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生理状况; 焦虑心理

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使围手术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波动,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带来负面影响[1]。这一现象理应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视,并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患者术前访视、术中舒适护理、术后细致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使患者各项生理、心理指标获得了明显改善,为探索针对手术室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取得了有益经验,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19~81岁,平均(65.4±6.8)岁,来自普外科患者16例,骨科9例,妇产科10例,泌尿外科5例,其他科室3例;观察组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82岁,平均(63.5±6.2)岁,来自普外科患者14例,骨科8例,妇产科13例,泌尿外科4例,其他科室4例。两组性别、年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手术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措施 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术前访视。手术前1 d派出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探访。与患者见面前先仔细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以及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信息。然后到患者床前先作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护士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态度亲切、语气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获得患者信任[2]。向患者简要介绍手术流程,讲解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进入手术室前的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有手术室护士进行专门陪护,并在手术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专业护理,护士会协助医生处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年龄、职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来采取个体化的沟通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阐明手术的必要性与可靠性,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不应有敷衍或不耐烦的表现[3]。沟通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恐慌情绪,应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提供鼓励性、安慰性心理暗示, 使患者积极面对手术, 放下思想负担,达到术前心理的稳定状态。(2)术中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士在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注意态度亲切、语气和蔼。患者被推入手术室后,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等条件,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为其选择较为舒适的,力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术中护士可通过术前探视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安抚性地触摸患者的手、脸等,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4]。并且随时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绪状态,尤其针对采用局麻的清醒患者,应随时给予眼神交流和语言安慰。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使患者感觉舒适。(3)术后人性化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应将患者皮肤上的血液和消毒用品擦拭干净,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把患者送回病房后,可询问患者手术期间的感受,并解答其疑问,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1.2.2 对照组护理措施 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措施:术前由病房护士完成常规术前准备,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提前30 min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按常规手术护理操作程序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现代护理模式强调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思路,力求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舒适、平和、愉悦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5]。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模式下,手术室的护理程序和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它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内容不应只局限于的配合手术, 更应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患者的诊疗体验[6]。即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人性化护理,保证其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均达到最佳状态。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护理在心理上给予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手术的结果充满信心,从而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并为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提供了心理上和心理上的最佳条件。

实际上,人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患者生理指标也有明显的正面作用,如改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7],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意识到,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的实施,突破了传统医学模式的框架,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心转向患者,而不是简单地围绕手术进行。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并用心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医疗护理行为中,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安全,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充满信心。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心理状态都明显由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康复,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真霞.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12-113.

[2]胡晓华.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72.

[3]曹燕.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53-54.

[4]刘美英,顾扬.手术室护士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0): 68-70.

[5]马小芸,贺清.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7): 5804-5805.

[6]陈幼嫦.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6):849-851.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心理干预;肺结核;护理

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有很强的传染能力和复发率[1]。由于肺结核在临床中治疗过程非常漫长,所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现,主要多见于焦虑,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与阻碍[2]。并且由于经济负担的原因也会加重患者这一心理表现,在临床中对患者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情绪表现,从而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3]。本文通过临床对10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心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临川观察对象,年龄6~76岁,平均46岁,调查患者的病情,其中有11例患者为血行播散型、68例患者为浸润性肺结核、13例患者为慢性纤维空洞型、8例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

1.2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临床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另一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临床在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对患者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分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正常总分值为50分,50~59分视为轻度焦虑,60~69分视为中读焦虑,70~79分视为重度焦虑。评分后将20项评分进行相加算出总分后乘以1.25,取总数视为标准总分。患者治疗结果后再次给予相同自评量表测试。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入院时护理

患者在进入医院时介绍医院的环境、并且对患者讲解住院须知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早日适应医院的环境,减轻患者进入一个新环境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且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与支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评估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

2.2 住院期间护理

因为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患者自身的原因会对病情造成一定的影响,加重患者的心理情绪表现,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多鼓励患者,正确的指导患者生活以及行为习惯的准确,促进患者自我病情掌握能力,在饮食方面也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密切观察的具体临床表现,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2.3 康复护理

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间,心理护理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患者由于长期的治疗过程,在心理方面会不同程度的情绪表现,所以要对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锻炼,减轻患者的苦恼以及焦虑表现,并且定期询问患者的临床需求,增强患者的信心,并且告知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使患者了解自己在社会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性。

2.4 出院护理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复发率非常高,所以有部分患者还会有焦虑的表现,会担心病情未痊愈再次进行传染。此时护理人员要消除患者的心理紧张,对患者进行普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

3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前焦虑值为49±3.6,干预后焦虑值为37.2±5.6,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值为48±4.0,干预后焦虑值为45.6±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由于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和复发率都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并且其临床治疗过程非常漫长,所以患者在临床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现,所以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息,积极接受临床治疗,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且养成良好的自我病情控制能力[4]。总而言之,心理干预措施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与意义,值得日后的推广与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培元.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24(2):70-72.

