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所涉及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前期测量测绘工作的基础上,因为前期测量是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设计图纸的重要环节,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是保障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工作,因此前期测量工作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前期测量是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是为规划设计提供完整可靠地形资料和基础测绘资料的工作,是按照规定精度要求进行图纸设计的决定性工作。只有有了完整可靠的地形资料和基础测绘资料,才能依据完整可靠的地形资料和基础测绘资料,明确规划条件,明确规划范围,了解规划工程用地范围内有无地下管线、其他工程设施等,以及其影响程度,如果没有工程测量基础数据,工程设计就成了无米之炊。 另外,对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规划设计时,不可能随随便便找个地方,要根据前期测量资料,结合建筑物的用途、工艺流程正确制定工程建筑物位置和尺寸精度要求,如果定得过宽或过粗,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无法达到建筑物应起到的作用要求,反之若定得过严,则给以后的工程施工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从而增加工程成本,延长施工时间,无法满足现代化高速度施工的需要。
其次,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关键点的测量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影响不可忽视。所谓关键点是指前期测量工作中需要重点测绘并对整个规划设计影响较大的工程或项目。只有抓住关键点,才能准确、快速的展开测量和规划设计工作,并保质保量的及时交付设计成果。如某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管道、机井和高压线路等,显而易见,该项目的关键点为机井,只有机井位置确定了,才能够以机井位置为基准向周围布置管道和高压线路,最后形成完整的工程项目。但是在前期测量时,测量人员未能对机井位置和深度进行精确测量,形成的测量成果缺乏准确的数据,规划设计人员对机井位置只能凭自己经验自行定位,并依据井位布置了管道和高压线路。实际施工时,规划设计的机井位置和深度根本无法达到出水量要求,只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井位,致使管道埋设和高压线路架设也随时调整,最后造成管道和高压线路工程量严重超出了原预算量,投资费用大量增加,工期延误6个月,被上级主管部门严重警告和批评,并扣罚了大部分规划设计费用。因此,关键点的测量严重影响着规划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对规划设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着非常的重要性。
再者,前期细部测量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前期细部测量与平时经常进行的细部测量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细部测量通常限于局部的细测,其目的仅是想要提高测量精度,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前期细部测量比一般的细部测量更加详细,尤其在涉及山区和村庄的规划设计中细部测量多集中果园、田坎等,更应该注重前期细部测量工作,保证测量质量。一旦涉及到果林等经济林园,要准确记录树的种类、树龄,以及果林周围的房屋的位置、面积等;或者涉及到水渠、管线时,要准确记录它们的长度和使用年限;还有军用设施等更要作好详细记录,这样才能保证前期测量的质量,才能够为今后选择最优化的规划设计方案奠定基础。
此外,田地坎上坎下位置和标高前期测量能够为规划设计提供十分精确的数据参考,对土地整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的地形测绘中,人们通常都重视平面位置的测量,而忽视田地坎下和坎上的位置和标高,这样造成规划设计时无法准确的划分地块,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就无法进行精确的造价预算,给投资控制带来很大困难,也会为以后工程施工建设留下隐患。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田坎必须进行更加细化分类,前期测量时注明坎项、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如果碰到缓坡坎,还要将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标注清楚。若是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时不能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工程设计和工程预算缺乏可靠依据,遗留隐患,而且会造成工程施工时与实际情况不符,需发生重大变更,改变规划设计的作用和用途,违背设计者的初衷。因此,田坎的前期测量在土地整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以外,还有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前期测量质量,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期测量质量优劣程度,决定着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质量,以至于影响后期的工程施工质量。前期测量不能只注重了细节、关键点质量,而忽略了整体统一,不仅要精确细致,还要整体全面,统筹兼顾。如某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前期测量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田坎、道路和机井进行了仔细的测绘,质量优良,数据准确,但是对部分山沟未进行精细测量,并全盘考虑,造成标高和山沟宽度数据不准确,测量质量较差。规划设计人员在不了解实际具体情况下,根据前期测量基础数据进行了土地整理初步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并通过评审批准,然后按照该初步规划设计图纸和预算进行了工程招标和项目建设。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发现该山沟跨度较大,深度较深,与前期测量情况出入较大,严重不符,原设计道路根本无法建设,必须增加大跨度桥梁才能连接山沟两侧道路。最后经过二次勘测和规划设计,增加了一座32m两跨桥梁,由此造成增加投资60多万元,并延长工期两个多月。另外,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不能简单粗略的大致勘测,关键拐点必须数据准确,否则,与竣工测量时的勘测定界图严重不符,造成土地整理备案难以完成,新增耕地无法使用,土地整理的意义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提高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人员专业水平,加大对测量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测量人员职业道德与责任心的培养,并通过科学的测量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测量质量,为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保障规划设计质量,并为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也为土地整理工程实施质量提高和建设过程的安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前期测量对工程规划设计有着重要影响,测绘资料是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最重要、最原始的资料数据,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测量工作已经融入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点点滴滴中,测绘的准确性更是关乎到规划设计、经济效益、项目预算,因此,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上是笔者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关于测绘技术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前期测量重要性的浅陋见解,希望能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测量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共同完成好土地整理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土地整理 低碳 道路 生态景观 农村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36-02
