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例6篇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1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大学英语;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备受国人推崇与世界赞誉。饮茶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最初,茶被作为一种高贵的饮品,只有皇家贵族才有资格饮用。后来在唐朝中期,随着茶种类的增多,茶风盛行,茶这种饮品开始走入平常人家。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洗礼,茶文化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而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爱茶之人传承和发扬。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极其璀璨辉煌。相比之下,西方的茶文化历史就较为短暂。并且在饮茶方面中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茶文化往来也越来越频繁,本文就是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角度谈大学英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中西方茶文化差异性分析

1.1中国的茶文化

我国一直被誉为“茶的故乡”,中国的饮茶风俗由来已久,巴蜀之地更是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通过对相关茶的历史资料查找,发现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之地,并且在唐朝陆羽著作《茶经》之后,中国的茶文化开始逐渐形成。《茶经》中记载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句话表明茶最早出现在神农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同时在不断的发展和继承中,我国的茶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既包括茶道、茶德、茶艺,还包括茶诗、茶俗、茶的故事等等。我国人民之所以对茶备受推崇除了因为茶具有非常高的保健功能之外,还因为茶的特性温和,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中国人就如同茶一样,刚柔并济,以温和妥善的方式待人处事。我国有四大茶叶产区,茶的种类繁多,比较出名的茶的品种有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以及君山银尖、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就饮茶习惯而言,中国人更喜欢饮用绿茶,尤其是在饭后特别喜欢冲泡一杯绿茶,放松心情。中国人饮茶更注重茶本身的味道,喜欢细品茶香,在中国爱茶之人常常约三五好友在工作之余一起去茶社或者茶馆进行品茶,不仅沟通了感情,还放松了心理压力。茶乃自然之物,吸取天地之灵气在大自然中自由生长,品茶也拉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很多爱茶之人常说,品茶就如同品人生,茶香由淡到浓,口感久久无法散去,就如同人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一样,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体验,自然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1.2英国茶文化

虽然与中国相比,英国的茶文化比较短暂,在十八世纪以前,在英国也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够享用茶叶。在十八世纪之后,中国的茶叶出口到英国,英国开始兴起饮茶的风气。到现今为止,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英国每年茶叶的消费量已经远远超出中国。但是中国和英国对于茶叶种类的喜爱却是存在极大差异的,中国人更加喜欢绿茶,追求茶本身的味道。而英国则更为喜爱红茶。在英国红茶通常用英语“BlackTea”表示,而不是“RedTea”,关于红茶的英语解释在英国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大约在17世纪,英国人在我国福建厦门一带收购红茶,但是由于我国这种茶的茶色比较深,近于黑色,所以被英国人称为“BlackTea”;第二种说法是红茶在加工炮制的过程当中,其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随后变成黑色,所以被称为“BlackTea”。并且英国人的饮茶特点与中国人也是极其不同的,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传承,通过茶会、茶礼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的道德素养。

中国讲究茶道,在泡茶时讲究茶具、饮水,茶艺师泡茶的动作要规范优美,不仅要让人享受茶艺表演所带来的美感,还要使炮制出来的茶味道浓淡醇和、香气绵长。而英国人在饮茶时喜欢在红茶里加入牛奶或者加糖。还有的人加上橙片或者茉莉等制成所谓的伯爵红茶、茉莉红茶或者果酱红茶、蜂蜜红茶等。尤其是在18世纪,英国人相对比较重视早餐,反而对午餐比较忽略,同时他们进行晚餐的时间基本是晚上八点以后。由于早餐和晚餐时间间隔比较长,容易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因此,英国人一般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进行下午茶。发展至今,下午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风气。随着饮茶习惯在英国的逐渐普及,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段他们都可以饮茶、如早茶、早餐茶、上午茶、午餐茶、午后茶、下午茶、睡前茶等。也正是由于英国人对饮茶的喜爱,他们的休息时间因此被称为“TeaBreak”。由此可见,在英国茶不仅仅被作为一种饮品,更类似于一种饮食。目前,在英国的餐饮场所或者公共娱乐场所,都提供茶供应。特别是在英国的火车上,还准备茶篮,里面通常会放一些简单的食品,如茶饼Scone,牛奶等,为旅客在午餐后提供茶供应。

2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往中,英语被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必须要学会的语言。茶叶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茶文化,因此,想要无阻碍地展开跨文化交往,就必须对中西方的茶文化差异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要能够准确运用英语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流畅的表达,拉近交往距离,进行有效沟通。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语言不仅仅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应该通过对语言的了解,了解一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因此,为了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就需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在饮茶方面的文化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后,在交往的过程中才不会产生误会,闹出笑话。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忽略实际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让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贸易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茶叶贸易的特殊性以及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以茶文化为中心展开的跨国经济贸易往来出现文化交际障碍。因此,如何根据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正常的英语沟通交往,保证贸易双方合作的达成,成为跨文化交往合作中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中,针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大学英语的实用性要求,还满足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浅谈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具体方法

