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例6篇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1

[关键词] 营养元素 美食名片 渝派营养川菜 餐饮产业

“吃在重庆”,崇尚“吃”文化的巴渝人已经开始了美食名片的打造[1]。从政府到企业;从美食街到火锅城;从去年的“万人火锅宴”,到今年的“百鸡宴”,无不展现了重庆人打造城市美食名片,树立良好重庆形象的决心和激情。然而,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重庆美食名片,成为中国最年轻直辖市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重庆美食融入“营养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的模式,将“营养元素”有机融入到特色餐馆、美食产业和“营销政策”的构想,形成消费者、企业、产业和政府共赢局面和良性机制,从而,提升美食名片,实现餐饮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

一、融入营养元素,提升重庆美食名片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感官享受,而且还要满足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简单说来,就是既要“色香味”,又要“营养”。融入“营养元素”,就是在重庆已有的美食名片基础上,融入“谋求养生”的理念,实现消费者、企业、产业以及政府多赢局面,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食以养为先”的新重庆城市形象。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全面引入“营养元素”,成功提升了日本市民素质,造就了“强国奇迹”。

1.融入“营养元素”是升华美食品质,与国际接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巴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有活力,然而,人们心目中的重庆菜注重感观,以麻辣著称,是江湖菜。而传统的川菜百菜百味,粤菜等更加注重养生。因此,融入“营养元素”,与国际接轨,让重庆美食得以升华,更精致、更有品味、更有档次,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和文化品味,打造“魅力之都,营养之都”。

2.融入“营养元素”是统筹城乡,优化重庆餐饮产业结构的契机

重庆餐饮总体上比较粗放,部分优秀企业已经进入“大反思,大调整,大突破”的发展阶段,正探索如何加大开拓力度,不断适应和挖掘潜在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融入“营养元素”有利于充分挖掘重庆城乡特色菜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使重庆餐饮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8-10]。

3.融入“营养元素”是关注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的客观要求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形势相当严峻(全国有两亿多人超重,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4000万人患糖尿病)[3]。并且,随着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超过对“美味”的需求。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增加健康因素,无疑将大大增加重庆饮食市场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融入营养健康元素,可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早日达到“健康小康”目标。

二、在重庆美食中融入“营养元素”的可行性

1.国家机构改革和相关法规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国家支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2008年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公布方案,有助于管理食品营养与安全。

(2)《国民营养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草案规定,100人以上的餐饮单位,其菜肴将不再由厨师配置,而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以保证用膳者营养搭配的合理性。

(3)《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的定义、营养标识等内容。

(4)《食品安全法草案》:已于去年年底通过,强调食品应当符合营养要求,1995年出台的《食品卫生法》也有此规定。

(5)其他相关法规:《2001-2010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

2.重庆市政府重视美食名片打造,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政府支持

(1)科学部署:早在几年前重庆市政府就提出了打造美食名片的构想,甚至成为中国惟一1个专门出台餐饮发展举措的市(省级)政府。制定了《重庆市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考核50强餐饮企业;主城区规划建设10条美食街,以及中国火锅城和火锅博物馆。

(2)财政支持:近几年财政拨款三千多万元重点培育和支持餐饮品牌企业。

3.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产业支持

(1)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2007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现已打造了五条市级美食街。菜品除了火锅、水煮鱼、辣子鸡、小面、麻花、酸辣粉等全国风靡菜品外,继续创新重庆特色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餐饮企业在原有的麻、辣、鲜、嫩、脆、香的美食基础上,加强创新力度和提升品牌文化内涵[7]。

(2)绿色健康餐饮的发展,部分重庆餐饮企业正在自发融入“营养元素”:绿色健康食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适应“21世纪是健康产业世纪”的必然选择。介于此,已经有餐饮管理公司请营养专家做营养策划。例如,“全国营养健康型餐饮示范单位”的成功创建,为餐饮绿色健康主题做出了表率。

4.社会相关团体发展和相关培训,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人才支持

(1)重庆地区汇聚了较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术力量:以四所高校(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营养学教研室、西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食品工程教研室)两个中心(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和重庆市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为代表。

(2)社会相关团体力量较大:有重庆市营养学会、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重庆市火锅行业协会、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等。例如已经开始了“西部营养健康工程”以及“营养师进家庭”等系列服务;先后举办了三届火锅美食文化节,第三届主题就是“火锅美食・绿色健康・和谐发展”。

