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例6篇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1

一、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同特征,导致各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各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模式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按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以英美为代表的单层董事会制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英美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分散性的中小股东持股为特征,公司治理的重点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其公司治理的构架是:股东大会选择董事会,董事会结构中独立董事的数量足以对执行董事起到制衡作用,并由董事会聘任经理层,在董事会下再设置包括审计委员会在内的各专门委员会。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能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公司董事会批准的工作章程和规定行使职能,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进行监督,并对董事会负责。这种模式下审计委员会大多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的主席也由独立董事担任,较好地保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并且审计委员会直接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审计委员会能较好地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2、以法德为代表的双层董事会制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法德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公司治理的重点是防止管理层“内部人控制”。这种模式下由股东大会和工会选举产生监督董事会(也称监事会),然后由监督董事会提名组成管理董事会,并对其进行监督。监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监事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并直接对监督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对相对管理董事独立,与管理董事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能较好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管理当局的监督作用。但审计委员会易受大股东的操纵,为维护大股东的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3、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二元单层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模式。由于日本的股权结构是企业之间相互持股(交叉持股)为特征,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维护股东的利益。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股东大会同时选择监事会和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行使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负责执行职能。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这种模式由于监事会和董事会易被大股东控制,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往往是为了“装饰门面”,并且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常常界定不清。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模式也和日本相似。

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在董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由独立董事担任,并且审计委员会的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较好地保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在监督独立审计师、内部审计、财务报表完整性;参与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沟通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当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

而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由大股东控制,在董事会下设置的审计委员会更多的代表大股东的利益,虽然在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作用甚微,往往成为公司“装饰门面”的招牌。

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现状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月7日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审计委员会,并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一规定的出台,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但上市公司出于“装饰门面”的需要,纷纷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弱化。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的比例占65%以上,且不能流通,而占上市公司股权比例35%的流通股相当分散,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较少,形成非流通股股东的过分集中,而流通股股东的过度分散,导致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由非流通股大股东掌握,即存在所谓的“一股独大”现象。这就意味着存在非流通股控股股东通过操纵公司的经营活动,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如果股权集中到能够克服所有权于控制权分离问题的程度,则公众持股公司的优越性将被抹杀,控股股东对股票市场的操纵以及其他伤害分散股东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林毅夫等,1997),而且,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获利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股东很容易通过控制股东大会,从而控制董事会掌握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从而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并对董事会负责,因而,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对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有实质任免权,即大股东掌握了审计委员会的控制权。国外的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大股东对审计委员会的控制力。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较低,很难对执行董事起到制衡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选聘、报酬等需由大股东控制的股东大会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于保证,既使审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由独立董事担任,也很难避免审计委员会成为大股东的工具。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另一个特征是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产权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上市公司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委托链过长,国有产权虚置,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高级经理层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即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重大事项决策权的控制力度。另外,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裁均由同一人担任,形成了董事会与管理层的重叠。显然,在董事长和总裁同为一人兼任的情况下,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在公司的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方面有相当的权力,再加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国有产权虚置,股东大会也没有履行任免和管理董事会的职责,因此,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公司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方面的权力更是被放大。所以,公司治理结构中理想的决策控制与决策管理分立的条件不存在时,公司的监事会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又不能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受法律因素的限制,监事会不拥有控制董事会的实际权力。一般而言,监事会在法律上只是被授予有限的监督权力,没有任命、罢免董事的权力,缺乏足够的制约董事行为的手段,其职权仅限于业务监督权,更多地具有职责、义务的要求,而缺少权力的含义。其次,监事会成员的人员构成决定监事会无法起到太大作用。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员工组成,它们的专业胜任能力则非常有限,以用友软件为例。它的三位监事中两位是工科专业,一位是法律专业。他们或多或少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与经理层相比往往处于信息劣势,让他们进行财务监督则有点勉为其难。

因此,在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由非流通股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希望审计委员会对“内部人”实行监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下,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只是为了应对媒体和“装饰门面”的需要而已,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大大稍弱。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1、解决“股权分置”是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前提

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是国有股、法人股等在上市公司股份中占比例较大,且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其他股东很难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来达到与控股股东相制衡的股份。因此,形成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一股独大”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权由大股东掌握,中小股东在董事会成员的任免、独立董事的聘任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很难表达自已的意念。大股东很容易通过控制董事会,从而操纵审计委员会,使审计委员会的作用稍弱,甚至使审计委员会成为“装饰门面”的招牌。因此,必须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要使国有股、法人股比例降低,解决“股权分置”是前提条件,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股权分置”的改革。只有解决了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问题,才能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完善董事会治理,才能使独立董事的聘任、报酬等不受大股东的绝对控制,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审计委员会,能更好地发挥其具有专业知识的优势,使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的审计、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内部控制更加健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得到提升,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更加科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资本结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经济增加值

一、引言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有很多相对成熟的理论,但是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之间的差异较大,甚至截然相反。例如,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中的营业收益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MM理论就认为不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都是不变的,企业的总价值也是不变的。而净收益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则认为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负债程度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

资本结构对于企业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涉及多个方面,这里试图根据我国房地产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利用科学的计量回归模型来研究多种融资方式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由于EVA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包含了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回报,能够综合度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在回归分析中使用EVA作为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

