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会计论文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8-29 03:39:27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1

2014年7月执行的新《会计准则》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情况,取缔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同时还规定原先的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核算的费用在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发生在当期。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就是能有效地限制企业利用跨期费用对各期的利润进行人为调节,有碍于反映会计事实。除此之外,还对受益期是一年内的费用直接当作当期损益计入当期,由此,使会计核算得到简化,也易于财务管理人员理解,也保证了会计报表公允性。由于新《会计准则》对上述这些费用如何核算没有作详细规定,有些学者便提出,预提费用假若证据充足,预提可能进行,在记账时应记入“应付账款”科目或是“其他应付款”科目较为合理;对于首日执行的预提费用余额,也可以根据条件(符合负债定义)转入相应的应付款项,如不符条件,则应对其作核算处理。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跨期费用的具体核算比较

新《会计准则》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删除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将两个科目取消。却没有对旧《会计准则》规定的与待摊与预提相关的账务处理及报表作如何处理的说明,也未明确企业能否进行待摊、预提的具体处理方法,这使得一些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在处理与待摊、预提相关业务感到困惑。下面以实例来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处理跨期费用的处理方法。

(一)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旧《会计准则》中的待摊费用指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支出,但又是为当期及以后各期生产服务的费用,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分别承担的费用,是分摊期在一年及一年以内的各种费用,一般包括周转材料费、预付的报刊订阅费、一次性购买印花税票等。它们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有所反映。案例一:连云港某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12月为征订2014年报纸杂志预付24000元。1.在旧《会计准则》指导下,会计处理方法如下:(1)在支付预付款时,借:待摊费用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2014年每月摊销时,借:管理费用2000;贷:待摊费用2000。2.新《会计准则》中由于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在会计处理时应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来替代旧会计准则下的“待摊费用”科目。款项支付发生时,“借”记为“预付账款”,而“贷”则应记为“银行存款”或“现金”等科目;也就是说,在分期计入成本费用时。借记于制造费用或是管理费用,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支付款项时,借:预付账款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2014年每月摊销时,借:管理费用2000;贷:预付账款2000。

(二)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在旧《会计准则》中,规定预提费用主要是指核算企业按规定在生产成本中预先提取还没有支付的款项。预提款项主要有预提房屋租金、各类保险费、短期贷款利息等负债等,上述科目都能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项下有所反映。新《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可以将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取代预提费用。在发生时,借记为制造费用或是管理费用,贷记为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具体会计处理如案例二。案例二:连云港某公司2013年2月向银行借入为期一年的短期借款50万,借贷合同约定的贷款年利率是4.8%,2014年2月一次性还本付息。1.在旧《会计准则》指导下。公司借入50万之后,实际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每月月末采用“预提费用”科目预提,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在月底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财务费用2000;贷:预提费用2000。(2)2014年2月支付利息时,借:预提费用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2.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该公司会计在处理这笔短期借款利息时,可在每月底用应付利息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进行预提,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每个月末计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借:财务费用2000;贷:应付利息2000。(2)2014年6月支付利息时,借:应付利息24000;贷:银行存款24000。

三、企业跨期费用的会计处理建议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交易费用;会计计量;企业边界;研究现状

交易费用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概念性基础被大多数学者所关注,自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提出交易费用概念以来,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70-80年代对交易费用的研究做出了长足的贡献。但在更多情况下,交易费用只是人们研究问题时考虑的一个模糊性概念,甚至被局限为一种分析工具,而难以成为一种内生变量,其关键在于缺乏公认的交易费用计量标准,学术界一直摸索着尝试了很多方法,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足以为大众所接受的计量方式。本文在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对交易费用会计计量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以期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交易费用计量方式的文献回顾

交易费用难以计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对交易费用定义的多样化。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企业的存在是以其内部交易费用对市场交易费用的替代。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巴泽尔将它定义成“与转移、获取和保护权利相关的费用”。而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是“那些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也就是不与物质生产相联系的成本。从上述不同的交易费用定义出发,人们开始尝试的探索交易费用的计量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大致两个方向,一是宏观交易费用的计量,即测算整个经济体(通常以一国为单位)中交易费用占GDP或GNP的比重,以衡量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微观交易费用的计量。即测算在某一个既定的产权制度,或者契约制度下,某类交易发生、运行所花费的交易费用计量,例如对证券交易费用的计量研究。下面本文将按照上面的两个方向介绍下主要的交易费用计量研究的文献。