3.1了解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

从中西方茶文化对比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所处区域不同,各国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英语专业词汇和常用句型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方法,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让学生认清二者的区别,在以后的跨文化交往中尽量避免因为文化差异性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讲解茶文化的相关英语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饮茶习惯、饮茶方式等。比如英国人最常喝的茶有两种:一是红茶,一是花草茶(HerbalTea)。泡法不像中国茶那么讲究,口味也不像中国茶因不同品种而有不同味道。

3.2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差异性

文化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群体所处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进行的工作内容不同,形成的的一种不同思维方式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但是不存在好坏之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要固执的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优秀的,其他国家的文化是不值得学习的。教师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正确认知西方文化。这里以茶文化为例,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茶道流程、茶艺手法以及茶会等,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交往的氛围。同时,英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了解更多语言背后隐藏的知识,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英语为什么将“红茶”称为“BlackTea”,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和探究。又如英语中有TeaTime一词,指的就是占据英国人三分之一生命的饮茶时间。有上午茶(MorningTea),还有下午茶(AfternoonTea)。

3.3创新教学理念,注重文化知识培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逐渐的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革,英语教师也开始意识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再以英语成绩的高低论学生的好坏。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对英语知识内容的巩固之外,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合理安排文化课程,茶文化也是英语文化中关键的组成要素。英语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例进行文化知识讲解,例如在讲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时,可以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饮茶习惯:中国对于绿茶的喜爱,英国对于红茶的推崇。另外,英语教师还应该重视文化体验,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英语背后的文化,如带领学生去参观茶博物馆或者去茶园,让学生亲身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英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针对中西方茶文化事例进行讨论,让学生欣赏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知识储备,为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积极进行课堂互动,注重英语口语交流

对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其时间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就导致许多学生的英语分数很高,但是却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正常的英语沟通与交流。为了锻炼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让大学生能够流利地与老外交谈。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往中,而不是“哑巴英语”。例如,英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西方饮茶场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运用英语进行茶文化交流。在交流之后,对学生在交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可以请外教给学生们分享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还要让学生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解。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探究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明星.从中西茶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6(4):227-228.

[2]闻蔚.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东南亚纵横,2012(9):72-75.

[3]赵宇红.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2):118-120.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2

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基于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掌控语感、语境的掌控能力会更强。茶文化源于中国,但是自从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英国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随着世界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往来,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大学英语也开始逐渐关注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借助茶文化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也能够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更好地传递英语的价值,本文针对茶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引言

以茶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媒介,是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语言驾驭能力为前提,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借助这个有利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传递华夏民族精神的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1大学英语与茶文化概述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当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中国茶文化自发源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厚,承载着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其核心内涵集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大学英语属于语言教学范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范围之内进行。从英语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开展英语语言相关的文化教学,才能够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的统一,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包括语法、句法以及各种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教师将茶文化作为基础背景,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能够使高校英语教学丰富和完整,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驾驭能力会不断增强,但是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与语言之间的链接并不紧密,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文化对于语言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了解不够透彻,教师应该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词汇,掌握英语语法和句法,同时能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中西茶文化差异概述

中国茶文化在中国发展并传承了4700多年,茶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基于中华茶文化差异背景下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在学生语境分析,以及语言驾驭方面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中西茶文化差异的教学,学生理解语句,分析阅读方面都会有所进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茶文化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习惯,充分借助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茶叶风靡世界,在不同的国度里都非常受欢迎,受到社会环境、民族民俗的影响,不同国家中的茶文化内涵也存在很多差异,茶叶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传入欧洲国家,最初,茶叶有荷兰和葡萄牙人带入欧洲,后来在十八世纪初期才进入英国,那个时候,茶叶在英国是极为奢侈的饮料,只有皇室、达官显贵才有品饮茶叶的机会和能力,后来随着茶叶的普及,一般民众才有机会饮用茶叶,茶叶在英国非常受欢迎,英国人每天都需要饮茶,在饮茶习惯、时间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存在差异:

2.1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

从中国历史记载来看,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叶,并以茶叶解除了自己在尝验草药时所中的毒,因此最初是被作为药用的,后来人们发现茶叶经过蒸煮,制作,能够被作为一种非常可口饮料,不但生津止渴,还唇齿留香,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雅士,在饮茶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因此茶叶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少的一种饮品。作为茶的故乡,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煮茶、制茶以及品茶十分钟爱和了解,说到中国茶文化就会不得不提到中国巴蜀。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中曾经记载,茶文化是起源于巴蜀,实际上巴蜀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古代的巴蜀地区在华山之南开始,西边到黑水,大致的范围就是当代的四川以及重庆等地。巴蜀地区具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特征,中国茶文化就是这个地区孕育起来的。虽然中国茶文化在发展中多多少少经历了一些改变,但是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的文化表达是一致的。中国茶文化主要是以采茶、制茶以及烹茶等茶事为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西方国家茶文化的起源同样是中国,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并将茶叶带入英国,她推动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凯瑟琳公主会邀请闺蜜以及好友在自己的卧室中饮茶、吃点心,聊天,这种习惯被很多上层社会的贵妇效仿,茶叶也被视为一种象征高贵和地位的奢侈品。当然后来茶文化不断发展和普及,目前已经成为了英国人的主要饮品。但是不管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多么“色彩纷呈”,它们的起源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茶文化”,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同时西方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中国“茶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文化财富,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2中国人在饮茶的时候喜欢清饮

