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31 08:45:33
目前,服装产业在得益于科技发展的同时,对机器的依赖程度也相对提高,暴露出一些弊端。针对刺绣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的应用而言,电脑绣花的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避免机械地呆板地利用电脑绣花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另外,许多中式服装在设计上缺乏现代感,刺绣题材显得陈旧,缺乏创新,对现代中式服装的推广和发展不利。因此电脑绣花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十分必要。这能使中式服装向现代化、艺术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能使中式服装被更广泛的现代年轻群体所接受;能使中式服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现新活力。
二、电脑绣花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一)电脑绣花应用的创新
随着刺绣材料、技艺的更新,以及电脑绣花技术的发展,刺绣不断突破着传统的束缚。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刺绣,相对传统中式服装中的刺绣而言,无论在材质选择、图案组成、布局、色彩搭配,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有很大创新。
1.材料应用的创新
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刺绣要素。彩绣的丝线;丝带绣的丝带、缎带;珠绣的珠片、珠管;贴布绣的丝质或棉质的布片都是传统刺绣中的常规材料。而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诞生,刺绣的材质也日趋多样化。其中珠绣材料的种类最丰富,有珍珠、玻璃、金属、塑料、人造宝石以及形状各异的珠子、珠管、珠片和各种材质的树脂片等。材料的创新,使现代刺绣具有现代感和未来感。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应考虑新型材料的应用。另外,在选择材料时,应具备敏锐的桐察力,将不同材质有效且完美地统一,从而塑造现代中式服装别具一格的风格。
2.色彩搭配的选择
刺绣色彩有很多,传统的刺绣,色彩讲究“新鲜就好看”,色彩以“红、蓝、绿”为主,其次用对比色、互补色等配色,整体喜庆吉祥,通常表现传统的款式和题材。而现代中式服装则注重色彩的现代感和时尚性,讲究整体、统一和协调。由于针对的是年轻现代的消费群体,所以在色彩选择方面以类似色、无彩色为主,色彩搭配趋向柔和、宁静、典雅、和谐。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相应款式设计,最大限度地塑造个性化、现代化、年轻化的中式服装。
3.纹样布局的创新
纹样布局是决定中式服饰整体风格的要素。传统中式服装几乎都是平面地考虑纹样的布局,常规地把刺绣图案放在人们最易看到的胸、领、门襟等处,从而造成了纹样装饰位置的单一。为了突破这种单一,现代中式服装的纹样布局已开始树立“立体装饰”的观念,即对服装纹样布局时,不仅考虑服装正、背面的效果,还注意侧面在服装中起到承转前后的作用,如:除了在服装的肩部、手臂等部位进行装饰外,还考虑在服装的侧腰、侧臀这些易被忽视的部位进行装饰。传统的、固定的装饰部位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时用逆向思维,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刺绣装饰。
(二)表现手法的创新
常见的刺绣题材主要为:龙凤(图腾类)、牡丹(花卉类)、喜鹊(鸟类)等。这类题材通常较为传统,且该类服装所针对的消费群多为中老年,虽寓意深远,但缺乏创新。而现代中式服装的刺绣图案强调现代感和时尚感。因此,在题材方面,可考虑使用山水、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在表现手法方面,可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刺绣工艺,甚至不同艺术风格的结合应用,从而突破单一刺绣工艺的观感,更好地融入时代气息。
1.画与刺绣相结合
画与刺绣相结合,指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当运用具有艺术感的画做装饰时,将需突出的局部进行刺绣,从而达到丰富面料肌理,增强画面层次感的目的。如高圆圆出席嘎纳电影节颁奖礼所穿的“喜上眉梢”礼服,若将印花图案上的花或鸟进行刺绣,能使画面更具层次感,更加别致。但要注意的是在面料色彩选择上不宜太复杂,以雅致、柔和的色彩为主。另外,在表现山水题材时,由于山水题材在中式服装中应用的表现形式多为水墨山水印花,且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在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中可考虑以刺绣的手法结合电脑山水印花或手绘的手法来表现山水题材,亦虚亦实,在整体和细节上来凸显现代感和艺术表现力。同样在考虑应用人物、建筑、文字、几何纹样等题材时也可结合较为艺术化的手法。如在表现文字题材时,可对文字进行再设计,结合书法艺术,再运用局部或整体刺绣的形式来设计;而对于人物和建筑题材,更多考虑的是抽象化,简约化的艺术处理。此外,要根据各类刺绣手法的效果不同,选择恰当的刺绣针法来表现题材,如银亮的珠片绣或特殊材质的银线可用于表现画面中的亮部,如河流、云雾等。另外,在装饰布局上可在后背、腰线、肩、肘、臂等非常规位置进行设计,并可选择较为新型的刺绣材料,进行点缀,从而使服装在面料肌理上更为丰富。
2.同质同色线绣
所谓同质同色绣,即采用与服装面料相同或颜色相近的纱线进行电脑刺绣。针对现代中式服装设计,在绣花图案的选择上以雅致简约为主,不选用大红大紫、色彩繁杂的传统图案。整体效果追求简约现代,又有中式文化的风韵,符合现代年轻群体的生活理念及审美需求。此类表现手法,在选择面料色彩时,应以类似色、无彩色相搭配为主;在面料材质方面,可以选用较具东方特色的面料,如丝绸、有机棉、麻等天然织物。当然同样可以选择新型材质的纱线、邻近色系的珠线甚至选择绳状绣的丝带或盘带来应用。如在几何纹样题材的表现时,采用邻近色的搭配可使面料图案产生渐变的色彩。由于采用较为淡雅的色彩,再加上面料几何纹样刺绣肌理的立体表现,从而使服装在素雅简约中显得摩登现代,独具吸引力。柔和、素雅的色彩搭配,简约、别致、肌理丰富的面料效果,同质同色线绣将为现代中式服装的设计带来别具一格的现代刺绣风潮。
三、结语
