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技巧方法范例6篇

配音的技巧方法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1

关键词:影视剧;人物配音;贴合技巧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世界文化多样性潮流的涌进,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日益增强。影视译制事业恰恰在改革开放春雨的滋润下,发育、成长、壮大。

配音是指对未经同期录音的影视片进行的一种还原或补充的后期制作过程,其包含的声音素材为人物语言、现场音响、画外解说、音乐等。配音过程中,人物语言应与人物口型、人物动作一致,现场音响应符合现场事件和环境,画外解说、音乐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并与情节发展相配合。从狭义上说,配音是指在影视剧作品中,专为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以及群杂等人物语言的后期配制而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创作活动。影视配音艺术创作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独特的技术性:一方面表现为对录音科学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其创作本身又具有独特的技术技巧。

配音绝不是单纯背台词、对口型,而是根据原片进行再创作的一门艺术。影视剧人物配音贴合技巧体现这种创作的根本所在。贴合技巧包括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贴合角色人物的行动、贴合画面的情境、贴合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等。

一、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

它是配音工作的核心,也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中最基本、最具特点的技巧。人们观看译制片,首先最直接的便是看配音与原片人物说话动作的长短是否相合。人物口型的贴合,首先要做到原片人物的口型时间长短相一致,形成同步。要对准人物口型的长短,首先,要把握有声语言节奏的问题。贴合口型的长短不是仅仅记着从什么地方开始,什么地方结束就可以了,而是要在把握人物性格和具体场景的基础上,体会人物语言的节奏,调整自己心理节奏的快慢、松紧与之相合。其次,就是贴合人物口型的开合。要想达到人物口型的精微贴切,更好地还原人物的音容笑貌,达到传神的境界,要努力做到贴合人物口型的开合。无论是普通话译制片、外语译制片,还是地方语和民族语的译制片,在说话时的口型上却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在不影响语速与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再加上一个正好合上口型开合状态的语气词等虚词与之相吻合。最后,就是贴合人物口型的松紧。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很简单,不能只贴人物口型的外部长短与开合状态,还要极为重视其内心状态导致的筋肉感。要从表演出发,跟上人物的种种心理与生理表现,适当调整自己说话的筋肉感,该松则松,当紧则紧。

二、贴合角色人物的行动

在幻化人物的时候,除了抓住人物语言的性格特征以外,还要与原片人物角色的行为特征同步。要想贴合人物的行动,首先要贴合人物的气息。因为要配好人物,先要与之“同呼吸”。气息状态首先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节奏。配音时我们如果没有贴合人物的气息,即使口型对得严丝合缝,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两张皮”。行为动作本身就是演员塑造剧中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演员对片不能光看口型,还要看他的表情、手势、一转身、一呼吸,这都要仔细观察,才能更好地贴合人物的行动。

三、贴合画面的情境

影视剧人物配音时,除了贴合人物口型和行动以外,还要把握好作品的整体节奏,贴合好作品中所有与人物情节有关的表现手段与情境,才能全面、立体地配好人物。无论对白、旁白、人物身份都要准确。无论画里画外、语言感觉都要贯穿。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很多时候,人物语言并不都完全对应在人物面部的画面上,越是较长的、大段的语言越是如此。要想处理好画里画外的问题,需要保持人物感觉的贯穿,尤其是语言节奏和心理节奏的统一和贯穿。在技术上,初对时要画好气口位置,标明画外的内容,记住时进时出、时近时远、时正时侧的人物语言的开口位置。

四、贴合角色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

与人物感觉相贴合有两个方面:(1)与人物总的个性、气质相合;(2)与人物的每一具体活动即思维、情感、表情、动作相合。也就是说,要为一个人物配音,要从心理上完全成为那个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那个人物的一切心理行为,配音语言才有底蕴。

综上所述,在影视剧人物配音过程中要把人物体现得活灵活现并且去“还”角色人物的“魂”,必须掌握贴合技巧。要掌握好整个影视剧人物贴合技巧,除了上述的贴合角色人物的口型、贴合角色人物行动、贴合画面的情境、贴合人物内心感觉及戏相以外,还要贴合气质、气息等。

