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实习小结范例

儿科实习小结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1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存在问题;对策;教学质量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完成角色转变、走向独立工作的关键一步[1],也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作为德阳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也是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接收各院校实习护士约350名,而儿科作为全院最大的综合性科室之一,承担了重要的临床教学任务。如何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也一直是我们在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教学满意度,保证护理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我院儿科护理教学活动的实际,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体系不完善

科室设有临床护理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但是不具备合理化、标准化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未实现对学生临床教学的分层管理及培训,缺乏带教质量奖惩标准。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临床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体现其真实水平[2]。

1.2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

儿科作为全院最大的综合性科室之一,其学科涉及儿童的生长发育、保健、营养、疾病防治、护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其疾病也涉及到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免疫等各个系统,内容繁多、太复杂,部分带教老师不熟悉教学计划,加上科室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缺乏具体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1.3带教模式陈旧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的一带一的师徒带教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权威性的存在,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自然也就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拉近[3]。学生全程跟着同一名带教老师实习,学生每天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也容易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学习的知识也较局限、较单一,同时也可能导致带教老师在教学后期对学生讲无可讲。此外,部分带教教师临床工作比较忙,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带教手法单一,必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满意度,影响教学的质量。

1.4教学师资薄弱

科室带教老师均为临床一线护士,虽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大多缺乏必要的系统教学技能培训,加上带教老师在学历与教学水平上参差不齐,存在或缺乏理论教学能力、或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产生影响[4]。此外,儿科护士临床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部分带教老师可能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重使用、轻培养,教学分离,盲目带教。

1.5落后的授课方法

临床教学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LBL)、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5]。教师授课基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教学全程灌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加之教学内容多偏重理论缺乏实践,使教学形式太过于简单,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见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疑惑得不到正确及时的解答,自然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6教学评价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护理教学的质量。科室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问卷方式向学生发放调查表以了解各项教学活动满意度,实习结束后回收,难以及时反馈该批学生的教学问题或教学意见。此外,还缺乏学生对授课老师或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习表现的评价。

1.7考核流于形式

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基于传统的考核方法多以理论考核为主,一般在出科前发放理论试卷进行考核,试卷回收后未对学生进行考核试题的讲解,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也没有机会知晓正确答案,造成理论知识的脱节。出科操作考核由带教老师负责抽考,缺乏统一的评分标准,随意性大,不利于增强其动手能力。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及综合能力。

2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及应对对策

2.1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

科室在护理部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下,成立了由护士长—教学组长—教学督导员—带教老师组成的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教学工作,带教组长负责安排协调教学活动,教学督导员负责教学工作的督查,带教老师负责落实带教工作,各级人员职责分明,层层有人负责,确保教学计划的落实。科室制定详细可行的分层次带教计划以及严格的教学奖惩制度,以提高带教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2.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科室对向克兰等[6]提出的临床路径表格式计划单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室按照各院校护理专业实纲要求,结合儿科的专科特点,以表单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专科教学周计划。每轮实习生入科时发放此计划单,护生可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内容,便于其主动预习相关的专科护理知识,也有利于带教老师明确教学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避免盲目带教。表格式护理教学计划单简洁、实用、操作方便,有助于护理教学规范化、程序化、有计划性的进行,适用于各个临床科室。

2.3更新带教模式

儿科作为最大的临床科室之一,现有普儿住院病区、临观输液病区及新生儿病区。科室要求每位护生需实习两个病区,在第三周进行病区轮转,有利于护生了解不同病区的工作流程及专科特点。同时施行“双导师”带教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一带一的带教模式,学生便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习到各不相同的知识。双导师带教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实践知识,老师同样也可以结合自己不同的教学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全面、深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护理技能[7],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选择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工作热情、高度责任心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科室带教老师,同时要求带教老师的学历要高于或等于所带实习生的学历。科室每季度组织带教老师进行一次教学师资培训学习,每年选派教学骨干参加院内外教学师资培训,并将学习内容在科内进行传达。此外,鼓励科室带教老师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教学讲课比赛,并鼓励大家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以加强科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室教学水平。

2.5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科室每周至少安排半天作为教学日,教学组长根据科室专科特点安排各病区教学骨干对实习同学进行操作培训、理论授课或考核,并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临床教学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徐文兰[8]提出的思维点拨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均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大大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2.6实施教学双向评价

传统的护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已经无法满足临床带教的需求,不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教学情况,若无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就无法提升教学质量[9]。因此,建立双向教学评价体系,即科室护士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实习生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分,师生互评,相互监督,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规范带教行为。通过师生双向评价,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便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保证教学大纲的顺利完成。此外,根据护生的测评情况,每季度评选出优秀带教老师以表扬,对反映差的带教老师进行淘汰,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带教积极性,同时带教老师也按比例评选优秀学生上报护理部,为医院储备护理人才提供依据。

