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例6篇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1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2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求同存异,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3

1.1.1 研究背景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保障合理用地、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建设和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七个方面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2012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惠农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破解“三农”问题。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走绿色、高效的新兴农业发展之路。2015 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持续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农业为工业与服务业提供原材料,是三大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只有保证农业的基础稳定,才能实现工业的不断进步与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以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及水产品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生鲜农产品为保证其质量与新鲜度,在运输、储存及销售等过程中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物流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2 研究意义

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及实际价值。

1.丰富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物流发展还不成熟,针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可以丰富这一研究领域,在大量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有助于解决生鲜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2.为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其实际情况,从事实出发,为其物流发展提供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3.有利于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及质量要求将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对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Mahmood Ebadian 等(2011)提出了一个新的物流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为纤维素乙醇工厂提供混合农业原料中。这个新模型,也就是多种作物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模型是基于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的框架构建的。多种作物集成生物质能供应分析与物流模型是一个混合的推拉物流模型,在收获季节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质能,拉动下游的操作来满足乙醚工厂每天的需求。生物质能物流系统在满足服务需求、降低物流成本和最大化利用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Omar Ahumada 等(2011)提出了一个针对生鲜农产品生成短期计划决策的运营模型。这一应用帮助生产者在收获季节通过制定生产和分销决策来获得最大化利润。设计这一模型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收获季节对短期计划的处理能力这一事实。对劳动力成本的管理、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的保护、通过交通模式对时间与成本的权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利润。这些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是获得较好利润的基本前提。文章提出的计划模型表明,通过增加劳动力和运输工具来提高递送过程中农产品的新鲜度将获得显着的节约。而且,动态的、基于信息的管理实践优于传统的基于固定劳动力和分销的实践。

José Santa 等(2012)指出,在全球定位系统被应用于车辆追踪与管理的同时,其他的信息与通讯技术也被提出用于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这其中,射频识别技术与无线传感器最近占据了文献研究的主流。然而,很多提案缺少实际架构,供应链的系统集成,弹性与成本效益。此外,几个重要的研究空白需要被填补,例如无线通讯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司机身份鉴别、行程计划的自动管理和安全问题。文章通过提出一个集成的信息平台,加强对车辆与货物的追踪能力,通过在车辆中安装无线处理单元,当遇到问题时,可以给出安全解决方案,识别驾驶员与行程路线,并且确保整个行程中的运送环境参数。硬件与软件技术雏形已经被成功开发

并在几个实际的车辆案例研究中测试,包括对西班牙东南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 国外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模型,或是选取某一实例,研究比较具有针对性,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具有普遍意义,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

2 相关理论及国外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研究

2.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2.1.1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善,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是指将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从本质上来看,生鲜农产品物流是一种服务,服务对象为生鲜农产品,服务目标为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顺利让渡其使用价值,实现其价值。表 2.1 为物流、农产品物流和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

2.1.2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季节和地域性明显、对温湿度要求高、不便于运输和储存等特点,生鲜农产品物流也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其具有如下的鲜明特征:

1.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物流总量大

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花卉、肉、蛋、奶制品以及水产品等生鲜初级产品,由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3 年,我国水果产量达到 250 93 万吨,肉类产量 8535 万吨,奶类产量 3649.5 万吨,禽蛋产量 2876.1 万吨,水产品产量 6172 万吨。生鲜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产量也必然较大。

2.生鲜农产品物流地域性强,差异性大,供求分散

我国地大物博,东西跨越经度 60 多度,南北跨越纬度近 50 度,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由于受气候、降雨、地形、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生鲜农产品的产地相对集中,但需求则来自于全国各地,比较分散。

......................

