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重点范例6篇

儿科护理重点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1

1整体观察

小儿智力发育不健全,特别是年龄小的患儿不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差,对自身情况述说不清,对检查治疗不合作,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对小儿的面色、神志、意识、反应、哭吵、进食、发热、呕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作出正确的判断。

2综合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害怕心理护理:儿童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并且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娇气、任性,知识面也逐渐加宽,知道的多就想得多,心理活动比较复杂,一旦生病,尤其是骨折患儿,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针、吃药,不能动。所以产生的害怕情绪最为主要。针对这种情绪的护理,需要从住院开始,责任护士接待住院患儿时要热情大方,语言耐心温和,使小儿感到亲切、温暖,快速完成必要的检查不使小儿感到紧张。另外,向父母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爱好、家庭生活方式等等,对患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入院后向患儿介绍自己,与其谈些感兴趣的话题,消除陌生感,在情感上与患儿沟通,消除恐惧害怕心理[1]。

2.1.2疼痛心理护理[2]:患儿对疼痛有比成年人更强烈的恐惧感,因此每逢检查、治疗、护理时,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不仅会使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甚至与医护人员产生敌对心理,影响病儿的疾病转归和心理健康。所以对一切能引起疼痛的治疗护理工作注意动作准确、轻柔,尽量避免给病儿造成痛苦,如检查时注意保护肢体,注射时注意技术操作等。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多给与鼓励赞美的话语,以取得患儿配合。

2.1.3新环境适应心理护理:患儿因病住院,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转入了一个陌生好奇又害怕的环境,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以前有过病打过针的患儿,更是哭闹不安,在心理上会有一个长短不定的适应过程。因此,应根据患儿的不同心态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儿尽快适应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应向家长及患儿介绍自己的职责,经常巡视病房,跟患儿谈心,做游戏,让患儿喜欢你,视你为他自己的大朋友。介绍同病房的小朋友认识,大家一起唱歌、看图书等。而且现在的病房都有电视、空调、暖气,有了电视,有了伙伴,妈妈陪着,护士阿姨又和蔼可亲,对于这样一个环境说,患儿会感到像家一样,很快就会适应,我们应用此方法,患儿家长都比较满意。

2.1.4拒药心理护理:吃药对于患儿来说还算小事,但是打针就不行了,这是患儿的通病。但患儿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好强心,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采用诱导鼓励的方法,激发患儿的勇气,提高忍耐力,对主动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也可让同样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赛,对其勇敢者给予表扬奖励等刺激,树一名勇敢者做榜样,让同病室的患儿向其学习,使他们配合治疗。

2.1.5孤独依赖心理护理:人人都有依赖性,尤其在生病以后,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患儿身上也更为显著。在家中人人都疼爱,生病后,这种随意的环境一改变,就会显得孤独无助,自己躺在床上,没有小朋友玩而显得寂寞无聊,而依赖心理马上显得突出。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应积极行动,调动患儿的好奇心,讲些好听的故事,经常去陪陪患儿,并且让患儿积极发言,讲一讲所知道的一切,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对患儿应有一颗童心和爱心,让患儿喜欢你,这样,孤独依赖的心理就会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2.2肢端血运的观察护理肢体骨折可累及血管,造成血管损伤部位远端的血循环障碍,甚至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因此要注意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脉搏有无异常及疼痛性质改变和被动牵拉指(趾)痛。若有肢体缺血的表现,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婴幼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因而啼哭往往是病情变化的最早期征兆。护士应根据哭声的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伴随的各种表现来分析判断是生理性啼哭还是病理性啼哭,有可能是因为石膏外固定后的不舒服而啼哭,也可能是因石膏固定过紧,压迫肢体引起疼痛而哭闹。如果是后果,则要及时解除。

2.3皮肤护理小儿皮肤娇嫩,容易发生破溃而引起感染。应每日给小儿沐浴或擦洗,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炎。对长期卧床患儿应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变换,减轻皮肤受压。尤其对使用夹板、石膏、牵引固定的患儿要定期查看,防止出现压疮[2]。

2.4饮食护理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因此合理喂养才能促进疾病康复。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需要,调配饮食,注意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合理比例。对有偏食厌食的患儿,争取改换食物花样品种,采取耐心说服教育,鼓励表扬等各种措施促使进餐,避免营养不良。

