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例6篇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 风险评估技术;精神科;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法治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在日益增强,医院面临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导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更要求精神科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做好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我科认真组织学习了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并较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切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见性,保障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降低了精神科护理风险,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早期干预一科、早期干预二科住院的首发精神障碍患者共520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1]。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年龄25-53岁,平均(35.98±11.34)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7例,躁狂症35例,抑郁症29例,其它诊断9例。观察组共260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32例,年龄23-50岁,平均(34.72±12.16)岁。诊断分别为:精神分裂症189例,躁狂症30例,抑郁症31例,其它诊断1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精神检查及病情观察后,再与主管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之后按照精神科风险程度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见表1。

1.2.2 评估标准 自杀风险评估共10项,1-7项每项分值为1分,8、9、10项分值分别为8、9、10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攻击行为风险评估共9项,1-5项每项分值为1分,6、7、8、9项分值分别为6、7、8、9分,风险程度:1-4分为轻度,5-7分为中度,8分及以上为重度。出走风险评估共4项,1项分值为2分,2项分值为4分,3项分值为6分,4项分值为8分,风险程度:2分及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6分及以上为重度。

1.2.3 实行三级护理评估 一级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建立风险程度评估表进行评估,以后由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二级评估:在一级评估中存在有中、高风险的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动态的每日评估;三级评估:护士长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及重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每周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总评估1次,并指导护理计划及防范措施的制定,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前后护理人员受伤害率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精神障碍患者大脑活动异常,思维行为异常,自理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往往会出现危害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行为[2],故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护理安全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提示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连续的三级评估方法,横向全面地评估了风险程度,纵向评估了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危险未发生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3.2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受伤害率 在精神科病房与患者接触最直接、最紧密的是护理人员,要24小时不间断的照顾患者,被患者攻击的危险性最高。虽然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行为具有突发和难以预料的特点,但发生前大多有先兆表现,其中有严重幻觉、妄想和不服从管理的患者发生风险行为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开展预见性护理极为关键。预见性护理是在全面了解并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护理,其根本在于积极认识预防以及处理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有目的地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4]。我们通过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对新入院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提前启动防范措施,使护士受伤害率明显下降(见表3)。同时,还有利于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5]。

3.3 应用护理风险评估技术有利于保障精神科护理安全 风险评估技术对精神科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先预测出风险,指引临床护理的方向,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便于抓住护理的重点,这样既能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又能提高护理安全质量[6]。同时,掌握护理风险评估技术能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专业内涵,使其在临床工作中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实施护理风险评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士受伤害率,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因此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是切实可行的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2]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3] 邓秋雁,梁艳,谢仲英,等.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1,8(1):8-10.

[4] 牟秀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6-18.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变电运行班组;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分析

Abstract: in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application analys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s and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stable operation also ha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s important management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substation running management team of the important role, and the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management of safe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pplication, etc.,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 operation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team management level, ensure the substation system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Keywords: substation running team; Management; Safety risk; Evaluation, Application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也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内容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企业对于变、供电安全的管理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仅对于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经济利益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更是电力企业对于电力用户的安全、稳定供电需求的满足体现,影响着电力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就是针对变电运行班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控制实现,以避免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发生,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下文主要结合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作用和方法,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分析。

1、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问题

1.1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

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管理过程中,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主要是指根据变电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在通过对于这些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检测与评价实现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与管理,以避免变电运行班组中的不安全问题发生,保证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实现。

1.2 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问题

在变电运行系统管理中,尤其是对于变电运行的一线班组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以及隐患相对比较突出,对于变电系统运行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目前,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实际管理中,就存在着比价突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比如,对于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或者是进行变电运行的安全评估过程中出现问题比较多、不够细致等,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问题,对于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变电运行的安全稳定情况,都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和作用。

首先,就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问题来讲,目前,在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由于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式以及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就出现了在进行变电运行的风险评估管理中,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工作态度不认真等情况,在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排查与维护过程中,以走过场形式,不认真进行安全风险与隐患故障问题的排查,或者对于安全风险问题排查的记录有问题等,都是风险评估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不仅对于保证变电运行安全和稳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还容易造成变电运行安全事故或者问题的发生,不利于变电运行管理的提升。其次,在进行变电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不够细致,导致变电运行中一些安全隐患或者风险问题被遗漏,也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总之,变电运行班组风险评估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对于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都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迫切需要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进行改善和提高。