[关键词]联想思维电影海报设计创意思维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通过联想的创作手法,将人们脑海中储存的审美习惯与审美对象套用到大多数人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经验,美感往往显得特别强烈,不但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展艺术形象的容量,更能加深海报画面的意境。从而使审美对象与审美者融合一体,发生联想的过程中引发美感共鸣。客观事物之间是通过各种方式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正是联想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可以找出表面毫无联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内在的关联性。运用联想思维进行电影海报的创意设计,可以开阔创意思维的天地,打开设计思维的通道,将无形的思想朝着有形的图像转化,联想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虚实联想
构成图形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常常是虚的看不见的,但它却与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而构成虚实联想。在“踏花归来马蹄香”中,“香”这个概念是虚的、看不见的,而飞在马蹄之后追逐香气的蜜蜂则是实的、看得见的;“和平”这个概念是虚的,而“鸽子”和“橄榄枝”则是实的;“战争”这个概念是虚的,而枪炮、硝烟和作战的士兵则是实的。越战影片《野战排》的海报再现了越南战场的真实情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上一个倍受战争创伤折磨的美国士兵,迸发出绝望的呐喊,映射出战争的疯狂、混乱和非理性。揭示了战争给美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让人们去思索战争的真正含义。
二、接近联想
在接近的时间或空间里发生过两件以上的事情,会形成接近联想。当我们想起甲的时候,就会容易地想起乙,看到闪电就会想到雷声;看到南飞雁就会想到秋风凉;看到江河就会想起船舶;看到蓝天就会想起白云等等。电影《美国丽人》的海报整个画面充满了女性腹部肤色,人的面部被省略掉了,腹部、肚脐、手,都呼应着那朵点睛之笔的红玫瑰,整个画面使人联想到主人公独特的娇艳之美。海报作品上没有什么耀眼的明星头像和那些符号、图案,但同样设计出了很高的品味。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运用接近联想将事物的形态通过逻辑思维建立联系,使形意升华,创造内涵独特的新形象。
三、类似联想
有些事物在外形、结构和内容上有相似的特点,因而产生类似联想。是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了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事物的回忆。如由圆形想到月亮、足球、轮胎、烧饼,张大的嘴,还有完美、包容等。看到火柴,由发光、发热而联想起机会;看到乌瓦、白墙,就会联想起苏州园林等。类似联想是一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把受众知晓的事物的形意与要传达表现主题定位点的形意进行关联,并将该事物的形展现于画面中,通过意的转换联想到要传达的主题中。电影《达芬奇密码》的海报设计在卢浮宫的标志性珍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上做文章,结合电影中名画真品上的密码线索,“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伴随观众一同踏上破译解读密码的旅程。海报设计通过利用名画家笔下人物作为谐趣的图像,经过巧妙的整形手术,使名画与影片产生谐趣感,给消费者一种崭新奇特的视觉印象和轻松愉快的趣味性,使人赞叹,过目不忘,这种手法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海报的诉求效果和影片的注目度。电影海报中视觉形态的相似性,引发受众对主体形象的回忆,产生意的延伸,达到形意完美感的共鸣。
四、对比联想
有些事物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正好相反,我们想起这一事物就会联想起与之相反的事物,称为对比联想。是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了对和它在性质上相反或对立事物的回忆。例如:白天与黑夜;大与小;静止与运动等等。对比联想即反映事物的共性,又反映事物相对立的个性,有共性才能有对立的个性。电影《朝夕之间》海报上主人公两个截然不同的表情对比,把影片的主旨勾画的淋漓尽致。影片《万夫莫敌》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橄榄球选手文斯·帕培尔的真实经历,影片讲述了已是而立之年的他加入球队之初,受尽怀疑和白眼,但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自身条件,终于赢得了掌声和喝彩,摆脱了底层的地位,成为一位事业辉煌的职业球员。他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海报上将主人公成功后的风光和成功前的训练画面进行对比,悠扬地叙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情怀。超级秘书网
五、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而引发的联想。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发展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是一部有关气候变迁的纪录片,其中揭露了气候变迁的资料并对此做出预测,其别关注全球暖化现象。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系列海报画面上过量的废气排放,让人联想到大气的污染形成酸雨、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壤沙化;全球变暖,冰川消失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观者会被海报上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深深触动。
电影海报的创意设计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的视觉感觉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和互转性,只要事物的关联要素,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将其联行组合,就能引出观者心理上的共鸣,诱发一种深思或是回味,创造出既能准确传达信息又具有视觉冲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家平主编:《平面广告》.学林出版社,2004.5
[2]刘境奇编:《广告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关键词]电脑艺术 人才培养 V职业学校
一、引言
