企业制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依据,是企业加强集约型管理,细致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在提高企业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这种新常态和新一轮电改对发电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开展好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如何制订科学有效的综合计划、如何真正发挥综合计划的龙头导向作用,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三、综合计划管理的定位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它统一指导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具备强有力的计划与控制职能,才能指导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综合计划管理是实现计划与控制的必要手段,是发电企业的工作中心,是各项管理工作的龙头。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企业内部达到最佳的协调配合,达到自觉监测并控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从而打造出一个低浪费、高产出、工作高效、管理透明的现代化企业团队。

电力系统的格局正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而不断转化,这种转化涉及到了发电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的整体经济形势,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发电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保证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相对较低的成本也就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促使电力企业必须转变管理理念,以尽快适应这种变化。这种形势下,综合计划管理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对综合计划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综合计划管理更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这样才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和动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四、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几年,发电企业越来越重视综合计划管理,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好,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也日趋成熟。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综合计划管理仍存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综合计划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综合计划是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年度实现目标,是对生产、经营、发展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综合平衡,是“通过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效益最优。但要真正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公司从上至下以及各部门之间首先必须打破传统的本位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只有这样,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才会有根本保证。尽管近几年综合计划管理不断深入,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不强,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一盘棋”理念尚未真正树立等现象。

2.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

从广度来看,综合计划管理本质上要求对企业的发展、生产、经营等活动实施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广度不够,一些专项计划并未真正纳入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从深度而言,综合计划管理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独立,轻协作”等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3.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虽然综合计划管理要求各专业计划之间要达到协调统一,但实际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往往还是围绕部门专业计划进行“自转”,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并没有与综合计划真正融合。另外,各职能部门在制定专业计划时,做的比较笼统,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方案和措施,汇总到公司综合计划上,就使得综合计划也略显粗泛。

4.综合计划管理基础工作有待提升

从目前现状来看,综合计划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刚性约束作用发挥的仍不到位,和业绩考核、预算管理等工作的衔接也不够紧密。另外,对综合计划的事前管理和监督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综合计划管理改进对策与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真正发挥综合计划的牵引、指导作用,我想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对一个企业而言,综合计划,就相当于对该企业年度发展、生产、经营的一个整体部署,是对各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在未来一年内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全面的安排和布置。综合计划的管理就是对综合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就是要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证,使其成为实现企业年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综合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保证综合计划能进行全面实施的前提,综合计划的制定要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要充分考虑外部市场环境及企业现状对企业未来的影响,要保证各专业目标与整体目标的统一协调,还要与风险防控相结合。

2.加强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协调管理

综合计划不是各专项计划的简单汇总和综合,而是对企业的全局性问题与各项计划的优化组合进行协调与平衡处理。从实践经验来看,各专业计划对综合计划编制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编制各专业计划时,必须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要将专项计划纳入到综合计划中去,使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真正融会贯通,以达到专项计划更好服务综合计划的目的,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3.注重综合计划的绩效管理的充分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绩效管理在发电企业中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从这一点上讲企业的计划管理与绩效管理是统一的,发电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是通过制定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层分解,将每一项工作细化,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的过程;而绩效管理过程也是从计划、设定目标开始,将企业考核目标分解到部门、员工。所以发电企业应当加强绩效考核与综合计划工作相结合,使二者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下,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应对,对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及时进行修正,实现计划与绩效的有效联动。

4.完善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管控机制

不断补充和完善综合计划管控机制,以达到保障综合计划的实施和不断提高各项计划的执行力。综合计划管控机制,可以监督专业计划是否符合企业综合计划,是否能够按时达到目标。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测算时,可以考虑把任务和责任同时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传达压力,减少博弈,提高综合计划的准确性。在强调综合计划的刚性管理时,也应讲究“刚柔并济”。所谓“刚性”,是指综合计划一旦确定下来并下发下去,它就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各部门和各单位均要严格执行,同时对完成情况根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兑现;但在坚持计划“刚性”的同时,也要讲“柔性”,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对计划所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注重计划的过程管理与阶段完成情况分析,对外界的变化因素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要合情合理的调整计划内容或改变执行计划的保证措施。

5.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纵观国内电力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企业内部各部门逐步引入相关技术软件应用到本部门工作中,从而出现了不遇部门对同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因办法各异而导致结果不尽相同的现象,对综合计划管理、分析和决策造成了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数据质量,这将有利于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利于为管理工作中的决策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数据。

六、结束语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新一轮改革的新形势下,发电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综合计划管理在发电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必须尽快适应这种新变化,不断提升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企业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规避风险,实现发电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车小斌.浅谈发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经营管理者,2014.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4

20__年度,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着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锐意创新,夯实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综治部门队伍建设。一是增加综合治理部门。继去年把教育、广电、移民、农村办等4个部门纳入综合治理部门以后,今年,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为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把监察局列入综合治理部门。目前,全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部门已达16个。二是配强优化部门计生工作队伍。各综合治理部门除按要求配备了分管领导、计生专(兼)干以外,还明确了专门科室负责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定期向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本部门、本系统综合治理情况。

