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例6篇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1

一、项目总体目标

根据《市区开展“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项目计划总投资13,330万元,其中建设公路客运枢纽站2万平米,计划投资7,600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2万平米,计划投资3,000万,客运停靠点20个,计划投资180万,客运信息化系统1个及农村物流中心2个,计划投资共100万元,公交电子站牌20个,计划投资200万,纯电动客车57台,计划投资2,100万,充电桩12个,计划投资150万。

至2020年,区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为AAAAA级,城区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比率100%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率100%,中心镇建成客运站或候车亭比率100%,城乡客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安装比率100%;城乡客运车辆交通责任事故万车死亡率为0。通过三年的创建,城乡客运发展更加协调、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质量显著改善,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与市中心城区、高铁站、区内景区景点和各乡镇无缝对接,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智能、便捷、绿色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实施的绩效

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项目,按批准的年度建设内容实施部分工程,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整合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加快实现农村地区交通更便捷、出行更安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项目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该区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90.70%,且城乡客运由市大道新能源公交有限公司实行公交化正常运营,但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项目管理也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一)项目申报不够规范

项目申报资料和实施方案中包括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创建工作目标、建设重点、保障措施、进度安排、区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等内容,但缺少融资方案。

(二)项目过程管理不规范

根据《客运一体化示范项目管理制度》、《客运一体化示范项目管理维护制度》、《客运一体化示范项目安全生产制度》等制度,要求加强项目单位工程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项目实行了招投标制,但未实行监理制。

四、意见与建议

(一)加强项目规划统筹

要积极争取区人民政府支持,把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建立在区政府领导下,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城乡道路客运发展工作机制,部门联动,统筹规划。

(二)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注重安全和质量

要制定各项规范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严格履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行业保护,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需注重安全和质量。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2

近年来城市培养出大量的物流人才,但缺少真正了解农村发展现状、熟悉农村物流特点的专业人员,缺乏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和专业的物流人才来对农村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规划。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有: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差距很大,农村无法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农村生活条件相对于城市有很大差距也是造成农村物流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在政府扶持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无法与城市接轨,农村流通市场建设落后于城市,农村各地政府财政能力不同,对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扶持力度各有千秋,同样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除了农村物流自身的特殊性限制了其发展,同时针对农村物流发展过程暴露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与农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结构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是造成农村物流发展缓慢、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物流服务的“二元”状态一直存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业务只涉及城市,并没有延伸到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城市物流服务信息体系、先进的物流技术、专门的物流人才,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

2依托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机遇

城乡“二元”结构直接导致了城乡物流的“二元”形态,而城乡一体化则可以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使城市先进生产力渗透到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物流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农村经济逐步繁荣,农村物流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道路运输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建立联系城市和农村的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2011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km,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城乡道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利高效运输,从而以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来支撑农村物流的建设。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政府将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货运站场建设,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一体化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我国城乡道路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格局已初步形成,城乡客运的统筹发展与物流市场的管理都归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城乡道路一体化的下一步目标是逐步打破地方行政壁垒,实现运输资源在城乡内的优化配置,构建对接现代物流的政策标准体系。

(2)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物流的发展环境提供保障。自城乡一体化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在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力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在制度、经济、交通、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和政策环境。厉以宁教授在《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一文中形容道:“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将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社会最低保障的基本建立而导致社会低收入家庭后顾之忧的逐渐消除,必定会引起内需的大突破。全世界最大的待开发市场在哪里?就在中国农村。”也就是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定将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5]。近年来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稳步推进,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政府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加强,涉农贷款余额由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为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居住房面积为32.9m2、37.1m2。在“十一五”期间,城乡一体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据统计,2012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414亿元,增长14.3%,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93亿元,增长14.5%。

3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的当务之急就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统筹发展,实现规划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大力引进现代化物流技术、物流装备和物流经验,优化物流相关产业结构,探索新型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加大市场管理和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边乡镇物流节点、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农村物流运作体系。通过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为农村物流发展带来的契机,笔者提出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措施建议:

