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技巧学习范例6篇

配音技巧学习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1

手风琴是我国乐器中的一种,手风琴所特有的音域宽广、音色甜美、和声变化多样、音响浑厚有力等魅力不言而喻,它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配合其他乐器联合演奏,效果震撼。并且手风琴小巧灵便便于携带,是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一款乐器。手风琴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键盘式,一种是键钮式,而键钮式的键盘布置和钢琴很相像,因此这种类型的手风琴是比较常见的和被人们所认可的。手风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高音键盘、风箱以及左手低音键盘,其余配件主要有左、右手的变音器和背带等。在手风琴的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变化各种姿势,比如手法的灵活变化、风箱的熟练掌控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学习训练中摸索并逐渐熟练的,而在手风琴演奏时,就必须做到各部分协调配合完好,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和谐动听。正因为手风琴的独特魅力和便于上手,才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投身到手风琴的学习钻研中。从手风琴的学习到熟练弹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手风琴零基础的爱好者,入门的难度是挺大的,但是只要能耐心学习,勤加练习,入门后的学习进程就会很快,基于此,朱春铃、李锐、杨光灿编写了《手L琴演奏与技法分析》(2006年9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该著作是编者多年从事手风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后,针对高校手风琴普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硕士生的基础理论研究编写而成。该书将键盘手风琴多种基本演奏技巧进行了较详尽、系统的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规律性、科学性的内容,对基础技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和规律性的总结,力求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得到较为系统、规范的专业化训练;综合练习选编了多种演奏技巧,让练习者逐步进行技术技巧的多项学习;按教学目标对乐曲进行了编选,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作家、作品到作曲技法,让练习者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的密切结合,将演奏技法运用于具体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表演中。

该书共分为三部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乐曲演奏。编者在基本练习部分讲解了左手和弦练习和双手配合练习,这是手风琴入门的必修课,只有将左手和弦练习熟练到位,才能进行双手配合的练习。而在左手和弦练习的篇章里,编者分五个步法进行讲解:大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小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属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减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和低音和弦的综合练习。这五个和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初学者逐步熟悉并入门手风琴。学习完左手和弦练习的基本方法后,编者开始讲解双手配合练习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右手五指练习、双手配合练习、音阶练习、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分解和弦练习、三度音阶和六度音阶练习、和弦的断奏练习、四度音阶和五度音阶练习、八度音阶练习。这部分的练习是基于右手和双手配合练习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层层深入的练习方法,经过这部分的逐步练习,更能加深初学者对于手风琴的了解,使他们加快掌握这门乐器。经过基本练习后,才开始教授综合练习的相关内容,综合练习部分共讲述22首曲子的练习,是对基本练习的一次总结升华。最后一部分是18首曲子的自我演奏,先将曲子的谱子等呈现给读者,让他们将前文所学知识发挥出来,自主练习达到检验巩固的效果。

手风琴这门乐器比较特殊,它在音色和音域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学习这门乐器。初学手风琴的时候,除了学习基本方法之外,还应把握住一些技巧,首先要对乐曲进行了解,对手风琴的构造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手风琴,才能逐步演奏出美妙的曲子。尽管手风琴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趋势,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文化的研究还较少,这有待于专业人士的开拓和发展。《手风琴演奏与技法分析》一书的出版可谓久旱后的甘霖,在手风琴教学这片领域上滋润着众多初学者,编者首先将理论知识讲解得特别系统透彻,易于初学者理解,而且还对众多知名曲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导,可以说该著作对手风琴教学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为本科生的基础课而编写,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本科生学习进程的基础上,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编者编写的目的在于:不仅为本科生提供学习、演奏的教材,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提供研究素材。该著作也在教育界得到普遍推广,并且获得了上自教育管理者、下至广大手风琴爱好者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对提高手风琴的演奏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本值得手风琴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的好书。

(包颖/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2

关键词:声乐学习 心理活动 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 ”“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 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