2.7考核形式多元化

科室在传统理论考核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化的改革,包括科内自查和护理部质控。科内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操作及平时表现。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在第四周由教学组长集中组织进行考试,并对护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平时表现成绩则由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随机抽考专科理论及操作,根据学生的表现及分析、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教学组长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督查;此外,科室时刻准备迎接护理部对教学质量的专项检查、考核。如此全面、系统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结

儿科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护理工作具有劳动强度大、繁琐谨慎等特点,医护人员的微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给临床护理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科通过对儿科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有助于改善儿科护理的带教水平,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为护理队伍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10]。

参考文献

[1]王欢,马桂艳.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8(20):133-135.

[2]曹月.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交际,2015,6(410):182.

[3]梁萍.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实践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3-74.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01.035.

[4]朱红梅,谢丽明.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带教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3,11(17):1626.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3.17.064.

[5]李俊杰,李霄,赵成,等.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普通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410-415.DOI:10.3969/J.ISSN.2095-1450.2013.04.38.

[6]向克兰,杜明娟,黄爱娥.护理教学临床路径表格式计划单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0):87-88.DOI:10.3969/j.issn.1671-1246.2013.20.049.

[7]张杨.新形势下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613-614.DOI:10.3969/j.issn.1009-6019.2015.02.803.

[8]徐文兰.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8):79-80.

[9]周瑶.探讨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J].今日健康,2015,14(3):209.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2

1.1对象

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宁波市某三级专科医院儿内科3个病区实习的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60名全日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儿科病房每轮实习学生4人,实习4周,共5轮完成儿科实习。病房的选择根据病房总带教老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床旁教学的把握程度确定。其中2名学生因身体原因延迟实习。实习生全部为女生;独生子25人(43.1%),非独生子33人(56.9%);省内生源52人(89.7%),省外生源6人(10.3%),年龄(20.21±0.70)岁,在校成绩(80.29±6.59)分。

1.2方法

1.2.1形成性评价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中的实施

每个科室的4名学生组成两个小组,每组2人,分别在实习的第2周和第4周各举行1次查房,第2次查房时两组学生的角色互换。整个护理查房由学生准备和主持,以其中一组学生所分管的患儿作为床边查房对象,过程涵盖采集患儿病史、护理体检、健康教育、现场专科操作等环节;另外一组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患儿主要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和措施,然后采用学生自己、同伴和科室总带教老师分别现场反馈的方式,反馈内容为本次查房的组织管理,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对患儿的人文关怀,参与和合作程度,体检和操作的规范性,病例分析准确性,PPT汇报材料的制作质量等查房中表现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由科室总带教老师组织学生填写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评价本次学习质量。

1.2.2评价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教学查房质量评价表,共25个条目8个维度:教学准备(3个条目)、病史汇报(2个条目)、护理评估(4个条目)、护理问题(3个条目)、护理计划(4个条目)、护理效果评价(2个条目)、综合能力(2个条目)、教学效果(5个条目)。问卷辅以相应的指导用语,运用Likert5级计分法,4分为很好,3分为较好,2分为一般,1分为较差,0分为差。问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查房质量越高。经检验,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7,内容效度由5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教育专家(1名学院老师,4名医院主管护理教学老师)2轮评定,CVI为0.98。每次查房完成后请学生填写,两次共发放评价表116份,回收有效表格1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因收集的教学查房质量评价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形成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形成结合病例深入分析的临床思维

Rolfe等强调,形成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帮助或促进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学生为主体的床边教学查房是针对临床真实病例展开的教学活动,需将实践、讲解、讨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护理患儿的学习机会,这是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所无法学到的,学生刚接触临床,查房既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又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为及时指出和纠正本次查房过程的不足,弥补学生知识的不全面,在查房结束后安排学生、同伴和老师进行现场反馈,以确保学生查房的质量,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现场反馈紧紧围绕所查病例展开,让学生对自己刚才的表现做出积极主动的反思和回顾,清楚自己当前的表现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经验,同伴评价能帮助对方发现错误,老师则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或未提及的内容进行补充指导。表1显示,前后2次查房质量中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和总得分差异经Z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现场反馈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明确的反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病例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深入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

