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例6篇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现场管理;组织;运输

当今时代,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各港口企业纷纷步入产权清晰、结构多元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之路。同时,随着港口资源的不断增加,港口企业间的竞争也趋向白热化。

1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消耗状况

虽然我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一些新型能源,但是我国主要依赖煤炭资源的现状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改变。长期以来,煤炭资源的消耗量占据我国资源消耗总量一半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80%。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探明的煤炭资源总量有大幅度的增加,预计总量为4 500 亿吨。但是由于地质及历史原因,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造成消费与分布不均的矛盾。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及消耗状况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从目前已探明的储存量可知,山西和内蒙古是储存量最大的两个地区。同时,华北地区也是煤炭资源消耗最大的地区,其中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地区消耗量最大,中南和华南地区消耗量较大而储存量较少。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煤南运局面的出现,而且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对港口煤炭运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煤炭港口企业现场管理的局限性

近年来,港口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是煤炭港口企业赢得市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实现煤炭港口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全面实施现场管理的科学方法,成为煤炭港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阶段,煤炭港口企业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虽有一定进步,但在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下,仍存在诸多改进之处。在现场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一些煤炭港口企业现场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港口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安全措施不健全

我国煤炭港口安全管理存在的疏漏, 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职能不完善、港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责任感欠缺、基本的安全设施不完善等方面,这些都导致了港口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问题,一些安全事故也经常发生。

2.2 现场环境较差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市场形象的塑造,希望给社会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在有些企业中,不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走进这些企业的堆场,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下水道堵塞,扬尘弥漫,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现场环境难以赢得员工拥护,更容易让客户敬而远之。

2.3 煤炭港口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随着煤炭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港口企业内部机构的不断壮大,随之企业的员工更替也比较频繁,再加上港口某些企业管理结构的筹建时间短,用人制度不完善,使得大量的农民工涌入,致使港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以上分析得知,煤炭港口企业现场管理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直接制约了煤炭过港效率,降低了煤炭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港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从战略高度加强煤炭港口企业的现场管理,实现对现场管理的战略控制,是提高煤炭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 煤炭港口企业优化现场管理的原则

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港口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煤炭港口企业在制定现场管理策略时,有以下四个原则需要遵守。

3.1 安全生产原则

由于港口煤炭企业的特殊性,港口现场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至上。在提高企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加安全资金,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个管理机构协调联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3.2 经济效益原则

港口企业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不计成本的未可产观和进度观,多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3.3 科学合理原则

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以促进员工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

3.4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港口煤炭企业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生产活动,生产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4 煤炭港口企业优化现场管理的策略

煤炭港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港口市场竞争中,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战斗力,必须学会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扎实做好现场管理。在煤炭过港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实现科学化管理,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4.1 创设安全环保型企业

加强对煤炭堆场防风网研究和防风网工程建设,以有效的防止粉尘扬灰,实现防尘效果。此外,对生产现场上除煤炭外的一切易燃、易爆、有毒、容易造成污染和引起安全事故的物料要实行隔离和特殊定置,划分警戒区并派专人严格管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2 提高生产工具的利用率

要对生产现场的生产工具进行科学的布置和摆放,并且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对于常用的生产工具要做到“过目可见,触手可及”,对不常用的生产工具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之物,从而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4.3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提升港口企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的途径有三条。一是要求企业的管理机构在招聘员工时提高应聘标准;二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企业文化和实行人本管理,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要界定清楚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一旦发现问题能准确地找到责任主体。

4.4 改善港口的机械设备装置

港口的迅速发展以及港口企业规模的逐渐壮大,港口的吞吐量逐渐增大,这就使得以前的一些机械设备跟不上实际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地更新港口的机械设备装置,并健全合理使用设备的规章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煤炭港口企业通过不断优化现场管理,能够实现对港口现场的全局把握和实时掌控,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炭产量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北煤南运的需求依旧保持旺盛。各大港口要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实现与铁路运输的有效结合,更好地为煤炭资源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建兵.简析我国铁路煤炭运输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港口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随着港口企业拓展步伐的加快,吞吐量的日益攀升,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财务风险贯穿企业财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目前,我国港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有港口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而不断加强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 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以致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其业务主要是进出口物流服务以及港口装卸劳务。由此,港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对于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运动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以及偿还到期债务。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港口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有可能造成企业损失,导致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下降。