意志行动

“意志”在《辞海》的解释是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唱好。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所谓“自觉努力”,应该是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歌唱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到声乐课堂,看见老师,看见钢琴,内心就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唱”“我很想唱”,把老师所讲的歌唱方法在内心进行意念式练习,从无声的气息练习开始,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就要表现出这种兴奋状态。在演唱或发声之前,演唱和发声的效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意志的心理调控,带动意志的行为调控,促使肌体肌肉微妙恰当协调,这样,口、咽腔打开了,气息顺畅了,声音通道建立了,声带的张力精确了。随着音高的逐渐增高,意志的支配力量也越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歌唱者克服歌唱发声中缺点和错误很快,接受正确方法也较快。意志力薄弱者,不仅克服歌唱发声中的缺点和错误较慢,接受正确方法也较慢。歌唱家卡鲁索毕生刻苦磨练,意志坚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出身贫苦,小时候做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还在流动剧团当配角,由于酷爱声乐,刻苦好学,毅力超人,唱作俱佳,表达歌曲入木三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声乐学生运用意志心理进行声乐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求学习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一般来说,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一个技术、技巧的获得,声音观念的树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歌唱的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在对与错中反复感觉、分辨,才能理解进而掌握。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声乐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信心就不会有饱满的热情,更谈不上学好声乐。多唱(歌唱欲望)、敢唱(表现欲望)对声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歌唱的“不自然”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离老师的要求较远、有差距。一段时间内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声音,缺乏学习声乐应有的耐心、恒心,以至逐渐失去了歌唱的信心,认为自己唱不好,对自己的声音没把握,便不愿去练,不敢开口,纵使是开口唱了,也是被动、消极应付,久而久之便产生歌唱恐惧心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唱、敢唱的目的,并不是去炫耀你的声音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多唱、敢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歌唱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意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当自己的心理意识评价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多唱、敢唱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了正确评价自己歌唱能力的良好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歌唱发声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发展歌唱发声正确的心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声乐技巧的提高

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演唱实践感知过的技能技巧、思考过的内容、练习学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完毕后,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多回忆演唱感觉,勤做声乐学习笔记,不失为声乐学习的好方法。笔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唱某个高音的肌体感受,对好与不好的声音色彩的听觉感受、气息运用的控制感受、酝酿某种歌唱情绪的心理过程、咬字吐字方式方法、自己的某些演唱发声想法等等。通过多回忆、勤笔记的方式,就能使在声乐课堂上习得的歌唱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歌唱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强化才能暂时巩固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声乐笔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重现、再认、巩固并保持下来,逐渐积累成演唱经验。

正是由于音乐记忆,才使声乐学习者的歌唱技能技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单调到丰富。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永远是个“新生儿”。

六、声乐学习需要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侧重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精神体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假如把歌唱完善的技能技巧比作一棵大树,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就是装饰这棵大树的绿叶,它对于歌曲演唱的内涵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同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些人唱起来像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却唱得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文化素养体现在歌曲中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声音通道,声音色彩调整俱佳之后,在歌曲演唱方面的要求更多的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这种“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自我”的感悟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此间二度创作过程正是检阅歌唱者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技巧,更要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涵,理解其内容,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了恰当准确表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深重苦难以及“清算血债”的决心,演唱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了解此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甚至要去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南京大屠杀》等,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演唱时通过内心积极想象联想,心潮澎湃,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就一定能很好地表现这首声乐作品。

可见,学习声乐不但要有好的嗓音、乐感和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还应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这里且将其统称为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素养来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因此,声乐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歌声真正成为“心灵的歌声”。

参考文献 :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3

关键词:钢琴社会考级;钢琴初级练习曲;技术训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18-01

一、钢琴社会考级初级练习曲概述

目前,常用的钢琴初级阶段练习曲主要有以下几部:

1、《钢琴基本教程》

通常被简称为《拜厄》,成书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这时钢琴音乐已经迈入浪漫时期,而且制作工艺、技术技巧等方面也相当成熟,现代钢琴的形制也已基本确定,一批又一批伟大的钢琴作品横空出世。