参考文献:

[1]王明军,闫亮.影视配音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施玲.影视配音艺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李力宏.表演艺术之有声语言再创造:影视剧配音创作浅析.当代电影,2007(06).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2

李斯特《塔兰台拉舞曲》不仅是一首钢琴独奏作品, 同样也作为管弦乐队的经典曲来演奏,这就表明着《塔兰台拉舞曲》是李斯特所特有的在钢琴上表现了管弦乐效果的作品。《塔兰台拉舞曲》具有强大的音响效果,音域宽广,利用钢琴技巧将作品细腻化、壮大化,使作品有完美的流动发展性、听觉多效性、给人以自觉幻想性。

二、技巧在《塔兰台拉舞曲》中的重要性

1、引子部分的技巧运用

引子由沉重而短促、明显的左手旋律进入,而左手向上的旋律逐渐加入的上方位衡音使得音乐有种不和谐的奇特感,也使得演奏者在双音的轻重调配上有了很大的难度, 虽然此段旋律线条明显,但若想将此旋律完美展现出来是需要非常灵巧、细腻的手法的。么主题部分的技巧运用连绵不断的三连音需要轻巧快速的轮指技术,虽然是跳音,但利用贴键不弹跳的轮指也能使三连音有轻巧而连绵的效果。要有画圈似的波浪慢慢向上涌进并将重音放在后拍,使华丽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有整体的旋律感。而这些轮指与快速滑过的连音是在黑白键之间巧妙地穿插,要准确地找到并有控制力地将这串音演绎好是需要各种技巧的结合来完成的。然后将前面旋律分裂出来在快速地穿插中将主旋律向上又回来的线条清晰、连贯、有明显歌唱性地显现出来。接着分离般的左手的跳跃使音乐趋向于两拍子但仍保持在三拍子和两拍子中间,这要求演奏者要有熟练的左右手几对几配合的技术才能使音乐均衡、有感觉地发展。与主题高潮连接的过渡则需要双手准确、快速地交替,并有感觉地均匀地加速加重。主题高潮则是由更加庞大的和声体系构成,在众多和弦中要找出并弹出主旋律,并将其他音都不落又衬托般地展现出来。踏板的运用也是一大重难点,这一段的踏板使用是非常特别的, 它和前面主题三连音同样将重音放在了后拍,使得有向上升的感觉, 因此,踏板的使用很特别地只用在后拍,然后短促地收回再次在后拍上落下。此段虽是节奏整齐的旋律,但要表现旋律的壮观就要在整齐的节奏中运用强弱对比将旋律做出流动化,使之具有流动性。这要求演奏者能够很好地控制力度,强则强,能收则收。随后更加流线性的向下跑音则需要演奏者灵活的手指跑动性。能够流线性地、弱弱地、清晰明快地、不丢音地将左右手对称的连音滑下来也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法。在摸进主题高潮中夹含着一组明显的技术音,虽然只是由三个音组成,但它不是用弹的,而是用指尖如轮指般抓过,轻巧而华丽。此技巧同样出现在肖邦的谐谑曲中,很多技术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学生是没有办法随心地弹奏这段运用了特别手法的乐曲的。这一段要求演奏者有沉得下去的重力与灵巧的跑动的结合,技术含量相当高及主题第一次变奏部分的技巧运用这部分将连贯的轻巧的手法结合运用发挥至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右手的双音要在很快速轻巧的情况下将上方旋律突显出来,尤其是这些双音均为交叉型的,要能够熟练地换手腕,将音颗颗断掉,有弹性、有线条地描绘出来。有种要将众多和弦在快速的演奏中形成轻快如童趣般的单音旋律一样,因此,演奏者要有干脆、准确、主音倾向明显的演奏手法。