从本质上来说,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涵盖企业装卸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经济关系。因此,要想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不仅仅在于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还包括所整个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协调。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仅仅是筹资风险,还包括投资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偏离。

二、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国有港口企业也是如此。总体上来说,造成港口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的因素。

(一)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港口企业所处的复杂多样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外部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都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造成影响,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1、政策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以一定的政策规定为准则,国有港口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各种政策的变动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稳定进行都有一定的影响。国有港口企业的建港投资大,时间长,在建港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变动都会增加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另外,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政绩工程和地方保护主义,很多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期收回资金。这些无疑都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市场信息缺乏

港口企业是基于各种市场信息进行经营决策的。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将直接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增加财务风险。而港口企业所面临的货源市场的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另外,港口企业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较高,有些信息甚至根本无法取得。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信息的掌握有限,所作出的决策有时会和客户的预期相悖,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

3、客户的未来状况无法控制

港口企业的业务都是以一定的合同为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无法对客户的未来行为进行控制。如果客户违约,拒绝按期支付资金,虽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免不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赢得了官司,却收不回钱”。一旦诉诸法律解决问题,势必造成与所在地区客户关系的破裂,影响企业后续的业务承揽。

(二)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1、财务运行效率低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多数的国有港口企业仍然按照保守的条例进行财务管理,缺乏一套更加动态灵活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国有港口企业受国家直接控制,许多高层决策者由政府直接进行任命。对于领导者的决策没有进行审核和监督,常常与自身利益脱节;第三,国有港口企业中的机构臃肿,部门层叠,各个部门中冗员较多。财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中的传递速度慢或失真失效情况严重。企业中的财务关系混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得到很好保障。这些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都会增加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

2、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

港口企业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特点,这也是造成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内部原因。港口企业的业务主要是提供装卸劳务,这就会造成劳务付出与货币报酬收回在时间上的不一致。能否及时收回货币资金,是企业是否能够维持正常运营的重要支撑。除此之外,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例如港口企业投资多元化问题、利润分配等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国际间港口贸易活动的不断增加,港口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也会不断增多。

3、港口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自身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这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因素。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金构成及比例关系。目前判断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负债在企业整个资金中所占的比例。合理地对企业资本进行配置安排,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运行成本。反之,如果不顾及企业的负债比例,一味地增加投资,就会对企业的整个资金运作产生影响。当企业的负债率越高时,自有资金的利润率就会降低,严重时会造成企业的重大亏损甚至破产。可以,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会直接造成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对于国有港口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中的最重要环节。上文我们对国有港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防范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认识到控制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企业内部从上到下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那么任何有效的财务管理活动都将成为空谈。因此,港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减少企业风险损失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该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决策合理地分散风险。同时,港口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改革完善,及时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进而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规避。

(二)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港口企业对客户信用所要求的一定标准。港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客户毁约导致企业不能按期收回资金而造成的坏账。这不但直接影响到港口企业的经营决策还会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该对客户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降低合作客户违约的可能。对于港口企业来说,可以采用5C评估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5C通常包括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条件五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评分分级的方法考察货主的信用程度。当货主的信用程度低于企业制定的信用标准时,企业应该警惕客户未来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当然,信用标准并不是企业财务决策的唯一确定标准,但是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三)科学地进行财务决策

港口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一方面,财务风险贯穿财务管理活动每一个环节之中。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该明确筹资形式,了解每一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构成情况,时刻关注自身的负债状况,合理调整资本结构。企业要利用即时更新财务数据,对企业的偿债和盈利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认识到收益和风险共存。对于各种投资项目,要进行合理的投资分析,了解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据此合理调配企业内部资金,从而达到分散风险又集中收益的投资目的。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必须全面完整地掌控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及时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的完整体系,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同企业整个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对于经常出现财务风险的工作环境,应该密切关注,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同时,企业应该抓好风险管理的控制点,例如企业的资本成本、投资回报、股东权益和利润分配等问题上都是需要企业重点控制的财务风险出现的环节。如果财务风险失控进而引发财务危机,会造成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困难,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港口企业应该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机制,维持企业的资金稳定。

