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管理范例

土地档案管理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土地登记档案;基层;管理;开发利用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是一种有着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文件材料,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地籍档案又称土地登记档案。相对其他管理工作,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同时具有很高的利用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规范化

1.1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档案归档制度

土地登记档案的特点是数量大,形式多,以及动态性和现时性强,同时,它的利用率和查询率也非常高。因此,应当随时归档。尽快归档可以避免档案凌乱,出现丢失情况,又能很好地保持土地登记档案归档的现时性,及早提供给需要的人员查询使用。但是如果是对其他地籍档案进行土地大调查工作,则需要根据土地档案归档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到调查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够归档,保证档案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2规范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很多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资金、信息和技术等因素,给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约束,导致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法,也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系统的管理软件。土地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负责的,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条件和水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进和提升的速度较为缓慢。土地登记档案中有许多需要人工完成的任务,比如查询登记、查找目录的登记、编写备注等,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再将档案入库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在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做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比如以一个县市或者乡镇为单位,根据地区的划分,对土地登记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对确定权属的卷宗,我们需要根据土地的位置、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以及来源,确定其分类及编号,然后再将查找目录以及档案的一些相关信息输入电脑登记好。在输入电脑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档案的实际情况,做好备注。需要备注的,比如有第一次登记时注明该土地是通过几号文批准可以使用的,或者是某个地方的社区老居民等情况。如果土地有变更情况,则需要注明该宗地是在哪年哪月,经过哪块宗地变更而来的。如果是被注销的土地,则需要注明该土地在什么时候转给某人使用[1]。利用时,对任何一个确定了权属的土地,只要确权发证,都能通过电脑进行搜索,直接详细地了解到该土地的所属权是否发生变更,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更,这样就减少了利用时候的一系列麻烦,能够很快地找到需要的土地登记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过去人工保存档案的情况下,原有档案和变更后的档案只能够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橱柜,而使用电脑进行登记后,过去的档案和变更后的档案都能够存放在一个橱柜,只需要进行分层管理。这样既坚持了初始和变更档案分卷保存的原则,又方便了同一档案宗地权属变更档案的调取。

2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的开发利用

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土地登记档案的作用,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的开发利用。

2.1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的公开查询

《土地登记资料查询公开办法》,赋予了公众查询公开的土地登记档案的权利,公开查询能够让人们更相信我国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公信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土地登记档案公开查询的方式有很多,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人们可以通过目录的查询,还可以查看土地档案的原件,出具档案复印件等方法,为很多部门和个人提供土地登记档案,包括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方便了工作。

2.2积极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的宣传

在土地档案登记资料的查询和利用过程中,对土地登记档案的相关知识需要做好积极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土地登记档案的认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来档案室进行土地登记档案查询的人们,大多数是因为土地的界限不清楚,或者是土地的权属不够明确,或者是因为土地与邻里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纠纷,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土地证不见了而查询登记档案资料等情况。根据法定的权限,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能够把土地登记档案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其进行查询,由于很多普通人群并不详细了解土地登记档案的阅读方法,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土地登记档案记载的相关内容,为查阅者详细的讲解档案上记载的土地相关内容,比如土地的权属,土地面积是多少,土地的位置在哪里,土地可以用于做什么,还有土地的界限边长,土地附近邻居的签字,审批时间等,还需要告诉人们,土地登记一旦载入档案,就有了法律凭证的作用。同时土地的使用权也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就算用户手中的土地证丢失,有这本土地档案,仍然能够证明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于谁。这能够很好的为查询人员解除疑惑,排除难题。还需要对查询人员宣传其他有关土地登记档案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有关的土地档案基本知识,增强人们的土地登记权属及其档案的法定凭证意识,认识到土地登记档案的重要性。这样也能够让人们更加重视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2]。

2.3积极编制土地登记档案资料专题汇编

可以对土地登记资料专题编制专门的汇编,这样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还可以为当地城区规划、园区建设、国有土地的储存、各拆迁区居民的补偿等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一个地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或者是进行城市扩建开发等工作时,为了项目能够顺利通过,需要当地的土地部门积极配合。档案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建设单位的需要,查找他们需要的相关用地的登记档案资料,对各个土地的位置、面积以及用途等进行收集整理,编制好土地信息的专题汇编,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时参考。

2.4为开展各项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各个地区的土地登记档案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除了能够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查询和参考之外,还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比如城市规划区需要实施土地的回收和土地的收购工作时。在城市规划区需要完成以上工作的时候,使用土地登记档案能够为其工作提供项目地块的权属性质、来源以及用途和使用年限等相关信息,为城市规划的研究论证提供有效的依据[3]。如城市对违反用地情况进行大清查,对用地使用面积和归属权进行清查,才能发现用地面积是否超过规定面积以及使用土地的用途是否正确,为土地监察违法用地的查询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在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让土地拥有者查阅到土地的演变情况以及邻宗情况,可以很好地避免将来出现土地边界纠纷问题,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不断地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完善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土地登记档案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董玉.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实践及开发利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7):64—65.

[2]权承珍.完善基层土地登记档案管理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J].吉林农业,2015(11):121—121.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2

一、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含义

顾名思义,所谓纸质底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指对纸质底图进行快速扫描或是采用数码照相等技术进行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将产生的电子数据转变成可存储在光盘等存储介质载体上并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文本或图像,且可以借助计算机和数据压缩、数据库技术等对其进行有序化管理的过程。实行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将纸质底图档案信息数字化,使其可以借助计算机和数据库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快速准确方便地提供信息化服务,有效保护纸质底图原件,并延长其使用期限。

二、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档案工作要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因为传统的纸质底图档案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来解决,其必要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护纸质底图档案原件的需要

纸质底图是晒制蓝图的母版。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需要反复地调晒蓝图,没有底图就无法晒制蓝图,企业的活动也就无法持续地进行。底图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唯一性,特别是过去的底图都是手工绘制的,一般只保存一份。由于现存的纸质底图大部分保存年限较长,部分底图已出现字迹图案模糊不清、纸质发黄等问题,并且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图纸破损严重;特别是晒图机在晒制蓝图的过程中,反复经受高温对底图的损害极大,使底图纸张变脆,图纸内容模糊,严重缩短纸质底图的使用年限。

(二)底图档案数字化利用的需要

底图档案的利用极其频繁而且重复率高,在生产活动中往往一份底图需要晒制数十份蓝图。并且,在设计改造、产品验收、质量评定工作中,都需要频繁地翻阅、调用晒制底图。纸质底图的调阅利用,给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传统纸质底图档案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到今天,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已成为现实,为了便于有效地提供底图档案的数字化利用,需要对存量纸质底图档案进行数字化。随着数码晒图技术的诞生和普及,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底图档案数字化晒图,传统的纸质底图晒图技术将逐渐退出市场,这也加速了底图档案数字化的发展。

(三)改进底图档案管理方式的需要

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具备管理科学有序、检索准确快捷、查询方便等优点。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大型企业的档案室不仅保存的纸质底图越来越多,同时还积累了大量使用计算机绘制的数字底图。在纸质底图和数字底图并存的今天,企业急需改进底图档案的管理方式,实施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纸质底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三、纸质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一)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原则

1.在底图档案进行数字化之前,需制定合理的底图档案数字化的计划和方案,优先处理急需补救的、重要的、利用率高的底图档案。2.在底图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底图档案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底图档案的原貌。3.底图档案扫描等数字化加工的各环节都应该详细登记,并进行整理和汇总。4.底图档案管理部门需指派专业人员对底图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管理和现场指导。5.底图档案数字化形成的电子文件格式应遵循企业标准(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Q/SY1541-2012)等关于电子文件归档长期保存的格式要求。

(二)技术管理措施

1.底图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和规范。底图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和环节包括档案的整理、录入、扫描、上传、备份、装订、借阅、归还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记录。2.底图档案数字化形成的文件格式,要求底图采用真彩色(24位)图像扫描,分辨率为200dpi-300dpi,最终成品电子文件转换为PDF格式。3.在对底图档案扫描后形成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图像纠偏处理;图像方向不正确要进行旋转还原;对扫描的图像中多余的边框、黑点之类的杂质等要进行去污处理,处理过程中不能删除档案的内容信息,技术处理后的电子底图要求清晰完整,能真实地反映档案内容。4.底图档案扫描后形成的电子文件应保存到以相应的图号命名的文件夹中,并保持项目题名的一致。对扫描处理后的数字底图档案应使用计算机技术将其导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存储,实现网上共享和查阅。

(三)质量管理措施

1.严格加强底图档案出入库登记,做好底图档案整理及检查工作

底图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应由档案部门选派专职人员负责底图档案的检查、登记、移交工作。底图档案数字化加工首先要做的是档案出库。在底图档案出库时,需提前检查出库底图档案有无遗失破损等情况。为方便统计和检查档案是否完整,应将档案按照项目编号进行分类,分成若干批次出库。出库时由专职人员进行档案的提取、登记、清点和确认。每批经过数字化加工的底图档案,只有其电子文件通过质检验收后,原底图档案方可归还入库。