(一)宏观交易费用的计量

Wallis和North(1986)在他们的论文《美国交易部门经济的测度:1870-1970》中,将整个经济体制的经济部门划分为交易部门和转换部门。交易部门主要是涉及产权的转移,而转换部门主要是涉及物质形态的转换,即主要的生产工作。交易部门产生的经济值代表该部门的交易费用;转换部门的管理人员、组织人员的职工薪酬、人数等代替交易费用,两者之和作为交易费用的间接计量手段。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交易费用占GNP的比重从1870年的24.19%-26%增加到1970年的46.66%-54.71%,即:经济越发达,交易费用所占的比重也越大。按照类似的计算方式,各国学者也对各个国家经济体重的交易费用行进研究,Dollery和Leong对澳大利亚交易费用分析,Dagnino和Farina对阿根廷交易费用的分析,均得出的结果都验证了Wallis和North的一般性结论。

(二)微观交易费用的计量

对于金融交易领域的交易费用,人们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金融领域的交易费用主要指投资费用,包括佣金和差价。Stoll和Whaley用差价加佣金的方式来计量交易费用,得出结论是纽约交易所交易费用占市场价值2%,而小型证券交易所交易费用达到9%。而Polski(2000)运用Wallis和North的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的交易费用,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商业银行的交易费用从1934年的34%上升到1989年的85%,其后又下降为77%,Polski的解释是交易费用的变化与美国银行制度的变迁相一致。

另一种微观交易费用的计量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比、比较以及排序完成的,即,通过对两种制度下某类交易的某个指标(比如花费的时间)的比较,从经验角度分析制度的优劣,这也是科斯早起对交易费用研究中所提到的。De soto开创性的研究了在秘鲁开办一个企业所需花费的时间,在不走关系,不行贿的情况下,开办一个企业需花费289天,而同样在佛罗里达,同样的情况下实施只需要2个小时。用时间的指标来衡量隐性的交易费用,从而得出结果,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的交易费用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交易费用。同样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Lee Benham考察了公寓转让的交易费用,Gabre Madhin对埃塞俄比亚谷物市场交易费用的研究,基本结果均与De Soto的相似。

我国国内对交易费用计量的研究并不多,其中较为代表性的是黄晓波、段秀芝(2009)的《交易费用会计计量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理论与证据》,他们将企业的交易费用分为经营易费用和分配易费用,并以各企业的会计数据代替,验证各种交易费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经营易费用与绩效成负相关,而分配易费用则呈正相关。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更加的侧重于对绩效的研究,而非关注于微观交易费用的计量,在研究中并没有精确的计算出企业的交易费用,只是涉及交易费用的某个组成部分对绩效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将企业交易费用的计量方式概括为两种方式:一是间接的,通过部门的划分,在性质上的分类对整个经济体制的交易费用进行汇集,这类方式主要使用于宏观方面的研究。二是通过比较,定性的评价几种制度之间的优劣分析。这两种方式均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主要体现为:(1)数据可靠性、准确性较低,直接影响计量的精确度。(2)缺乏适用于微观层面上的所有企业的统一标准。例如,Wallis和North的交易费用只涉及宏观层面的分析,而其他的交易费用研究均是具体到各个特殊的行业,或者某类交易,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费用衡量模式,缺乏一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交易费用计量模型。

二、理论推理及其交易费用计量模型

(一)理论推理的提出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概念命题的定理:一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二是企业边界为什么会扩大?三是企业边界什么时候停止扩大?科斯的研究结论概括如下,企业的出现和存在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当企业的内部组织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时,那些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商人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企业,以降低交易成本。用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表述,即是将存在于市场上的外部交易契约内部化,用企业内部的契约来代替外部契约,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至于企业为什么会扩大以及何时停止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的内部组织成本小于市场交易费用使得企业存在利润空间,在商家追逐利润时,企业不断的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显示出的是企业的扩大,但市场的交易费用相对于个别企业来说是恒定的,而企业的扩大随之带来的内部组织费用是逐渐增大的,当企业最后发生的一项交易所发生的成本等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该停止扩大规模,用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描述,就是当企业的内部边际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该当停止扩大规模,这就是企业扩大的临界点。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理论推理:

