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例6篇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1

一、基本情况

我库现储存国际家进口大豆76747.95吨,经检查储粮情况良好,会计账、统计账、保管实物账三账相符,数量真实,账实相符。

二、安全储粮检查情况

1、仓储管理制度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到人,全面实现仓储规范化管理。对粮油保管员进行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证书,制定和完善粮情检查与处置制度、粮油出入库制度、设施设备器材管理制度、粮油储存事故应急预案等。按照储备粮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到各仓保管账、卡、薄健全、规范。严格执行《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一规定、两守则”等制度,制订符合发展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实现“一符四无”、粮食出入库管理、粮食轮换管理、粮情检查、粮食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储粮化学药品管理、仓储设施设备管理等。各仓粮情检查记录簿、通风作业记录薄、熏蒸作业记录薄、质量检测报告和库存货位卡悬挂齐全、记录完整。粮情检查严格执行“三天一小查、七天一大查、库主任一月一会查、风雨随时查、节假日照常查”等查仓制度。加强日常管理,规范仓储管理行为,对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粮食安全储存情况。保管人员认真做好粮食温湿度、虫害的检查,掌握其变化情况,记录完整。库存粮食未出现发热、霉变、虫害、鼠雀等迹象。我库基础设施经过前期的升级改造和提升功能,各仓房均符合安全储粮标准。有机械通风设备、空调控温设备,仓库密封隔热门窗牢固、可靠,隔热保温性能良好,仓房还配备有计算机电子测温系统,仓房的气密性完全符合国家储粮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经抽样检验,平均粮温在10.7-11.5℃之间,水份在11.5%以下,粮温变化正常,没有发现虫粮、鼠雀迹象、高温发热和霉变粮,粮食气味正常,库存粮食全部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3、仓房设施设备情况。各仓房按《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要求,做到仓房编号规范,通风、隔热、密闭性能良好,门窗、屋面无破损或渗漏,仓房有完整防鼠、防雀设施。

4、相关人员学习情况。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等规范及企业相关制度,及时掌握保粮技术、异常粮情处置等应知应会应责知识。

5、积极开展科学保粮,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在科学保粮方面,承储企业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一是积极开展“双低”储粮。即采用低温、低药量储粮,收到良好的杀虫抑菌效果。二是推广和应用机械通风和环流熏蒸技术,在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杀虫效果,减少了用药量,延缓了粮食陈化,有效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三、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00001. 1.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并抓好落实和执行。定期做好所配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工作,并做好记录,使设备能正常使用。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强化节假日值班工作,每月按要求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确保安全。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方针,严格按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00002.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安全生产有作业制度、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定时开展日常检查并做好记录,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还制定安全可行的作业方案及防范措施,并在库内进行全面培训,电工、熏蒸等重要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积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粮库安全守则》、《传染病防疫法》等安全生产知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配电箱及线路排列有序,消防泵房、配电室有专人负责使用、维护,保持消防池定期给水压力正常,门卫24小时值班加强烟火管控,库区内设有醒目的安全标识,遵守药剂管理与使用规定,机械设备、消防、用电的有关规定,人员防护及防爆、防雷、抗风灾雪灾等措施到位。在工作中注重把安全生产和职工安全素质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制定、演练、实践各项应急预案熟练掌握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应知应会应责知识,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

四、下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巩固和做好粮食安全存储工作,我库明确提出来年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粮食 仓储 精细化管理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在进一步提高各级粮食仓储管理水平方面,要确保各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及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实现“制度先进、管理科学、操作精细、成本最低”的工作目标。

1、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以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为主要手段,对企业进行精细化改造的过程,是企业追求成功、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办法,是一种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管理理念。基本特征是精细操作和管理,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理经济效益,前提是做好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损耗的控制,加强协作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改变过去粗放型管理,实现集约化管理,改变传统经验管理,想、实现科学化管理。

当前形势下,粮食仓储管理在全面推行储备粮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为实现新突破,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

