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论文范例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1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应召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体位,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体位,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60岁,平均40.2岁,病程3~28年,平均15.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59岁,平均38.2岁,病程1~25年,平均13.2年。两组患者人数、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癫痫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癫痫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在住院期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医院及科室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医疗事故处罚条例、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护士管理办法及癫痫病房各种护理常规、各种制度、流程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重视癫痫患者的安全问题,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安全。

②癫痫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管理: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为患者提供相对方便的公共设施。家属在探视患者时应该限制人数,避免过于嘈杂的环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另外,应该确保患者病房内有着相对柔和的光线,病房合理布置尽可能地清除病房内的障碍物。病床两侧有床档、脚轮有刹车固定,将患者重要的物品放置在随手可以触摸的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呼唤铃。将警示牌放于病床较为显著的位置,如“谨防摔倒”、“小心烫伤”“防导管脱落”等,对躁动患者采用防护用具,对避免发生意外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③重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安全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工作: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的治疗期间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进行有效改善,确保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持。告知患者加重病情或者诱发的因素,让患者全面配合诊疗活动。

④发作时的安全护理:医护人员在癫痫患者疾病发作时,应该把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且将衣领松开,倘若患者出现咬伤舌头的情况,则应该在牙龈位置填充物品。给予面罩吸氧,患者在肢体抽搐的情况下时,不能通过强行的方式进行按压,防止出现骨折的情况。另外,为防止患者自伤,在告知家属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采用地西泮药物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应该确保滴注速度缓慢。对患者皮肤的颜色以及尿量进行细致的观察,避免出现肾功能受损等严重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归效果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均获得一定的效果。

2.2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

3讨论

由于癫痫患者受到各环节、较大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影响,有着较多的发病原因,造成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过度换气、感情冲动、疲劳、发热等方面。一旦患者癫痫病情发作时,则会造成大脑意识有一定障碍,有着较高的肌肉张力,四肢关节出现僵硬的情况,很容易发生窒息、咬伤、摔伤以及坠床等不良事件。本次选择观察组的癫痫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临床路径措施实施在患者的住院期间,根据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对危险因素进行详细且客观的评估,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采取保护性的护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促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信息传递以及交流得到明显增强。另外,应该及时向陪住人员以及家属宣传安全管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转归有重要作用,促进患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沟通得到有效增进。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在癫痫患者住院期间,不仅能够促进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够给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4结语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7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1例,女307例;年龄8个月~80岁,平均(43.2±3.2)岁。选取2013年7—12月收治的患者8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2例,女340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44.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做准备,常规护理管理,期间遵循患者同意基础上详细记录相关指标。

1.2.2观察组

准备工作:(1)选取医护人员10名,召开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内容的小组讨论会议,据相关文献、以往经验,由院长牵头制定会议章程,鼓励各抒己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1、2、3轮会议,第1轮会议收集意见建议;第2轮对以上建议进行审定,对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第3轮,确定应该采纳的意见,并就意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2)完善医院可以改善的硬件设施、技术,尽力弥补不足,对无法立即改进而需加强监控的危险源记录在案,并与其他建议整合成册,刊印,务必使医护人员通读。(3)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责任护士领衔,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在患者入院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为年龄、病情、陪护情况、住址等,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患者可能罹患重症,而医院治疗条件有限,应做好中转准备;在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分析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如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基层医院老年人静脉给药出现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部分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应加强夜间管理等;许多患者出院时需带药离院,或自行转诊,应详细交代医嘱,嘱咐按要求服药,或转诊时详细阐明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

制定相同的判定标准,采用无责上报制度,对观察指标进行判定:(1)可能或确诊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其他方式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2)护理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跌倒,护理差错如针刺伤、严重并发症、医患纠纷等);(3)中转率,中转患者中转时间,中转患者在本院明确诊断后转诊率;(4)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对照组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及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中转情况与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转时间为(24.2±10.9)h,观察组中转时间为(13.3±8.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手术室作为一个抢救治疗患者的诊疗场所,其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任务复杂,医疗风险大,因此,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重点安全管理之一。近几年来,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建设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本院手术室构建了科室安全文化,以增强手术室各项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状态,减少和防范手术医疗差错,杜绝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制度的强化学习