综上所述,国有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企业制定正确的财务决策,也需要每一个部门切实贯彻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控制,保证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3

论文摘要:近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景,是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的。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经济发展中的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以及出现严重的财政紧缩现象,尤其是人力资源投资经费的紧张现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而对年吞吐量两亿多的秦皇岛港这样的以物流运输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大型港口来说,人力资源问题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如何保持员工队伍结构合理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如何缓解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增加与企业现金流是否充足之间的矛盾。

首先在探讨港口人力资源发展时,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的特性。“人力资源”并非“人力”或“人事”。事实上,人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有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械设备;财政资源,如现金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等等,但人还能整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单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人力资源可引申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理想、创造力等特质,以及应用上述特质而有所作为。整体而言,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系统的动力和源泉,成为现代社会和组织的战略资源。正因为如此,维持与提升组织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成为秦皇岛港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一、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现状

(1)港口人员构成:目前,秦皇岛港务集团拥有各类人员约两万人。其中,管理人员约四千人,技术人员约三千人,生产作业和生产辅助作业人员约九千人,装卸及农民轮换工约三千人。

(2)人员现状分析:从秦皇岛港务集团当前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来看,存在阻碍港口的发展的不利因素:其一,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例如理货员、皮带粘结工岗位人员偏少。其二,从事生产作业人员配置和使用不合理,也需从新整合,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的实现。其三,生产作业人员年年龄老龄化,不利于企业高效率的提升其生产效率,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秦皇岛港港口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港口人力资源必然面临的问题。

这是由港口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和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共同决定的。发展的越迅速,人力资源需求变动的即时性越明显,人力资源供给调整的滞后性也越明显,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这种矛盾不仅使港口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而且也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要障碍。(1)企业的人才储备与培训开发能力都有限,单纯通过内部调整适应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限。就是这有限的内部调整,还受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不能迅速实现。(2)由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秦皇岛港受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能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迅速招聘到所需的各类人员。(3)通过外部引进,调整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还受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的制约。

三、秦皇岛港港口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方向

(1)工程管理

1)工程类人才:机电工程、机械管道工程、工民建、热能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工程人才。以上人才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中专或技校毕业的操作人才。

2)管理类人才:急缺具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熟悉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

(2)港口建设

1)港口建设人才:需要具备相应专业背景和相应年限工作经验的港口工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机械操作人才、行政管理人才。例如,港口工程人才需是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港口、航道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经验....以上各类人才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机械操作人才需要中专或技校毕业生。

2)船舶工业人才:紧缺有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船舶设计、制造人才;对专科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船舶修理人才也有需求。

3)环境保护人才:需要海洋资源、海洋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具有2~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人才紧俏。

4)工业规划管理人才:急需一批具有工业规划布局、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届本科高校毕业生也很受欢迎,需求集中在相关的机关部室。

(3)外向型经济人才

1)国际贸易人才:急缺高级外贸人才、外贸业务人才、具备国际贸易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高级外贸人才需商务英语功底较好,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洞察力及谈判能力......

2)物流人才:急需熟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知识,具有现代物流组织协调、运行策划和市场开拓的高级人才;大量需要有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同时具备外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超级秘书网

四、适应港口发展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港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受到普遍重视。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 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整合

0 引 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明显,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呈现出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特征,产业发展步入优化产业链布局、转型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云大物移”等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发展,推进工业智能化变革,促进供应链的扁平化、多样化发展。市场开放、自由贸易区和跨境电商等便利国际物流制度的创新,促进了国际贸易、供应链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物流效率。

在上述新形势的影响下,我国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宽松,资本和技术驱动力度加大,新的商业、物流运作模式迅速发展,传统的货运、快递、制造业供应链在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共享经济思维下产生深刻的变革,也对港口物流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港口物流呈现出低速增长的态势,产品结构、贸易模式、流通环节发生显著变化,大宗货物运输需求高位收敛,集装箱适箱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上升,港口物流供应链发展多样化,港口物流产业要素集聚度不断提升。