2.2 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生鲜农产品物流分为不同的模式。以物流主体为依据,可以将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分为自产自销模式、批发市场模式、直配模式和深加工模式。

2.2.1 自产自销模式

所谓自产自销模式,是指农户自行到当地农贸市场销售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该模式较为原始,物流过程也较为简单,生产者、物流主体与销售者都由农户自行担任,其模式占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自产自销模式物流流程如图 2.1 所示。

2.2.2 批发市场模式

所谓批发市场模式,是指农户、产地农贸市场或生产基地将生鲜农产品统一配送到产地批发市场,再由产地批发市场配送到销地批发市场或者超市专卖店,经由销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又通过销地农贸市场、酒店食堂或超市专卖店等到达消费者。该模式涉及到的中间环节较多,耗费的时间长,在实际运作中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损耗。批发市场模式物流流程如图 2.2 所示。

...........................

3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19

3.1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19

3.1.1 蔬菜物流发展现状 .......................... 19

3.1.2 水果物流发展现状 ....................... 21

4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 ................. 28

4.1 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目标 ................. 28

4.1.1 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节点合理化 ................ 28

4.1.2 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运行高效化 ................. 29

5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 34

5.1 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34

5.1.1 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 ....... 34

5.1.2 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 ....................... 34

5 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为推进河北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着手,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为张家口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作用。

5.1.1 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与功能完善

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加工设施、包装设施、仓储设施与运输设施。运输与仓储一体化是现代物流的目标,也是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节省出库、入库时间,最大限度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对运输网络的优化、对运输线路的合理选择、对运输车辆的专业化配置,有利于节约时间、里程,节省燃料,即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运输效率,达到时间、成本、资源的最优配置,符合绿色物流理念。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有利于提高设施的利用率,降低设施闲置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5.1.2 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水平的建设为行业的发展与运行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是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与依据。通过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有利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装卸、搬运以及运输过程中因标准不统一而衍生的重复装卸问题,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

.........................

6 结束语

6.1 本文结论

本文在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论述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概念、特征以及模式,并对美国、日本与荷兰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张家口市蔬菜物流、水果物流、奶产品物流以及肉类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对制约其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因素、物流管理因素以及物流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张家口市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目标,从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保障平台三方面构建其体系架构。从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培养专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以及推进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视角为张家口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言献策。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4

价值工程是1947年美国GE公司率先发明并应用的,该项应用投入较少却获得了巨大回馈,它在满足必要功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成本,适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产品研发、工业生产等领域。价值链分析由MichaelE.Porter在1985年提出,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中外许多专家的研究兴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研究,现在已经是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但在目前,价值工程并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太多重视,而价值工程运用于价值链分析却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本文在分析两者中“价值”含义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价值工程在价值链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价值工程;价值链

一、两个“价值”的含义

在价值工程中,对某一产品项目的价值分析,是对其功能和成本进行分析,也是从客户使用时的效用来考虑的。因此产品或服务价值链和价值工程可以在为客户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这一点上切合。

1.价值工程中价值的含义。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公式V=F/C,表达了“价值”是单位成本的功能。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反映的是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功能大于成本,表明价值高,即“合算”;相反,如果功能小于成本,则表明价值低,“不合算”。

2.价值链分析中价值的含义。

根据Porter的价值链分析法,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企业间协调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所以,价值链中的价值是一种整体最优化效益的体现。物流价值链是从企业到最终客户的物流过程中,由所有增加价值的物流环节所组成的,是物流活动价值的体现。根据上文的论述,物流活动实质上就是追求投入(成本)与产出(功能)比值(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比值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是该物流活动效益的体现。因此,物流价值链中的价值,就是组成物流活动的一系列物流环节一体化和协同运作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价值链与价值工程的切合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价值链与价值工程具有切合的可能性,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分析,它们的目标和表达形式都具有一致性。(1)基于价值的分析。在物流价值链中,物流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每种具体活动的分解使得对企业物流活动的研究可以细化到对组成该物流活动的逐个物流环节,如功能分析、成本分析等,从而使得价值工程的分析法与物流价值链分析法结合起来成为可能,可见,价值共同构成了物流价值分析的基础。(2)目标一致性。价值链研究的目标是物流活动总体价值最大化,价值工程的核心是以最低费用来满足客户所需的必要功能,从而实现客户和企业的价值“双赢”。