1.1强化核心制度的学习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为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利用晨会的时间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医院的各项核心制度。通过提问,让核心制度的规定深入工作人员心里,并指导其实践技能。列出与手术室相关联的重点制度,例如手术分级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等。安排手术室护师级别进行PPT授课,通过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让各项核心制度深入人心,规范护士的日常工作行为。

1.2成立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

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及口头总结汇报。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书面理论考核和随时抽查、提问等。对于理论考试、实践抽查不合格者,予以安排辅助性岗位,同时再次进行培训和考核。

1.3加强新入职护士的培训

进行薄弱环节培训,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使她们明确护士职责。护士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万无一失的质量和安全保证。

2提升手术室业务水平

鼓励在职护士参加自修、大专或函授本科、同等学力研究生等学习,并在班次或休假上给予照顾。鼓励在职护士撰写论文,并派遣参与部级的手术室专业的论文交流,派遣护士参与部级、省级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提升手术室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派遣护理骨干参与省外进修,不断拓宽护士的眼界,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创建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手术室专业护理队伍。

3加强人文关怀服务意识理念

3.1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化,要求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将获取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情感体验进行内化后,理解、关爱患者[4]。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促进医护、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3.2加强护士自身的人文关怀

有研究报道,实践护理关怀指对爱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爱的“接受”与“给予”两个过程,也就是“别人爱”“爱别人”[3]。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也不能忽视护士自身的人文关怀的需求,构建完善的护理人文关怀链[4]。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鼓励发挥个人潜能,关心、爱护、重视每一位护士,使本科室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与自豪;对护士提出的正当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如事假、休假,可以多组织科室活动:爬山、郊游、体育活动等,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

4根据具体情况,优化手术室重点安全管理的流程

4.1术前访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封闭的环境,手术患者多数存在着对手术室的恐惧感,护士术前一天应对患者进行访视,介绍手术及麻醉的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增强对手术的信心。术前访视的工作内容将进一步深化,惠及所有手术患者。

4.2设立手术室护士站及儿童等待区,把好入手术室的第一关

手术室护士站的主要功能为负责手术患者的进出及第一次信息查对,监督科室手术设备的进出,备好当日手术的用血,并负责手术室与病房间的沟通。

4.3识别管理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方案

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内容众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阶段风险评估进行分阶段的原因分析,并不断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法。手术室主要风险的原因及防范。

5构建完善的护理不良差错事故报告体系

有学者指出构建强大的患者安全事件上报系统是高效的安全文化最好的证明[5]。通过建立畅通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达到护理信息的共享化,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最终达到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目的[6]。本科在护理部领导下,提倡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上报,并给予积极上报的非当事人员以积分的正向激励。正向教育当事人,就事论事,并将事件作为教材予以警示同科室人员,规范护士的工作行为。

6小结

维护手术患者的安全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护理管理者应创造安全文化,重视规章制度的学习,监督规章的实施情况,识别手术室的重要风险,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的前馈性作用,建设有高度责任心、高技术水平的手术室专业队伍,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护士心中,使其树立起安全责任的主动服务意识,为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惠芳,谭耀坤,黄彩芬,等.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实施前馈控制的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23-24.

[2]吴欣娟,张红梅,曹晶.强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促进护理安全文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14-316.

[3]许娟,刘义兰.临床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3):16-17.

[4]肖菲,刘义兰,王礼桂,等,构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传递链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3):921-924.

