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范例6篇

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范文1

1入院时安全教育

患者在初进医院时对疾病存在恐惧、担心、害怕的心理。尤其是创伤性骨科患者,突然遭受创伤骨折而住院,是一种负面生活事件,事件突然,伤势重,没有丝毫心理准备。以往的护理工作往往忽略入院时的安全教育。患者伤后住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不能自理,此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安全教育是相当必要的[1]。入院时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介绍各项规章制度,如陪住制度、探视制度、住院期间离院制度,入院后不得随意离开医院,以保证患者安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嘱患者不要选择身边无人时沐浴,并且沐浴时不可将门反锁,以防不慎滑倒;告知患者呼叫器的具体位置及使用方法;正确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的方法,嘱行动不便的患者活动时尽量避开打扫卫生的时间,并且活动时身边一定要有人保护。

2住院期间的安全教育

2.1病区环境设施安全 病房是患者的生活场所,首先要提供给患者一个清洁、整齐的病房环境。骨科患者伤后或手术后肢体活动受限,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护士要随时对威胁患者安全的环境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如要防止患者行走时跌倒,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移开暂时不需要的器械,尽量减少障碍物;病室的走廊、浴室、厕所应设置扶手,供患者行走不稳时使用;擦地应尽量避开患者活动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并在明显位置提供防滑警示,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病房、浴室和厕所应设置呼叫装置,以利患者必要时呼唤援助;室内厕所马桶设置的高度不能太低,预防患者因如厕时间长,站起时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倒,过低的马桶会增加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脱出的危险;房间内地面、床头柜及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2次/w,杜绝因房间环境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定期检查吊顶式输液架的牢固性,防止挂上液体后坠落砸伤,落地式输液架无人使用时,应将输液架上部放下,并放于固定地点,以防绊倒;做好病区防盗工作,加强保卫,定期检查有无安全隐患。

2.2术后功能锻炼和活动的安全 骨科患者手术前要注意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尽量避免活动时造成患肢的进一步损伤[2]。若有石膏、加班等,要注意正确的护理方法。功能锻炼是骨折的三大治疗原则之一,功能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关系着骨折的康复和预后。然而,骨折患者往往重视的是手术疗效,对手术后功能锻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而且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扭转人们这种观念,应加强功能锻炼方面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功能锻炼时的安全教育,让患者安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最有效的功能锻炼,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骨科术后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①患者活动时身边要有人员保护。②首次遵医嘱下床活动前,要先缓慢坐起,静待10 min,若没有头晕等不适感,再站立床边,以防直立性低血压而摔倒。③患者活动要选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刚擦完地面时不要活动,以防滑倒。④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要防滑,长短适宜。⑤要掌握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的方法,如单侧款关节置换的患者在遵医嘱患肢负重的情况下,走路时要始终保持患肢免负重,使健侧肢体与双拐形成三点负重,⑥活动要循序渐进,动作不要过猛,过快,要以患肢身体可以耐受为宜。

2.3自杀患者的安全护理 将患者尽量安置在双人以上的房间,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和服药检查制度,防止患者接触危险物品;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做到24 h不离人的陪护;注意识别患者对自杀的伪装,有些患者是有意躲避别人的注意;对夜间睡眠不好、早醒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特别对凌晨4∶00~5∶00时醒后不再入睡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因为此时是患者情绪最低落的时期,极易发生自杀行为[3];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骨折后的康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供有关康复治疗方面的信息;倾听、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信心,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负性事件;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鼓励患者树立正向人生观;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患者的安全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安全范文2

1.1文献筛选

1.1.1纳入标准。①所有在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发表的关于国外患者安全文化评估的英文文献;②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应用最广泛且表现出良好信效度的量表主要有: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以及安全态度调查问卷(SAQ);③安全文化得分用积极反应率表示。

1.1.2排除标准。①调查在社区、基层卫生服务站、居民护理机构、护理院进行;②调查结果只有简单的文字陈述,缺少数据支撑;③调查结果评估的是调查工具的心理学特性,而没有对患者安全文化本身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对应用的调查工具、参加医院的数量、研究进行的水平(医院或科室)以及调查结果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总共检索到4200余篇文献,只有1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4篇文献只比较了安全文化维度得分;6篇文章只比较了调查对象的安全文化水平;有9篇文章既比较了安全文化维度得分又对调查对象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