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都是一杯清茶,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中国人对待茶,已经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已经作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老百姓饮茶没有太多讲究,也比较随意。当然也有十分讲究的品茗者,他们会准备精致的茶具,按照一定的工序泡茶、滤茶、喝茶汤,并且中国人几乎不会在茶中加辅料,吃茶点。喝茶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一天喝好几次,也可以两天不喝茶,当然也可以每天都喝,依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爱好而决定。英国人喝红茶,并会加入一些奶、糖以及其他辅料,目前英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进口国,英国人对茶的热爱并不亚于中国。也正是因为如此,英语系统中茶语数量也越来越多。英国人习惯于开茶会,他们会在家中拿出精致的茶具,约上好友,一边吃茶点,一边喝茶,消磨无聊的下午时光。也有很多工作十分忙碌的英国人,他们就算再忙碌,也会抽出时间喝上一杯下午茶,正所谓“雷打不动的下午茶”,说就是英国人的下午茶文化。

2.3中英茶文化

除了以上两点的差异,在茶道精神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中英茶文化的茶艺还体现在茶道精神与饮茶礼仪等方面。饮茶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既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化精髓。与中国相比,英国人喝茶更讲究品味以及享受。他们最初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才举办茶会。并且每天都会喝茶,饮茶有固定的时间。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分析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之后,在这些的基础上,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与茶文化教学相结合,这对于高等语言教学来说,不仅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进步和创新。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阅读是高校英语的重要部分,在引入茶文化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为目的,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具有茶文化特色的西方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西方茶文化,并感受英语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受到熏陶,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也会更具兴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量,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阅读原著作品,或者是汉英互译的版本,英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涉及茶文化,作者本身在茶文化氛围中生活,对于茶文化十分热爱,因此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融入很多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是是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等等,都多次出现了关于茶的描写,并且这些描写的意义不仅仅具有推动茶业发展的作用,还体现了英国茶文化对于文学领域以及语言领域的影响。教师将这些成功并且极具茶文化价值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并建议他们经常阅读这些作品,用英语对话,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树立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要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英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包括学生的交际习惯、交际规范以及句法等,这些方面的教学,都应该以茶文化差异为背景,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效率会更高,比如:在很多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入中英茶文化差异,以红茶为例,英文对应词汇是Blacktea,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是黑茶,那么中文与英语之间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这与红茶最初引入英国时有直接关系,通过讲解英国红茶词汇的来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他们理解词汇的内涵,这样在联系的时候,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会更高。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引入茶文化之后,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依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步从语言结构等基础讲解,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进行语言交际才会更加顺利。接着,教师将茶文化系统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结合英语课本总结出文学教育框架。最后,进行拓展教学,从茶文化向其他文化领域拓展,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语境、语法能力。

4结束语

本文对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茶文化差异,以及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1):220.

[2]刘俊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体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4):286-287.

[3]张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J].福建茶叶,2016(4):332-333.

[4]梁苑霞.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育[J].福建茶叶,2016(5):241-242.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3

关键词:茶;咖啡;中西文化;差异;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茶作为中国的代表性饮品承载了很多的中国的文化元素,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代表。而咖啡,是西方文化的的代表,也是西方一种精神的代表,与西方的文化生活中的热情开放和自由息息相关。茶叶清香沁人,喝茶的时候那种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咖啡给人的感觉则是一种香醇,也是很让人如痴如醉的,可以让人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一、起源和发展

(一)茶的起源。秦汉年间,我国的四川地区就已经开始盛行饮茶。西汉,茶就已经成为四川的特产了,曾经通过进贡被带到长安,古代的川东鄂西其实就是茶树的起源发祥地。在《神农百草经》中曾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那个植被很茂盛,茶叶至今还很是茂盛的环境,神农尝百草绝对是可能的。在我国的汉代以前,川东鄂西等地区,由于那里盛产茶叶,所以那里的生产和利用茶叶传播文化的事业已经是相当的发达。

宋初明末时,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一种巅峰的状态,赐茶、贡茶和斗茶流行在世。清朝时,茶的文化更是深入发展,戏曲也开始进入茶馆表演。清朝的对外贸易中,茶的地位已经超出了普通水平,随着历史的发展更是,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人们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着茶文化的发展。

(二)咖啡的发展与起源。在西方,并没有神农氏这样的人存在,也没有相关的记录,所以,有关咖啡的传说各不相同。关于它的起源就要追溯到公元850年,在波斯的回教《古兰经》上,曾在执行某个任务时睡着了,天使就用咖啡将他唤醒,咖啡的力量很是强劲,让他一口气就将40个人拿下。

15世纪,就有很多参加朝圣的教徒将咖啡带回居住的地方,使得咖啡逐渐流传到埃及、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到1683年,第一家咖啡店在欧洲的威尼斯建成。1720年,圣马可广场的佛罗伦咖啡馆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在英国,有无数的咖啡屋,并在社交场所中很受绅士们的欢迎。咖啡的文化也对巴黎的市民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茶与咖啡文化的不同