2.加强底图档案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保证底图档案数据库信息的完整

为保证底图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在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需要由专职人员对待处理的底图档案进行整理鉴定,并做出有关标识。主要工作包括:对档案进行分类、检查页号、检查档案编号、整理页面、确认图纸信息等。根据档案著录规范或著录项,底图档案在录入系统时,要求录入的底图档案相关信息内容必须保证其名称和内容的准确对应;同时要保证底图档案项目号的唯一性,以确保扫描处理后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可以正确导入到档案数据信息库中。

3.加强底图档案图像纠偏处理,确保底图档案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专职管理人员应对各个底图条目和扫描后的电子图像进行质量检查,对条目内容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对质量不合格的条目要督促重新修改后再进行录入。检查扫描的电子图像是否有漏页、错页,页面信息不清晰、不完整、图像倾斜过度等问题,并及时予以改正,确保电子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加强底图档案质量验收,确保底图档案电子数据库的准确性

对数字化加工的底图档案要分批次进行质量验收。质量检查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级质检是检查扫描有无缺页或扫描不全;二级质检是检查图像是否清晰,有无多余边框和污点,版面是否倾斜;三级质检是对全局的最终检查。专职管理人员在二级质检时要重点检查电子文件信息是否完整齐全,如发现扫描页不合格要及时改正。对验收合格的底图电子档案要进行备份,充分运用档案管理系统确保电子档案的准确和安全。

(四)网络安全措施

在利用数字化底图档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和保密措施。由于数字化底图档案的内容可以在多个载体间进行拷贝、复制。这就对底图档案安全保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数字化底图档案的这一特性,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防止底图档案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底图档案管理比一般的档案管理具有更高的保密和安全要求,企业应严格执行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工作要求对数字底图档案的各类操作设置相应的权限,并对执行人员和工作设备操作情况进行备案,普通用户不能浏览和复制。同时,企业应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为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对数字底图档案加以存储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3

【摘要】档案管理是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组织与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学校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职业学校档案是学校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资料,是当时、当地、当事人产生的未经过人为改动的原始记录,它客观反映了职业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档案的原始记录特性决定了档案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凭证价值。[1]职业学校经历了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期后,工作重心转向了以抓内涵建设为主。档案管理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办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

1、对学校管理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职业学校档案产生于学校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档案真实地记述和反映了学校管理、运行的发展轨迹,是积累和丰富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强其档案管理,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发展历程,对学校今后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的作用。

2、学校办学理念等传承的重要载体

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先进经验、校风和校纪、许多先进人物、优秀毕业生等都是学校管理的历史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色、人文精神之所以能够不断传承,档案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3、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职业学校档案在维护学校的合法利益、改进管理方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档案记录和保存了学校办学教学经验和成果,反映了学校总体的管理水平,是全体师生员工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作用。

二、目前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具有专业性和幕后性的特点。[2]档案管理并不是单纯地将一些原始资料进行收集与保管,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等专业处理,并且工作成绩也并不能明显地显现出来,常不易引起领导管理层和教职员工的关注,导致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在人员、设备配置和制度等方面达不到管理要求,许多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不能起到全力支持的作用。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许多职业学校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常由教学人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兼任,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机会较少,专业素养较低,常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如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中外档案史等知识知之甚少,缺乏现代化管理技能,难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不能有效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率和开发率,不能真正体现学校档案的重要价值。同时,兼职管理人员难以将所有精力投入档案管理,常出现资料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现象,不能将原始资料筛选、整理和加工,从而影响档案资料的质量;工作中也不能主动提供档案信息,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导致档案利用率不高。

3、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发展趋势,但许多职业学校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完善配套的硬件支持,缺乏必要的设备,尚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保存的档案资料仍是停留在原始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上,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档案资料不易查找且易流失。

三、提高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成效的对策

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档案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档案管理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提升新认识,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以服务大局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档案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档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充分发挥档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层面对学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在学校发展、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将档案管理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重视档案管理的氛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与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按档案管理规定配备人员、经费、设备、档案用房等,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和工作环境。三是要按照档案工作等级评定试行办法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确保档案质量。四是要将档案管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将档案管理质量作为年终评优选先的依据之一,增强教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形成人人重视、人人支持档案管理的局面。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档案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一是要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定期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意识培养,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保密意识,使之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守学校机密。四是加强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技能的培养,掌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研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摄影、录音、复印等专业技术,使之胜任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

3、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在学校档案管理资金配备充足和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添置现代化设备,逐步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检索的准确率,全面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职业学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组织与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配置先进的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学校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华.浅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2]李鹏.学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7)199.

作者:王英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畜禽养殖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养殖档案管理,本文从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电子档案和严格执法监管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追溯体系;电子数据库

畜禽养殖档案是畜禽养殖场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记录,是畜禽养殖场科学决策的依据[1]。畜禽养殖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规范畜禽养殖生产和经营行为的需要,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重要途径[2],同时也是指导养殖户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1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现状

根据省畜牧条例规定,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依法建立养殖档案。除少量散养畜禽的农户外,未达到畜禽养殖规模备案标准的畜禽养殖者,应当建立畜禽养殖记录。畜禽养殖记录应当记载畜禽的品种、数量、来源、投入品使用、疫病防治、病死畜禽处理等情况。目前,受产业政策驱动影响,一些享受过产业扶持政策的规模养殖户养殖档案建设较为规范。

1.1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通过不断地培训和检查,规模养殖场(小区)备案和养殖档案管理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多数备案养殖场都建立了养殖档案,并按照要求进行填写,但养殖档案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主要包括信息记录不及时、不全面、不符合逻辑、不准确等问题,养殖档案记录无专人专柜,随意丢弃,不按规定期限进行保存。

1.2产生的原因

1)认识程度不够。大部分养殖户生活在农村,思想相对落后,对《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及《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不清楚建立养殖档案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养殖户大多数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认为档案记录无用处,费工又费时,填写档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检查。2)监管责任不明。畜禽养殖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重要环节,涉及畜牧、商贸、工商及食品监管等多个部门,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相互配合,共同督导养殖户做好养殖档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仅按照各自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监管和指导,既没有专门人员审核把关,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更没有人督促整改。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问题没有改,新问题又再出现,养殖档案填写不规范也就成了老大难题。3)处罚力度不够。《湖北省畜牧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和三十五条规定未建立记录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养殖记录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这是目前对养殖档案案件进行处罚中操作性最强的唯一依据。近几年,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养殖档案监管相对较多,但对中小养殖户则没做明确要求,且对养殖档案管理只是以监督检查为主,缺乏硬性的奖惩措施,对养殖场震慑力度不够,也助长了养殖档案填写不齐全、不规范的问题。

2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一是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资料和科技下乡活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养殖户对建立养殖档案的责任意识;二是畜牧部门通过区、乡(镇)、村三级层层培训,加强养殖档案填写工作的日常指导,确保养殖档案记录规范。2)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一是建立养殖档案与动物检疫相挂钩的监管机制,把养殖档案规范记录作为动物检疫出证的前置条件;二是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责任,建立片区管理制,对养殖户实行分片管理,落实到具体监管责任人和场户;三是建立养殖区域“中心户帮扶机制”,选择一些养殖档案做的好的中心规模户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四是提高养殖户专业组织化程度,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或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养殖档案,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档案管理。3)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强化层级审核管理。建议开发一套畜禽养殖场户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立文字档案和电子数据库,促进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3]。由各规模养殖户主及村级防疫员共同协助各养殖场逐步录入系统,建立动态电子养殖档案数据库,所有信息录入由乡镇畜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及区级畜牧主管部门层级审核把关,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云平台让养殖档案保存和查询更便捷。另外逐步将电子档案系统与检疫电子出证及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管理等系统合并组网,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真正做到畜禽养殖过程全程可追溯。4)强化执法监管。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等要加大对防疫台账和养殖档案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规范建立养殖档案的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建立养殖档案的养殖场(户),应依法依规从严处理,从源头上规范养殖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宝东.畜禽养殖档案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J].饲料博览,2016(1):49-51.

[2]郭四保.浅谈养殖场养殖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3):9-10.

[3]杨美翠,王付东.浅谈畜禽养殖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2013,9(4):28.

