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演讲材料范例6篇

少儿演讲材料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1

“偏区现象”在班级里可能只存在于少部分的幼儿当中,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幼儿偏区会使幼儿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但不利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不利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和全面发展。如果强行命令偏区的幼儿到别的活动区,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这样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对策,逐步改变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偏区现象呢?

一、解决因幼儿对区域不了解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场景:文静的婧涵搬着椅子慢慢地走着,她常去的阅读区没什么人跟她抢。她在科学区前停下来,看了一会儿。我鼓励她说:“你看,晓晴(化名)也在科学区,你也去玩一玩。”“我不会――我不喜欢在这里玩――我想看书。”说完她就搬着椅子去阅读区。

原因:有些幼儿胆子比较小,喜欢比较熟悉的活动区,可能是不敢或不大愿意与其他小朋友接触,也可能是觉得没玩过的材料没把握,害怕自己不会玩或玩不好。有的幼儿特别喜欢某个活动区的游戏,对别的活动区不闻不问,可教师又得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不能命令幼儿一定要到另一个活动区去。

对策1:“带她入区”法。教师先带她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可在一旁观察,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也可和她一起游戏。等她较为熟悉了其他活动区的材料和玩法,就可以放手,让她自己去选择。

对策2:“交流分享”法。幼儿因对区域不了解而引起的这种偏区现象,在幼儿园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可以请在不同区域活动的幼儿互相交流他们的精彩游戏,让他们说说这个区域的游戏如何玩,以吸引幼儿的兴趣。通过观察,鼓励和表扬能到不同区域活动的幼儿。如,在活动结束时,可请科学区的小朋友用他们自制的“泡泡水”吹泡泡,并邀请没到科学区玩的小朋友也来吹泡泡,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以激起他们下次来科学区的欲望。

二、解决因材料投放不当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场景:手拿入区卡的家乐(化名),在娃娃家旁站着看,我走过去问:“怎么了?你想到娃娃家吗?”“是呀,可是没有位置插卡了。”我看到益智区的人较少,便建议他说:“益智区新增了走迷宫的游戏,你可以过去试试。”他摇摇头说:“我上次就玩过了,我都会了,我不想去了。”

原因: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吸引幼儿是否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主题或领域的需要,及时地更新和丰富区域的材料,但有时也会出现教师精心投放的材料,幼儿却不感兴趣,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现象。例如,益智区的材料,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每种材料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幼儿玩几次就会玩了,材料变得没有趣味性,容易产生怠倦情绪。

对策: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层次性。由于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所投放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使不同能力的幼儿获得不同的认知体验。如,在益智区“走迷宫”的游戏中可以提供有指示标志的迷宫图、无指示标志的迷宫图和多条路径的迷宫图,还可让幼儿自己设计迷宫,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可以玩“走迷宫”游戏,既能获得成功又能有新的探索欲望。在美工区中的折纸范例中,可提供立体范例和平面范例,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2)材料要有可操作性、变通性和游戏性,并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解决因成人的态度而引起的偏区现象

场景:在情景剧表演《小兔乖乖》中出色扮演兔妈妈角色的洪苡旋,家长夸她聪明、可爱,很适合当兔妈妈,老师们也都说她表演很形象。大人的表扬让她有成就感,她也就此爱上了表演。每次区域活动她都要在表演区扮演一次兔妈妈,并安排其他的小朋友当这当那的,成了表演区的“导演”了。

原因:有时家长的表扬、教师的赏识、同伴的羡慕,一方面能使幼儿情绪高涨,获得成就感,增强该方面的自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偏爱某个区域,很少关注其他的活动区,使幼儿产生偏区现象。有时教师对某一区域特别关注,也会使幼儿对该区产生兴趣。

对策:“冷处理”法。当发现这种的情况之后,同班的教师应达成共识,适时进行“冷处理”,如:减少表扬那些偏爱某个活动区并表现较好的孩子,多讲讲其他区的游戏情况,使他们把目光投向其他活动区。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在区域活动时不能过多地关注某个活动区,而应请不同活动区的幼儿来讲讲不同区的游戏。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区现象,要解决偏区现象,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在幼儿自主游戏时,做到细心观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因材施教、善于总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细心观察,及早发现有偏区现象的幼儿,并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整体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最后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并找出仍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修正。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2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幼儿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语言素质成为发展幼儿语言教学和创新性思维的瓶颈,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过关,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知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的内容,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儿童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力。