2、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作用

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变电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问题进行检测评估,并对于这些安全风险与隐患问题进行控制管理,从而实现对于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

在变电运行班组中,尤其是变电运行的一线班组,它的运行情况,对于生产运行以及变电设备安全、变电运行操作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并对于变电设备运行应用的安全隐患消除、违章行为杜绝、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次,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的管理,不仅对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与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变电运行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的评估以及管理应用,提高变电运行系统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实现,促进国家电力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3、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应用分析

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管理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管理应用,就是指利用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中的安全隐患与风险问题进行检测、评估,最终找出解决安全风险与隐患问题的方法,对于变电运行班组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应用分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方法与措施,进行分析。

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首先,可以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观念以及认识的更新、提高,来强化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从而提高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自觉性,以提升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其次,在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以及程序的改进、创新,来提高对于变电运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准确性,从而实现对于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问题的控制、管理,保证供电运行的安全可靠。如下图1所示,为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示意图。

图1 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示意图

最后,在对于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中,还应注意从加强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细节管理上,通过对于变电运行风险隐患与问题的责任落实、细节管理等,实现对于变电运行安全隐患与风险问题的控制管理,保证供电运行的安全与可靠性。

4、结束语

总之,进行变电运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的应用分析,有利于提高变电运行班组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水平,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与可靠,对于促进电力事业发展进步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俞乾,李卫国,罗日成.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大型电力变压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12(5).

[2]赵明欣,鲁宗相,吴林林,余绍峰.基于风险评估的输变电设备维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9).

[3]王壬,尚金成,冯旸,周晓阳,张勇传,游义刚.基于CVaR风险计量指标的发电商投标组合策略及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4).

[4]胡文堂,高胜友,鲁宗相,余绍峰,何文林.利用设备风险评估的检修策略优化[J].高电压技术.2010(11).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2~40岁,平均(25.4±2.3)岁,其中属于本科学历护理人员26例,属于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3例,属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11例。

1.2方法

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书面形式告知其治疗期间各项注意事项,当患者确认无误之后进行签字;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前,首诊护理人员评估血液透析期间会产生的事项,由护理组长施行评估,按时检测有关指标,最后由护士长根据有关规定对血液透析每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之后,依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各类注意事项,如实进行编制并且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主要包含患者一般资料、病情、透析治疗方案、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操作等[2-3]。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及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饮食知识、水分摄入量、并发症、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前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80.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8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82.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80.00%;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护理人员对于药物使用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饮食知识掌握率为94.00%,对于水分摄入量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并发症知识掌握率为96.00%,对日常注意点知识掌握率为92.00%,应用风险评估表前后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风险性非常高,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部分急性以及慢性并发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血液透析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识别并且评估此类风险,制定风险评估表,开展风险管理措施[4]。风险评估法的开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为其开展有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利用制定并且执行风险评估表,可以掌握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会产生的各类风险,利用有效识别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完善风险控制措,利用风险评估表可以保证血液透析护理工作更具专业化以及标准化,为患者提供优质并且安全的护理服务[5-6]。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护理人员10名开展分析,对其应用风险评估表,记录风险评估表应用前后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表明,选取5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在应用风险评估表之后出现并发症概率与开展风险评估表之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开展风险评估表,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治疗导致的低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风险,显著提升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评估;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08-01

跌倒是威胁老年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是老年患者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统计,老年患者因在住院期间跌倒引发的医疗纠纷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跌倒护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我科属干部综合病科,收治的患者70%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了保证住院患者安全,防范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我院制定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并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7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507人,评估结果总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有312人,男189人(60.58%),女123人(39.42%);年龄<65岁23人(7.37%),65-75岁79人(25.32%),76-85岁117人(37.50%),≥86岁93人(29.81%),其中在我科住院前6个月内有跌倒史的老年患者97例。