二、研究假设

企业资本结构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大类。股权融资具有筹集资金可永久使用、无到期日、不需归还、增强企业资本金和举债能力等优点,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股权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前提,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是通过设立子公司引入外部少数股权资本,还是母公司增加股权自办,不同的股本扩充方式是资本结构战略规划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债权资本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融资形式。其中,银行贷款是企业债权融资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具有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低、利息成本可以税前抵扣和企业股权不会被稀释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银行贷款成为众多企业优先考虑的重要融资方式。不同融资方式各有优劣,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的相互结合,优化资本结构,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从财务角度为企业发展做出努力。据此,给出下面的合理假设。

假设1: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会显著影响企业价值,即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显著影响EVA。

假设2: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不同具体方式也会影响企业价值,即少数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长期借款融资会显著影响EVA。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可利用历史报表数据的限制,文中只研究了具体融资方式中的少数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长期借款融资等三种进一步细分的具体融资方式,而没有考虑现实中的其他具体融资方式。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同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执行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受到新准则执行前后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差异,文中仅选取了2009-2011年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板块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得到412个样本观测值,剔除B股样本和信息缺失的公司,最后获得129家公司3个年度387个样本。本文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提供的《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数据处理利用spss13.0。

(二)研究设计及变量定义

为了检验提出的两个假设,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分析来检验:样本公司通过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调整资本结构,是否可实现对于企业EVA的影响,影响企业价值。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各变量的定义如下:

EVA—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净利润+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利息支出为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平均所有者权益和平均负债合计均采用年初数与年末数合计的平均值;平均无息流动负债是由企业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其他流动负债”构成: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平均资本成本率参照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规定,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的要求,综合样本数据,将房地产行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定位4.1%。

X1—股权融资额,是公司年末股东权益总额。

X2—债权融资,是公司年末负债总额。

X11—少数股权融资,是公司年末少数股东权益金融。

X12—母公司股权融资,是公司年末股东权益总额减去年末少数股东权益之后的余额。

X21—债券融资,是公司年末应付债券金融。

X22—银行贷款融资,是公司年末短期借款、年末长期借款金额之和。

X23—是公司负债总额减去公司年末短期借款、年末长期借款、年末应付债券之后的余额。

Ratio—资产负债率,是公司年末负债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之比。

模型1用于检验假设1。假设1预测,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企业通过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筹资,调整资本结构,影响EVA。

模型2用来检验假设2。再进一步地具体深入分析,即使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会影响EVA,但是股权融资中又有母公司追加股权资本和引入少数股权资本两种融资方式可以选择,而债权融资中又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债权融资和无息负债等其他债权融资方式可以选择,故而需要进一步细分具体融资方式又是怎样影响EVA的。假设2预测,对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不同方式选择而言,会有不同的融资效果。

四、回归结果分析及讨论

图一提供了假设1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是检验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通过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筹资,调整资本结构,影响EVA。由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知,股权融资的估计系数为0.128,并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在只有一种股权融资方式的情况下,股权融资会带来EVA的增加。但当有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可供选择时,与债券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对EVA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而债券融资的股息系数为0.041,显然没有股权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大。

图二提供了假设2的回归结果。模型2主要是进一步检验少数股东资本、母公司股东资本、债券筹资、银行贷款和无息负债等具体融资方式对于EVA的影响。有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少数股权的估计系数是0.286,母公司股权融资X12的估计系数是0.130,银行贷款融资X22的估计系数是-0.079,并且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2数据显示,增加少数股权资本融资、增加母公司股权融资和减少银行贷款融资会显著带来EVA的增加。并且,在股权融资中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时,从系数大小上来看,与母公司股权融资相比,少数股权融资对EVA的影响更大,少数股权融资的影响超过了母公司股权融资的影响。在控制了资本结构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不变。需要说明的是,债券融资的回归系数虽然基本为正,但一直不显著,其他债权融资系数基本为正。

总之,根据我国房地产行业129家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数据,利用科学的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式的选择确实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EVA。第一,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和EV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股权融资对于EVA的影响显著大于债务融资。第二,增加少数股权资本融资和母公司股权资本融资均会增加EVA,但少数股权资本融资的影响更大,这一点可能和房地产行业联系紧密。第三,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不存在资本成本,可以显著增加EVA。

参考文献:

[1]韩传摸,孙青霞.中国资本结构实证研究方法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6(09).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投资银行;股权结构;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2-0029-03

一、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特征

(一)美国投资银行股权结构极为分散

一是在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中,虽然机构投资者股东占有多数,但股权却被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所分散。我们选取2000年9月12日总市值排名前5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添惠、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来分析,可计算出这5家投资银行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加权)平均持股比重为49.3%;它们由数百个甚至1000多个机构投资者拥有。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机构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为54%,这部分股权分散在1822个机构投资者手中。

二是个人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银行股权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十大投行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比重为53.5%,远远高出S&P500公司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比重42.8%,其中高盛的个人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高到86%;TD Waterhouse-GROUP?熏Inc.的个人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更是高达95%。

三是投资银行的股权集中度较低。在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5%的只有一家,十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了5%的也只有3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仅为1.72%;TD Waterhouse GROUP?熏Inc.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只有1.52%。前五大投行中只有美林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较高,为13.35%。如以投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则美国五大投行的平均股权集中度仅为15.6%;TD Waterhouse GROUP?熏Inc的股权集中度为3.34%,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股权集中度为4.56%。