3护患沟通的形式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2

关键词:儿科;“康乃馨”护士;患者;满意度

患者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者之一,患者的满意程度是反映医院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不断提高满意度。本着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我科从2012年10月起,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岗,明显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12月的120例住院患儿,2012年1月~9月患儿74例为A组,2012年10~12月患儿46例为B组。男72例,女48例,年龄3~68个月,平均(11.2±2.6)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全部患儿均按进行了健康教育。

1.2方法 A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均采取传统的口头宣教。B组患儿自入院至出院则由儿科“康乃馨”护士,采取口头宣教及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等。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康乃馨”护士岗的基本要求 2012年10月至今,我科现有床位50张,设“康乃馨”护士1名,实行白班制,不参与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全面掌握科室患者动态,解决患者的需求,负责全病区的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每日在晨交班时汇报工作情况,特别是重点及特殊患儿的动态及科室存在的问题。要求“康乃馨”护士拥有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扎实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及经验,有协助精神,儿科工作10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职称为主管护师。

1.2.2“康乃馨”护士的工作实施

1.2.2.1工作内容 每日认真参加晨交班,重点听取夜间病区动态,注意重点关注人群;床旁交接时,与管床护士细致接班,听取家属意见,耐心解决问题,口头宣教患儿疾病知识。负责白班新入、转入患者的安置及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送行及出院指导等;重点人群:如重危疑难患儿、特殊检查、特殊用药者要进行反复宣教。每日下班前主动巡视病房,了解患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再次针对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认真作好记录。遇到科室抢救危重患儿及他人护理技术有困难时,应积极协助完成。

1.2.2.2工作形式

1.2.2.2.1口头宣教 每天对新入、转入患者做好入科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手册等。重点人群做好多次宣教。

1.2.2.2.2同种疾病集中课堂宣教 每月定期组织科室的同种疾病患儿及家属的集中宣教。利用书本知识,网上资料及临床经验,制定成PPT课件,如: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指导、川崎病的皮肤护理、秋季腹泻的饮食指导等。课后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听取家属之间的讨论,作好记录。疑难问题应咨询医生后再予以答复。

1.2.2.2.3协助制定及发放新的健康教育处方集宣传资料 按病种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及儿科医学小知识的宣传展板。如:小儿气道异物的急救,高热惊厥的家庭急救,留置针的看护技巧等。手册做到人人到手,宣传展板内容可根据季节,及时更新内容。

1.2.2.2.4出院患儿电话回访 对出院后1 w以后的患儿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情况,解决家属在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征求家属对住院期间的意见及建议。对于疑难转院患儿,关心患儿病情,同时学习上级医院的诊疗护理技术,以便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2.2.2.5建立特殊病种QQ交流群,群内成员由主任及科室医护人员及患病小儿的家长组成,定期查看聊天记录了解情况,满足患儿需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

2 结果

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就护理部每月满意度调查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份4个选项:满意10分,较满意7分,一般5分,不满意0分,满分100分。调查时说明填写要求后,由患儿及家属逐一填写,调查时患儿及家属配合,统计每月满意度得分,然后与2012年以来的每月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经t检验,P

3 讨论

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2]。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大大减少了其他护士用于解释、咨询的时间,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减少恐惧,利于疾病康复。工作成果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是提高儿科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具有以下优点:

3.1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程度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属要求高,护士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静脉输液及基础护理上,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3]。“康乃馨”护士从入院时的简短的入院宣教,即可评估患儿及家属对入院宣教的掌握程度,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避免了以前的盲目灌输教育,致使家属对教育内容接受能力差,容易忘记内容等[4]。设立儿科“康乃馨”护士后有计划的反复、强化宣教,让家属能复述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家属照顾患儿的信心。

3.2大大消除了家属的疑虑和不满,保证了科室的护理安全 “康乃馨”护士经常在病区巡视,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与家属交流,建立了亲密融洽的关系。家属把心中的想法及对科室的建议向其反映,通过及时向领导反馈,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早解决。

3.3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各大医院普遍儿科护士都呈年轻化,临床经验少,心理素质较差,对儿科专科知识掌握不足,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自己没有底气,过于形式,达不到效果。遇到技术难题,不能理性面对。“康乃馨”护士临床经验丰富,护理技能娴熟,能良好的运用沟通技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更能赢得家属的肯定。“康乃馨”护士在患儿家属沟通宣教的同时,年轻护士可以旁听,做好记录。处理技术难题,可以及时纠正年轻护士的不足,并传授有关经验及技巧,不断提高年轻护士的综合能力。

3.4大大提高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效应 当今各个行业都与网络密不可分,护理工作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方便了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动态了解,还促进了患儿家长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的的疾病护理逐步转向为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不断扩大了医院及科室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48.

