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报销制度范例

费用报销制度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控;防范与监控;措施;对策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现今在国内外的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众多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内部控制的加强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的各个环节,减少甚至避免风险也是财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想要控制与防范风险,就需要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杜绝风险的产生,这样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管理,对一些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为企业未来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企业付款环节存在的风险

1.费用报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费用报销是会计人员日常处理最多的事务,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费用报销与控制是企业“节流”的关键点,是成本控制的内容,也是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以往的工作总结费用报销存在以下风险。(1)虚报或高报费用。与费用相关的活动并未实际发生,凭空捏造费用项目;即使实际发生,但报销金额却高于实际金额,虚报或高报费用。(2)模仿签名、伪造或涂改原始单据,通过假单据、阴阳发票、涂改数字等手段,达到多报费用的目的。(3)重复报销。利用同一事项或单据重复报销,比如同一事项开两张发票,或电子发票重复打印、多次报销。(4)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有些企业的审批权限散布于不同的管理制度,对某些权限的规定不明,未按规定审批,这些都会导致内控漏洞。(5)监守自盗。利用企业职责分离的漏洞,自己保管的钱财或经手的有关事项没有相应的监督,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2.企业采购付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般而言,财务部门在进行采购付款审核时,应以以下单据作为付款依据:采购部门提供的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仓储部门提供的入库单(包括质量验收记录)、供应商提供的销货清单(或送货单)及发票,同时,上述涉及到的单据信息应保持两两一致。若上述单据中缺少任何单据均会存在风险。(1)若缺少采购订单,可能导致供应商和仓储部门串通舞弊,实际入库的物资与需求不符,企业支付不必要的资金。(2)若缺少仓储部门提供的入库单,入库验收环节缺少相关部门或其他人员参与,可能导致供应商和采购部门串通舞弊,存货虚假采购入库,企业支付并不存在的货款,导致采购款付诸东流。(3)若缺少供应商的送货单(或出货单)及发票,则不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交易发生的真实性存在疑问,企业有制作虚假报表的嫌疑。

(二)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的管理都是整个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财务危机。主要原因及表现如下。1.缺乏信用评价体系,呆账坏账增加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额、获取高额利润,采用盲目赊销的方式。赊销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促销的常用方式,虽然在短期内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没有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客户缺少信用评价,给应收账款的回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无形中增加了呆账、坏账等现象的出现。2.赊销增加成本,占用现金流赊销不仅能扩大销售,同时,还能减少库存占用的成本。但很多企业忽视了应收账款带来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占用大量现金流等问题的存在。

(三)出纳环节管理

出纳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企业的收付款业务。由于收付款业务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且现金、银行存款在收付过程中流动性强,极易产生各种风险,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制度损失,具体表现如下。1.银行账户资金支付未经审批或审批不当,导致公司存在资金管理风险。2.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全程由一人负责办理,无他人监督检查,导致银行的存款截留或挪用风险。3.每月未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余额、及时调整未达账项,导致银行存款的账实不符。4.银行预留印鉴未分开保管、网上银行多个密钥未分开保管、网上银行业务交易的执行与审核授权由同一人操作,导致资金损失风险。

(四)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意义重大。企业只有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目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仓库资产账务记录管理不当,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不完善。2.仓库保管不严格,未建立规范的公司内部物资流转流程。3.资产定义不够明确,列管列账资产与列管不列账资产混淆。

三、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付款环节的管理措施

1.费用报销管理措施

费用报销是公司费用的重要来源之一,优化企业的费用报销流程,将给企业的成本摊销、费用管理、预算控制带来诸多好处。针对企业费用报销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完善控制。(1)完善审核审批流程。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的责任。(2)不相容职责分离。对报销经办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付款执行、审计检查等职责进行分离,从而起到防止或及时发现相关舞弊活动的作用。(3)预算控制。通过事先预算,超过预算额度的业务活动需要特别审批。加强预算的管理作用,需要在费用报销审批环节就纳入预算的管理范围,预算内的费用或付款被优先审批支付;超过预算的业务活动将被更严格的审批。另外,所有的预算对应相关的责任人员,并对预算进行监控,从而在一定程度防止虚报或高报费用。(4)事后控制与分析。每月将报销单据费用汇总分析,报告给主管领导,建立费用报销中的沟通机制,从而对一些虚报、高报、伪造签字或未经授权批准的费用,能够及时发现和查处。对报销人来说,在知道公司存在这些控制措施后,也会有震慑作用。另外,建立对费用的监控、分析制度,通过费用分析,可及时发现费用的异常或不合理之处,也能起到发现报销舞弊、加强费用控制的效果。

2.强化企业应付款管理控制的对策

采购付款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费用、资金运转等其他经营要素,规范公司采购与付款的业务,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2)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二)强化企业应收款管理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应收款项责任管理机制

对企业长期存在的不及时清款、挂账、呆账等问题,建立必要的催收款项责任制度,根据具体款项的情况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企业内形成员工档案,与员工薪酬、职位晋升等挂钩。

2.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收款项政策

企业对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应建立系统化的机制,进行专门、专人管理,在具体款项的发生和记录上做好监督管理,定期对应收款项账目和催款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核对。

3.强化客户信用审核制度

客户信用审核是有效的进行应收款项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在与客户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之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等级的信用限制,形成合作企业信用档案。

(三)出纳付款环节管理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企业是否真正做到了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如出纳登记现金日记账,会计登记现金明细账;企业需由非出纳人员领取银行对账单;出纳不能负责收入、支出、往来类凭证的录入。

2.明确收取现金的范围、方式和交接手续

企业必须在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现金收支的范围,对于收到的现金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及时向银行缴款,不得坐支现金;现金收款时,出纳等人员收款后应出具收据,办理好交接手续。

3.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现金管理水平

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提升现金管理的办法,如ERP系统、电子收银机或者专门开发一套适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原始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资产管理

1.定期进行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工作2.对于存货管理方面,企业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存货进出的登记;(2)定期与财务人员核对存货余额;(3)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3.岗位的分工与授权批准(1)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据自身机构设置相应的岗位,确保参与资产管理的不相容岗位分离。(2)企业应对资产建立严格的权限制度。明确工作人员在授权审批时的权限与程序,明确工作责任与工作要求。

四、结语

企业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对经济实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企业需要重视各个环节的操作与传递。同时,要学会识别和调控风险,以此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垚,杨芳,陈皓.休想掏公司财务的洞[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11).