(二)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流动性

美国投资银行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其发行的股票大多是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活性股(即扣除公司高管人员和员工的内部持股、持股比例达5%以上的股东所持股票以及其他在交易上受到限制的股票后,其余交易比较活跃的股票)。在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活性股(加权)平均所占比重达到74.9%。其中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活性股比重高达98.2%,美林证券的活性股比重为82%。而美国十大投行中的活性股平均所占比重为68.8%。由于股权比较分散,美国投资银行的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常常大于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在市场上“用脚投票”来间接参与公司治理。

(三)美国投资银行推行员工内部持股制度

为了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美国投资银行除采用高工资、高奖金对员工进行短期激励外,还普遍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来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通过内部职工持股使公司的高成长性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制度上保证了投资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内部持股大多是发起人持有或实施长期激励策略(如员工持股计划)而产生的,这部分股权的流动大多受一定限制,反映了经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约束机制在治理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10大投资银行的平均内部持股比重为11.9%,前五大投资银行平均内部持股数为24.9%,其中高盛内部持股比重最高,达78%。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上的银证分业管理、法规上的限制以及机构投资者对组合投资策略的偏好,美国投行的股权极为分散。在这种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下,机构投资者股东由于本身的短视性、信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参与治理的成本约束及其公共产品特性,一般不太愿意积极主动的直接参与投行的公司治理,而采取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投行经营效益的评判,使投行的股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二、董事会结构

作为公司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会和其他行业的公司董事会一样,负责公司的日常决策。同时,由于美国投资银行内部不设监事会,因此其董事会还兼有审计监督的职能。一般的,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具有以下特征:

(一)美国投资银行中独立董事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投行不专设监事会,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较多,独立董事成为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主力。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会中只有两个内部董事,美林证券、帝杰则只有3个内部董事。对独立董事的数量规定,如NACD(1996)要求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实质性多数”;美国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的《美国公司治理原则》甚至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准则,认为最“理想”的董事会构成中,CEO是唯一的内部董事,其余完全由外部董事构成。同时,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这实际上表明了独立董事可以履行批准管理者薪酬、选择决定公司审计师、独立与审计师商讨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事宜、挑选董事会候选人等职责。

尽管美国投资银行中的内部董事所占比重很小,但这些内部董事在公司内一般都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两个内部董事,一个是董事长兼CEO,另一个是首席营运总裁COO。内部董事身居要职,一方面有利于董事会所进行的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层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这有利于减少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摩擦,但不利于董事会对经理层行使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二)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长普遍兼任CEO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和CEO都是由一人担任,在美国十大投资银行中,董事长兼任CEO的比重高达70%,同时,多数董事长在董事会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核心作用,副董事长则辅助董事长工作。

(三)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以协助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

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会大多设有以下三种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主要是独立董事。①审计委员会:负责督察公司的内部审计程序、财务控制及存在的问题,并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审计相结合,保证公司的运作和财务报告等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②薪酬委员会:制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分配方案;③提名委员会:对内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评价。如美林证券董事会下设稽核与财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发展及薪酬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一方面为董事会提供管理咨询意见、协助行使决策与监督,另一方面也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改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激励机制

西方国家投行一般都制定了明确的薪酬激励政策。激励机制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激励机制公开透明,形式灵活,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美国投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一)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

美国投行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以董事长兼CEO的现金收入为例,1999年度,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长兼CEO(Purcell,Philip J)总收入达2109.7万美元,其中工资收入为77.5万美元,奖金1211.3万美元,股票期权等其他收入为821万美元。五大投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752.4万美元,其中工资收入66.5万美元,奖金收入982.18万美元,股票期权等其他收入703.76万美元。

概括起来,高管人员的收入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奖金数额远远超出工资总额,美国5大投资银行1999年度董事长兼CEO的奖金平均为其工资的14.8倍;其中高盛董事长兼CEO(Paulson?熏Jr.,Henry M.)的奖金是其工资的53.5倍。

二是股票期权等其它激励性收入在现金总收入中占有很高比重,美国前5大投资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股票期权等其它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40.2%。

三是对高管人员的股票期权激励程度总体较高。主要表现是高管人员手中持有的大量尚未实施的股票期权。例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长兼CEO除已实施的股票期权外,手中还有到期尚未实施的股票期权316万股,未到期不可实施的股票期权49万股,加上已实施的股票期权44万股,共获股票期权409万股,占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0.36%;雷曼兄弟董事长兼CEO的这一比例更高达1.77%。

(二)激励形式多样化

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在公司的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三)激励目标长期化

美国投资银行普遍采用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相结合、注重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如美林证券在保证员工基本薪酬不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利用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进行组合设计出以中长期为目标的激励方案。美国投资银行采用的这种激励机制,使公司的成长性和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证投资银行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四、监督约束机制

美国投资银行不设监事会,投资银行对经理层的监督约束机制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审计监督职能。二是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美国的证券立法对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公司必须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公司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变化;董事和主要执行官员的资历、信誉和报酬;与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重大事件。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经理层的一种制衡约束手段,也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基础,它使经理层的管理策略、经营行为及经营成果始终都受到市场的评判,是对内部人控制的很好的外部市场制约。三是外部市场监督与制约。投资银行经理层的管理策略、经营行为及最终的经营成果都要接受市场的评判。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评判采用不同的投票方式。公司业绩和股价的不良表现可能会引发公司被收购兼并的危险,公司的经理层也有被取而代之的职业风险。这是对经理层滥用权力、实行内部人控制的很好的外部市场制约。

