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例6篇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1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一第一条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业务管理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部颁规章和规则而制定,以本事务所章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为依据,是本事务所业务管理的准则。

第二条业务管理规定的宗旨是: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事务所实行科学管理;本事务所实行律师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本事务所的业务档案制度,真实记录律师活动,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坚持重大案件向有关部门请示汇报,疑难案件集体讨论,为委托人负责,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本事务所的部门划分如下:

一、办公室:负责本事务所的一般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和财务总务工作。

二、知识产权部:负责办理: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出版著作权、名誉权、税务、保险、注册登记等项法律事务。

三、房地产业务部:负责办理房地产开发、买卖、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工程承包、招标、合同见证等各项法律事务。

四、金融、证券业务部:负责办理引资、融资租赁、借贷、抵押、担保、企业股份制改造、公司设立、股票发行、上市等各项法律事务。

五、国内外经济业务部:负责办理涉外及国内的经贸、期货、海商、国际保险,企业破产清算、分立,合并等项法律事务。

第四条本事务所按上级下发的工作规程要求,统一接受委托,统一填写受案通知单,按标准收费,收案表应经主任签字。

第五条本事务所建立收案制度,以与当事人签订委托协议之日为收案日期;以接到法院判决书,调解书之日为结案日期。常年法律顾问以合同规定的起止日期为收结日期。非诉讼事件以完成当事人的委托事项为结案日期,无论诉讼还是非诉讼案件都以收案、收费、交卷为统计标准。收结案应由该案的律师专人负责并应建立登记手续。

第六条本事务所对律师承办的案件及其他重要业务工作实行集体讨论的制度,以保证办案质量。讨论案件至少应有一名部门负责人主持,二名以上律师参加,并作详细记录。重大、疑难案件或其他有必要提请全体律师讨论的案件须由部门负责人或事务所主任召集全业务部律师或全所律师参加讨论,必要时向市司法局主管部门报告或备案。

第七条本事务所建立会议记录制,所内所作的各项决定及其全部重要工作,均应作出详细记载,并于年底装订成卷,由事务所主任签字盖章存查。

第八条律师办结的各项业务应及时立卷归档,立卷归档工作由承办律师或律师助理按照《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负责办理。

第九条事务所承办下列案件为重大、疑难案件:

一、xx案件;

二、对做无罪辩护有争议的案件;

三、在本市或全国影响较大的各类案件;

四、涉及各级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民主人士的案件;

五、其他重大疑难案件。

第十条事务所对下列行政事务应向司法局报告或备案:

一、在本市或外省新设立或撤并新机构;

二、与外国律师建立协作关系或举办工作交流活动;

三、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第十一条本事务所可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其他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士作为本所顾问,顾问有权得到相应的报酬。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二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律师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从业思想。

2、遵守宪法和法律,培育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3、努力提高律师人员的政治素质,对律师进行经常性的从业宗旨、职业道德、从业清廉等政治教育,使律师人员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4、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5、积极参加局、所组织的政治、业务等学习,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服务大局意识。

6、律师与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纳税。

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三第一条为实现本所日常行政管理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所行政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主持本所日常工作并负责本所行政管理事务。

第三条在实行主任负责制的前提下,本所行政管理推行岗位分工负责制。主任负责全面行政管理事务,副主任、部门负责人协助主任管理某类或某项行政事务。各项行政管理均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第四条本所行政管理包括接待、值班、收案、财务、公文、印章、档案、考勤、人事、会议、后勤、安全等行政管理事项。

第五条本所每月召开数次所务会议,研究解决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所务会议参加者为:合作律师会议全体成员、相关问题涉及部门的负责人。会议由主任召集、主持,会议决定经与会者多数同意通过。特别重大的事项须经三分之二的与会者通过。

第六条本所每周二、五下午为学习日。周二下午为业务学习日,学习新颁行的法律、法规、文件,讨论疑难案件;周五下午为政治学习日,学习时事政治及有关文件。

第七条本所实行轮流值班制度,每日安排专职律师一至二人负责日常接待、收案、解答法律咨询等事务。值班人员应对办事项进行处理并登记。

第八条收案、收费均由本所统一办理,禁止个人私自收案、收费,具体办法见本所收、结案管理制度和收费管理制度。

第九条本所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详细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条对印章、介绍信严格管理,办法如下:

(一)使用印章或介绍信均应有正当理由;

(二)须经所主任批准;