2、粮食仓储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粮食仓储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储粮管理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特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形成精细、严密、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过程,在实际工作中,细化业务流程,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量化评价指标,逐步形成“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管理模式。一是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检查惩处,提高制度执行力;二是加大仓储设施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仓储条件;三是加强账务管理,实现账账、账表、账物一致;四是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五是推行储存形态管理,根据仓型、新旧、规模分别制定标准,落实管理规范和责任;六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杜绝任何储粮安全、人身财产事故;七是加强仓储科技研发、应用,大力开展低温储粮。

3、粮食仓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3.1 以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证

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办法》、《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食仓库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如工作质量标准、劳动用工、办公管理、财务管理、仓储管理、安全生产各方面,按照事事有标准,件件有定量的要求,有力地规范员工日常行为,做到凡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赏罚分明。使企业管理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完善机制,打造管理精细化运行体系

一是按照流程化操作的要求,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基础上,对有关制度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实现对新粮采购、质检、入库、仓内整理以及储粮技术应用、出库、销售、损耗、资金回笼等整个仓储业务流程的全面控制。二是根据储备粮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业务分工更加精细的实际情况,按照“精简、必需、职责划分专业化”的原则,对职能科室和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精确划分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使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是不断强化工作督查考核机制。在库内设立了专职督察员岗位,抓工作目标落实和考核,建立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的方法,建立起日常、季度、年终三个时间梯次,员工自查、科室自评、督查考评、领导专评四级融合的督查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了以流程控制为主线,串联各项工作,涵盖各个工作岗位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3.3 科技创新,提升储粮技术精细化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科技储粮工作,一方面成立科技储粮研究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建立科技储粮研究专项基金,完善奖惩机制,对科研课题及四项储粮新技术的应用,按照“定事、定人、定点、定时、定标、定量、定方法、定效果”的工作措施,做到分工明确,确保落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常规储粮”技术向“绿色储粮”、“无公害储粮”技术转变。

3.4 细化仓储作业流程

按标准化规范精心操作制定详细的业务工作流程,使各项业务衔接有序。各科室把重要工作制定出“工作精细化管理流程图”,须经过若干个调查、研究、分析等程序作出,不能抽象化,要科学、严密,紧扣细节。如的“粮油出库流程图”、“粮油入库流程图”,制作成大型文化牌。悬挂在每天员工出入醒目位置。围绕企业内部所有业务流程,制定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5 储备粮收储,防范经营风险

一是夏粮入库前保管员、验质员、监管员根据各自的岗位特点签订责任状,确保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储粮安全。二是加强收购粮食过磅环节的管理。企业采取保管员负责过磅,监管员进行监管的制度,并做好防范司机放水,装具不回皮等细节工作,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三是在雨季发扬“宁流千滴汗,不损一粒粮”的精神,及时组织人员整晒被雨淋湿的粮食,做到颗粒进仓。四是防止高水分粮入库产生的不正常短少,同时做好入库粮食水分、杂质的检测记录,为核定粮食今后出库进行水分、杂质减量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松裕.强化管理 开拓创新 努力提高省属粮库仓储管理水平[J].粮食流通技术,2007,05.

[2] ,杨海涛,安晓鹏.粮食仓储企业精细化管理探析[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03.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仓储 仓储管理

一、引言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以及仓库内储存的物资所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仓储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仓储管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仓储管理的布局、设施和人员配置等一系列良好规划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可以达到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作用,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有效的调节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之间。

制造型企业是指生产资料成本在企业成本所占的比例较高。具体的说是指企业日常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于所售产品的原材料的购入,并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制造型企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其中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目前仓储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的就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作用。就制造型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就是对于物流的严格把控,而仓储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括原材料的加工,成品的搬运、配送这些内部的生产物流的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运行。

随着通胀影响加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制的更小。仓储管理作为制造型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牵扯到诸多因素:购入原材料、产品的生产、制成品销售等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因此仓储管理为制造型企业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依据,它可以有效跟踪市场信息,以及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提供了预警机制。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考虑到风险分散、及时回收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过程中,加快了出货、进料的频率,但是现行的体制是大多数的企业采用手工操作的措施,效率极其低下。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本浪费,还会使得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统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意义深远。

二、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模式和分析

1.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仓库的规划和布局、仓管人员和设施的配置、出入库运作管理、仓储物资保管(涉及到各种物料资源的分区管理)、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收发及退货管理。