在经济新常态、信息技术发展、制度创新以及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多重作用下,港口物流发展呈现出发展集群化、一体化,服务专业化、高端化,竞争联盟化、多样化,物流经营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新趋势。目前,国内许多港口物流企业已经主动适应新常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例如日照港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积极搭建综合平台,与其他港口开展合作,推动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向供应链管理型转变;为打造以航运、综合物流及相关金融服务为支柱,多产业集群、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中国海运与中国远洋两大航运企业合并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外运推出“海运订舱网”电商平台,以出口班轮订舱业务为主要产品,实现网上下单、全程可视等一体化增值服务,并向O2O运营纵深发展。目前,港口物流各主体正在不断尝试适应新形势,但尚未有有效路径可循。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路径及政策建议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港口物流企业主动变革和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1 港口物流健康发展的关键路径

1.1 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港口物流活动涉及环节多、过程复杂、参与主体多,各参与主体积极通过延伸自身的业务范围来追求利益最大化,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合关系,影响港口物流链的竞争力和集群效应。在经济全球化、分工专业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所有的业务环节。因此,港口物流参与主体之间应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沿物流链、产业链上下游与相关企业开展联盟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联盟,使港口、航运、铁路、公路、货代等企业间能够开展更加紧密、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努力推动港口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1.2 完善、共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是港口物流发展及其物流服务供应链有效构建的基础,其状况直接决定港口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是指水路、公路、铁路、管道多式联运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及其相关的辅助设施设备,主要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航道、疏港铁路、公路以及相关的快速装卸设施设备、标准化的运输设施设备等。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改善港口物流的运作条件,提升港口物流运作效率和质量;港口物流相关企业之间共享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有效降低港口物流网络集群企业的硬件投入成本,提升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网络集群运行质量,有利于促进港口物流的一体化、网络化发展。

1.3 建立公开共享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港口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港口企业、政府管理部门、航运企业、货代企业、货主等利益相关者连接起来,形成开放的有机整体,提供货物流转、单证交接、货物跟踪、提单发放、船期预告、市场行情、通关、堆场仓储、泊位使用等信息,实现网上订舱、网上报关、电子通关等“一站式”服务,通过互联网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电子物流交易市场,自动完成与港口物流相关的活动以及涉及的其他业务,提升港口物流信息枢纽的功能地位。建立公开共享的港口物流信息资源平台,通过深层次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港口物流相关业务、企业信息传递速度,提升港口物流整体运营效率,而且有利于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共享相关企业的港口物流资源,构建和健全企业信用网络,从而培育良好的商业信誉网络平台。

1.4 掌握并运用港口物流关键技术

技术变革是推动港口物流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港口物流关键技术能够提升港口物流的作业效率、再造港口物流作业流程,提升港口物流的整体生产能力。采用航运、船舶制造、港口机械、港口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港口无人理货系统、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LNG船舶卸船系统、铁路快速装卸车系统等,将“云大物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化装卸操作、智能机器人等各项先进技术及智能操作系统应用到港口物流的各个环节中。根据技术产品改造港口物流原有的作业流程,整合港口物流业务、管理流程,施港口物流业务的升级再造和管理流程的优化。通过港口物流关键技术提升港口物流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逐步减少人工环节,最终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创新操作模式,增强港口物流服务的自动化水平,加快反应速度并降低服务成本。

1.5 形成良好的港口物流交易制度

港口物流服务过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有一套符合港口物流运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的交易制度才能实现港口物流相关主体的合作协调,不断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其中,交易制度中最核心的是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只有港口物流相关主体充分考虑各方诉求,按照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使合作各方均获得相对公平公正的收益,合作才能够持续。因此,需要建立基础设施、信息等港口物流资源共享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才能使合作各方愿意分享自身的港口物流资源。这样,各参与主体才能以最小的交易成本获得各合作方共享的海量业务数据和设施资源,并进行数据挖掘和资源开发,从而获得有效信息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2 促进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2.1 加大引导、监管力度

正确处理相关政府部门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政府调控(包括政策措施)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港口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挥政府在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引导、监管作用,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侧重于建立市场规则,提供市场公共服务,从而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政府应向各类港口物流企业提供无差别的公共基本服务和监管准则,包括规划布局、公司设立、行政审批、投资咨询、资质认证、财税业务、安全生产、环保绿化等行政服务。为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根据港口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相关的临港产业,例如船舶、石化、钢铁、煤炭、电力、水产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政府部门应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监管力度和人员投入,推进网上审批和备案,建立港航、海事管理权力清单制度,推进综合执法,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节约企业成本。转变港航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由侧重事前准入管理转变为侧重事中、事后管理,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