推理一:在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的边际交易费用最大,企业的边际交易费用与企业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推理二:行业的平均交易费用与企业成长速率存在某种关系(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根据wallis与north的理论,以及张五常等学者的研究,市场交易费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学者缪仁炳、陈志昂对我国的市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以上研究均采用的是wallis与north的模型,为了建立交易费用计量模型,根据上市公司的数据,人们提出推理三:

推理三:随着经济的增长发展,市场交易费用占经济体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会计数据计量交易费用的模型构建

如何计量微观层面的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呢?本文基于各个企业披露的会计数据,分析企业成本性质,建立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的计量模型。

现代会计学是以产品的成本计量为主要目的。企业可以将成本分为两部分:一类是物质的转移和转换,即生产物质成本。一类是企业组织,协调成本。本文采用的交易费用定义倾向于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定义,交易费用就是不涉及物质生产的其他一切成本。按照这个定义,本文规定:

企业交易费用=企业内除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其他损益

此外,本文借鉴了,mons对市场交易的划分,以及企业存在所必须发生的成本,将企业的交易费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企业对市场的交易,从而产生市场易费用。二是企业的内部的管理组织,以及内部交易,从而产生了管理易费用。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从而产生了政治易费用。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企业交易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应计入企业交易费用的营业外支出或收入

模型中:其他应计入企业交易费用的营业外支出或收入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对外捐赠,因不合法行为而导致的违规性罚款,以及各种因合规性而必须缴纳的各种费用。因为这些费用直接涉及企业的生存以及存在,所以,它们符合交易费用的定义。

另外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平均交易费用,因此,可以规定:

平均交易费用=企业交易费用÷企业该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

之所以采用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是因为主营业务收入可以准确的表述在该会计期间企业经营交易数量,并且能摒除各种非正常性经营业务交易导致的数据扭曲。

科斯交易费用理论推理中涉及到市场交易费用的概念,在实证计量中,想要在现实状态下直接计量交易费用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采用反向推理的方法,得出市场交易费用。

逻辑思路是:假设现有行业内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均处在企业扩大规模的临界点(因为商家的天然逐利性,会促使他们扩大规模)。

因为企业边际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价值最大化;只要企业边际交易费用

应说明的是,在实证分析中,可以用企业平均交易费用替代边际交易费用,原因概括如下:(1)边际的概念很难计量,这是在经济学理论中已经被证实的问题。(2)按照交易费用的定义,交易费用有着类似“变动成本”的特性,在一般企业中,多发生一单交易所需要的费用是相对固定不变的,所以,这时的边际交易费用与平均交易费用相近。当然,用平均交易费用代替边际交易费用也可能存在理论分析的差距和数据之间的误差,同时,由于现代企业的营业具有多样化特征,部分数据与科斯的交易理论的假设情境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符,这是需要不断研究改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1):1.

[4]巴泽尔.产权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9.

[5]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附[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3

>> 消费社会下的视觉图像文化 浅析民法与市民社会下的私法自治 消费社会下跨界体育营销的困境与出路 消费社会下的网络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浅论消费社会下的广告意义建构 浅谈构建“两型”社会下的绿色消费模式 论和谐社会下消费伦理的构建 浅谈消费社会下的视觉图像文化 日用陶瓷设计与消费者审美心理 论消费社会语境下非实用性在日用品设计中的强化 风险社会下技术创新价值理性的回归 老龄化社会下的社区与老年公寓设计研究 血亲社会下的“慈孝”与集团社会下的“礼忠” 浅析宝洁公司在中国日用消费品市场成功的目标市场选择与营销活动 浅析和谐社会下的秘书文化构建 浅析经济社会下的丑文化 浅析老龄化社会下武术健身的发展 浅析风险社会下的风险刑法理论 信息社会下的建筑设计变革 浅谈老龄化社会下的产品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宋真:《论设计的价值尺度》,《高等建筑教育》,2007(4)。