整部练习曲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技术训练上,在此基础上也保持了一定的音乐性和趣味性。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首选教材《拜厄》的实用性很强。首先,它的音符简单,容易掌握,且左右手训练分配较为合理,技术练习的针对性较强。其次,整部练习曲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循序性,随着程度的逐步提高,所涉及的技巧也开始越来越复杂。同时将指法与音符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2、《钢琴初步教程》

就是我们俗称的“599”,由奥地利著名钢琴教育家、作曲家卡尔・车尔尼(Carl・Czerny,1791―1857)所创,是我国钢琴教学当中运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599、849、781”系列练习曲之一。

该部练习曲有很多综合技巧练习,主要涉及的基本技巧大致上有固定五指练习、音阶及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音及和弦练习、跳音练习、休止符练习、左手低音练习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和培养学生手指与手腕技术,音阶琶音双音和弦技术及对钢琴音乐的初步认识有很大帮助。

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

本书25首练习曲都自带标题,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描述,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此书的练习,可使短句的处理、呼吸、力度强弱和其他的音乐表现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莱蒙《初级钢琴练习曲》

此书在技术程度上比“599”深,连音、跳音、断奏、小连线运用更多广泛,弹奏技巧更为复杂,但演奏习惯和音乐风格是一致的,可作为“599”的延续。故此书一般在“599”与“849”之间进行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哈农》

《哈农》是钢琴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练习,这本书通常会伴随我们的整个钢琴学习生涯。本书涉及到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使手指灵活敏捷、结实有力,手腕放松自然、平稳而不失弹性,是一本非常有练习价值的教材。

6、《钢琴流畅练习曲》

即“849”,此书是初级钢琴练习曲中难度最大、单曲篇幅最长的一部。本书的特点是每首作品都有速度标记和要求,要求在贴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流畅。

二、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适应的解决对策

(一)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音乐艺术解读

钢琴练习曲不仅是为了技术训练性,也要与音乐表现性完美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技术技巧训练,而忽略音乐综合能力。特别是在考级的压力之下,钢琴技术速成而忽视钢琴音乐解读能力,成为制约学生钢琴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技巧终究是为音乐服务的。练习钢琴技术,说到底是为增强手指灵活度、提高双手配合度、优化触键的敏感度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因此把握练习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同样重要,技术和音乐必须同时进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作品艺术性方面上来把握练习曲,进行整体音乐分析。在学习中除了熟悉音符,更要了解乐谱上的各种标记,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音乐,明确作曲家的生平、风格和文化背景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内容、形象、结构、情绪、风格等。

从初级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锐触觉,引导和培养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所演奏作品进行全方位审视、理解的态度与习惯,做到“弹奏必有音乐”。

(二)忽视钢琴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儿童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主体使用者,应当通过趣味教育来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但这些练习曲多采用主调旋律配以重复伴奏音型的作曲形式,显得乐曲单调生硬,容易使人感觉枯燥乏味,音乐形象也较为单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融入趣味教育,对幼儿学生可采用游戏化教学,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可弥补练习曲讲授缺乏趣味的境况。教材选择方面,可适当加入趣味性高的作品。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4

关键词:音乐学习;竹笛;基本功;感悟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艺术之一,在欣赏音乐时可以使人心情放松,产生愉悦的感觉。音乐也是一种语言,用旋律和节奏传递一个个故事,诉说一段段情意,带着我们走进纯洁的音乐世界。选择做音乐,就是想用音乐带给人们快乐。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音乐节奏中忧愁会烟消云散,快乐会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竹笛小巧轻便,随时可以演奏,全凭感觉而行,给人一种自由洒脱的感觉,但竹笛演奏也需要艰苦训练,不断强化技法,方可吹奏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一、竹笛乐器的基本知识

竹笛是比较古老的乐器。竹笛的发展有着悠长的历史,春秋、秦汉、两晋、隋唐、宋元在鼓吹乐器中都有“笛”的身影。元朝以后的笛子和现代的笛子相差不大。隋代以前多为竖吹,隋代以后才有了“横笛”的称谓。我们在学习竹笛时,首先要了解竹笛的文化渊源,融竹笛文化于竹笛演奏中可以增添更多的乐趣。