[2]杨义军.企业应收账款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19).

[3]刘娜,郑玲.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实践分析[J].价值工程,价值管理,2017(35).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集中核算;问题;建议

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为各企事业单位推进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随着IT技术的发展,财务的核算模式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这几年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对财务的核算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节奏,适时而生是就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产生。集中核算又称之为一级核算。它是指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这一形式下,企业下属各职能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及职能科室只对本部门成本科室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定期地递交会计部门,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及所属的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核算方式便于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人寿保险公司涉及地域范围广、分支公司多、财务人员多的特点,公司又属于总、分公司、机构及营销服务部多种机构形式并存的模式,但对于数据报送的准确、规范和及时性要求很高,在这种形势下,人寿保险公司开展财务集中核算已势在必行。下面就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开展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的发展过程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集中核算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原始会计电算化阶段:最初太平人寿采用的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核算模式,系统落后,大部分均为人工操作,且经常为系统效率低的原因浪费人力,这种情况下,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数据准确性差、报送时效低。(二)初步的财务集中核算阶段:由原始的各分支机构自行做账到省级分公司人员初步的集中核算,主要通过邮寄报销资料、扫描报销影像等方面进行资料传递,分公司集中核算人员通过对纸质材料进行审核、复核,但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还是原有的核算模式,只是审核、复核环节转移至分公司层面,核算的一致性、数据的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三)高度财务集中核算阶段:资金和业务全国高度集中,费用报销省级集中。费用报销通过系统改造,弱化机构财务的功能,特别是出纳的角色转变。机构财务人员承担收集和初审报销资料功能,通过系统影像扫描将资料输入系统,由系统进行传递至分公司集中核算岗,由分公司集中核算岗对报销资料进行审核、复核,做到省级高度集中的核算模式。这种模式下提高审批时效,做到了数据核算口径统一、费用的时实管控,数据报送和准确性及时性大大提高。太平人寿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做到了以下几类的集中:(一)资金收付的全国高度集中:资金收付采公司银企直联、支付宝等多种收付形式,充分做到收支两条线模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公司成本。(二)业务核算模式全国高度集中:保险公司业务全国基本统一,通过完整的业务操作流程,统一的核算口径,做到系统自动进行业务确认,核算主营业务收入高度统一。在零星收费中推行零现金业务,基本做到全国统一。(三)费用报销的集中核算:通过费用管理系统控制规范费用报销、审核等流程,提高报销时效。但由于费用核算的复杂性,而且存在地区差异,目前仅做到省级集中核算的模式。

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财务集中模式的优点

(一)资金收付集中模式:在人寿保险行业做到了资金的高度集中,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公司成本。资金集中是集中模式的最优表现,充分发挥了集中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业务资金收入方面:人寿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资金巨大,业务操作流程模式相对统一,首续期保费收入资金的归集影响到保险公司日常运作,公司业务均通过系统操作,做到资金集中收入,归集全系统操作封闭环节,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全国集中收入统一账户,资金归集时效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在费用报销付款方面:付款的高度集中有利于资金的统筹规划,提高支付时效,降低支付手续费,从而节约公司成本。

(二)业务收入的集中核算:保险公司业务全国基本统一,通过完整的业务操作流程,统一的核算口径,做到系统自动进行业务确认,全系统操作封闭环节,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业务确认核算口径高度统一,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费用报销集中核算模式:通过系统建设,规范费用报销审核流程。规范日常费用核算口径,做到费用实时管控,提高费用报销时效。

三、人寿保险公司集中模式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财务也需要适时进步,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带来的优化的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化系统集成问题

对于公司软硬件是很大的考验,财务系统的软硬件的要求较高,如果硬件、软件支持不到位,就会给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公司是逐步发展的,对于大型公司来说,会花费巨资进行改进,但很多系统都是逐步建成的,各系统间存在对接成为信息化系统集成问题的主要障碍。这就对系统间数据的衔接和核对带来的困难,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成本去完成核对工作。

(二)公司的制度难以做到全国统一:公司内控制度完善

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开展的顺利,一旦存在制度漏洞,会严重影响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开展,特别是公司的财务制度难以做到全国完全统一,主要存在以下难点:(1)税收差异,由于地区的不同,各地税务在税务的征收政策存在差异,税收优惠、征收率等的差异。(2)核算口径的不一致,对于部分特殊会计科目如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会议培训费的确认各地口径不一致。(3)保险行业监管的要求不一致,各地银保监会及保险行业对各保险公司的监管要求不一致。(4)营改增后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存在很大的变动,人寿保险特殊的制模式,存在多种情况下的视同销售,增加了费用报销集中核算的难度。

(三)财务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问题

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财政税务政策时刻变化,更需要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人寿公司分支机构众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往往专注本职岗位的内容,容易故步自封,没有深入学习最新政策,形成单一的知识面。这种情况下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大财务风险。

(四)财务面临转型问题

财务人员只注意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司业务开展没有过多的了解,就会形成财务“孤岛”。在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财务人员更应关注业务发展的形势,融入业务团队,解决业务部门需求,从而决策层提供更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的财务决策。

四、人寿保险公司集中模式几点建议

(一)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

财务系统运行顺利对系统的依赖性较大,财务人员和专业的系统供应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按照最新政策进行系统改造。同时要做好数据灾备系统的建设,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财务系统不能是“孤立”的,而应与业务节奏紧密结合。对于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做好各系统的衔接工作,为公司推进的财务整合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财务系统控制做到费用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从而给决策层提供更结合业务实际情况的财务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公司制度

首先是制定严格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内部稽核的力度,减少制度漏洞带来的公司运营风险。其次是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全国统一性的事项进行严格统一操作,对于部分特殊事项的如税务等问题,尽量做到省级统一,由省级分公司制度适应本地区的财务管理、税务操作制度,以减少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复合型人才及团队的培养