[4] 杨亮才、黎玲:《论风险社会之元价值》,《南华大学学报》,2008(4)。

[5] 迪人:《世界是设计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6] (日)柳宗悦:《工艺之道》,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程设计企业 人力资源 取得成本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作为知识、人才密集型的咨询设计企业,研究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核算显得尤有意义。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会计理论界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的分支学科。赫曼森(R.H.Hermanson )是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企业经济研究所的企业管理学家,他最先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

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这一课题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980年,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提出我国应重视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注重效益。潘序伦的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重视人力资源研究的问题。就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来看,我国的理论工作者主要是首先把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的大量研究成果翻译、介绍到中国,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理论。

但由于各个行业人力资源特性的差异性,目前,能得到所有行业普遍认可的会计理论尚未形成,因而,实践应用的就更少。笔者认为,在未形成共识之前,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符合行业特性的行业人力资源会计制度,并进行试行,无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的作用。基于此观点,就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一般认为的取得成本的核算,根据以提供工程咨询、工程勘察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工程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特点,笔者提出调整意见,以供探讨。

根据笔者对工程咨询设计企业的调查,作为咨询设计企业最主要的核心人力资源就是工程咨询设计人员。而,一般情况下,工程咨询设计人员在咨询设计企业间的流动率较低,这就意味着,除了极少量特别急需的咨询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猎头公司之类的手段获取,其余大部分咨询设计人员主要靠企业培养。这些企业,从大学里招聘来的毕业生,至少要经过1年(大多数不止1年)以上的培训,才具备一个普通设计人员的基本技能。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员最终都能成为咨询设计人员,有些没能成长为设计人员的,如果不选择辞职,就只能是辅助人员,如绘图员等,像这类人员,其价值就不高,不是企业主要的人力资产。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核算范围,并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咨询设计企业获取企业主要人力资产――咨询设计人员的取得成本。

笔者认为,工程咨询设计企业人力资源获取成本,应该包含以下核算内容:

1.招募成本

招募成本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间接费用(如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也包括录取手续费、调动补偿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

2. 岗前培训成本

包括培训与受培训者的工资、培训者离岗的人工损失费用(或机会成本)、培训管理费、资料费用和培训场地费用(如培训室的租金、水电等费用)、培训设备折旧费用等。

3.上岗培训成本

上岗培训成本是为使咨询设计人员上岗后达到独立承担业务要求所花费的培训费用,包括培训和被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因开展培训而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损失费用。如果招募的是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人员(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咨询设计人员。对于这些人员,企业的前期投入会比较大,这部分成本占人力资源取得成本的比例也较重。

4.选择成本

选择成本是企业为选择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各阶段的测试、评价成本,也包括未能成长为咨询设计人员而离职或转为辅助人员的企业前期所投入的成本,此类成本将成为沉没成本。

以上是笔者对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咨询设计人员取得成本核算范围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认为,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对核算范围作出调整,并作为企业的会计核算政策,予以颁布执行。能够按企业的管理实际,提供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无疑,对于咨询设计企业管理当局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曙光.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研究,2006;1

[2] 李灿晖.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大趋势.企业研究,2008;2

[3] 侯启凤.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四川劳动保障,2006;7

[4] 陈立荣.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研究,2007;3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审计费用 预算松弛 外部竞争

一、引言

审计费用的研究是审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一种能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向信息需求者提供审计质量信息,帮助做出更准确的投融资决策的公司治理方式。从以往文献研究以及上市公司披露的审计费用数据来看,我国审计收费的现状不容乐观,上市公司向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探讨和研究导致这些差距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已有文献来看,我国审计费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事务所客户(企业)的资产规模、注册会计师特征、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师事务所性质、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审计风险等对审计费用影响的问题上,研究范围比较狭隘。很少从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角度对审计费用进行探讨。本文的贡献在于把战略管理﹑预算管理与审计费用结合在一起,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即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和预算管理中影响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预算松弛角度对审计费用进行实证研究,弥补了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审计领域的缺口。而且学者们还未研究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外部竞争和预算松弛结合在一起分析审计费用,揭示了外部竞争与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审计费用研究 审计费用是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提供审计服务,另一方购买审计服务而达成的一种服务价格。我国存在审计费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审计费用偏低或者客户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等现状。当然这种现状的存在也归因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理论界研究起步较晚以及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只局限在审计领域等原因。目前对审计费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上,如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公司治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企业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等。很少从跨越审计领域的角度包括战略管理或预算管理的角度分析审计费用中存在的一些费用不统一等原因。