现代竹笛是由一根竹管做成,竹管内部清成中空,在竹管上旋孔。1个吹孔,1个膜孔,6个按音孔,2个前出音孔(助音孔),2个后出音孔(基音孔)。竹笛演奏的姿势分为立式和坐式,一般因为气息调整的需要,多选择立式演奏。我们在练习吹奏的技巧时练习较多的是《扬鞭策马运粮忙》和《牧民新歌》,其他还有《姑苏行》《鹧鸪飞》《幽兰逢春》《喜相逢》《梅花落》《梅花三弄》《云雀》等。

竹笛小巧灵活,演奏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学习之余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基本功。心情烦闷时吹一曲,可以涤清心境,放松心情;心情愉悦时吹一曲,可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

二、竹笛演奏的三大技法学习

(一)气息训练

气息训练主要是“呼吸”技巧和长音的练习。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进行的活动,但吹笛子时的呼吸和平时不同,一口气要完整地吹奏出一段音,气息的输出要根据节奏的快慢缓急相间。嘴巴要放好位置,呼吸时主要靠鼻子,气息的力量主要靠腹部支撑。腹部把吸进的气缓缓推出来,嘴唇要注意控制气流的强弱。如果气流太弱,笛子发不了声;如果气流太强,嘴唇控制不住就会抖动,影响音质。所以,嘴唇的肌肉控制能力也是竹笛演奏的重要因素。经过强化练习,不断增强嘴唇周围的肌肉力量,演奏的效果会更好。

长音非常难控制,需要长时间控制音高和音色。长音的练习重要的是深呼吸,保证气息充足。遇到长音时要深吸一口气,利用下颚收缩,节约气息,然后慢慢向外推动下颚,保证气息的自然流畅。在学习竹笛的初级阶段只要能够保证气息的自然输出即可。练好气息基本功,再逐项练习气息技法。如腹振音、气滑音、循环换气等,则需要更强的基本功作铺垫。长音的练习可以从短音的练习开始,逐渐增长一口气吹奏的时间。换气时要控制力量均匀,减少换气痕迹。只有“量”的积累才可以换来“质”的提升,相信只要勤加练习,必然会有良好的收获。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确实是至理名言,功夫的修炼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所以,每天早晨,我都会到校园的树林练习口型和呼吸方法,带着镜子对照口型,练习深呼吸,增强腹部力量和嘴唇的力量。当然,对于名家来说,竹笛最难的就是在快节奏中毫无痕迹的进行循环呼吸,这是笛子演奏中比较高的境界,也是气息技巧中比较难的点。

(二)手指训练

手指是竹笛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手指非常敏感灵活。捏住笛身的同时要有较强的手感,快速准确打出颤音、波音、叠音、打音、历音、滑音、剁音等。一般初学者只要了解颤音、波音、叠音、打音、历音、滑音即可,这也是在竹笛演奏中用的最多的技法。

刚开始吹奏练习要从简单的音阶开始,音阶颤音需要手指和气息相结合。我在开始练习时,总会顾此失彼,想着手指的位置,又忘了气息的运作;注意到气息的均匀,手指又放错位置。在颤音训练时,只要颤音停留在每个音阶的时间长一点,便成了“长音”的训练。一般停留6~8秒即可。气息和手指相结合,可以快速提高吹奏的长音和颤音的质量。波音属于“短颤音”,速度快、动作小,有的时候分辨不出。但是越是这样小的细节,越容易出问题,切不可蒙混过去,专家名师听的就是这种细碎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吹准、吹实,体现基本功的扎实。

叠音和打音是应用比较频繁的装饰音,和波音的要求一样需要快速、准确吹奏,手指的配合要灵活。所以,基本功在这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放松心境,实现手指与气息的巧妙配合,就不可能吹奏出自然流畅的笛音。

手指上的技巧音还有历音、滑音,更要当作日常训练的重点。历音演奏时的时值相等,练习时须要注意控制,在等时训练中尽量做到顺畅连贯。刚开始练习时要从慢速开始,找准指肚的位置,逐渐加快速度,连贯演奏。滑音的练习主要依据赵松庭先生的《笛子演奏技巧十讲》的谱例,练习中主要体现渐变的“滑”的效果。这个难度要大一些,开始不妨夸张一点,然后慢慢融入曲调中,装饰笛音。