随着人类活动对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情况愈加严重。我国城市与农村相比,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大。而由于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就越低,因此低密度郊区和农村的人均碳排放量反而远远大于高密度城区[1]。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仍盲目进行规划建设活动,当碳排放总量达到较高程度后再进行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治理成本和难度将大大提高。因此基于低碳理念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土地整理规划农村分散的空间布局形式及环境来降低碳排放具有可操作性。土地整理中道路系统规划对农村空间布局及环境建设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低碳交通模式也已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2]。通过土地整理宏观上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微观上建设低碳的道路生态景观,则能够很好的缓减这些负面影响。
1 基于低碳理念的农村土地整理道路交通规划
1.1 农村交通与农村发展协调规划
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应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为目的,应建立在上一级县域交通系统规划和农村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前景、人口分布、交通量增长趋势等因素,重点考虑与乡镇企业、旅游景点、农产品基地、人口聚集地以及学校等的衔接,将更多的自然村屯、农场、学校、渡口码头等纳入农村道路交通覆盖范围[3],为村民出行、农村发展创建便捷和谐的交通网络。
1.2 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降低碳排放,首先要解决交通带来的排放,而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尽量降低交通的出行[4]。合理布局,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更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促进道路交通的低碳发展。TOD(公交主导发展模式)将人的尺度与现代化的环境结合起来,倡导空间的进程、环境改造、功能重构[5],将公共交通发展与农村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相联系配合,能够有效降低汽车碳排放量。因此,在农村土地整理道路建设时,发展TOD道路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的比例,同时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提高公交服务半径内客运站点的覆盖率,统一规划农村道路与公交客运站点,实现资源节约、低碳建设。
1.3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
在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建设下,不仅要求低碳的交通方式,还要求低碳的交通工具。步行与自行车不仅有利于每一个骑车人保持健康,低碳出行,同时自行车又是通过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对于同样的道路条件,其通过能力是小汽车的12~30倍[6]。因而,农村土地整理道路建设可在生态旅游区或村落内部规划适合当地村民生活和出行习惯的慢速交通系统,尽量提高步行道与自行车道的连通度,促进人们低碳出行。另外,人性化的步行系统也有利于邻里交往,因而在规划时要合理处理道路集散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宜人景观。
1.4 低碳停车系统规划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车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农村停车场较少或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全球气候变化下农村建立低碳的停车系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低碳停车方式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减少地面交通对居民活动的干扰为原则,将停车空间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低碳方法,这样可以高效利用土地和空间,在同一地点满足停车的需要又相应增加了绿化覆盖率。具体实施时可采纳顾倩2009年提出的几种景观结合停车的方式:(1)地面露天停车场与景观的结合。(2)架空平台下停车库与景观的结合。(3)中央景区与停车库的结合。(4)立体绿化与多层停车场的结合[7]。此外,小的自然停车场可以考虑设在村口附近,大的中心村停车场可结合商店、村委、活动中心等共建布置,必要时也可在主、次路边布置一些面积不大的停车场,但位置要合理,对有旅游功能的村庄对旅游车辆的停放场地应单独考虑[8]。
2 基于低碳理念的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设计
2.1 低碳道路景观空间组织
2.1.1 低碳景观空间形态的确定
道路景观空间形态不同,其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给人的景观感受均不相同。合适的道路尺度空间,能够提高村民出行的可达性,减少机动车的绕行,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能耗并确保道路环境生态良好[9]。土地整理低碳道路景观空间的建设首先要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并顺应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塑造生态绿色的景观通道作为低碳道路发展的基础。同时,在布局形式上也尽可能缩短道路长度,如环形或棒棒糖式的道路形式要比方格式的能减少约25%的硬质地面[10]。在景观建设方面,也应注意尺度的把握,尽量根据周边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关系来获得一种宜人的尺度。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3
阐述。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技术经济管理