(3)人才储备优势:近年来,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烹饪协会以及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分别进行了营养师、点菜师、配餐员的职业培训认证工作,已经培养了大批职业大军,同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升级。

5.现代人健康需求和巴渝时尚文化发展,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市场基础

(1)现代人健康需求越来越大,重庆营养美食的市场越来越大:权威预测未来几年将在全国范围掀起饮食“营养风暴”,例如“慢食运动”,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

(2)重庆人性格乐于“纳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尚:恰如重庆人对待时装一样,重庆人崇尚吃,更乐意并敢于吃得时尚、吃得营养,而且这种时尚将会影响更多国人。

三、采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模式融入“营养元素”的构想

1.企业主体,融入“三美”,打造渝派营养川菜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餐饮企业是美食名片打造的主体。在学术指导的基础上(避免东施效颦),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避免市场盲目性),在政府和产业支持下,逐步推进,把“营养元素”融入到“三美”即美食、美女、美景,营造健康时尚、高品位的氛围,引导消费者享受营养美食,打造营养特色餐馆。

(1)营养“美食”打造:在原有“色香味”美食优点基础上,自然、和谐的融入“全面、均衡、适量、安全”的合理营养理念[4-6]。

“全面”,有营养素和食物种类两层意思。营养素层面,就是美食提供健康所必需的能量和所有营养素(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因此,食物的采购、储存、烹制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丢失,尽量减少油炸食品,向消费者提供营养素全面的食物;食物种类层面,就是美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蛋肉奶、豆类以及油等纯能量食物),因此,可以继续发扬火锅的食物多样化优势,充分挖掘各类地方特色美食,并保持各种菜品、各种饮食类型的协同发展。

“均衡’,指各种营养素之间以及各种食物种类之间的比例平衡:推行套餐制,从而大大减少点菜时间,避免点菜的盲目性;设计特殊生理人群(小孩、孕妇、老年人等)和特殊病理人群(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膳食套餐;需要根据季节以及消费心理变化做及时调整套餐;按照营养均衡吸收原理,调整上菜顺序,比如采纳我国卫生部部长的膳食革命的建议:餐前上水果。

“适量”,指食物的量要适当,符合用餐者的健康需要。推行套餐制时,设计不同人数的套餐,如1人,2~3人,4~5人,6~7人等,每种可以设A/B款(分别为高、低能量套餐),或者A/B/C款(分别为高、中、低能量套餐);菜品营养标识:标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能量、功效和适宜人群,让消费者对食物有知情权,引导科学点菜;点菜时,经过培训的服务员或者营养师可以根据用餐者的人数、性别、年龄、生理以及病例等个性化特点,提出更加合理更加适量的菜谱建议;结账时,打出消费价格清单时,可以选择打出营养消费清单,即反应本次消费的能量、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程度,还可以提出一些营养健康的小贴示。

“安全”,即食品安全,主要强调“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食品安全,避免“苏丹红”事件、底料掺石蜡、火锅老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如在农村建立生态种植、养殖、原辅材料加工基地;实行分餐制,如火锅一人一锅,既便于定量又卫生清洁,让外地人也敢吃火锅,有助于火锅真正走向世界。

(2)营养“美女”打造:这里的“美女”恰如医院的白衣天使,不仅仅指漂亮的护士,还包括其他医护人员,同样,营养“美女”就是经过营养相关培训的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经营者、管理者、厨师、服务员等。例如厨师,可以按照其专业等级通过相应级别的营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把营养理论应用到食物采购和烹调全过程。服务员也应具备一定的营养素质,能够从营养健康的角度为消费者提出科学建议和解答消费者疑问,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配备点菜师、营养师,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实践营养理念。

(3)营养“美景”打造:为消费者营造绿色健康、有档次、有品味的饮食环境,引导消费者轻松、自然的享受营养美食。例如:在餐馆内部(包括厨房、备料间、大厅、包房、过道、内部设施等)以及外部(包括门面、招牌等)环境和谐而自然的融入绿色健康时尚元素,给人以高雅、精致、整洁、有档次、有品味的感觉;在进门处设置营养膳食宝塔以及精美的食物模型,壁画可以选择一些营养健康时尚主题的标语或图画。

2.市场主导,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打造营养美食产业

融入“营养元素”,是一个新的产业策略,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整合整个餐饮产业及有关学术力量,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策略和措施。因此,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把握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相关团体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动营养美食产业发展。