[5]易开桂,丁四清,刘自娜,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现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7):9-10.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5

1学术不端行为特征

1.1、的产业化

在稿件的日常处理过程中,发现由第三方、的痕迹越来越多,科技期刊编辑面对的学术不端行为趋于职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①同一作者同一时间段投稿多篇:医学论文凝结了医疗工作者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研心血;而且医生职业特殊,除了肩负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外还有临床教学任务,一篇论文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成文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一时间段成文多篇的可能性较小。例如:一位吴姓作者在3个月内每月投稿1次,每次投稿不少于2篇,共投稿8篇,怀疑由第三方操作、;查看作者详细信息,每次投稿使用的邮箱均不相同,分别为:ppj1z7@163.com,hkvj72@163.com,dqpl92@163.com;而预留的手机号是相同的,证明为同一人;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显示每个帐号均只登陆了1次,故推断100%由第三方、。②作者所在单位的科研能力与文章不相符:如一位来自厂矿企业附属职工医院的作者投稿了一篇实验研究论文,文中运用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验图片,明显与其工作单位的科研能力不相符,而且文章署名仅一位作者,没有其他医疗科研单位的合作者。编辑部对稿件的真实性提出置疑,希望作者给予答辩,稿件后期就一直处于“僵死”状态。这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③“电话失联”的作者:在日常稿件处理过程中存在需要和作者进行电话沟通、交流的事项。一般情况下,作者投稿后会特别关注稿件情况,虽然会有无法及时接听电话的情况,但一旦看到编辑部的未接电话均会及时给予回复。但是,有一部分作者电话长期处于全天候的关机或无人接听的状态,编辑部试着短信告知作者有关稿件相关的紧急事务需联系,但这些作者仍不回复任何电话或短信,只愿意通过电子邮箱或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进行交流。不排除委托、的可能。④有“沟通障碍”的作者:与第一作者进行电话沟通时,偶有发现第一作者无法独立回复编辑提出的与稿件相关的问题,隐约有人在一旁小声指导第一作者进行回复。不排除委托、的可能。

1.2隐匿性

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运用中国知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稿件进行初筛工作,以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排查率,节省科技期刊编辑在稿件初审上投入的时间。编辑将检测结果“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退修给作者或直接退稿,“文字重复率”较低的稿件则直接进入了审稿流程。但AMLC并不仅仅服务于期刊编辑工作者,还面向所有有需求的作者,有需求的作者只需支付检测费用即可提前对论文进行AMLC检测,再根据检测报告对“文字重复率”较高的文字进行“改装”“变身”,改变抄袭、剽窃部分文字描述的句式和语序等,规避“连续13个字以上重复即定义为疑似剽窃部分”的AMLC计算规则,即可将较高的“文字重复率”隐匿于无形,躲过AMLC的检测。AMLC只是将上传的论文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文本复制检测,对已发表的重复文字的识别较高,如一稿多投、整体(大量)剽窃和自我剽窃是可以认定的。有的作者利用翻译工具将英文论文翻译成中文[4];或将他人论文中图表改成文字叙述,将文字叙述改为图表[5-6];或剽窃他人的观点,套用他人的设计思路[6]等。随着教育部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7],国家也将把学术不端行为纳入社会诚信建设系统,使得科研失信人员或将在工作、贷款和商业机会方面受到限制[8],加上期刊杂志社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势必会越来越趋于隐匿,使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之路困难重重。

2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根据中国知网《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9],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类型有:①论文本身存在的不端行为:剽窃、伪造、篡改;②作者署名中的不端行为:不当署名;③投稿和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拆分发表;④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违反相关研究伦理问题。大多数科技期刊运用AMLC防范科技期刊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AMLC对一稿多投、整体(大量)剽窃和自我剽窃是可认定的;剽窃观点、剽窃文字表述、重复发表、拆分发表和过度引用是基本可认定,但对于剽窃研究(实验)方法、剽窃未发表成果、伪造、篡改和不当署名是无法认定的。结合编辑日常工作中累积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心集中在排查论文本身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上,从稿件基本信息、数据、图片、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入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贯穿于稿件收稿直至发表的各个编辑环节。