手指灵活度的练习较气息练习更难一些,手指要有相当的敏感度,与笛孔之间的距离也要准确把握。手指音在吹奏时所占的时值较短,有时一闪即过,这更增添了练习的难度。所以,在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快,又要准,不能因为装饰音所占时值短而放松自己。做好细节,才可以把竹笛演奏推向更高的境界。

(三)舌头训练

舌头是说话发音的重要器官,在竹笛演奏中,舌头的动作对笛声音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古有“巧舌如簧”的说法,竹笛吹奏吐音时,也需要舌头灵巧而富有弹性。如果舌头力量过硬,笛声则比较僵硬,不够灵敏;如果舌头软弱无力,笛声不够清脆,而且声音绵软不清晰,分不清长音短音的区别。舌头的吐音要和音区、强度相适应,运用恰当的力度切割音域。我们在吐音时经常犯的错误便是吐音比长音差很多,吐音时只要把长音切断,变成几个短音即可。

竹笛的吹奏靠的是配合,舌头的灵活要配合气息的把握。舌头在控制气息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高音区的吐音要用较急的气流来支持,所以舌头也要用力控制。低音区的吐音需要用缓一些的气流,舌头的动作也需要降低力道。舌头与手指也要密切配合,尤其是较快的节奏,手指与舌头要做到速率一致。练习吐音时要做到循序渐进训练基础。如果吐音不准确、不清晰,则要在慢速中寻找自己的不足,要找到气息、手指、舌头的最佳结合点。舌头的吐音练习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需要长期训练,在训练中领悟其中的区别和奥妙。

三、竹笛训练学习的收获

已故竹笛大师俞逊发有言“笛艺在笛外”。竹笛学习要结合竹笛文化,赋予竹笛生命的力量,用笛声更加完美地表现出音乐的内涵。

(一)坚持训练打基础

基本功是一切艺术的根本。初学者的普遍心理便是能够尽快站到舞台上,单独演奏一支曲子。很多同学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只要能够吹奏出大体的音阶,就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水平。其实,连基本的音色和手指的简单技巧都没有掌握,这种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没有练好。如有的同学没有经历“长音”练习的阶段,直接吹曲子,结果音色干涩,没有力量,更不可能自然流畅。“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实现自己独占舞台的理想,一定要从最基本的音阶练习开始。气息、手指、舌头先有侧重点练习其中的一项,然后再融合在一起,实现“质”的飞跃。

(二)聆听指导练技巧

技巧是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基本功是需要多加练习的,技巧则要在课堂上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在练习基本功时融技巧于其中,可以快速提升竹笛演奏水平。老师指导所谓“按孔”并非是用力把笛孔按住,而是用手指在孔上作“拍打”状,在打孔的一瞬间盖住孔。经过几次训练,才可以较好地协调好自己的手指力度。有时候,仅靠自己领悟是不够的,对老师的讲解要仔细聆听,并及时用于实践训练,从而提高水平。

总之,竹笛的学习需要学习者有较好的音乐天赋,能够感受竹笛带来的乐趣。学习者能够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给自己制作基本功练习的计划,坚持“曲不离口”的原则,每天都要根据学习的进度找找“感觉”。融吹奏技巧于平日的练习中,从而不断突破自我演奏的新高度。

参考文献:

[1]马强.对竹笛学习者在基本功训练方面的一些建议[J].大众文艺,2015,13.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5