(1)开展营养美食名片研究:研制一套川菜的营养质量管理体系:开发营养美食品种和搭配策略,提升食品的口味和营养品质,提高餐饮科技含量,引入国际美食营养先进理念,进行市场细分、定位和规划,使川菜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如组织西部,乃至全国性的营养美食发展研讨会,研讨国内外营养美食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2)建立严格的“重庆营养美食名片企业”认证体系:科学制定认证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执行,鼓励和引导优秀企业参与,确保品牌质量,以点带面,即“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功一个”,培育一批营养美食品牌企业,让重庆餐饮业提档升级,把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推广到全国。

(3)开展营养美食培训工作:打造重庆营养美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更多的营养师、点菜师、高级餐饮职业经理人,为提升重庆美食名片做人才储备。

(4)多层面、多形式、全方位营养宣教:普及大众营养健康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过营养生活、做现代健康人”的观念,使追求营养美食真正成为健康生活时尚。运用传媒力量如重庆都市电台节目“好吃狗”,重庆公共农村频道节目 “食在重庆”、重庆餐饮报、新女报等,融入更多的营养健康元素;加强对社区人群的营养宣教工作,如开设社区营养讲坛、图书馆系列讲座引入营养专题、营养同伴教育、营养师进家庭等;创建营养美食网站,也可在已有的门户网站上增设营养美食主题版块、论坛栏目和QQ群等,进行广泛网络化营养宣传带动。

3.政府导向,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实施“营销政策”

(1)成立“重庆营养美食领导小组”,对营养美食名片打造进行指导和规范: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鼓励和扶持企业把营养元素融入“三美”,打造营养特色餐馆;规范服务市场,引导建立和监督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对餐饮产业链质量把关,打造营养美食产业,把营养美食名片作为重庆的“民心工程”、“健康工程”和“对外工程”来抓。

(2)利用财政手段,支持营养美食产业和学术研究:设立营养美食基金,也可以把它列入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选题或者科委软课题以及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支持开展重庆美食调查;美食规划并试点推广。

(3)运用现代传媒力量,“营销”营养美食名片: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力量(如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以及各种大型活动(如区域合作与交流、世界农业大会、“国家三峡旅游文化节”以及“中国重庆国际餐饮文化节”等),展示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把美食名片“营销”到全国甚至全球,从而,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提升新重庆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6,(18)

[2]我国餐饮业走势继续看好[J]. 领导决策信息, 1999,(09)

[3]王陇德:2005.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营养学会.200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中国营养学会.200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

[6]葛可佑总.2004.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王宏: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8]吴清泉:浅论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2

一、健康经济的解析及其意义

所谓健康经济,是以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健康为目标,以维护生命健康为导向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健康经济有两层含义:一是促进经济运行健康,要求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必须以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前提,促进绿色发展;要求生产要素必须实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集约发展;要求经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体现平衡发展。二是经济运行必须以不损害人的生命健康为底线,以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健康水平为原则,充分考虑发展的资源显性成本和健康隐性代价,实现生产过程、市场流通、产品服务和消费处置的全程健康。

(一)健康经济有利于破解发展困局

健康经济以促进生命健康为基础,以发展高附加值健康产业为路径,超越了“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控制性发展内涵,是一种进取性的新型发展模式,符合党的十提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基本要求。“健康经济”正是适应于这种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并能够成为高邮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

(二)健康经济有益于创新发展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不同时期均有标志性的技术创新引领时展。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新能源之后,健康技术突飞猛进,健康产业附加值和发展潜力巨大,已经呈现引领新时期全球经济的趋势,将有望成为未来经济的领头羊。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加速,健康消费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高邮倡导健康经济,将可以在现代生物技术创新、健康产业发展以及扩大健康需求、促进健康消费等方面抢占发展先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三)健康经济促进全民健康

发展健康经济,保障和促进人的生命健康,本质上是民生工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累积了种种矛盾。因此,促进全民健康,仅仅从医疗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健康经济着眼于消除经济发展中危害健康的因素,并且大力发展以养生、预防、康复、保健、健体为目的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经济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惠民之举,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建设美丽高邮、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二、高邮产业现状分析及制约因素分析

高邮三次产业由2013年度16.5∶45.4∶38.1变化为2014年度的15.9∶44.5∶39.6,虽然高邮经济呈转型升级态势,但当前高邮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传统产业多数处在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占比较小,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结构调整阵痛逐步显现,传统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造成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凸显。