2.2文献信息提取所有纳入分析的研究在医院和科室数量、使用量表类型方面不同。有11项研究(57.9%)在医院水平进行调查[3-4,1,5-12],参与调查的医院数量从1到741家不等;8项研究(42.1%)在科室水平开展调查[13-21],涉及科室有重症监护室(ICU)[13,15,18,20,21]、心血管手术室[14]、门诊部[16]、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7]、以及产科[20];研究用到的调查表都是根据相应的原始版本在一定程度上修改得到,使用情况统计描述(文献数量,使用频率):HSOPSC(10,52.6%)、SAQ(9,47.4%)。

2.3患者安全文化维度得分比较调查量表均采用Likert量表5点计分法评价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正向测试条目中选项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视为积极反应;负向测试条目中选项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视为积极反应[22]。积极反应率(积极反应数/应答数×100%)越高,安全文化水平越高。13篇文献(68.4%)对安全文化各维度的得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2。2.4调查对象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比较15篇文献(78.9%)对不同调查对象间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只有10篇文献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假设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3。

3讨论

患者安全文化维度得分情况表明患者安全文化有优势区域与待改进区域之分,而调查对象对安全文化的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水平不同。结果提示,医院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改进工作时应有的放矢:把待改进区域列为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对高危科室、高危职业应重点关注,针对差异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患者安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3.1待改进区域为改进着力点规定积极反应率高于75%,且文献支持率在半数以上的维度为大多数医院的优势区域;积极反应率低于50%,且文献支持率在半数以上的维度为待改进区域。文献回顾分析显示,科室内部团队合作(76.0%,100.0%)、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77.3%,77.8%)及安全氛围(70.7%,100.0%)为大多数医院的优势区域;对错误非惩罚性反应(23.2%,66.7%)、医院管理支持(36.0%,66.7%)、人员配置(37.4%,66.7%)、交接班和转科(42.0%,66.7%)、科室之间团队合作(39.0%,55.6%)、管理感知(43.5%,50.0%)为大多数医院的待改进区域。由上可见,待改进区域的数目明显多于优势区域,患者安全文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安全文化改变需要医院领导的驱动,医院领导层应深入探索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和日常工作的联系,积极开展多样性活动,加强医院成员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相互合作的氛围;建立非惩罚环境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在处理医疗差错时,应注重从系统角度加以剖析,强调以改善系统作为防范医疗差错、保障患者安全的策略;合理的人员配置是高质量工作的前提,医院应不断完善排班制度,合理化连续工作制度,在人力资源按需分配的同时做到保障医务人员精力充沛。

患者安全范文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住院率逐年上升。高龄患者的住院安全管理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60例,找出主要的安全隐患,对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9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3例,肺原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伴颈椎病9例,高血压伴冠心病5例,脑卒中后遗症5例,骨折6例,其他疾病5例,死亡3例,合并≥2种疾病45例(75%)。

安全隐患及原因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长期卧床患者未按时翻身,致使局部受压过久,缺血缺氧造成表皮破损。高龄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皮肤潮湿,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的刺激,而变得潮湿,出现酸碱度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高龄患者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

跌倒与坠床:由于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减弱,平衡失调,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步态改变,脚抬不高,关节活动不灵活等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失去平衡,发生跌倒[2]。老年患者感觉功能障碍,对环境改变不能及时作出适宜动作,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高龄患者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性低血压等引起头昏,眩晕,视物不清,站立不稳而致意外。药物因素[3],在高龄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中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率失常药、降血糖药等可减慢或削弱其认知能力,增加跌倒的危险性。昏迷、癫痫、意识不清或存在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常因躁动,无行为自控能力,极易发生坠床意外[4]。高龄患者不服老,高估自己的体力,不愿意麻烦他人而致意外。各种不安全的设备,如不适当的灯光、不平整的地面、稳定性差的家具、不当的身体约束、物品不定点放置等都是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

烫伤:高龄患者感觉迟钝,皮肤对冷、热敏感性下降,在使用热水袋、暖手壶等保暖设备和康复电疗时操作不当造成。

呛咳、误吸和窒息。老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喉腔黏膜萎缩、变薄,喉部会出现“松弛”和“松解”的情况,不能充分的抬高,咽喉的感觉功能减退,咽部肌肉活动作用减弱,易发生吞咽障碍,使食物、唾液等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呛咳、窒息。