(二)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制度。一是部门领导负责制度。实行一把手对部门计划生育部门综合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计生专干具体办,部门综合治理成果与“一把手”考核挂钩。二是定期考核制度。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各部门工作考核一次,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部门,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三是不定时调度制度。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组织综合治理部门召开人口计生调度会,通报情况,部署工作。四是年度述职制度。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组织综合治理部门一把手就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述职。五是信息互通制度。实行公安、卫生、民政、劳动、移民、房管、人口计生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六是系统垂直负责制度。综合治理部门都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书,定期考核,确保部门职责及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三)不断深化职责管理。一是深入抓好本系统综合治理工作。各部门每年都要专题研究本系统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具体考评办法,组织对本系统履行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职责情况进行半年度、年度督查。如财政部门重点督查了计生事业经费按进度拨付情况,药监部门重点督查了计生药具市场监管到位情况,监察部门重点督查了区县(市)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整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法生育行为的情况。二是统筹考虑政策兼容。各部门在调整出台普惠政策时,主动与人口计生部门会商,征求意见,确保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加强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体现对计生家庭优先优惠。如民政、劳动、卫生、工商、农办、教育和移民等部门在出台普惠政策时,多次来人口计生部门征求意见。三是整体推动计生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部门主动参与和配合单位所在地计划生育工作。抓好机关及直属、挂靠、垂直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临时用工人员、租用单位房屋居住或经营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确保无政策外生育。公安、建设、房管、商务、广电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还积极开展了城镇流动人口清理,有效整顿了生育秩序。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5

(一)重要意义。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是综合行政执法实现高效、权威、统一运行的根本保证;更是以人为本,实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执法严格、举止文明、群众信赖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才能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顺利推进和综合行政执法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以提高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法人员吸收引进、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提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全面提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基本原则。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三严三实”要求,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格、群众信赖的高素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作为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首位,不断提高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坚持对执法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规范日常执法行为和管理行为;坚持以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重点,对镇(街道)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一线执法人员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监督。

(四)总体目标。坚持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导向,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数量适配、结构合理、素质合格,理顺编制性质、经费渠道、执法装备等保障机制,基本能适应综合行政执法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1.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做到风纪严正、行为规范、语言文明、廉洁自律。

2.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技术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综合执法技术骨干力量初步形成。干部交流机制初步建立,交流方式多样化。教育培训力度逐年加大,培训方式逐年改进,培训层次逐年提高。

3.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建立规范的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完备的培训教育考试体系、科学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度、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完善的执法奖惩机制。

4.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经费得到公共财政全面保障,基层执法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得到改善,执法装备建设明显加强,对基层一线执法交通工具、办案取证设备、执法通讯设备、安全防护设备保障到位,综合执法智能水平明显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衔接机制逐步建立。

5.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形象良好,执法证件、执法标识、执法服装、执法场所外观统一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品牌形象彰显,职业道德和精神得到弘扬,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社会公众认知度和认同感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力量建设

1.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政策法律水平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任职,进一步优化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工作能力。特别要重点选好配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省、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班子成员兼任。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镇(街道)意见。

2.充实一线执法力量。根据镇(街道)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综合行政执法派出机构编制配备标准,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基层综合执法人员按不少于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编制总数的80%配备,选好配足基层执法辅助力量。除领导班子成员外,新录用人员一律充实到一线岗位(特殊专业人才除外)。新增执法人员编制全部分配到基层综合执法队伍。综合行政执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必须安排一定时间到基层驻点调研。

3.严把人员进出关。严格执行《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公开招录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强化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管理,加大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力度,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未取得综合行政执法资格的,视情延长试用期。拓宽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准入渠道,通过公务员遴选、接收安置干部等形式,充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保持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相对稳定,新录用综合行政执法队员未满5年的,原则上不得调离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加强跟踪培养,条件成熟的优先提拔使用。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把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视理论学习,健全学习制度,采取定期学习、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队员联系实际学理论。通过长期坚持抓不同层次、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使广大干部队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育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教育,使广大干部队员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和群众观点,切实转变作风,维护群众利益。

2.把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大力发展执法文化,围绕“善文化”建设,营造富有特色的执法理念、团队精神和队伍建设目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谐的工作环境,用先进的文化塑造品格,不断提高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养。

3.把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积极营造有利于先进典型成长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加大对全县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的挖掘,多渠道、多方位宣传典型、树立典型,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先进典型。

4.把加强政工队伍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按照队伍稳定、机构统一、职能清晰、责任明确、素质过硬、制度落实、工作到位的标准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专职政工队伍。县综合行执法局配备政治委员,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思想政治工作负全责;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政治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设立政治工作指导员,对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负全责。要认真抓好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做到会分析思想,会安排教育内容,会运用教育的基本手段,会依靠党团骨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