(一)茶的特点。中国的茶文化源于有着悠久历史的华夏文化,蕴含了美学、哲学、历史和伦理学等等,在生活中可算是一种极其奇特的文化景观。不论是产茶区还是非产茶区,茶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经久不息的。茶文化的形式包括了茶的历史发展、饮茶的习俗、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道茶艺以及茶的科技等等文化艺术的形式。茶文化的历史久远,主要是因为它的内涵厚重。

(二)咖啡文化的特点。西方的咖啡文化与东方经过岁月的洗礼的茶相比,它的特点主要就是洋溢浪漫、自有理性、热情奔放和方便快捷。咖啡文化是一种烂漫情调和享受生活的惬意的那种感觉。对于西方人来说,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毕竟它蕴含了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西方人认为上帝就是一切,认为上帝看中的是人的灵魂,而人的灵魂和肉体与自然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抵抗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西方的人都有很强的竞争和为个人奋斗的意识。对他们而言,生活就像是在煮咖啡,如果对所有的事都没有了新鲜感,那就干脆换一种新的冒险和品位。这就跟咖啡被泡过一次后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在味道上就会变得清淡无味,既然这样,就换掉再重新拿新的开始煮,重新感受它的味道,重新体验。

三、两者的传播与交流

咖啡与茶叶的传播交流都是一种传播文明的大事,直到现在,咖啡虽然还没有在国内普及,但是茶叶已经成为了西方人享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由于茶和咖啡都是从民间传到贵族生活里的,所以它们都带有等级色彩。

(一)茶入西船。茶叶传到西方时,已经是16世纪以后的事了。在16世纪前后,茶叶在肯尼亚已经是十分普遍的,它的颜色和种类不尽相同,是通过丝绸之路有帆船等方式传到西方的。开始时,供不应求,它的价格及其昂贵,普通的老百姓是喝不起的,茶仅仅作为贡品被献进皇室。在那时,人们觉得喝茶是对身份的炫耀,是品位的提升,人们彼此争相炫富。饮茶之风也随着人们的口味和追求等欲望逐渐增长,几乎已经发展到狂热的程度了,很对的贵妇人都很痴迷于饮茶,几乎都是整日的沉浸在饮茶的社交活动中,甚至有些抛弃了家业。

(二)咖啡的到来。关于咖啡的传入有很多的说法,清初,中国还没有接触咖啡,清中中国有没有咖啡也还不能定论。

根据专家的考证,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出现在民国初的《中华大字典》里,意思就是西洋饮料,跟中国的茶差不多。在此之后,《辞源》也收录了咖啡一词,并且将这个词翻译的又准确又详尽。由此看来,咖啡一词在民国时期已经很流行了。

大约在清末,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咖啡馆。此外,咖啡的种植也已经传播到了中国,在1884年就被引种到台湾,1908年被引种到海南,到后来就相继被引进大陆。可以肯定的是,咖啡的栽培与生产在中国的民国前夕以及以后的民国时代就有了。解放后,它的种植就渐渐地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后,咖啡馆和喝咖啡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在不断地扩大咖啡的种植,而咖啡的消费也在中国的发展中逐渐起重要作用,开始成为都市潮人的一种消费时尚。

四、结语

中西方的文化逐渐的渗透到双方的文化生活中,茶和咖啡两种不一样的饮品分别承载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中国的茶讲究的是中庸,而西方的咖啡文化则是强调理性。随着中西方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交流,不同的文化交流也显得犹为活跃,遍布各国的茶馆,咖啡馆见证了各国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4

【关键词】 岳西县 茶业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对策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霍山、舒城、潜山、太湖、湖北省英山等5县接壤。全县现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4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事茶人口30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28元。

岳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时期。陆羽《茶经·八之出》载: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岳西位于大别山东段分水岭,为古舒州、寿州结合部。自唐代以来,生产的黄芽茶、兰花茶、天柱茶、闵山茶一直闻名遐迩。明清方志多有记载:此地“茶优异,多入贡”。茶叶是岳西县最大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全面分析岳西县主要产茶乡镇之间的空间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岳西县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选取

1、研究方法

采用量图分析法,即在选取能反映区域茶叶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把各指标的数值按大小排列,再按一定的标准将每个指标分成优、中、劣三个等级,然后根据每个乡镇所得优、中、劣个数及其茶叶发展现状水平判断其茶叶发展水平的类型。把各县的茶叶发展水平分为3种类型:先进、中等和落后。凡是得优指标数大于或等于中等和劣等指标数之和者为先进型;得优等和中等指标数之和大于或等于得劣等指标数者为中等型;得劣等指标数大于优等与中等指标数之和者为落后型。具体可分为四步进行判断。

(1)计算第j指标的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可细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计算岳西县各乡镇第j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式中:i=1、2、3……N,N为所研究的乡镇的个数,j=1、2、3……M,M为所选取的指标的个数。y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权值,Y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另一相应值,x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岳西县各乡镇的平均值(下同)。

第二步,计算第j指标的均方差。计算公式为:θ=。式中,xij为第i乡镇第j指标的值。

第三步,计算第j指标的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计算公式为:中间组上限=+,中间组下限=-。