(一)工业经济发展提速,但产业亟待转型待升级

(二)现代农业发展提效,但龙头企业尚不大不强待

(三)服务业发展资源丰富,但产业特色尚不明显

三、发展健康经济的路径

发展健康经济,应摒弃传统追求物质产出最大化的发展模式,颠覆GDP崇拜的考核体系。健康经济的核心动力是改革和创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于高邮来说,应把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等产业作为发展健康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根据高邮实际,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加快制定健康经济规划

应把高邮放在全省、扬州大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深入思考,以战略思维和宽广视野,科学谋划战略定位和发展蓝图。立足高邮特有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审时度势,重视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创新区,力争把高邮发展健康经济作为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创新转型发展的省级战略来实施;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编制《高邮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对功能区进一步细化,明晰各功能单元的空间布局。建议确立“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康复医疗、文化休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打造城南健康产业园、清水潭养生谷”发展定位,按照“一环、两线、四板块”的布局,统一规划,使核心区、功能区、各板块之间功能互补、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健康产业体系。“一环”是指环高邮湖区域规划打造滨湖养生之都。“两线”是指沿安大线和大运河两线规划健康产业集聚区,安大线重点在健康食品、里下河健康休闲方向规划发展,大运河线可结合邮驿文化、运河文化沿运河发展健康产业。“四板块”则包括了全市四个各具特色的休闲养生区域,由中部人文休闲养生板块、西部湖西民族休闲板块、北部高端生态休闲板块、南部健康休闲养生板块构成。通过新战略定位的实施,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转型升级,使高邮迈出创新发展的坚实步伐。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型

一是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制造、加工宜向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优势产业转型,通过招商选资,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要求,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生产业,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向完善产业链条转型,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药研发、医疗器械;食品产业重点发展营养食品、特殊用途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打造健康产品品牌,向提升产业层级转型,如城南新区可利用现有医疗保健器械制造业、健康纺织业、健康新材料、健康食品以及高邮建筑业总部经济等产业,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打造“城南健康产业园”。

(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转型

坚持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产城共进之路,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型、生态环保型城市,开发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质。其一,坚持中高端定位。以本地中高端大众和外地高端人口为目标人群,扩大中高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其二,集群发展与分布式发展结合。利用产业基础,推进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其三,避免新的泛产业化。清晰界定健康产业范围,重点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校、医院、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对就学、就医的需求。重点以高邮湖环湖湿地和大运河滨水岸线为资源,依托界首芦苇场、马棚清水潭、车逻农业园、龙虬庄遗址、湖西神居山等打造旅游度假区,并设计开发出更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参与活动及旅游休闲纪念品,提升休闲旅游和城市生态功能。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汇聚人流,提升人气,繁荣城市。

(四)加快推进服务工作转型

在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上,应为健康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在财政拮据、资金紧张不利因素下,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全力以赴优布局。结合深化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行政审批。由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审批等常规服务向降低企业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转变。加快科技研发、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优质环境洼地。以智慧大厦、科技创业中心等为载体,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打造健康产业孵化平台。按照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构建政产学研用的纽带,争取在项目、产业、人才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促进科技与健康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的服务链,打造服务发展的平台和人才创新的舞台;学习张江、泰州等地建设市场营销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会展交易中心的成功经验,拓展服务空间,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3

半年前,国内酒业出现过“健康白酒”热,但多数酒企普遍把这一概念落位到产品上,且大家对此也不是非常关注。当时“健康”概念也只是一阵风,在业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甚至当你在跟酒企讲要聚焦“健康”的时候,酒企都不以为然,觉得这个概念太空了。

“健康中国”策

事实上,早在2014年国务院的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次两会中各大代表提到大健康r代的到来,体育和医疗,体育和卫生怎么结合?全民健身已经不再是总局的一个业务,从行业上升到国家。但真正开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从2016年开始算起,国务院向全国各省/地区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方案,提出了在2020年前要完成多少全民健身任务指标。未来3―5年,国内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号角。“健康中国”策是一个自上而下全国落实的措施,旨在为全民健康着想,保障全民身心健康,这将引发全民意识的警惕及改变。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健康中国”策?显然,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中国人的身体素质问题已经十分严峻,政府不得不把它提上解决议程。但依靠社会自发的宣传教育不足以达到深刻的影响,更不可能起到号召全民自律地保持健康。因而,中央才通过政策手段把“健康”放在首位,让全国各省/地区具体落实,如此才能真正覆盖全民,真正引导全民自律。那么,这对国内酒业会有什么影响呢?虽然国家政策对大众饮酒并没有命令禁止,但自从“健康中国”策提出后,全国各省/地区就先后公务员最严禁酒令。对于大众而言,未来更讲究的喝酒,更科学的喝酒,更理性的喝酒是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白酒消费的频次和总量会面临挤压。或许酒企还会存在侥幸心理,白酒自古以来都是适量饮用有益身体健康,这是中医不争的事实。