电脑艺术设计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它以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和艺术设计理论、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应用技能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的新兴专业。如今电脑技术已成为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同时也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段,以设计能力为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行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以培养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的实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新时期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学校电脑艺术专业以技能培养为目标,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具有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和基本艺术设计基础,能够独立从事电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环艺设计以及相关行业的艺术设计的以应用性为主的技术型人才。
但是,目前在职业学校电脑艺术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偏差,这一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电脑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间尚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毕业生总是反馈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企业用不上,用人单位也反映很难招收到入职就能顶岗工作的人才(徐荣兰,2012)。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探索电脑专业人才培养是新时期高等职业学校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电脑艺术人才职业导向培养目标
按照专业技能的根本要求,既需要掌握电脑技术知识和电脑技术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艺术创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能够通过电脑技术操作实现艺术创作。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以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全新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较高的艺术素养,熟练掌握电脑艺术制作技术,而且需要具有专业设计创意能力。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需要具备以下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型电脑艺术创作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电脑艺术人才目标的基本内涵。首先,需要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导向。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人才的技能为首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教育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更为重要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石。其一是谋求人才职业个性之发展,其次为谋求生存之基础,三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四是创造社会生产力。以此为基础,职业院校电脑艺术专业培养学生,必然以从事电脑艺术相关领域工作为重要谋生方向。
第二,电脑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即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目标的更高层次要求就是基于职业技能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再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培养为目标的电脑职业技能培训的全过程就是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
三、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电脑艺术专业范围很大,大致分为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服装设计等,这些都属于电脑艺术设计范畴及其专业范围。根据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美术知识和艺术架构方面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一层次的素质是培养和提炼学生艺术审美和艺术设计能力的根本。具体的课程设计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字体与标志设计、包装设计、艺术概论、设计概论、摄影、透视、展示设计等。其中,专业素描设计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开设的最基础的课程。
第二层次是基于现代电脑技术的熟练掌握,这是技术素质的培养。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包括corel DRAW、Dream weaver、CAD、3DS MAX、photo shop、FLASH、专业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影视制作、网页设计等专业知识。通过这些电脑技术的熟练掌握,可以将之运用到艺术创造中。