(2)根据中等组的数值变化范围,将每一指标分成优、中、劣三等。一般,当第i乡镇第j指标的数值位于该指标中等组上限和下限之间则为中等,高于中等组上限则为优等,低于中等组下限则为劣等。

(3)确定各乡镇茶业发展水平的类型。根据各县所得优、中、劣指标数的多少,并参照其发展水平的现状把各乡镇的茶业发展水平分为三种类型:先进、中等和落后。

(4)判断指标选取的可行性和对各乡镇茶业发展水平类型划分的可靠性。通常用判断系数来衡量,公式可表示为:

K=1-=1-

上式中:K为判断系数,当K85%,说明评价是可靠的。因此,可以根据所选指标对各乡镇的茶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类和区别。S为属于先进类型的各乡镇得劣的指标数总和,T为属于落后类型的各乡镇得优的指标数总和,Si为属于中等类型的第i乡镇得劣的指标数总和,ti为属于中等类型的第i乡镇得优的指标数总和。

2、指标体系选取

反映茶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同时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等,这里选择了以下四项指标(见表1)来反映岳西县各乡镇的茶叶发展情况:种植面积(亩)、亩均年产量(斤)、亩均年产值(百元)、种植比例。

二、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对各指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表3。其中,K=1-=86.5%>85%,说明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可行的,评价结果可靠。

根据表1、表2将岳西县24个乡镇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三种类型(见表3)。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出岳西县茶业发展空间差异分布图,见图1。

由图1可知,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总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先进类型的乡镇集中分布在岳西县的东北部和南部,中等类型的乡镇主要集中在东部,落后类型的乡镇主要集中在西北部。

三、岳西县茶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原因分析

1、先进类型的原因

(1)生产加工销售能力强,产值高。从总体上来说,在岳西县所辖的24个乡镇中,10个茶产业发展属于先进类型的乡镇都普遍表现出亩均年产值较高的特征(见图2)。

以得优指标数为4的菖蒲镇为例,菖蒲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24570人,耕地面积536公顷,平均海拔350米,境内群山环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是蕴育优质名茶的理想之地,是岳西第一茶叶大镇,也是岳西翠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该镇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的契机,狠抓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实施“两品一化”战略,积极做大做强茶产业,千方百计打造皖西南茶叶第一镇,新建茶园已做到科学规划,注重生态环镜选择,基地管理严格遵守《岳西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茶叶加工执行《岳西翠兰生产标准》,建立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进行了清洁化生产,部分企业还进行了QS认证,加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产品包装规范,标识清楚,生产加工逐步迈向标准化轨道。该镇在充分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资金扶持、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利用、项目的开发、农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加强了信息网络的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确保茶叶经济持续发展和茶农收入的稳步增长。

(2)注重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在茶业发展水平先进的诸多乡镇还存在一个共性,就是注重品牌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以品牌打造知名度和信誉度,并以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发展,提高茶业组织化程度。岳西县部分乡镇典型龙头企业情况见表4。如岳西县绿月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潜岳太三县交界的菖蒲镇,是一家专业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公司,拥有绿色食品基地5047亩,新建标准化车间900平方米,办公楼450平方米,名优茶机械设备20台(套),年生产岳西翠兰系列名茶5万斤,岳西绿月15万斤,年产值500多万元。公司于2006年3月向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了绿色认证。2007年1月份,公司申报的“绿月牌”、“岳西翠尖”、“岳西翠兰”三个品牌茶叶获得了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

(3)及时改造低产茶园。2012年岳西县稳步改造低产茶园10000亩。在菖蒲镇长岭村、五河镇桃李村、姚河乡香炉村建立了低产茶园改造示范点,总计面积1000亩。安排了专项资金,为每个示范点配备了进口的茶叶修剪机、采茶机和茶叶专用肥料等,使得这些乡镇的低产茶园得到了有效改造。

(4)建立适宜的茶业产业化组织。茶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由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组成,为确保产业群体内部各方面都有利可图,增加凝聚力,就要选择适宜的产业化组织形式。以头陀镇为例,该镇以茶叶协会组织为依托,坚持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则联结茶户,形成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发展了以茶叶为货源的工商企业或专业大户与该镇茶户以契约形式缔结成产加销一体化“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企业+茶户”型经济组织,以及吸引外地茶业企业与该镇茶叶企业或茶农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要素参股结成“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股份合作型经济组织。利用这些组织把分散的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以股份的形式集中起来,形成规模,使茶业生产要素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合理的配置,推动了茶业一体化的发展。

2、落后类型的原因

(1)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巍岭乡茶叶基地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投入品方面。据对巍岭乡部分茶场、茶农的调查,农民很少对茶园投入肥料,平均低于25kg/667m2。第二,投入劳动力方面。投工管理要求每年除草2—3次、深(中)耕1次、施肥1—2次、修剪1次,每667m2茶园每年需投工应不少于6个,有75%的茶园没有达到这种投工管理要求。一部分使用无性系良种茶苗发展的新茶园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