2.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形式粗放、单一,技术相对简单落后,物流管理缺乏系统化。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在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并未结合现代的管理技术。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内部的物流体系,即仓储管理尚未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制度,不论是从原材料的入库,还是制成品的出库都没有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仓储管理更具有灵活性,要同整个市场来协调,而现行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物资预测系统,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物资需求往往会和实际的物资需求相脱节,这样很容易造成物资的存储、供给以及需求信息的脱节,从而使得这个仓储管理很难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日常的仓储管理的过程中体系较为混乱:在库材料的随意摆放,不合格品、余料与合格的出库产品的混放,这些很容易造成在日常的盘库过程中,库存数量模糊不清,账实不符;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原料的领用上,都较为随意,这样很容易造成空间浪费、资金闲置。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而言,是较为落后的,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加大了物流硬件设备的投入,但是由于物流缺乏系统的连贯性,往往会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就按照订单进行生产的,按订单的生产很容易使得的实际生产所需物料与预期的物料产生偏差。这样做往往会在订单完成之后,有一些原材料尚未完全使用,退回到原材料仓,然而这些按订单生产所剩余的原材料,在下次重接的订单生产过程中其实是很难用到的,但是原材料仓不得不为这些余料安排出空缺的位置,因此这样做必然会加大企业的成本负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得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许多业务操作的不够规范,原材料的领用、余料的管理以及废品的处理都很容易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方式而使得在仓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传统制造型企业实行仓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不连续,因此在日常的仓储管理过程中储存是极为重要的,只注重储存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当代市场的发展。现代市场的发展,必然会要求制造型企业将专注点转移到物流体系的其他方面的建设,比如运输系统完善、仓储设备、技术的更新投入。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虽然实行了一些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的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较为混乱,目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于仓储管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仓储管理知识较为淡泊。他们认为仓储管理更多是出、入库的管理。这种只注重现场管理而忽视整个仓储管理流程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仓储管理成本较高同时高成本的管理方式及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由于缺乏专业的仓储管理人才。这样及其容易使得整个仓储管理受到制约。

制造型企业要发展仓储管理,除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之外,还需要操作性人才的支持常规性工作。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在制造型企业中从事仓储管理的操作人员,大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差。即使仓储设备、技术的及时更新,由于专业型人才的匮乏,也会造成日常的仓储管理中,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不规范的业务操作,还会造成物料在领用过程中的浪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对策

1.创新型制造企业仓储管理观念

随着通胀影响加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制的更小。建立科学、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统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意义深远。这种创新性的仓储管理理念,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专业性的从业人员,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系,从来达到完善整个仓储管理机制的目的。

2.做好仓库布局、做好现场作业管理

在仓储空间的布局中,首先考虑的是运输的便利性。制造型企业,大多是通过生产来获取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在从事仓储管理的过程中,从原材料的进货,到成品的出货都要充分考虑到与运输工具接口的便利性。针对仓储管理的位置选择上,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仓库是与实体的职能部门分开的,因此在选择仓库的位置时,除了考虑企业本身生产的便利性之外,还要尽可能的考虑场地的租用费用、交通的便利性、仓库的整体布局以及边缘客户的分布状况、周围物流渠道分布状况等等一系列因素。

在仓库的布局和划分上,先是确认仓库的存储位置,然后根据仓库所处的位置对库区进行划分,一个完善的制造型企业的仓库区域必须划分以下几个部分:存储区、生产区、办公区。存储区主要是负责原材料的入库、挑选、装卸、出货等;生产、办公区域主要负责是对于整个生产活动的计划、协调、控制等宏观区域的整体把握。在划分仓储区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物品流动的线路,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线路设定各个区域,包括产品包装、装卸、拣货等区域,最后再根据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对库区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

要使制造型企业能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在进行存储空间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要划分的是最为重要的空间,即物流仓储空间的划分,其次需要划分的是回收空间,划分回收空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区分产品的好坏,从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对于工作人员的休息区域也要进行划分。要有针对性的对仓储空间进行有效地划分,对于仓储空间的划分可以通过原材料的种类、制成品的价值等等一些列因素进行划分,这种清晰的划分方式,有利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节约时间对仓储物资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管理。