(三)履行登记手续;

(四)明确专人保管,禁止随身携带印章、空白介绍信或盖有印章的便函外出;

(五)因使用或保管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责任并予以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应予赔偿。

第十一条本所重视公文的日常管理。凡以本所名义制作的报告、请示、函件均应符合相应格式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所主任签发。公文应用本所稿纸拟就,以钢笔或毛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本所指定专人负责公文的收、发工作,往来公文均应编号、登记,传递要有登记签收手续。

第十二条本所重视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规定见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本所重视人事管理工作,具体规定见本所人事管理制度、招聘、辞退及辞职管理办法、考勤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第十四条本所按《章程》的规定,定期召开合作律师会议,会议由主任召集、主持。

第十五条本所依《章程》及其他有关制度开展后勤服务工作,以便顺利开展日常业务。后勤工作由副主任一人分管。

第十六条本所根据主管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好保密、消防、防盗等安全、保卫工作。安全工作列入本所议事日程,指定副主任一人分管负责,具体实施办法另行规定。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能源动力,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电力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无形无装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电力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变电运行管理,变电运行管理主要是操作、维护及管理等工作,而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经常会有安全隐患存在,这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变电运行管理,降低去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1]。因而加强对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的监控和防范,是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变电运行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电力不是由发电机构生产后就可以运用的,而是经过不同级别的变电站和不同的电压传输系统将电力进行降压后再进行传输的,才可以运用,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进行。变电运行主要通过一定的变电设备进行操作的,即把高压电流转换成低压,让电流得到正常化。变电设备是由不同子设备构成的群体,有相应的变电部门。如:变电站等。在整个电力电网系统中,变电运行管理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

2.1人员操作管理风险

近几年来,在变电运行中管理人为的责任事件比较频发,多为值班人员不遵照规程和制度进行操作而引发的。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落实工作票和操作票的“两票”以及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巡查制度和设备定期轮换制度的“三度”规范要求。在日常的变电运行管理者,值班人员应为工作票的许可人,要严格把好许可证;加强运行值班人员的操作责任心,严格管理好操作票,对操作票进行严格审查核对,不可擅自或者强制进行操作。应加强值班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设备故障检修和日常巡视巡查纳入到运行风险管理中。

2.2制度管理风险

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是人对设备间的操作和管理,包括设备的操作、日常设备的巡视检查以及变电运行管理,在这些工作当中,要求在不同的规章规制度、规程规定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而对于值班人员而言,严格遵守制度规章,严格执行规程规定是运行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操守。在日常运行工作中,应该加强规章制度和规定规程的的严谨性,以防对操作的要求不明确或者错误,而导致日常管理人员执行了规章规程仍发生电网安全事故;另外,加强应有规定、操作规程的制定,以防按经验办事,降低潜在的风险发生。

2.3设备的风险

变电管理中的风险点有人为和制度上的,设备上的风险也是相当突出的,是不容忽视的。设备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设备正常状态和良好运行上的,如果变电设备出现起火、爆炸、断裂隐患,都会在一定的情况下导致设备发生风险事故,威胁到变电站的正常和安全运作。在500Kv的变电站中有大型的充油设备、有支撑作用的绝缘支柱还有因故障而压力瞬间加大的设备,而这些设备都会因为值班工作人员的维护和巡视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缺陷和排除故障,而发生设备危险事故,导致绝缘支柱断裂、油开关爆炸及变压器起火爆炸的危险。

2.4客观环境风险

在日常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外在客观环境引起的风险。比如:夏季,因为天气的气温较高,使得导线过热和膨胀,冲油设备的油面因温度过高而升高;相反,在冬季,因天气原因,导线紧缩充油设备油面降低;雷雨天对导线产生冲击和破损坏,如此种种的自然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变电运行管理都有安全威胁。因而,运行人员及日常值班人员应加强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观察记录,做好不同的预案,降低变电运行的环境风险。

3. 防范措施

3.1加强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

日常的运行操作中,值班人员和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健康运行。应该做两方面的培训:第一,安全意识,运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日常运行操作中的人为事故发生,运行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活动,全面系统的学习变电安全规章规程,并把日常运行工作中问题进行安全讨论,并做好定期考核和安全事故的演习,做好应急方案,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二,技术技能,在变电运行的工作中,特别是在500Kv相对较大的变电站,运行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