同时左手也将主音落在下方小指,对于本就弱小的小指来说要清晰出现在这决速而细腻的音乐中是需要很好的技巧的。么发展柯特劳旋律的技巧运用这一段虽然是较柔的、缓慢的,但是李斯特加入了他特有的华丽装饰音使得音乐虽柔但宽广、坚定, 虽缓慢但又夹杂着急促快速的跑音。李斯特同样运用了不整齐节奏型使音乐同时包含了优雅与热情。他的装饰音在音乐当中不再是装饰,而是歌唱中表现飘渺回旋的重要的一部分。左手跨八度外的跳跃使得音乐在优雅的进行中增添了一份活泼,但这也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右手歌唱性的旋律演绎的同时左手能够准确、如波浪般地连贯地亥画出来。其实对比起快速的音乐优雅的音乐更难表现完美, 左手在黑白键之间轻巧连贯地回转又不抢风头地是很难控制的。李斯特在此段中所大量运用的除了华丽的长串单音外,更具技术性的是六度音程的跑动,并且是在不规则节奏型的情况下,各种混合节奏与规整节奏的配合。能够做到旋律清晰、音程分明、不落音地将六度音程跑动做到完美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3题与柯特劳旋律结合进行第二次发展的技巧

运用四指快速轮指已经是非常难的技术了,在这段中不仅是简单的四指轮指,而且是在各种黑键上轮指后的旋律跑动, 同时还要将三连音的头音作为主音在轮指的过程中突显出来,结合三连音后拇指主音构成主题与柯特劳旋律的结合体。

4全曲高潮的技巧

运用和主题高潮一样,这里运用了顿音、休止与踏板的灵活使用,使右手上方音在跳动的和弦中形成轻决的舞蹈旋律。在最后一段激烈澎湃的和弦中常常让演奏者感到的是演奏过程中的疲惫与力不从心,有力道而找不到线条感,控制力盲目而使得和弦只有强度不存在流动性。想要做出旋律的流动性是非常需要演奏者本身力度的强大以及对力量合理的支配的能力的。要在需要加强的情况下有余力将其爆发力直接、有点地爆发出来,在需要轻巧的情况下有能将强大和声体系发挥的细腻、轻快的能力。想要做至目这些,就必须有坚固的钢琴技巧。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3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技巧;呼吸;发声;共鸣

1 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 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 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 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 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杨思思.浅谈声乐演唱中呼吸的运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大提琴 演奏技巧 演奏能力

大提琴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曲,其音色悠扬具有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是管弦乐器中唯一可以弹奏出接近人声音域的“人性化”乐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音乐的造诣。高水平的大提琴演奏者可创造出纯美深沉的乐曲,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身临其境,更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大提琴演奏中,演奏者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将乐曲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提高演奏能力和演奏效果。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手型技巧与运用

演奏者弹奏大提琴乐器时,手型的技巧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其他乐器,大提琴的手型技巧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大多数演奏者在手型的转换过程中,虽然关注了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但由于演奏者的右手比较灵活,更加习惯右手的弹奏,左手的技巧则相对较差。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要重视左手手型的训练和把握,保证左手姿势的准确,进而弹奏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大提琴演奏中,左手动作更加复杂,在不同的把位上,左手姿势应始终保持弧形,这样能够减少左手手指的动作范围,进而提高左手的按弦速度和音准的正确性。“航式动作”是演奏者常用的手型技巧,演奏者为了保持弧形的左手手型,左臂的弯曲要先转化到把位或弦的对应位置。演奏者要熟练掌握左手的弧形技巧和左臂的弯曲技巧,主要包括三度双音练习、六度双音练习等,是手型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运用的有效载体。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技巧与运用