1.2 方法:我科对收治的每一位住院患者在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立即进行评估,住院期间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住院前6个月内有无跌倒史、患者的意识状态、视觉、运动功能、体能、年龄、服药情况、住院有无陪护等项目,见表1,制定“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评估结果总分≥4分的,则视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在住院期间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干预措施。

2 干预措施

2.1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风险:患者评估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应遵从医护人员的安全指导,落实防跌倒的各项相关防护措施,并让家属或患者在防跌倒告知书上签字,将有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的告知书交给家属或患者一份,并逐条向患者及家属解读,强调患者及家属配合的责任和义务,以取得配合。同时报告医生,由经治医生再对家属进行告知。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及对家属或患者所作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宣教情况,患者、家属对此作出的反应均在电子病历中做好记录。

2.2 环境保护措施:引导患者及陪护熟悉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夜间走廊开设地灯;地面保持干燥,拖地后放置标识地面湿滑牌,厕所和楼梯设稳固扶手,床旁椅子和其他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能阻碍通道。

2.3 物品保护措施:指导患者及陪护如何使用呼叫铃和床栏;轮椅的使用方法和下床方法。尽量调低床高度,有轮子的床踩好轮刹固定,患者休息时,值班人员将床栏拉起,并告知患者请勿翻越床栏,眼镜、杂志和水杯等患者常用物品放置患者易取位置。

2.4 患者保护措施:对高危患者在床头挂“谨防跌倒”红色警示标识牌,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入厕及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以防跌倒。值班人员定时巡视病房,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嘱咐患者有事不怕麻烦他人,随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患者穿长短合适的裤子和鞋子,以免走路时被绊倒;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嘱咐患者转身动作要慢,入厕最好用坐式,晚间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对肢体活动不协调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适当约束活动部位,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助行器。

2.5 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使他们从防跌倒意识上有明确的认识,增强防跌倒意识,并向他们发放、讲授预防跌倒的各项措施,指导他们熟悉所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懂得判断有可能导致跌倒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使患者有可能跌倒的隐患降至最低。

2.6 做好心理护理:许多老年患者常因久病不愈,怕麻烦别人,遭人嫌弃,有时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故常不愿让人帮助。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使老年患者能听从护士的宣教,配合护士的工作,以防意外的发生。

2.7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个体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与医务人员责任心差有关[2]。如未按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未对跌倒高危患者按要求采取干预措施等,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果

312例高危患者经干预护理后,住院期间的跌倒风险大幅度降低,仅有2例患者因疏忽而发生跌倒,但因患者本身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没有造成大伤害和医疗纠纷,与住院前没有应用干预措施比较,有明显差异。

4 体会

跌倒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自身损害,还可以直接引发医疗纠纷,给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负面影响,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后损伤的危险性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和环境的危害。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3]。本文针对入院评估有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科学地制定相关的保护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本人和家属或陪护的防范意识,配合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施行患者保护,环境和物品保护措施,可以去除跌倒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使患者起码的生活饮食起居得到保护。护理人员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评估知识培训,做到预见性地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及时施行有效的干预保护措施,大幅度地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给老年住院患者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医院满意,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蓝,王芸,何华英.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42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5

目的:准确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降低跌倒所致伤害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

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地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并上报。

4.

权责:

4.1

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遇有高危患者做好防跌倒宣传,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上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再评估与宣教。

4.3

药学人员:对易跌倒药物进行界定和警示。

4.4

后勤保障人员: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通道无障碍物;定期对医院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对环境安全等进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4.5

科室: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与改进。

4.6

护理部:对跌倒风险评估准确率、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管

4.7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制订和不断完善制度,对发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包括对采取的预防措施所导致的预期或未预期的后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5.