3.2完善制度提高执行力

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应该实事求是的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加大规章制度和规程的宣传培训力度,对具体操作的规程规定进行讲解和考核,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制度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按照流程操作,落实好“两票三度”。把日常运行工作落实到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和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树立日常操作的风险控制意识,强化其执行力。从而利促进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发展。

3.3巡视检查必须到位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在一定度上是可控可操作的。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值班人员应该加大对变电设备、线路、仪器等巡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于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登记分析,进行细致的排查,建立科学的预防方案以及规范的巡视制度[3]。对特殊状况(恶劣天气)、特殊设备、特殊时期进行日常的巡视和特殊巡视,确保变电运行管理的安全、效率、稳定的运转。

4.结语

科学化、规范化、细节化操作对于变电运行管理是相当重要,可以有效的防范和预防危险的出现。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应积极的做好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及掌控工作,并制定相对应的有效、科学的预防和检查方式,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和技能,做好变电运行管理中的每项工作,操作好每一个环节,实现安全的变电运行管理,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升用电安全,以满足电力的正常供应,实现和谐、安全的经济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国辉.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探讨[J].科学技术.2012,23,(6):56-55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3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目前许多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仍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而对如何按公司制度的要求筹集资金、用好资金、合理分配利润等,则研究不够。

二、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管理要求,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顺利进行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目标。公司共同的理财目标,一般可理解为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无论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何种利益冲突,其他利益主体(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的利益最终要服从于出资者的利益。因此,出资者需要,服从出资者利益,实现出资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成为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

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监督权、决策权、执行权三权的分离、有利于明确权责、有利于公司财务内部纺束机制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

1、出资者财务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股东在何时何种状态下对何种财务事项进行何种决策。一般而言,由于对剩余收益权的关注、有关公司分红及配股方案的决策,是出资者财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2、经营者财务的规范体系。

有关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董事会的财务规范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董事会的财务权限;二是董事会对经费管理者财务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有关公司经营者财务的规范。公司经营者受董事会委托负责日常经营决策与管理,它是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主体、同时又是日常非重大经营的管理事项的决策主体。应明确公司经营者在财务审批、签订合同、提供对外担保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财务权限和为履行出资人受托责任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

3、财务经理财务的规范体系。财务经理受公司经营者委托对公司的日常财务运作进行管理协调,主要有以下内容:

选择适宜企业特点的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明确公司内部各有关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建立财务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做好内部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的分项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和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

四、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一方面是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涉及生产经营方方面面,一方面是为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确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2、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需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实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基础上,应建立财务总监督制度,主持和监督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4

人事需要根据公司空缺岗位需求,在相应网站进行简历的筛选、下载、电话邀约工作,完成招聘任务;定期参加社会招聘会,择址张贴招聘广告;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人事的岗位职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人事的岗位职责11.负责办公室日常行政工作;

2.负责大区人员考勤报表制作;

3.负责基础人事工作;

4.负责大区人员的行政类费用报销,与总部营销中心财务对接;

5.负责总部文件在大区的下发,大区文件的起草和下发

6.领导交待的其他工作。

人事的岗位职责2负责总部员工薪资、奖金计发及人员异动管理,确保整体流程高效合规;

新酬数据统计及分析等工作,按时完成薪酬数据的分析报表

负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录入管理,确保信息有效,数据更新及时、准备;

熟悉了解各地劳动法、社保公积金、个税等相关政策,确保相关工作及时准备并协助解答员工薪酬福利相关的咨询;

协助上级完成薪资体系优化及薪酬调研工作;

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人事的岗位职责31、负责公司招聘工作,协调办理员工招聘、入职、离职等手续;

2、负责人事部门会议、资料、日常交流等日语翻译工作;

3、负责公司日方人员的签证办理、延期等手续;

4、执行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实务的操作流程和各类规章制度的实施;

5、完成领导交付的其他工作。

人事的岗位职责41.负责事业部员工月度薪资核算发放

2.负责事业部月度薪资月报

3.负责事业部员工收入/在职证明开具

人事的岗位职责51,考勤:每日/每月考勤异常系统等处理及管理,监督指导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考勤,社保公积卡领取等;每月薪资数据收集/初审/归档及每月接待员工薪资问题登记及反馈