2.2形成性评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2.1护理评估技能不熟练

面对一个不是十分合作的小患儿和关切的家属,学生在床边容易出现紧张、不自信,表现为体检时手法的不熟练,如囟门大小的定位不清楚,听诊时痰鸣音和湿啰音难以区别等。解决措施:引导学生在4周儿科实习中跟着老师学做体检,譬如在吸痰前后听诊呼吸音的变化,判断腹泻患儿的脱水程度等。另外,在医生收治新患儿时尽量让学生跟随查房,倾听医生如何向家属了解病史,观察医生如何做全面体检等。护理评估技能也作为学生出科操作考试项目,督促学生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多看多问多做,不断提高护理评估能力。

2.2.2寻找护理问题准确性不够

某肺炎病例查房时体温已稳定3d,“体温过高”仍作为护理问题提出来显得不合适;某患儿咳嗽有痰但无气急症状,提出护理问题“气体交换受损”不妥,存在过分依赖教科书,未与实际病例紧密结合现象等。解决措施:护理问题是针对具体病例目前的健康问题提出的,告诉学生并不是每个患儿都按书上所写的症状、体征而发病的,应根据该病例的临床表现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当患儿部分症状或体征经过治疗已经稳定或消失,要及时予以效果评价,不能继续作为当前的护理问题。

2.2.3健康宣教内容太笼统

如学生指导家属给10个月龄腹泻患儿的饮食要清谈,家属日常照料中会难以具体执行。解决措施:健康宣教活动可以增加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促进康复。反馈时提醒学生,今后对腹泻患儿家属宣教清淡饮食时一定要具体说出来可以喂养的食物,如白粥、烂面条、馄饨皮等,便于家属选择和喂养,而且平时要多关注患儿的实际进食是否与医嘱相符。

2.2.4获取新知识能力不足

查房需要补充临床新进展,但学生的知识局限于学过的专科教材,偶然会搜索公众网站,对哪些专业网站或数据库可查找医学文献基本不知晓。如雾化吸入是肺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不能解读各类雾化药物作用机制。学生在本次查房中利用和获取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与王丽娟的调查一致。解决措施:对每批新来实习生介绍本市图书馆开放的医学信息检索免费网络资源,并提前3d确定查房病例,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检索文献,要求教学查房中有反映医学文献中最新的相关护理研究成果与动向的内容。高质量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查房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的内容做到清晰、专业、相关,并针对问题采用措施进行纠正,便于接受者理解和改进将来的学习和工作。Cotter等指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技巧和高质量的教师反馈可使整个评价更加完整。同时,带教老师在现场反馈时要做好引导,既要发现问题,又要鼓励学生多捕捉其他同学的每一点进步,避免互相评价氛围太紧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减。

3小结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进入儿科轮转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 70 名纳入研究,年龄 21~23 岁,平均(22.5±0.6)岁,以上人员按贯序法分为两组,每组 35 名,其中对照组男性2名,女性33名,年龄21~23岁,平均(22.6±0.7)岁,实验组男性 2 名,女性 33 名,年龄 21~23 岁,平均(22.4±0.6)岁,对照组(n =35名)以常规教学手段开展护理教学,实验组(n =35 名)以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为主,吸收借鉴 PBL 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护理教学。两组护生人口学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翻转课堂联合 PBL 多元教学流程

(1)微课准备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制作学习课件,课件准备以微课为主,内容包括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试题库等材料,通过丰富的微课建设实施良好课前准备。微课内容从儿科护理程序出发,筛选出潜在的学习难点问题及临床风险预防失效问题进行临床问题预设。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学习为例,在提供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详细步骤的同时,提出问题预设,包括操作前评估、局部消毒、进针部位选择及注意要点、并发症预防处理等。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要求学生课前复习小儿头皮特点、头皮静脉走形和分布等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和相关微视频资料,使学生了解穿刺技术流程和穿刺失败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利用各种渠道课余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寻求问题解决,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2)小组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型训练。进入课中教学后,具体理论讲解要结合第一阶段问题预设的临床素材,通过举证分析分门别类跟踪讲解,帮助学生回忆所预习的内容,突出学习要素提炼和疑难点讲解。重点做好教学中的“演示-练习”引领,在训练科目上尽量以真实病例及临床环境为原型,将各基础学科和儿科的知识点贯穿于基本案例中,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实现启发性互动教学目标。例如婴幼儿吸痰处理(CSS 密闭式吸痰),要结合具体病例在原发病的治疗及多角度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从理论认知、预防、处置等学习元素出发进行规范训练,重点把握气管插管深度预测、退管、冲洗吸痰管等重点操作,从而扎实理论基础,提高操作的规范性;