2.2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依法建立和维护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以及刺激各种成分、规模、类型的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空间。营造能够让各类企业进入充分竞争的港口物流市场空间,统一市场规范,建立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公平对待各类企业,鼓励有序、充分的竞争。降低部分港口物流资源和服务领域的进入门槛,打破各项隐形壁垒,破除区域垄断,预防寡头垄断。依法建立保持企业竞争活力、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制度,保障公平竞争,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偷逃税费、不符合安全运输等“逆淘汰”根源性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制止扰乱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的投机行为。只有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才能避免在港口物流领域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市场垄断现象,从而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产出最大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推动优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促进港口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

2.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息公开

加强港口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共享和公开机制,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鼓励制度。完善港航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和交换共享机制,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实现业务联动。鼓励相关政府部门开放掌握的如货运船舶信息、港口码头基本信息、道路货运车辆动态定位信息、工商企业信息、货运车辆营运证和货车从业人员验证资格系统信息、行车证验证系统信息等公共资源。创新统计调查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跨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分析等加工服务,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汇总整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市场监管、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数据,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

2.4 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活跃的技术创新环境在提高知识传播速度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港口物流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进一步促进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技术模仿和技术革新的速度。但由于创新成本高于模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创新企业处于不利局面,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措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完善的软件基础设施。因此,建议政府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法律和监管,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激发技术创新动力;鼓励技术传播和推广,引起港口物流产业网络内部成员的关注,促进模仿和二次创新。同时,技术上的互补则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依赖性很强的创新联盟,产生协同效应,建议通过技术服务外包等方式,利用产学研合作联盟进行技术攻关,协同突破行业技术难题。这样,可以形成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行业联合攻关、区域技术联盟的创新环境,构建起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运行稳定的创新生态环境,从而保持港口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2.5 建立港口物流要素间资源整合机制

目前,我国主要港口物流要素集中于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资源倾斜配置的作用下,实现港口城市内部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完成港口物流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然而,由于行政分割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阻碍了区域内港口间的物流资源横向一体化。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港口物流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机制,协调各地方政府利益,或者通过上级行政权力,引导和鼓励统筹区域性港口物流规划布局和资源整合,根据各港口物流竞争优势的变化,以及要素资源流动情况,适时调整港口物流集群的规划布局,推动区域港口物流要素资源横向一体化进程,破除同质化竞争困局,形成一种互联互动、相互竞争的港口物流联盟格局,突出竞争优势和强化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能力。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甚至产业转移,各港口间重新分配物流资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可以充分提高区域内整个港口物流集群的竞争力,发挥港口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多层次、差别化发展的港口物流集群生态。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5

论文摘要;从国内外成功企业及其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港口企业要在全球化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强化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分析,提出了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07(6).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2007(27).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2004(7).

港口企业资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港口 经营管理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49-01

一、现阶段我国港口经营管理的总体状况

长期以来,国内港口一直奉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管理模式;直至新世纪初,国内各港口才基本完成了政企分开,原有的港务局转制为港口集团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而各地政府为了加强对港口的统筹管理,纷纷成立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港口管理局,由此理顺了港口经营发展的总体思路。目前,国内各港口的经营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

1、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港口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竞争已逐渐呈现出从以价格竞争为主过渡至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长期来看以非价格竞争占主体的态势演变,其竞争主要围绕交叉腹地货源以及服务质量、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展开。而从各港口企业来看,目前各地港口依托不同的地理、经济环境,突出其主业经营优势,力求做大、做专、做强。以青岛港为例,“十二五”期间青岛港将充分发挥“四大港区”的综合优势,做大做强港口主干货种。以确保港口吞吐量每年递增8%,集装箱年递增10%。

2、大物流战略成为发展关键点。目前,国内各港口依托其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力求成为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或服务商,为此各企业纷纷建立了以发展现代物流为目标的创新性战略。以上海港为例,近年来上海港启动了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总战略,旨在通过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提升企业价值;针对当前长江战略布点间尚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的现状,上海港下一步将通过成立长江港口物流公司来整合长江流域各港口的物流资源,以发挥其协同效应,目前该港已与长江沿线诸多港口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江战略基本成型。