换把是指不同乐句演奏时,手指手型组合的换动。大提琴演奏乐曲的音域广阔,是这种乐器的特色,受到听众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域的广阔,决定了大提琴换把技巧的难度较大。作为大提琴演奏中的关键技巧,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换把的应用。大提琴的换把主要与左手技巧紧密相连,对乐曲的连贯、音准的正确以及音节合拍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中,演奏者要做好换把前的腕部准备工作,换把的距离越远,对演奏者的换把技巧要求越高,需要更加自然的将手指、手臂的动作配合。换把的成败与按弦的力度也有关系,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换把的失败。大提琴初学者进行换把训练,要以准确性为训练目标,应注意换把的速度,轻轻的按弦,不能急躁,保证换把的流畅性和演奏的音准,为后期的大提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作为换把的辅助力量,手指要始终维持在弦上。演奏者左手的换把,需要与右手的动作相配合,避免左右手不协调的问题,防止演奏中出现滑音。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与运用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其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于乐句适当的地方配合适当的揉弦,可增加乐音的生动性,更加有利于乐曲的情感表达。手指的运动、手臂的颤动是影响揉弦的重要因素,而组成揉弦的基本动作是揉弦技巧的核心。演奏者要认识到手指对揉弦的作用,合理把握演奏过程中手指的位置,并注意手指的力度。如果演奏者过于紧张或放松,揉弦的演奏效果就会变成难听的颤抖或震音。演奏过程中,要协调好揉弦的速度,注重换音时要继续弹奏揉弦,保证乐曲的连贯性,为听众弹奏出舒服、愉悦的乐曲。进行揉弦的训练时,应对左右手的动作一起研究。通常情况下,弓子靠近琴码时,放慢拉弓的速度,琴弦可拉出强有力的音色;较快的弓速,则可以发出柔和的声音。演奏者运用揉弦时,手腕要放在中间的位置,便于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有效控制揉弦的频率,提高揉弦的演奏效果。揉弦的动作和技巧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将揉弦技巧较好运用于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技巧与运用

音准对于大提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音准的把握是演奏者关注的重点技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训练提高音准的技巧。未经训练的演奏者,单靠自然的耳朵是无法准确掌握音准的。音准不仅仅与听觉有关,还需与手型技巧相结合,通过手指将听觉转换成姿势,其中更重要的是与左手姿势的配合,只有在舒适状态下展现出来的音准才是完美的。不同的演奏者,感知音准的能力有所差异,要加强左手姿势的训练,进而更好地掌握音准。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一定不能将琴颈沉落在左右的拇指与食指中间位置,这样会使演奏者的手指长度和手指按弦改变,影响演奏的音准效果。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还与把位及音色有关。通常情况下,把位不同,则手指尖距离不同。演奏者要掌握每个把位的音准,通过反复的联系,提高牢固的把位感觉和更换把位的能力。在把位观念建立后,演奏者就能够解决音准的问题。演奏者表现出的富有情感的音色,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能够跟随他们的思想而发生变化。音色直接影响音准的效果,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色和纯正的音准,才能够演绎出动人的音节。

五、演奏者艺术表现力技巧的运用

要想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运用演奏技巧和手法,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装饰演奏乐曲,强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技巧要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旋律感,准确控制乐曲的力度、节奏、音高和情感,演奏出乐曲要表达的艺术风格和精髓。同时,要对演奏作品进行创新,演奏者要融入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意境想象力,将情感和思维置于音乐作品表达的场景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构建的场景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提高乐曲的感染力,是高水平大提琴演奏者所必备的演奏技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大提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能够弹奏出与人身相近的声音,其音色单调低沉,吸引众多听众的喜爱。由于以上特点,对大提琴的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演奏技巧的练习和运用,尤其是左手技巧的养成,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奏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提琴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结合,促进大提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为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5

关键词:声乐学习 心理活动 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 ”“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 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转贴于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