1原理

民族声乐中,如果没有共鸣技巧的运用,演唱就会显得势单力薄,毫无特色可言,而且声音也异常细小,缺乏一定的感情色彩。加入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就会让声音变得悦耳动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强大的穿透力。因此,在表演的时候完美的展现共鸣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之中,共鸣的意思就是唱歌时发声的时候,通过气息的冲击,产生一定的音波,通过声带或者周围的肌肉等,经过空气的传递让口、胸和头产生共振。但是只依靠声带传递出来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但是,经过共鸣技巧的使用之后,声音就可以在瞬间变得圆润、饱满,富有穿透力,演唱的旋律更加动人。共鸣的主要部位有口腔、鼻腔和胸腔。第一,需要学会用三腔各自共鸣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和联系,缺少其中一个都达不到共鸣的效果。所以,在唱歌的时候,需要正确规范的调整胸腔和口腔的共鸣,然后让整个系统达到一个完美的配合。与此同时还要进行三腔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把共鸣的整体效果发挥到最完美。

2运用

根据上述材料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对于共鸣技巧的把握重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共鸣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实际利用和掌握方法,通过呼吸的训练、语言的训练以及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力求在相关的技巧运用中,可以将其特色发挥到最佳的效果。

(1)呼吸的训练。民族声乐中,演唱有关的美声唱法和普通的唱法之间二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与此同时,又具备独特的特点。第一点:民族声乐的唱法特点是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完成的。正确的呼吸训练是民族声乐的学习基础。同时,呼吸对于民族声乐的表演和演唱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呼吸的支点。然后身体必须笔直的站立,身体要尽量的放松而且精神状态必须饱满,合理利用鼻子和嘴呼吸,肩膀不能上抬,小腹必须配合性的进行收缩。这样的话,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在支点的控制之下缓慢合理的运用气息进行表演和演唱。在训了的时候,还需要对弱音、高音、强音等,不同阶段的进行加强锻炼,利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保持发声时的一种近乎自然的状态。

(2)语言的训练。说话和演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演唱的时候,需要将文字和声音产生一定的共鸣把两者联合在一起,才可以把声音表现的优美动听。首先是对四声五音进行分别,在演唱的时候可以根据旋律对歌词进行完美的表达,利用共鸣的技巧,将字尾、字头和字腹分清楚。演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齐、合、开等四呼的差异性麻将文字和声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然后产生一种良好的共鸣的效果。然后在吐字和咬字方面。必须要求其连贯性和清晰性,利用气息将字送出来,同时唇齿的配合必须到位,以此增强演唱时的魅力和表现力。

(3)唱法的训练和共鸣的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必须注意情绪的彰显对共鸣进行相对应的调节。与此同时,根据声情并茂的原则性,灵感的运用共鸣技巧,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把握好音色的处理。在共鸣技巧的实际训练过程中,不但可以注重口腔的训练,还可以注重训练的规律,对此进行合理的把握。还需要注意的是,咽腔通道的运用。使用中音区演唱的时候,必须保证鼻腔、口腔和咽腔等达到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关系,进而使得演唱的时候上下通常,没有任何的阻碍。

3总结

综上所述,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共鸣技巧的利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究和分析。又根据两个大方面、三个小方面的具体分析,了解到了共鸣技巧的基本原理,以及民族声乐中运用共鸣技巧的完美效果,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共鸣技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共鸣技巧的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争取把共鸣技巧的穿透力和演唱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和魅力,使得整个演唱的效果达到极致。

参考文献:

高美英.论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共鸣技巧.北方音乐,2013(16).

曲璐.论歌唱的表演与技巧的统一.音乐探索,2007(03).

配音技巧学习范文6

一、基础训练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首先是通过基本练习,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嗓音条件、音准度、掌握乐理的程度、演唱的水准及其特点,从中发现问题。其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对学生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训练措施。此阶段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特别是找到正确的共鸣的位置,正确把握呼吸方法。这是声乐训练的基本功,是不能省略和简化的。其三,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找症结,进行纠正。这是基本训练阶段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开始阶段不能够纠正学生存在的毛病,那么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习惯,在今后的巩固提高当中是很难纠正的。其四,在音域方面的练习,要选择学生能自然发挥的音域来进行训练。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吃力,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纠正存在问题上。

发声练习的每个阶段,选择适合训练程度的声乐曲目对学生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科学的,二者不可截然分开。在发声练习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声乐曲目进行辅助练习,既是对学生发声训练成果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将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声乐作品有机结合的实践。