[2] 吴文源.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9,10(12):124-131.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 心理不良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心肌坏死疾病,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是休克等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1]。为进一步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56±1.18)岁;对照组41例,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03±1.21)岁。对8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治疗方法、主治医生和医院相关准则等,有效减轻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1.2.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1)心理支持: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并实施适当安慰,及时为患者讲解其病情,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轻其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等不良心理因素等。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休息习惯,保障健康规律的生活。避免因暴饮暴食、过度兴奋等不良习惯等出现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生活能力等。(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讲座、宣传册和板报等方法对其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强调积极配合每项检查的重要性,从精神上支持患者认同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占95.12%(39/41),抑郁占75.61%(31/41),悲观占46.34%(19/41),心理否认占17.07%(7/41);护理后,焦虑占4.88%(2/41),抑郁占2.43%(1/41),悲观占2.43%(1/41),心理否认占0.00%(0/41);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占92.68%(38/41),抑郁占80.49%(33/41),悲观占43.90%(18/41),心理否认占19.51%(8/41);护理后,焦虑占73.17%(30/41),抑郁占51.22%(21/41),悲观占29.27%(12/41),心理否认占9.76%(4/41)。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所占比例均同对护理前存在一定差异性,P

3.讨论

在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临床上,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等不良因素给其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焦虑是指心肌梗死疾病发病较为突然,患者在出现该疾病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加上该疾病出现剧烈频繁的疼痛症状;抑郁是指心肌梗死疾病诱发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降低患者应激能力,同时,患者对疾病预后和经费较为担心等,患者极易出现抑郁心理;悲观是指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折磨,加之经济压力,其极易出现悲观心理;心理否认是指该疾病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使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心理否认,出现沉重心理压力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降低其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等不良因素,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选取的8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悲观和心理否认所占比例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袁瑞凡.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10):176-177.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护理干预;甲状腺手术;负面情绪;疼痛;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58-02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等。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的实施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情绪更加严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性差,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同时甲状腺的解剖部位较特殊,术后疼痛也较严重,笔者通过对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61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2.2±8.3)岁,甲状腺腺瘤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5例,甲状腺癌12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1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1.9±8.6)岁,甲状腺腺瘤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5例,甲状腺癌12例;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往往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又不了解手术的治疗效果,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疏导。(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手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的疑惑及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今后的治疗及护理工作。(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耐心询问并听取患者的主诉,及早发现异常并立即报告医生;嘱患者术后24h内少讲话,降低颈部活动,先用手按住切口再咳嗽;让患者明白术后短时间内会疼痛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可减轻,降低患者的不安和焦虑。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以及术前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术后切口疼痛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术前1晚评分。患者术后疼痛采用WHO标准评价:(1)I级:患者有疼痛感觉但可忍受,不影响睡眠;(2)Ⅱ级:患者疼痛感明显,不能忍受,影响睡眠,患者主动要求应用镇痛药物;(3)Ⅲ级:患者感觉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强烈要求使用镇痛药物。Ⅱ级+3Ⅲ级=疼痛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评价,于术后第2d评价。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及焦虑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晚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3.38±1.25)分和(3.52±0.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92±2.31)分和(6.76±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疾病及手术会导致患者产生产生负性情绪,同时医院的环境及医护人员的陌生又加重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了患者的状态,最终影响的是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2]。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术后护理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及焦虑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晚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分别为(3.38±1.25)分和(3.52±0.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92±2.31)分和(6.76±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护理干预;消化性溃疡;焦虑

对2007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患者在治疗中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焦虑患者,入选标准:所有对象经胃镜检查确诊;均无严重视觉不良、听力障碍以及其他系统的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正确表达病情、不接受量表调查者除外;患者自身同意。其中男70例,女10例;年龄26~76岁,平均45.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5年。受教育程度:高中及其以上60例,初中10例,小学与文盲10例。把上述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则实行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利用交谈与观察技巧,从多层面去了解、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1.2.2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有针对性地鼓励和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努力使自己适应环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多与患者交谈,以消除其不良情绪。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护理干预; 冠心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56-021

引言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它的发病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所以,对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随着社会与医疗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逐渐开始发展。

2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结合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对80例冠心病患者采取进行调查,并去得了一定的结果。

2.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8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排除心脏疾病外,都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年龄45-68,平均年龄58岁,病程5.6年;女28例,年龄46-67,平均年龄60岁,病程6.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均符合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将两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干预组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再采取干预措施。对干预组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第一,健康教育。所谓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这种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以采取报告会的形式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告知其家属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让其家属督促患者保持这个习惯。第二,运动指导。患者除了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应保持一定的运动习惯,鼓励患者每周进行3-4次的有氧运动。第三,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注意是护理人员的事情,护理人员应时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让其从心上不在害怕这个疾病,以坦然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从而从侧面来加速疾病的康复时间。第四,用药指导。这个方法也主要是护理人员的事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指导,给患者讲解药物的减量、停用等的危害,让患者正确用药。

2.3观察指标:对干预组进行观察时候,可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指标,对其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定,这两组的得分持平。同时对这两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该量表总共包括14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则焦虑程度越高。由医务人员于干预前后采用HAMA测量十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的评定:采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该量表共包括"个项目,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高。由医务人员于干预前后采用HAMA测量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抑郁水平。

2.4统计学处理:在此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水平的差异比较及差异都采用t检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