(3)教师评价及课后复习引导。精准的教学反馈和及时的复习引导是形成翻转课堂联合 PBL 的关键。每个阶段教学目标结束时,教师要充分做好讲评、分析和总结,对典型问题要组织面对面讨论或在线讨论,引导学生对难以掌握和未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总结出同类具体问题的规范化处理方法,最终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完成贯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领悟展开评估,认真考虑课后训练中的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出发,不断引导学生课后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复习,通过依托案例的自主复习性训练,极大的扩展思维空间,强化记忆,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2 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1)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两组护生专科护理知信行(KAP)情况进行观察;护理专科知信行(KAP)问卷:参考《儿科护理学》考点项目及相关文献[3~6]设计,该问卷由 3 个维度构成,具体为知识维度,依从性现状维度和护理行为维度,共 30 个条目,采用 Likert5 级评分法,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表示儿科专科护理知信行越好;

(2)采用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对两组护生学习投入情况进行比较;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7]:量表由活力、奉献、专注 3 个维度,共 17 个条目组成,采用Likert7 级计分法,从“从来没有”到“总是如此”依次赋0~6分,得分越高代表学习投入程度越高;

(3)运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率,调查内容包括教学实用性、学习活跃度和课程设计合理性情况等,按照调查表分值的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一般 3 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调查人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经核实无误后录入数据库,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专科护理知信行KAP得分、护生学习投入评分)用 mean±SD 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教学满意率(%),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为 α=0.05,P < 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专科护理知信行(KAP)得分比较。实验组护生在专科护理知信行 KAP 三项维度得分方面优势明显(P < 0.05)(见表1)。

2.2 两组护生实习期间学习投入情况评估显示。实验组学习投入量表总分及活力、专注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护生对本组的教学满意率比较。实 验 组 护 生 对 本 组 实 施 的 教 学 满 意 率 为82.86%(29/35),对照组护生对本组的教学满意率为60.00%(21/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5.356,P < 0.05)。

3 讨论

3.1 翻转课堂与PBL联合的性质及意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授课方式,它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理念精华,又加入了新时代数字化学习元素;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数字化设备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自主学习[1,8];教学主旨是将传统的课堂形式翻转过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随着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单纯采用该教学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教师讲授时间过少、以病例为主导的技能训练引领教学的容量不足、学习成果在课堂与实践环节间不断转化的效率不高等,以上问题值得 教 育 工 作 者 高 度 重 视 。 既 往 的 诸 多 研 究 表明[9~12],临床教学中的 PBL 教学法是将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对临床病例的实际运用中,既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框架下强化临床操作训练,又可以为培养学生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提供帮助。本研究针对儿科护理培养目标,统一全体带教人员思想,通过学习资源重组的方法将翻转课堂与 PBL 教学形式进阶融合,突出课前预习和案例分析导引下的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自主学习并使教学任务系统化、分阶段展开,旨在实现“先预习后传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临床学习当中,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翻转课堂联合 PBL 可以促进专科护理知信行水平

有研究表明[13]专科护理知信行水平代表了护生技能成长期知识、技能以及职业认同发展的任务和标准。采用翻转课堂联合 PBL 多元教学的实验组护生,在专科护理知信行KAP三项维度得分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 < 0.05)(见表 1),说明翻转课堂联合 PBL 有效培育了儿科护理知信行水平。实验组在教学实施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以增加课前预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价值及学生课堂内外自主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获取方面进步加快,在有限时间内掌握了更多知识量。同时,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又体现了 PBL教学的典型特点,与单纯翻转课堂形式相比,教学步骤更加突出问题引领与训练任务的环环相扣,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性、记忆与思维的交互性增加,避免了自主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切实使专科护理知信行水平得到提升。

3.3 翻转课堂联合 PBL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和教学满意度

翻转课堂联合 PBL 是临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新认知,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研究中实验组从学习效能管理角度系统地对护生的个性化学习形式进行了优化。通过翻转课堂和 PBL的有效运用,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参与具体课程的建构和内化,使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提高了学习投入性和参与性。课后的讨论环节和教学评估机制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学习专注力。有报道[14],学习投入程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效果的良好预测因素。本研究显示,实验组学习投入量表总分及活力、专注两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实验组护生对应本组的教学满意率为 82.86%,对照组护生对本组的教学满意率为6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结果提示,翻转课堂联合 PBL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而且由于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得到了保证,也使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大大提升。

3.4 小结与展望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4

1.1课前准备(1)教学方法准备。将一般护理技术中的婴儿床使用、体重测量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更换尿布法、臀部护理法、脐部护理、全身约束法8项操作,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进行编排。(2)物品和环境准备。与实验老师共同商讨实验室的安排及教具的摆放,保证符合操作设计要求。授课教师认真设计每项操作间的衔接及婴儿安全保护手法和措施。