(2)采茶人员缺乏。由于农村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春茶季节农村已存在农茶、药茶用工矛盾,加上近年来江浙地区的一些服装等生产厂向当地转移,吸收了一部分农民工就业,茶季采摘人员普遍缺乏。在四月中下旬茶叶采摘高峰期时每天最多投入的采茶工不足需要量的60%,到了五、六、七月采摘人员就更少了。据了解,现在采茶人员大多是45岁以上的留守劳力,并且一年比一年少。茶鲜叶采摘时间性很强,由于人力不足,单是在茶园有优质鲜叶原料可采、茶厂加工能力有余的地区,年损失收入就在30%左右。同时,采摘人员严重不足且素质不高,采摘工资成本年年大幅度上涨,且鲜叶标准很难从严掌握。

(3)加工技术落后。岳西翠兰茶叶的加工工艺是“杀青、理条和烘干”,只要一台杀青机、一台理条机和一台烘干机就可凑合着加工。由于近几年施行茶机补贴政策,只要出资一万多元就能购齐以上机械。因此个别乡镇小茶厂(应该说是作坊)发展特别快、特别多,一些地方多到一个行政村有三、四个茶厂。这样的小茶厂绝大多数厂房简陋、设备简单、加工技术落后,生产质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四、对岳西县茶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要科学规划,适度规模发展无性系高标准茶园

科学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建议再次开展可行性论证,明确今后三五年发展无性系茶园的区域和面积。坚持适当集中、适度规模、认真选址、高标准高质量建园的原则。力求做到茶叶与其他产业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明确新发展茶园的具置、面积、业主、品种组成、质量要求和政府支持的环节,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和奖惩机制。茶园发展是指从选址、整地、栽植,直到培育成优质丰产茶园的一个持续的投入和管理的过程,要防止一栽了事、随处发展、遍地开花、栽后抛荒的不良现象再度发生。只有通过各方面不懈的扎实努力,把高标准建设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变成该县主要的高效益丰产茶园,岳西才有望成为真正的茶叶大县、强县。

2、要加大低产茶园的改造力度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6333hm2地方群体品种茶园仍然是高品位茶叶的主要基地和主产茶园,虽然每年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但大部分群体品种茶园产量仍然很低,彻底改造任务仍十分艰巨,增产潜力也十分巨大。因此,把群体品种茶园改造提到与发展无性系茶园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改造就是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全县低产茶园列入发展规划之中,应用安徽省茶叶研究所的改土、改树、改园、改采摘的“四改”科研成果,分年进行综合改造,是当前稳步提高该县可采茶园面积、保证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总产的主要途径。

3、要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

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原则,“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扶持谁”,把能干事、有事业心的企业负责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的茶厂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骨干茶厂成为地方龙头,使之能尽快做大做强,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坚决停止扶持低水平重复建设小茶厂,下决心逐渐淘汰一些作坊式茶厂,全面提升清洁化加工水平,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促进茶叶产业内部分工、资源重新分配,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以“茶厂(场)+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鼓励和帮助骨干茶厂(场)发挥自身优势与种植大户开展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承包发展茶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入更多有实力的外地企业投资该县茶业。

4、要倾力打造岳西翠兰品牌

岳西翠兰这一茶叶品牌浓缩了地方特色,代表了地方形象,应持之以恒,倾心合力打造,进一步扩大市场半径,以提高岳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岳西优良生态环境和优质茶叶资源优势为依托,进行茶叶产品系列化开发,是加快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的产品开发思路,以“高档化、大众化、保健化”为产品开发方向。在茶叶外形上,要以“完善岳西翠兰外形,开发针形茶、扁形茶,发展条形茶”为重点。不断丰富产品花色,提升产品品位,注重售后服务,坚持以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味、适宜的价格,使岳西翠兰系列产品赢得竞争优势,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茶叶上档次、扩规模。

5、要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为抵御冬季雪冻、冰冻、霜冻等自然灾害,可结合冬季茶园管理,在生产上广泛推广茶树壅兜,覆土、耕作松土、覆盖,茶蓬束枝及覆膜等防冻保树措施,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紧紧围绕生态茶产业发展,认真做好抢救保护茶苗、覆盖苗床、巩固苗圃支架、扫除覆盖冰雪等大量救助工作。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迅速进行生产自救,对受灾新植茶园积极开展补植补造,切实加强老茶园和幼龄茶园的施肥管理,力争使茶产业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茶农在灾年不减收、茶叶生产在灾年不减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松志、孙白俊:九江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3).

[2] 罗迎新:梅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6,26(1).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5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叶名称也多以茶叶特点及泡饮方法而得名。由于茶叶名称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翻译。本文在茶文化基础上,归纳出常用的茶叶名称英译策略,以期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和语境效果。

关键词:

茶叶名称;英译;语用关联

1茶叶名称概述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随着国际间贸易合作的逐渐频繁,我国的茶叶先后出口到世界各国,从饮茶技艺到茶叶生产技术等都相继传到别国。我国的茶叶最早出口到土耳其。在唐代,茶文化发展十分繁荣,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茶叶被运往中东、朝鲜等国家,到了清代,茶叶大规模地出口世界各国,东方茶文化逐渐渗透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茶叶有着不同的饮用习惯,饮茶也逐渐融入当地的习俗之中,使各国的饮茶风俗彰显出不同的特色。茶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流行的饮料之一,而将这种极具特色的茶叶名称翻译成英语,不仅是对茶叶品种的深入认知,更是茶叶推广的有效方式。由于茶叶名称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翻译,只有使译语更加清晰生动,通俗易懂,才能受到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因此,要求译者要通过归纳常用的茶叶名称英译策略,找到最佳的语境效果,引导读者收获最佳的翻译效果。