作者:张云 朱银城 唐蜜 杨尧 张晓春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

第三篇: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对药品检验机构的各项工作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作为药品检验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不仅关系着机构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效率,而且对于确保药品安全和促进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论文通过分析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针对当前药检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1引言

作为确保国家药品质量的重要单位,药品检验机构在长期以来承担着对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与监督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药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然而,随着制药技术的不断优化和药品种类的逐渐增多,药品检验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加大,在影响药品监督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对药品质量的监管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已成为当前药品检验机构需要着重开展的关键工作。

2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分别从以下两方面对药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①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药检机构的药品检验水平。通过档案管理,药检机构能够形成对其在不同时期各类关键决策的全面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药检事故及其原因与处理办法予以明确和了解,促使药检工作人员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强化其责任意识,对于提高药检工作人员的检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强化药品制造厂商的质量意识。药品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档案管理,不仅能够使药品生产厂商进一步明确药检的程序及其所担负的责任,而且也能够促使其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的安全风险。

3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药检机构未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药检机构并未给予档案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相较于档案管理工作,药品检验机构更加倾向于成本管理、药品检验监督与核查等能够直观反映其工作成效的相关工作,而并未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作用,这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缺少了重要的参照依据,在降低机构各项工作管理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药检监督事业的发展;二是部分药检机构的档案室尚未通过资质审查,此类药品检验机构大都是为了迎合上级部门检查方才设立的档案室,而并未对各类药品的成分、生产厂家、保质期和性能等予以记录,这直接影响了流通于市场中的药品质量,增加了不合格药品流通的安全隐患[1]。

3.2档案管理与利用不规范

档案管理与利用不规范是当前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另一问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部分药检机构的档案管理流于形式,虽然从表面上看,其大都制定了药品注册资料交接的操作规程与交接表,并对交接资料的要求和验收环节予以明确规定,但却并未指定专门负责人对药品档案交接的具体情况和所记录档案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复查和追溯,导致相关问题发生时,难以确定责任人[2];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通常,药品检验机构的档案室每年会接收成千上万的药品档案和相关技术资料,这就要求机构能够迅速、准确地对接收的药品档案进行分析和整理,为后续档案监管与药品科研工作提供依据。然而,部分药检机构因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导致其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大幅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规范性。

3.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问题的又一体现。对当前药监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可知,其在学历水平、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增加了其在工作中相互沟通的难度,难以实现基于具体工作的有效衔接和配合,严重制约了药检机构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此外,部分药检机构负责人仍然沿用“任亲为贤”的旧思想,将不符合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自家亲属安插到档案管理的岗位当中,不仅不利于机构档案管理人才科学素质结构的建设,而且严重阻碍了药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效率。

4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4.1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当前药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措施。首先,药检机构的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药检机构和国家药品检验与监督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将这一工作提升到关系机构和药品安全与科研创新的战略高度,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机构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药品检验监督与核查提供充分的依据。其次,药品检验机构还应进一步加大其档案室的资质审查力度,在档案室建立前应向地方或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建立资质,在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到档案室的构建工作中,并确保所建档案室能够满足其对药品种类、成分、生产厂家以及性能和保质期等各相关资料的查询,切实提高药品检验工作效率,确保药品安全[3]。

4.2加强药检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规范化

加强药检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规范化是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为确保档案质量与完整性,药品检验机构除了应通过制定科学的药品注册资料操作规程与注册资料交接表来对交接资料的要求和交接双方的职责予以明确外,还需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对药品档案交接的具体情况予以负责,同时,其还需负责对包括药品在内的各类档案的监督与追溯,这既提高了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又能够确保相关问题发生时机构能够迅速确定责任人。另一方面,药检机构的档案,特别是技术档案作为药品科研和技术分析的重要依据,其涵盖了药品检验的数据和结论,同时,其也是药品研发单位将知识产权转变为劳动成果的关键记录载体,由此可见,药检机构的档案管理还是一项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4]。因此,面对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档案,药品检验机构有必要也必须提高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引入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并提高相关档案的利用效率。

4.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的重要方法。首先,药检机构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引进与培训,除了在社会层面广纳人才外,还可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对于通过考核的专业毕业生予以录用,确保相关工作在初始阶段便具有较高的效率。在人才的培训方面,检验机构应针对不同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人员展开分别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人员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培训确保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其次,药检机构负责人还应将其传统的“任亲为贤”的思想转变为“任贤为亲”的管理思想,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各类人员的具体工作予以安排,在确保科学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结构的基础上,促进药品档案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5结论

本文通过对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对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展开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与利用不规范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药检机构档案管理策略的分析与研究,为促进药检机构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和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恩梅,陈珍珠.现行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2006,10(05):41-43.

【2】苏霞.强化档案管理,提高药品监管质量[J].中国新通信,2016,05(11):148.

【3】钱瑛.检验机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6,11(03):43-46.

【4】牛翠琪.现行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5,05(03):116.

作者:杜高锋 单位: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第四篇:土地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国内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已经成为宏观调控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土地档案管理是做好土地资源开发与规划的重要切入点,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部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论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解决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地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1引言

土地档案管理是土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国家档案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好土地档案管理,才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日照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沿海城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加剧了它在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严峻性,因此今后只有从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入手,推动土地资源开发与模式的变革,才能够真正解决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解决好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从问题的性质以及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当前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各类资源其实都处于一个相对稀缺的状态之下。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是土地质量参差不齐,已经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由于我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土地资源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口增长的速度。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土地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总体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而且工作态度消极,这严重影响了土地档案管理的总体质量。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二是缺乏责任心。土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尚未掌握完备的专业知识,多存在消极办公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就是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的问题,工作人员尚未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无法推动相关政策性工作的落实,使得管理体制难有改革,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1]。

2.2土地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进入21世纪以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之下,而且也逐渐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之中。但诸如信息技术之类的现代科技却没有在土地档案管理中应用开来,近些年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土地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当前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加强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其中应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已经成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对于日照这样的沿海城市,在进行土地资源开发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综合已经成功的项目或者失败的项目中的经验教训,来全面分析拟开发的工程项目,这方面的数据分析也能够对项目开发的过程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但当前国内土地档案管理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未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管理技术落后所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创新改进。

2.3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在认识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尤其是某些岗位的领导者,其档案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监督意识不强,很多时候根本难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经费以及器具,最常见的:长时间不更新档案柜,即使损坏了也得不到有效维护,基层岗位的福利待遇较低,也很难激发起一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1]。因此实际的土地档案管理仍处在一个错误百出的状态之下,今后国土资源部门内部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提高这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土地档案管理的后勤补给以提高这部分工作的实际效率。

3应对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3.1推进土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当前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态度消极,缺乏责任感,这一系列问题都给我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很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操作现象,因此只有推进土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才能够提高土地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了推动国内相关部门合理有序地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落实好这部分工作。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此规范一线管理人员的行为,真正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2]。

3.2深化土地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会根据土地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差异,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因此各个部门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对于土地权属变更的情况,一定要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进行审查,然后统一办理相关的手续。地方政府要坚持统一化的土地档案管理原则,正确认识这部分工作的意义,让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部门之间要做到分工明确,既能相互独立又能协同配合,明确好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2]。此外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土地档案管理也应该迎合时展的潮流。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标准,从而提高土地档案管理的质量,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土地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统一现有的工作流程。其次就是要完善相应的土地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及时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3.3提高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当前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这已经影响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依靠人力就能完成,随着相关工作难度的不断增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再者让一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培训应该在科学严谨的培训计划的指导之下进行,实际土地资源开发状况有所区别,在培训时也应该有所体现,还是以日照市为例,该区域内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相关培训时就应该突出沿海城市的特色,不能单纯照搬内陆地区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具体来说这部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教授其基本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要督促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其次就是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档案的收集,及时了解各个科室的档案收集进度,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在新员工一入职时就应该培养起他们这方面的意识;最后要加强在岗员工的再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能够根据档案的类型、内容以及数量来确定一个大致的工作方向,不仅如此也应该结合时展所需,在档案管理中发掘新的思路,强化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总结

面对当前土地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信息化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土资源局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以此来避免那些土地档案管理中大众化的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顽疾”。以上是笔者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君.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6(04):123+125.

【2】李君.土地档案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02):100.