1.2组织方法第1次实验课2学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然后由授课老师讲解并演示每个单项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后30min,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2次实验课2学时: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视并指导,后30min,各组选派1名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们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

1.3授课方法第一步: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二步:逐一讲解每个单项操作目的、准备、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五步:解释连贯操作目的和意义。第六步:设置工作场景。(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在27℃左右。(2)操作者准备。了解病情以判断婴儿能否做晨间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围裙。(3)婴儿的准备。喂奶前1h。(4)操作台准备。物品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安全、方便原则。婴儿体重磅秤调零。第七步:讲解并示教连贯操作。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1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如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1]。第八步: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练习时授课教师巡视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九步:选派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评价。第十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2结果

发放自制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者76名,基本满意者4名,满意率为100%。

3讨论

3.1紧密联系临床,有利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将分散的护理技术优化组合后,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掌握护理技能[2]。传统的实验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逐一讲解并示教每个单项操作的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整合护理技术操作是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将临床上联系密切,操作时先后进行的8项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进行重新编排,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求学生按照“一浴二测三抚触,四脐五换六臀护,包裹入床才结束”顺序进行连贯操作,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又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以便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93.7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全面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2模拟病房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孙静等[3]认为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况,全程模拟病房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熟悉了新生儿病房的真实工作环境,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的特点,体验到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这样有效缩短了新生儿科护士岗位适应时间,为将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护理技能操作,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婴儿安全保护,操作前后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等,使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消毒隔离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小结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5

目的探析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40名)与参照组(40名)。参照组采用单纯讲授法进行教学,研究组则运用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儿科护理单元测试(92.50%)与期末测试成绩(90.00%)优良人数均高于参照组,且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调动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提升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对儿科护理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教学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并组织学生开展具有目的性地讨论,通过适度指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1]。该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拟真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进而有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儿科护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护理教学方式以灌注式教学为主,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然而因内容繁杂,加之学生时间有限,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2],对此学生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尽快解决专业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类问题,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克服课堂教学的缺陷,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展开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二案例教学法的流程

(一)收集案例教学资料

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相关标准以及学生的专业展开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资料收集工作。资料收集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查阅,二是图书馆文献查找,三是教师结合临床工作自主设计教学案例,三是收集真实临床案例。

(二)案例选取及设计

教师结合案例的特点与要求,将收集到的教学资料实施归类,把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强的案例展开进一步编写。案例涉及的知识面应与教学大纲紧密相连,突出重点且均为典型案例,案例内容应精简,可充分体现教师的授课目的。同时应立足于案例的部分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例如结合儿科护理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对婴幼儿肾病综合征、小儿惊厥、小儿肺炎、腹泻等设计案例。由案例引出的问题应确保难度适中,并使学生通过推理能与教学的重难点联系起来,使问题与教学目标吻合,保证案例具备导向性,学生在学习案例内容时能够触类旁通,一方面能够获取准确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体悟科学的护理方法。

(三)案例应用过程

(1)课前设置问题。在即将上新课时,教师将案例资料进行发放,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找有关资料。(2)课堂的使用。案例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动态活动,教学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从而创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导入案例。教师应准确把握由某个案例的讲解所应实现的目标,结合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选取导入案例的最佳时机。对案例的难点与问题进行重点、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积极地投身到课堂互动之中。在案例导入环节,教师应对案例的前言、情景再现、理论讲解、案例讨论与教师总结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并根据所讨论的知识的难度来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防止产生时间分配欠合理的现象。其次,进行案例讨论。此环节可使用的讨论形式包括讨论交流、演讲陈述等,从而使学生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之后采用代表发言的形式让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同学进行主题发言,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各组开展讨论。再次,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评委、讲解员、主持人等,从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引,把握问题的走向,调动课堂讨论的氛围,把控讨论进程。对于学生的发言及经过激烈讨论所产生的观点进行合理地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由案例学习把握理论知识。最后,总结案例。经过课前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课堂上的讨论,学生收获颇丰,包括理论、实践知识以及个人的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讨论结果以及理论知识,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案例小结。从而使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至理性知识,最终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对象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3级四年制护理专业的80名学生,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0名。两组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两组学生在学科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二)方法

参照组运用讲授法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逐一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堂结束后则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析等。研究组应用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于课前两天将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查阅与收集相关资料,大致流程为导入案例、授课精讲、讨论案例、分析点评、案例总结。例如针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教师可于课前设计以下案例。一名八个月大的患儿,属于早产儿,自出生后便进行母乳喂养,但因面色苍白持续了四个月前来院就诊,让学生对患儿面色苍白的原因进行思考。采用问题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对贫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分类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不同的贫血类型的区别与共同点进行讨论。接着转到课前导入的案例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包括医疗诊断、治疗方法、护理诊断及措施等。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涉及讨论及发言情况、案例分析情况等,同时对案例进行引申,将其与理论相结合,进而总结出重点内容,学生于课后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总结。