(1)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物流站点规划,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首先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各乡镇的农村物流站场规划也纳入到地方统一规划。要在规划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时,做到有效的前期控制。其次政府及交通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培养物流龙头企业;对改造、租赁客运站的物流企业给予鼓励支持;对有意向农村物流市场发展的城市物流连锁超市企业给予优惠扶持;对发展小件快运的客运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在建设农村物流站点的时期要做到全面扶持。再者,根据“政府统筹、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理念,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将农村原有的各类站场资源改造开发成物流网点。集结“农村客运站、邮政所、交管站、城乡连锁超市、粮食收购站、农资配送店”等多种社会已有资源,改造为城乡配送点或农村客货一体站,设立为农村物流网点,物流配送服务直接通村达户,实现城市与农村物流配送节点的融合。

(2)城乡经济一体化,打造产销一体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根据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鼓励兼具物流服务功能的城市商贸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扶持、企业运行、农民参与”的运营方式,重点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城乡物流连锁超市品牌,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载、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的经营管理模式,搭建集“物流平台、仓储配送、运输服务、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物流运营体系[6]。在政府统筹规划城乡物流场站、整合农村已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改造后的物流服务网点作为仓储、中转中心或开设连锁超市,使城乡物流连锁超市网络覆盖乡镇的各个角落。农户只需将自家生产的货物送至附近的连锁超市,由农村物流超市负责集货,及时运送到城市物流超市,再由城市物流超市负责加工包装卖到城市居民手里。这种城乡一体的物流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实现产销一体化。同时,农户生产所需的农资用品、生活用品也可以经由城市物流超市运送至农村物流超市,最终送到农户手中,农村物流超市也会将城市物流超市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传达给农户,从而实现了城市农村物流、信息流的双向流通,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具体如图2所示。

(3)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小件快运网”。2011年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道路运输行业必须抓住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变的重大机遇,着力解决统筹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促进基本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道路客运小件快运一般是指依托高等级公路旅客运输客运班线,发挥道路客运班次密集、快速直达的优势,将发货人托运的小件物品装在客车行李舱,随同客运班车正常运行、快速移动交付给收件人的延伸服务[7]。伴随着我国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快,各个客运企业的营运网络得以不断延伸,遍及各个农村乡镇,为小件快运向农村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国家大力提倡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依托城乡客运网络,鼓励客运企业在农村、乡镇拓展小件快运业务,将运管部门管辖下的客运站、交管所免费或优惠租赁给客运企业设立小件快运部。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客运企业合作,发挥道路客运班线密集、便捷、安全的优势,以城乡客运班车和农村客运班车为载体,建立“小件快运”乡镇网络,形成集信息、集货、运输、配送、结算为一体的农村小件快运物流体系,实现农村物流的“门到门”“、当天件”的服务[8]。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农村客运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乡镇企业、旅游业发展迅速,广大农民商品意识日益增强,农村城镇化加速,农村居民在空间流通频次加速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农村客运需求的增加对农村客运服务提出了要求。发展农村客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成为当前之需。然而,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域面积大而居民聚集度低,客运需求弱而分散,农村服务主体承担力弱等,客观上使得农村客运要繁荣是个难题。