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教学形式上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的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力,忽视了幼儿的需要。

2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培育创新性思维,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恰恰在于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成人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决定幼儿的眼睛,大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善意”地扼杀着幼儿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事实上,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返璞归真的回归到幼儿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

3 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3

1.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民主、安全与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消除恐惧和不安的心理,身心轻松、愉悦,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潜能。其次,要积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更多的应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应是儿童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使幼儿能够自由地思考、想像、选择和做出决定。

2.提供操作材料,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大班语言教学《人与背景》的活动中,教师可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如大树、草地、小山、水、各种人物和动物,要求幼儿自己设计人(动物)与背景的关系,并进行讲述。幼儿活动的气氛很浓,许多幼儿都能根据手中材料摆出众多的故事情节,并不停地讲述着,这样不但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引导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设定让幼儿思考对象及目标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及表现手法,使幼儿在思考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古诗《小池》,教师可根据诗意制作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泉水轻柔舒缓地流着,杨柳随风摆动,湖面上倒映着它美丽的倩影,小荷刚刚露出水面,一只蜻蜓飞来,轻轻落在荷花尖上。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幼儿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幼儿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结合画面说说清新的小荷、美丽的蜻蜓……为了引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古诗《小池》配画。在创作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

4.开展故事创编,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讲故事时,教师往往是主角,孩子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故事内容的问题。如果我们转换角色,在故事创编中,让孩子充当讲故事的主角,而教师则做孩子的听众和记录员,可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语言活动《聪明的阿凡提》教学中,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是阿凡提和大官,有的说是少数民族。这节课原本设计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立即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大家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气氛活跃。我还拿来纸和笔,让孩子们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起初,我以为这个活动是看图讲述,故事的情节受到局限,孩子们的故事可能大同小异。可没想到一听,许多小朋友们讲的故事各有各的情节,各有各的特点,大出我的意料,当我把孩子们讲的故事记下来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5.鼓励自主表演,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4

1区域材料投放要讲究“适时”

既要根据幼儿的共性和个体差异,选择投放材料,又要适合一定的季节、时间。时机与幼儿所需的知识、目标、已掌握的技能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置身与其中,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就拿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九月份刚入园情绪不稳定,哭着、闹着不愿意来幼儿园,的确从家庭走进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大转折,他们离开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爸爸、妈妈,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为了消除幼儿的哭闹现象和恐惧心理,我们设计了许多自由选择的活动区吸引幼儿,有娃娃家、有水果店、有饭店等。在“娃娃家”里,刚开始,由老师扮演小兔爸爸、妈妈,小朋友做兔宝宝,兔爸爸、妈妈向孩子介绍要干的事:收拾家里、操劳家务、照顾孩子、招待客人。就像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疼爱他们、呵护他们,是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从而缩短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心理差距,是孩子尽快接受我们,愿意来幼儿园,高兴来幼儿园,把孩子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随后我们让抽象能力强的幼儿扮演爸爸、妈妈,做家庭的小主人,让孩子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知道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懂得体贴家人,让全家人共享生活乐趣。进入冬季,把“娃娃家”改为“小医院”,加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懂得预防“流行感冒”和得了流行感冒怎样治疗,从而使他们与医生、家长紧密配合,在短时间内治愈,从而减少家长的焦虑和后顾之忧。由“娃娃家”到“小医院”的巧妙改变,就是结合了材料的“适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2区域材料投放要讲究“适量”

说到“适量”,我们就知道意思说区域材料的投放必须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符合孩子需求。量太大了老师准备上有难度,也有浪费之嫌,也不能很好培养孩子“合作”意识。而量太少,会产生不必要的等待。有的教师也许认为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这样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玩的,他们就不会抢夺、哭闹,然而这样只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哪儿呢?如:积木区,如果每个孩子都有玩的,相互不发生摩擦,本来他们在自己家里就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十分严重,来到幼儿园,生活在大集体中,则要求他们团结协助、相互合作,慢慢适应集体生活。是想在积木区,积木投放过多,积木区活动的幼儿自己玩自己的,不跟别人合作,那幼儿的操作能力是提高了,可他们的协作能力呢?反过来想一想,投放的积木少一点,他们想搭城堡,可积木不够,老师可以提示他们怎么办。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们就会请旁边的幼儿帮忙,要求与他们合作,共同搭建。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是他们充分合作,初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既能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有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你?因此,材料投放不要泛滥,也不要缺欠,老师则需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需求的量,把握好这个“量”。