公司需制度完整的复合型人才及团队的培养机构,定期对人员进行财务基础评估、税务政策、金融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员工绩效考核,建立财务梯队的骨干成员库,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公司推进业财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中国保险业迅猛发展,太平人寿通过三年再造等精品战略使用公司业务调整发展,但财务人员的增长率较低,得益于系统改造和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转变。但财务人员需立足自身,转变记账员的角色,提升财务定位,融入公司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财务决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国蕊,大型集团企业推进业财整合的思考,会计师,2018(7).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3

(一)材料领用类

利用我院如今的物资管理系统,比方说设备资产、药品等系统领用可是的材料物资,并对于预算总额进行控制。如果说超过预算的话,应当进入到追加程序当中。

(二)人员经费类

因为工资以及劳务费的发放标准是相对固定的,这种指出缺乏相应的控制能力,所以说控制这种科室主要是在人员变动方面,具体有如下思路:工资劳务费系统之中如果说通过拷贝产生了明细报表的话,有关数据在成本核算或者预算管理系统之中会进行更新。对于超过预算的部分内容,会得到一定的提示,但是并不会对后续支出产生限制。院长依照执行预算的状况,利用福利费展开控制。因为我院各种物资都是通过有关管理部门进行采购的,所以说个人费用以及科室费用报销主要是在进修培训费、科研教育费以及公务差旅费等方面的支出。

课题经费往往是通过结合网上报销以及经费管理系统展开的控制,有如下方面的思路内容:在发生费用之前,依照不同性质的费用审批有关业务申请。在业务发生之后,提交的费用申请表。并依照医院的有关报销标准,出具明细以及项目金额,并进行网上的审批工作,对于超过标准的费用,系统会自动进行驳回。审批完成之后,职工将各种凭证提交给财务科,在审查真实与否之后,对于费用的准确性以及支付款项进行核对,并进行预算执行额的更新。

(三)通过职能科室报销的一些全员性费用

对于全院性费用来说,也就是水费、网络费等,如果说能够归于一定的科室,那么久会进行相应项目的设置,但是如果说无法归结的话,赢得那个落实到直接管理控制的科室当中,流程如下所示:职能科室取得相应的发票之后,依照记录,分摊在各个获得好处的科室当中,这项工作成本核算系统会进行自动完成。在预算管理系统之中,职能科室提交报销申请。管理人员进行审批,依照有关规定决定程序的选择。有关负责人提交发票给财务科,并进行预算数据的更新。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成果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事前控制各种支出,将不合理支出大大降低。比方说刚性控制以及预警功能,都可以管理控制科室的费用,使支出效用有效提升。医院所有的支出都可以在系统之中找到直接负责的主体,使控制力度大大强化,避免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核算主体对于自身成本控制能力弱化的状况发生。比方说通过总务科对于水费进行预算,并通过技术对于用水量进行管理以及控制。这个系统提高了费用审批以及资金使用的执行力度。在程序之中加入了医院的控制指标以及费用报销标准,自动化控制会代替人工,避免因为工作差错等状况导致一定的错误出现,使执行力度大大提升。不过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应当依照内外部情况修订有关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合理标准。采用系统控制和网上报销的办法,使流程得到优化,使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对于财务科以及其他职能科室来说,系统可以进行自动控制以及计算。而对于报销人员来说,流程也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三、结束语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4

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内部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其中采购和资金报销环节的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加强企业采购和费用报销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资金集中管理;大型企业;风险控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多,经营管理逐渐分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变大,因此内部审计管理的需求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上市公司必须要设立审计委员会也是《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内部审计的设立,对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还可以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大型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采购环节风险

(1)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采购管理网络系统设置。如金额没有上限,也没有较为稳定的供应商设置等。在申请采购项目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员工使用的申请方式不一,导致采购管理混乱。

(2)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应根据采购需求对供应商进行比价,并且对供应商名单进行最后确认,再向主管部门提交报价审批申请。主管部门所需做的只是事后管控采购业务,而无须管控前期采购工作。

(3)销售计划随着市场的变化时常做调整。由于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是依据销售部门年初设定的计划编制而成的,采购和销售部门没有及时沟通,导致企业虽然有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却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造成采购过剩或短缺,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企业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使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缺乏,不利于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升高,供应商供货质量不断下降,进而使得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也相应下降。

(二)财务报销环节风险

费用报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看似不重要,但是不考虑生产原材料成本外,员工日常推广及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过程中的费用、业务招待费用、推广活动费用等)同样在企业主要运营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商业贿赂等行为。工作人员在日常报销时,擅于钻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使用虚假发票编造虚假业务进行报销,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员工报销时,对其取得的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也难以辨别。员工在填写报销凭证时也不能够按报销要求规范填写,使得报销凭证不符合公司报销制度的要求而给予退回重新申请,这样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等的严重浪费。此外,企业财务还经常出现报销凭证和业务项目不相符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报销人提供虚假报销信息。部分企业报销人员将一些自费项目归类到企业活动,并且向企业申请报销这一部分费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没有涵盖所有业务活动,或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对数额仅以“较大”来描述,但具体多少数额才算较大却没有明确标准,造成无法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督之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方面、重要环节实施全面控制。在设计企业系统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提升设计的完整性,简化控制程序,提升企业效率,减少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在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应该依据企业规模与业务特色进行控制,确定控制节点,对于不同金额应有不同的审核方式。对于牵扯到较大金额的重点项目,应采用更为严密的控制措施。这比制度不完善的危害还要大,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制度好比没有关闭的防盗门,根本不防盗。企业受利益驱动,更看重企业经营,而忽视企业的管理,未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通常是违规的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偏重于事后控制。