三、切合关系下的价值链提升途径

价值链活动是由一系列环节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要增加物流服务的价值,其实是增加由每个物流环节构成的总价值。因此,需要把某一物流活动进行细分,分别对每个环节进行价值分析,所有价值环节的价值和为该活动的价值。物流价值链是指在物流流程价值关系中,与上下游相关利益方依次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具有内在价值利益关系的链条。设某一物流企业价值链活动LS由n个物流环节构成,设某一物流环节为χi,i=1,2,…,n。那么物流活动LS是由χi构成的一个集合,LS={χ1,χ2,χi,…,χn}。设这个物流服务的价值为LV,物流环节的功能为LFi,成本为LCi,则价值为LVi=LFi/LCi,因而。用价值工程角度来分析,物流价值增值的途径也应有四个方面:功能上升,成本下降;功能不变,成本下降;功能上升,成本不变和功能上升,成本相对小幅上升。从物流市场的供应角度来看,物流企业愿意提供的物流服务数量Q受到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P的影响,作为供应商,企业进行了必要的投入,如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进行运输、仓储、配送等,表现为成本的耗费LC。物流服务价格LP对应物流成本LC,利润W=LP-LC。从长期看,物流价值的提升可以运用上述的价值工程中价值提升的四种方式进行,通过企业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来实现:一是优化组合物流环节的投入成本比例,使物流服务总体功能不变,二是对各个物流环节的功能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物流服务总体成本不变。

四、运用价值工程优化物流价值链

物流价值链优化强调的是调整各投入要素之间的成本冲突,使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最终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就要达到物流价值链所体现的物流价值最大化。在物流价值链与价值工程接合关系下,要对企业的物流价值链进行优化,首先将物流一系列活动进行细分,接着应用价值工程法对这些细分的环节进行价值分析,以确定物流价值链优化的具体方向。因而,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需要将物流活动细分为一系列环节。利用物流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物流价值活动分为基本环节和支持辅助环节。二是既然物流活动的实质是提升物流功能与物流成本的比值,那么物流系统的效益和效果就决定于功能与成本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博弈关系。因此,追求物流功能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均衡是物流价值链优化中的重点,即以客户接受的物流成本来满足客户要求,这和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要把价值链中价值和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两个概念进行接合,从全局的角度来对待企业物流活动。

五、结语

价值链和价值工程在“价值”分析上形成切合点,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分析,要提升服务价值,主要通过权衡组合内各个物流环节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物流环节的投入管理优化以及流程的优化。价值链本质上是一个投入(表现为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产出(表现为各个价值链环节的功能)的过程。将价值工程思想运用到物流价值链分析中,价值链优化必然首先要对各种价值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工程视角下的物流价值链分析。把价值工程作为出发点,建立物流价值链分析模型对物流活动进行分解,确定物流价值链优化的内容和途径。价值链和价值工程的切合,为基于价值工程的价值链优化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价值工程的本质就是努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价值链方面的研究是价值链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价值链整体的优化,形成企业价值链联盟的竞争优势。

作者:张金龙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赵灵章.基下价值链管理的协同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05,(9):17-18.

[2]郑霖,马士华.供应链是价值链的一种表现形式[J].价值工程,2002,9(1):9-12.

[3]刘海虹,王长征.内部化与外包——企业价值链活动范围的确定[J].管理世界,2003,(8):144-145.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5

【关键词】煤炭行业 绿色物流 环境友好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煤炭资源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煤炭的基础性保障,煤炭物流的发展为各区域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资源的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与此同时,煤炭物流活动中又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这是由煤炭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现有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煤炭行业的绿色物流的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一、概念界定

“绿色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相对要比国内成熟与完善。从通俗的意义来讲,绿色物流就是指在包装、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一系列物流过程中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体化。