第三个层次则就是电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操作层次。第一素质是基础,第二个素质相当于画家手中的笔与墨。第三个素质则是笔墨与艺术气质相结合将艺术专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过程为了与市场对接,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孙振萍,2011)。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能在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艺术设计部门、广告公司部门、数字艺术设计、室内外展览展示设计、网页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相关部门电脑艺术设计与完善工作,提升艺术创新能力,较好掌握电脑艺术工作技能。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培养,培养的专业性人才仅仅是受训后会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更加注重的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将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通过实践的提升,培养学生真正成为电脑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Android;智能手机;模拟外设;远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19-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uman beings is gradually entering the Ubiquitous Computing age. The Smart Space is a specific and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pervasive computing.Due to them, Intelligent phone can get personalized service. This paper realizes a multifunctional platform analog computer peripherals based on Android smartphone, mobile phones and computer connected via TCP / IP protocol, allowing users remote control the computer at the appropriate distance using a mobile phone.
Key words: Android; smartphone;peripherals simulation;remote control
随着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自 20 世纪的 80 年代人类经历了从主机计算(Mainframe Computing)到桌面计算(Desktop Computing)的革新后,正逐步进入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时代[1-3], 这一概念强调计算和环境融为一体,计算机本身将隐藏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数字化的信息服务[4],可以脱离传统的键盘、鼠标的操作模式,以自然和隐含的方式与信息系统交流。智能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称为游牧服务(Cyber Foraging)[5]指用户携带入空间的无线手持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其周围基础设施中的相对较强的设备的能力。随着智能手持设备在硬件和软件上的进步,智能手机正在迅速崛起,而PC机正在逐渐衰落。Strategy Analytics2014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全球分布情况报告显示,目前Android操作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84.6%,Android平台凭借其免费且开源,具有强大的应用层API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该文中使用到的无线手持设备为Android智能手机。
目前远程控制类的系统大多采用将电脑桌面图像实时传送给手机屏幕,由于电脑屏幕与手机屏幕尺寸差距太大,缩小在手机屏幕上的电脑桌面不方便操作也看不清楚,而且这种方式导致手机端与电脑端的连接网络吞吐量大,在网络状况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卡顿,因此我们摒弃了这一做法。让用户在手机上看到电脑桌面的操作目的有两个:一是让用户打开电脑上安装的软件;二是获取电脑文件系统中的文件。论文所介绍的平台能在手机上通过列表的方式看到电脑上安装的所有软件,并且手机能访问电脑的文件系统,通过长按的方式就能获取自己需要的文件。
另市面上的同类软件大多界面不友好,很多需要注册登录,复杂化用户的操作体验,手机端与电脑端连接时间过长或电脑端的响应有延迟。
论文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模拟电脑外设的多功能平台。平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脑端(服务端),另一部分是手机端(客户端)。在同一局域网中,手机通过该平台连接电脑,通过手机App来实现对电脑鼠标,键盘,摄像头等外设的模拟。并且手机App中有独立的功能控制电脑上PowerPoint,手机能随意的对PPT进行翻页,播放和退出的控制,以及对电脑电源的控制。该平台将人从电脑跟前解放,支撑了智能空间中其他可能具有传感和计算能力的设备的识别。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C/S结构,包括服务器端(Server)和客户端(Client)以及服务端和客户端互相通信的协议TCP/IP。服务器端用于对客户端信息的监听,解析从客户端发来的控制命令并发送给计算机以实现相应的指令。客户端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指令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与客户端通过TCP/IP协议来连接。当用户携带的Android手机进入与服务端相同的局域网内,会自动连接带有服务端的设备。通过手机APP界面上功能按键的选择,用户可选择模拟不同的计算机外设。
2 系统的具体设计
4 结束语
随着可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配置越来越高,屏幕越来越大,而可穿戴设备的悄然兴起似乎弥补了智能手机正在的缺失的轻巧性及亲肤性。论文所介绍的平台目前只能用手机控制电脑,待中国进入智能家居时代,平台能够与智能家电连接,人们可以用手机轻松控制家电。甚至在可穿戴设备普及了以后,此平台能够移植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使得控制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如此看来,该平台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伟凯,徐光佑,史元春.普适计算――下一代计算模式[EB/OL] http://.cn/02/0208/b/0208b02_2.asp.