作者:许华君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国土资源局

第五篇: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难点和对策

[摘要]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各种复杂的资料,档案管理自然也会存在一定难度。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档案管理因自身的特征,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与薄弱环节。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一旦发生事故势必造成极难估量的损失。本文分析了大型建筑项目档案管理的难点,并有针对性提出处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势下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项目档案是大型建筑项目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管理、稽查、验收及改造的重要依据,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无形资产。但是,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各种资料和各类数据,其复杂性不言而喻,档案管理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探究档案管理的难点具有现实意义。

1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在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中,档案管理非常重要,但从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档案收集难

档案收集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工程档案归档的系统、完整和准确便无从谈起。大型建筑物建设周期长、规模大,相关档案资料不但数量多,并且较为分散,势必会增大收集方案工作的难度。而某些大型建筑工程完工意义重大,工期紧张、完工时限要求高,大多数管理人员只重视现场施工进度,却忽视档案资料的同步收集与整理,导致大量的试验报告、检测报告等均分散在形成原始资料单位。这种无序管理,很容易造成档案原件丢失和破损。

1.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是个复杂、繁琐且需要大量重复工作的工作,所以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有一定的整理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是,许多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都是从公司其他部门调过来的。这些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显然也不能很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1.3编制组卷难

工程竣工档案的编制主要包括文件材料的整理组卷和竣工图编制两大内容,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对组织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情况复杂,一个建设项目可能是一个单位工程,也可能是由多个单位工程构成的一个群体建设项目,且参与设计或工程总承包的单位不止一个。上述情况一方面致使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相对繁杂,另一方面也导致竣工图编制工作异常艰巨。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编制竣工档案并保证其进馆后便于提供利用是大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难题。

1.4相关法律问题

近年来,我国已经针对档案管理在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从国家整体层面上来讲,我国仍存在地方档案管理与中央档案管理存在矛盾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形成统一和谐的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大型工程档案,是需要进行严格保密的,不管是查阅还是抄录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以防重要信息外泄。

2针对档案管理难点的处理对策

从大型建筑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来看,档案管理还存在很多难点,因此建设单位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才能够化解这些难点。

2.1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健全的档案组织工作体系是顺利开展大型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在项目建设启动时就要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共同建立覆盖各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体系,从源头开始将工程档案纳入到管控范围内。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分别建立以公司领导为责任人,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档案管理员相协同的管理架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2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要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往规范化方向发展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单位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而且不能盲目选择档案管理人员。其次,建设单位从档案收集、档案整理和档案价值鉴定等多方面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最后,建设单位要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措施,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表彰优秀的人员,严惩工作散漫的人员。

2.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政府和企业必须同时发力。从政府层面讲,政府应当将重点放在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上,从法律层面加强档案的安全性;从企业层面讲,建设单位应该将重心放在一些基本的书写、编号、员工守则等规范上,争取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

2.4加强过程监督检查与指导

(1)加强监督检查,解决档案收集难。完善的制度和办法只有被充分落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因此,要有效解决大型建筑工程档案收集与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的问题,建设单位须主动出击,并联合监理单位,依据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各参建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2)加强与细化分包单位的检查和指导。针对分包单位管理意识和水平普遍薄弱的情况,建设单位应与总包单位密切协作,加强和细化对分包单位的指导与检查,注重提高档案员的业务水平,督促各分包单位同步开展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首先,要准确掌握项目各分包单位的信息。建设单位应详细了解各分包单位的施工内容、进退场时间、档案工作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形成项目分包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统计表,为全面开展档案指导、检查以及准确完成竣工阶段档案的汇总工作奠定基础。其次,组织业务培训和观摩学习。建设单位可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为分包单位的档案员做专业技术培训,破解疑难,并定期组织他们到总包单位现场观摩,重点学习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组卷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建东.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兰台世界:工作版,2017(1).

[2]陈建军.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工作的探讨[J].城建档案,2016(1).

[3]曹瑞玲.关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图书与档案管理,2017(1).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问题;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省级自然资源厅的直属事业单位,平时担负着所辖域内自然资源档案信息材料的集中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伴随着新时代科技信息的发展,省级自然资源厅直属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土地档案馆,在现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平时工作中,单位领导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然资源整体信息化综合业务的流程办理和实际操作平台的运用上,而忽视了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用于档案信息技术设备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偏少,新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开放档案对社会查询及利用的需求。目前,作为自然资源信息管理部门,虽然在档案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部分资金,也购买了一些计算机、大型的扫描仪、绘图仪等设备,但在软件的信息化运用和管理方面,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地质资料馆和土地档案馆所藏档案材料的信息化进行同步衔接,存在着对新设备信息化系统操作、技术运用不够娴熟,纸质档案材料转化为电子档案的信息化流程及各个环节要加强制度保障和技能培训,大部分自然资源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手工检索或查询,档案工作岗位人员编制有限,档案工作者平时的工作量很大,档案利用效果明显降低,传统的思维观念和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与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充分认识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化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档案信息得到了社会的许多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利用,其档案信息在解决土地纠纷、土地产权纠纷和维护土地合法权益等方面,为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石作用。

三、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资源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比较滞后,档案利用效率低

长期以来,由于受过去传统观念思想的影响,档案部门总认为只有管好守好档案不出事就行,未能真正地将档案变成一种流动的信息源,在档案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为难情绪和疑虑:一是部门领导重业务办理轻档案管理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三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软件操作不熟悉;四是档案的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的参与合作,协调困难。档案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是一项庞大的信息系统工程,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关键环节是要依托政府网络信息平台技术为支撑。作为记录自然资源信息的部门,在对地质资料馆和土地档案馆的纸质档案管理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档案查找效率很低,与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很不相适应,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新接收的档案转换为数据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社会对档案的信息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

档案信息来源于日常的行政,当前档案工作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档案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观念,日常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安全防泄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健全长效的自然资源档案信息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管档、依法治档的理念。正是由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在自然资源档案的信息利用过程中,难免给自然资源档案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造成重大隐患,必须靠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来做好预防工作和事先堵塞漏洞,杜绝由自然资源档案信息给国家安全带来危害与损失。

(三)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起步晚,档案信息查阅利用模式落后

很多时候,自然资源部门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日常窗口的业务办理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方面。虽然部门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人员,但是,工作人员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前期档案业务在窗口办理和服务之中,而轻视了后期形成的大量的档案材料的准确及时归档,工作质量标准降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编制少,现有管理人员业务不够精,敬业奉献意识有待加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就用在了人工查阅、翻阅档案上。单位每年要形成大量的档案材料,档案工作人员在现行工作量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新的档案不断地形成,其增长速度很快,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档案材料常年积压,当年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纸质档案文件归档完毕不能很快地转为电子文件,传统的档案业务管理水平很难适应现代的技术网络电子档案。由于日常单位工作形成的大量的矿产及土地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地整理到位,特别是在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比其他单位起步晚,方法滞后,纸质档案材料实体占用了大量的资料馆和档案馆空间,造成档案资料积压,材料统计不完整,给全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被动落后的局面。特别是在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方面,查询困难,在搜索和检索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查询内容不全面,传统的档案利用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依托政府信息平台,根据自然资源部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相结合,严格按照档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搭建起省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把适合当前开放的非涉密自然资源信息档案,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数据并有效存储,可统一上传共享平台公共数据库由平台统一存储管理,共享部门提供在线档案目录的检索及查阅利用,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目录检索体系,线上提供目录及查询检索。对涉密档案等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工作的有关标准规定,提升档案服务的综合能力,在加快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要加快,纸质档案向电子文件转变,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适应档案部门管理信息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抓出成效,补齐短板,使所辖区内的自然资源档案部门之间的档案资源信息能充分利用,互利互通,稳步推进,提升服务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矿产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咨询程度,尽可能地扩大开放无涉密的档案材料。必要时,在所属部门的全程监督下,非涉密纸质馆藏资料的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可委托第三方试行完成,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内容,各自履行责任,平时做好信息的维护和防护管理工作,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需求,向社会提供满意的档案查询、借阅和利用服务,提升档案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的长效机制

依法治档,严格履行管理职责,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省(自治区)档案局(馆)的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充分依据《地质材料管理条例》和《涉密地质档案材料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编目、归档,定期对库存的各种材料进行使用安全检查,严格落实档案的管理的“八防”要求,加快做好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安全保密工作,在信息资源勘查基础上,加大和维护数据信息的原创性,把好档案资源信息的入口关,严格授权,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制度,努力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各项工作。软件使用之前要进行国家安全部门的检查和验收,电子档案信息形成过程中防控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要适时跟踪,电子档案形成后重点要做好各种防控泄密措施,做好自然资源涉密档案材料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建立网上档案实名制注册查询或单位诚信账号注册制档案查询制度,自然资源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据所提供申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身份甄别,符合条件的方可提供网上查询服务。以社会各部门对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为目标,加强档案基本功修炼,提高自然资源信息档案的管理能力,提高土地档案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观念,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确保档案信息万无一失,严禁失泄密现象的发生,对出现泄密现象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人。建立健全现代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种制度的长效机制,形成依法治档,依法管档,依法用档的良好氛围。

(三)创建智慧档案,探索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多种有效利用途径

积极开展馆藏地质材料和土地档案管理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工作,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充分挖掘馆藏档案资料信息资源作用,发挥使用馆藏档案材料的宝贵价值,打造和维护一流的档案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开展自然资源档案的信息网络平台技术工作,可以利用手机查询,微信公众号和部门办公区域内配置的档案机自助查询等,采用多种渠道为用户开通在线查询所需档案信息。对过去的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现在和未来的档案进行电子档案管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使自然资源信息的查询、利用、服务逐渐向窗口延伸,引进新媒体技术、5G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自然资源档案信息的需求,创建自然资源信息智慧档案,用户在线可使用手机APP、微信等各种现代网络,实现让用户足不出户,能在网络软件上办成的事,不跑路或少跑路就能办成事。