对基础训练阶段的学生,应选择篇幅短小、节奏简单、旋律平稳、乐句不长,音域仅在中低声区范围内的声乐曲目进行辅助练习。

二、针对性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训练,主要是从提高音域的宽度、咬字吐字方面、气声的搭配和平衡方面来进行训练。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正确的运用“头腔共鸣”、“胸、腹式联合的呼吸”等方法,着重把握“真假声的平稳过渡”,以熟练的运用“真假声唱法”进行演唱。针对学生在以上方面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的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克服毛病、清理障碍。例如,对声音不灵活、不轻巧的学生,实际上是气与声搭配不上,可多用断音练习或有针对性地选用弹跳练习;对声音不连贯、不流畅的学生,实际上是气息走动不起来,可多用连音和自下而上的练习;对喉音过重的学生,可多采用快速练习:对喉头位置不稳定的学生,可多用慢速练习;对声音位置偏低的学生,可多用自上而下的练习;对鼻音过重的学生,可多用a母音练习;对舌位过高的学生,可多用u母音练习等等。

又如在提高学生音域宽度方面,应在给学生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同时,循序渐进的选择高声区的练习。在训练高声区时,关键是要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以防止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这个问题是在提高学生音域宽度方面容易出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相对增加训练力度,保证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

又如,在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进行练习,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歌唱发声咬字吐字中存在的问题。在声音训练中常将a母音作为最基本的练习母音,但有的学生在唱a母音时,带有较重的喉音或唱得过“白”过“开”,而唱O母音时声音较通畅集中,那就可先从O母音入手,再逐步扩展到a母音及其他母音。有的学生在唱i母音时声音较好,那就可用i母音或缀以辅音进行练习。纠正学生发声中的喉音时,可选用在口腔前半部着力的带辅音的练习,或在母音前缀以“舌尖”“双唇”着力的带辅音的练习等。

在此阶段,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矫正,学生基本建立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基本掌握了共鸣的位置,气、声、字的搭配逐渐形成,音域有了一定的扩展。因此,对此程度的学生应选择篇幅稍长、节奏张弛有度、旋律起伏适中、音程跳动不大、力度适中、音域不宽、结构规整、情绪自然平稳的声乐曲目进行辅助练习为宜。

三、巩固训练阶段。巩固阶段,就是以针对性训练为前提,在纠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掌握和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后,所要做的巩固性的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学生建立和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如何保持和稳定学生的建立起来的良好感觉和状态,进一步夯实基本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阶段,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辅助练习要占有相当的比重。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建立起稳定、良好的中声区,声音流畅自如,气、声、字的配合协调统一,并已掌握从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的技术。在教学中着重过渡好了换声区的难关,练好高声区,并对气息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能控制音量、变化的有色彩地进行歌唱,对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所以,对此程度的学生选择篇幅较大、有一定难度、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抑扬起伏、音域跨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感情有变化对比的声乐曲目进行辅助练习和巩固练习为宜。

四、技巧训练阶段(拔高训练阶段)。

从声乐训练的角度来说,发声练致有两类:一类是基础练习,它侧重于学生的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另一类是技巧练习,则侧重于学生演唱连音、断音、跳音、顿音、强音、渐强、渐弱和各种装饰音的唱法及音色、音量的控制与变化等各种演唱技巧的训练。技巧训练阶段就是后者的练习,也是对学生从演唱技巧和风格上准确把握和演绎声乐作品、表现作品内涵和主题能力的拔高。

进入这一训练阶段的学生已完成了声区的统一和歌唱“器乐”的制造,具有坚实的基本功和较全面的演唱技巧,并对作品有较深刻的分析理解和表现能力,能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地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

因此,在这一阶段,要选择大量篇幅较长、难度较大、节奏变化丰富、旋律起伏跌宕、力度较强、音量与音色变化较多、音域宽广、结构复杂、风格多样、感情对比强烈的声乐作品,进行提高练习。可根据学生的条件、特点、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程度,选择一些经典歌剧曲目进行学习演唱,以提高对较有难度的声乐作品的驾驭能力,为演唱思想性强,有深度、风格各异的,篇幅较大的声乐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