2,月度绩效考核:月度绩效数据收集、初审、工厂端组织会议回顾

3,报告:每月工时及行政费用预提/预测;对外工时数据;HR周会/月会报告、员工入职离报告;HR KPI等

4,员工活动:生日会、运动会、团队拓展、年会等组织协调举办

5,保安、工厂5S管理、保洁、食堂、工作餐管理:行政外包服务管理及相关服务人员管理

6,公司车辆/司机管理:协调安排公司用车;用车制度/日常费用控制;车辆年检/保险/ECT/油卡/保养维修管理、跟踪、监督;出现车辆故障等情况,及时安排修理,确保公车正常使用;员工车辆停放协调管理;司机管理等

7,来访接待:接待前准备/接待中协调/接待后的整理

8,员工宿舍:按需寻找房源;协议管理及费用控制;协议追踪

9,行政办公用品采买:瓶装水、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咖啡耗材等

10,机票预订:根据差旅及相关制度预订机票、费用控制、结账

人事的岗位职责61、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办公室日常管理、行政制度撰写、办公环境优化、车辆管理等;

2、负责公司大型员工活动策划及组织工作;

3、负责企业文化宣传,包括宣传稿件撰写设计,公司宣传栏管理等。

4、负责社保投保、申报,公司社保基数申报、调整、年检等工作,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人事的岗位职责71、按照总公司要求执行公司人力管理制度;

2、店铺及深圳写字楼员工招聘工作;

3、店铺及深圳写字楼员工关系管理工作(入职、离职、异动、档案管理等);

4、员工薪资福利工作(薪资、佣金、考勤、年终奖计算等)

5、员工社保公积金问题咨询及业务办理跟进工作;

6、深圳公司及深圳二分公司个人所得税网上申报;

7、负责公司员工积分入深户办理;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税收管理员制度 问题 构想 手段

税收管理员是指税务机关从事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的税收行政执法人员。为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起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以来,税收管理员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得到了强化,“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税收征管的质量、效率、税源控管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经营形式的多元化、税源管理日趋复杂,以及受传统管理理念、税收管理员素质、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笔者结合对吉林省国税局2008年度税收征管审计调查的有关情况,就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想法。

一、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为繁杂

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包括了户籍管理、催报催缴、欠税管理、纳税评估、税法宣传、发票管理、金税专票协查、税控装置管理、信息采集等内容,几乎覆盖了除受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违章处罚、减免税和税务稽查以外的面向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增加,使税收管理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造成税源管理的重点不突出,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影响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吉林省国税局为例,该局虽然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但由于工作绩效考核尚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基层税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二)结合税源特点实施分类管理不够深入

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基层税务部门的分类管理不够细化,没有很好地结合辖区纳税户生产经营规模、性质、行业、经营特点、企业存续时间和纳税信用等级等要素以及不同行业和类别企业的特点,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部分税收管理员的经验特长、专业特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特别是对那些经营规模较大、会计核算复杂、利润形成隐蔽以及纳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实施专业化、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做得还不到位。

(三)管理幅度过大,征税成本过高

目前,在税源管理一线执法的税务人员较少,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必然导致管理幅度过大。如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的总纳税人有2800多户,但税收管理员仅30多人,平均每人分管近100户,若要管好,难度显而易见。从征税成本看,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几乎是美国的l0倍。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则需要增加税收管理员的数量,从而增加管理成本,而这显然与国家实现征管目标的前提相悖。

(四)保姆式管理并未废除,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税收管理员担负着对纳税企业进行日常的纳税管理、催报催缴、纳税辅导等多项职责,并且还要对所管理的事及管户负全责。一方面,这种管理方式与专管员制度下的保姆式管理没有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没有设立相应的奖优惩劣机制,使税收管理员制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五)税收管理员与税务机关的法律责任风险加大

税收管理员每完成一项工作都要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纳税人出具税务文书。这种税务文书导致税收管理员要承担纳税人管理方面的责任。假如纳税人在其财务、纳税等方面采用欺骗、隐瞒等手段,那么税收管理员出具的文书则存在不真实等问题,税收管理员就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税务机关也可能会有连带责任。仔细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于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建立在对企业直接“管”的基础上。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构想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的概念

税收管理员应扩大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外延方面不仅仅基层税务部门的税务人员是管理工作员,每一层级的税务人员都是税收管理员;内涵方面不仅是管理,而应该是管理与服务并重,这里的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而是要让纳税人遵从税收法规的服务。按照税收风险理念,作为一名税务人员,每个人都有采集纳税人涉税信息的职责,真正形成税收管理团队去应对纳税人群体;让一些管理能力强的税务人员去处理复杂税收事项,将无差别的对纳税人平均管理转变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特定的纳税人管理。