3.健全在库保管机制、优化库存管理

制造型企业在进行仓储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仓储系统设制、库存管理、具体仓储的操作作业。仓储系统的设置关系到制造型企业日常供应链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仓储管理系统就必须是以仓库配送为中心,充分考虑周围的交通、地域、环境等综合因素,然后再以这个中心出发,选取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关于库存管理这一部分,由于制造型企业对于成本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在库存把控的过程中应以保证产品质量前提的基础上,充分把控运营成本,追求合理库存。例如在谈到制造型企业如何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考虑到零库存管理,以销定产。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企业独立的库存成本核算中心。仓储作业操作,这部分关系到仓储管理的最核心的环节,它包括原材料的入库、成品的出库、盘点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流程。在原材料进库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卸货,再根据进货单,验收货物,然后借助企业的现代化的操作系统,完成产品信息的登记,最终确认产品的入库信息。

关于制造型企业在建立库保管机制时,要加强在库产品的信息统计、财务账单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因此在建立在库保管机制的时候要强化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企业仓储管理行为准则。除了上面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到安全、养护方面的管理,因此目前国内一些制造型也考虑到HES等过程管理方案的过程管控系统。

4.加强仓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

在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仓储管理的问题中,有一点值得考虑的就是专业人员的匮乏。为了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可以加大员工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对于合格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员工,再次进行培训,直至通过为止。也可以采取处罚措施,有奖有罚,以奖为主。

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仓储管理上都采用了企业管理系统,比如ERP系统、K3系统等等。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影响仓储管理的日常的操作模式,还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及时有效的跟踪物品、提高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精确性,减少人工成本和库存成本,精确库存信息,最终降低制造型企业在生产、存储过程中的费用。但是这些系统的实际运用状态并不完善。因此在引入这些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实际运用价值,以顾客为导向,实现信息完整、完全的交互,完善数据仓库信息的建设。具体的改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在原材料入库上,要借助这些系统完成信息的记录,比如具体的存放状况,具体的入库时间;在产成品的出货上面,由于系统可以自动的得出出货单据,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对应性,库管员要核对出货单据正确性,检查出库产品与发货单据上产品是否相一致,然后再更新产品的出货信息;盘库操作,采用了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盘货的效率,直接将盘点结果反馈给终端操作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库管员就要定期合适盘点信息的正确与否。

四、总结

仓储作为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制造型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仓储管理进行合理规划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高绩效的仓储管理能有效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陆靖:菲亚特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04)

[2]肖建辉.浅谈仓储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6)

[3]李军:第三方物流进行仓储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2010(18)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4

(1)我国目前仓库数量多、布局乱、利用率低、成本高。我国多数仓库是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设立的,导致我国仓库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其绝大多数管理水平低下。很多企业对仓储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将降低仓储成本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管理,没有意识到仓储成本的降低也是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我国多数仓库还存在占地面积大、使用效率低、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个别企业在耗费大量资金建设规模庞大的仓库后,却因仓库使用效率低下、成本高、配套设施与技术管理水平无法匹配,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很多企业在仓储作业操作方面也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员工没有经过规范的操作培训,而且在操作时主要依靠经验,也导致了仓库堆放不标准、业务操作效率低下,增加了仓库的成本和人力投入。(2)我国第三方仓储盈利模式单一。我国目前仓储的主要盈利来源是靠收取仓储费及简单的贴标、分装等服务,盈利模式单一,且收入低。在借鉴国外第三方仓储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第三方仓储企业应大力发展金融仓储业。金融仓储业是一个专业性强的行业,企业要具备仓储金融业务能力,拥有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且有一定的资金实力。(3)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仓储管理人才。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些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同时,由于企业对物流仓储成本的不重视,导致目前从业人员的素质很低,同时复合型仓储人员严重缺乏。(4)缺乏相应准入机制。到目前为止,任何一家物流仓储企业只要在工商局注册登记都可以开展这项业务,市场准入门槛低,甚至没有行业统一的技术标准或业务规范。准入门槛低,造成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性效益,设施设备闲置率高,人员不专业,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化滞后,企业服务水平不高,仓储成本高,最终导致了企业无法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发展我国第三方仓储行业的策略