作业内容:

5.1

凡来本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均需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

5.2

经评估具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情境、场所,应实施相应的措施和/或干预,以降低跌倒风险。对患者实施的干预措施应有记录。

5.3

跌倒高危因素:

5.3.1

年龄(包括≥65周岁的老年患者、≤5周岁的儿童及>28周的孕妇)。

5.3.2

最近1年有跌倒史。

5.3.3

饮酒。

5.3.4

步态不稳、平衡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

5.3.5

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活动障碍。

5.3.6

定向力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躁动不安。

5.3.7

体能虚弱。

5.3.8

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5.3.9

使用过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包括散瞳剂、降压利尿剂、麻醉止痛药、缓泻剂、镇静安眠药、降糖药等。

5.3.10

病情需要陪护但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护。

5.4

门急诊患者:

5.4.1

门急诊跌倒的高危场所及情境

5.4.1.1

门诊: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风湿科、肿瘤科、放疗科、眼科、针灸科、中医科、妇产科、儿科。

5.4.1.2

B超、功能检查室、医学影像科、放疗室、内镜中心、计划生育手术室、血液净化中心。

5.4.1.3

急诊科。

5.4.1.4

卫生间、楼梯。

5.4.1.5

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或者在狭窄的检查台上改变姿势。

5.4.2

门、急诊患者的风险评估:

5.4.2.1

门诊患者由首诊医生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急诊患者由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勾选一项即为高危跌倒患者。评估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5.4.2.2

年龄年龄≥65周岁的老年患者、>28周的孕妇、≤5周岁的儿童由电脑信息系统自动评估跌倒高危患者。

5.4.3

门急诊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4.3.1

在其外衣左胸前部位粘贴

“高危跌倒”标识以作提醒

5.4.3.2

通过发放健康宣教单、口头宣教、墙报等方式对患者及陪伴者进行预

防跌倒风险的宣教。

5.4.3.3

保持通道无障碍、地面防湿滑、适宜的照明等

5.4.3.4

医院过在易跌倒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楼梯、卫生间、斜坡、湿

滑地面等处)

5.4.3.5

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辅助设施并做好防护.

5.4.3.6

陪者全程陪同,医护人员协助。

5.5

住院患者

5.5.1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5.1.1

住院成人患者: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45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45分住院患者每周进。

5.5.1.2

住院患儿:2

岁以上~14

岁的儿童患者根据《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总分≥12分为高度跌倒危险,每日评估一次并记录,<12分的住院患儿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并记录。

5.5.1.3

依据儿童运动的发育过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4

个月的婴儿才能翻动,工作人员需对照护者进行宣教并记录。月龄

4

个月以上至

2

岁以下(含

2

岁)的儿童为我院高风险跌倒的患者。

5.5.1.4

新入院或转入2小时内完成首次风险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及时完成评估。

5.5.2

住院患者跌倒再评估:

5.5.2.1

患者病情、治疗发生变化时,如特殊检查后、手术后、血透治疗后,使用或调整镇静剂、利尿剂、降压药、泻药、降血糖药后以及出现意识、活动、自我照顾等能力改变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2.2

发生跌倒事件后。

5.5.2.3

患者面临新的治疗环境,如转科等,应对患者进行再评估。

5.5.3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性干预措施

5.5.3.1

在患者床头标注防跌倒警示牌,腕带扣防跌倒蓝色标识。

5.5.3.2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儿童患者签署《住院儿童安全告书》;

母婴同室病区新生儿家属签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5.5.3.3

风险因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针对性宣教,采取预防跌倒和坠床的安全措施并记录。

5.5.3.4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加强床边交接班,督促强化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5.5.3.5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根据需求提供个性化帮助。及时检查并确保传呼系统完好,告知值班人员关注此类病人的传呼,将常用物品放置于视野易取处,床头呼叫铃置于适当位置。

5.5.3.6

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尽量安排在病房有卫生间或离卫生间近的病房,卫生间设有坐便、扶手等设施。卫生间设置紧急求助铃。

5.5.3.7

评估有跌倒风险的病人卧床时使用护栏,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患者头晕时,应保证卧床休息。

5.5.3.8

病室、医疗区域、公共区域光线充足、保持地面干燥,空间宽敞减少障碍物。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