具体到煤炭行业来说,从煤炭产品的开采、生产物流到运输销售物流,再到废弃物物流和产品回收物流,中间每一个物流环节都包含有许多非绿色因素,比如说不恰当的开采技术造成的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运输过程中不合理的装载方式造成的路面抛洒问题严重,还有就是较低的回采利用率(根据数据调查结果大约仅30%)与废弃物的不及时处理,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煤炭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化与改善,煤炭行业发展绿色物流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将煤炭的“黑色经济”逐步转化为“绿色经济”,建立起一套煤炭绿色物流体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污染问题,进一步也会对整个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意义。

本文将从煤炭的开采、包装、运输、仓储,以及废弃物的回收这几方面的绿色化逐一探讨。

(一)强化煤炭行业绿色物流意识

以往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都是粗放型的,要想对其进行绿色化,就必须将绿色物流观念植根于企业当中。这就要借助于绿色物流观念的广泛宣传与教育,可以是政府,可以是高校,也可以是煤炭企业自身,都有义务和责任积极投身于绿色经济的研究,并借助舆论媒体的力量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煤炭行业绿色化的重要性与意义,让群众都意识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一方面,要引导煤炭产品的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使用煤炭产品时也要本着对环境污染最低限度的破坏的宗旨。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要加强科研研究,积极开发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使用效率生产和销售方式。

(二)积极推行煤炭绿色开采

煤炭开采是煤炭物流的首要环节,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往往不注重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的问题,总是以自身利益为最大化,采取粗糙的开采方式采掘煤炭,不但造成地下被挖空、路面塌陷的后果,对周边大气环境也造成不小的伤害。为实现煤炭行业的绿色物流,企业应积极探索并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比如说,保水开采、条带与填充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及离层注浆减沉、部分矸石井下处理,煤巷支护及地下煤气化等。

(三)加强推进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煤炭绿色物流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在运输、流通加工以及装卸搬运每一个节点上,煤炭企业都应从包装材料、包装设计上做到无毒、无害、易降解,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目的,具体讲煤炭产品的环保包装不仅应该是易折叠的,而且是轻便式的,并尽可能的提高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率。

(四)切实做到绿色运输管理

煤炭绿色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运输,首先,煤炭产品运输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公路运输主要以石油为能源驱动力,产生了大量的铅排放物和氧化氮排放物,再加上煤炭的路面抛洒,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一方面,煤炭企业应最大限度的使用以电气为主要驱动力的运输方式,还可以联合水路运输的新型运输工具,以降低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即使采用的是公路运输,也应将运输厢封闭起来。另一方面,运输路线要合理配置,尽量避免迂回交叉、过远或倒流以及重复运输等无效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五)有效实施绿色仓储管理

煤炭企业应采取合理优化的煤炭储存措施,降低因不合理的仓储布局而导致增加煤炭运输次数和重复运输的概率。企业可以筹集资金建立现代化的煤炭物流中心,将配送中心作为连接企业和用户的纽带,将会极大地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另外,煤炭的储存应采用地下的、封闭形式的储煤仓,直接在仓下进行装运,减少露天煤炭堆放量,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也减少了储煤区煤炭粉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六)加大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

这一点是要求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加大研究力度,研发采用先进技术,构建一个高效合理的煤炭回收物流体系。一方面是提高煤炭生产过程中部分消耗的废旧物资的回收率,另一方面是提高煤炭开采过程中边角煤等的回采率以及煤炭内外部运输过程中遗落煤炭的回收率。

除了以上几点内容,煤炭绿色物流体系的建立还离不开政府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监控,也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公众的身体力行,从技术手段来看,还依赖于各种煤炭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煤炭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倡导的是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最终实现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煤炭行业整个物流过程又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个主要矛盾点,长期以来困扰着社会和企业。煤炭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任务,而且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污染,而且还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调整改变低碳运营思路。因此,推动煤炭绿色物流发展是企业和社会必然的选择,也是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实现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贺亚春.基于绿色物流思想的运输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7(3).

[2]栾锐.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煤炭技术,2013(12).

[3]胡洋,赵达,孙斌勇.煤炭行业绿色物流探析[J].物流科技, 2013(12).