五、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

美国投资银行的一大特色是董事长是否兼任CEO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业绩相关。我们权且选取权益资本回报率作为治理结构的绩效指标,从美国十大投资银行中选出权益资本回报率高于25%的投资银行共5家,将这五大投资银行作为一组,剩下的5家作为第二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董事会和经理层越是融合,越是有利于权益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这种融合一方面表现为董事长和总裁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董事长也是公司经营班子的成员(兼任CEO),能够保证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表现为内部董事在董事会身居要职,而他们一般也属于公司经营班子。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4)》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

[2]《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4

论文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特征、董事会构成、员工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五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对深化我国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证券投资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特征

(一)美国投资银行股权结构极为分散

一是在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结构中,虽然机构投资者股东占有多数,但股权却被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所分散。我们选取2000年9月12日总市值排名前5位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添惠、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来分析,可计算出这5家投资银行的机构投资者股东(加权)平均持股比重为49.3%;它们由数百个甚至1000多个机构投资者拥有。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机构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为54%,这部分股权分散在1822个机构投资者手中。

二是个人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银行股权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十大投行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比重为53.5%,远远高出S&P500公司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比重42.8%,其中高盛的个人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高到86%;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个人投资者股东持股比重更是高达95%。

三是投资银行的股权集中度较低。在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5%的只有一家,十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了5%的也只有3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仅为1.72%;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只有1.52%。前五大投行中只有美林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较高,为13.35%。如以投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重作为股权集中度的衡量指标,则美国五大投行的平均股权集中度仅为15.6%;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股权集中度为3.34%,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股权集中度为4.56%。

(二)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具有高度流动性

美国投资银行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其发行的股票大多是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活性股(即扣除公司高管人员和员工的内部持股、持股比例达5%以上的股东所持股票以及其他在交易上受到限制的股票后,其余交易比较活跃的股票)。在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活性股(加权)平均所占比重达到74.9%。其中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活性股比重高达98.2%,美林证券的活性股比重为82%。而美国十大投行中的活性股平均所占比重为68.8%。由于股权比较分散,美国投资银行的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常常大于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在市场上“用脚投票”来间接参与公司治理。

(三)美国投资银行推行员工内部持股制度

为了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美国投资银行除采用高工资、高奖金对员工进行短期激励外,还普遍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来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通过内部职工持股使公司的高成长性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制度上保证了投资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内部持股大多是发起人持有或实施长期激励策略(如员工持股计划)而产生的,这部分股权的流动大多受一定限制,反映了经理层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约束机制在治理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10大投资银行的平均内部持股比重为11.9%,前五大投资银行平均内部持股数为24.9%,其中高盛内部持股比重最高,达78%。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上的银证分业管理、法规上的限制以及机构投资者对组合投资策略的偏好,美国投行的股权极为分散。在这种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下,机构投资者股东由于本身的短视性、信息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参与治理的成本约束及其公共产品特性,一般不太愿意积极主动的直接参与投行的公司治理,而采取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投行经营效益的评判,使投行的股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二、董事会结构

作为公司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会和其他行业的公司董事会一样,负责公司的日常决策。同时,由于美国投资银行内部不设监事会,因此其董事会还兼有审计监督的职能。一般的,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具有以下特征:

(一)美国投资银行中独立董事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投行不专设监事会,而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较多,独立董事成为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主力。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会中只有两个内部董事,美林证券、帝杰则只有3个内部董事。对独立董事的数量规定,如NACD(1996)要求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实质性多数”;美国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的《美国公司治理原则》甚至采取了更为极端的准则,认为最“理想”的董事会构成中,CEO是唯一的内部董事,其余完全由外部董事构成。同时,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的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这实际上表明了独立董事可以履行批准管理者薪酬、选择决定公司审计师、独立与审计师商讨有关会计和内部控制事宜、挑选董事会候选人等职责。

尽管美国投资银行中的内部董事所占比重很小,但这些内部董事在公司内一般都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两个内部董事,一个是董事长兼CEO,另一个是首席营运总裁COO。内部董事身居要职,一方面有利于董事会所进行的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投资银行董事会与公司经理层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这有利于减少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摩擦,但不利于董事会对经理层行使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二)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长普遍兼任CEO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董事长和CEO都是由一人担任,在美国十大投资银行中,董事长兼任CEO的比重高达70%,同时,多数董事长在董事会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核心作用,副董事长则辅助董事长工作。

(三)董事会下设各委员会以协助经营决策并行使监督职能

美国投资银行的董事会大多设有以下三种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主要是独立董事。①审计委员会:负责督察公司的内部审计程序、财务控制及存在的问题,并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审计相结合,保证公司的运作和财务报告等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②薪酬委员会:制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分配方案;③提名委员会:对内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评价。如美林证券董事会下设稽核与财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发展及薪酬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一方面为董事会提供管理咨询意见、协助行使决策与监督,另一方面也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改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激励机制

西方国家投行一般都制定了明确的薪酬激励政策。激励机制采用了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期限互不相同的多元化金融工具,激励机制公开透明,形式灵活,并通过这些不同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美国投行的激励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一)激励机制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倾斜