护理对策

预防压疮:对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建立床头翻身卡,严格交接,每班对全身皮肤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使用气圈、水垫等局部减压设备,能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及衣服时,应抬起患者的身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用温水清洁皮肤时,不可用力擦拭,防止损伤皮肤。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彻底清洗,及时更换尿垫等,保持会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促进创面愈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不能起床者,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或进行被动运动。

防止坠床和跌倒:高龄患者入院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估为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跌倒警示标志,时刻提醒患者、照顾者及医务人员该患者有跌倒风险,防止跌倒。加强看护,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关节活动受限、脑卒中患者应使用床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限制肢体活动。高龄患者在病室内活动时,尽量使用手杖、习步车或轮椅等助行器协助,必要时专人陪同,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病区地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尤其是卫生间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墙壁设有扶手,以保证患者安全。病房内物品放置整齐,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物品放置在患者经常活动的地方。生活用品应使患者随手可及。护士应针对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告知患者及陪护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在晨晚间及进餐时段,加强对跌倒高风险患者的巡视,在有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

防止呛咳、误吸和窒息:为高龄患者提供易吞咽,易消化的食物。进食时应选择合适的。叮嘱患者注意力集中,勿讲话,勿进食太快。鼻饲患者,喂食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昏迷、呕吐、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头应偏向一侧,必要时需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和窒息。

防止烫伤:使用热水袋、暖手壶时,应首先检查是否漏水。热水袋的水温不超过50℃,并加布套或毛巾包裹,严禁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定时观察热水袋、暖手壶等接触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使用红外线烤灯、频谱治疗仪等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管理职能[5]: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实施护理行为时应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应变能力,针对高龄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预见性护理,尽量避免和控制各种护理安全隐患给患者造成伤害。加强护患沟通,确保高龄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1-43.

2 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

3 苏海丹,黄春燕,成翠珍,等.对老年患者防跌倒的认知行为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B):7.

患者安全范文4

    有些护士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观察病情不仔细,对疾病变化发现不及时或缺乏预见性;对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抢救设备和仪器使用的不够熟练,耽误治疗时间和抢救时间;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2用药因素

    消化内科的患者用药种类比较多,用药的比较复杂,有些药物需要餐前服用如:硫糖铝片、吗丁啉等,枸橘酸铋钾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因为此药只对酸性环境中才会起作用[3];有些药物需要餐后服用如:氢氧化铝凝胶,而且避免与酸性饮料同时服用。又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会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用药则就会更加的复杂,如果不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及其服用时间和方法,造成服药无规律、乱吃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护理对策

    (1)加强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护理人员是从事护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提高护士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的精神至关重要。认真做好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不可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无论在哪一项护理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减少急救风险,确保抢救药品完善和抢救设备完好。积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有计划性地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加强病情观察、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病人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告知义务及责任并书面签字。对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3)认真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单: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4)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联合用药的禁忌,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作用和副反应。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用药,将所有的药作用于副作用想患者交代清楚,必要时将饭前、饭后的药分开放置,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告诉患者服药的先后顺序及间隔时间,避免发生多服和漏服的现象。