2.1选择专业的第三方仓储,降低各行业企业仓储成本

我国中小企业仓储外包已经是企业降低成本的必然途径,第三方仓储的专业化、高质量、高效率都能为企业节省成本。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三大竞争战略,分别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而很多企业通过“专一化战略”获得了竞争优势,此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公司业务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把企业主要资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不专业的活动外包给专业企业,使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于仓储业务方面的投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从事第三方仓储业务运作的企业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实现费用节省,加快商品周转,减少库存,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第三方仓储企业提供基于整条供应链的集成化服务,以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运作的无缝式、精细化衔接。第三方仓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能便利地采集、处理和传输供应链上的整体物流信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进行监控,从企业的订单处理过程到生产配送、、销售商库存,最后到销售过程都进行信息跟踪。这样一种强大的信息优势,将显著促进以改进整体供应链效率为目标的第三方仓储企业的发展。

2.2改善盈利模式单一的状况,增加金融仓储服务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企业完成了从传统的仓储企业向专业第三方仓储企业的转型,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增值服务,实现了较快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随着技术升级和管理理念的革新,作为客户的企业对物流精益化的需求日益明显,纷纷推出JIT仓储、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等物流策略。企业的目标是要平衡需求与供给、减少自身客户等待时间、加快货物周转,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和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因此,第三方仓储企业要取得长期稳定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客户提供简单的服务,更需要深层次了解客户需求,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盈利模式,如果能向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就可以打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仓储企业不再依靠赚取有限的租金和操作费,而是依靠先进的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强大的信息系统来构建企业的盈利模式,获取较高的收益。例如目前的金融仓储业务就是发展的一个趋势,典型的金融仓储业务不仅有融资,还包括动产质押中货物的评估与监管、仓单质押中仓单的开具等服务。金融仓储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满足中小企业对融资的需要。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所创造的价值也不容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关系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融资难问题,因此,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因此必须借助于外部资金来发展。但是在我国,企业要想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抵质押贷款,并且是不动产的抵押贷款,而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大型的不动产来进行抵押,企业现有的只是一些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动产资源,而且由于动产价格不稳定,监管成本高,所以我国的大多数金融企业把大部分的贷款都放贷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些拥有不动产抵押的企业,而对于大多数没有不动产抵质押的中小企业确实很难得到所需要的资金。金融仓储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金融仓储模式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提供第三方动产抵质押监管的专业仓储服务,这样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金融机构开展动产抵质押有了积极性,从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有利的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金融仓储业能为银行、企业、第三方仓储企业三方都带来利润。虽然目前第三方仓储金融服务在我国一些企业已经初步采用,但由于发展时间短,服务质量没有办法保证,风险还比较高,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环境都没有完善起来,但随着仓储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第三方仓储金融业务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3提高仓储企业员工素质以及业务能力

第三方仓储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储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责任心强、精通贷款管理、熟悉动产价值和品质监管的现代化管理人才。(1)精心培育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仓储管理人员,企业需要主动考虑员工的需求和加大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积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仓储管理工作中去。(2)仓储管理过程环节多而复杂,信息量大,对业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可以采取走出去学习领先同行的实践经验、引进专业人才授课的方式来提高仓储人员的信息化水平。(3)仓储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养,还和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仓储企业服务内容项目非常多、工作又很复杂,必须要有一支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表明,在仓储方面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经验,而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来说是很短缺的,所以说,应该进一步开展物流培训和教育,开展仓储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将各类专业仓储从业人员的培养纳入教育体系。通过以上策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人才的发展推动仓储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2.4加强政府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物流仓储;现代管理;传统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5日

一、引言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标准的高要求,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的物流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物流仓储现代化管理也被提到重要日程。尽管目前有关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理论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但是我国对于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仓储现代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物流仓储管理比较肤浅,真正的现代物流仓储管理在大多数工业企业也只是刚刚起步。

东华金属材料贸易中心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以人性化、和谐化、诚信化、科学化为企业管理手册。坚持服务理念人性化,人文交往和谐化,经营模式诚信化,管理方针科学化。尽管目前在物流仓储管理方面还有欠缺,但在国有企业中,对如何使本企业质量方针达到“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理念做到“客户第一、服务第一、安全第一、效率第一”方面有自己一些独到的方法和见解。