一、当前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然而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体系的制约,也使得城乡客运市场发展不平衡,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线网布局、班线组织缺乏科学规划;经营机制存在缺陷,农村客运市场普遍运营主体“散、小、弱、乱”,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客运的滞后制约和影响了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此时作为管理层,如何因势利导,如何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同时期阶段的农村客运特征、针对不同农村特征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建设发展策略、市场诱导策略,从策略层做好引导,确实促进当地农村客运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中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城乡一体化进程阶段,农村客运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南京农村客运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摩托车拥有量接均每户一辆,侧面说明了农村居民存在较频繁的出行需求。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乡村农公交出行却很少。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客运政策扶持,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诱导农村居民出行,形成需求与供给良性互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期显得非常重要。对农村客运经营的扶持,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是对于公益性线路开设采取特殊政策。对经营乡到村和村到村客运线路的经营者免收运管费和客运附加费;对于在贫困地方、偏远农村从事客运经营,客流量小、经营难以盈利或亏损的客运班线,适当减免养路费、运管费和客运附加费。并在营业税、工商管理费等其它税费的征缴上给予政策优惠。其次在控 制范围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实行浮动征费比例和标准。对极少数客流长期很小,而群众又确有需要的班车,可对运输经营者采取财政补助或冷热搭配经营的办法。同时在场站用地、农公交用地方面给以优惠,并各方面给以支持。第四是对农村客运灵活设置险种,减少农村客运安全损失。统筹城乡间客运和农村客运承运人责任险,实行团购保险,既可以有效减少保险费用,降低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运输成本,又可以保证安全事故能够得到有效赔付,降低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经营风险。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客运立法是客运市场依法发展、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的需要。通过立法,可以明确政府对公共客运的财政补贴及政策、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增强公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培育和规范客运市场,杜绝非法经营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使整个公交事业有序发展。现阶段,农村客运法制化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深入:首先,应当争取政府部门在农村客运法制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客运的立法进程。加大力度宣传农村客运法制建设对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促进政府对推进农村客运法制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及早做好法规划安排。其次,农村客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按轻重缓急程度分批分阶段的进行农村客运相关规范和条例的规划和编制,并及早做好相关准备,促进相关法律的形成,以保证有法可依。第三,完善和健全现有法律规范,根据农村客运市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当及时在相关规范条例中予以补充和修正:对于完全不适应现阶段发展情况的一些法规条例应当予以删减或废止。

3.加强客运规划研究

目前农村客运线路审批多为上级指标要求和下级相应申报的方式,场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系统的考虑。因此在农村客运大力发展的初期,有必要对农村客运开展规划研究,通过分析地区农村客运发展历史,评价农村客运发展现状,审视农村客运发展环境,对农村客运未来的发展趋势做整体把握,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要注意与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相结合;二要重点做好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和客运线路规划;三是加强客运线路运力组织管理,分区分片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势利导对客运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农村客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市场的稳定。

4.创造良好客运环境

首先是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方面要对旅客宣传乘坐黑车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向从事黑车经营的业主宣传法律法规。在查处黑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以及线路司机的举报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旅客安全意识,发挥基层群众对黑车的监督作用,破坏黑车非法经营氛围,减少运输安全隐患,创造良好客运环境。其次是提高整治客运市场能力。组织由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共同参与农村客运市场整治工作;发挥乡镇交管站作用,配合当地交警等部门,组织以周为单位的乡镇黑车稽查,随时监管,加大对黑车的打击力度,保障辖区内运输秩序;加强先进科技的应用,更快更及时更准确地取证,有效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第三是公开严格执法,执法实行 “四公开”,即公开违法或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公开违法事实、公开处罚依据和公开处理结果。为了规范处罚程序,应当成立案件审理小组,所有案件由案件审理小组集体审理,并公布执行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全国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推广会资料集[G],2005,5:42-49.

[2]傅学练,帅朝晖.嘉兴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初探[J].综合运输,2004,(10):47-49

[3]王艳艳.农村汽车客运站布局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36-38.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4

“十五”以来,我县道路运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基础设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来越高,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与运力,服务能力现状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昆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部署,为实现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改革现行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完善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结合城乡道路通行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城乡公交安全运营,建立城乡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模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二)坚持市场导向、宏观调控。县人民政府把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纳入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鼓励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依托我县骨干客运企业,对现有城乡旅客运输经营者,根据其经营主体和经营年限,按优化线路和自愿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造和资源整合。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立公交客运的“航母”企业,统一经营我县的城乡公交客运,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

(三)统一管理、有序竞争。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加大对公交客运营运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公交经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公交客运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道路保障情况和安全通行要求,研究制定统一的城乡公交车辆投放技术标准,加强公交客运安全管理。