然而,时代的车轮总是会不停的碾压所有的腐朽思想,为新思潮提供养料。任何产品都是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所以“健康中国”策对酒企来说,它是一种未来白酒消费的市场信号,也是酒企如何顺应时展的风向;更是酒企长远发展的战略指引。谁也无法阻挡社会向更健康的方向迈进,在大时代和大政策背景下,酒企需要做的不是墨守成规,而是理解正确的价值观,遵循政治正确,在发展中创新有效去落实,创造符合大众核心价值的生活方式。健康之于酒企,不只是关乎所生产销售的产品,更关乎酒企本身,这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

求生法则

打造健康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是一台永动机,而员工是保持它永动的能量元。一个企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全然取决于企业文化体系给人的感官,张瑞敏靠砸冰箱砸出了海尔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酒企亦是如此,企业文化的渲染等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综合认识。而每个从酒企走出去的销售人员,都是酒企流动的宣传窗口,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形象代表着酒企的品牌影响。

政策要求企业越来越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以人为本越来越被重视。原本酒类销售就属于高患病率的风险行业,而销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喝酒更是家常便饭。以往大多数酒企并不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一味以销量作为业绩衡量标准。

而国内大型酒企都是几万人的企业,那么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格外重要,这就包括企业管理层健康理念的形成、企业内部健康管理的梳理、企业自上而下健康活动的落实。酒企的高层领导可以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表率;企业内部可经常组织相关健康文化活动,如职工运动会、健康大讲堂等;甚至是企业园区内可以适当性的增加大众体育设施。从内到外,从领导到员工,都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人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健康氛围。

提出健康的独特核心卖点。当前行业内也有不少主打健康概念的产品,这是健康白酒风潮催生的产物,也是顺应趋势的概念新品,符合行业下一步发展态势。但健康白酒不只是一个诉求的表面功夫,而是关乎整个酿造生产过程的大健康。尤其是全民健身的全国化普及,健康将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因而,白酒产品的首要诉求就不能与之相悖,而是要与之充分匹配。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4

2016年8月23日,贵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乌当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指导乌当区经济社会发展,强调乌当要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

蓝图绘就,乌当区紧盯目标抓落实,进一步明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精准谋划一批项目;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塑城市格局、完善规划体系、推动“多规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巩固大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推动大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加快“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发展进程;进一步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2016年,乌当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增速全市第一;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在全省18个城区方阵中排位第四……

精誓被 激发跨越新活力

当下乌当区的热词是什么?答案无疑就是“大健康”。从景峰、健兴、威门这些全省领军型龙头企业,到新天、天安等全省医药骨干企业,再到智汇云锦、贵阳医疗健康城、京东方健康产业园等大健康产业的“新秀”,乌当区的大健康产业,吸引着全市、全省的目光。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乌当的大健康产业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第二届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大会观摩活动在乌当成功举行,乌当区6个观摩项目精彩亮相,3家企业被列入全省30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企业)”;这一年,乌当区进一步清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精准谋划一批具有路径、抓手意义的项目,重点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40个,占贵阳市的22.47%;大健康产业总投资约369.57亿元,占贵阳市的36.4%;全年完成投资55.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占比贵阳市第一。

发展大健康产业,乌当区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机遇。今年,乌当区将以“七个一”为抓手,加快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把洛湾云锦医药食品新型工业园打造成全省全产业发展、全业态布局的典范;把智汇云锦基地打造成为全省大健康产业综合体标杆;将贵阳医疗健康城建设成集教育、科研、临床、康复、旅游为一体的医疗健康养生基地;续建和新开工大健康医药产业项目20个以上,完工投产(用)12个,大健康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线上线下 大健康的“互联网+”

坐落于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门药业”),是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贵州本土老牌制药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1月27日,威门药业成功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B2C认证),是继2015年8月7日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后,取得的又一张重要证照。这一证照的获得,标志着威门药业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互联网+”大健康电商平台建设初步完善。

区别于其他医药电商,威门药业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将主攻“养生养老”市场,产品专注于“贵细”药材。