为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笔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部《研究改进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部长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深入研究了历年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以供大家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当前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由于国土资源系统上下的艰苦努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在逐年提高,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在项目的规划设计编制及其审查方面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项目规划设计难以指导项目实施工作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大一部分项目的规划设计深度不够,特别是前期基础调查工作深度远远不够 ,甚至根本未进行现场踏勘和测量,基本是室内操作 ,同一版本互相照抄。对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描述不清、基础资料的取得方法不科学、设计依据不足、设计成果缺漏严重、脱离实际,难以实施,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条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已有个别项目成为当地媒体反面报道典型。反映在规划设计报告上,一是报告内容泛泛的多,重复的内容多,重点内容交代不清,关键的技术经济问题论述不详;二是 基础资料缺乏,对项目现状的描述不详,设计方 案中对现状设施的利用也不充分;三是土地适宜性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普遍不充分 ,有的甚至基本概念不清,分析方法错误;四是总体布置方案论述不详,工程布置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五是单项工程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完整的设计程序、计算方法和成果表达方式,套用、抄用 的内容多;六是设计方案理论性的内容多,实际可操作性考虑得少,也未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七是设计图纸不齐全、不规范。
1.2审查工作标准尺度难以统一
同样是由于时间紧、项目数量多、专家少,目前只能是由一个专家独立审查一个项目,无法做到专业搭 配、集中会审。土地开发整理涉及专业多各位专家受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的限制 ,在审查标准的把握上可能会有偏差,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专家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同时,由于规划设计材料中提供的项目区基础资料不全或基本情况交代不清,专家没有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又缺少与设计人员、地方同志的沟通交流 ,导致专家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审查时,难以对规划方案和工程布置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可行性及计算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作出准确判断。同样的问题,反映在省级评审论证工作上,主要是评审意见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评审论证的作用,许多重大问题没有指出,增加了部级审查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修改、复核的时间跨度和工作量。
二、改进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完善相关制度,全面重视项目的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初始阶段,国家投资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技术经济管理,而技术经济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的工程规划和工程设计,其他相应的权属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内容均要依附于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议国土资源部在研究修订相关项目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体现这一思想,进一步明确项目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程序,界定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保障技术工作时间和技术工作经费。要通过制度解决认识问题。
2.2全面系统地研究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尽快组织专家全面系统地研究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科学地制定工作时间表,分阶段、分年度地开展编制研究工作,并在 国土资源部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应的研究经费(可争取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工作经费中安排)。当前应重点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规程、规划设计编制规程、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2.3规划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持“三次见面”,充分征求项目区相 关部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
要在相关办法、制度和可行性研究规程、规划设计编制规程中明确要求 ,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规划设计机构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项目选址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区域的系统性、完整性,设计前要进行现场踏勘,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承包情况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与项目区相关管理部门、集体组织和农民群众沟通、交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体现田、水 、路 、林、村综合整治的指导思想;设计成果要与群众见面,确保设计科学合理、经济可行,要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要农民群众能用、会用、方便使用,要用得起、效果好。
2.4进一步改进审查工作方法 ,明确审查内容和责任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要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工作实际,要明确划分技术经济工作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应定位于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两部分,报部审查的是初步设计。部级审查内容重点是“三个基本”,即规划设计基本程序符合技术规程、管理办法要求,基本技术经济方案合理可行、符合实际,基本技术经济指标满足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审查方法采取专家审查与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人员复核相结合,各专业专家合理搭配组成专家组负责审查规划设计 基本方案,部土地整理中心人员负责审核基本程序、复核基本指标,并汇总审查、审核、复核意见。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项目单位要组织设计机构完善施工设计,按照施工设计开展工程招投标。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监管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342-01
土地整治项目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其特点在于投资规模大,社会效益好。通过治理,可使农村达到“田成方、树成林、路相通、渠配套、村规范、增耕地、增高产”。对于如何实施好项目以达到预期目标,笔者现结合实地走访思考如下。