(四)、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客运与农村客运互补发展,实现各种客运方式“零换乘”,促进道路运输质量、效益、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按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妥善处理好新开行的公交客运线路与目前在营的班线客运线路之间的关系,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公交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转变和平稳过渡。

(六)、坚持公益性原则,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运输企业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要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以更好的服务回报社会。

(七)、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合理设置和建设城乡公交站场,根据城乡公交车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招呼)站、终点站回车场等站场。

随着农村公路油路改造及路面硬化工程的不断完善,推行“路、站、运、安”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只要道路通行条件达到客运要求,要及时商请公安、交警、路政、运政、安监、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对该路客运通行条件进行评估验收,及时开通客运线路。

加快农村客货运站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乡镇、农村客货运站场和公路沿线招呼站点建设。区域经营范围内,可采取站、运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公交经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客运站、停靠点(招呼站)。客运站点的建设按照国家交通部一至五级划分,参照国家交通部站点建设补助标准由政府进行补助。

(二)、合理规划,形成完善的道路客运网络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就是突出统筹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干线公路客运与农村公路客运并举,统一纳入县域公交客运网络。使其成为以各客运站为节点,连接各条客运线路的“多层次客运网络”,各种客运方式互为补充,协调优化。

1、在××县城至昆明之间、与毗邻县之间,加快县际公交客运发展步伐。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运力投放计划,合理投放运力,不断提高客运车辆级别、档次,增加安全系数,增强服务能力。在目前已开行的××——昆明、东村——昆明、鸡街东村——昆明、××——青龙——安宁、××——东村等几条线路的基础上,至2008年底还将开行××——团结——昆明(老昆富公路)、东村——禄劝、县城——散旦、县城——散旦——款庄——赤就——县城大环型线等线路的公交客运班车。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枢纽,幅射到市区和相邻各县以及县内几个主客流集散地的公交客运一级网络。

2、以乡镇为中心开辟农村客运新模式

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到2010年将实现村村通油路(行政村),每一乡镇将配套一个农村客运站。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东村、罗免、赤就、款庄4个农村客运站。散旦客运站于2008年底将建成使用。以各乡镇为中心,创新客运经营模式,开避农村区域客运。至2010年底,逐步形成以农村客运公交化为目标、以各乡镇区域为经营区域、以农村客运站为枢纽、以各条通村公路为线路、以各行政村和学校为结点的农村公交客运网络。根据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适时投放安全系数较高、符合国家有关营运技术标准的客车运营。在管理上实行“三定、四统一”,即定区域、定站点、定班次;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驾驶服务人员,统一服务标准。运营时间上结合农村客流的特点,在核定经营区域内灵活调度,灵活发班,逐步实现农村客运与干线客运有效衔接,形成村村通客车的农村客运二级网络。

3、在县城城区范围内和大营、永定、者北集镇范围内,开行城镇公交。根据集镇路网、厂矿、单位、学校、村庄分布,统一编制城镇公交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打通县城及几个主要集镇内客运线路微循环,开通城镇公交客运,以解决人民群众上下班、上学、赶集、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目前拟开通永定——大营——工业园区——兴贡——永定的环县城公交客运线路、县城——北营工业园区——者北街、县城——沙锅村——明熙苑、县城——元山——松林等主要短途公交客运线路,经营上以城市公交为主,出租车客运为辅。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形成完整的城镇公交客运三级网络。

4、结合我县乡村特色旅游项目的实施,适时开通旅游客运,其线路一端在旅游景点,以运送观光游客为主,分定线旅游和非定线旅游。以填补班线客运与包车、出租车客运之间的空白,使多种客运方式有机结合、合理分工。