(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明确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思路:在全员管理的框架下分工协作、相互监督,依托税收基层管理平台实行层级和岗位之间的考核评价体系、管事和管户相结合的执法与服务并行,形成“全员管理、专业评估、重点稽查”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税收管理员从层级上应分为总局、省、市、县、基层五级;从每个层级的岗位分工上应细化为:风险采集、纳税服务、税源调查、综合管理、稽查监督等岗位。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总体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项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推行适度的专业化管理,合理分解税收管理员的管理事项,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人员负责。同时,专职管事人员要将在分析、评估、重点涉税事项调查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税收管理员,由税收管理员进行跟踪监控;税收管理员也要结合日常管理,将发现的疑点及时交给专职管事人员作为分析的依据。

(三)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原则

推进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和完善工作,应遵循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专业、集体履职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权分成若干个环节,分解到不同的岗位,通过流程控制,建立起各个征管业务岗位之间相互衔接和相互监督的征管工作机制,其核心为权力的分解、过程的控制和岗位的制约。分解权力并不等同于弱化责任,要坚持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管户和管事的责任,明晰哪些事情是以管户的形式出现的,哪些是以管事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强化责任,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和税源管理能力、遵从服务能力的提高。

由于税收管理员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人数众多,并且有相关的管户责任,必然会带来“管户责任”的执法风险。而一些行政执法的监督部门在监督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也以此为依据,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这在基层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屡次出现。因此,在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要坚持规避风险的原则,对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减少不必要的签字等执法风险的事项,同时在管户上采取集体履职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等方式,弱化个人管户的概念,在管事上采取交叉执法等方式规避税收执法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手段

(一)合理划分税收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要合理划分管户制税收管理员与管事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管户税收管理员是指以特定纳税人为管理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日常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管事税收管理员是指以不特定纳税人的重点事项和一次性(或偶发性)重要涉税事项管理、纳税服务为主要职责的税收管理员。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按事项分类。管户制,指税收管理员以划定的特定纳税户为管辖对象,以特定纳税人的税源管理、纳税服务等为主要职责。管事制,指税收管理员不以特定的纳税户为具体管辖对象,而是以不特定纳税人的特定涉税事项作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的主要职责。管事与管户结合制,指纳税人税收执法和纳税服务中的日常涉税事项由管户的税收管理员承担,纳税人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专业涉税事项由管事的税收管理员承担。

2.按级别分类。国家税务总局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特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省级税收管理员负责省级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市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市区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县级税收管理员负责全县重点税源、五级风险企业的税源监控及特定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基层税收管理员负责规定区域内的税源监控及一般事项的税收风险应对。

3.按岗位分类。风险采集岗,负责日常管理和接收的各种信息,在发现纳税人有涉及税收风险的可能而计算机又不能自动提取该风险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手工录入异常信息的内容并提交给纳税人所在税务机关综合管理岗审核。风险采集为全员采集,对一些特殊任务的风险采集由特定人员采集。纳税服务岗,负责向纳税人进行税收政策解读及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另有明确规定外,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理、传递与反馈。税源调查岗,负责辖区内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的核实、优惠、认定信息的核查、一般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税收政策和宣传解读。综合管理岗,负责特定纳税人、特定事项的涉税风险的识别与应对,监控和缩小纳税人纳税遵从偏离度。稽查监督岗,负责追补没有遵从税收法规的纳税人的应纳税款,提出税收管理建议,并对上一环节的税收管理人员从管理能力、廉洁自律方面实施监督。

(二)合理优化税收管理员人力资源配备

税收管理员可按“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的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的行业性风险监控”等类型配置,也可按行业、产业类型、规模配置,还可聘请“院校管理学者、行业管理大师、标准认证专家”或其他有效方式成立管理员专业管理团队。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结构应为:行政机关20%左右,税收服务厅15%左右,税收管理员65%左右,其中,调查核查人员为30%,纳税评估人员为20%,税收稽查人员为15%。