2.1AMLC和稿件处理系统

借助AMLC中的“稿件已经提前检测”的提示和勤云稿件处理系统的“未发表相似文献”的提示,发现稿件是否为“一稿多投”。在勤云稿件处理系统的“未发表相似文献”的列表中还可以进一步查看其他编辑部的处理状态、投稿时间以及与本文的相似度,辨别该文是否存在剽窃他人观点,套用他人设计思路等学术不端行为。

2.2稿件基本信息

借助稿件基本信息中的作者信息、论文文题和中文摘要,发现学术不端行为。①作者信息。通过查看投稿作者信息,发现是否有参与者的单位或科室与本文的研究范围不相符的情况,发现作者是否有“不当署名”行为。②“高产”作者。对于频繁投稿的作者要提高警惕,对稿件给予更多的关注,严格把控。检索稿件处理系统,查看该作者是否有相同研究方向的论文,并进行比对和数据核查,排查拆分发表行为和数据套用行为;同一作者投稿论文的研究方向专业跨度是否较大,排查、行为。③作者所在单位科研能力与论文是否匹配。对于超出作者或作者团队所属单位科研能力的论文提高警惕,请作者予以答辩,排查、行为。④研究课题相似的论文要警惕。对比相似研究的方法、时间、数据、结果和结论,警惕套用他人的设计思路、结果和结论的学术不端行为。

2.3数据

临床研究的数据是临床研究的核心,要着重防止数据的改写、编造和捏造,重点关注前后数据的一致,前后对照查看研究数据,对照复核与表格重复的文字数据,核算表格数据是否正确以及数据合理性的判断等;如发现前后分组数据不一致,或数据核查存在偏差,退修给作者自查,如果作者不能发现问题,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存疑。

2.4统计学方法

核查统计学检验方法和统计学结果,如果作者混用独立校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错误等错误[10],要求作者重新复核统计学方法和统计学结论,补充统计学软件输出的初始结果,鉴别是否统计学数据造假。

2.5图片

图片是临床医学论文的“灵魂窗口”,是实验结果的再现[10]。防范图片剽窃,可制定以下处理方法:①经过裁剪、PS拼版的图片:请作者提供原图;②缺少图注:请作者按本刊写作要求补充图注;③图文描述不相符:指出不相符,请作者核查、更正和答辩,并请相关亚专科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审核;④图片序号标注不一致:如大小写混标,字体、字号不一致等,请作者提供原图;⑤图片为教科书或其他已的截图:请作者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标明图片出处;⑥数据图片:请作者提供图片数据;⑦严防影像学图片男女混用;⑧严防影像学图片左右侧混用。

3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

鉴于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隐匿,形式越来越多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陷井”,现将工作中发现的两例涉及数据的学术不端行为与大家分享。

3.1“克隆”的“双胞胎”

处理同一作者同时投稿的两篇论文,题目分别为《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在复杂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应用》和《下肢关节康复器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早期康复应用》。首先,在AMLC里对稿件进行了“文字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两篇稿件的“文字重复率”分别为11.8%和14.7%,符合本刊“文字重复率”不超过15%的要求。继而,对稿件进行编辑初审,查看两篇稿件的写作框架、格式、研究方法及数据;第1篇论文条理、层次清晰,第2篇论文的分组方法和病例数与第1篇近似,似乎有着说不清的关联性;借助办公软件视图功能对两篇论文文字进行并排对比发现:①两篇论文分别采用“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或“下肢关节康复器”对髋臼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研究。②病例选取的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③选取的病例数均为“62例”。④均“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分组方法一致。⑤干预措施:前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单纯等速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后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关节康复器辅助髋关节功能锻炼”。⑥观察评价指标相同,均采用“采用Merled'AubigneandPostel评分法”等指标;⑦结果数据完全一致;⑧最后结论均为“有助于促进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髋关节的康复,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综上,这两篇论文是“同一研究者”在“同一时间段”对“同一组病人”采用互不相通的干预措施进行临床研究,继而根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数据”。据此可推断,这两篇论文基于同一“临床研究数据”,套用论文写作思路,仅通过变换不同的干预措施,“克隆”出来的“双胞胎”文。作者行为涉及严重的学术伪造,故对两篇论文予以退稿处理。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6

