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例6篇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1

一、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要把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远程教育搭建的服务平台,逐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分层次对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必须抓干部素质,抓干部素质必须抓干部培训”和围绕“能力培养抓好教育培训,抓好教育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点。采取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抓好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以此带动其他各类培训。要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中的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针对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个性化辅导,着重抓好全县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青年农民每人掌握2—3门现代实用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素质基础,从技术上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水平。

二、找准学习培训重点

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宗旨,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培训,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守旧等问题,要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能力,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部分党员群众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要组织他们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在培训工作中,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分类施教,狠抓个性化培训。对村“两委”人员主要进行国家农村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开小灶”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有目的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典型,随后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2

一、目的意义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应用能力,才能把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是运用现代技术,把党的农村政策、科技信息和致富技术,方便快捷地传达到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当中,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农业部门担负着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办学体系和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全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农科教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网络体系优势以及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新农村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家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及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建设,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三、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使85%以上的滞留农村劳动力接受3次以上科技知识培训,5年内掌握或更新2项以上新知识、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好以下五支队伍。

(一)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10万人。主要是培养农民群众拥护、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干部,用5-10年时间,使其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

(二)培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40万人。通过培养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中高等实用型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队伍,如农村动物卫生防疫员、农村发展信息管理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队伍)、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农村会计员、农村电气管理员等。用5-10年的时间,使其中70%以上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尤其要建设一支10万人左右的爱岗敬业、业务熟练、保障有力、服务周到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队伍,使其中80%左右人员达到中级以上管理员水平。

(三)培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家队伍100万人。选拔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及进城返乡立志创业的农民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定点培养等方式,将他们培养成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

(四)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150万人。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走出农村的农民,适应现代城市、城镇文明和工作生活的要求。

(五)培养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200万人。主要是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扎根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成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为骨干,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为补充,集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手段先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全省农村现代化公共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远教平台建设。在省、市、县(市、区)三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辟农村教育专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拓展“山东泰山网”功能、开通各市“农业远程教育网”、新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网络县级接收站点和多媒体教室,构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辅导站点建设。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业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设科学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县级教学辅导站点。

辅导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辅导教师评聘制度》,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辅导教师队伍。

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各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规范建设100个集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新农村、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二)大力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生态环境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选题,开发制作质量好、数量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培训资料。“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开发制作50小时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类课件,100小时的技术技能类课件,50小时介绍农村政策和经营管理类课件,每年整合更新涉农信息2万条以上。

(三)多形式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一是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进村。根据农时季节,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报纸、杂志、电话、科技直通车等载体,将科技知识和信息迅速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利用农广校体系健全、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有利条件,推进实用技术培训进村。配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要求,切实做到“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增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发挥专业培训机构、专业教师的优势,推进农民科技骨干培训进村。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做大、做强“农业远程教育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

(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以及寻求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和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同时,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计划、有教材、有基地、有证书、有岗位的“五有培训模式”,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积极实施农村中高等实用人才培养。以村组干部、乡村公共事业服务人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专业农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中高等实用人才。

(六)加强管理和教学辅导。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考核评估等,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逐步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各级农广校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辅导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农民科技书屋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经常性开展农业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农广校教师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现场教学辅导、技术咨询、政策服务,把远程教学、现场讲授、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五、组织领导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3

一、主要做法

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从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一)开展三项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开展党课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会议、、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二是开展执政能力教育。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搜集了一批民主治村、强村富民的典型教材,用生动鲜活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会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带领村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全市培育出后庄扶、东大寨、水集一村等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是开展高等学历教育。在全市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计划,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利用多媒体教材系统地学习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等专业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有大专学历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全市有263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计划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教育目标。