二、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

(一)明确会计责权,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当员工将报销单据递交会计人员后,在业已完成初次审核后,还应对较大金额的付款申请加以复核。只有当复审人员确定报销申请无误时,会计人员才可以将此次报销的金额付款给相应的收款人。倘若复审人员对于报销单据存在疑问,就可以在系统中退回此次报销申请。复核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报销申请进行第二次审核,检验报销的真实性,涵盖支持此次活动的文件、发票,报销项目类型、初次审核人员的审核方式是否符合流程规定等。实现网上电子审批系统后,财务人员无需手工在财务系统中做账,相应的财务人员只需在员工电子费用申请单上选择正确的费用类型,点击批复按钮即可。相关的费用明细会自动上传的财务系统,实现电子自动做账模式。财务人员无需再手工做账,只需要对审批记录准确性加以确认即可。不同的费用类型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费用科目,电子审批系统会根据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单上选择的费用类型进行分类,上传到财务系统的相应费用类型的科目中。对于应付账款科目,则设为系统固定使用的贷方科目。只有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是根据活动的实际类别进行分类的,贷方科目则设为固定的科目。如果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系统中选错费用类型,上传到财务系统中后可以在财务系统中进行修正。但也仅限于对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进行修正。贷方的应付账款科目应设置为不可修改状态。负责银行付款的财务人员,每次付款时,在财务系统中导出应付账款科目即可进行付款。不同付款类型的性质不同,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使用权限应有严格规定。对于与采购相关的对公付款以及与员工报销相关的个人付款,应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相应的设置。

(二)定期对员工进行采购及报销相关知识培训

财务人员及采购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人员做费用报销相关知识培训,并将培训内容作为对财务及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财务及采购人员通过工作中对员工费用申请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定期以座谈会、电话会议或者其他形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采购相关知识培训,优化员工费用申请进度,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注重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市场调查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架物资信息库,提升企业信息传递效率。此外,还要构架信息管理系统已支持网上采购和审批。降低采购风险,提升企业效率,掌控采购流程。企业应该对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有全面地了解,对合同约定的事项特别关注,而且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合同约定以外的事项。当收到货物时,采购人员应对货物进行及时登记。对于作为某些有特殊使用目的的支出要加以关注,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及时沟通,避免交付货物的难以收回;或者仍然挂在企业账上,没有及时做账务处理。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招标的方式,获得质量好同时价格又合理,性价比高的产品。在招标时,应使用更为公平、公开、公正的方法,部队企业供应商进行投标限制,确保过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招标过程的管理工作。倘若某家供应商确认中标,相关人员应告知企业管理人员供应商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上应安排专人负责其监督工作。如果发现某个中标供应商存在价格虚高,应严肃处理相关招标负责人,确保招标流程的合规性和公平性。

(四)做好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这是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的第四大策略。预算办法涵盖企业固定预算、企业概率预算、企业增量预算等等。在进行企业预算编制时,应使用综合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除去增量预算,还应该对概率预算、零基预算、动态预算等加以考虑。就程序而言,应逐步从增量预算向其他预算过度。对于银行所用的预算方法而言,其有着各自的优劣性。例如增量预算方法是指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比对企业上一期业务数变化,在某种水平上升降银行预算额度的手段。而对于零基预算而言,就并非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而是基于零这一基数,分析某项开支方式和数量的必要性,将预期收益考虑在内以后进行预算确定。就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而言,参考项目重要性程度高低,再根据先后缓急这一策略,进行经费预算。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渡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银行业务稳定。

作者:孟祥革 韩东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5

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内部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其中采购和资金报销环节的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加强企业采购和费用报销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资金集中管理;大型企业;风险控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多,经营管理逐渐分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变大,因此内部审计管理的需求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上市公司必须要设立审计委员会也是《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内部审计的设立,对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还可以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大型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采购环节风险

(1)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采购管理网络系统设置。如金额没有上限,也没有较为稳定的供应商设置等。在申请采购项目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员工使用的申请方式不一,导致采购管理混乱。

(2)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应根据采购需求对供应商进行比价,并且对供应商名单进行最后确认,再向主管部门提交报价审批申请。主管部门所需做的只是事后管控采购业务,而无须管控前期采购工作。

(3)销售计划随着市场的变化时常做调整。由于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是依据销售部门年初设定的计划编制而成的,采购和销售部门没有及时沟通,导致企业虽然有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却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造成采购过剩或短缺,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企业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使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缺乏,不利于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升高,供应商供货质量不断下降,进而使得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也相应下降。

(二)财务报销环节风险费用报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看似不重要,但是不考虑生产原材料成本外,员工日常推广及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过程中的费用、业务招待费用、推广活动费用等)同样在企业主要运营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商业贿赂等行为。工作人员在日常报销时,擅于钻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使用虚假发票编造虚假业务进行报销,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员工报销时,对其取得的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也难以辨别。员工在填写报销凭证时也不能够按报销要求规范填写,使得报销凭证不符合公司报销制度的要求而给予退回重新申请,这样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等的严重浪费。此外,企业财务还经常出现报销凭证和业务项目不相符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报销人提供虚假报销信息。部分企业报销人员将一些自费项目归类到企业活动,并且向企业申请报销这一部分费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

控制制度,但是没有涵盖所有业务活动,或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对数额仅以“较大”来描述,但具体多少数额才算较大却没有明确标准,造成无法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督之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方面、重要环节实施全面控制。在设计企业系统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提升设计的完整性,简化控制程序,提升企业效率,减少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在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应该依据企业规模与业务特色进行控制,确定控制节点,对于不同金额应有不同的审核方式。对于牵扯到较大金额的重点项目,应采用更为严密的控制措施。这比制度不完善的危害还要大,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制度好比没有关闭的防盗门,根本不防盗。企业受利益驱动,更看重企业经营,而忽视企业的管理,未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通常是违规的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偏重于事后控制。