(四)加快档案专业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完善考评和奖惩激励机制

开展土地档案管理研究,积极参加省自治区档案局(馆)组织的有关档案工作会议和档案业务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技能,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操作和业务水平。同时,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列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责任目标考核之中,对于工作中业绩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的要进行责任追究。虽然档案工作人员从事档案专业工作非常枯燥无味,但是守护好自然资源信息档案材料的安全就是守护好自然资源安全,就是守护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勇立潮头,敢于挑战,奋发有为,牢固树立为党守档,甘于奉献,守得住清贫,发挥兰台人的“工匠”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再立新功,建立稳定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依法治档,建立长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立数据库动态数据管理,充分挖掘数据库的信息作用,确保在线档案的信息归档的安全和全面。自然资源部门在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过程中,要即时完成在线归档和录入档案信息工作,即时形成电子档案,自动形成档案操作日志记录,做好计算机、后台交换机的扩容,增加后台计算机交换机的信息交互储存功能,适应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信息档案的需求,搭建好共享信息档案管理平台,对所有自然资源档案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创新拓宽服务多渠道档案信息化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塔娜.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业务,2016(8)

[2]张海霞.青海省档案馆明确2020年八方面工作任务.中国档案报,2020.01.09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5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6

摘要: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档案管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还是在检测工程质量以及最后的工程验收方面,都是重要的凭证。处理好档案资料,并能准确归档,可以为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提供正确的依据,少走弯路,较少消耗,降低损失。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今社会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希望可以对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程管理;档案管理;工程资料;竣工档案

1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正处于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当中,因此产生了许多项目的工程档案,但是由于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高速公路从业人员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工程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费用高、项目复杂以及参建单位鱼龙混杂,各项资质不齐等等,导致高速公路工程的各项资料、竣工文件等整理起来相当困难,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各项资料的质量与价值不高,没有办法将档案与工程同步验收。以下是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对资料整理工作重视不够

相较于工程资料而言,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一个建筑物是可以实际测量结果的,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看得见的,它的各项衡量指标都是明确的,更容易取得进展。而工程资料相较于工程建设而言,更容易被忽视,常常等到工程验收工作都要进行的时候才想起资料问题,于是,工作人员开始补作业,赶进度,导致很多资料难以取得想要的结果。

1.2对档案管理的法律监控不严

虽然我国有关于工程档案方面的法律,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也制定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范的标准仍然不够明确,不够详尽,不够完美。这就导致参建单位对工程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视不够,采取应付工作的态度,虽然各个参建单位也制定了一些资料管理方面的细则,但是这些细则还是不够健全,导致资料的内容、深度、详细程度都有一定的欠缺,也很难保证文档归档工作的有效进行。

1.3对工程资料的管理规范不强

虽然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各个阶段相应的资料都会准备,但是这些资料更侧重于日常性使用,而忽略了整项工程最后的环节,即资料的整理、编码、归档工作,使得这些资料的规范性不强。

1.4缺乏全面人才

工程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对国家高速公路工程相关的档案管理法了解不深,专业知识掌握严重不足,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施工方负责的档案资料多由现场的技术人员完成,但是这一层面的作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而施工单位对其的培训力度不够,重视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原始文件不规范、价值不高;监理单位人员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国家监理工程培训,持监理工程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使他们没有与工作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对现场签证工作把关不严;虽然有一些工程单位专门配备了一些人员从事档管理工作,并且这些人员也具有档案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又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又掌握不够,更有甚者对工程建设的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与工程技术融合不到一起,导致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与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很难做好,极难开展。

1.5现实因素对工程档案保存的不利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工程档案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文档的保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纸质档案很多,保存不易;另一方面文档数量多,查找起来工作量很大,通常使用的手工检索方法更是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

2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为了解决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与高速公路工程进度不统一的问题,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就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把关管理工程资料的质量,使之可以在交工验收时提供可信的、有价值的资料。有条理的对档案进行归类、存档,为今后档案的查阅提供便利。

2.1制定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

到现在为止,我国对于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以及行业规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应如何收集、整理、分类、存档、编号以及装订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对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为了保证档案的完整与质量,就必须制定一些章程从源头上对资料的收集进行要求,来保障档案在形成过程中资料的完整、齐全、准确、有价值。档案在存储过程中也要制定有关文档编制、装订、编目、保管方面的相关规定,统一标准严要求,使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条理分明,保障档案整理分类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达到高速工程项目档案符合专项验收的要求。

2.2遵守档案管理权责分明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当中不论是建设方、施工方还是监理方都要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要在制度中明确个人的职能,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档案管理工作才会有序进展,才能保证一项工作有人做、使大家能够相互配合。

2.3保障施工资料时效性与真实性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要求所有档案的记录一定是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实际发生的,并且要保证记录的时效性,即随时发生随时记录而不是进入项目结束期为了验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填制的各项资料,真实的材料是高速公路工程竣工验收的关键,也是检验工程建设质量的重点。工程资料的形成从施工原始记录开始,其真实性体现在施工原始记录所记录的事件是确定的某一时间段,与确定地点发生联系的分项工程或施工工序。施工记录所表明时间跨度应与分项工程的具体时间一致,现场完成施工记录,随之归档保存,不得进行任何添加和修改。施工数据的完整性应体现在施工记录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不强调一张图表囊括所有施工信息。

2.4制定制约措施,确保归档的资料完整

一项工程在开始之前,参与工程的各项队伍应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分清自己的工作范围,把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作为合同(协议)的重要内容确定,明确参建各方应该准备哪些材料,又对材料有怎样的质量要求。同时,在工程建设发展当中,作为工程的监理单位,应该严格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能,严格把控工程资料形成的各个环节,在工程货款支付阶段,也可以加强档案管理。可以将资料是否完整、真实、齐全作为一项考量目标,如果没有达到约定的要求,比如高速公路工程档案整理不到位、文件流于形式、毫无价值等监理单位可以要求参建方限期改正后再支付,在签订合同之时可以将这项条款列入范围,若未按约定完成,可以拒绝支付货款。这样在法律的干预下以及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保障工程资料的真实、完整、齐全这个目标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2.5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只有提高档案人员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速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当前,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关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不够,这在极大程度上给文件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可以采用人才培养方法对高速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6提高档案管理效果

高速公路项目中涉及大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对高速公路工程的运行、安全、养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工程资料的保管的目的在于这些资料的后期使用,档案只有被使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而这些档案可以给高速公路今后在运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养护、维修工作提供依据。合理利用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应有作用。

2.7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

可以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合理利用计算机及有关的现代技术,把档案中的内文著录,然后根据类别归档,并对资料进行索引,方便用来检索,使档案管理逐渐走向数字化。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建立适合的档案管理系统,并将所有档案分类,先做出目录,然后逐级录入档案的具体内容,做到简洁明了,方便查找,当需要相关信息时,可以快速找到,做到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且电子档案方便存储,携带方便。

3结束语

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庞杂、细致的,这要求管理人员细心、认真且有耐心,坚持这一态度并且按照管理规章制度去做,就能做好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这样就能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养护、扩建、改造提供重要依据,亦可以为日后其他公路新建设计或是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论公路工程施工、竣工文件的归档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

[2]张凤霞,韩以谦.做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J].华东公路,2002.

[3]赵艳莓.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研究[J].档案天地,2012(03).

[4]谭蓉.浅谈如何管理建筑工程档案[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6).

[5]金艳.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J].科技传播,2010(18).