[2]易永红,叶天惠,高汉英,等.护理健康教育应对无效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3(9):66-67.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3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4-01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1.2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3.8%。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志弘,朱伟业,屠玲萍.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12(12:235-236.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4

关键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护生临床

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临床带教正是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纽带[1]。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独生子女的普及,给儿科临床带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现就儿科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1)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护生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护生来说是空白。护生入科实习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数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

(2)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

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护生动作慢,一般只给护生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护生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3社会因素(1)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护生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

(2)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

《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

(3)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对策

2.1加强儿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儿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隔周一次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对护生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总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护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3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2.4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科室进行每月1次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病人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培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是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四是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5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儿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晨

2.6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在临床带教中,从护生第一天踏入病房就对护生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护生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3小结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力群,李湘苏.简论护理临床见习带教的原则[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66-67.

[2]杨丹,张德辽,刘成霞,等.新形势下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86-187.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5

【摘要】在儿科病房的护理中提出更新护理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是降低儿科护理纠纷,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纠纷;原因

儿科临床护理工作针对的是未成年群体,范围包括从新生儿至青春期儿童疾病的护理工作。因此,无论是疾病的发生与转归,还是病儿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都不像成人那样相对稳定。这就决定了儿科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还是护士与患儿家属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人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因此,儿科病房护患纠纷日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护患关系,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1.原因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①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少数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定,认为护理工作是低人一等的脏累工作,时刻准备脱离工作岗位转行做其他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出现思想不集中,认真程度不够,从而出现过失而引起纠纷。②护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差: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尤其应懂得儿童心理学。每一位护士的操作技能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由生疏到熟练逐步成长和完善的,低年资护士操作技术欠佳的状况在所难免。如小儿静脉穿刺是工作中的难点,若不能“一针见血”,则易发生纠纷;儿童患病不能表达或表达不准确,护士应懂得儿童心理学,以达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对家属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相关解释等;这些因素易引发护患纠纷。③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部分护士缺乏以患儿为中心的意识,加上儿科护理工作繁忙且琐碎,常常完成常规工作后不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个别护士缺乏服务意识,态度生硬,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少,被家长认为其不关心,而产生不满情绪及不信任感而产生纠纷。④法律意识淡薄[1]:护理人员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记录中漏洞、隐患多,难以提供有力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既是医院有关医疗活动的原始凭证,也是患者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尤其是涉及医疗纠纷时,更是医患双方维护各自合法权益不可缺的重要法律依据。⑤护理人员缺编:儿科病房周转率快,存在着工作量较大护士不足的现象,不能及时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而易发生纠纷等。如中午值班护士少,不能及时更换吊瓶,白天护士不能陪患儿做各种检查等。

1.2家长方面的因素

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期望与要求过高,现在住院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选护士输液、采血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求必须一针穿刺成功,有的家长要求高年资护士陪护等。如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则会引发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护理纠纷的隐患。如重视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治疗护理一定要取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并进行签字,在尊重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权的同时护士要注意保护自己,这样有利于消除纠纷。

2.2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儿科高发纠纷的状况,一方面注意改善儿科护理设备,另一方面要增加儿科护士编制,同时要加强儿科护士的业务培训,采取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养适合儿科工作特点的护理骨干,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3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和同情心,应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及时给予解释,对某些无理要求,要坚持原则,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态扩大化,努力使纠纷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应加强护理条例的学习,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中坚决杜绝侥幸心理,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业务技术水平。

2.4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加强与患儿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改善服务态度,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注意把握分寸,避免人为失误造成病人疑虑、误解而引起纠纷,要与家长建立友好融洽的护患关系。护士要保持服饰整洁、大方,举止文雅,表情温和,给家长以信任感、易接近感。也应理解、尊重患儿家长,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注意履行告知义务,同时将患儿家长的意见、态度和要求及时记录在病历上,重大问题报告上一级部门。

3.防止纠纷的保障措施

3.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儿科的健康教育以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可采取口头、书面、光盘、录像带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等,进而增加他们对护理工的理解和配合,减少因为不理解、不配合造成的护理纠纷。

3.2转变护理观念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是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患儿利益为重。当前,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起来,这就要求护士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改变那种“求我”的心态,一切从患儿的利益出发,树立病人第一的意识,视患儿如亲人,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方便。