二、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

(一)明确会计责权,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当员工将报销单据递交会计人员后,在业已完成初次审核后,还应对较大金额的付款申请加以复核。只有当复审人员确定报销申请无误时,会计人员才可以将此次报销的金额付款给相应的收款人。倘若复审人员对于报销单据存在疑问,就可以在系统中退回此次报销申请。复核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报销申请进行第二次审核,检验报销的真实性,涵盖支持此次活动的文件、发票,报销项目类型、初次审核人员的审核方式是否符合流程规定等。实现网上电子审批系统后,财务人员无需手工在财务系统中做账,相应的财务人员只需在员工电子费用申请单上选择正确的费用类型,点击批复按钮即可。相关的费用明细会自动上传的财务系统,实现电子自动做账模式。财务人员无需再手工做账,只需要对审批记录准确性加以确认即可。不同的费用类型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费用科目,电子审批系统会根据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单上选择的费用类型进行分类,上传到财务系统的相应费用类型的科目中。对于应付账款科目,则设为系统固定使用的贷方科目。只有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是根据活动的实际类别进行分类的,贷方科目则设为固定的科目。如果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系统中选错费用类型,上传到财务系统中后可以在财务系统中进行修正。但也仅限于对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进行修正。贷方的应付账款科目应设置为不可修改状态。负责银行付款的财务人员,每次付款时,在财务系统中导出应付账款科目即可进行付款。不同付款类型的性质不同,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使用权限应有严格规定。对于与采购相关的对公付款以及与员工报销相关的个人付款,应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相应的设置。

(二)定期对员工进行采购及报销相关知识培训

财务人员及采购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人员做费用报销相关知识培训,并将培训内容作为对财务及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财务及采购人员通过工作中对员工费用申请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定期以座谈会、电话会议或者其他形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采购相关知识培训,优化员工费用申请进度,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注重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市场调查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架物资信息库,提升企业信息传递效率。此外,还要构架信息管理系统已支持网上采购和审批。降低采购风险,提升企业效率,掌控采购流程。企业应该对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有全面地了解,对合同约定的事项特别关注,而且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合同约定以外的事项。当收到货物时,采购人员应对货物进行及时登记。对于作为某些有特殊使用目的的支出要加以关注,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及时沟通,避免交付货物的难以收回;或者仍然挂在企业账上,没有及时做账务处理。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招标的方式,获得质量好同时价格又合理,性价比高的产品。在招标时,应使用更为公平、公开、公正的方法,部队企业供应商进行投标限制,确保过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招标过程的管理工作。倘若某家供应商确认中标,相关人员应告知企业管理人员供应商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上应安排专人负责其监督工作。如果发现某个中标供应商存在价格虚高,应严肃处理相关招标负责人,确保招标流程的合规性和公平性。

(四)做好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这是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的第四大策略。预算办法涵盖企业固定预算、企业概率预算、企业增量预算等等。在进行企业预算编制时,应使用综合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除去增量预算,还应该对概率预算、零基预算、动态预算等加以考虑。就程序而言,应逐步从增量预算向其他预算过度。对于银行所用的预算方法而言,其有着各自的优劣性。例如增量预算方法是指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比对企业上一期业务数变化,在某种水平上升降银行预算额度的手段。而对于零基预算而言,就并非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而是基于零这一基数,分析某项开支方式和数量的必要性,将预期收益考虑在内以后进行预算确定。就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而言,参考项目重要性程度高低,再根据先后缓急这一策略,进行经费预算。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渡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银行业务稳定。

作者:孟祥革 韩东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6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共享;流程再造

0引言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引发的新业务和交易模式,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定位都是全新的挑战。传统型财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审核、报销等基础环节,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和业务脱节,财务信息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效,财务共享在企业运行中起到的也只是基础性功能,并没有完全和业务间形成关联关系,那么为了把握业务活动的成效和未来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地深化业财融合、完善财务共享平台也成了企业未来转型升级的成熟走向。构建财务共享平台来实现业财融合,既是顺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要求,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高效管理的内在保障,也因此成为目前的学术前沿。近几年对于业财融合理论的研究,以及企业的实践表明,要想推动管理会计前进,必然需要解决业财融合的问题,促进企业经营效率优化,保证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国内多数研究将业财融合与财务共享相脱离,这依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本文认为,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本身并不只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升级,更应该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梳理,形成业务和财务的相互支撑,完善企业业财管理规范,提升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融通和时效性。

1研究现状

1.1理论研究基础。业财融合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根本,强化业务和财务目标的一致性,督促财务人员以业务发展和统筹管理的视角服务于业务活动,鼓励业务部门能够加强财务素养的提升。业财融合的理念将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处理最基础常规的会计核算工作,而更多地将工作集中在对业务财务的效果评价,实现业财融合和财务共享“双模式”下的平衡,这也是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和共享成为主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可以协同创造共享价值,这就需要协调财务与业务活动,使其实现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旨在推动企业财务工作实现标准化、提高效率,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升级,对业务实现全面支持以外,提升其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1.2行业环境分析。德勤在2011年对全球范围内运用财务共享平台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研究显示:运用财务共享平台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体系上有着很强的综合优势,进而助推企业实现战略板块拓展,这表明,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对企业发展而言,还是有着很多正面影响。财政部在2013年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为业务复杂,规模庞大的集团型企业推进财务共享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A分享》前年对财务共享平台的调查分析表明,对于很多经营状况稳定并处于持续上升期的集团型企业,已经完成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或者正在筹备中。

1.3企业财务共享平台效果分析。中兴通讯是在国内开创财务共享平台的先驱中的一个,首先是中兴集团的信息系统设计,从财务核算系统、商旅系统、影像系统以及电子档案系统等,再到区块链技术的成熟运用,在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上已经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中兴通讯又建立了票联网和智能合约,做到与传统票据串联,开发出一套能执行一定商业逻辑的区块链应用,效率显著提升。其次,中兴通讯还采用了财务外派和跨职能虚拟模式,整个业财融合工作围绕价值链管理展开,根据价值链上的各个流程配套相应的财务岗位。国美集团在15年提出了“共享零售”的理念,以财务共享平台作为桥梁,分别建立了财务核算和控制系统,国美的财务信息系统逐渐演变成预算分析型系统,确保线上线下能够实现互通共融。财务控制系统在具有基本的资金结算与管理的基本功能上,还能够实时监控企业资金的流通走向,除此以外,通过图像和编码识别来实施数据收集和归纳,进行业务财务的审核和评价。国美集团不断优化内部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引入PDCA质量管理循环,财务共享平台细分为报账、核算、结算和维护四个中心,彼此间既是独立运行又互相支持,国美集团同时实施蓄水池人才培养计划,为集团管理层储备了优质人才。尽管目前财务共享平台通过对财务系统的升级,结合各种信息手段和技术,对财务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但是依然停留在财务模式的转变,并没有重新梳理业务流程,财务工作没有深入企业业务前端,对相关业务流程不熟悉,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较强,在涉及协作事项时常常会出现缺乏信息沟通,权责不明等问题,导致企业部分资源的闲置,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如在费用报销流程上,财务处理流程效率过低,财务对业务的支撑力不足,而在资产管理流程上,存在信息变更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是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正在发展中的企业而言,财务共享的概念容易被狭义地定义为财务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独立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得企业无法进行多维信息分析以支持业务决策,财务信息无法详细了解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也就难免出现与企业实际经营存在匹配度偏低的情况,这对企业的战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还会造成企业资金管理混乱、预算管理困难等问题。要想更好地利用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财融合的革新,必须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设计,增强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减少财务运营成本。