(三)逐步建立以流程管理制度为主线的考核机制

日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准确、连续、有效、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所以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善和督促作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较企业比起来力量要薄弱很多,很多小的基层事业单位只设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内部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指出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被审单位完善内部核算制度。二是监督和评价作用。通过正规的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指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正确和合法,同时也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更好的工作做好准备。三是财务制度和领导管理相互制约和建议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处理及其领导对财务工作的管理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会依据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规定,指出事业单位存在的不规范行为,能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再次,由于内部审计在日常审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容易发生的问题,能够发现的较为及时,能较好地防止错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挽回损失,对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四是与外界沟通联系作用。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与政府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进行沟通的机会较多,协助这些部门开展日常审计监督工作,有的内审结果可直接被政府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采纳;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内部情况更加了解,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容易发现问题及时支出并提出更好的规范财务管理的建议,尽量避免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制度实施较晚,作为事业单位,作为为社会服务的部门,由国家财政拨款,按照拨款项目支出,社会监督比较少,逐渐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我管理,自己说的算的不良习惯,要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属不易,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引导。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内审工作的从属地位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被认识起来,认为内部审计相当于“自找麻烦”,很多事业单位认为将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好就够了,每年的财务工作都是差不多的,内部审计不重要,没有必要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只是形式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实质内部审计部门没有任何作用的事业单位大量存在,有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是主要履行财务审核的职能,对于财务账务以外的审计问题无法给予合理的建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有很多是从财务会计抽调来的,只是熟悉日常账务处理,对管理方面知识缺乏,很难从单位全局角度审计财务工作是否合理,很难全面的开展审计工作,对于日常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难发现,工作难度大,给内审工作造成缺位或漏失,不能完全体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作为依托,审计方式、方法单一,不够规范,工作思路不够明确,工作效率较低;内部审计工作只拘泥于日常会计处理是否规范、单据报销是否合理,使内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接轨,无法吸取先进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被上级单位、本单位领导的控制,成为维护本单位利益、规避法律的工具,往往使审计工作只做表面功夫,使不合理的报销表面合理化,使审计部门成为违法违规套取国家资产的工具,使内部审计部门既无法公正、客观地反应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又为不法行为形成了保护伞,失去了内部审计应有的法律作用。

一些事业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擅长对企业的审计和年报工作,对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了解不足,一些专业性的经济支出是否合理也不能给予肯定,只是对肤浅的会计核算做大概审计,深层项目支出是否合理规范并不能给予正确的评判。

内部审计缺乏连续性,一些事业单位每隔几年就会换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审计,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重点都不一样,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就会造成审计意见不一,使单位日常会计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事业单位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人在思想深处还是认为事业单位是国家拨款,支出项目也是固定的,怎么花也不会出现问题,内部审计没有实质性的必要,内审工作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并没有真正被重视起来,没有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认为内部审计相当于“自揭伤疤”,没有存在必要的思想普遍存在。

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不通顺。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其充分履行职能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在现实的单位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能以一个独立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关系并未理顺。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内审部门,少数事业单位虽然有内设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但该机构不够独立、职责划分不清、制度不够完善,是否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到底算不算问题,能不能改,还是领导一人堂,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监督形同虚设,权利得不到有效制约。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惩处力度不够,不能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发现错误后如何处理,特别是除去麻痹思想和习惯性陋习,做到预防和杜绝人为的、主观的错误,做到按照规定严格地进行内审处罚,责任到事,责任到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内部审计属于单位内部的自查行为,内审处罚有时难以落到实处。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提高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该改变其从属地位,做好事业单位的检查者和监督者。将检查督促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在完善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同时,使事业单位资金做到合理使用、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同时,按照本单位领导的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审计职责,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以及领导工作方针之间的关系,努力将审计制度融入会计日常工作和领导日常管理思想理念中去,将审计制度纳入单位财务制度中去,并将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领导管理问题及时归纳总结并向领导汇报,并形成建议书,定期向领导报告,做好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者和领导的参谋者,使审计部门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及工作任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的工作重点是控制财务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领导管理的制度性、可行性。实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提高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性。因此,内部审计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审计工作同日常的财务管理、领导管理结合起来,为本单位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合规把关。其次,要转变事后审计的传统观念,将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积极检查和督促、事后严格监督和整改,及时发现并纠正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查改进。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出系统、客观、规范的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组成要合理,要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求有熟练的财务知识的同时要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有足够的了解,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炳公执法、认真负责。熟悉国家财政法规和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核工作,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协助单位相关部门制定规范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给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权利,使各个部门能全面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对内部审计做出的审计意见要严格整改,对审计人员从工作待遇、工资待遇方面都给予解决,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制定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的培训及考核,从根本上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