四结果

1.于课后一周组织两组学生进行单元测试,两组所用测试卷相同,包含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将成绩划分为优良与差两个等级。如表1所示。2.由表2可知,研究组的期末成绩优于参照组,且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3.对研究组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其中90%以上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对理论的理解,优化教学氛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结语

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对于渴望尽早接触临床的医学生而言,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能够给予每位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将以往乏味的问题以一种更愉悦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探索知识的过程,提升其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其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3]。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临床医护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思维模式,使其在模拟的氛围中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案例讨论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能够在主动积极的思考与发言中提升自身的表达水平与综合分析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在查阅文献或资料的过程中,能够使其理论知识得以拓展[4],使其能够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能够提升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驾驭能力。可见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香菊.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4(15):38-39.

[2]胡丽娅,叶淑芳,林海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02):171-172.

[3]洪少华,李阳.进展性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1):7-11.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6

结果

1文献的类型共检索文献110篇,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30篇,最后获有效统计文献80篇。论文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综述、现场调查、干预性研究、教学经验介绍及其他(如量表的编制、质性研究等)。其中以现场调查的文献最多,为49篇,占61.25%;其次为干预性研究,为12篇,占15.00%;教学经验介绍9篇,占11.25%;理论综述8篇,占10.00%;其他2篇,占2.50%。

2文献的研究对象调查与干预性文献中,以本科、专科、高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56.5%、6.50%、6.50%、1.60%;以本科及专科、不同学历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14.5%、6.50%;还有5篇文献未报告护生的学历。

3文献发表的年代各年发表数:2004年3篇,2005年2篇,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13篇,2009年20篇,2010年21篇,2011年1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以2009年、2010年发表数量最多;从文献发表的类型来看,2004年、2005年文献主要为理论综述,2008年文献类型开始增多并以调查、干预性论文为主,2010年各类型的文献均有发表。

讨论

1对护生自我效能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蒋晓莲等[3]首次将自我效能理论引进我国护理领域,对自我效能的概念、信息来源、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此后,护理教育者们便对如何有效地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我国护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来自学校、家庭、个体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教师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4,5]。一些护理教育者尝试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护生的护理技术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平[6]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建立支持系统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自我效能,使护生能更好地掌握儿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技能;周艳等[7]提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授权法、绩效反馈法、合理归因法、发挥替代性经验等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师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促进护生对新转入科室的适应,从而改善护生的实习效果[8-10]。

2自我效能在护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需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能熟练地实施相关护理操作。自我效能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行为的选择、遭遇困难的坚持性等方面,对护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护生的自我效能与其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倾向、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呈正相关[11-14]:高自我效能的护生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规划,学会统筹和分配时间,此外还具备更强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因此她们更倾向于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实践学习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与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临床决策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护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操作技能成绩越高,护生在实习时能够更好地与病人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因而具备更强的临床实践能力[15-18]。

3自我效能对护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效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否应付来自外界的威胁、挑战的判断来对其心身反应过程发挥调节作用。护理专业新生由于刚进入护理学校,其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许多困难,因此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臧爽等[19]的研究发现,提高护理专业新生的自我效能,能够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地规划时间,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临床医疗环境的高压力、高风险特点以及繁忙的护理工作是实习护生主要的压力来源,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其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自责和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可以缓解实习压力、提高实习成就感[4,20]。李春艳等[21,22]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培养护生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有利于其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此外,护生自我效能水平还对其主观幸福感、应对逆境的能力产生影响[23,24]。

4护生特殊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下的能力判断,因此自我效能是有层次的,既有一般的自我效能,也有针对具体领域的特殊自我效能如学业自我效能。学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在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25]。有研究显示,学业自我效能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动机,降低护生的学习倦怠,对护生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教师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归因训练、团体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水平[26-30]。此外,关于护生生涯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人际交往自我效能等研究也在相应开展。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儿科护理;护理技术;实践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1]。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科护理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科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更需具备扎实的儿科护理基础操作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2]。该研究以儿科护理学中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且课程学习时间为2016年9月—2017年1月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年龄均在18~21岁,所有学生均为安徽省内生源,均通过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前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生物化学、护理学导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选取1班和3班为研究对象,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入学成绩、前期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级护理高专3班为对照组,59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5级护理高专1班为实验组,62名,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教材及课时安排