(三)、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城乡公交客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必然包括城市公交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城市公交线短,客流集中,道路通行条件良好,政策扶持力度大,经营效益稳定,而农村公交客运点多、面广、线长、客流不稳定,道路通行条件差,经营成本相对过高,效益低下或无效益,导致各经营主体往往投热弃冷,即热衷于经营“热线”客运,而不愿经营“冷线”客运。通过市场竞争往往不能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由我县交通局组建“××公交客运集团公司”,作为我县经营县际、县内城乡客运、城乡公交客运、出租车客运、农村物流的“航母”企业,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鼓励多方投资,多种经营方式。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可由城市公交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农村公交客运公司、货运物流公司等组成,使其经营的线路、区域“冷热”搭配,优势互补,以实现规模效益。到2010年,运力达到:县际公交客运班车100辆、2000个客位,以中级以上中型客车为主;旅游客车20辆、200个客位;城镇公交车30辆;农村公交车70辆;客运出租车30辆;货运出租车200辆、800个吨位以上。经营范围涵盖到广大农村各行政村,实现“路运并举、通路通车”。管理上实行经营主体公司化,营运车辆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经营效益,又有利于政府监管,更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设施应有的功能,达到“三赢”的效果。

(四)发展农村物流,促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健康发展

城乡间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副产品的流通、交易而形成的客流。我县是农业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我县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物流就是要与商务部门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农村物流,形成物流服务网络。既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也给客货运输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真正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运并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人货混装,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状。

发展农村物流,就要以农村公交客运为依托,农村客运网就是农村物流网,农村客运站兼营物流中心(站),农村客运企业兼营农村货运物流,组建物流车队(组),发展货运出租车,在保证农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保证农副产品方便、快捷地流入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五)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城乡公交客运经营环境。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县交通局做为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内的运输市场依法进行管理,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经营环境。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客运企业投资我县公交客运,鼓励多种形式的投资,不断加快我县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加强对城乡公交客运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切实履行“三关一监督”的职责,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职业教育,提高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县道路运输协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自律工作,为客运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5

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区域的交通情况很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当地的商业发展。对于成熟、繁华区域来讲,交通所涉及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完善,而对于一个发展区域来讲,交通问题则要复杂的多,是至关重要的经济链条。交通发展的好,居民出行方便,物流通畅,商业基础就会越积越厚,越来越扎实,商业地产的发展也会自然而然的逐步推进。

我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交通发展尤为迅猛,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区域交通网络,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近几年努力,我区城区的市政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基本完善了全区道路标线、标志、路铭牌、红绿灯的建设,能满足道路交通畅通的基本需要。在人、车流量较大的路段采取安装人行护栏设施,设置过街设施,实现人、车物理隔离,消除人车混流的安全隐患。采取bt模式,完成了对我区部分主、次干道(松青路、春晖路、陈庹路、袁茄路、文体路、翠园路、湖榕路、九中路、区政府内外环道路)的路面改造,面层采用先进的sma沥青实施罩面,目前我区城区道路路面沥青罩面率达到86%,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通行能力。

就我市的畅通来讲,专家明确指出,我市道路基础设施仍显得比较薄弱,它的升级换代没有跟上交通需求的发展脚步。我市要建好畅通工程,必须在基础设施、科学管理、交通科技投入、驾驶员素质的培训、队伍管理等方面加强。

就区域交通而言,与渝中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和高新区相比,我们仍然占着优势,辖区内没有出现经常性的交通拥堵,道路畅通。但作为__市主城的重要组团,要实现与外区的快速连接,促进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畅通依然是一个关键环境。

要把__区建设成畅通之城,就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着眼长远,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建立顺畅的城市交通体系,必须得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问题。城市交通是城市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将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展现地域特点。

(一)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增加出区的快速干道。

在我区的交通规划中,对铁路及场站、港口、城市道路、乡郊道路、轨道交通、公交站点、社会公共停车场、步行系统等作了明确的规划。特别是在城市道路交通中,采用“片区网格式”布局,规划了“五横五纵、多联络线”的城市干道网,并逐步得到了落实,极大地改善了辖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应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陈庹路及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的建设,加快实施双山路、金建路、福茄路,打通新九中路、拓宽大中路,实现与华福路的连接,完成规划建设沿江公路、中坝路,增加出区的快速干道。