1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联动机制,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
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强度高,为了达到规划设计合理,资金运用规范,首先政府应搭台制订规划设计方案,相关土地、水利、设计规划院等部门参与,共同协作,村级为主,大力做好宣传[1],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根据当地水纹特征、风俗习惯、村庄整治进行合理设计,设计专家要到实地勘测,听取群众和部门意见,反复论证,做出合理规划。笔者曾走访2009年实施的一个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区,该项目由于当初部分设计不合理,实施过程中反复修改,导致工期延误,资金浪费。
2 灵活把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做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该土地整理项目区,建设规模1 554.9 hm2,项目投资规模2 839.8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83万元/hm2,涉及5个行政村。主要工程挖斗沟25 704 m3,农沟78 880 m3,涵洞157座,钢架桥16座,石拱桥48座,混泥土田间道31.15 km,生产路52.3 km,新建机井262眼,植树52 884株,大沟清淤5条。房屋拆除237间,108处,拆除面积5 159.38 m2,通过平坟、砍伐林地、废弃沟、塘的回填以及对堤坝平整、废弃路面平整等复垦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97 hm2。
以上数据显示,土地整治项目涉及的工程多,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进行,避免重复作业。一是要成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这就要求抽调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二是要入住项目区,对项目区各项工程内在联系充分研究把握好,指导好,时刻牢记指挥司令部的职责。三是建立工作联系人制度,定期编发信息简报、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加强舆论宣传,及时沟通协调,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在当地电视台新闻黄金时段定时向全县播放土地复垦整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在政府网站开辟网上专题宣传栏;四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充分把握各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堤坝整理与填沟填塘相结合、挖农沟、斗沟与填沟填塘相结合、路基用土就近与以上取走土源相结合等,这样可同时解决取土与用土的问题。在做招投标的预算中,衡量其中的厉害关系,可对以上所列工程进行自由组合,统一招投标,同时解决单一做某项工程存在的个性问题,减少重复作业。具体做法:首先,认真研究规划设计,做好业务指导。这就要求相关参加指导实施的专家充分了解规划设计情况,精心研究,实地调研,反复论证,拿出一整套的工程实施方案;其次,做到程序正确,避免重复作业。如根据计算好的土方量取堤坝土,清淤沟土,挖农沟斗沟的土,先就近填废弃沟塘,垫路基,然后修桥,修路,解决取土用土难及道路畅通的问题;平坟、废弃路平整、砍伐林地、房屋拆迁、打井、植树等工程都可同步进行。
3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整治至关重要的关口
由于该土地整治项目区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当时国家刚刚提出土地整理,正处于探索阶段,规划设计还没有涉及到新农村建设,虽然就工程来讲,实施后效果比较明显,但美中不足的是村庄建设没能彻底整治,散乱空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只有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土地整治最终目的,由于该项目土地调整难、实施周期长,所以土地整治要与旧村改造紧密结合,彻底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在规划设计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当地政府、村要重点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商业、文体等设施,充分发挥引导联动作用,调整好土地,广泛吸纳各部门、阶层资金[2]。可采取政府先建设,群众定期付款的方式等。同时,还要充分把握其他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的时间,以免影响整个项目区的验收。
4 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一是认真研究制订项目建设监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二是建立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抽调土地、农业综合、公安、规划设计等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业务指导组、农民质量监督组、监理等组织。同时,建立重大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及定期督查等,坚持联审联批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三是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拆迁、服务均确定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3]。
5 强化资金监管和资金整合
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比较大,必须封闭运行,不能搞一个项目,倒一批干部。在资金运行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程序,单独核算,统一管理,以便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镇村要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整个项目涉及到的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自觉接受群众、纪检监察监督。招投标方面,在公告、报名登记资格预审、现场比选、公示、协议签订等环节加强监管。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有效引导和整合涉农、产业结构调整、传统文化保护等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充分引导当地农民自主自发投入,形成政府投入持续,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规范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工程后期管护的资金需求[4]。
6 后续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该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在工程验收后,要进行有效地后期工程管理:一是当地县政府要成立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领导小组,土地整治部门及时与该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签订项目工程管护责任书并附工程清单。二是项目所在地当地政府可层层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明确到人。三是聘请农民工全程监控,对存在的问题直接上报土地整治项目管护领导小组。四是县政府专门建立土地整治工程管护账户,对已验收工程项目定期督查管护情况,根据需要及时拨付管护资金,确保工程项目完好无损,真正做到让群众参与项目的设计、决策、实施、监管、验收、管护,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5]。
7 参考文献
[1] 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1):4,19-23.