3区域材料投放要讲究“适度”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5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园、家庭通过对幼儿提供和视觉刺激有关的材料(图书、图片、录象带、碟片、电视、幻灯、多媒体……)让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考、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识过程。早期阅读又是幼儿期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过程。孩子通过阅读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的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一)选择材料

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一般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文字简明、情节简单有趣,而且页数少,书的纸张要厚,易于翻看不易破损。特别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阅读材料还应当具有结实、易清洗的特点,如:布书、软塑料书,都是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启蒙材料。

(二)选择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要让幼儿易看、易懂,有一定的吸引力,内容键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较贴近生活,有情趣的材料。如年龄较小的幼儿选择《小兔乖乖》、《战胜大灰狼》、《不听话的小鸡》、《狼莉小羊》等等。年龄稍大点的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让幼儿通过阅读后能有一定的收获,感悟出某种道理,能分辨好、坏,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材料的情节,适量增加一些新鲜词汇和内容让幼儿边学边理解并能实际运用。这样增添了阅读乐趣,学到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扩大了知识面,能将幼儿的情感和感受随着故事内容的变化溶入到阅读材料之中。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降低外界和同伴间的干扰,让幼儿处于阅读的情境之中。同时还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如:看书时身体的坐姿,图书的正确摆放,按顺序有耐心地翻阅材料,不要影响别人等等,这些都应在幼儿阅读图书时引起重视。幼儿园各班级和校园内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有故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墙饰,让幼儿贴近故事,边欣赏边讲述,或小朋友之间相互讲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家中阅读时家人应降低交谈的声音,降低电视、音响的音量,减少来回走动的次数,避免用食物、玩具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家人也可以在一旁读书看报,营造氛围,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对好的行为、思路加以鼓励,或者应幼儿的要求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的早期阅读首先是从成人那儿学来的,是从成人开始的,是与成人共同参与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应当积极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当教师将孩子的日光吸引住,或将孩子轻轻搂到身边,打开有趣的图书时,绝大多数孩子乐于阅读,总想探个究竟。图画里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启发的一些问题会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带着思考去看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在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组合成一个故事。看完后最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如此,幼儿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由于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幼儿都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不要让他们成为被动,完全由教师自己讲述。要谆谆善诱、由浅入深、促其思考、发挥想象。可以教师讲一段,幼儿讲一段,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续编后面的结局。

早期阅读是幼儿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认识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尽可能地采取与幼儿共同阅读的形式达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有所侧重。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带着他们逐个指认画面中的形象,引导他们注意形象的主要特征。例如:适合小班的故事《公鸡与小鸭》可以指着图画上的小鸭告诉幼儿:“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来了,你们看它扁扁的嘴巴,毛绒绒的身体多可爱。”然后再问幼儿:“小鸭在那里?它长什么样子?画上还有谁?它长什么样子在逐个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形象的语气,帮助幼儿理解每幅画的内容,进而了解几幅图的简单情节和人物对话。幼儿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好象自己也处于故事的情节之中,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通过模仿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少儿演讲材料范文6

我班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每一样看似不起眼的材料都可能成为幼儿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宝贝,实现幼儿游戏中的奇思妙想。随着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他们用百宝箱里的材料变出了各种游戏。

小舞台着火了

一天,“小舞台”的演员们突然喊起来:“不好了,舞台着火了,火已经烧到椅子上了!”鲁鲁闻声赶来,对·旁的演员说:“我们得赶紧救火。”说着,他从百宝箱里找来了几根吸管和毛根,用毛根把吸管接起来,变出了一根长长的“消防管”。只见他拿着“水管”对着“小舞台”喷射,其他几个孩子看到了,也纷纷模仿他接上“水管”来灭火。

幼儿在游戏中突发奇想,增加了“小舞台着火”的情节,这也许是受了新闻里报道的“胶州路大火事件”的影响。由于教师没有提供现成的“灭火器”,鲁鲁就想到利用百宝箱里的材料来替代。幼儿将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改造。实现了制作游戏所需物品的愿望,满足了自己的游戏需要,引发了丰富多样的游戏行为。