5.5.3.9

病房通道内设置扶手,楼梯上设置“小心台阶”警示标识。

5.5.3.10

增加全院各处警示标识的张贴,尤其在卫生间及浴室内。

5.5.3.11

为患者提供、拐杖、轮椅、平车等便利设施,使用平车、轮椅时,在换乘

和移动移动患者时不要忘记刹车。

5.5.3.12

病人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和衣裤,病情允许夜间睡前尽量少饮水。

5.5.3.13

患者在救护车、轮椅、推车、检查床间转移时,应有陪护,注意做好保护,防止跌倒的发生。

5.5.3.14

需遵循起床三步曲(床上靠30秒、床边坐30秒、床旁站30秒),如头晕立即卧床体息。

5.5.3.15

患者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时有人在旁进行保护。

5.5.3.16

躁动不安者专人陪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坠床的发生。因病情需要使

用约束具的患者,对可能导致受伤、血液循环受阻或皮肤完整性受损等未预期的后果进行监控。

5.6

患者不慎发生跌倒时的应急处理

5.6.1

护士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并评估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受伤情况并妥善安置;紧急情况立即予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待医师到场后遵医嘱予进一步诊疗处置。

5.6.2

了解患者的跌倒经过、损伤情况等,并记录于病历中,跌倒伤害程度分级:

5.6.2.1

无伤害

5.6.2.2

伤害程度1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5.6.2.3

伤害程度2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5.6.2.4

伤害程度3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5.6.2.5

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死亡。

5.6.3

做好患者即家属的安抚工作。

5.6.4

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进行呈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分析定性,医院质量改进办公室备案。

5.6.5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科内或科内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经过、防范及整改措施。

6.流程

6.1住院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护士妥善安置患者、评估病情

险因素

1.《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录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2.

手腕带扣“防跌倒/坠床”标识,在床头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标识。

3.

对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跌倒的宣教,落实预防措施。

4.

做好再评估及再教育。

5.

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负责检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立即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签署《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家

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

取改进措施。

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护士妥善安置患者、护士执行医嘱

、做好观察察,加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强巡视

评估病情

立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师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班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处理

护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士执行医嘱、做好观察察,加强巡视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重点交班护理安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护理安科室讨论,进行原因分析,确定改进措施

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网报护理部

全质量小组对导致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护理部审核。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并采取改进措施

科室执行改进措

门急诊患者:《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科室执行改进措施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6.2

门急诊患者跌倒评估、预防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因素

确定跌倒高风险人群

1.

做好宣教,发放防跌宣教单

2.

在外衣左胸部位贴“高危跌倒”标识

3.

全面的环境、着装安全

4.

合理使用工具、家属陪护

5.

必要时医务人员、志愿者协助就诊等

启动预防跌倒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跌倒

评估病情、护送至诊间或急诊科

进一步处理

跌倒发生时间

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再教育

记录患者跌倒事件全过程,

分析原因,系统上报

门诊患者报告门诊办公室

急诊患者报告急诊室

7.

相关文件

7.1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医院评审标准》(第

6

版)

7.2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7.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8.

表单

8.1

《门急诊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

8.2

《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3

《Humpty

Dumpty儿童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记录单》

8.4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告知书》

8.5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告知书》

8.6

《住院儿童安全告知书》

8.7

《新生儿病区新生儿住院告知书》

获经批准:

签署日期: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范文6

1.系统管理实施方法

1.1成立组织,构建跌倒管理体系。

护理部成立防跌倒护理专家组,建立护理部、防跌倒护理专家组、护理单元三级防跌倒监控网络及护理部、护理单元二级持续质量改进组织;制定并不断完善预防跌倒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患者风险评估、防跌倒防范措施、宣教手册、跌倒应急处理预案及不良事件上报和监测评价制度等;加强护患培训;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院部重视,后勤支持,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形成了一个集组织管理、教育、评估、预防、干预、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为一体的跌倒管理体系。

1.2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加强各级人员防跌倒管理意识。

医院建立院科二级安全指标,护理部根据院部下达跌倒控制指标,进行全院护理单元二次分配,分配依据全院控制率结合各专科前三年发生率计算出各护理单元的目标值。各科室根据目标制定控制计划,将目标贯彻到每个护理人员的行为考核中。护理部每季召开运营会分析护理安全事件,进行缺陷文化分享,通报各科安全指标的落实及时调整偏差。