二、东华金属贸易中心仓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作为已经有一定资深管理制度的国有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既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国有企业残余的缺陷。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初期的阶段,企业物流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现代仓储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造成了企业发展的困惑。该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表现为仓储合理化管理的困难,特别是仓储规划与设计和库存管理,缺少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管理不够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仓储技术作业不规范。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在仓储作业流程上还缺乏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仓储技术作业规范化还没有形成。没有切实掌握市场上各种金属材料出入库作业标准化流程,尤其是没有切实掌握仓储作业过程的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仓储部门在作业过程中对货物的理化特性、保管的特殊要求了解不够透彻,因此造成货物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重复作业现象,不能提高效率。

2、仓储规划不全面。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的仓库内部规划,大多数还运用于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存储空间,提高仓容使用率。

3、储存合理化管理有待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在仓储作业时,确实出现过一些货物货损现象;同时缺乏对货场货物进行及时定点盘点工作以及系统不更新,造成计算机系统数据与货场货物实际数据出现偏差,在作业时,效率得不到提高。

4、规范化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手段不新,力度不够。虽然有各种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不够。各种制度执行手段没有创新,存在着老一套,老套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在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不严、不实,有人情观念现象和同情心,造成一些制度不到位,有些甚至出现执行制度上的真空,这样就不能利用制度实行有效的管理。

三、相关对策分析

(一)规范仓储技术作业。(1)通过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培训来降低货物出入库差错率。企业实现货场作业效率准确性,减少差错次数,提高货物装载及时率,针对不同货物特性合理采用作业方式提高流程准确性,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2)利用先进的工位器具进行作业,可以大大减少货物装载时间,同时又能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得到提高;(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提高货场作业效率。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正常工作运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仓储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控制仓储作业过程中差错发生的可能性;(4)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货物的入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仓储规划的提高

1、仓库规模决策。仓库规模是指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仓库规模的影响因素是市场对仓库商品的需求量和需求速度。需求量越大,则仓库规模越大;需求速度率越大,说明出库率越大,因而商品周转的速度也越快,从而仓库规模可以小一些。因此,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量和需求速度率,确定仓库合适的规模。该企业是以提供仓储为主营单位,目前以便利的地理位置、铁路与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来开展各项工作。现阶段以露天作业为主,今后将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建立一些室内仓库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仓库规模决策更显得尤为重要。

2、规划原则。仓库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提出一定的要求。仓库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1)严肃性:仓库规划是对仓库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一旦付诸实施,很难加以变更。由于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遗症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仓库规划时,规划人员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草率从事;(2)科学性:仓库规划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必须通过分析、计算、比较,提出多方案选优;(3)适用性:仓库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要,适合物资供应和仓储作业流程的要求;(4)经济性:仓库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仓库规划必须精打细算,节约投资,节省运营费用;(5)可见性:仓库规划必须考虑可行性,包括资金、物资、人员、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可见性;(6)预见性:仓库规划包含有时间因素,既要满足目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综上所述,该企业将在今后发展壮大过程中,必定根据发展的需要在仓库规划方面多加关注,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去科学规划库房。

3、库容量的利用。库容量是仓库的主要参数之一,也是评价仓库质量的指标之一。库容量过小,不能满足需要;库容量过大,则会增大投资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它是规划仓库建设时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库容量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一般仓库都由露天存货区和若干库房组成,规划人员在计算库容量时,应对其分别逐个进行计算。库容量的计算,与库内货物存放形式、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以及通道有关。在设计时规划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计算。

该企业目前在仓容利用上还处于传统仓储模式,没有合理充分利用现有仓容面积进行有效管理。今后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仓容不够用的局面,现在进行科学计算与合理摆放货物将大大增加仓容使用率。只要根据各客户所经营的货物特性、外形、出入库的数量、储存时间以及对货物保养要求不同,结合地坪负荷来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各货物的分区、分片、分货场摆放货物,同时对货物的堆码合理性、储存货物的完好性、仓容利用程度及安全作业方面要综合进行测试与计算,也就能够充分使用库容量与仓容率,取得最优效果。