患者安全范文5

【关键词】患者安全;患者安全教育;医学教育;应对策略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由于医学认识存在局限,疾病不断发展变化,医疗服务是一个存在风险、不断认知、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同时也给患者安全带来一定风险。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高度重视,强化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成员国卫生行政部门及医务界的共识。患者安全是指在诊疗过程中病人不受到伤害。2007年WHO公布了关于全球患者安全的十大事实,患者安全问题是构成医疗纠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医学教育家认为,患者安全教育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教育应始于医学院校[1],所有健康科学类的高等院校都应为在校学生提供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本文将回顾国内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并探讨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1国外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2003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了《卫生保健专业教育:质量的桥梁》报告,建议通过卫生保健专业教育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将安全能力列为卫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六种核心能力之一。以后,美国在患者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包括退伍军人事务局和美国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所做的努力,患者安全教育几乎涉及各年级本科生(二至四年级医学生、注册前本科护生)甚至研究生,还针对卫生保健者(如护士、药剂师、医师、医院管理者等)开展的患者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安全概念、概述;系统理论、人的因素理论、风险管理、差错上报、分析、伦理、国内患者安全资源、团队监督、患者安全的评价、循证策略、安全改善的科学研究、其他行业安全措施、安全改善工具、措施、核心胜任力。英国的患者安全课程多集中于四年级本科生及少数研究生,培训内容包括安全胜任力、安全因素(实践和环境)、系统的角色、风险评估、危险情境意识、差错的性质、不良事件、沟通、处理和分析差错、从他人经历中学习。英国医学协会向医学本科生提出以下建议[3]:了解英国医疗行业药物使用现状,了解医疗差错发生机制及风险预防原则,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能力。2005年澳大利亚发表国家患者安全教育框架[4],指出临床医生资格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的鉴别、阻止和管理,信息和现有证据的利用,工作安全,伦理,继续教育和用药安全等。2006年悉尼大学率先将患者安全教育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中[4]。2008年加拿大患者安全协会建立多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患者安全教育框架,涉及6个方面患者安全能力,包括创建患者安全文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优化个人和环境因素的能力、鉴别和报告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倡各大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将此框架作为患者安全课程设置和继续教育的依据。2004年日本明确要求学校应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到医学本科课程中,包括医院安全管理、医疗错误理论、实践安全和不良事件的管理等。目前90%日本护理院校都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了患者安全教育,授课时间在5~20h不等。近年来,韩国和荷兰也相继开设患者安全教育课程。尽管如此,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对患者安全教育课程都仍未给予足够重视[5]。以patientsafet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从1953年至今已有63800余篇文献。然而,高质量的患者安全医学教育研究较少[6]。

2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

2004年10月WHO发起”国际患者安全联盟”。2008年启动患者安全医学本科教育项目。2009年WHO确立《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7],指南的开发主要由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的卫生保健核心团队完成,指南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医学院师生,其目的是将患者安全纳入到课程当中,为学生入职后的患者安全教育提供培训,减少风险,教会他们怎样将患者视为伙伴,在医患管理上减少摩擦,达到理念上的一致,包括11个题目,即患者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患者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患者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该指南适用于全球医学院校。2010年WHO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由于发展中国家医疗过失和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WHO正致力于发展中国家为重点推进患者安全教育项目。

3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患者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进行患者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2006~2007年WHO与我国联合举办”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教育项目”,为在我国推广患者安全策略奠定了基础。2007年中国循证医学中心首次将患者安全写入《临床医学导论》,将患者安全教育纳入医学生、临床医生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讲授患者安全和医疗风险;2009年将患者安全写入《循证医学》本科教材。2010年,首届患者安全部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在广州举行,患者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响应WHO的倡议,努力实现”患者安全”的崇高理想和共同愿景,2012年7月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将《患者安全教育指南》翻译为中文版,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培训和推广。《指南》包括两个部分:第1部分”培训者指南”,介绍了患者安全概念和原则,并提供了如何以最佳方式讲授患者安全的重要信息;第2部分”11个患者安全课题”,每个课题都包含用于培训教学和评估的一系列思想和方法,以便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背景和资源定制材料。在2014年8月,中国医院协会了《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的相关信息。在遴选制订目标条目时,参考了WHO的”患者安全行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国际患者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台湾医策会”患者安全年度目标”以及我国患者安全现状等相关标准与内容,制定如下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用药安全;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时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当前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有限,并未和现在大学教程相吻合,这一方面因为医疗卫生教师资源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医学教师也并不熟悉和了解患者安全问题。我国尚缺乏患者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将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整合到医学本科教育仍是医学教育改革必须面临的挑战,仅仅对基本概念的介绍远不能培养医学生患者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张琼文等[8]调查显示,我国临床医生对患者安全认知度偏低,但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杨本付等[9]对1997名3~5年级预防、护理、临床医学专业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偏低,高年级的、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高的、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由此可见,我国对医学生提供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尚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医学生迫切需求,有必要对临床医生和医学生开展患者安全知识教育。