“O2O医药模式既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优势,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让利消费者,又利用线下实体店为消费者提供养生指导服务和产品体验,为制药企业探索出一条适应时展的创新营销之路。”威门药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传方说,为加快医药O2O的线下布局,威门堂医药连锁机构2016年已收购10家线下连锁药店,未来将通过并购、加盟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威门大健康线下体验店,将贵州特色养生保健产品和养生文化推向全国各地,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绿色优先 打造生态“医养旅居”

如今,走进乌当,无论是久居于此的市民,还是来自外地的游客,都会由衷感叹:天真蓝、水真清、地真绿、空气真清新……

2016年,乌当区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配合加快高雁垃圾填埋场技改升级等重点内容,巩固大生态优势。

一年来,乌当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构建“千园之城”体系,建成公园12个,推进松溪河城市公园等3个公园建设进程;开展环保执法“风暴”专项行动工作,清除环境违法行为,累计检查企业409家,依法查处问题企业13家;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达52.13%。

今年,乌当区将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监督治理体系,增强创新型中心城市生态腹地功能。紧扣“一河百山千园”自然生态体系构建,全面建成松溪河环溪河湿地公园、梅兰山山体公园、大龙滩等27个公园,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环保执法能力和水平。

为了能将大健康产业和大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威门药业将旗下产业向集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延伸,致力于打造集全国一流的“中药材种植+科研科普+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养生养老”现代生态园区。目前正在着力建设位于乌当区下坝镇,集“医养旅居”于一体的下坝普渡半岛大健康生态产业园,打造集养生养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城乡统筹 融合发展惠百姓

作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和贵阳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乌当区大健康产业正朝着“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千亿规模为支撑,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新兴业态高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

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6.6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6亿元;实现税收9.7亿元;新增就业2320人……这是乌当医药食品新型产业园2016年交出的答卷。

威门药业在乌当区新堡乡建成铁皮石斛核心种繁基地200亩,在乌当区下坝乡建有300亩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并配套建成一定规模的铁皮石斛种苗组培大楼、炼苗大棚以及自动喷灌系统、自动空气循环系统、自动遮阳网系统和异动苗床等附属设施,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引入高端工艺技术为产业发展作支撑,在贵州省内大力发展、引导农户参与种植铁皮石斛,带动贫困户就业创收。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旅游景区打造,让乌当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5

双迪这个名字取自“数字(DIGITAL)”和“生物(DNA)”两个词英文首字母的谐音,寓意为立足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造福于人类的健康。回顾十年发展路,双迪始终以“领先科技、关爱生命、传播健康、造福人类”为企业宗旨,遵循“诚实做人、诚恳做事、品质改变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目前已拥有大连、深圳、本溪、镇江四大生产基地,拥有尚饮、尚清、金派、银派、益尔康、天美康、固元椎榷喔鲋名品牌,涵盖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化妆品、多功能睡眠系统及器械产品五大系列300多个品种。

一体两翼 双驱经营

6月7日,双迪在大连举行新闻会,正式吹响进军直销行业的号角。会上,第十五、十六届中纪委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张凤楼、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小渝、大连市服务业委员会副主任宁松岩、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荣梅、双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晓非,共同为双迪公司直销业务试运行启动。

双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潘晓非在致辞时表示,作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历经十年发展,在产业、技术、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升级。公司以制造健康微环境为产业定位,以核苷酸和富氢两大高科技核心技术为支撑,以影响人健康的“吃、喝、睡、养、吸、住、用、行”等基本生活要素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化妆品、健康睡眠系统、健康器械等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用最先进科技成果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张凤楼在致辞中指出,直销牌照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获准进入市场的资质和门槛,更意味着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使命和担当。政府和行业协会将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为创业、创新者扶上马、送一程。

双迪公司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程璞重点介绍公司的直销业务发展规划,表明公司将实施一体两翼营销模式+双驱经营战略,即以人网(消费群体网络)为主体,以店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两翼,发展主体壮大两翼,发展两翼壮大主体;以跨界经营、产融结合为双驱,立足健康产业,打造健康管理大平台,建立5亿人互动的生态圈、社交圈、养生圈、商务圈。

双迪计划将在5年内打造百亿级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司将适时在保险、金融、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第三方支付、大数据业务、新能源等板块进行涉足,实现资本裂变式增长。在人才规划上,双迪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前在东北、华南、西南区域设立各省级分支机构,2016年在华中、华北区域设立各省级分支机构,同时做好网点申报和业务运行,2017年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际两大板块相呼应。

随后,双迪公司还进行了公益捐赠,计划用五年时间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建50个青少年健康科普教育基地。