教材均选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儿科护理(临床案例版)》,由于雁、刘金义等主编,教学内容为第4章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两组授课学时均为8学时,其中对照组先进行4学时理论学习,后在实训室完成4学时实训操作;实验组8个学时全在实训室完成。

1.2.2带教老师

两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该授课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具有“双师”资格,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2.3教学过程

对照组选用传统教学方法,即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后至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教学过程如下:播放相关操作视频,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最后总结并布置作业。实验组则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整个过程都在实训室进行,教师边讲授,边示教,学生则进行同步练习。以蓝光箱的使用为例:首先讲解蓝光疗法的原理及适应证、蓝光治疗过程中对小儿的正确护理措施、停止光疗的时机以及光疗的常见副作用。接着教师讲解操作目的,操作准备以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练习结束后教师用PPT展示临床案例并提出问题(问题能将理论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回答并演示操作,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于演示结束后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最后教师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两组学生课后作业内容均为课后自主操作练习。系实训中心每周一到周四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儿科实训室,供学生进行课后自主练习。

1.2.4教学评价

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两组采用同一试卷,同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试卷由教研室全体老师共同制定完成,全部为客观题,总分100分。实践考核:对每一种常用操作技术制定完整的操作考核标准,学生考前随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每位教师负责一种考核项目,将抽中相同考核项目的学生集中进行考核,记录考核成绩。最后将两组同学集中至阶梯教室进行统一自制问卷调查。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别用(x±s)、[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调查结果

自制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由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讨论和进行预调查后确定,旨在了解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效果满意程度评价。该次共发放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学生较为一致地认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距离、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见表2。

3讨论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满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3.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适合专科学生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较强,表现为实践学习优于理论学习。因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则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结合,把理论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迎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更易接受。同时,理实一体化将临床案例融合在教学中,学生依据已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鲜活的临床案例,提出正确的护理问题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此过程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合理编排教学过程和熟练使用各种实验实训设备的能力,而不会动手操作的教师显然是不适应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勤学习,积极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由此也大大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校本教材开发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和操作课分段讲授的原则,把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带动理论的交互式教学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知识面,设立课题,再根据课题来编写教材,将实习授课中用到的理论知识揉和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5]。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易被专科护生接受,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素质,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职业素养提高,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0.

[2]陈燕,程云,周菊芝,等.理实一体化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7):66-68.

[3]王淑曼.本科《儿科护理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全科护理,13(9):853-855.

[4]梁蓓蓓,史恒峰,余江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心肺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775-4776.

儿科实习小结范文8

[关键词]儿科学;诊断显像;便携式电话;教育,医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较多的临床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及进修的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临床影像学实践教学主要由作者所在科室承担。近年来,到本院实习的学员人数增加较快,且学员层次和来源及教学内容和目标均不相同,再加上学员轮转频繁且流转时间不同,这些给教学管理和针对性培训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和挑战。而且,这种矛盾随着临床教学目标的不断提高,愈加突出。为解决上述矛盾,以往针对不同来源的学员群体,通过建立网站[1]、QQ群、通讯录或临时电话通知等方式实现教学纪律和任务的管理。由于这些管理工具功能单一、不易整合、管理效率低及管理效果欠佳,引入一种基于手机终端的、便捷有序的、通讯与管理相结合的移动管理工具成为迫切需要。本科室结合临床教学管理需要,搭建了移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加强了对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人事管理和学习管理,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移动管理工具的选择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支持Android及IOS操作系统的即时通信软件。自微信出现后,已逐渐替代普通短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2013年6月,腾讯公司基于微信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2]。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个人、团队、公司等主体面向广大微信用户的平台被广泛使用,其分为订阅号、服务号及企业号,其中订阅号已成为大量自媒体、企业的形象门户,部分订阅号也可用于临床影像学的知识服务和科室宣传等,但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1条消息,任何人均可订阅,不适合用作教学管理;服务号主要针对企业的后台服务,每月只能群发4条消息,也不适用于教学管理[3];而企业号,现改为企业微信,具有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适合用作搭建管理或教学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日常工作和教学活动的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果[4-6]。基于微信企业号上述特点,本研究将其应用于科室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搭建“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

2平台的模块设计

为清晰、有效地实现人事管理及日常学习管理功能,“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设计了人事管理和学习管理两大功能模块和21个子功能模块(图1),其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增删。