意志行动

“意志”在《辞海》的解释是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唱好。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所谓“自觉努力”,应该是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歌唱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到声乐课堂,看见老师,看见钢琴,内心就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唱”“我很想唱”,把老师所讲的歌唱方法在内心进行意念式练习,从无声的气息练习开始,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就要表现出这种兴奋状态。在演唱或发声之前,演唱和发声的效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意志的心理调控,带动意志的行为调控,促使肌体肌肉微妙恰当协调,这样,口、咽腔打开了,气息顺畅了,声音通道建立了,声带的张力精确了。随着音高的逐渐增高,意志的支配力量也越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歌唱者克服歌唱发声中缺点和错误很快,接受正确方法也较快。意志力薄弱者,不仅克服歌唱发声中的缺点和错误较慢,接受正确方法也较慢。歌唱家卡鲁索毕生刻苦磨练,意志坚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出身贫苦,小时候做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还在流动剧团当配角,由于酷爱声乐,刻苦好学,毅力超人,唱作俱佳,表达歌曲入木三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声乐学生运用意志心理进行声乐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求学习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一般来说,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一个技术、技巧的获得,声音观念的树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歌唱的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在对与错中反复感觉、分辨,才能理解进而掌握。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声乐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信心就不会有饱满的热情,更谈不上学好声乐。多唱(歌唱欲望)、敢唱(表现欲望)对声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歌唱的“不自然”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离老师的要求较远、有差距。一段时间内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声音,缺乏学习声乐应有的耐心、恒心,以至逐渐失去了歌唱的信心,认为自己唱不好,对自己的声音没把握,便不愿去练,不敢开口,纵使是开口唱了,也是被动、消极应付,久而久之便产生歌唱恐惧心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唱、敢唱的目的,并不是去炫耀你的声音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多唱、敢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歌唱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意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当自己的心理意识评价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多唱、敢唱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了正确评价自己歌唱能力的良好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歌唱发声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发展歌唱发声正确的心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声乐技巧的提高

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演唱实践感知过的技能技巧、思考过的内容、练习学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完毕后,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多回忆演唱感觉,勤做声乐学习笔记,不失为声乐学习的好方法。笔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唱某个高音的肌体感受,对好与不好的声音色彩的听觉感受、气息运用的控制感受、酝酿某种歌唱情绪的心理过程、咬字吐字方式方法、自己的某些演唱发声想法等等。通过多回忆、勤笔记的方式,就能使在声乐课堂上习得的歌唱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歌唱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强化才能暂时巩固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声乐笔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重现、再认、巩固并保持下来,逐渐积累成演唱经验。

正是由于音乐记忆,才使声乐学习者的歌唱技能技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单调到丰富。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永远是个“新生儿”。

六、声乐学习需要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侧重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精神体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假如把歌唱完善的技能技巧比作一棵大树,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就是装饰这棵大树的绿叶,它对于歌曲演唱的内涵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同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些人唱起来像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却唱得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文化素养体现在歌曲中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声音通道,声音色彩调整俱佳之后,在歌曲演唱方面的要求更多的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这种“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自我”的感悟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此间二度创作过程正是检阅歌唱者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技巧,更要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涵,理解其内容,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了恰当准确表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深重苦难以及“清算血债”的决心,演唱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了解此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甚至要去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南京大屠杀》等,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演唱时通过内心积极想象联想,心潮澎湃,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就一定能很好地表现这首声乐作品。

可见,学习声乐不但要有好的嗓音、乐感和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还应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这里且将其统称为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素养来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因此,声乐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歌声真正成为“心灵的歌声”。

参考文献 :

配音的技巧方法范文6

关键词:钢琴教学 左手 弹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4-02

1 钢琴弹奏左手技巧重要性

钢琴为多声部演奏的乐器,各个曲子均包括至少两个声部。因此,演奏者想弹出优美的音乐应注重声部的良好独立与优质配合。多声部的钢琴乐曲演奏需要两只手配合完成。较多钢琴乐曲作品中,均需要演奏者用右手完成主旋律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往往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右手练习中,却忽略了左手声部的技巧锻炼。实际上钢琴演奏以及练习阶段中,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左手承担着演绎伴奏声部的重要任务,虽然并非主旋律,却作为衬托主旋律的绿叶而必不可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动人的钢琴音符需要左手运用良好的弹奏技巧合理的烘托演奏气氛。一首完美的钢琴演奏作品,不仅要将主旋律音符演绎的恰到好处,伴奏声部也应处理适当,方能令其形成良好的衬托,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主旋律也会变得淡然无味,不能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欣赏需求。古典奏鸣曲钢琴演奏作品,其左手伴奏旋律多应用固定音型,而主旋律则多为单音,也就是说主体依靠右手进行演奏。而为了凸显主旋律,则左手伴奏的音量会较主旋律弱一些。同时,左手需负责低音、弹奏转调以及和声变化。足以见得左手弹奏钢琴音乐的重要性。钢琴演奏逐步发展为浪漫乐派时期,其伴奏声部则在和声以及织体阶段均更为丰富,进行和弦的分解、琶音流动,均形成了对右手演奏的有效充实以及衬托。例如肖邦夜曲演奏曲之中明朗且平静的Op9No2,谱例(见图1)。