(二)搞好两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围绕我市花生、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六大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通过在电视台开办“远程教育30分”栏目,在《市情》开办“远程教育农事答疑”栏目,编制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教材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科技致富技能。同时,发挥远程教育讲师团和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搞好教学辅导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知识向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全市有8000多名党员通过培训取得绿色证书,成为科技致富能手。二是创业素质培训。发挥远程教育培训功能,组织开展了“创业素质培训工程”,逐级制定创业素质培训规划,从提高文化水平、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确定好培训内容,增强了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素质。目前,全市有10%左右的党员干部洗脚出田,参与发展二三产业,当上了“创业小老板”,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三)抓好三项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是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提高科学素质、共建和谐”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上播放的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节能环保等相关课件,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和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涉农政策法规、子女赡养、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自觉性,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搜集部分反面典型案例课件,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时刻警钟长鸣,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学会用法律手段,依法开展农村工作。三是文体娱乐活动。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余热,由他们带头组建起村级秧歌队、文艺表演队、老年人体协等文体队伍,利用“文化中心”娱乐设施,带头收看一些文体节目,开展书画、球类、棋类和读书等比赛活动,以及举办“卡拉OK消夏晚会”、“戏迷之友”、秧歌表演等文娱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先进文化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用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农村党员干部,营造起发展、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四)搭建一个平台,为全方位服务“三农”奠定基础。今年下半年,我们按照“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和“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原则,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整合全市农口部门、社会事务部门、各镇(街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单位的人力、技术、设备、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建立集远程教育、部门服务、视频互动、课件点播、专家答疑、网上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性网站—涉农服务平台。虽然涉农服务平台目前尚处在试点应用期间,但以其形式新颖、服务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深受有关单位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教育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如基层反映,有的学用典型过“大”,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学不来;典型面过“窄”,目前典型主要介绍市级以上的先进党组织和党员的事迹,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吸引力不大;政策性内容理论性过“强”,不便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教育内容安排上,侧重于政策理论和生产性内容,生活服务类内容相对较少。

(二)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党员干部接受热情不高。一是培训主要采取灌输式,现场互动较少。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课堂讲座多,到田间地头现场讲座相对较少,而基层农民群众更喜欢到乡间地头,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活动。二是培训手段过于单一。仅限于光盘、教材两种传统手段,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虽然我们发放了实用教材、光盘等培训资料,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人员由于受文化水平制约,对教材和光盘内容不能够完全理解透,导致部分教材被搁置一边。

(三)党员干部计算机操作技能不符合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通过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调查中发现,目前党员干部中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很少,离开远程教育管理员,就无法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三、对策和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远程教育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教育、宣传、服务三大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突出教育功能,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一是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核心,抓好致富能力教育。以培养“双强”型党员干部为目标,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突出现场教学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确保有20%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或更新1-2项农业新技术;突出抓好1000名“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5000名“农业科技致富能手”的教育培训;培养100名以上高等学历农村实用人才。二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为核心,抓好方针政策教育。认真落实远程教育“每周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的先进性、党风廉政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提高先进性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三是以涉农服务平台操作技能培训为核心,抓好信息化教育。发挥镇村两级远程教育管理员的专业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分期分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培育出1个信息化示范镇、30个信息化示范村和2000个信息化示范户,带动全市20%的农村党员干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4

一、政府主导,办好农广校

夏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广校,在领导力量配备、机构设置、财政投入、政策引导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1. 建立组织。夏邑县成立了农广校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任副组长,组织、人事、财政、科技、教育及农口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安排、协调搞好办学工作,充分发挥了部门联合办学的优势。各乡镇也都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组织。

2. 健全机构。夏邑县从1986年起就把农广校定为独立设置的副科级单位,在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其规格设置,逐步增加人员编制。目前,县农广校隶属于县政府正科级一级机构,县委为农广校组建了党组,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充实专职办学人员62名,聘任了一批兼职教师,各乡镇也都配备了1名有固定编制的专职班主任。明确规定机构改革时“三不减、三不变”,即农广校机构不减、人员不减、经费不减,农广校政府办学体制不变、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独立设置格局不变。

3. 赋予职能。县委、县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给农广校压担子、定任务,赋予新的职能。早在2000年就由县编委批准为农广校加挂了“夏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承担了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等任务,成为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牵头单位。目前,县绿色证书工程办公室、农科教结合办公室、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办公室均设在农广校。

4. 保障条件。把农广校定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事业费逐年不断增加,保障农广校办学经费。各乡镇也都列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办学。同时,还保障农广校基本的办学条件,及时添置电教设备。目前,县农广校办公设施齐全,办公及教学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有卫星地面接收设备、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教学用车等。