2.1人事管理模块

主要用于日常教学中的通知、联络、考勤等项目的管理。(1)通讯录子模块。通讯录按照不同的学员来源分组,分为不同组别,每位学员的微信号和手机号均存储于“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且可通过权限设置来设定范围。通知时可设定接收通知的人群,实现集体通知,便于教师与学员的联系和管理。学员入群采取邀请制,在确定学员身份后方可加入该平台,学员出科后可将该学员的信息删除。(2)新闻公告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通知,可选择通知的人群范围,并查看具体哪些人已阅读了该通知,哪些人未阅读,以便及时提醒,避免遗漏。(3)考勤打卡子模块。该模块可借助时间和手机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功能,实现定时、定岗的考勤,可视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开放或关闭,可采用定时打卡或抽查打卡的功能实现考勤。(4)会议助手子模块。在进行集中学习、讲座时,可方便选择教室、时间,并可查看报名参加人数及请假原因等,方便统计和汇总参会人员。(5)请假出差子模块。该模块可方便学员通过微信填写请假需求,交由管理教师审批,实现请假条的在线处理。(6)同事群聊子模块。该模块主要用于该平台内的群聊,类似于微信群。学员在接到通知后,于事先约定的时间集体上线,完成线上答疑等活动。

2.2学习功能模块

(1)知识百科子模块。该模块用于常用专业知识的阅览,相当于科室的小型在线图书馆,用于学习资料的存储和查询。本科室将入科教育、开药指南及常见危急值的影像诊断等重要内容也存放于其中,方便学员查询和学习。(2)培训学习子模块。该模块用于在线学习,包括选修内容、必修内容、直播、考试(自行测试)等选项,方便学员自学。学员配合微课,借助手机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任务。(3)考试测评子模块。该模块用于在线考试,包括考试、练习、阅卷选项,可视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方便教师对学员进行测试。(4)问卷投票子模块。该模块用于问卷反馈,可进行学员意见的收集,包括入科时的需求、出科时对教师和教研室的建议反馈等。该模块替代了纸质意见,方便学员意见的回顾查询、管理及导出。

3教学平台的管理

3.1学员管理制度

“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按学员的层次和来源分为研究生/规培生(轮转学员,实习期1个月)、本科生(实习学员,实习期3个月)、进修生(进修学员,进修期6个月至1年)3个组。学员通过二维码或手机号接受邀请进入本平台设定的分组,每组设立组长1名,由组长进行日常学习的组织管理和每周排班,并将其提交到科室委派的教学助理审阅。学员的联系方式(微信、手机)设定为全部可见,方便彼此联系。

3.2平台管理制度

“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的后台人员分为管理员(本科医生)和带教教师。管理员负责平台内容的整理、上传等;带教教师负责答疑、教学课件制作、微课录制等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因两者同为科室同事,其效率能得到保证。

3.3成绩考核制度

学员的出科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价(平时表现)和出科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全部由“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进行评估,占总成绩的30%,其内容为:(1)培训学习,占15%,其必学内容为本科必备的工作技能,包括读片方法、开药指南等,每位学员均需要完成学习;(2)考试测评,占10%,包括考试和练习,主要用于平时成绩的测试;(3)考勤打卡,占5%,用于考核实习学员日常出勤情况。

4教学平台使用的注意事项

4.1运营费用

“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免费使用人数有限制,其上限为200人,如人数超过该值,则需进行认证(每年需缴纳一定认证费用)。因此,利用微信企业号搭建该平台时应结合医院的具体使用情况。关于第三方功能模块,市场上有多种选择,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如具备开发能力,也可自行研发。

4.2用户权限

“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可根据用户身份设置不同权限。普通学员只赋予一般权限,可查看部分内容;学员组长可查看该组学员的信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带教教师根据需要也可设定不同的管理权限。

4.3数据管理

“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应由医院影像学教研室统一配置、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上传PPT、微课视频、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多种教学资源。

5小结

将微信企业号引入到临床影像学实践教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人事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效率,简化了管理流程。“重医儿放临床实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和合理分配,让师生互动交流、学员意见采集和汇总变得更方便,让学员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学,实现了针对性培训,达到了便捷、高效、公平、综合管理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平台存在不足之处:部分教学资源文件较大,如借助手机在线学习,会增加一定的流量费用;部分微信企业号功能(如资源上传、系统维护等)难以在手机上进行。然而,随着我国4G资费的降低、5G的逐渐普及,以及微信APP的逐渐成熟,手机的便捷程度将会大大增强,微信企业号的交互界面将会更加友好,功能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王翠,钦斌,徐晔,等.构建开放式儿童医学影像教育资源网络平台[J].重庆医学,2018,47(2):278-280.

[2]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42-47.

[3]闫晓甜,李玉斌.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7):52-57.

[4]邱得斌.基于微信企业号的职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0):118-120.

[5]翟亚娟,宁敏.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新生研讨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