[2] Weiser,Mark.The Computer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Scientific American, 1991(9):94-10.
[3] David Garlan,Daniel P. Siewiorek, Asim Smailagic, and Peter Steenkiste,Project Aura: Toward Distraction-Free Pervasive Computing[J].PERVASIVE computing,APRIL―JUNE 2002:22-31.
关键词:电脑设计;设计艺术;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32-2
一、电脑设计的概述
电脑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源起于电脑图形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电脑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原理和机制,提出了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这一概念,确立了电脑图形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地位,奠定了电脑图形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使其得以广泛应用。现今的电脑设计仍以交互式电脑图形技术为基础继续发展。虽然今天软、硬件的水平都已交互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显示系统的发展仍是人机交流的主要界面,而未来电脑智能程度的发展将促成人机界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更加高级的电脑将学习理解人类的动作、声音,甚至表情,另一方面,视觉显示将不再是人机交流的唯一通道。不过,当下仍需要人们先去学习、理解电脑,然后才能用它进行设计工作。
二、电脑设计的特性
电脑设计无需尺、规,却能更加规范和精确;无需笔、墨却能表达同样的内容。电脑使设计的概念和机器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构思至着手,由打稿、制作至完成、输出,它们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电脑在当今的艺术设计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电脑设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速、高效且精度高。电脑设计取代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效快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设计行业,提高效率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据统计,电脑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工艺的设计周期缩短了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效率平均也提高二至二十倍。电脑设计的另一特长是精度高。现行的高档PC软件的精度可达到小数点后的十几位,甚至可以画一张等比例的世界地图。
(二)丰富的色彩表现。硬件价格的降低使二十四位色易于被人们接受,它意味着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可供屏幕选择,其丰富性可想而知。
(三)演示便捷。电脑的通用性和真实感使使用者更多的参与其中,引导着使用者走进一个虚拟的空间来欣赏设计者的作品。而使用者的广泛参与又使设计这种社会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社会化,电脑将最终促成艺术设计民主化理想的实现。
三、电脑设计在设计艺术中的定位
电脑技术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比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快、精、准。所以,只有精通各类设计软件的操作,才能更好更充分地表现艺术设计的需要。但有时部分人过于沉迷软件的学习,进而忽视设计艺术的创意,这显然有悖于专业人士所为。举个例子,社会上有些人一味追求电脑美术设计技术的操作,甚至纯粹就以操作美术设计软件为生,认为会几个设计软件就是会了艺术设计,其所做的作品,体现不出艺术性,更缺乏新的创意。亦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想法,忽视设计的基本原则,未曾意识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以为电脑什么图都能做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要强调电脑设计软件只是工具,无论它有多少功能、有多么先进,它都是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思维,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和创作激情,多么神奇的各种功能也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决定着设计的艺术效果。Photoshop也好,3DMax也好,一把锤子也好,一支笔也好,在不同的设计师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仅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是设计者驾驭电脑软件,而不是设计软件驾驭设计者。
四、电脑设计离不开手绘表现
在电脑设计中用软件进行草图创意时往往不如用手绘来得快且生动。因为草图设计是表达创意构思的过程,所以在电脑设计的构思、构图设计阶段,应该多思考,多用手去勾画,待草图确定以后,再启动电脑设计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在软件运行处理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出现草图设计时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启发设计者的思维,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作为一个现代艺术设计师更要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手绘表现能力。
五、结语
设计艺术无论在观念上、功能上还是在语意和形式表现上,都受到各类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现代电脑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电脑设计将更深地融入到现代设计艺术的潮流当中,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一并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亦可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或许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电脑设计的介入使设计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形成,以往贯穿于设计艺术中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需求。人们对设计艺术的态度己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希望其能够标新立异,更加个性化,信息化,更加关注新的形式语言的构建,从而能满足个人心理层面上的需要,使电脑设计与设计艺术更好的融合统一于艺术创作始终。
参考文献:
[1]潘文祥.电脑设计的应用管理[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01).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 应用型人才; 专业素质
一、传统美术与电脑艺术的融合