2企业关键流程业财融合问题分析

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并不是全部业务流程都必须进行再造和整合,主要针对业务涉及面广、问题较为普遍、改造效果显著的关键流程进行业务财务的融合,如存货管理流程、费用报销流程、销售流程、采购流程等。

2.1存货管理流程存货管理。流程是由财务人员依照出入库情况填制单据,录入财务共享平台上,作为采购和销售的衔接流程,存货管理的业务信息比较繁琐,出入库单据上的信息是承前启后的数据支撑和基础,对财务共享平台的时效性和共享性要求就越高。但是大部分企业只是借由财务人员根据采购或销售单据进行人工登记,无法由平台自动存储和处理,因此在实务工作中,重复交叠和单据处理失误的概率就普遍较多,这就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降低。

2.2费用报销流程。企业在费用报销流程上,尽管实现财务信息化,或者简单的财务共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存在以下的问题:不同报销类型的层级审核制度不规范,审批形式比较传统,资源占用浪费,财务处理流程效率过低,财务对业务的支撑力不足,业务人员需要申请报销时,填写报销单据上的内容,但是因为业务人员并不具有基本的财务知识,偶尔会因为各种类型的专业错误,需要业务与财务人员反复沟通,沟通方式也单一而耽误报销效率,领导出差也非常容易延误审批,且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不同,对待同一业务的考虑视角不同,这使得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能会耽搁相应的协调时间,不利于业务的效率提升。

2.3销售流程。销售流程中参与的部门很多,包括归口的业务部门以外,还有财务部和库存管理部门,一旦涉及部门数量增加,就会对业务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各个部门间联动协作完成。销售流程以与采购商签订订单为起点,财务部根据销售订单开具销售发票,发货后财务共享平台生成记账凭证,销售流程业务频繁,数据采集量较大,很容易造成同一笔业务的数据在财务共享平台上重复储存。

2.4采购流程。采购数据流程以请购申请为起点,业务主管部门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信息掌握片面。通过招标寻求合适的供应商后,依据订单发货验收入库存储填写入库单开具采购发票,财务人员依据采购的相关单据将业务数据录入财务共享平台,但是,采购业务频率较高、货物种类多、业务变动多,供应商来源多元,需要保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同步跟进,因此采购业务流程会不断衔接起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关系,需要财务共享平台能够实现两方的实时对接和复核。

3基于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业财融合的解决路径

3.1优化数据采集处理策略。企业可利用专用的智能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云处理进行初步采集。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对图片进行预处理,完成初步的图像筛选和分类工作,提取单据中的关键字段数据,输出为能够结构化处理的数据,通过审核和选取,转换图片为基本信息,实现凭证的自动生成以及其他业务信息的储存,提升数据交换效率,实现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信息交互与决策支持,提升整合效率,解放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的决策运营中。

3.2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再造。财务共享平台的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的经营业务需求能够匹配,结合企业业务活动的新型升级和多元性,激发价值链上各环节创造价值的活力,对于关键业务流程,必须分清负责的归口部门,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关联的其他环节,确保实现企业的协同价值管理。在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能力要求提升,必须加强财务复合型员工的培养,落实资产管理精细化、合同管理规范化、销售过程可视化等,实现流程制度优化、线路优化、标准细化。加强各流程间的数据信息关联性和共享性,切实保障业财融合的实现。

3.3财务共享平台的集成升级。将传统的以单一会计核算为主体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集成升级为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管理会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行集中化规范化管理,保留并强化财务部门的财务预测、控制、分析职能,集中财务部门的工作处理更高层次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将财务与业务活动相接轨。通过在业务前端设置财务的方式,深入参与业务部门的采购、销售等流程,在财务共享平台上实行数据实时共享,建立数据库连接服务,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断裂情况,通过数据库共享解决各部门间信息沟通问题。对于不同的业务关联方,要对财务共享平台进行调整和修正,整合财务共享平台上的信息,将更多的非结构化信息向结构化数据转变,辅助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经营决策。

3.4实行“业务驱动”的财务流程。企业的利润更多来源于销售前端,“业务驱动”即在相关经济业务过渡到财务共享平台,将前驱业务与后台财务紧密联系,深入推动企业财务共享平台上业务和财务的融通。目前已经施行财务共享的企业大多数已完成了销售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融合,企业内部需要提升对各个业务负责部门和利润集中点的精密管理,防范企业资金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4结语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7