[6]王敏.加强高速公路工程档案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作者:袁逦瑕 单位:江苏广靖锡澄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

摘要: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项目工程计量以及其费用支付问题是管理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计量支付其实就是项目的结算,对于一个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而言,计量制度一直都存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计量支付的作用、内容以及加强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计量支付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对于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数量也随之增多,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速公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高速公路的安全建设至关重要。计量支付是保证高速公路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承包商与投标商都要完全履行合约,把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将针对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关键性内容—计量支付,进行分析。

1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计量支付的作用

1.1可以促进公路工程的合理规划建设

第一,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计量支付条目可以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反映出有关问题,以便于工程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改进。另外,工作人员可以以合同中的相关规定条目为参考标准,对实际的工程量进行相关记录与计算,以此作为项目结束后总支付的依据。第二,高速公路工程中的计量支付条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总进度,同时还可以督促工作人员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提高工程整体的水平,从而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进行时,可以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关于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标准,对承包商进行监督,促使承包商的管理意识,控制好项目的整体进展速度与质量。此外,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计量支付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项目施工的整体流程,较合理的控制了工程造价,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益,同时督促工程管理部门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预算,实施单据和发票的正规化以规范承包商的施工质量。

1.2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结算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把工程的设计图纸及其有关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把工程的基本资料和计量资料作为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从而提高支付的工作效率,保证项目工程最后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有效提高了承包商的法律意识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性,里面的条款都具有法律性,这要求承包商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条款来开展整个项目工作,违约者则会进行相应的赔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承包商严格控制项目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质量水平,从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2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内容

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计量支付内容是由多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诸如:施工材料预付款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的计量支付、工程清单内计量支付、抵扣和返还质量保证金等。

2.1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的预付款

施工所用的材料和设备的预付款应该是业主提供的资金,业主需要遵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比例为承包商提供购买设备及材料的款项,一般而言,设备和材料都具有永久性。预付款的使用条件有以下几方面:工程项目所用的材料与设备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满足相关要求才可以使用;承包商需提供购买设备和材料的凭证;承包商需要在购买设备和材料的现场进行有关的支付工作。

2.2工程清单内的计量支付

工程量的计算是对承包商所需要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在工程进行中,承包商需要严格核算工程量的清单,认真审查相关的施工图纸,确保工程准确无误的进行。在核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工程量清单上出现计算失误或漏算等情况,应该及时结合清单上的数量对相关部门上报,并接受其部门单位的审核,通过审核后方可按照新合同上的工程量进行计量支付。

2.3工程变更时的计量支付

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力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项目进行时,如果工程出现更替或变化,需要建设部门、设计部门和监理部门三方的最高管理者签字确认,三方都同意后才可以开始对项目中出现变更的地方进行计量。如果清单细目中不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单价,工作人员可以增加新变更的单价,在获得相关部门允许后开始进行相关的计量工作。另外,对于合同中的不明确规定,要把变更后的资金汇总到项目合同中的总价内。

2.4质量保证金

质量保证金是指开发商、承包商两方人员根据项目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在工程款中提出部分资金,我国一般规定此资金占预留合同价的5%。如果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项目的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质量保证金可以保证承包商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如果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项目的工程质量没有出现问题,质量保证金将会全部返还给承包商。

2.5农民工工资

在每年的工程款项支付时,相关部门会将总结算价格款项中的百分之一提出,以此作为农民工的工资保障金,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民工可以及时得到工资。如果在项目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承包商或其他人受到了农民工迟发或补发工资的投诉,监理人则可以从保障金中提取一部分,用于结算农民工的工资。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承包商拖欠的工资金额对农民工进行补偿,一般情况下会按照拖欠金额的两倍进行赔偿,这又称为工程违约金,另外承包商应该要接受批评,上报主管部门,记录诚信档案之中。此方式只是为了保证农民工的利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查承包商的信誉问题。

3提高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计量支付策略

计量支付项目是高速公路项目合同中的重中之重,工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应不断加强这一方面的有关工作,严格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

3.1完善有关计量支付的相关制度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量支付制度,从而可以全面且有效地提高计量支付的工作效率。要求承包商及时上交每一项工程的财务报表,利用计算机编制技术把各项报表的数据进行整合、系统性的处理,同时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相关人员要对工程的每一项计量内容都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2制定计量支付的规则和控制审核量

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计量支付,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程实际的状况来进行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考核工作,这不仅可以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资金,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进展,缩短工程完成的时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整个工程中的施工图纸、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计算支付等各项规定;将合同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存档;监理部门需根据项目的每一条内容进行核对和核实,及时向上级的有关人员或部门上报工程的实际工程量;上级部门人员要做好工程量统计及计量工作,保证工程中计量资料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虚报等不实情况;监理人员还应认真了解工程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如果发现承包商存在无视工程合同中条款的情况,要将具体情况及时上报,并根据合同中的惩罚规定对承包商进行惩罚。

3.3遵守相关原则,控制出现超支、盲支的出现

在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合同管理计量支付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阶层的人还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合同中有关计量支付的原则,对于上报的计量材料不能满足合同中支付条件或是与计量支付办法内容不相符时,应该对其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与治理。对于虚假的计量资料不能容忍,要让相关人员及时准确的上报计量,在每次计量支付后都要对其总账目进行及时更新,可以全面准确的了解工程的计量支付情况。

3.4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素质

高速公路项目工程中计量支付的重要根据是项目工程师对项目的实际检测数据。项目开展时,需要工程师准确无误的勘测工程量,监督其承包商遵守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来施工和上报工程量,从而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此外,在工作期间还应当不断地考核监理人的相关工作,以防止出现虚报等情况,保障工作的公平;为了有效提高监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从而提升监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其工作质量。

3.5在参与人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进行计量支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的便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展,因此在进行计量支付时,项目的监督人要及时与相应的承包商进行有关问题的沟通,要督促其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建设进度。例如承包商所上报的工程量与实际的不符,审核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纠正,以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这其中就需要两方进行沟通,有效的交流方式不仅会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还会推动整个项目的进度,所以,工作人员之间需要好的沟通方式,而不是遇到问题相互推脱,影响整体的发展。

4结束语

高速公路工程合同中的计量支付工作较为繁琐、杂乱,对整个工程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工程进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变动,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承包商需要不断的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计量支付进行审查核对。参与工程的相关人员都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朱小容.基于业主投资控制的公路工程中期计量支付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9-23.

[2]张婧.高速公路合同管理中计量与支付台账的建立和工程变更的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10):182-183.

[3]周刚.加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

[4]王凡.探索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J].江西建材,2014(05).

[5]周建国,周剑.浅析在公路工程合同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7).

[6]沈昕.科学化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途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7).

作者:李德杰 单位: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第三篇:高速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关键技术应用

【摘要】在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科学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总体进度,还会使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塌陷等问题,降低高速公路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论文主要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关键技术

1软土地基的概念及特点

1.1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地基指的是以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作为建筑的地基,有时还会出现少量的泥炭层。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波动状态下的黏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条件较差,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为避免发生此类情况,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1.2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中含有粉砂颗粒且层次明显,结构成分较复杂,各个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特点体现在3个方面:(1)孔隙比较大,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淤泥土及淤泥质黏土颗粒,并含有较少的有机物质,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絮状结构,含水量通常在35%~80%。(2)抗剪强度弱。据调查分析,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一般低于20kPa,有效摩擦角为20°~35°。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导致软土的压缩较大,同时软土的渗透性非常弱,在不具备排水条件时,抗剪能力弱。(3)由于软土自身结构的影响,其极易受到扰动,当软土地基受到震动或挤压后,软土地层的强度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流动状态,并且抗剪强度也会因此不断降低。

2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及常见处理方法

2.1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前,勘察数据不准确,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不够重视,没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都会导致路面失稳,给通行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也使周围的既有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例如,由高填土引起的线外土地隆起,导致周围建筑受损,使路基的稳定性降低。

2.2软土地基常见处理方法

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1)换填法。当软土层范围较小且厚度小于3m时,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清理后,再将承载力较高和稳定性较强的土或石回填并将其夯实。此种方法适用于对浅层的地基进行处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垫层的材料质量要求比较高,并且对分层填筑密实度要求也比较高。(2)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该方法是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井,将软土空隙中的水排出,使软土地基固结成型,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饱和和软弱土层。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排水板进行联合堆载,为处理软土地基提供有效帮助。缺点是施工时间较长,并且成本较高。(3)强夯法。采取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操作较为简单,只需安排合理的工程机械设施,再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夯实。但是此法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噪声,并伴随巨大的振动,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不易控制,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会导致弹簧土,极难形成固有的形状,不易成形,工作人员很难进行施工,制约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效果。(4)真空预压无排水砂垫层,这项技术是处理软土地基的新工艺、新技术,其具有施工时间短、成本低的特点,与其他技术相比,可以节省1/3的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路基承载力和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化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不断的优化与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新技术。

3.1CFG桩

CFG(CementFly-ashGravel)桩是指通过不断的试验确定配合比,并按照规定的比例将石屑和沙子或粉煤灰与碎石进行混合,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用成桩机械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可变强度桩。通过打入CFG桩,并在基础与桩和桩间土之间设置一定厚度散体粒状材料组成的褥垫层,可以挤密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使荷载通过褥垫层作用到桩间土,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淤泥质软土的处理中[1]。目前,我国工程施工中CFG桩技术已经成熟,不仅施工效率高,并且在质量上能够有较高的保证。

3.2PHC管桩

PHC桩又被称作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这种管桩的制作首先需要使用离心成型工艺将混凝土制作成多个截面相等且质地均匀的空心圆柱体结构,然后通过夯击等方式将这些空心圆柱体结构压入软土地基中,进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强的复合型地基。PHC管桩的使用范围类似于CFG桩。由于混凝土桩体强度高,并且耐击打能力强,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虽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施工噪声,成本相对较高,但施工耗时短、易于施工和检测,因此,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

3.3钉型水泥双向搅拌桩

钉型水泥双向搅拌桩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对水泥进行搅拌,并通过施工机械设备中叶片的伸缩,将桩体的上半身截面加大,做成钉子形状的桩体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这种处理方式既保留了过去传统水泥搅拌方法的优点,又对传统方法的缺点进行了改进,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噪声,并且不会有强烈的振感,不会使地面向上鼓起,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避免了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对软基处理效果较好的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遇到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将会导致路面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沉降、裂缝等问题。因此,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技术处理措施,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潘莉,梅朴莲.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61-62.