左手伴奏需有效控制好适宜的音量,并需要演奏者清晰的演绎、准确的诠释,体现明了的方向性。该乐曲演奏左手弹奏需要掌握速度控制技巧,且应做到稳重、安静,方能为右手的弹奏烘托良好的气氛。由此可见,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训练十分必要。

钢琴乐曲的演绎中,左手还承担着旋律声部的演奏,一旦旋律出现于左手负责的声部,钢琴演奏者便应有效的突出左手部分的弹奏,体现良好的应用技巧。例如《十一月在马车上》。

这首钢琴曲,由五十一小节,乐曲主题转入左手,需要演奏者强调左手声音,高声部应突出爽朗明快的演奏风格,而左手低声部则应形成共鸣的效应。要想达到这一演奏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左手演奏技巧。

钢琴乐曲中舞曲以及舞蹈性音乐,其节奏成为展现音乐题材的主体,因此应确保左手声部进行准确清晰的弹奏。例如小步舞曲,左手二拍弹奏应有效控制声音,确保第一拍稍微长,同时二三拍不应过于跳跃。圆舞曲演奏,左手二拍弹奏的第一拍为强拍,因此,应体现良好的弹性,后续两拍则应轻快,并体现一定的控制力。倘若在弹奏该类钢琴乐曲时,无法注重左手声部应有的韵律与节拍,便会影响演奏效果。

复调音乐属于重要的音乐内容之一,其并不进行主声部与辅声部的划分,也不包括旋律与伴奏。也就是说复调音乐各个声部同样重要,均具有独立存在必要性与自身线条。要想演绎好该类作品,便应弹好左右声部,其往往为演奏者应注重的难点以及重点环节。学生倘若仅注重右手训练,则无法达到良好的乐曲演奏效果。只有利用听觉、研究声部连接以及良好的配合,重视左手演奏技巧训练,克服左手演奏难点,促进左手与右手的有效配合,兼顾旋律线条的进展,方能提升演奏水平,演绎出优质、完美的复调音乐。

2 钢琴演奏左手技巧相关问题

2.1 左手欠缺灵活度

一般来讲,人们的右手手指会比左手更为灵活,主体原因在于生理与练习方面的双重影响。生理视角来看,人们的右手天生灵活,左手则较为笨拙。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则经常应用右手干活、写字、吃饭,因此令右手更易于左手接受大脑的命令,并完成的比左手好。同时,右手由于经常用力,因此,其手指与手臂体现了优于左手的力量优势。例如学生进行连奏练习,通常右手手指的抬高高于左手手指,左手则相对表现的软弱,欠缺力度。练习层面来讲,针对右手的技巧训练钢琴乐曲显著高于左手,在欠缺系统性训练的状况下,便呈现出了左手演绎技巧与能力的先天不足,较难与右手抗衡,为此如何做好双手弹奏技巧的有效平衡将成为一类难点问题。