5. 政策扶持。夏邑县每年都要制定下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意见等文件,建立科学督导考核体系,与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都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兑现奖惩。工作实施中,对学员落实优惠补助政策,在县电视台设立了农广校科教兴农专题栏目,形成了上下联动、社会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实效,搞好农民教育培训

1. 在教育层次上分层次开展教育培训。一是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即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需要,针对广大农民广泛开展的“一事一训”型普及性培训,每年培训均在10万人次以上,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初级的绿色证书培训。1991年开始试点,1996年全面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以青壮年骨干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全县每年培训不少于3000人,每年年初招生,年底结业,教学培训工作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整个生长周期进行,确保学员学到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为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大批骨干农民。同时又积极承担了国家和省下达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任务,每年都高标准完成了项目任务。三是中级的中专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及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骨干专业农民,半天课题理论教学,半天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有效促进生产发展。一方面在县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对骨干专业农民开展学历教育。“九五”期间,对全县各行政村主要干部进行中专学历教育,每年招收学员300人左右。“十五”期间,对全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中专后教育,每年招收学员100人左右,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名主要干部达到中专后大专同等学历。进入“十一五”,再次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学历教育,认真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积极探索了全日制中职教育试点工作,“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了农民中职教育进村的新模式,近些年每年注册中专生均不低于300人,教学成效显著。

2. 在教育方向上围绕产业发展实施教育培训。把教学培训与高效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相关服务一体化,促进了产业发展。1999年以来,农广校连年在车站镇等乡镇开办了食用菌专业绿色证书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重点发展双孢菇种植,先后发展食用菌生产经纪人1100名,帮助组建农民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8个。目前已有19个乡镇、200多个重点村、1.2万农户、4.5万余人从事食用菌生产,全县建有双孢菇标准种植菇棚1.5万座、栽培面积750万平方米,其他菇类1500万袋,形成了以双孢菇、草菇为主,香菇、鸡腿菇、平菇等菇并举的格局,年产鲜菇1.5亿公斤,实现产值达12亿元。食用菌生产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现有食用菌销售加工企业34家,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人员3万多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县”。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年期间,我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紧紧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民主作风好,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能力强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二、培训对象、目标任务

培训对象:乡镇、村所有干部和后备干部。

目标任务:以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为目标,在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上下功夫,用三年时间,将全区的农村基层干部全部培训一遍,使农村基层干部的党性观念、政策观念、群众观念、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乡村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上一个新水平。

三、培训内容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区分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有的放矢的确定培训内容。一是政治理论。主要是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在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二是政策法律。重点是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法制观念和现行法律法规。三是市场经济知识。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树立市场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四是业务能力。掌握任职必需的管理业务知识,主要是农村工作领导艺术和岗位业务知识。五是科技知识。主要是围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扶贫攻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党员干部每年能够学会1-2门适用于本地的专业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

四、培训方式

新一轮三年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区委组织部负责新上任和前三年未参加培训的村支部书记的培训;以区民政局为主,有关部门参与对村委会主任普遍轮训;乡镇党委负责乡镇所属其他干部和已参加过集中培训的村支部书记、村级其他干部的轮训。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集中办班培训。主要依托区、乡镇党校和农村党员活动室,分级负责,集中办班。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长短结合,分层分类分批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岗位业务能力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集中培训要坚持时间服从任务的原则,根据每期班次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要求合理确定培训时间长短。对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短期培训班,每期不少于7天;乡村其他干部轮训班,每期不少于3天。

2、学历教育培训。主要依托区委党校、农广校、农函大,创办中专班进行系统正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综合文化素质,重点是有初中以上文化、45岁以下的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时间由办学单位按照国家成人教育有关规定确定。力争至**年,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有一半以上达到中专文化,其中有15%左右达到大专水平。

3、考察学习培训。组织干部到产业结构调整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本地先进乡镇、村考察学习,引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外地的先进经验运用到本地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中去,提高学习效果。

4、电化教育培训。利用电化教育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特点,在农村大力推广普及,力争三年内所有乡镇和60%的村实现配备"两机一室"(电视机、放像机、电教室),电化教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经常化手段之一。