一鼓作气 以金造器

6月8日,继直销试运行新闻会落幕,双迪一鼓作气,在生物谷召开双迪商学院开学仪式及领袖团结营培训。双迪股份董事长潘晓非、中国保健协会荣誉理事长、双迪商学院院长陈玉松等领导亲自在大门前迎接学员。

2014年初,双迪股份总部入驻生物谷,办公环境和生产环境得到全面升级。公司占地面积近千亩,一期总投资约15.7亿元,可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厂房和办公楼按照现代化国际标准建造。办公楼采用智能技术,全方位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将厂区内外资源、应用系统、服务设施及环境管理集成一体,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了公司综合管理水平。而最令所有双迪学员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双迪国际健康科技馆。该科技馆集科普教育、展示体验、学术交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分为细胞王国、蛋白质工厂、空气馆、诺贝尔馆等20余个展区,采用国际领先的展示手段让所有观者眼前一亮。

陈玉松在致辞时表示,双迪的战略目标是立足大健康产业,具体目标是制造健康微环境,具体而言就是解决人类健康相关的吃、喝、吸、睡、住、行等等和生活相关的健康小环境。战略目标里营销模式实施的是一体两翼的营销模式,就是以直销人团队为主体,两翼一个是线上,要广泛的、科学的运用互联网技术,要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直销企业,另一翼是终端店铺,我们要建设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互动体系,以直销团队为主体,以线上和线下为互动两翼,这样想飞就会飞得高、飞得远。

打造企业健康文化范文6

作为振兴中华中医药养生文化的扛旗者,南方李锦记有幸生在了巨人的背上,却又脚踏实地,从头开始,在品质、责任、理念、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实践着李锦记118年所秉承的务实诚信、思利及人、永远创业的理念。

基点:打造世界的民族健康事业

2006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草药健康顾问培训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这一活动迅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

但鲜有人知的是,该事业是由南方李锦记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合力打造。这本是一个绝佳的品牌推广机会,但南方李锦记却选择了幕后。他们为弘扬中国中医药事业默默贡献的情况已不是第一次,只是为了在前进的路途上少一些浮躁,多几分真诚。

其实,就在2005年8月,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编制的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世界品牌大会”上揭晓,南方李锦记的“无限极”品牌取得第62位排名,位居中国保健业榜首。

但南方李锦记并没有对这报以过分激动,在这个行业,他们必须更快、更好,和世界上的对手抢时间。

中草药养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孕育出的灿烂文化代表。然而,一直在工业上追赶西方的中国人疏忽了对本民族传统遗产的深度开发,从而造成了目前的尴尬局面:中国是传统的中医药大国,却不是现实的中医药强国;全世界中药产品市场每年达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草药故乡的中国,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不足5%,甚至不如韩国、日本。

由于中草药重人体系统调理,比西方针对病症下药的治疗方法更具神奇效果,中草药保健产品正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同与接纳。近20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德、法、日、韩等国家相继研究开发出一批剂型先进、疗效明显、稳定可控的天然药物产品,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经济比重大幅提升。

有人疾呼,如果再不注重中草药养生的现代化研发推广,中草药养生将像火药一样,最终成为其他国家进攻我国经济的利器。

时代在呼唤英雄,中华百年老字号李锦记听到了召唤。1992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民族责任心驱使李锦记不顾“隔行如隔山”古训,毅然闯入了中草药这个行业,南方李锦记横空出世,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的民族使命。

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先生给企业定的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参与制定中草药国际游戏规则。南方李锦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为民族争取到中草药保健的话语权,更是为了向世界人民展现真正的中国养生文化,使之不至于被那些不懂该文化精髓的外来企业糟蹋。从而让这样的文化真正惠及世界人民,并给他们带来健康。

支点:提升国人信心的优质产品群

专注并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市场上有很多诱惑,但我们为了梦想,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南方李锦记锁定一般企业难以涉足的中草药保健市场,并不断地专注于它,天道酬勤,专注于差异化追求让南方李锦记收获了累累硕果。

凡了解南方李锦记的人都知道,南方李锦记之所以有今天,与她专注于研发中草药保健品是分不开的,其产品高效而无副作用的特性不但征服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还为其发展寻找到了撬动世界的支点。

南方李锦记的产品线包括无限极保健食品、维雅护肤品、植雅个人护理品、帮得佳家居用品四大系列几十款产品,其中主打产品以复合多糖为核心技术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自1994年面市以来,凭其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功效,除连续4次摘得“十佳保健品”荣誉外,还曾获得“中国保健行业名牌产品”等奖项。