作者:周建 单位:河北省平泉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二队

第四篇: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管理应用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计量和变更工作在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约束承包商履行自身义务、控制项目支出、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文章主要分析高速公路项目计量和变更工作的要点,为相关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高速公路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计量;变更

0引言

公路工程测量与变更是基于工程设计、施工和造价的管理变化,在整个公路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工程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工程的投资情况。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全面开放,公路建设项目作为核心基础项目一直是国家投资的重点。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加,高速公路与市场运行密切相关,管理、工程测量和变更控制的改善是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结合本人在太澳高速顺德至中山段、肇庆(黄岗)至花都(花山)段高速公路、仁博高速新丰至博罗段的经验对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计量与变更的控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变更的意义

公路工程测量和改造工程在轨道上的工程,对维护各方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若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存在任何问题都不利于业主或承包商的利益,因此公路工程测量和改造工程对于项目发展而言不可或缺。公路工程测量是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已经完成的工程量的确认,业主根据实际完成的产量按照合同的条款向承包商支付具体的款项。工程变更是合同变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合同文件中变更的“蓝图”或“技术规范”,包括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新项目”的原始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不包括的内容。工程变更管理的成本体现在计量报酬工作中,基于合同文件和工程变更的计量支付,两者相辅相成,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如果没有准确、合理的测量和变化,整个项目合同的绩效将受到影响,整个项目的效益将受到影响,所以其是公路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工程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增加,公路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步完善了工程规则的量化、建筑工程的收费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渐成熟完善相关制度,近年来对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推进了三级清单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此外,公路工程计量与支付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各种人员介入,参与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方面的工作,在计量支付这个链接完成合同管理,工程测量和付款管理、变更管理等,这些工作将关注和及时处理,如果没有准确和合理的测量,将影响项目的正常性能合同,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投资获益更多,因此加强计量工作的项目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将进一步讨论工程计量工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1计量控制是高速公路质量、进度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量大、分项工程多、周期长、资金周转频繁,计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以及业主方根据约定的合同条款,对各分项工程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计量款支付的重要控制手段。合理的利用计量支付,能进一步强化施工质量意识以及合同意识,也能加快资金的周转,从而推动整个工程的进展。

2.2计量工作的主要依据内容

一般来说,项目测量工作的主要依据如下:①合同条件;②技术规范;③施工图纸;④工程量清单及说明资料;⑤有关计量的补充协议;⑥其他相关文件。这些依据的内容将指导测量工作,所有工作都应按照上述标准进行。在监理工作中,首先要研究合同文件,了解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内容是必要的。其次,有必要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理解,在测量工作中需要详细的描述。并认真复核清单工程数量,了解清单组成,并根据复核后的清单制作出详细的工程计量台账,同时做好过程中的动态管理。

2.3工程计量程序中的注意事项

依据合同文件及项目业主下发的计量管理办法确定好计量上报流程、上报周期、上报表格及计量时需提供的质检资料等,必要时规范签字用语。施工单位在填报计量申请表时(一般包括封面、中期支付证书、工程量清单支付报表、中间计量单等),符合下列要求的:建设单位应当明确自己完成的建筑工程数量,填报符合要求的中间计量单,并汇总填报或系统自动生成清单报表、支付证书,并出具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遇到不合理的问题时,应及时纠正,避免延误。中间计量顺序必须由主管检查,必要时可以一起计算,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监理工程师应注意测量工作中重复测量或错误的问题,并检查信息填充的准确性。同时进入施工现场核实施工单位申报的工程量,防止出现多记现象。为确保计量的准确度,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工程量的确定

要测量和支付的作品数量应在列表中指定的范围内,通常不超过列表的度量。在中期测量的支付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测量要求和结算完成,准确核实项目和数量,比较图纸,在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反映。为避免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虚报、瞒报行为,应按有关会计准则、要求准确计算投资完成情况,对其数量进行准确核实,以维护业主的利益。当计量结构的施工质量出现一定的缺陷时,应结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减去部分的计量和支付金额,维护业主的利益。不合格的问题或有明确的缺陷,将工程测量或拒绝支付,只能给建设单位整改合格的测量后,其目的是确保所有者的利益,并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供以后使用链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些隐蔽工程,很难衡量,这部分项目的重点检查和验证,减少纠纷的发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应邀请参加许多方面,保护各方利益,让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以避免重复测量测量问题的或不合格的建设工程。

2.3.2注意时效性

公路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投资的一个关键领域,建设周期长,对技术要求很严格,管理和工期分类、多样的、复杂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施工顺利完成。所以在公路工程之前,必须做一个分析项目的设计、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每个阶段的重点,然后在具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合理的标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工程计量支付标准,目标进行科学不够,一旦施工细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测量结果,不利于公路工程的顺利完成。测量工作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当测量工作被延误时,它会影响业主支付项目资金。与此同时,对承包商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经济利益是不好的。此外,在测量延迟后,为确保整个项目进度不受影响,应提高各督导人员的能力,加强相应业务知识培训,使每个员工更加胜任自身岗位。

2.3.3重视保障监理工程师核心地位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有监理工程师提出的变更或返工指示没有认真落实。但监理工程师应该坚持这些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的工程实际进行测量之前你给的说明,适当限制承包商的经济,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的监理工程师,因此清理的项目在不同阶段测量和付款,确保测量的严格的规则,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发出付款证书。

2.4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工程变更是工程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业主下发的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要求执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监理和承包人均可对工程内容提出变更,无论是监理单位、业主单位,或承包人,当发现工程实际情况与原技术规范、设计图纸或合同工期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时,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导致非改不可时都可提出变更要求或建议,但无论哪一方提出的变更请求都应由监理工程师来最终处理。出现变更后,通常应先依据设计变更情况出具施工图纸,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业主审查,待审查无异议后,列出详细的变更列表,若存在实际工程情况和变化清单不一致的情况,建设部门应给出合理建议和处理意见,等待上级批准。此时,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同意变更按原合同约定的,依然按照原合同执行;相反,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施工变更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因此随着建筑的变化合同绩效必然出现相应变化。当原合同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施工计划不应变更。只有在施工计划必须改变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变化中,为了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监理工程师在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调双方的关系和沟通,让双方达成共识。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过程中应注意对变更的原则、变更资料的完整性及正确性进行全面的核查。特别需加强对工程签证表的签署管理,工程签证表的一般要求是:签事实不直接签结果、签状况不直接签量、签工作量不签消耗量、签量不签价。在审查过程中应确保工程签证表应写明签证的事实依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变更事件,其表达应清晰、具体。在审查变更过程中特别应注意提高审查的效率,据肇花高速项目初步统计,总监办所管辖的合同段累计发生变更657份,所发生的金额对工程的进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仁博高速建设过程中吸取的以往的经验教训,变更审批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承包人资金压力。

2.5对合同文件进行认真研究

道路建设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紧急情况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测量和规范必须符合程序的变化,根据要求准备测量变化的审计文件,出具授权监督工程变更实施步骤进行操作。测量或改变任何招标文件中技术规格规定必须进行科学的过程,确认章做一个规范,给内容包含在项目定位准确,重复检查条款和条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在项目监理人员和校准部分,不利因素很好地控制。

2.6其它

工程计量及变更文件是工程过程中及结束时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规范的做好计量、变更文件的归档整理,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性,并做好编号,目录,以便查询。公路工程测量工作包括合同的测量和合同的两部分,所谓的合同内的计量是对清单的准确核算,建立核算的方法,建立动态参数。工程变更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建设,工程数量范围测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建立账户的变化通过改变项目应当包括在会计,与此同时,批准文件的输入和批准日期,方便检查。

3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测量和变化工作,掌握重点,了解各环节。由于工作的测量和变更,产生了许多纠纷和纠纷。净化我国建筑业市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准确计量、变更工作,纳入成本管理工作,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合理有序地按照合同进行;在项目结束时,为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清单和清单,为我国公路建设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明,马佳泰.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工程技术研究,2016(8):241-242.

[2]陈源.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6(05):25.