(三)储存合理化管理

1、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库存品种结构。有了好的储存场所和储存条件,不应当什么品种都往里存,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品种,保证库存品种都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销售出去,不会成为死库存。该企业是以提供仓储服务为主营的企业,虽然不能去决定货主经营货物与市场销售保持同步,但是可以通过对同行业的调研后决定有选择地安排货主进入本企业,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又能提高本企业的效益,同时又能提高现有货场利用率。

2、储存时间合理化。储存时间合理化,就是合理控制存储时间。储存时间不能太长,超过额定储存期,产品就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而成为废品或次品。储存数量合理化,还不能完全保证所有品种都不超过储存期,一定要认真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各个产品都能够正常流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库容利用率。

实行“先进先出”常采用的办法有:(1)将周转快的物资随机存放在便于存储之处,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也就是进出库频率高的货物就要考虑摆放在便于作业的货场如铁路专用线周边或汽车方便进出的货场;(2)“双仓法”储存。给每种被储物都准备两个货位,轮换进行存取,规定一个货位用完再用另一个货位,则可以保证实现“先进先出”。这种方法在管理上比较简单,适合于资金占用量不大、经常使用而又无需进行重点管理的物资。如该企业现在大量储存螺纹与线材就可以利用此方法,这样做即可以充分利用货场死角的面积利用率,又能只利用叉车与两个人就能够完成作业任务,既提高作业效率又降低成本,还将仓容利用率得到提高。

提高仓容利用率常采用的办法:(1)提高库存周转率。使物资快进快出,加快周转,这是提高仓容利用率的最佳途径;(2)采取高垛码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集装箱等都较一般堆存方法大大增加储存高度。此方法在该企业运用比较符合实际,在运用中可考虑金属材料的特性,只要是同材质、同规格的货物利用辅助设施进行摆放。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大幅度地提高仓容利用率;(3)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采用巷道式货架,配以轨道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同时,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该企业目前有一个室内库房利用率不高,可以利用以上办法给予解决,这样只要对库房进行小的改造就能提高利用率。

3、储存条件合理化。储存条件合理化,主要是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保管场所和条件。仓库的地质地理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能源条件、防火防盗安全条件、仓储规划布局、保管规章制度等全面合理化。采用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采用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对各个品种的进销存数进行迅速有效管理、有效地储存定位管理,能节省寻找、存放、取出的时间,节省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减少空位的准备量,提高储存系统的利用率。该企业目前使用的系统已不能及时解决货物储存与出入库的需求,即将使用根据企业性质与市场需求而购买的新系统将改变以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这样充分利用新系统就能保证货物定址定位的准确性,大大缩短在作业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效率。

(2)实行ABC分类管理。一个仓库,物资品种成千上万,限于人力物力,不可能都实行同等程度的精心管理,应当实行重点管理。进行ABC管理,首先要根据库存中各种物资一定时间内消耗的金额对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消耗金额高的划归A级,次高的划归B级,低的划归C级。该企业可在货物盘点时运用此方法,针对不同货物品种、规格、数量及出入库周转率来进行盘点工作。这样做既可以使管理人员准确掌握货场货物信息又能对货场利用率的提高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

(3)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用电子计算机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存取所造成的差错。如果在存储物上采用条码识别技术,使识别计数和计算机联结,每存取一件物品时,识别装置自动将条码识别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做出存取记录。这样只需向计算机查询,就可了解所存物品的准确情况。

(四)进一步强化规范化作业制度

1、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保障企业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一家以提供服务为主营的企业更要重视客户满意率的提高,只有让客户满意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向前发展。

2、货物出入库作业中所涉及的各岗位、人员、职责,要清晰明确。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矛盾。同时,在物流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及部门之间的信息若是沟通不到位,就会导致大量重复往返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3、在作业时所涉及人员应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劳动纪律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加强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及文明生产考核以增强作业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认识,同时又能保障作业人员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职责和安全操作规范化流程的自觉性。再有就是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克服人情关、感情关,以制度来约束人,同时以奖惩制度鼓励人,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基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上需要多学习、多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行力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姚振美.仓储与配送管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2.29.