[2] 刘俊,周旋,蒋艺.农民联户实施土地整治模式研究——以垫江县白家乡湖滨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416-418.
[3] 王瑗玲,李占军,张建国,等.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2008(5):49-52.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5
1前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利用现状能科学地反映土地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形成的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随着科技发展,空间信息和空间数据逐渐被人们所认识,3S技术集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它不仅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的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土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宁夏引黄灌区位于宁夏中北部,包括自流灌区和扬黄灌区,总面积8625.91平方公里。其中自流灌溉土地面积5960.36平方公里,包括青铜峡灌区和沙坡头灌区。扬黄灌区土地面积2665.54平方公里,包括固海灌区,固海扩灌灌区、盐环定灌区、红寺堡灌区、陶乐及月牙湖扬水灌区。灌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水量180-220毫米,蒸发量1000-1550毫米。区内沟渠纵横,灌排系统完善。2009年农业引水量64.5亿立方米,耗水量35.9亿立方米。是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随着宁夏引黄灌区的发展,灌区内粮食总量由1949年的1.6亿公斤增加到2009年的22亿公斤。以占全区1/3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区3/4的粮食。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土地开发整理也日趋紧迫,但是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原土地详查时的技术手段,编绘的图件速度慢、精度低,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跟不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相关工作的需求。总之,传统的作业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于是我们就把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3S应用到了其中,实践证明,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充分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这项工程的精度和效率。
23S技术的特点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必然联系
2.13S技术的概念及特点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机结合,是目前对地观测中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分析及应用的三大主要技术。RS(RemoteSensing)指遥感技术,是目前对地观测中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分析及应用的三大主要技术,在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它侧重于信息的收集与提取。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它侧重于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应用。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RTK测量技术具有实时、快捷、精确、操作简便等特点,特别是其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全天候作业,观测时间短等优点,在确定控制点和空间坐标中是其他常规测量技术和设备所不具有的优势。
2.23S在土地开发整理的特性技术特点:项目区确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竣工验收、整理后的产权调整、整理后评价等各个环节技术性要求都很强。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土地整理的具体内容与任务也会各不相同,土地整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系统性:一是表现在土地整理的对象土地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二是土地整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综合性:综合运用土地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预算、工程建筑、计算机技术等各学科知识;涉及到土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气象环保、水保、物价、财政等多个部门。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技术措施,它涉及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统的作业方式想要完成这些工作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3S技术正好具备土地开发整理所需的技术要求,所以我们就把3S技术相互结合,综合应用到了土地开发整理当中。
3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综合应用
3.1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分析3S技术是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它不仅可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的基础信息,而且可以对土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土地开发整理上的应用也日趋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综合利用3S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的弊端与难题。RS术能直观、清楚地为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提供数据基础和现实依据;为进一步规划设计提供详实、准确的技术依据。GPS的定位、导航技术能直接RTK上方便地进行野外测量、记录、成图;应用于前期踏勘、中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后期验收等环节;可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在任何地点、全天候、高精度准确定位;有助于创新设计理念,改进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模式,提升设计水平。GI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方便实现数据的分析、查询、统计、报表功能,及时对规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录入主要通过外业实地数据采集、数据筛选、数据质量初检、属性数据分类、数据分层及处理工艺来完成,同时实现数据成果共享与综合利用。