3、加强产业链的横向纵向延伸。近年来,国内各行业领先企业纷纷通过拉长产业链,整合上中下游资源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完成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这同先期国外企业的发展道路如出一辙。而就港口企业而言,近年来国内各港口也呈现出功能拓展和多元化经营的态势,其港口经营内容逐步向行业上游和行业外延伸或拓展,实现了产业的融合。例如,为了发展临港经济,宁波北仑港区与宁波开发区实现合并,由此成为了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聚集地。另外,许多港口也将发展其他服务业为目标,其包括金融服务、休闲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等。

4、投资主体多元化态势已形成。目前,国内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航运企业股份合作制形式,例如中海集团在大连、锦州、连云港、湛江等沿海主要港口参与内贸集装箱码头经营。其二为工业、开采、进出口等企业的内资注入形式,例如山东鲁能集团按照“煤、电、港、路”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在青岛董家口投资400亿元建设深泊位码头、铁路、集散中心、物流园区及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受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影响,港口股权交易市场也日益活跃,许多公司通过股权交易买人卖出资产,由此刺激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5、港口企业区域内外整合加速。2009年5月,山东省内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约定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而在一年前,为了大力发展沿江港口物流业,全力争夺沿江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张家港港与重庆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业内一次著名的跨区域港口合作。目前,港港合作的趋势已从区域内延伸至区域外,甚至延伸至国外,许多港口企业选择了与国外港口企业的合作,并通过合作努力寻找双方在经营、管理以及发展理念上的差距,力求在今后迈出国门、实现国际化运营。

二、新时期我国港口经营管理的改进策略

1、继续推进港口投资的多元化。从现阶段来看,国内各港口建设的提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所带来的资金,因此下一阶段仍需将此列为重点,并逐步吸引民间资本的进人。在全球范围内,采用以民间资本为港口投资主体的不在少数(例如英国),民营资本的介入有利于发挥港口整体优势,增强港力,提高港口效益,实现港口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笔者建议下一步国内各港务局应摒弃传统的盈利目标,转为通过规划、建设来增加政府对港口发展的影响,积极引入外来资金,并通过土地运作,出租码头、库场等方式,将其所得财政性收入全部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再建设,以实现收支平衡、滚动开发的良性投融资循环程序。

2、以精细化管理思想统领全局。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当前,精细化管理理论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接受,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就港口企业而言,近年来精细化管理思想也在部分国内港口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不仅表现在生产领域的流程不断优化,生产效率提高,而且也表现在通过创造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诱导新的市场需求。以日照港为例,该港自2006年起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深入推行四级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层级,将管理重心向基层、一线转移,由此将日照港从一个建港不足30年历史的小港转变为综合评比稳居前十的大港。

3、加快港口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从全球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经历来看,其无一不是通过兼并、控股、联合、收购等资本运作发展起来的,单纯依靠内源式扩张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几乎没有,为此各港口企业应以此为鉴,积极确立国际化战略目标并加速运作。一方面,港口企业可在国际港口经营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分析某国政策、经济环境等,确定资本运营方式,采用收购、兼并、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港口企业应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来实现海外上市;相比于国内,海外上市所需的周期较短、手续较简单,其一旦运作成功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实现融资国际化,筹集外汇,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

4、加大数字化港口建设的力度。作为综合运输系统的“神经中枢”,港口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已成为衡量港口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又一重要方面,数字化港口建设因此成为中国港口软环境建设一项重要内容。例如,2005年11月“大连数字物流港”项目被列入国家电子商务专项计划,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口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分为内部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资产管理和外部体系的客户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再如,天津港累计投资3亿多元打造数字化港口,特别是天津港数字中心指挥交通等系统的建设,使港口信息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下一步,全国各大港口都要因地制宜,逐步向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邦杆.我国港口企业应积极开拓跨国经营[J].港口经济,2010(04)

2.孙德红.关于港口经营市场的一些思考[J].中国港口,2010(02)

3.陈建华.英国港口管理与经营对我们的启示[J].珠江水运,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