1.健全业务素质提升培训机制。严格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切实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特别是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上,要紧密结合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形势任务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行政执法业务能力建设核心,加强专业培训、岗位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自学计划,实现全员参与,全程学习。原职能划转行政职能主管部门负责对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条线专业培训,并负责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专业会议和学习考察等活动的信息通报、沟通联系和参训报名。在培训方式上,把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课程讲授与实地考察有机结合起来。在培训资源上,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好综合行政执法干部培训班,巩固扩大对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培训成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教育培训支持力度。

2.创新轮岗交流锻炼机制。拓宽干部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渠道,并将其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手段。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上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之间开展干部“上下挂职锻炼”工作,促进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健康发展。实行轮岗制度,加大机关和基层执法人员交流力度,对于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的一线执法人员,原则上应实行岗位轮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落实综合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突破地区、部门限制,扩大综合行政执法干部交流使用范围,畅通干部交流使用渠道,建立和完善“双向挂职锻炼”制度,形成干部交流使用的长效机制。有计划地安排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到镇(街道)或其他单位进行锻炼,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新提拔干部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挂职锻炼。

(四)加强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

1.全面落实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把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协调责任、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主体责任、相关管理部门的协作配合责任、监督管理责任和执法人员的岗位责任,作为年度考核镇(街道)落实综合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价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工作业绩的主要方面,作为年度考核干部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平时考核,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将个人收入与责任制挂钩,实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监督。明确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任务,加强对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建立监督责任制,出台《行政执法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并严格执行。强化综合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产生危害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加强对非在编人员、未取得综合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的管理。

3.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建立公众评议制度,积极主动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推行党务和政务公开。要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见,建立举报受理承办人员首问责任制,及时反馈办理意见,建立有效的举报、反馈流程和承办部门的责任落实制度。

4.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对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纪律散漫、作风松弛、仪容不整、举止不端的应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违纪屡教不改或严重违反综合行政执法有关规定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予以处理,对贪赃枉法、等严重问题的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由相关部门依纪、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

5.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总体目标,严格落实《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廉政法规制度,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健全落实廉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落实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适应新体制、新职能特点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行风建设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提升预防腐败实效,全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6.切实维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合法权益。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关心爱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保障基层一线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待遇,实行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落实年休假制度,通过轮休、调休、补休等多种形式,确保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休假。健全维护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权益工作运行机制,重视排摸化解执法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身心健康。

三、组织保障

(一)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县组织、机构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综合行政执法及有关业务部门要抓紧研究制订贯彻本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综合管理部制度范文6

为了加强本区人口综合调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合理调控本区人口的总量和结构,提高人口的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本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市政府21号文件和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现对我区人口综合调控管理体制及工作职责提出以下设想:

一、关于本区人口综合调控的管理体制

根据上下对应的原则,将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二合一”,成立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人口办挂靠区计委,职能上要体现“权威性、综合性、操作性”,以及“规模小、部门全、职能实”的要求,其性质为综合协调的工作机构,不取代现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现有各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能不变、执法主体不变、与上级部门的对口关系不变。

各镇、街道、园区相应建立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配备1名专职人员。各镇、街道、园区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整合本地区内的劳动保障、治安、人口计生、卫生、房屋租赁、社区保安等协管力量,组建一支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由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接受公安、劳动保障、房屋土地、工商行政、人口计生、卫生等市、区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社区综合协管队伍人员配置由各镇、街道、园区辖区内外来人口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

二、关于人口综合调控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负责本区人口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政策、统一协调和统一推进。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有关人口综合调控的政策和规章,落实市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2、确定本区人口发展的战略、方针、目标和任务;3、审定本区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4、审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促进合理分布等人口综合调控的重大政策;5、推进本区计划生育、人才引进、外来人口管理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有关政策措施,以及决定对本区人口方面重大群体性矛盾的处理意见等。

区人口办要加强对本区人口综合调控的指导、协调和督办,为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市人口办有关人口综合调控的政策和规章,落实市人口办的决定事项;2、提出区领导小组审议的议题,落实区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3、组织编制本区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平衡常住人口的年度控制总量和结构指标,并监管执行情况;4、对本区综合性的人口问题进行协商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区领导小组审议;5、组织开展本区重大人口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供区领导小组决策;6、沟通信息,汇总情况,向市、区领导提供有关人口工作动态信息和专题材料;7、完成市人口办及区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镇、街道、园区人口综合调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落实辖区内人口综合调控和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执行区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完成区人口办交办的任务,2、组织编制辖区内人口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平衡常住人口的年度控制总量和结构指标,并监管执行情况;3、组织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社区治安、房屋租赁、务工经商、综合保险、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统计信息管理,以及有关证件管理等工作。4、沟通信息,汇总情况,向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供有关人口工作动态信息和专题材料。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