美国投行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重点激励,给予他们极为丰厚的待遇。以董事长兼CEO的现金收入为例,1999年度,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长兼CEO(Purcell,PhilipJ)总收入达2109.7万美元,其中工资收入为77.5万美元,奖金1211.3万美元,股票期权等其他收入为821万美元。五大投行的董事长兼CEO总收入平均为1752.4万美元,其中工资收入66.5万美元,奖金收入982.18万美元,股票期权等其他收入703.76万美元。

概括起来,高管人员的收入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奖金数额远远超出工资总额,美国5大投资银行1999年度董事长兼CEO的奖金平均为其工资的14.8倍;其中高盛董事长兼CEO(Paulson?熏Jr.,HenryM.)的奖金是其工资的53.5倍。

二是股票期权等其它激励性收入在现金总收入中占有很高比重,美国前5大投资银行董事长兼CEO的股票期权等其它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高达40.2%。

三是对高管人员的股票期权激励程度总体较高。主要表现是高管人员手中持有的大量尚未实施的股票期权。例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董事长兼CEO除已实施的股票期权外,手中还有到期尚未实施的股票期权316万股,未到期不可实施的股票期权49万股,加上已实施的股票期权44万股,共获股票期权409万股,占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0.36%;雷曼兄弟董事长兼CEO的这一比例更高达1.77%。

(二)激励形式多样化

如美林证券根据员工在公司的不同职级、不同服务年限、不同工作特点,采取了多种不同的奖励计划,使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退、从年轻新手到资深专家都能享受不同的阶段性激励。

(三)激励目标长期化

美国投资银行普遍采用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相结合、注重引导高管人员行为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如美林证券在保证员工基本薪酬不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利用不同期限的金融工具进行组合设计出以中长期为目标的激励方案。美国投资银行采用的这种激励机制,使公司的成长性和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保证投资银行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四、监督约束机制

美国投资银行不设监事会,投资银行对经理层的监督约束机制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的调查稽核委员会,部分地代行审计监督职能。二是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美国的证券立法对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做了较详细的规定,公司必须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公司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计划;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变化;董事和主要执行官员的资历、信誉和报酬;与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有关的重大事件。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经理层的一种制衡约束手段,也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基础,它使经理层的管理策略、经营行为及经营成果始终都受到市场的评判,是对内部人控制的很好的外部市场制约。三是外部市场监督与制约。投资银行经理层的管理策略、经营行为及最终的经营成果都要接受市场的评判。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评判采用不同的投票方式。公司业绩和股价的不良表现可能会引发公司被收购兼并的危险,公司的经理层也有被取而代之的职业风险。这是对经理层滥用权力、实行内部人控制的很好的外部市场制约。

五、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

美国投资银行的一大特色是董事长是否兼任CEO在一定程度上与公司业绩相关。我们权且选取权益资本回报率作为治理结构的绩效指标,从美国十大投资银行中选出权益资本回报率高于25%的投资银行共5家,将这五大投资银行作为一组,剩下的5家作为第二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董事会和经理层越是融合,越是有利于权益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这种融合一方面表现为董事长和总裁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董事长也是公司经营班子的成员(兼任CEO),能够保证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高度一致;另一方面表现为内部董事在董事会身居要职,而他们一般也属于公司经营班子。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4)》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

[2]《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上市银行 资本结构 经营绩效 股权结构

一、引言

资本结构问题也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资本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其本质体现了不同的企业利益所有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资本结构影响到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并且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特征和价值。企业选择了既定的资本结构,也就相应的选择了一种治理模式,并且贯彻到了日常所有的经营管理中,所以,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公司的经营者规范自身的行为,努力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则会对经营造成根本的制约和束缚,很难在市场经济中有长远的发展。在如今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融入全球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2006年以后,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所有制、经营权的限制,允许其对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直面竞争的局面。应该说中资行有着其固有的竞争优势,网点的数量和覆盖面是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外资银行有着数百年在世界各地丰富的经营经验的积累,无论从管理体系、管理理念、人才培养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经营又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的学者中最早对资本结构关系进行研究的是伯利和米恩斯(Berle&Means),1932 年出版了《现代公司和私有财产》一书,并指出如果股权过度分散,企业的经营者和小股东之间存在有利益的冲突,做出经营决策时往往是为了追求经理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提升企业价值。即股权越分散,企业的经营绩效越低。这其实也是委托-理论的雏形。施雷弗和维施尼(Shleifer&Vishny)于 1986 年提出,如果股价上涨的话,具有控制权的股东和其他的中小股东都可以从中获利,因此对于控股股东来说,有足够的动力去搜集信息并且对管理层进行监督,这样可以避免股权过度分散时出现的免费搭车问题。此外,控制性股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参与到公司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也就是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治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理人员和权益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向着最大化股东利益的方向前进,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比股权分散的公司有更好的业绩。但拉波特(LaPorta,1999)等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存在有严重的利益冲突。如果股权过度集中于某几个股东手里,他们会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中小股东又没有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对抗,这样继续下去,只会使股权越来越集中,公司经营的绩效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反而会下降,提倡将股权适度分散。1997 年,沙特和凯阿西(Shart&Keasey)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治理效率的改善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对于每一个机构投资者而言,进行投资的目的以及投资时间长短都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种利益的差异,导致投资者之间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关系,也很难对经营绩效起到推动作用。1998 年,霍尔德尼斯和史汉(Holdernese&Sheehan)对于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超过 50.1%的 114 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如果控股股东是机构的话,公司的托宾 Q 值较高,但是如果控股股东是个人,托宾的 Q 值较低。这说明了机构投资者相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所起的作用更大。麦康奈尔和塞维斯(Meeonnel&Servaes)对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 1976 年 1173 家样本公司及 1986 年 1093 家样本公司进行了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股东股权比例小于 40%时,托宾 Q 值随控股比例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当控股比例达到 40%-50%的时候,托宾 Q 值开始下降,并且还发现机构持股比重与托宾 Q 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对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分析股权结构对于治理绩效的影响时,理论界也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正相关关系和倒 U 型关系。倒 U 型关系是指,当股权集中度较低的时候,随着股权的进一步集中,公司的治理效率会越来越高。但是当股权集中度上升到某一个数值,经营绩效也相应的达到了最高。此时如果进一步集中股权,只会使管理效率不断下降而不是提高。在分析资本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张维迎(1995)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还影响到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总体经济的增长与稳定。所以说,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结构的选择。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对其经营的影响,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2003 年周文定以银行的治理结构作为中间变量,把银行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关系结合起来。在实证分析中,分别选取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四家上市银行,并对他们在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研究,他认为银行应该鼓励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这样可以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经营的绩效。在实证研究方面,曹廷求(2004)2整理了年报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李维安、曹廷求(2004)选取了山东、河南两个省份的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的国情下,股权集中度越高,对银行的经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银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密切联系