但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一个好的思路对科研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科研的成败与科学价值。现今很多人都在跟风,缺乏自己的科研思路,笔者粗略地从循证医学的视角就科研思路应该怎样建立进行探讨。

1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让事实说话

循证医学中将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盲法实验作为最好的证据,而将专家意见仅仅作为参考,甚至可以说敢于“破”,从找出论文中的错误、缺憾入手更容易做出高水平的科研。在樊代明院士担任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主编期间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正是在倡导这一理念。众所周知,针对文章的不足和错误给Science写信,文章更容易发表。蒲慕明院是士指导他的学生从教科书上找错误,从而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这一出发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要找出专家、学者以及教科书中的错误是很难的,但是相对于建立一个新学说,找出旧的不足又是相对简单的,这一科研理念,我们必须树立起来。

2建立循证医学科研观,让科研活起来

GordonGuyatt博士曾指出,未来临床医生的决策不应仅依靠教科书、权威专家或资深上级医生的意见,而应有效整合当前最佳研究证据。未来的医学发展,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具备文献检索技能、文献评价技能和综合信息的技能,还要求其具备判断证据对当前患者适用性的能力。例如一位临床医生利用Medline检索相关文献诊断缺铁性贫血的过程,全文仅1000余字,却孕育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思想。而现今如果运用这一观点,可以使很多文章、论文活起来。如《甲硝唑减轻痔切除术后疼痛效果的系统评价》[1]即是从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入手,利用循证医学的科研观撰写出的一篇论文。再如《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循证治疗》[2],同样也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入手,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PICO原则,提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确诊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制订最佳化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当然循证医学在医学的其他领域也大显身手,如在护理方面有《中国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从医行为影响的Meta分析》[3],检验方面有《检测尿液中生存素蛋白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4]、《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儿童潜伏结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5]等,诸如此类的文章数不胜数,它们均对文献进行评价、评估,并为科研及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使科研活起来,从而为患者服务,为教学服务。

3针对社会热点,运用循证观念,让科研实用起来

循证医学的英文名称为“Evidencebasedmedicine”,它是基于证据的科学,循证医学提出凡事都要循证决策。依据这一观点,结合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李幼平教授等人对中国西部的甘肃、四川等省乡镇卫生院住院疾病构成及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做了一系列科研,为医疗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6~8]。相关部门在三峡库区大规模组织实施的改水改厕项目中,为更好地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评估项目效果,林长坡等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峡库区的4个试点乡镇改水改厕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撰写了《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改水改厕效果》[9],也是利用循证医学为社会服务、为决策服务而从事的科学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家庭负担的情况,李?等人通过了解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出减轻抑郁症患者家庭负担的方法,撰写了《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其与家属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10]。针对医疗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问题,张燕等人撰写了《电子病历———基于病人全集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11]。现今手机已被普遍使用,李?等人基于这一情况与肺结核督导化疗相结合,调庆市部分区县结核病患者移动电话拥有率及使用情况,了解其基本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短信提醒系统干预试点提供依据,撰写了《短信提醒系统提高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可行性研究》[12]一文,提高了肺结核督导化疗的效果。

4将循证理念运用于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之中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从“SARS”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地震,每一刻都牵动着科研工作者的心。他们利用循证医学评价突发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绩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此撰写了一系列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文章,如《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13]、《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住院幸存者心理健康与应激障碍调查研究》[14]、《玉树地震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5]、《地震后人群健康问题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16]等。