[4]独家瑞,高宇.浅谈低碳经济下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

[5]陈建波.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

[6]李爱彬,刘薇.煤炭绿色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煤炭工程,2012(12):140.

[7]王会肖.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改革之我见[J].旅游经济发展,2011(10):74.

[8]刘凡齐,物流模式与煤炭企业物流选择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1):154-156.

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范文6

【关键词】中学物理 多维度创新教研 校际联合 集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7-02

以往,许多人认为学校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教师之间的竞争,但实际教育工作中并非如此,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对于相互吸收成功经验,完善自身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研创新模式的多维度发展,校际联合教研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以校际联合集备为切入点,结合工作实践对上述问题展开探究。

1.多维度创新教研模式概述

教育研究工作指的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通过教育科学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可见教研工作应贯穿教育领域实践和理论工作的各个环节。而目前中学教研活动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研工作者通常将工作重心放在讲课、听课上,而课堂教学前的备课环节和教学后的反思环节却常常被忽略,这样传统而单一的教研模式虽有利于敦促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活跃课堂氛围,但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丰富教育理论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并无显著的效果。因而,推行多维度创新教研模式,关注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强化对备课和反思环节的研究与改进,对于提升教研工作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2.校际联合集备的意义与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很多学校重视教师的校本教研,并逐步认识到其在培养教师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单所学校常常存在着资源不足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许多教师也仅是简单进行教学活动。因而,拓宽教研活动范围,强化校际联合教研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均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学习教育理论、尝试新教学方法,在这样一个摸索前行的过程中,教师将对校际联合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安排好实际教学工作,可见集备作为校际联合教研的重要途径,有着很强的可行性。

3.中学物理校际联合集备策略

多维度创新教研模式下的中学物理校际联合集备活动应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避免出现以往中学教研和集备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教轻研”、“重教轻学”、“坐而不和”以及过于形式化和标准化的问题。基于以上理解,我认为中学物理校际联合集备中应采取这样的策略:

3.1借鉴传统转变教师现有的教学理念,为了教学不死板必须打破已形成模式的套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期高效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工作强调对学生的关注,而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科目,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校际联合集备中应引导教师转变备课理念,即从“我的教学”到“他们的学习”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我为中心”的理念根深蒂固,对课堂教学过度预设,甚至“目无学生”的情形十分普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与新课程改革精神是相悖的。对此,校际联合集备中,应强化对学生的关注,树立“教学是为了学生”、“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将备课过程视为一个创造和设计的过程,提升教学方案的启发性,而不再将其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

3.2创建校际联合方式

要实现校际联合,就要首先构建校际联合基础,对此可采取以下几项对策:1)强化兄弟学校间的教学资源交流,如对教育、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源进行交流使用,一方面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便促进教师在交流教学资源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上的交流和沟通;2)建立中学物理教师QQ群,使兄弟学校或区域范围内的中学物理教师加入QQ群,便于交流教学中的新的体会和经验方法;3)构建中学物理教学网络资源库,由区、市教研室牵头,联合区域范围内各所中学构建物理教学网络资源库,便于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促进学校间教师的沟通交流。

3.3团队教师合作开创课堂的新面貌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以讲课、听课的形式实现,教师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合作,传统的校内集备活动也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模式单一,内容枯燥。校际联合中的中学物理集备活动要避免这一问题,就应兼顾课堂教学与教师合作。一方面,集体备课中,主备教师应对集备活动的内容和目的进行阐述,明确备课活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教案设计、备课方法、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都可纳入讨论范围;另一方面,应明确每位教师在集备活动中的地位,促使其以教学研究者的角色参到集备活动中,积极与同行交流经验和想法,勇于质疑、争辩和提问。

4.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校际联合教研至今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她在新课程改革和多维度教研创新模式下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强的可行性。集备作为校际联合教研的重要渠道,对于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全面促进区域内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校际联合基础建设,教师交流合作中,以及时转变教学和教研理念,真正将新课改精神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姜立芳.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高中数理化.2013(2):42

[2]姚庆博、于正荣.备课札记――对高中物理新教材基础内容的研究[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