(二)预算松弛及经济后果研究 预算松弛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Karilukka(1988)认为预算偏见(budgetary bias)包括预算松弛和预算高估两种情况。预算松弛是预算执行者低估利润、高估成本、低估收入、夸大完成预算的难度、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等。Merchant(1985)认为预算松弛是必要预算和总预算的差额。关于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支持预算松弛正面影响的学者认为预算松弛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有益的,它提升了组织柔性、预算松弛适当程度的存在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权变理论认为,预算松弛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业绩。从信息不对称和理论角度,反对预算松弛的学者认为企业管理者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地位,促进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动机,使得不能很好的发挥预算的功能,从而产生预算松弛。由于这种原因产生的预算松弛使得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一致导致企业业绩下滑。关于预算松弛的存在要有个适当的“度”为好。在国外预算松弛是普遍存在的,不能片面地排斥预算松弛,也不能允许企业有过多的预算松弛使企业的业绩不能有效地提升。目前预算松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理论、预算功能、个人风险偏好、管理者声誉等领域。对比国外我国关于预算松弛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本文把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联在一起,认为预算松弛越低,审计费用也越低。因此建议企业家门在适度的情况下把握预算松弛的“度”,从而降低自己的审计费用。

(三)外部竞争及其作用研究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环境下竞争的含义以及竞争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含义最为广泛的竞争指的是个人、组织或国家在市场上为实现既定目标、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断进行的相互角逐的过程。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事务所面临的竞争面临的竞争以及竞争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外部竞争是企业的经济环境受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和竞争对手共同存在的市场,以及对企业、竞争企业和市场都会产生影响的政府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这种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其配置和整合资源的行为必然受到影响。以往很多文献已发现企业外部竞争能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生产率增长。Yosuke (2005)认为竞争提高了生产率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竞争持有消极及怀疑的态度。Marshall & Smirlock (1983)认为即使在竞争市场中,管理者的偷懒行为由于监督成本昂贵、不完全信息和合约执行难等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竞争带来的好处就是对于企业来说它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从而服务于客户当今的需求、增加企业的内部凝聚力进而使得企业的生命力延续发展。实务界与实务界也有排斥竞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积极消极作用,不能因为竞争对经济社会的一些消极作用就忽略它的积极一面。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解释外部竞争与审计费用关系的依据是激烈的外部竞争使企业的内外部治理更有效,从而减少企业问题,进而也能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因此本文首先假设行业竞争程度越高,成本越低。这为假设1,当竞争越激烈的时候审计费用越低作为了检验基础。再次从这个假设出发提出了假设2。首先简单的说明什么是公司外部治理。公司治理分为公司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是债权人﹑消费者﹑雇员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构成,是公司运作的外部环境治理。公司内部治理是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之间内部关系的运行机制。那么为什么当外部竞争激烈的时候企业内外部治理更有效从而减少问题呢?一方面,战略管理把竞争环境放在首要地位是因为它是一种企业新陈代谢的机制。如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只有被消费者认可接受的产品才能占有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股东和董事会可以通过竞争的产品市场了解到企业的绩效以及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从而更进一步的能够获取有关人的努力程度等信息,并据此对人做出评价。因此市场竞争有利于减少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减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问题。Nalebuf&Stiglitz(1982)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越激烈,受到不对称信息的影响更小,从而公司治理越有效。哈特模型认为,产品市场的竞争作为一个机制对公司治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Alchian(1950)研究发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挤出企业一切无效率的行为,减少问题。另一方面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经理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声誉不受损害,会努力工作从而减少问题。Holmstrom(1982) 研究发现,经理人市场的信誉机制在产品市场竞争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Grossman和Hart(1982)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经理人有动机去减少企业的破产风险。从外部治理的角度来说,公司外部治理基于市场竞争理论,通过公司外部竞争的市场体系实现外部治理的有效性。它为公司提供公司所需的经营信息并对公司及经营者进行评价与约束。公司外部治理是债权人﹑消费者﹑雇员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构成。作为外部治理主要力量之一的政府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各自的利益相互影响着对方。当竞争激烈的时候,政府会通过市场机制,采取经济手段监督资本市场和监督市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对于债权人而言,一旦债权人和企业之间存在了契约关系,债权人就要承担本息到期却无法收回的风险并具有监督权。当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债权人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尽量降低自己所面临的风险,提高外部治理的有效性降低股东与债权人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的外部竞争程度越高,成本越低