5积极整理文献,把有价值的证据凸显出来

循证医学最核心的部分是证据。而现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年有大量的文献涌现出来又迅速沉淀下去。科学系统的评价文献并把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出来,是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循证医学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再评价[17]等一系列方式将文献进行整理,把有价值的证据整理出来,这一点无疑是一个好的科研思路。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7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①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8版)和(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收录的与骨科加速康复研究相关的文献;②文章同时包含加速康复及骨科两个主题的内容,其中临床试验型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对加速康复流程有具体描述、有实际临床数据;③能获取全文的文献。

1.1.2排除标准

①会议论文;②学位论文;③个案报道;④征稿、会议、活动通知;⑤外文编译文献。

1.2检索策略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20日。以“加速康复”“ERAS”“骨科”“关节”“脊柱”“创伤”“骨折”等为主题词组合进行主题检索。检索词条“ERASAND加速康复AND骨科OR关节OR脊柱OR创伤OR骨折”。

1.3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将入选的文献批量导出至NoteExpress软件中,剔除重复文献。浏览文献全文,按照文献名、作者、年份、杂志、地区、文献类型、基金、评价指标等内容双人录入Excel统计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制作统计图表。地区以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所在地区为准进行统计(共同第一作者以排位第一的作者为准)。

1.4质量控制

对检索出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共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通过文章题目和摘要进行筛选,如有分歧请第3人进行判断。1.5统计学方法用Excel2010版对提取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图表制作。主要从对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刊载纳入文献数量排名前11的主要期刊)、基金资助、文献类型与主题、评价指标方面进行量化描述。文献计量采用文献篇数和百分比进行表述。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合计筛选出文献649篇,剔除重复文献后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35篇。文献筛选流程图见图1。

2.2文献计量及年发文量分析

本研究最终筛选纳入有效文献135篇,其中北大核心49篇。近10年来,我国加速康复骨科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并非逐年增长。2009年开始有骨科加速康复的相关文献发表在我国核心期刊上,相关研究初步发展起来,2011年—2013年发文量缓慢上升,到2014年有所下降,而后发文量开始快速增长,2015年至今所发表的文献占总发文量的87.41%。见图2。

2.3地区分布情况

135篇文献分布在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发文数量大于10篇的有四川省、江苏省。见表1。

2.4发表期刊情况

135篇文献分别刊载于56本期刊上。《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刊载文章数量最多,其次为《华西医学》《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5基金资助情况

135篇文章中共有48篇(35.56%)获36项不同级别的基金资助,其中8篇(5.93%)获部级基金资助(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篇(19.26%)获省部级基金支持,2篇(1.48%)获市局级课题基金支持,10篇(7.41%)获市厅级基金支持,10篇(7.41%)获院校基金资助,4篇(2.96%)获社会基金支持;基金支持数量为2个或以上的文献有9篇。2011年发表的2篇文献中有1篇获市厅级基金支持,其后每年有基金支持的文章不超过当年发文量的一半。2017年获基金支持发表文章数占比最多,15篇有基金支持研究的文章发表,占当年发表相关文献总量的44.12%,其次为2016年,有7篇有基金支持研究的文章发表,占当年相关文献总量的41.18%;见表3。获基金资助最多的为四川省,与该省发文数量最多一致,见表1。

2.6文献类型

纳入研究的135篇文章中,51篇为临床试验型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40篇(78.43%);观察性研究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病例报告,共35篇(25.93%)。二次研究49篇(36.30%);见表4。近10年来共有1篇骨科加速康复指南、10篇专家共识,涉及了关节置换、脊柱、骨折创伤、骨肿瘤等亚专科。