[3]陈春林.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的认识与体会[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2(1):109-111.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7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合法权益;权属纠纷;问题

一、引言

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基础,该项工作的完善能够使农民对建设用地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以此促进农村改革工作的稳定进行,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而当前该项工作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查找并解决问题则显得非常重要。

二、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的重要性

明确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的重要性,可以使相关部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工作理念,并为该项工作高质量推进打下基础。具体而言,该项工作的实施主要作用于如下几个层面:首先,随着该项工作的持续完善,能够增强广大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带来自信心,以此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进而为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在该项工作的影响下,有助于农村土地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得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更加合理。而且能够使农村建设用地的交易进一步规范,广大农民在建设用地的转让或其他商业型运用中能够获得理想的收益,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下还能够充分突显土地的实际价值。再次,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使农村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少农村中长期存在的矛盾,以此促进和谐农村环境的建设。最后,从宏观层面来看,该项工作的完善能够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三、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问题

(一)农村建设用地产权登记主体的界定有待清晰

农村建设用地产权登记主体的界定不明确,会直接关系到该项工作的推进。首先,在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的界定中,根据《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的主体应该是“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在当前的现实社会环境中,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具有农村建设使用权的主体则应该成为“村民集体”,然而在我国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村民集体”做出明确界定,进而导致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的主体不够明确,进而影响到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其次,针对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我国相关规定指出,除了宅基地之外的镇办、村办企业等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根据合法手续可以明确使用权主体,但是针对宅基地面积超出的部分,我国当前并没有确权登记。

(二)农村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

农村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上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农民无法以所有权主体的身份根据自身意志决定建设用地的实际用途,很多情况下,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仅仅体现在农业方面,即使使用建设用地翻修宅基地,也会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其次,这一问题表现为农民无法通过充分行使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来获取理想的收益。新农村建设活动虽然在很多地区持续推进,但是在一些地区,上述活动并不能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因为在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会涉及到拆迁,但是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农村建设用地的土地价值较低,虽然会进行拆迁赔偿,但是由于地价不同,农村居民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因拆迁而获得新住房,反而需要额外增加花费才能够实现获取新住房的目的。最后,农村集体虽然具有农村建设用地的所有权,但是并没有农村建设用地的处分权,针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处分权,事实上掌握在政府的手中,通常情况下,上级政府会通过向乡镇政府下达指示,然后按照政府意愿来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流向,对于农村集体而言,农村建设用地的处分权有名无实。

(三)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问题

针对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部分村干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安排农民进行简单的按手印、签字等,导致出现留守农民个人宅基地面积、权属核对不准确问题。而且,由于很多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或在外地定居,会出现很多户籍人员不在当地,因此部分人员并没有进行登记,进而给地籍调查带来阻碍。在一些农村地区,会因为土地权属发生争议,拒绝包括非争议宗地权属的确认和签字,进而使调查工作陷入被动。在调查过程中,还会因宅基地争议而受到阻碍。一些农村的宅基地面积会明显超出法定面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农户宅基地的布局并不合理。比如,某一户的宅基地的实际面积较小,而相邻农户宅基地的实际面积较大,从而引发宅基地的争议,进而对地籍调查造成负面影响。权属界线确定问题也会对地籍调查形成阻碍。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中,一些农村地区的重要标的物消失,但是相应的动态跟踪资料较少,因此无法确定实际界址点,一些地区因土地征收或土地置换致使土地权属界线出现变化,进而对调查工作造成阻碍。

(四)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中的档案管理问题

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中的档案管理问题首先表现为档案信息材料搜集不够全面。在确权登记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签字材料,但是在上述材料的搜集中,经常会出现代签的情况,进而为土地争议问题留下隐患。其次这一问题表现为档案整理人员责任意识缺乏。部分档案整理人员的执行整理标准不严格,在资料分类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依据,进而影响到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问题的应对

(一)农村建设用地产权登记主体的界定

针对农村建设用地产权登记主体的界定,首先,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村民集体”做出清晰界定,以此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为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提供更为完善的法律支撑。其次,在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界定中,应该重点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农村本村居民、已经获取房屋继承权的非本地居民、通过合法途径在当地获取宅基地的非农业居民等,只要对农村宅基地获得了合法使用权,便可以登记发证。第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已经流入城市,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城市落户,农村留下的大量房屋已经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不再具备居住条件,致使农村空置宅基地的数量持续增加。针对上述情况,针对不存在建筑物的宅基地应该不予确权登记,在新房屋建立后再重新申请,对于缺少权属来源证明符合相关政策的宅基地,凡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村建设规划的,应该按照“兼顾历史和现实、稳妥处理”原则,予以确权登记。最后,在很多农村地区会存在一户多宅的情况,一户一宅之外的宅基地虽然不予登记,但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则可以通过政府补偿基础上的村集体收回形式予以实施。

(二)农村建设用地权能的完善

为了有效应对农村建设用地权能问题,首先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转让和抵押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完善,促使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逐步融入到经济市场中,进而为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提供制度和经济的保障。只要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符合这一制度要求,则能够予以登记,如果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不符合上述制度要求或市场交易原则,则不予登记确认。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的收益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专门的交易管理机构,建立起统一的交易平台,针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出租、买卖等各项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而针对上述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则可以设立县、镇、村三级账户,并按特定的比例分配收益资金。再次,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类项目建设中如果涉及农村建设用地的调整,则需要获取村民的确认,并实施有偿供地。最后,针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征收,要充分考虑农民集体的利益,面对同地不同价的情况,要适当增加农民的补偿额度。

(三)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工作

为了有效应对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在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中,要通过必要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该项工作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促使农村建设用地权利人能够主动参与到相应的登记工作中。在实施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中,针对外出务工或在外地定居的居民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联系,确保每一名村民都能够了解该项工作,而针对农村居民存在的疑惑,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要做出耐心解释。其次,在地籍调查中,要对地籍管理资料进行充分利用。登记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中会针对土地调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资料库,因此在农村建设用地地籍调查中可以在登记部门的帮助下对上述资料进行充分利用。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结果不能满足登记发证要求的,则需要对界址点进行重新测量和标定,还要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界址点。最后,可以实施跟班作业制。在具体的实施中,专业测绘组在作业过程中,乡镇分管领导要参与管理,并在现场负责协调和调度,在分管领导的跟班中,还要做好农户的沟通,减少矛盾的出现。在一些农村的调查中,可以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进行跟班,其作用是帮助作业人员划清界址、熟悉地形,协助其指定测绘路线,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

(四)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中的档案管理

针对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县级政府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配设专门的档案室,并对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在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围绕档案管理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档案管理内容,如档案信息搜集、整理、上传、调用等,然后针对每项工作的开展规定相应的流程,比如在档案信息的调用中需要经历获取权限、身份验证、签字、使用等环节。经过上述一系列工作的完善,借助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指引,促使其按照规定严格完善每一环节的工作,以此不断突显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在档案管理制度中,还需要注重责任制的设立,这是对工作者进行行为约束的重要措施。在这一制度的要求下,明确每一岗位人员的责任,使其认清自己的工作范围,然后按要求开展各环节工作,一旦发现工作漏洞,则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此产生警醒。另外,还要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借助信息科技对农村建设用地确权登记中形成的巨量信息实现高效处理。还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档案数据库系统,以构建数据库的形式更好地突显档案信息的储存功能。在该项功能的完善过程中,管理员需要做好档案信息的搜集工作,还要按照特定的依据对档案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此提升档案管理的实际效果。

五、结语

土地档案管理范文8

 

为贯彻落实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和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利用2年半左右的时间,全面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扎实推进村级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做到“有制度、有人员、有装具、有目录”,实现“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规范化建设目标;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档案、财政、民政、新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档案局),由区档案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年10月至年5月)   确定镇、乡为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管理试点乡镇,试点乡镇档案室须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各乡镇应确定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档案规范管理试点村(即15个村),试点村(居)档案室须达到规范化建档合格标准。   第二阶段(年7月至年12月)   充分发挥试点乡镇、村(居)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其他乡镇、村(居)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档案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系。   四、职责分工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政府和区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乡镇档案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村(居)档案室不少于10平方米”和“八防”(即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尘)要求建立综合档案室,配齐工作用品;应将镇、村(居)级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认真履行乡镇档案工作职能,努力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村(居)档案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帮扶,使村(居)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各村(居)应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范围,建立档案收集和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村(居)委会应建立规范的档案室为村(居)级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保管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区档案局:应协助区民政局和新农办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新农村档案建设任务量化标准;加强对乡镇、试点村(居)档案业务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及省、市档案局关于新农村档案建设规范化要求,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重点督促乡镇、村(居)级做好档案收集、安全保管和利用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区档案局每年要定期对乡镇、村(居)档案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进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村(居)档案工作队伍。   区民政局:统一部署,统一督查;加大村(居)级组织建设投入,对村(居)级档案工作建设方面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   区新农办:应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等档案工作纳入对乡镇、村(居)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在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时,应统筹兼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试点村(居)给予支持。   五、有关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认真抓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   二要突出重点。要重点抓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林权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农村社会救助与保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进一步健全基层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三要形成合力。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统筹安排,把握进度;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村(居)档案规范化管理;区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帮助试点乡镇、村(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务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