关于假设2的推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从假设1的观点出发,通过理论可以说明为什么外部竞争越激烈,审计费用越低。基于推出假设1的分析得知,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升外部治理的有效性,能够降低成本。那么企业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并使公司治理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会使企业的成本降低,问题减少。而问题的减少根据以往文献研究,从理论上也能够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以往文献已证明成本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即成本高审计费用也高。Stigler(1958)研究发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挤出企业一切无效率的行为,减少问题。国外一些学者已发现公司治理越好的企业,审计费用越低。另一方面竞争激烈时经理对任何决策的态度更加谨慎使得更加透明经理人努力的信息由于企业问题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审计费用的减少。再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当竞争激烈的时候由于经理人的努力公开透明即董事会不难就可以看出管理者努力的程度以及对企业的贡献,股东的权益也得以保障,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其作用,因此会计师在审计时承担的审计风险较小,审计成本较低,从而审计定价也低。一般审计师的审计定价的重要依据是审计风险和审计时间等。因此他会考虑到一切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再进一步的进行审计定价。Jensen认为导致审计人面临更高的审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是过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审计师为了补偿企业自由现金流所带来的问题,审计师会要求较高的审计费用。所以企业外部竞争通过减少审计风险从而也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审计费用。由于竞争激烈的时候公司治理越有效,能够使公司的问题得到缓解,降低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费用。因此可进一步假设:

假设2:企业外部竞争越激烈,审计费用越低

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从审计风险角度考虑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取其赢得的审计报酬时会考虑由于审计风险所导致的预期诉讼风险,审计风险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审计定价包括风险溢价和审计资源成本两方面。其中风险溢价取决于审计师承担损失的概率以及给使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损失的现值。预算松弛的任何一个表现即预算执行者低估利润、高估成本、低估收入、夸大完成预算的难度、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等都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增加财务报告的不真实、不可靠从而增加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带来的损失以及审计师需要承担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产生预算松弛的因素影响到审计师的审计定价。第二,从理论角度考虑预算松弛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预算松弛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问题,是参与预算管理的预算责任人的自利行为。郑石桥(2008)认为成本与预算松弛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及预算松弛与公司业绩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的预算松弛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业绩。既然预算松弛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成本,那么它也会影响到公司向事务所支付的审计费用。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影响审计师进行审计定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由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那么在本质上属于问题的预算松弛也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从而导致审计师增加审计收费的情况。因为成本可以说是与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桥梁。已有学者研究出成本与审计费用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审计本身是一种公司治理方式,它能够降低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企业问题减少,预算松弛程度下降也就能够降低审计师对企业的固有风险等各种评估水平,通过减少审计风险达到审计费用的减少。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提出假设:

假设3: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越高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年至2008年的395家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搜集年报中披露营业收入预算数的上市公司,其余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实证分析中,(1)剔除未在年报中披露有关年报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2)剔除未在年报中披露有关营业收入预算数的上市公司;(3)剔除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

(三)变量设定和模型建立 (1)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①成本。成本作为模型1中的被解释变量。本文将用资产周转率(TAT)即第一类成本作为成本的替代变量。Ang(2000)认为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费用率等指标来反应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经常用该指标来衡量高管对资产使用的效率。如Singh and DavidsonⅢ 采用管理费用率和资产周转率来计量成本。②审计费用。本文将审计费用(Fee)作为模型2的被解释变量。采用审计费用(万元)的自然对数来计量(李连军,薛云,2007)。③预算松弛(budget slack)。预算松弛有五种计量方法,本文采用的是潘飞、程明(2007)采用的预算松弛的计量公式:预算松弛=1-[(I*n-In-1)/In-1-In-1] (1)