2.2 左手演奏应进一步强化歌唱性以及独立性

较多学生进行钢琴乐曲弹奏阶段中,右手演绎主旋律往往能较好完成,然而左手弹奏则会出现旋律弹得别扭、音乐不连贯、欠缺歌唱性以及感彩的问题。出现该状况,则学生往往进行左手的单独训练,即便如此也较难形成同右手相媲美的演奏效果。例如弹奏时,往往左手旋律处理过于生硬、跳音转换太快或较短,欠缺生命力,学生则过于顾及右手弹奏技巧,令左手旋律则被右手技术难度所引跑,欠缺连贯性以及良好的歌唱性。左手声部基本为伴奏声部,由于学生不够重视,将注意力多放于右手旋律,认为左手只需弱弹便可,不顾及伴奏声部自身应有的旋律以及和声走向,进而影响了乐曲的感染力以及生命力。左手弹奏虽需要弱于右手主旋律,然而其自身并非单个声部以及层次,做好左手弹奏的独立敏锐训练,令其具备良好的应变技能十分必要。例如肖邦夜曲左手声部在弱于主旋律的同时,不应将整体音乐弱弹,应合理将低音同和弦的具体层次、音量大小以及色彩有效划分,科学分析探究有效的左手弹奏方法,做好主旋律的优质配合,进而良好的服务于乐曲主题思想,展现完美的钢琴乐曲演绎。

3 钢琴教学提升左手弹奏技巧科学策略

3.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左手技巧基础理论教学

学生练习左手弹奏技巧阶段中,应注重理论研究、联系实际,明晰如何弹、怎样弹,勤于思考锻炼。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弹奏原理的教学,令学生巩固理论依据,实现内涵升华。实际操作同理论学习研究均十分重要,操作可为研究理论提供具体分析对象,而理论研究则可为实践演绎、弹奏提供优质练习手段。为此,教师应做好亲身示范弹奏,深化讲解,令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认识,进而在技巧练习阶段中能够独立的思考,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快速掌握左手弹奏技巧,促进实践及理论相结合。再者,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依据教师讲授方式进行左手技巧练习阶段中,应引导学生阅读卓越钢琴家有关弹奏技巧的著作,令其掌握丰富的技巧应用策略,进而结合自身弹奏水平,汲取丰富经验,学会良好的弹奏方式,强化左手技巧水平。学生在左手弹奏中一旦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思索良好的应对技术难题策略,通过查阅书本寻找答案,积极和同学进行心得交流。应令学生明晰课堂并非演奏知识获取的单独途径,想丰富技能知识,应勤于思考,不应盲目训练,倘若漫无目标,再多的训练也毫无用处。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弹奏练习阶段中应借助自身理解,发挥逻辑优势,通过用脑练习、理论武装头脑,提升学习时效性,有效补充学生学习钢琴年限有限、手指欠缺锻炼的不足之处。

3.2 注重复调钢琴乐曲作品左手训练

复调钢琴音乐作品对于左手技巧的练习尤为重要,其中声部包含较多,音乐形象却相对单一,进而学生可专一进行手指训练,明晰主声部与辅声部具体层次,令音乐更为均匀、流畅,体现良好的横向感,避免多声部形成的混乱现象。在复调学习阶段中,还可令学生锻炼各个手指灵活度,提升操作力度以及良好的独立性。教师讲授复调作品练习阶段中,应辅助学生合理的转换思路,明晰复调同主调作品的实际区别,复调作品具备的特征与练习操作的主体要求。即不应将左手视为伴奏声部而单纯的进行弱弹处理,应令学生明晰复调音乐之中,声部并不包含主次区别,左手弹奏与右手应同等重要。弹奏练习中应正视左手的重要性,做好同右手的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可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巴赫二部创意乐曲,训练脑部以及手指。谱例(见图2)。

该乐曲由于两声部为更替交叉的出现,因此,可令学生在练习阶段中较易分清声部、明确主题,有目的进行训练。教学阶段中,应令学生明确双手的力量应保持一致相同,进而令两声部显现有效的呼应以及巧妙的对打。弹奏时,应引导学生良好控制各个手指弹奏力度、具体时值以及触键技巧。在学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复调音乐之后,教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的复调作品,令其优质控制左手技巧,令各个声部强弱以及走向更加明确清晰,不应将两声部不加区分的混杂为一体,同时,不能令右手将左手声部盖过,应掌握好技巧与度。