股东比例越分散,越有利于提高股票的流动性,提高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继而提高银行经营绩效。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负相关;

假设1b: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正相关;

假设1c: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正相关

其意义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小股东以投机性为主要投资目的,保持适度的集中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

假设2:银行股权性质与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集中表现为国家股、法人股、流通股三种股权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

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2a:国家股与银行经营绩效负相关;

假设2b:法人股与银行经营绩效正相关;

假设2c:流通股与银行经营绩效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有十四家商业银行上市,但是大部分银行的上市时间较晚,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等,都是集中在 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间上市,数据的披露相对有限。对于上市最早的深圳发展银行来说,由于 1999 年以前的数据获得较为困难,而且那时银行业刚开始发展,其数据并不具备很强的参考意义,因此笔者选取的是2002年至2012年的年度审计报告中的财务数据。由于各银行的上市时间不一,所以本文的数据特征是非平衡的面板数据。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最终选取样本数据一共有 76 个。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也就是反映经营绩效的指标选取。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知,EVA 是评价银行经营绩效的所有指标中相对科学合理的,因此在探讨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时,笔者采用EVA来衡量银行的经营绩效。经过相应会计科目的调整以后,再根据EVA=NOPAT-TC*WACC 这个模型,各上市银行在2002年至2012年每年的EVA值计算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EVA 是一个绝对值的概念,具有较大资产规模的公司一般都具有较大的 EVA,例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这几家国家商业银行的EVA明显高于其他的商业银行。所以EVA 本身并不能够用来作为横向比较的标准。因此,笔者再次进行调整,将EVA与银行的总资本相除,得到经济增加值回报率(REVA),并将其作为相对指标,以期更好地比较各银行创造价值的能力:REVA=EVA/TC。各上市银行的REVA值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很明显,经过调整以后,各上市银行的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在数值上接近了很多,可以作为相互比较的依据。REVA 就是本文中实证部分的被解释变量。再来结合本文的论证目的,来构造解释变量。从资本结构的角度,主要涵盖的是股权集中度、股权结构两个方面的指标。对于股权集中度,可以选取以下几个变量来表示:F1: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F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D5: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标准差;D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标准差。另外,本文选取了如下三个指标来反映股权的构成:GS 是国家股的控股比例;CS 是法人股的控股比例;LS 是表示流通股的控股比例,对于每一家上市公司,在任何一个年份,GS、LS和CS 三者的和应该是1。在参考了其他文献的基础上,除去反映股权集中度和股权结构的八个变量以外,本文还将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三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别:RATIO、GROWTH、ASSET 来表示。考虑到资产总额与其他的变量相比,数值过大,为了使其变得稳定,进一步取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至此,本文中涉及的所有变量及其性质、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根据研究假设及选择的研究变量,本文构建以下回归分析模型:REVA=a+b1F1+b2F5+b3F10+b4D5+b5D10+b6GS+b7CS+b8LS+b9 GROWTH+b10ASSET+b11RATIO+u(u为残差项)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实证部分是应用 EVIEWS7.0的统计软件。经过简单的处理以后,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5)所示。可以看到,各上市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值为27.48%,其中持股比例最大的达到了67.53%,持股比例最小的仅有5.9%,F1 的样本标准差为19.35。对于F10,也就是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最大值为97.3%,最小值为31%,标准差为8.31。说明我国各家上市银行的股权集中度的差异较大,有些股权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些属于相对集中。国有股持股比例的均值为18.74%,国家对于我国银行业的控制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个别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几乎没有国家控股的成分,这一点从GS最小值为零可以看出。法人股的平均持股比例为26.01%,比国家股持股比例的均值高出近10%,而且差异相对较小,说明了上市银行的股改比较侧重于对国有股的改革。LS平均取值为55.47%,甚至有些银行的股本目前完全以流通股的形式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银行上市以后,随着大小非解禁和股权分置,各上市银行部分的国有股渐渐转换为流通股。再来分析一下资产负债率,它的均值为93.96%而且保持在高度稳定的状态,这与银行业高资产负债的特性是分不开的,这点对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是这样。而总资本的对数取值也比较稳定,标准差为1.4。