2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最早于1986年提出,即其基本的假设源于人类交往与认知活动等都受到关联制约。关联理论被认为是人类心理结构中的内在制约因素,在人们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已经遵循了关联原则,但是最佳关联则是交际双方要确定彼此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中找到最佳关联,获取语境的内在含义和效果,以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这才是成功的交际。关联性与语境效果和认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条件下,语境效果大,认知力小,关联性则强。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并不是以最大关联为需要,而是最佳关联,即在不需要花费努力下就能够使交际双方获得语境效果,明白双方的交际意图,达到成功交际的效果。随着对关联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论述,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也得到明确,关联理论能够强调足够的语境效果,这种理论的研究使其与传统的硬性翻译相脱离,使翻译理论的研究范畴得到进一步开拓和提升。之后关联翻译理论也在中国得到发展,并提出了辩证翻译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语境效果和认知之间的关系,通过区分翻译的方式,采取更为恰当的翻译方法,帮助读者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提供最佳关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译者对内容需要进行相对取舍才能使读者和原作者之间的认知度达到相近,因为无论是读者还是原作者,在认知环境方面,例如语言环境、文化环境、语用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可能无法得到读者的共鸣,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必须对原文和译语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评估,利用积极正确的翻译策略使读者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翻译的目的。而寻求最佳关联是译者翻译的宗旨,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译文与读者之间要保持充分关联或者能够为此提供有效的语境效果;其次,读者能够在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读懂译文,这就要求译文的表达方式更符合读者的需要。

3茶叶名称翻译与关联理论

茶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际行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与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过程中,茶叶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从认知学角度来说,茶叶具有一定的交际价值,它能够使交际双方完成整个交际过程,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可以用最小的认知来完成最大的语境效果。由于茶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茶叶名称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茶性特征,饮茶者不会花费更多时间来研究茶叶名称,因此,茶叶名称英译必须简洁易懂,这样在双方的认知环境下才能更快地实现共享,而那些双方易懂的内容往往被忽略。对于那些共同认知环境的交际双方来说,由于文化差异较大,所以只能通过茶叶名称翻译了解双方的实际交际意图,这需要双方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彼此能够接受对方的交际意图。因此,译者在对茶叶名称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去除掉茶叶名称外在的语言层次的束缚,从卖方的交际行为中获得最佳关联,然后根据交际双方共同的认知环境,从中寻找最佳的译语传递给买方,使其接受茶叶这一产品,最终实现双方的交际意图。从茶叶名称的翻译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3.1直译

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没有太大差异,而且对茶叶名称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及认知度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时,译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茶叶名称,直接从交际双方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然后在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认知环境中将内容传递给买方,双方的交际意图十分清晰,对于双方都明白的内容往往无须赘述。目前大多数的茶叶名称采用的都是这种直译方法,不仅易于翻译,而且对交际双方都十分方便易懂。例如茶叶一般分为不发酵茶、后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和全发酵茶,其中不发酵茶一般称为绿茶,可以细分为蒸青绿茶、粉末绿茶、剑片绿茶、银针绿茶等,这些茶叶名称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方法,交际双方都能够了解其含义,省去了中间环节。这些茶叶名称均采用直译方法,由于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不存在差异,因此直译也获得了最佳关联效果,原文的意境与内涵得以保留,茶叶的特性得到有效体现,可以将其看成是茶叶名称翻译的佳品。功夫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代表,无论是制茶工艺还是过程都十分讲究和复杂。由于中国功夫影片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因此功夫茶也受其影响,其翻译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认知语境中存在较大不同,对于中国人来说,功夫茶是一种制茶工艺和过程,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很容易将功夫茶与中国功夫联系在一起,尽管外国消费者很容易接受功夫茶的名称,从中获得了最大关联,但对其本质含义并没有更全面的了解,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不算是最佳关联。在茶叶名称直译中,有的为了能够获得整体的翻译效果,往往需要选择最大关联而忽略了最佳关联,更加重视原文的认知环境,使消费者能够有更清晰的认知理解,能够将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得到有效结合,最终了解其本质含义,对茶叶有更全面的了解。例如:龙井茶、洞顶茶等茶叶名称,在翻译时采用直译更加简洁易懂,而在译名中,并没有标明其名字代表的是中国某个地名。从汉语认知语境看,对茶叶名称的认知有一定的延伸,而在英语翻译中却无法真正体现这一点。