关键词:保险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保险资金管理的特征

由于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企业的保费、收入的增幅整体远高于其理赔支出的增幅,而且资金由收到支一般会间隔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企业资金来源具有长期性[1]。投保人会在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缴纳保费,资金相对稳定,期间保险企业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资金沉淀,通过资金积累与合理地资金使用,保障了保险企业的资金收益。由于保险企业特殊的业务性质,其收入及费用的计量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不同,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其资金管理相对于一般企业更加集中,因此保险企业多采用“收支两条线”进行资金管理。另外,保险企业的资金赔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收支结余不仅代表当期经营成果,还包括保险企业后期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因此保险企业一般会将部分资金用于建立责任准备金,用来履行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保险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内控力度不足。包括现金支付风险隐患较大,资金报销审批控制不严格,缺乏过程管控等。第二,业务操作流程过于繁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变通,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如在费用报销环节,需要进行复杂的流程审批,但由于保险企业通常报销费用项目较多,严重影响了业务开展的效率。而且企业在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时,保险公司与其下属各分支单位中间周转的环节更为复杂,存在的风险隐患也更大。第三,资金监控较为乏力,目前许多保险企业对于资金使用的检查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基层的资金业务操作缺乏细化的执行监管标准,存在较多的资金监管漏洞,产生违法违规制作凭证、惩戒措施难以发挥威慑作用等诸多问题隐患,导致保险企业资金管理成效不佳。大多数保险企业的绩效考评指标主要是围绕保费收入制定,多为保险销售业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资金管理等内控方面指标涉及较少,导致保险企业整体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意识较为薄弱。第四,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僵化、死板,导致后期预算执行相对困难,难以发挥预算的资源配置和事前的协调控制作用。而且由于保险企业业务与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制约了业务及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导致保险企业资金管理条块分割,难以实现统筹管理。第五,保险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技术应用较为浅显,缺乏对相关资金数据的深入分析和信息挖掘,导致保险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三、保险公司资金管理改进对策

(一)加强资金管理内控,优化业务操作流程

加强保险企业资金内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险企业要加强资金收付管理,尽量减少现金收付行为,借助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以转账形式完成保费缴纳,如若收取现金,应及时核对并上交给企业财务人员。第二,保险企业要加强报销环节的资金审批控制。严格禁止虚列费用、不按规定时间报销费用等行为,限定费用报销时间,若遇特殊情况不能报销需获得上级领导的审批同意,各项费用报销要提交具体真实的报销材料,财务人员要认真审核各项报销材料,确保费用报销的真实性。第三,保险企业应对现有的业务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加强收入管理方面的改革,推广电子转账模式,明确收入确认时间节点及收入确认方式,按照行业政策规定制定规范的保费收入确定标准,严格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收入核算[2]。第四,保险企业要加强对投保过程的资金管控,严格按照上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电话回访,建立投保电话连线,将投保热线沟通确认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并由银行代扣投保金。合规部门要定期核对投保确认热线电话与实缴保费对应结果,确保资金安全。

(二)加强资金审计监管,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保险企业要加强资金审计监管,要对其各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其资金活动合规合法。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并限期整改。定期对各种资金管理事项进行核查,密切监控企业的银行账户及资金划拨,通过激励奖惩机制,增加违规成本,确保业务人员谨慎进行各项业务操作。同时保险企业要灵活地运用审计方法,积极地开展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活动,对一些关联账户、可疑账户、重复账户等的资金加强监管,深入分析其中静态及动态数据变化情况[3],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隐患。另外,还可借鉴平安保险等公司的审计监管办法,聘请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对企业的资金业务进行审计核查,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以便企业发现内部监管缺陷,及时进行整改纠偏。保险企业要在当前的绩效考核指标中适当增加资金管理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多级资金管理绩效指标层级,一级指标包括资金内控目标执行率、关键资金内控岗位责任执行情况检查指标、资金信息反馈及上报情况指标等。将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以资金内控目标执行率指标为例,可细分为资金上划率、保费转账率、费用报销对公转账率、银行账户未达账项管理情况、资金报表报送情况、资金盘点情况等。结合保险企业不同管理层级特点设计资金管理考核指标,自上而下培养保险企业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三)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加强业财融合交流

为了提高保险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从编制资金预算着手,通过滚动预算的方式灵活调整预算,通过资金预算来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定期对保险企业的资金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纠正预算偏差,有效控制预算超支行为。通过系统实时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自动生成相应的资金数据分析表,以便与保险企业合理地分析资金存量,实现“盘活存量,提高增量”的目的,以促进保险企业效益增值。保险企业要加强业财融合交流,鼓励财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业务特点,从财务角度上更好地指导业务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财务的经营指导和决策支持作用。同时强化对保险企业业务及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帮助其学习和掌握相关业务开展的制度规范要求,规范其业务操作行为。另外保险企业还要加快推进包括退保金、赔款以及业务给付的转账支付业务,提高各下属分公司或成员单位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完善资金信息管理,搭建资金系统平台

保险企业要对资金的流入端口、流出端口、财务对接端口加强数据监控,借助现代化的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资金数据流动系统,实现保险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对接,积极促进业务与财务的融合管理,及时发现资金数据异常行为和偏差,通过对端口资金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有针对性实施资金管控。保险企业还可与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将资金数据接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实时对银行资金账户情况进行监控。通过逐步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资金信息化管理网络,运用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对企业资金收支进行管理,以减少操作流程中的资金风险。保险企业可搭建一体化的资金系统平台,实现资金信息共享,增强资金管理的透明性、公正性,也能进一步提升保险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保险企业面临的生存的经营压力也逐渐加大,因此,研究保险企业资金管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保险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快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唐艺丹.保险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228.

[2]吴斌.探析我国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10):67.

费用报销制度范文8

1.信用风险防范风险与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制度框架欠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执行的信用政策较为主观固化,而各家船东的经营与财务风险处于不断变动中,如果不能实时掌握各船公司财务状况而动态调整信用政策,将可能导致应收款项收取不及时或无法收回,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收账款制度的缺失导致催收账款缺乏执行与评价机制,与信用风险叠加后放大了整体风险。

2.资金支付脱离预算控制风险

主要体现在各部门申请OA(无纸化办公系统)资金支付与费用报销审批流程中与预算脱节。申请人在OA系统中填报申请金额不受限,申请人与各级审批人员无法实时查询申请项目的预算总额与剩余金额,以此对申请项目进行有效控制,只能在每月实际费用发生后,经过财务预算分析才能获知有否超预算或预算外情况,存在预算控制失效风险。

3.费用结算与开票风险

计费工作缺乏复核环节,由于人为因素可能导致少错漏收费用;开票员根据计费提交的不合规账单开票,还可能导致开票涉税违规风险或客人拒收,使公司遭受损失。此外,业务人员提交的作业单据、计费偶有滞后或跨期,都会直接影响收入确认,导致涉税风险。