传统艺术和电脑艺术,都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都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造型和构图等手段,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艺术。
1.电脑艺术与传统美术的区别
传统美术的种类很多,按工具材料、技法来说,传统美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粉等。所需要的传统绘画工具也是种类较多,携带不便。一旦确定绘画技法,就无法更改。并且,当画作出现比较大的失误,修改起来,非常地吃力。而电脑绘画,不使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只需要电脑及相关的软件,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创作,并且灵活多变,易学易上手。
2.电脑艺术与传统美术的接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脑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和工具,无论是网络服务,还是电脑软件的开发和使用,都极大地改变了设计的手段和方式,电脑给设计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设计软件,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手绘艺术设计在表现设计效果的快速、修改,以及特殊效果的处理上已经不适应设计的需要,达不到表达设计者的要求和需要。电脑艺术设计软件的产生和使用,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电脑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电脑艺术设计通常称为CG(Computer Graphics)。它是一门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的,创造现代艺术产品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计算机来表达艺术语言、设计思想的艺术形式。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是:在商品生产、流通、销售领域中充分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艺术设计,是营造人们新生活的一种艺术服务形式。电脑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图形生成、显示和存储相关的信息技术,其表现形式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动漫和电子游戏等。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方式,实质上是利用电脑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用艺术创作的软件,通过软件所提供的创作平台来完成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它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空间和提高效率的条件。电脑艺术设计起步虽晚却发展很快,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发展十分迅速。许多二维、三维的卡通动画都是用电脑直接绘制而成。电脑艺术设计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电脑游戏,影视动画无一不可,由此可见电脑艺术的市场前景很好。
三、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与未来
1.教学现状
当今,在各艺术院校、综合大学、职业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电脑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两种观念:第一,是“纯工具论”的观念。此观念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起到辅助设计手段的工具,它永远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只要你有着良好的传统艺术设计功底,再采用电脑这一工具将你的艺术设计思想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对电脑艺术教学并不重视。电脑艺术教学只是技术上的教学,很难使之与专业进行结合,结果电脑是电脑,设计是设计。第二,是“纯艺术论”的观念。它认为电脑艺术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因此,对电脑艺术教学相当重视,认为电脑艺术设计是现代设计的灵魂,是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主体”,会电脑就会设计。在教学中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探寻电脑艺术表现能力和形式,而忽视了对现代艺术设计的理解,使教学脱离了现实的需要而达不到设计的目的。
2.探讨改进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对策
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找出漏洞加以改进的过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所学知识最终以作业形式表现出来,并由教师对课程进行品评。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设计思维不灵巧、设计作品缺乏深度、专业素质不够、知识面不广,它导致后期发展潜力不足。
因此,在电脑艺术教学中如何体现电脑设计软件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服务性与实用性,完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用性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根据自身专业性质和特点,创建适合的教学模式。对电脑艺术课程而言电脑设计软件的应用是关键,老师在教会学生电脑技术的同时,应结合各专业的课程特色,把电脑软件的教学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挂钩,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电脑技术去创造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新形态的设计作品。
(2)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电脑艺术专业的教学要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积极开展设计实践。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经验能力,同时动手制作的过程,也是激发灵感、发现问题的好机会。
(3)课堂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电脑艺术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类学科。在开设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周围事物。
由于经济及语言等因素,我国的整体电脑设计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协调还有待研究。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如何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汪维山.对艺术设计教学主题再设计的实践探索[J]. 中国美术. 2016(01)
[2]张佳.浅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J]. 科技展望.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