4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应对策略

《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主要基于澳大利亚患者安全教育框架。由于文化背景和医疗环境不同,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培训内容必须主题明确,基于实证,绝不能生搬硬套《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要将患者安全学习内容整合到原有医学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引入人文因素,构建患者安全文化,提出降低医疗风险的各种方案、患者安全事故报告和分析,体现成人的学习原则和团队训练。进行患者安全教育最好的场所是在临床工作环境中而非课堂,必须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创新性教学,患者安全主题离开临床实际就失去其意义[10]。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美国患者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具多样性,有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主导法,也包括多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可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采用选修课和继续教育课程等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11],将患者安全事故的个案研究与患者安全问题的解决训练结合起来;采用模拟技术[1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3]等教学方法,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健康服务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培训[14],以提高学生对患者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患者安全是医学生、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应将患者安全教育融入到在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医院管理者教育、患者教育和公众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可有一定的差别,如一、二年级本科生讲授患者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技巧、患者安全相关事件和知识,在医学课程一开始就让医学生明确认识到患者安全的重要性;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则在相对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对自己再医疗服务中的角色进行全方位的真实认识,进行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分析医疗差错的根本原因,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训练等。对患者安全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有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可以参考国外的问卷法、访谈法、理论考试、书面论文作业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方法[15],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课程前后患者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看法。综上所述,患者安全教育是一个新型的医学教育领域。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识和技能,转变教学观念,借助WHO医学本科生患者安全教育指南,参考发达国家已有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患者安全教育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MyungSJ,ShinJS,KimJH,etal.Thepatientsafetycurriculumforundergraduatemedicalstudentsasafirststeptowardimprovingpatientsafety[J].JSurgEduc,2012,69(5):659-664.

2AboumatarHJ,ThompsonD,WuA,etal.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a3-daypatientsafetycurriculumtoadvanceknowledge,self-efficacyandsystemthinkingamongmedicalstudents[J].BMJQualSaf,2012,21(5):416-422.

3HalbachJL,SullivanLL.Teachingmedicalstudentsaboutmedicalerrorsandpatientsafety:evaluationofarequiredcurriculum[J].AcadMed,2005,80(6):600-606.

4WaltonMM,ShawT,BarnetS,etal.DevelopingaNationalpatientsafetyeducationframeworkforAustralia[J].QualSafHealthCare,2006,15(6):437-442.

5PaxtonJH,RubinfeldIS.Medicalerrorseducationforstudentsofsurgery:apilotstudyrevealingtheneedforaction[J].JSurgEduc,2009,66(1):20-24.

患者安全范文6

【关键词】眼科患者;安全管理;防护

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1]。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眼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视力障碍,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等安全问题的机率比一般患者高。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 专科疾病因素 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等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不清,视野缩小,对比觉降低,暗适应能力下降等症状,术眼敷料包扎患者行动不便,使眼科患者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

1.2 暗室问题 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淡,贵重光学仪器林立,容易引起碰撞,不仅容易损坏光学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人身安全。曾经有过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暗室内碰伤,导致右前臂骨折的事例。

1.3 跌倒 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

1.4 误食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5 服药安全问题 老年住院患者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误吸等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54.0%老年住院患者曾发生过忘记服药,25.0%患者曾有不能按时服药的现象,28.0%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丢失、撒落药物的现象,47.0%老年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曾发生过呛咳。因此老年住院患者服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素质 我国眼科人员占眼科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1.94%,医护比仅为1∶0.77,明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县级医院五官科中尤其突出,医护比仅为1∶0.65[2]。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部分医院管理者重医疗,轻护理,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眼科在医院一般都认为是“小科”,其重视更加不够;②护理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护理工作辛苦、责任重大、社会地位偏低、待遇不高,导致了护理人员的流失。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临床护理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如提高福利待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加强对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推行“全程护理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2.2 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3 重视安全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重点强调住院安全须知:①请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及时交住院处,以防遗失;②有事外出,请向护士说明,住院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医院,否则发生意外后果自负;③为了你的安全,禁止使用电器,以免电路损坏发生火灾;④讲究卫生,保持安静,禁止向地面泼水;⑤有困难和问题,及时与分管的医护人员联系[3]。对于低视力或极低视力者、因各种原因生活不能自理者均应有专人陪护;医院应尽量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不听从医护人员劝阻的擅自外出的患者,应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其离开医院的时间、经过,一旦发生纠纷,可提供法律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上一篇过生日

下一篇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