1.3完善跌倒患者风险评估与环境风险评估制度。

不断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及评估细则,以浙江省护理中心提供的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为基础,整合了患者个体层面的跌倒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下床活动能力、依从性、意识状态、眩晕、如厕、视觉障碍、近6个月有无跌倒发生、睡眠形态紊乱、药物应用等10个条目。评估表重在评价因素本身,分高危和低危因子。80岁以上是跌倒后造成髋关节骨折的风险因子,为高危风险因子,即为高危患者。干预跌倒预防上多关注个体风险因子和普遍风险因子,而非只对跌倒风险因素进行总分评定。各专科根据上述内容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细化评估细则,并建立专科评估制度。同时加强环境跌倒安全防范,设计环境安全评估表,包括公共区域、病室、卫生间、走廊、开水房5部分的照明、防滑、设施等安全性评估内容。护士长每月一次对病区16条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责任护士每天对9条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录,对未解决问题进行持续追踪,确保环境安全。

1.4层层把关,加强防跌倒措施的落实。

筛选出跌倒高危和有风险病人,床头分别挂黄色(高危)和白色(有风险)防跌倒标识提示病人有跌倒危险。低风险患者给予一些基本的病房环境安全和基本安全防护及教育措施,增加如厕、转运的护理措施;高风险患者在低风险患者的基础上增加巡视的频率,需要24小时监管及陪护。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患者的行为变化应班班交接,患者对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实施效果差者及时上报上级护士和护士长,加强教育。建立《预防跌倒措施落实单》挂于床尾,及时记录,便于督查。三级监控组织定期监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督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价风险人群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防跌倒安全管理小组每季查,护理部每月查,护士长每天查并掌握本护理单元跌倒风险患者的动态。

1.5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

首先,定期培训护理人员。护理部分层、分批培训全院护理人员防范患者跌倒管理知识。每年度、每季度进行跌倒事件汇总分析,全院分享。其次,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1)宣教方式。常规宣教:新入院病人责任护士在班内完成病人及陪护防跌倒宣教的内容并发放书面资料,自行拍摄防跌倒视频,每日定期播放。针对性宣教:有危险因子及高危患者发放患者住院安全告知单。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以一对一指导防跌倒宣教为主其它宣教为辅。(2)宣教时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责任护士随时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连续三天进行反复宣教,以后根据效果评价酌情宣教。(3)宣教内容。包括下床活动、依从性、睡眠状态等十大危险因子防范,强化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加强预防跌倒的重要性教育,争取患者与家庭的重视、支持和配合,老年患者存在过高估计自己体能的心理,增加类似病人跌倒案例教育,建立遵医心态。同时向陪护进行健康教育,发挥陪护作用。

1.6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持续安全护理质量改进。

加强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一旦患者发生跌倒当班护士在班内完成网络报告相关信息,护理部接收信息协同防跌倒专家组进行调研,并参与科内质量改进小组案例分析会,寻找根本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护理单元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分析和改进科室跌倒防范工作落实情况,持续质量提高。护理部组织防跌倒专家组每季汇总全院呈报的不良事件及每季监控全院跌倒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整改方案,持续跌倒质量管理和不断改进管理制度流程。

2.评价指标。

(1)患者跌倒发生情况:统计实施前后发生跌倒的例数。(2)护士预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预防跌倒措施落实监控表,分别于实施前后对105名患者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90分为合格。(3)患者及家属防跌倒重要性认知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及家属跌倒预防重要度认知问卷,分别于实施前后对20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该问卷重测信度为0.79,内容效度为0.86。

3.统计学方法。

通过实施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的系统管理,统计实施前(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与实施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相关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的变化。

实施后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施前后护士预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

实施后护士落实患者防跌倒措施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施前后患者及家属对预防跌倒重要性认知情况。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重要性认知合格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1.运用系统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系统管理理论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尤其是整体论思想,分析组织问题和管理行为,着眼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管理活动,本研究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及整体论思想,分析了医院前三年的跌倒案例,从跌倒方式、时间、地点、环境、病情、危险因子、患者心身情况、当班护士情况等20多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寻找组织和管理行为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从系统观点出发进行流程改进和制度再造。如针对护士对高危因子体能虚弱评估缺乏标准化的定义及个性化宣教方法,修订了以专科或病种为单位跌倒高危因子细化评估和宣教细则。近2年来针对跌倒管理,全院共修改了相关制度20余条。从而确保措施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实施前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2.运用系统管理促进预防跌倒各项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