(二)回归分析 本文的数据是典型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变量的取值来分析其特性,会发现对于 F1、F5、F10、D5、D10 这五个变量来说,各家银行在不同年份取值波动并不大,但是不同银行在同一个年份的取值差异是很大的,这符合固定效应模型的涵义。而 GS、LS、CS 这三个变量没有反映出类似的特性,所以在处理的时候按照随机效应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回归。本文所使用的统计软件是 EVIEWS7.0。首先将 F1、F5、F10、D5、D10、GS、LS、CS 这八个变量分别与计算出来的 REVA 进行单因素回归,分别考察它们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下面是单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主要指标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对于每一个变量的单因素回归来说,第一行的数字是代表回归的系数,第二行的数字代表的是回归的 t 值,在表格的最下方是回归的拟合优度和 F 统计量值。由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是负相关的,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与经营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而 D5、D10 与 REVA 都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股东比例越分散,越有利于提高绩效。国家股的持股比例与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和 REVA 的值都是负相关的,即国家或者法人持股越多,越不利于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但是流通股的持股比例和 REVA 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由单因素回归模型,可以看出每一个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大部分回归结果的 T 值都很小,不能通过 T 检验,也就是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整体的拟合优度 R 也不大,说明单个因素对 REVA 的解释力量非常有限。为了得到更加能反映现实情况的回归结果,采用前面的多元回归模型,来进一步探讨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采用EVIEWS7.0对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得到回归统计结果表(7)。其中,第一行的数字是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第二行的数字是回归的 T 统计值。由回归结果可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之间是负相关的。第一大股东股份持有的越多,越不利于银行提高经营效率,整体的拟合优度良好。回归结果也符合预期,如果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很高,会造成一股独大的情况,第一大股东对银行的经营决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做出并不利于其他股东以及整体经营的决策,不同的股东之间实际上有一种力量的权衡关系,可以相互的监督和制约,如果某一个股东的权利过大,显然是不利于银行的经营绩效的。F5 和 REVA 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提高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这说明了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十分的不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足,如果过度的分散上市银行的股权,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监控效果,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股权不能高度集中,但也不能过度分散。保持适度的集中性,可以摆脱“一言堂”的局面,也有利于权的竞争。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经营绩效之间也呈现正相关性。再次验证了前面的结果,股权保持适度的集中,是我国在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充分时候的选择,事实证明,对银行的经营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国有股占比越大,越不利于银行的经营绩效,但是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重越大,能够对银行的经营发挥正面作用。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看,如果股权过分集中,也就是 F1 取值过大,对经营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保持适当的集中,也就是 F5、F10 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提高的话,可以提升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国有股的投资比例和银行的经营绩效是负相关的。而且在 5%的区间内也通过了 T 检验,影响效果是显著的。这种负相关性与上面单因素回归模型中的结果也恰好达成了一致。国家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掌握了一定的控制权,但是国家持股往往会基于各种政治目的的考虑,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利益上的不一致会导致国家股持股比例越高,经营效率会下降的局面。法人股比例与 REVA 之间呈现一种弱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并没有通过 T 检验。总体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法人股比例对银行的经营是没有影响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和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样本数据的选取也有很大的关系。流通股的比例和银行的经营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近几年大小非的解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现负相关,但是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是正相关的。国家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绩效。法人股比例与流通股比例提高,对银行的经营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上市银行的股权结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但是与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股权高度集中于某一个法人或者是由国家集中控股的话,经营效率是不高的,绝对控股不可行。但是也不可以因此而过分分散股权。事实上,如果以股权集中度为横坐标,经营绩效为纵坐标,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抛物线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股权不断集中,经营效率也不断提高,但是这种提高的速率是越来越缓慢的。知道股权集中程度到达某一个特殊的程度时,经营绩效也相应的达到了最高点。随着股权进一步集中,绩效呈现出来的趋势不升反降。所以从理论上说,存在有一个使得公司可以最大化其价值的最优股权集中程度。当然这个最优点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并实现的。但是这对我国上市银行股权构成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当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之一,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必须要将其股权控制住,所以要采取股权相对集中的模式,这样既可以享受股权集中带来的资源分配效率提高的好处,又可以使得内部的股东相互制衡、相互约束,从而迫使银行的管理者做出有利于所有股东的经营决策。具体的实施方法来看,应该适度的减少第一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但是前五大股东以及前十大股东的股权比例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要使股权在前五大、前十大股东中分散而非集中分布。(2)优化上市银行的债权结构。资产负债率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从前文的数据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 95%左右。虽然银行业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企业类型,但是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也会让人对未来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担忧。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东南亚有些国家的银行资本负债率高达 150%以上,可以说是严重的资不抵债;在日本金融泡沫时期,部分银行的资产负债率也高达 120%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营状况较好的美国银行,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一般在 12%-14%之间,相应的负债在 86%-88%之间。如果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 8%,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才是一个正常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国际标准。在外部的经济环境良好,且银行自身的运营正常的情况下,由于银行有信用保障,不会出现挤兑的问题,可以承受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是一旦经济环境恶化,如果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有可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资不抵债,甚至破产。所以说,负债过高始终是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的,我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存在有下降的要求和调整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燕妮、赵文平:《基于价值的 EVA 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一理论综述与研究设想》,《商业研究》2007年第2期。