2.7文献主题分布及评价指标

按亚专科分类,从纳入研究的135篇文章来看,关节置换是骨科加速康复的研究热点主题,其中有69篇(51.11%)属关节外科研究,其次为创伤骨科研究(23篇,17.04%)、脊柱外科研究(21篇,15.56%)、运动医学研究(4篇,2.96%)。主题包括骨科加速康复的知性行调查、围手术期体液/血液管理、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血栓管理、切口管理等主题,涉及护理、麻醉、营养、药学、康复等多个专业。86篇临床研究的评价指标多为功能评分(62/86,72.09%)、疼痛(52/86,60.47%)、住院天数(54/86,62.79%)、并发症(56/86,65.12%)、下床活动时间(24/86,27.91%)、失血量(22/86,25.58%)、患者满意度(22/86,25.58%)、住院花费(15/86,17.44%),还有不良反应、其他实验室检查等,既有客观指标,又有患者主观感受的对比来说明加速康复在骨科实践的有效性。

3讨论

3.1骨科加速康复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3.1.1我国骨科加速康复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资助力度不够

本研究共筛选出135篇文章。统计源/北大核心期刊是经过大量数据统计评选出的能反映某一学科或专业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的期刊,文章质量较高。从文献发表年份看,2009年开始我国骨科ERAS相关研究开始有高质量文章发表,2009年—2013年处于探索阶段,发表文章数缓慢上升。2014年发表文章数有所下降,可能与本研究仅纳入统计源及中文核心文章有关,表明这年高质量文章发表较少,同时可能与这一年基金项目数较少有关。2015年开始,我国骨科加速康复相关研究有了较大幅度上升,其中以四川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发文量多,与王金?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主要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及医学科研实力较强的区域,同时这些地区所获基金也较多,可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人才政策、医疗技术支持等有关,提示应该从技术资源、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给予较落后地区支持,加强医、教、研对口支援,以促进ERAS在国内骨科领域的整体发展。基金资助表明相关部门对某领域科研的投入与重视[6],本次研究中仅有35.56%的文章获基金资助,且以省部级、市厅级、院校级基金为多,而部级基金较少,2016年起获基金资助的研究文章数开始大幅增多,说明目前我国对骨科加速康复领域研究资助越来越多,但资助力度还不足,仍需加强对骨科加速康复研究的大力支持。骨科工作者亦应加强自身临床、科研技术水平,寻找明确的研究切入点,培养撰写标书、申请基金的能力。总体来看,我国骨科加速康复研究近年来不断发展,但仍需更多科学研究和高质量的文章发表。

3.1.2我国骨科加速康复研究内容分布丰富,仍需延续扩展

从研究主题来看,骨科ERAS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关节置换最多,相继有数篇专家共识发表[7-10],涉及血液管理、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血栓防控等多个方面,表明ERAS在关节置换术中发展日趋成熟,已从加速康复的整体流程研究细化到对每一个环节、指标的管理,同时专家共识的出台也为加速康复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指导。而创伤外科、脊柱外科等的加速康复相关应用研究数量少于关节外科,可能与发病性质、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并发症等原因有关,因此ERAS在这些亚专科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探索并完善相关的临床路径、指南等。对于多发伤的加速康复报道更是少见,可能与本身手术处理较复杂、难度较大有关。从刊载期刊来看,本研究纳入的135篇文献发表在56本不同杂志上,刊载骨科加速康复相关文章数量前11位的杂志中,多为骨科专科杂志,另有4本护理类杂志,一定程度上表明护理在ERAS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护士参与ERAS的实施[11],医护一体的工作模式既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医疗安全,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12]。除骨科手术、护理外,研究涉及的内容还涵盖了营养、康复、药学、麻醉、心理等多个专科,提示了多学科合作模式在骨科加速康复中的重要性。ERAS是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工作[13],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诊疗方案的制定,对ERAS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14]。近年来,临床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向某一小点发展,如加速康复期消化道管理、血糖管理、疼痛管理、体液管理等等,显示了我国加速康复骨科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综合管理的细节化;评价指标除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内容,也越来越多的将实验室检查结果纳入评价指标中,从主、客观的角度评价加速康复在骨科实践中的作用,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应加入对长期预后的效果评价等内容,以说明加速康复骨科在长期随访中获得的疗效差异。