(二)加大路网的密度,合理规划建设城市道路。

现在一些城市里的公路越修越宽,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解决大流量问题,起到大通道作用,这就是个误区。大通道的作用是应该由轨道交通承担的,路面交通最主要的是要加大路网密度,路可以窄一点儿,但密度要尽量大,这样才能真正加大路面通行能力。除了主干路以外,要多建次干路和支路连接线。就我区而言,应把陈庹路、袁茄路和沿江公路作为城市主干路,把其他道路作为次干路和支路,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分期逐步完善路网,有效发挥主干道的快速连接和次支道路的集散功能。

(三)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强乡郊地区道路网和客货运建设,实现村与村、村与城镇建设区“通路、通客运”。在各乡郊新型社区周边布置与城市路网紧密衔接的道路系统,形成城乡一体的路网结构,从而达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目标,为乡郊地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城乡统筹,打造便捷畅通的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一)建立城乡一体的客运发展规划。

城乡客运要协调发展必须制定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性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从而确保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结合我区的分区发展规划,我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规划,归纳讲就是“三环、四轴、三联、两中心,两节点”。“三环”就是指“核心区环线”——以文体路、陈庹路、锦霞街、袁茄路、钢花路组成的道路客运环线;“建桥工业园环线”——以建桥工业园a、b、c三区为节点组成的客运环线系统;“南部环线”——以跳蹬为起点、经沟口村、红胜村、小南海村、伏牛溪火车站、民胜村、新建村、四胜村、陈家坝、四民村、凤阳村、湾塘村、止于跳蹬的农村客运环线。“四轴”就是指西城大道线(陈庹路、鱼洞大桥北引道)、郭伏线(依托新郭伏路)、重钢线、滨江线。“三联”是指“双山线”、“金建线”、“福茄线”。“两中心”就是指建立两个客运枢纽站,第一个枢纽就是对现有__区长途汽车站进行改造,将其与轻轨二号线新山村站联为一体,打造为服务于我区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公交枢纽站;第二个枢纽就是在陈庹路与金建路相交处,建立__区brt中心站,实现brt、轻轨和传统公交的零距离换乘,同时辐射__区目前建成区以南的区域。“两节点”就是建立黄桷堡(建胜镇内)、跳磴两个二级枢纽站,形成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的换乘节点,实现三种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根据这一规划思路,我区可以在2020年前建成富有我区特点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实现城乡客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互相衔接、运转协调的总体目标,把我区打造成为“便捷城区”。

(二)实施城乡运力组织一体化经营。

为了适应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应着力推进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所谓城乡客运经营一体化,就是由1-2家具备同时城市公交、次支道路客运和农村客运经营资格的客运公司,通过参与招投标、收购现有经营公司等手段,实现对我区城乡客运市场的区域性或线路性专营,从而实现客运经营主体的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可以消除原来分散经营的运输经营业户各自为战、风险承担能力差、恶性竞争不断、经营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等问题,由粗放型管理逐步过渡到集约化经营;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同归属于一个经营主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无障碍地将农村客运、次支道路客运逐步过渡成为城市公交客运,确保运力过渡期间的社会稳定。

(三)完善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构建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必须强化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快通村公路改造步伐,加强乡村公路管养,全面提高乡村公路通客班车能力,扫除不通客运车辆的“盲点”。其次,加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根据农村客运市场布局,充分考虑农村客运、出租客运以及公交客运的衔接合理设置站点,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

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客运量相对大、人口多、已实行片区经营优先建设,满足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化运输和农民出行需要。(四)构建城乡客运统一的政策环境。

农村客运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要促进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一体化,必须对城、乡客运实现同等待遇和统一管理。主要是要对农村客运车辆在税费上给予优惠,通过统一保险、减免费用、财政补贴等方式,让农村客运逐步向城市公交的优惠政策靠拢,从而降低营运成本,保障普遍服务能落到实处。