主动上门的快递

“快递公司”是最近幼儿自发“合伙”成立的。他们戴上帽子。背起快递包,骑着小车四处去收发快件。有时他们还会负责帮“小吃店”送外卖到“小舞台”,帮“医院”送药品到娃娃家。这天,聪聪照常在“快递公司”里等候召唤,可一上午都没有生意上门,看着周围同伴们忙忙碌碌的,他决定要有所行动。他背着包来到百宝箱前,找了一个大纸盒,在里面装上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将纸盒封起来放进包里,骑着车子来到娃娃家。他敲敲娃娃家的门,告诉“爸爸”:“我来给你们送快件了。”“爸爸”说:“我们没有快件要收啊?”聪聪神秘地说:“这里面装的都是工具。你们一定需要的。”“爸爸”顿时高兴起来:“谢谢你!我正要用剪刀呢!”聪聪又问:“还有什么需要我送过来的吗?”“爸爸”想了想说:“好像还要一张生日卡片。”聪聪又骑回去,从百宝箱里拿了一些材料,做起了生日卡片。此后几天里,“快递员”们忙着为“小吃店”送去自制的扇子,为娃娃家送去生日卡片等,他们又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

角色游戏情境就像一个迷你社会,游戏中孩子们体验着各行各业的角色,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交往:商品买卖、吃饭娱乐、看病配药、照顾家人等。“快递员”主要是在收发快件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往、体验游戏的乐趣的,当“顾客”没有快递需求时,聪聪自发地用百宝箱里的材料制作物品,主动送货上门,创造出了一种新玩法,让“快递员”不再无所事事,空等生意上门。

警察的新装备

“警察局”成立了,“小警察”们戴上警察帽在“警察局”前来回巡逻,可是这似乎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小警察”们不乐意了。小宝问我:“我看到警察身上都带着枪的,老师,你这里有没有枪啊?”我摇头,示意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只见他在百宝箱里搜索了一番,对一筐管子积木产生了兴趣。他把几根管子积木接在一起,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把手枪。他把手枪别在裤腰上,神气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装备。并开始四处巡逻,等待时机用手枪对付坏人。这一举动立刻引得一群男孩竞相仿效。之后几天,孩子们用各种积木组合装配出了对讲机、手铐、警棍、机关枪等装备,“小警察”们带着这些新装备投入到工作中。

警察游戏是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主题,男孩们想当警察的热情都很高涨。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他们有了清晰的角色意识,对装扮逼真度的要求也提高了。他们已不满足于只戴一顶警察帽走来走去了,希望拥有更多符合真正警察角色形象的装备,而这就需要通过各种低结构材料来实现。积木就是一种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造型,从而制造出各种所需装备。有了这些装备,警察游戏的情节也更为丰富和精彩了,有趣的事情天天都会发生。

“不务正业”的车展工作人员

随着上海车展如火如荼地举行。孩子们也想在活动室里办个车展。我在活动室一角铺上几块垫子,男孩们纷纷从家中带来玩具汽车、汽车模型、车展资料等,“车展体验区”和“汽车展示区”便建成了。车展游戏一度掀起了男孩们玩汽车的热潮。有一天,“车展体验区”的管理员乐乐不在门口售票。却从百宝箱里找来一些积木搭了起来。只见她用柱体、长条积木等搭了一座桥,她告诉我:“这是一个斜坡,我们可以在上面开汽车。”不一会儿,乐乐又跑来找我,说还需要一些长条积木搭建另一边的斜坡……又过了几天,“汽车展示区”的讲解员铭铭抛下讲解工作,从百宝箱里找了些废旧纸盒,开始兴致勃勃地制造起汽车来。他告诉我。展区里缺一辆双层巴士。他要自己动手做一辆。

对于乐乐和铭铭来说,可能是因为车展游戏中原本的体验区和展示区中的材料都是现成的,难以满足他们的游戏愿望,所以他们有了自己制作游戏道具、创新游戏玩法的想法。乐乐用积木搭建自己中意的斜坡,铭铭用纸盒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汽车模型,看似“不务正业”,实际上都体现了他们的游戏需要,因而都是有发展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