10多年来,南方李锦记为了保证产品在理论和技术上都能站到行业的最前沿,他们付出了相当有耐心的努力。

1996年7月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成立香港传统中药研究中心;2000年与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成立天然药物研究中心;2003年与清华大学签署科研项目合作;随后,公司又投巨资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南方李锦记还保持着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内地的多家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产品生产开发中,南方李锦记一直严格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利用现代高新工艺技术对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使之能高效、快速地将天然植物的功效成分完全充分地提取出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施质量标准科学化。

2003年,南方李锦记成功通过ISO9001:2000国际认证、HACCP国际认证、保健食品GMP三项权威认证,这为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打造了一个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

这一切努力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实力,为中草药保健品的持续开发注入强劲动力,更显示出了南方李锦记真正以科技领军中草药健康产品的决心。

从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的发展脉络中,我们能探寻到南方李锦记对产品这个支点的独到市场运营策略:以主打产品为锐器,独领中草药保健市场;以系列产品随后跟进,实现弘扬中国养生文化的目标,从而增强中国企业进军这个领域的信心。“一枝独秀不是春”,南方李锦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带动,使中国真正成为中草药保健行业的强国,而不仅仅是大国。

杠杆:强大凝聚力的健康和谐文化

是什么让李锦记这样的百年老店如此“青春不老”,是什么让这样的老牌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从她的企业文化中寻找到了答案。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伟大是最单纯的事。”南方李锦记的核心文化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思利及人”。

“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必须思利及人,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首先站在对方立场考虑,为对方着想,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这样合作才能长久,对家庭、对朋友都是一样。”

即便这样看起来简单的文化,南方李锦记用这个利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很多企业都想模仿与复制,但始终难以成功。看来理解不难,难在行动。南方李锦记成功就在行动,并将其贯彻到底。

跟随南方李锦记经受了数次市场风浪洗礼的员工和业务伙伴,对此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

据一些老员工反映,自1998年起,公司因为遭遇到市场环境的沉重打击,经历了大约两年时间的阵痛期,公司处于最“黯淡”的岁月。但就在重创之下,公司还是近乎顽固地守护企业务实诚信的本分,无条件地兑现承诺。比如1998年对优秀经销商的旅行奖励,无疑这是一笔巨额开支。有人提出公司大可以客观环境为由来取消它,业务伙伴想必也会谅解。但李惠森当即表示:“想都不用想,一定要去,而且要组织好,不能打折扣。”

“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和红十字会组织专家筛选出了包括南方李锦记“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在内的10种能有效提高免疫力的产品。在这样一个看得见的市场诱惑面前,南方李锦记显示了难得的冷静。评选结果出台之后,公司即刻发出了关于“六个严禁”的紧急通知,要求:“严禁利用‘非典’事件进行夸大产品功效的宣传;严禁将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及公司其他产品宣传为对非典型性肺炎最有效的预防性产品……”

“我们一直很专心,紧紧牢记着和我们来往的所有供应商和经销商,不会让人家吃亏,最要紧的是信用问题。”我们从这句发自公司高层话语中,强烈感觉到这个企业背后一种难以被撼动的东西。

2005年4月25日,在由国际权威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翰威特咨询公司与数家亚洲权威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及亚洲地区最佳雇主颁奖晚会上,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惠森接过了两个沉甸甸的奖杯――“2005亚洲最佳雇主”和“2005中国最佳雇主”,这是对南方李锦记的默默努力最实在的肯定。

健康的文化为世人认同,和谐的文化能使企业长期发展,而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一定能让一个企业走向长盛不衰的发展轨道。

目标:撬起中草药世界市场的梦想

南方李锦记一直将自己定位为民族企业。从“把中华优秀饮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到“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在李锦记人身上一脉相承。李锦记已经为中华美食创造了一段历史,而南方李锦记要为中华医药创造历史。

这绝不只是一个民族斗士的豪言壮语,它其实是民族梦想和巨大商机的完美结合。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草药健康产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其主因源自于现代人趋于崇尚健康自然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大潮流。“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的观念,逐渐为人们接受,并成为影响深远,促进中草药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直接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据“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组委会介绍,目前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中医药产业在全球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中草药健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任何一家中国企业,都有责任为中国中草药走向世界,创造世界名牌,打造中医药强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而南方李锦记显然走到了前面,作为“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的扛旗者,她有理由为自己的选择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