其中,I*n表示年报中披露的上市公司的第n年主营业务收入的预算数,In-1表示第n-1年主营业收入的实际数,In-1表示第n-1年行业平均主营业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小于零说明企业中不存在预算松弛。大于零表示上市公司有预算松弛。第四,外部竞争。通常行业竞争程度(这里的行业竞争程度指的是制造业的竞争程度)的衡量指标有赫芬因德指数(HHI)、净利润波动率、营业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以及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其中HHI的计算方法为:HII =Σ (Xi / X)2 ,其中, Xi为企业i 的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数越小表示竞争越激烈。其中还可以用行业内企业数目来表示行业竞争程度。我国制造业中的企业数目比其他行业中的企业数目多,因此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这也是为何选择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本文采用的指标是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该指标越低表示行业竞争越激烈。本文预期该指标与审计费用是正相关关系。(2)控制变量。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许多其它因素也影响审计费用。为剔除可能干扰,本文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计量方法、预期符号及变量来源见表(1)。

本文建立如下模型:TAT=α0+α1Iap+α2Hfdh5+α3Size+α4Lev (1);LnFee=β0+β1Iap+β2Slack+β3Opin++β4Recv+β5Size (2)

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TAT为替代成本的变量资产周转率。IAP、Hfdh5、size和Lev分别为替代行业竞争的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模型2中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费用。IAP、Slack、Opin、Recv和size分别为行业竞争程度、预算松弛、审计意见、应收账款和企业规模。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2007年至2008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指标的描述性统计。通过对筛选出的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描述统计分析发现:(1)2007年至2008年样本公司的审计费用最低有10万元,最高达489.9万元,平均审计费用53.39万元,这说明我国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一般情况下,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从表(2)可以看出制造业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为88.11%,说明资产周转速度不算很慢,资产利用效率相对较好。由于所有行业中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较多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表中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较小即均值为0.033百分点,说明竞争较激烈。关于预算松弛它的均值为0.4780,该数值大于0说明该行业中预算松弛普遍存在的。根据以往研究还可以看到企业规模大,预算松弛程度也就越大。

(二)回归分析 表(3)是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的结果。模型1中成本为因变量,模型2中审计费用为因变量。从表中可以看到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符号一致。之所以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成本符号是正的,是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表明竞争越激烈,而本文的假设是竞争越激烈成本高,因此预期符号为正的。这说明行业竞争越激烈,治理越有效则成本越低。模型中股权集中度与成本也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的检验结果为本文的假设2提供了实证依据。从模型2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到,外部竞争与审计费用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行业竞争激烈的时候,治理有效成本低,从而审计费用也低。结果中又可以看到审计费用和预算松弛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就说明了当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越高或者进一步的可以说当竞争激烈的时候由于治理有效导致成本低,预算松弛也低从而审计费用也就越低。模型1与模型2的F值分别为20.87和59.86。各个解释变量的t值大部分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结果支持假设1、假设2和假设3。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实证检验了外部竞争、预算松弛与审计费用关系,认为当竞争激烈的时候,行业外部治理和公司内部治理越有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两种问题影响审计费用,从而得到假设1和假设2,结果与预期相符。关于审计费用和预算松弛的关系从审计风险和问题角度解释,认为当企业预算越有松弛,审计费用也就越高,它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同样研究结果也与预期相符。目前为止我国各上市公司存在审计费用的收费标准不统一、审计费用偏低或者客户的审计费用差距较大等现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对审计费用进行分析,而审计费用的这些差距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行业竞争和预算松弛也是产生审计费用高低的原因之一。上述结论得出如下启示:(1)每个公司都会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要想降低审计费用并达到有效的成本效益就应该加强预算管理,减少预算松弛。(2)本文支持各行业公司间的竞争,因为行业竞争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减少预算松弛和成本,整个行业竞争性的增强有利于微观企业的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能够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3年第3期。

[2]孙文娟:《公司绩效、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治理》,《财会通讯》2011年第4期。

[3]郑石桥、张伟、李薇:《管理层预算松弛原因及后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3期。

[5] Schiff M, Lewin A Y, The impact of people on budgets.The Accounting Review,1970.

[6]Merchant K. Budgeting and the 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 1985.