3.2骨科加速康复研究展望

本研究纳入的135篇文献中临床试验型研究仅占37.78%,其中随机对照试验占临床试验型研究的78.43%,可见统计源/北大核心期刊所刊载的文献多为较高循证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其他观察性研究如前后对照、队列研究等,论证强度不如随机对照试验,且均为单中心研究。因此亟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去证实加速康复在骨科实施的广泛有效性、可行性,为循证提供支撑,并制定专科、专病、专项指南,为ERAS在我国骨科领域的发展提供经验指导和借鉴。加速康复模式下住院日缩短,患者往往在身心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出院,康复知识缺乏[15-16],加之我国社区医疗发展相对滞后,医院随访体系不成熟[17],多数患者出院后缺乏后续专业的指导和监督[18],阻碍了患者的进一步康复。随访对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加速康复模式下的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治疗的成功,探索加速康复模式下骨科患者出院后随访模式是未来研究中重要一环[20]。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8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2讨论

2.1结果分析

2.1.1护理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而获得。从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体系来看,专科教育对于护理科研的内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虽然有开设护理科研课程,但由于本科阶段有较大的基础理论及实践课程量,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护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会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的学习及实践。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级医院中尚无硕士学历人员,本次调查中本科、大专学历的护士是在中专起点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或在职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学历,没有高考起点的全日制本科生。绝大部分护士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导致护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科研氛围不足

根据荆州市护理重点专科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要占到总数的10%,其目的是希望从制度层面要求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及论文的写作,但从表2可以看出,这个数量并没有完成,且已发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护理人员写作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部分医院也只是依赖于这小部份人来完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并未达到整体提高的目标。

2.1.3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护士疲于应付工作,缺乏护理科研的积极性

以上7所医院虽然有3所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低1∶0.4的床护比,但这3所医院均是为即将迁址到新医院前所做的护士人力资源储备,如搬新院后随着床位的扩张,仍达不到1∶0.4的最低标准配备,且都是刚入职的新护士,不具备撰写论文及开展科研的能力。因为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疲于去完成日常工作,无时间去观察、发现、思考科研问题,即使在工作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工作的被动与人员的压力,护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这种状况不但挫伤了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加重了护士的工作疲溃感。

2.1.4缺少护理科研的学科带头人

由于多种原因,基层医院中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很少,此次调查的7所医院均没有达到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要求高级以上人员达5%的最低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医院更低。此次调查中,县级医院正高级护理人员只有1名。有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医院护士护理科研原动力较差,普遍存在为了晋升才进行护理科研的现象。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基层医院职称晋升由于受指标限制非常难,这样导致护理人员职称晋升没有希望,也就丧失了科研与撰写论文的动力。同时,由于护理岗位管理、层级管理还未真正实施,不论学历和技术高低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部分较高学历的护士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没有很好地发挥能动性,带动护理队伍的科研。

2.2对策

2.2.1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大胆创新,引入竞争机制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护理人员积极投入到护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科研热情。要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要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只有从护士的岗位设置、护士配备、护士分级、岗位培训、绩效考核、护士晋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够更好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实施目标管理,将护理论文撰写数量与质量作为院科两级考核指标之一,对中级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时,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适当奖励,在评先表优、外出进修学习时给予政策倾斜,笔者所在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就是通过该方式,使护理论文及科研的数量及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显示,护理教育能增加护士的科研知识,提高护士评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医院要重视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在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对护理科研写作方面知识的内容。同时,将科研骨干送出去学习与深造,回归后成立院内科研小组,由其负责组织有科研积极性和写作能力的护士,请相关专家讲授科研知识,定期召开学术小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同时开展从易到难、从小选题到大选题的护理科研,以点带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2.2.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各级医院要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