3.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工作行为,在发生纠纷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利于防范、消除纠纷。医院应充分发挥网络中心的优势,增加医院的透明度。通过微机联网记账,随时打印费用清单,由财务科统一收取住院费用,这样既减轻了护士的负担,又可有效避免因费用的催收问题而致的护理纠纷。

3.4加强临床带教管理

首先,提高全科护士对护生临床实习重要性的认识,让每一位护士明白在护生面前人人都是老师,带护生是老师的责任,以增强其责任感。其次,对新入科的护生集中介绍科室的特点、实习要求,有别于其他科室较为突出的问题反复强调,以引起护生的重视。同时,临床带教工作由专人负责。

总结

护患关系是护理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而护患矛盾可发展成为护理冲突,甚至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告知法定义务,通过告知,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护。通过预见性告知,营造护患双方彼此信任和理解的氛围,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露菲.464例小儿医院感染患者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年02期

[2]刘欢.急危重症常见的护理纠纷与防范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年03期

儿科护理重点范文6

[关键词]持续质量;儿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探讨

在儿科中,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儿科中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当前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方法为常规护理管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可对儿科患儿进行较为完善的护理,但常规护理管理仍然会导致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意外事件,导致护理质量不佳,甚至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影响[1]。基于这一特点,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无法起到较好效果,需要找出更加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该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儿,分析在医院儿科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为该院在儿科中收治的住院治疗患儿,数量为200例。男女分别为116例和84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为(6.58±2.47)岁。其中支气管肺炎66例、急性胃肠炎26例、支原体性肺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58例、喉炎26例,过敏性紫癜14例。将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为(6.13±2.06)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5例、急性胃肠炎11例、支原体性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喉炎15例,过敏性紫癜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为(6.69±2.75)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1例、急性胃肠炎15例、支原体性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喉炎11例,过敏性紫癜8例。两组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完全知情并且同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管理方法

该次研究中需对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儿需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方法如下。

1.2.1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对患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质量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为了较好地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其前提就是需要有着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以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保证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让护理工作起到有章可循的效果,因而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该次研究中针对当前儿科的实际护理情况和患儿的疾病相关情况,进一步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更好地对儿科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事件和疏漏等进行较好的解决,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1.2.2对护士进行培训

持续质量改进对护士的要求也较高,而由于和常规护理工作方法的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也需要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需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和儿科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士培训制度,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改善由于对理论和操作的不熟悉而导致的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3-5]。而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护理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指标、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让护士对这些标准和制度进行完善和系统的学习后,可更好地帮助护士熟悉儿科护理工作,尤其是持续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要点,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1.2.3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实施

在儿科护理中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处理,保证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正常实施[6]。该次研究中,使用了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了管理,尤其是可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小组工作进行反复性的改进。首先是根据当前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改进计划,并且需要根据当前该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在对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后,可对改善计划进行有效实施,在实施中护士可随时对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这些问题可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儿科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效果。

1.2.4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由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特点,和常规护理管理有着较大区别,要求护士使用改进过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临床护理[7-8]。但由于常规护理方法的深入人心和长时间的应用,有很多护士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过程中,会导致患儿家属的不理解。这些患儿的家属认为只有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会出现不支持持续质量改进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护士可告知患儿家长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意义和以往在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后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患儿的实例,例如告知患儿家属在治疗后症状缓解的大概时间,让患儿家属能够放心。另外就是可以让患儿家长参与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对临床护理的疏漏和缺陷等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报告,以期更好地改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1.3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收集。收集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评分,该次研究中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44,P=0.007),观察组患儿的意外事件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78,P=0.016)。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4.59±1.57)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9.56±3.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51,P=0.000),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8.85±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5.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02,P=0.000)。

3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当前医院中的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衡量医院或是科室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护理质量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身体各项技能和抵抗力发育并不完全的儿科患儿而言,护理质量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对儿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有着较多的研究和关注,但在实际的儿科护理中,其护理质量管理仍然是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的。但有较多研究显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的效果并不佳。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可在儿科中使用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即为这样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能够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各项细节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尤其是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疏漏进行较好的改善,从而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儿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该次研究显示,在儿科实际的护理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其护理安全性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取得更佳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6):4585-4587.

[2]董健.浅析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96-397.

[3]颜斐斐,潘继红,刘宴伟,等.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2-15.

[4]宋庆莉.儿科采血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效果的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3):207.

[5]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

[6]吕顺丽.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6,10(1下旬版):193-194.

[7]卢世敏.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