4.信息系统风险

会计核算系统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未实现实时全面集成,导致码头各信息系统之间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码头在计费与开票、开票与账务,物料成本与账务等方面存在互相独立的体系,需要通过手工将数据从一个系统导出,形成纸质文档后再交给下一个环节录入到另一个系统,效率低下,存在人为因素及出错风险。

5.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及机构存在的风险

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由集团审计部门进行不定期突查,自身没有配备专门的内部控制运行机构与人员,仅以财务人员应对,专业性与独立性不足,工作重心主要是事后的补救工作,缺乏前瞻性与整体性,较为被动。

6.偿债风险

由于码头成立时间较短,投资巨大但回收期长,加上长期执行政策性优惠,出现收入成本倒挂等现象,导致码头现金流短缺,存在短期借贷资金支撑长远发展的情况,且各家银行贷款已陆续到达还本期,大部分贷款本金及利息需要偿还,资金缺口严重,影响公司信用等级并增加公司财务成本。

二、码头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

1.信用风险防范及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措施

通过详细调查客户经营管理,在收集较多有效样本基础上,运用集体讨论并借鉴同行经验,公司出台《客户信用管理规定》及《客户信用管理流程》后,对所有船东进行建档、资信调查、信用评级,由公司商务部、财务部及公司管理层根据客户单位类型与规模、行业影响力、业务量与持续时间、知名美誉度、业务密集度、回款时效、涉诉情况及其他情况定期进行综合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给予客户放账额度与信用政策,以协议方式明确权利义务及信用政策变更的情形,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及时分析反馈、动态调整信用政策。

2.资金支付脱离预算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

公司财务部通过推进实施OA升级项目,推行资金支付与费用报销审批流程预算管控。首先,在各部门间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取得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其次,修订《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与《资金支付与费用报销审批流程》,在资讯部配合下对各部门进行新功能培训,要求各部门在测试环境中对主要支付流程进行测试验证,逐项记录测试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在所有测试流程验证通过后启用该功能,达到预算剩余金额实时控制申请金额的目的,改变事后控制甚至控制失效的被动局面。

3.费用结算与开票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一,提请计费组设置内部复核岗位,对费用账单从业务合规性方面以作业单证结合合同费率逐笔复核以确保每笔收入计算有充分依据并杜绝人为错误;第二,开票员接受财务部税收专业指导,及时掌握最新的开票规定与涉税法规,要求计费提交的账单符合开票合规性并进行复核,以确保开出合规票据;第三,收入会计从财税方面对发票及账单进行复核。财务部牵头拟定计费与业务部门交接的作业单证时限、约定计费与开票交接的账单内容与时限、开票与收入会计交接的时限。

4.信息系统风险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原系统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直接在业务系统中确认,财务直接调用确认的记录入账。研究各系统间的接口规范,提请软件开发人员协助实施系统数据对接,将原有的商务计费系统、税控系统与财务系统连接起来,避免信息流通不畅。对原系统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将商务计费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前移,进一步强化业务收入的管控力度。

5.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措施

建议在集团审计部下设内部控制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和兼职人员,机构负责人由集团审计部门委派,接受公司管理层及集团审计部门双重领导,机构负责人可以在公司内部各部门招收业务骨干作为兼职内控人员以节约成本。该机构主要工作为进行公司内部风险评估,拟定工作计划,执行内部风险分析,出具内部控制风险报告,为董事会及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6.偿债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是请求股东协助解决,如增资、以短贷归还项目贷、循环贷、向股东借款、委托贷款、提供担保等;二是做好每月资金计划,合理安排资金调配;三是随时关注LPR,及时测算每期偿债金额;四是寻求其他融资途径,如融资租赁;五是积极与上级沟通,取消执行政策性优惠定价,消除收入成本倒挂,增加营业现金流。

三、码头企业内部控制的经验与教训

1.重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培训与宣传工作

在解决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过程中,个别财务核算人员安于现状,不够积极;在解决费用结算和开票风险上,业务部门和计费组也出现不同意见。对此,可以通过耐心沟通,详细介绍机制设置、岗位职责、权责分配和清晰可操作的工作规程以得到各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可以通过培训指导,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团队建设,加强全员专业素质培训,提升码头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各部门经办人员能够按规程配合工作。

2.涉及多部门的重要项目应成立多个部门参与的项目组

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的内部控制项目过程中,有必要成立由各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与的项目组。例如,在实施资金支付与费用报销预算管控项目中,开始实施阶段没有高级管理层牵头,没有成立项目组,仅由财务部牵头根据项目实施进展逐步推动资讯部、采购部等各相关部门配合实施;各部门由于增加操作步骤的顾虑与传统观念限制,配合意愿不高。具体体现在配合测试工作不够积极,约定完成的时限常常拖延,影响了项目整体实施进度。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

在优化应收账款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码头运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不仅要加强客户信用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确保对风险发生规律的把控;还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在企业业务开展和应收账款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财务风险隐患消灭在发生前期。

4.重视并强化外部监督的作用

码头内部控制问题有些是由集团审计部提出或指导发现的,集团审计部对每项问题都进行跟踪落实。内部控制的完善离不开外部监督的作用,外部监督可以是内部审计,也可以是外部审计,能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都在相关的监督机制下进行,更加严谨、更加透明。

5.解决一项风险问题需要多方面综合能力

在实施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项目中,需要对原来操作模式、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进行重新定义与规划,实施负责人需要具有相关业务及财务知识,需要对各相关流程了如指掌,对内控有一定理解。再如,在实施资金支付与费用报销预算管控项目中,组织者需要对资金支付流程和关键控制节点了如指掌,特别是有参与过系统开发的工作经历,需要和各相关部门以及开发和维护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安排组织测试,汇总分析测试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码头财务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兼顾成本效益原则,从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监督体系等方面,逐步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整体质量,以制度来规范财务内部控制,以监督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确保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稳步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蔡飞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8(15):150-151.

[2]金国蕊.港口企业应收款项管理风险点及防范建议[J].交通财会,2018(1):64-67.

[3]刘丽.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