3.2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分析对于土地开发整理而言,3S技术可以从空间性,时间性和系统性方面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空间性:土地的空间地域性是其固有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某个区域的土地就要配以相应的代号、地类和坐标、高程信息,传统的方法做起来会相当麻烦。而利用3S技术,通过野外采集点的信息和内业校正,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DOM数据、元数据等数据入库。最后进行系统运行测试。就可轻松获得这个区域的所有相关信息。时间性:土地开发整理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时间性,其整理的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的关系非常紧密,这就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时间非常紧迫。3S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规划设计中稍有变更它也会随之快速更改,时间效率可以说是传统方法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系统性:土地开发整理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从头至尾会牵扯大量复杂的系统工作,如规划设计、地类面积统计、填挖土方量计算等等,而3S技术也是一个有机的结合,其通过取长补短、灵活运用,可以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大量而复杂的工作。
3.33S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我们就以长山头农场在这次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为例,阐述一下3S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我们应对其做以下工作:a)项目分析和资料的准备首先我们要分析项目区位置、水文、地质、地形等因素,明确项目区的整理范围(即项目区的拐点坐标)及其权属性质,把整理范围和其他规划相套合,确定项目区是否跟其他规划内容相重叠,如果重叠就要除去,然后确定其最终范围;其次我们就要准备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资料和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用航拍影像图。b)实地踏勘和外业勘测准备好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影像图后,为了保持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就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数据库,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动态时效性,为此我们选择利用土地管理部门的影像图来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设计规划数据的需要,实现动态更新利用GIS软件制作实地踏勘所用图纸,同时利用GPS-RTK仪器进行外业勘测。在实地踏勘时,要对项目区内现状存在的问题做记录,确定出不动工的地类,同时在图纸上做出初步的规划设计;外业勘测要对整个项目区现状进行1:5000的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同时要测出沟渠上的建筑物位置和沟渠纵横断面,以便于内业设计。c)内业规划设计和报告的编制完成实地踏勘和外业勘测后,就要转入到内业设计和项目报告的编制当中,首先要对外业勘测的成果进行整理,根据整理出的数据进行规划设计:1)依据测得的高程点生成等高线,测算所需平田整地土方量;2)根据项目区内现状的高程布置新开沟渠,规划田间路、生产路和农田防护林,同时设计沟渠纵横断面及其建筑物;3)采用GIS软件统计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和新增耕地表,这三张表所用地类的面积都必须是净面积(即各种地类面积减去在其里面的线状地物的面积)。在ArcToolbox模块中,用项目区界线裁切(clip命令)现状数据中的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然后在ArcCatalog模块中进行拓扑处理,在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的属性表中分别增加面积字段和净面积字段;其次在ArcToolbox模块中用Intersect命令将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套合,将套合后的线状地物进拓扑处理,在ArcMap模块中用套合的ID号统计线状地物面积(面积=长度*宽度)。最后在ArcMap模块中加载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在地类图斑层上右击选择JoinsandRelates命令,用统计出的线状地物的面积表链接线状地物和地类图斑,选择同一个ID号,地类图斑的净面积就等于毛面积减去其链接的线状地物的面积,然后取消链接。d)成果资料的制作和检查验收完成各项基础工作并检查完之后,我们就要用GIS软件制作各种成果图件,准备评审验收。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保障问题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是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当中,成为一门实用的技术。
二、土地整理测绘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从前期项目论证开始,就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及其成果的支持,测绘成果提供的专业数据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提供了现状数据,并规划出理论上的开发整理成果数据,从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测绘技术又是检验工程进度、质量、技术调整的重要手段。所以测绘工作是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但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现代测绘技术运用与专业的地形测绘,地籍测量和工程测量的意义又不同,比一般的测绘工作更具项目独有的特色,存在着前后对比、方案比较、地形地貌变化、土地用途调整、地类位置变化等等,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绘技术运用,显得更具体灵活,也更为繁琐,项目涉及的测绘工作量会非常大。当然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一项运用,必然是需要遵循测绘的规范化、程序化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自行一套,测绘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中的周期性规律和内涵,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对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各阶段中的测绘技术和应用的规律性、特殊性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广义角度,现代测绘已经不仅仅是实地测量和地图制图,而是为获取、加工和表达空间信息而进行的实地测量、踏勘、调查、判读、绘图、编绘等一系列技术工作的总称。土地整理本身包括城市用地整理和农地整理两方面,但往往主要指农地整理。此外从土地整理工作体系角度,它包括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即辖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所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时间空间上的部署安排;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工程量预算,即为单个即将实施的项目区所作的具体设计和概算;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广义土地整理测绘是指为获取、 加工和表达土地整理工作体系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空间信息的内外业工作总称,狭义土地整理测绘主要指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借助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成图系统,最终生产出满足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预算和施工的测绘产品,主要是地图的技术性工作,其主要是指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的生产。