五、主要措施

1、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年初,乡镇党委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各类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状况和不同要求,根据本乡镇支柱产业和自然资源情况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对培训内容、时间、师资、教学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总体安排和综合平衡,制定培训进程,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缺哪项技术就培训哪项技术,指导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每年完成培训任务不少于总培训任务的三分之一。

2、强化培训阵地建设。要形成以各级党校为主体,各类成人函授学校、农村党员活动室为辅助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阵地网络,加强设施建设,完善培训功能,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创造基本条件。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党政领导要带头讲课,要采取专、兼、聘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既有专家、各级领导、又有农民技师和"土专家"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师资网络。组织各有关单位,根据不同类型的班次要求,编写既通俗易懂,又有特色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教材。

农业干部教育培训范文6

为了认真贯彻省妇联、财政厅、农牧厅、科学技术厅、教育厅、林业厅、科协联合下发的甘妇发29号《关于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意见》,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力度,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现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切实增强农村教育培训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确保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我市农村妇女劳动力62万,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46%,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进一步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的优势,整合农业、科技、教育、林业、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大力加强农村妇女教育,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展职业技能和文化、健康、法律知识培训,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数以万计合格的非农产业务工者,是各级农林科教部门和妇联、科协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认真组织,积极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各县(区)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妇女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制定有关农民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给予适当倾斜。

各县(区)农业部门的“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中,农村妇女的培训比例要达到4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程”要加大对农村青年妇女的转移培训力度;农业科技电波“入户工程”等远程教育培训工程,要为农村妇女提供农业新技术、政策法规、农村家政和非农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

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五大培训工程(星火远程科技培训工程、乡镇企业科技培训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程、外向型科技培训工程),要在保证农村妇女培训适当比例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农村妇女科技带头人和农村妇女技术人才。

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基层管理人员能力培训中,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要坚持农村妇女的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大力开展与妇女相关的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卫生健康、家庭理财、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让农村妇女在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的同时,得到综合知识和培训,实现全面发展。

各县(区)林业部门在退耕还林(草)工程中,要将农村妇女培训纳入总体培训规划,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林业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提高“三八绿色工程”活动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各县(区)科协要在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中,重点加强农村妇女干部和妇女党员的培训。要充分发挥各类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在科学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科普宣传、科技知识咨询、示范基地指导、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等方面为农村妇女培训提供服务。

各县(区)妇联要加强与农林科教等部门的协调、合作,继续深入开展“学科技、比致富、奔小康”活动。要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继续抓好“双学双比”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培训内容上,围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蔬菜、银杏、苹果、中药材、草畜十个特色产业开发,开展“三送”(送政策、信息、技术)、“双带”(带头、带领致富)和“三面向”(面向“双带”妇女干部、面向中年妇女增收、面向农村富余女劳力转移)活动。在徽县、成县、西和县开展高效示范农业科技培训,武都、礼县、文县、宕昌、康县、两当开展经济林果病虫害防治、嫁接换优、无性扦插、中药材野生驯化、蚕桑等实用技术培训,体现各自特点。在培训方法上,采取因地制宜,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办法。一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二是邀请有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科技女能人搞实用技术传帮带;三是经常性地开展科技上山下乡活动或通过放科教片、录像带、光盘、订阅科技报刊等办法提高产业经营农户的科技水平。

三、整合资源,为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搭建平台

教育部门创建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妇联创建的农村妇女学校,科技部门覆盖县(区)乡镇的农民科技培训网络和星火学校,以及农广校、农函大都是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平台,都应开展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要进一步创新办学思路,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充分利用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和社会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依托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覆盖率和办学质量。

各县(区)妇联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妇女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妇女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要建立普及农村妇女学校。经济条件好的徽、成、西和县要在40%的乡镇建妇女学校,其它县(区)要在30%乡镇建妇女学校。并注意总结推广农村妇女学校的办学经验,不断加强对农村妇女学校的管理,推出一批农村妇女示范学校,使农村妇女学校成为培养农村妇女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促进我市特色产业化的骨干力量。

四、加强合作,努力推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