[7]Young,S.M.,Participative budgeting:The effects of Risk Avers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Budgetary Slack.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5.

[8]Januszewski, S. I., J. Koke and J. K. Winter.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 Research in Economics, 2002.

[9]Singh M,Davidson W N.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

[10]Yosuke, O.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5.

[11]Smirlock, M. and W. Marshall. Monopoly power and expense- preference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 to the contrary.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3.

[12]Jagannathan .R., Srilivasan.S.. Does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reduce agency costs?.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999.

[13]Chung K. H. . Asset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Debt Policy : An Empirical Test.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 , 1993.

[14]Bolton , P. and Scharfstein , D. S. . A Theory of Predation Based on Agency Problems in Financial Contracting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0.

[15] Simunic. Dan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16]Karilukka, Budgetary biasing in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1988.

[17]Holmstrom, B.Moral hazard in teams.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

费用会计论文范文6

预算编制支出等情况的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你局财编〔〕号文件精神要求,,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我们按照宣传部多年来经费支出的平均数,结合县委中心组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开展中心工作需要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经费预算,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部署全县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规划全局性思想政治工作方略,指导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等。内设个职能科室(含正科级个、副科级个),现有在职人员名。二五年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县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成县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预算情况

县委宣传部属全额拨款行政机关单位,根据人员编制及工作任务,二五年度收支预算总体情况如下:

、财政预算总支出为:元,其中人员支出:元(在职人员支出,元,离退休人员支出,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元),日常公用支出,元定额公用支出,元,专项公用支出,

、一般预算拨款:元。包括人员工资含津贴,元,公用经费元,交通费元

、其它资金安排应为,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津贴及补助,元,离退休人员津贴及补助,元。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元,日常公用支出,元

、定额公用支出:,元,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元,交通费(小车费),元。

、专项公用支出:,元

①维持机关运转必须的费用,元,日常必备的办公费用,元,水电费,元,邮电费,元,差旅费,元,办公电话费,元,其它支出,元。该项支出是按照按照连续三年开支的平均数进行测算并兼顾今后物价等多种因素,为机关正常运转所必需,其它支出主要是单位或单位领导参与县公共活动及其它开支。

②会议培训费:,元,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会议及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费,是多年来经费开支经你局核算的平均数。

③接待费:,元,主要是接受上级检查、调研、考核工作的综合费用及省市艺术团体来我县的综合费用。

④社会宣传(含扫黄打非):,元,主要是“扫黄打非”费用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经费。按多年活动及检查次数的平均数进行测算

⑤文明创建:,元(见附件)

⑥中心组学习:,元(见附件)

⑦理论学习:,元(见附件)

⑧外宣经费:,元(见附件)

⑨小车费用:,元(见附件)

、部门办公用品采购预算,元,主要是各科室添置电脑,元,空调,元。

附件: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开支情况

附件;

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用开支情况

一、中心组业务工支

⒈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每年不少于次)×元元。

⒉购买规定购置的中央级教授讲课光盘每年不少于元。

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必备的刊物与理论书籍:①中心组成员必须订阅《求是》、《时事报告》、《了望》,所需经费元。②必备的理论书籍元。合计元。

⒋相关的指导用书及理论学习材料元。

⒌学习材料费:笔记本、笔、印刷打印费计元。

⒍省、市组织的理论培训费:元

⒎组织党课下基层活动经费:元

合计元

二、文指办业务开支

⒈省、市创建文明县城督查及综合执法。次×元次元(文明县城督查),次元/次元(综合执法)

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及资料经费:元

⒊会议费:元

⒋文明单位管理及指导:元

合计元

三、外宣支出

⒈材料打印费:元

⒉外宣通联费元

⒊外宣奖励经费元,按多年来投稿数量及质量在县委文件规定数额的基础上酌减。

⒋外来新闻单位来我县采访车船交通费用元

合计元

四、理论教育

⒈每月一期《太湖宣传》的编印费:期元期元

⒉理论调研及撰文必须的资料费;元

⒊到乡镇和县直各各单位进行党和国家重大理论政策的宣讲及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每年不少于次:次元次元。

合计:,元

五、小车费用

⒈购买汽油,元

⒉过桥过路费,元

⒊车辆维修及保养,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