三、因地制宜,加强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在城市交通中,无非就是出发地、换乘地、目的地三者之间的流动过程,而在这三个环节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停车。城市停车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并反映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和水平。

(一) 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公交站点。

公安部、建设部专家暗访我市“畅通工程”时指出,公交线

路重复、停车缺乏规划是严重影响主城畅通问题之一。在我区,车辆乱停乱放、客运车辆随意停车上下客的现象尤为突出,既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又损害了城市的形象,除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公交站点建设的不合理、不实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停车港的建设中,应既考虑规模又要方便使用,在公交线路密集的道路上,停车港的长度应不低于60米,最好将停车港与车行道隔离,这样,既能保证道路畅通,又能保证安全。

(二)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停车场。

在辖区的次支道路周边,应当规划建设临时停车位,并充分发挥辖区室内停车场的功效,要让来辖区的机动车都找到自己的小“窝”停下来。从目前我区的情况看,室内停车场的利用率并不高,比如沃尔玛超市停车场,由于周边道路的不畅,出入不方便,其利用率不到10%。条件成熟时,应当在__中心区建设社会停车场诱导系统,指引来辖区的车辆有序停放,提高社会停车场的使用率。

四、加大交通科技的投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薄书记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指出:解决城市交通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区在交通科技的投入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20__年,全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率先在我区实施,将为我区建成30套信号灯系统;15处电子警察;6处交通视频监控点(目前已完成24套信号灯、15处电子警察、6处交通监控设施的建设)。我区应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进程。

(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城市交通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多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要把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溶为一体,把规划理念、建设理念和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衔接,消除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工作脱节。只有这样,才能在交通科技的建设中作到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才能真正发挥交通科技的巨大潜力。

(二)建立交通管理监控指挥调度中心。

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对交通科技的有效调度使用,既能节约管理成本,又能提高管理的效能。要科学调度使用交通科技,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效就必须建立交通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交通监控指挥调度系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目前,渝中区、高新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北部新区等均建立了交通监控指挥分中心,在交通管理和城市畅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区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我区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缓解我区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也应建立交通监控指挥分中心。在建设中,应遵循计划性、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保密性、可互联性、可扩展性、高性价的原则,应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把公安、消防、交通、市政、紧急救援等溶为一体,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城市管理指挥体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区委、区政府指挥中心。

五、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一)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

全面开展“五进”宣传,要把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变成交通参与人的自觉行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把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应建立驾驶人员强制学习制度,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交通法规;应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个人的考核。

(二)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紧紧围绕辖区商业步行圈,优化交通组织,既要确保畅通,又要方便人民群众。待步行商圈全面建好后,可适当调整部分公交线路,组织单向循环通行。同时,可对货运车辆实行限制通行,以此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范文6

【关键词】 城乡公交统筹发展;优化线网;净化运输市场

一、吴中区城乡公交统筹发展概况

1.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建设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2008年底全区乡镇全部行政村实现了客运“村村通”目标,方便了城乡居民出行,农村地区所有公交线路都实行无人售票,车容车貌、车型档次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2.区级财政积极投入公交发展。这几年来,吴中区委、区政府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一直非常重视,2008年财政给予“村村通”公交,光福、金庭、临胡、东山镇营运亏损500万元补贴;在“村村通公交”公套设施方面,9只公交首末站及97只候车停建设上将投资2430万元。吴中经济开发区、木渎、直、胥口和吴中公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镇区公交分公司。由于区政府、乡镇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财力支持,使得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了空前的发展。

3.区级城乡公交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吴中区公交管理体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一城区一乡镇的区域公交理念。目前,吴中区实行城区公交和乡镇公交客运一家管理,由吴中区交通局统一管理,体制优势显现,财政政策趋同,资源上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行城乡资源共享,通过城乡始发站场、城区线路走向、上下客停靠点等布局来体现公共交通优先的理念。实行了现有城区公交管理体制和农村公交管理体制的无缝对接。