[2]汤云为、钱逢胜:《资本结构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3]马军、余芳:《关于我国无风险收益率选择研究》,《财会通讯》2006年第1期。

[4]谷祺、于东智:《 EVA 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5]李春瑜等:《EVA 计算所涉及调整事项的必要性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王化成:《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会计研究》2004年第5期。

[7]孔军华:《EVA 与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8]张春燕:《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金融会计》2007年第10期。

[9]Berle,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5.

[10]Shleifer, Vishny: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1]LaPorta: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1.

股权结构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治理结构;股份制

一、问题的提出

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循环的血管,是政府调控经济的稳压器。银行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银行业在内的金融市场在两年后将全面开放,将以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市场机制推进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的准入,带来激烈的竞争,带来生存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对处于我国金融体系中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更是如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是大势所越,我们只有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运作的客观要求,大力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深化体制改革;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才能激流勇进,直面竞争和挑战。

二、对治理结构改革的认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改革是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核心

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债权人和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治理结构,明晰各方权责,实现权利制衡,确保有效监督,实现长远发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首要的就是要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分权与制衡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信誉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为股东和相关利益者在保证透明度、公正责任制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增进彼此的信心和信任,也为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提供了有力保证。所以,股份制改造就是要引入战略投资人和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直接结果就是促进产权关系的明晰,其本质则是借助单一产权关系的改变,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强化银行内部管理,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增强银行的技术创新力、风险掌控力,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重点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因为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权责问题,妥善处理所有者和经理层之间潜在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的矛盾。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1999年了《加强银行组织的公司治理》,从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体系、特殊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应具备的要素。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以银行公司章程及治理目标为指引,符合内外部治理和监管要求,保证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基础之上,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其中的责权利关系,建立规范、透明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涉及到银行各个层面,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业务流程都将因为治理结构的改革而发生巨大且深刻的变化,这是一个庞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在此,笔者以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进展情况为例,逐一讲述。

(三)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进展情况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股份制改造试点银行,从2006年下半年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已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要求选定发起人股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股权结构单一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建立必须改变目前单一的股权结构,促进产权关系的明晰。合理的股权结构要能使股东权益与经营利益保持一致的方向,并能使股东之间以及利益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能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根据国务院对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时间要求,并兼顾建设银行的业务性质、行业特点、今后主营业务的发展。以及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除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当然发起人股东外,建设银行选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作为发起人股东,完全满足了《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的要求,并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从产权结构上解决了股权单一问题。同时为依法合规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等公司治理文件的制定为主线,建立规范的治理制度体系,积极构建既能满足中外监管机构监管要求,又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在建行股份治理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原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代起草人,除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和境外监管的要求外,还认真征询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各家发起人股东、中外一些知名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意见。现行的建行股份公司章程和与章程有关的公司治理文件,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在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是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制度,合理界定和配置其中的责权利关系,并据以建立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

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后,借鉴国外股份制银行治理模式和我国银行管理经验,建行股份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定了高级管理层,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各方独立有效地运作。

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公司章程的规定和股东大会的授权行使职权。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提名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拟订银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制;同时下设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专注于银行高管人员和决策层的业绩考评和薪酬管理体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对经理层的监督约束,切实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各项权利和利益。制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制约机制的作用。设立并完善了监事会制度,真正赋予监事会权利。有效发挥监事会作用,真正实现决策权、经营控制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四是稳步推进发展战略、人事、经营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等的配套制度改革。

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是一项牵动银行各方和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设银行推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同时,必须同时启动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各项配套制度改革。

首先,在确定银行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上,要准确认识和把握银行发展战略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就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发展战略一系列措施也必须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托。健全的公司治理促使经营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化,通过成立各种专门委员会,以确保总体战略目标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监督、激励约束等关键职能得到有效实施和执行。不久前,建设银行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根据财务预测等模型,确定了今后五至十年发展战略和分步骤战略规划。

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积极向市场化、商业化方面迈进,并力求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目前,已聘请曾成功实施日本新生银行重组复苏的新生银行董事长八城政基先生担任银行独立董事,八城先生的丰富经验将有助于建设银行正在推进的改革与发展计划。下一步,还将根据建设银行的岗位空缺,采取公开招聘方式,从海内外引入银行高级管理人员。

再次,推进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按业务流程和产品线实行垂直化管理,也是建行股份在公司治理方面改革的重大进展。例如,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对建行组织结构改革进行诊断分析,已经在一些省市进行改革的试点,并计划向全行逐步推广等。

建设银行目前正在对银行管理的关键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整和梳理,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审计体制、风险控管、财务管理、资金与保全体制、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总之,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股份公司的章程、“三会”的议事规则、有关管理层权力与义务的各项规范制度等也已经具备,并已经开始有效运作。

三、建设银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建设银行将在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继续高度重视并抓好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作,尤其是公司治理有关法律文件的完善、组织机构的规范设置、“三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责界定、董事会及所属各专门委员会的成立和有效运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