3.3 提升左手歌唱性演奏技巧

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左手的歌唱性演奏技巧。针对左手进行旋律演奏的内容较少,且由于左手存在先天灵活性不足的状况,令其演奏水准、对音量以及音色的整体控制性弱于右手。因此教师更应有目的、合理选择针对左手训练的钢琴作品,提升其歌唱性,令学生用左手演绎出柔韧有余、深沉感性、音色醇厚的乐曲效果。为提升左手弹奏的歌唱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良好的应对左手连奏问题。可在学生应用左手弹奏旋律阶段中,详细进行连奏效用的阐释,令学生掌握科学的弹奏处理方式,明晰如何应对旋律连奏及其与伴奏连奏的既定联系与内在差异。例如,在进行平湖秋月钢琴曲的弹奏中,左手演绎第一段内容的伴奏连奏以及第二段旋律连奏存在差异性。首段左手伴奏包括两部分,即低音以及中音声部。整体左手应利用连奏处理弹奏,低音部分应弹奏的低沉,延长声音的传输距离,营造好比岩石沉入湖水之中的音效。而中音部分则应处理的更为连贯,令声音好似较为遥远同时不能含混不清,应具备良好的起伏性,好比湖面之上形成的层层涟漪。弹奏力量要由始至终低于右手。弹奏第二段的乐曲旋律则变为左手,该时期其左手为连奏弹奏,而声音则更为清晰。因此,手指应体现良好的歌唱性,同时展现感情。学生弹奏该段落时,应注重利用手指肚进行键盘的触键,令其力量逐步沉入至钢琴,营造一种厚重、结实的演奏效果。

3.4 优选训练左手弹奏技巧的教材

目前,我国钢琴教材中有关专门指导左手弹奏技巧的出版书籍相对较少,虽然如此,基本所有关于训练手指技巧的钢琴教材之中均包含一部分左手手指训练的钢琴曲目。为此,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阶段中可依据学生自身特征以及缺陷,有目的为其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书籍与钢琴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例如,《哈农钢琴练指法》书籍便是针对手指弹奏技巧的钢琴书籍,通过讲解指导训练学生双手手指弹奏的灵活性、触键力量以及耐久性。同时为强化左手弹奏技巧的练习,教师在参照书籍讲解阶段中,应强调对学生的左手展开独立的讲解训练,还可在双手一同演奏时,令学生强弹左手,进而强化头脑对学生左手的有效控制。还有一本有关技巧训练的教材为《每日十二首钢琴技术练习》,其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编写优秀,涵盖断奏、弹奏音阶、连奏、钢琴演奏双手更替交叉以及琶音等较多技能练习,同时还注重双手并重,由简单逐步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具有广泛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书籍之中还配设了有关生活之中学生们熟悉的生动丰富的动作、形体插图,简单易懂,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参照教材进行教学阶段中,教师应辅助引导学生明确左手处理的难点,实施细化练习,科学应对各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左手可全部胜任弹奏技术后则可令其进行双手合奏演练。再者,教师可优选涵盖五度以及八度音阶、六连音技巧以及分解和弦演绎技术的曲目,对学生展开专项教学训练。令其丰富左手技巧,更全面的汲取弹奏知识,提升综合演奏水平。

4 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是提升学生弹奏技巧,强化音乐理解力、鉴赏力,丰富艺术内涵的重要工作。要想演绎出一首充满情感、引起共鸣、获取听众认可的优美钢琴乐曲,不仅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将主旋律处理的动听、美妙,同时,还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只有明晰左手技巧练习重要性,针对左手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优选教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左手歌唱性弹奏技巧、注重基础理论教学,科学联系实际,引入复调钢琴乐曲作品的针对性训练,方能提升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令学生双手形成良好的配合,正确、到位的演绎钢琴音乐作品,进而实现素养内涵、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惠明.心理学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J].北方音乐,2012(8):73.

[2] 马莉,林昊.科学视野下的演奏艺术―― 读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