4.吴中区“村村通”公交(含客运班车)的通达率为100%。农村客运以市郊公交线路为主,从辖区公交线路来看,苏州市192条公交线路中,通到吴中区的就有85条,其中幅射辖区内各行政村、社区的农村公交线路49条,占吴中区公交线路总量的54%。二级公交线路25条。随着全区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线路走向进一步合理,群众乘车愈加方便,城乡居民出行更加快捷。

二、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力投入仍然不足。从全国城市情况来看,无论是增加班次密度、提高车辆档次、改善车容车况还是降低票价都是政府财政补贴、补偿或投入为前提。

2.场站设施地理位置缺失。重要客流集散地的公交首末站没有配备到位,场站规划用地被挤占现象严重,目前利用区环城高架、桥涵等乡镇“边角料”地块建设的场站无法科学统筹安排途经和始发公交线路,难以适应“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需要。

3.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差”现象仍很明显,公交客流相对分散。吴中区农村一些地方正在实施集中居住,与城区相比其客流密度较低,潮汐特征更为明显,农村居民的出行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大部分乡镇公交线路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稳定客流,造成经营企业严重亏损。

4.各类“黑车”经营对客运市场的冲击。目前农村居民出行除了公交及自行解决外,主要依赖各类无证经营车辆,部分乡镇有不少小客车,如面包车、轿车、旅行车等。他们与公交车辆的抢夺客运资源。使正常的客运秩序经常受到蓄意干扰和破坏,从而影响了农村公交的发展进程。

5.部分乡镇农村道路条件仍较差。个别镇村没有公交车辆固定的调头场地,道路的路幅有限、路面条件较差,如辖区的金庭镇、车坊镇等路段都有这样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公交安全行车的难度。

三、加快我区城乡公交发展的对策措施

1.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按照《苏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公交企业、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政府主导、优先发展、政策扶持、适度竞争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城乡线网密度,加大对农村公交的科技与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公交基础设施,保障路权优先,强化交通环境治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各项措施。

2.过一步深化公交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全面打破城乡分割,将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客运合为一体,税费上政策趋同,由区交通局作为行业主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在经营机制上将原来的承包经营改革为公车经营,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的公车经营模式,使公交线路运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营运效率与服务质量,实行规范化经营。

3.加大区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将公交首末站枢纽站等设施建设资金列入区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将公交站场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范围,对建成后公交站场设施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公交保养场由公交企业投资建设。但政府要通过优供土地、减免相关费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公交站场建设。对站场等公交运行的基础设施,逐步推行站运分离、资源共享、适度有偿使用。

4.优化布局辖区公交线网和公交场站。按照《苏州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的要求,构建“线路功能明确,等级结构优化,与城市化进度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线网体系,以区域、城镇体系为基础,按照客流规律、居民需求、道路状况,调整完善吴中区现有的公交线网密度,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辐射乡镇公交线路网络,方便城乡居民对公交班车的乘坐。

5.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苏州市整体目标和要求规范运行,全面提升吴中区城乡公交品位提高城乡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公交“IC卡”、“一卡通”、“城乡通”,逐步开发建设GPS卫星定位系统、电子站牌、视频监控,公交营运管理实现电子调度,加快城乡公交智能化系统、电子站牌、电子调度平台建设。强化城乡公交行业管理,形成安全有保障、运营有秩序。

6.净化辖区内的乡镇运输市场秩序。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苏州市公共客运汽车管理条例》,加大对违反管理条例和交通法规和扰乱公交营运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一是重视源头管理,规范车站周围及辅射各乡镇区域的客运秩序,净化客运市场。二是由乡镇政府牵头,建立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整治、联合整治等灵活多变的稽查手段进行有力打击。

7.提高客运服务的质量。督促企业改善公交乘车条件,强化公交人性化服务,逐步提高公交车辆的档次和舒适度;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不断改善乘车条件,增强农村公共交通在交通出行中的吸引力,加大公交人性化服务。

总之,吴中区城乡公交统筹发展是一项浩大工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苏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出行条件,为吴中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吴中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