[2]韩刚.如何进行仓储物料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6

政府要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及时、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甚为关键。那么,政府如何依托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以下简称“国储”),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本文所指的应急物资,是指政府在平时有计划地储备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使用的物资。

依托国家法律法规

切实做到“依法治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调整物资储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资储备法律,国家对物资储备的规定散见在相关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33条规定:“国家实行适应国防动员需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战略物资储备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2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这些极为简单、笼统的规定,难以较好把握,精准操作,不利于开展物资储备工作。

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都是“立法先行”,依靠法律手段来调整物资储备。为此,应按照《决定》有关要求,加快物资储备立法,做到“立法先行”,并力求使该法调整对象、范围涵盖所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储备,可操作性强。

其中,关于国储和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部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地位作用;职能目标;性质特点;储备主体;权利义务;储备模式;储备规模;储存品种;仓库布局;储备资金;动用条件;实施程序;协调机制;保障机制;轮换机制;补充机制;监督机制等。通过立法,实现我国物资储备从政策化到法律化的转变,使物资储备有法可依,有序运行,更好地做到“依法治储”。

依托国储重要职能

顺理成章开展工作

为预防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提高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实力,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满足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需要,应对物资供应中断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缓解国内市场供需波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等。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了国储,当初国储的主要职能是“防备战争、防备灾荒、防备国民经济重大脱节”,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国家已将国储主要职能调整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需要,服务国防建设,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宏观调控”。显而易见,国储系统理当认真履行职能,参与到各级各类应对突发事件当中去。

多年来,国储系统积极参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但参与广度、深度与其所具备的能力很不相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应依托国储“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职能,顺理成章开展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既能更好地发挥国储“主力军”“国家队”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延伸和拓展国储职能,弥补现行应急物资保障的不足。

国储系统建立60多年来,一直遵循“条块”结合的领导方式。从“条”方面看,国储系统采取以行政管理为基础的国家局――管理局(办事处)――基层处(储备仓库)三级垂直管理结构,一旦上级有物资出库命令,能很快到达基层处,并立即执行,做到政令畅通无阻,确保物资能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指定地点。

从“块”方面看,各管理局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领导,当然要认真贯彻其指示精神并按照其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依托这种独特的“条块”领导优势,有利于上下结合、左右支持、共商大计。特别是当今发生突发事件,往往超出具体的地理概念范围甚至常常超出省际范围,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并依托这种“条块”领导优势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工作,着力提高物资统筹调配能力。

依托国储仓库网络

科学规划应急储备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国储系统已经拥有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种类齐全、管理科学、调运快捷的国家专业化通用物资储备仓库、特种物资储备仓库、成品油储备仓库网络,铁路专用线、装卸设施、消防设施、运输设备等一应俱全,特别是经过安全改造后,各类仓库硬件设施设备更加齐全、完善,可有效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而目前,各级各类应急物资保障存在储备仓库较少、布局不够合理、品种不够丰富、规模较小、管理分散等弊端,难以满足及时、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

为此,应根据全国各地地理特点、区域重要性、突发事件频率、交通运输情况等,充分依托国储系统仓库网络优势,建立覆盖全国、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规模适度、突出重点、反应迅速、分级管理的“中央―省―市―县”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网络,科学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做到不论全国何地发生何种突发事件,均能将应急物资迅速、安全、灵活运抵指定地点。同时,也节约了应急物资仓库建设资金,降低了物资管理成本,提高了效益。

依托国储人员优势

高质高效完成任务

在60多年的发展中,经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极强的技术业务知识培训、“半军事化”的部队作风训练、储备文化熏陶等,国储系统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特别能吃苦、能战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业务精通的职工队伍。

尤其是在物资管理方面,职工能严格执行制度,以“严、细、实、深”的工作作风认真管理,做到不论是夏日炎炎、挥汗如雨、蚊虫叮咬,还是素雪掩地、寒风刺骨,都始终认真坚守岗位,尽心竭力履行职责,使物资管理达到“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急需”的“四保”要求,做到“为国家管理,让上级放心”。

在对外服务中,职工能强化“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意识,牢固树立“信誉至上,客户第一”的理念,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关系着储备的形象和声誉”,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帮客户之所需,解客户之所难,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享誉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做到“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依托这支过硬职工队伍强大的组织和人员优势,能够尽可能缩短工作流程,适应保障快速反应的要求,高质高效地完成应急物资的收储、保管和出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