三、土地开发整理中工程测绘的基础作用
1、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决策科学化
获取和共享经济、环境、统计、资源等基础信息数据是决策科学化的支持条件和根本依据。理想的测绘成果是把这些信息数据集中到数据库中,给不同的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
2、节约资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投资较大,应严格按照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以概算控制预算的步骤进行工程施工,从一开始就为节约资金打好基础。要实现这一点,工程项目测绘成果必须详细、精确,具有实时性,能偶充分反映当前的状况,它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投资的合理计算、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概%预&算的精确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等。
3、规范工程行为
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是确保施工行为规范的先决条件,而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要求测绘资料必须详实,能偶提供设计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四、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分析
1、土地数据整理测绘专项规划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是土地利用现状图,在规划基期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制作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对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其图件比例尺一般要求为 1:5 万~1:20 万,是在国家测绘部门提供的中、小比例尺航测地形图(1∶1 万)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利用航片、调绘片编绘而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是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潜力调查图以 1∶1 万土地详查图为工作底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来开展工作的。目前,市县级实际使用的土地详查图编制时间多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或中期,变更调查又不能较好地到位或及时地反映实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因而导致图件的现势性较差,影响了规划成果的准确性。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当前对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可以借助 3S 技术,从遥感影像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土地利用信息,或采用 GPS 实测现势性较强的数据,再用 GIS 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2、土地数据整理测绘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框架性基础研究。该阶段对项目区的土地面积、长度、高程等精度要求并不很高,可采用专项规划中的相应图件作为工作底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不为 1∶1 万或 1∶5万。也可以到项目进行概略性的现场实测,如使用平面定位精度小于 15m的手持式 GPS,现场实测项目的规模、土地权属界线、道路、排灌沟渠、电力线等。但该阶段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较高,要求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经纬度坐标,建议采用 GPS 测量方式精确测定项目区边界控制点。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因涉及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判断、沟林路渠工程的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及土方计算的准确性等,因此对项目区地形地貌的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对项目区各类土地的面积、长度、高程有相对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要求实测比例尺大于 1∶2000 的全要素地形图作为设计底图。可采用常规方法先用 GPS 布设控制,再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首级高程控制点应采用四等水准进行联测,利用全站仪野外数字采集的资料或数字,生成项目区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 DEM 辅助计算出每个设计田块的设计填挖土方量及施工填挖土方量。池塘、河道、沟渠、涵洞应测水底高程,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测出农业基础设施、道路、林地、坟墓的分布及面积信息,以便于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3、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施工及管理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只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采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法,依据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提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设计阶段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理及分析评价,可充分利用项目竣工验收的测量资料和图件,与施工前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及施工设计图进行对比研究及跟踪管理,但施工过程中如牵扯到较复杂的如沉降、变形观测等施测活动,则需要由专门测绘机构进行专门施测研究。
五、结束语
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地数据整理测绘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M] .北京,国土资源部,2000.
[2]汤江龙,赵小敏,夏 敏.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优化与完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薛连春.浅谈 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
[4]韩霁昌、成生权、张红凯.测绘如何在土地整理中发挥作用[J].中国土地,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