3.2意译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两种语言的认知环境也各有特点,存在较大差别,在这个时候交际意图与实际信息意图可能存在问题,很难达成一致,因此茶叶名称的翻译就要考虑进行相应的变通和增改。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茶的翻译,红茶在英译时被译为BlackTea,这种译法正是由于中西方消费者的认知语境有所差异,中国人饮茶比较讲究其茶汤颜色,而外国人则更注重茶叶的颜色,译者如果能够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所在,就能够在翻译中稍做改变,以获得最佳关联效果。再例如茶叶中的青沱、青饼、熟饼、原形绿茶等茶叶名称,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其认知语境信息,因此,在采用意译的方法后,不仅能够充分体现茶叶名称的简洁易懂,而且译者也向消费者提供了更有效的认知环境,实现了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结合,是茶叶名称翻译的佳作。

4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叶名称是茶叶加工过程和茶性特点的综合体现,具有极强的茶文化意蕴。茶叶名称的英译想要与原文相一致,并非易事。在茶叶名称翻译中运用关联理论,译者可以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原文意图有更清晰深入的理解,对消费者的认知环境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价,以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使消费者能够理解原文意图,实现双方的交际意图。成功的翻译能够让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并对其有最真实清晰的理解。由此可见,茶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茶叶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在进行茶叶名称翻译时,并不能单纯地使用传统的翻译理论,而是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中,对茶叶名称翻译进行有效运用和指导,使其获得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的有效结合,使翻译理论获得最佳效果。成功的茶叶名称英译不仅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茶叶和中国茶文化,而且对中西文化交流发展起得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赵鸿瑜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参考文献

[1]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4(4):51-54.

[2]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2)5-9.

[3]罗凌萍.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Vol.3No.1,Mar.2007.

[4]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M].中华书局,2006.

[5]陈先奎,孙钎美.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商业广告的翻译[J].财经界,2007,(1).

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范文6

关键词:茶文化;差异;中英价值观

在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范畴之中,中英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前者推崇集体主义价值观,后者推崇个体主义价值观,它们各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根源,并在语言表现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通过对中英不同价值观的根源分析,了解其语言差异,并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英不同茶文化的发展与差异性,从而更好地生成跨文化意识,促进中英两国的文化和语言交流。

1中英文化范畴中的不同价值观根源分析

英国是一个推崇和倡导自由、个体的国度,而中国是一个讲究集体和组织的国家,彼此在文化范畴内的价值观认同存在较大的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体现为以下时代背景:英国所处的欧洲地域,其封建社会的历史并不长,很快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被英国资本主义所替代。在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时代背景下,封建君主制度最终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制度,并且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注重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思想不断盛行,推崇不受外在拘束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最终形成了英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individualisticmeasureofvalue)。中国则在历史上出现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时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大一统”思想和“中庸之道”思想,孔孟所提倡的“仁爱”和“礼教”对于维护中国封建君主制度有极大的价值,对于维护中国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中国出现了以“大一统”思想为核心的政治结构和文化道德体系,刻上了集体高于个人的时代烙印,注重和强调个体的支持和群体的责任感,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collectivemeasureofvalue)。

2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2.1中英茶文化的物质内涵差异性分析

2.1.1茶叶

中国盛产茶叶,并逐渐形成了六大茶类品种,其中尤为中国人喜爱的当属绿茶,由于绿茶浸泡出来之后呈现出极为诱人的翠绿清润的视觉体验,而且其浸泡的香味极为浓郁醇厚,通常采用洁净的优质水加以浸泡,并且对水温的控制也极为讲究,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则茶叶容易焖熟、茶汤的色泽也会浑浊;过低则显现不出绿茶的清香。而英国人由于地处海洋性气候,潮湿度较大,因而他们喜爱相较于绿茶而言更为温和的红茶,它是一种发酵茶,可以清饮也可以混饮。清饮的方式可以保持红茶的原来香气;而混饮则是在红茶之中添加辅料,这是英国人尤其喜爱的一种饮用方式和习惯,他们在红茶之中添加牛奶、蜂蜜、柠檬、肉桂、等辅料,调制成独特口感风味的茶饮。同时,英国茶文化还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袋装红茶,简便快速,适宜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2.1.2茶水

中国茶文化讲究煮茶之水,并将煮茶之水分为不同的等级,认为好茶应当由好水加以浸泡,才能使茶散发出其原本的香气,在中国茶文化的煮茶之水以泉水为极佳,并要求浸泡茶叶的泉水要具有“轻、清、甘、冽、活”的特质,这样浸泡、烹煮成的茶则具有不可比拟的野韵。相对来说,英国人对茶叶的浸泡则不如中国茶文化这般讲究和繁琐,它只须将茶煮沸,并只要在茶中添加他们喜爱的辅料即可,可见,英国茶文化对于茶水的讲究并不严格。

2.1.3茶点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点的制作极为丰富和精致,尤其在唐代的茶宴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粽子、饼类、面点、蒸笋、柿子、小天酥等。并且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具有不同风格的茶点类型。在北方以北京为例,有著名的京式糕点,如:京八件、月饼等,它们具有酥松绵软的口感,极为香甜可口。在南方以广州的功夫茶最为出名,并配以丰富美味的茶点,如:饺子、粉果、酥点、粥、龟苓膏等,小巧而精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英国茶文化中的茶点受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以肉制品和奶制品的糕点为主,如:夹有熏鲑鱼、火腿和小黄瓜的三明治、面包、英式松饼、果酱、奶油、时令水果等,它们大多是手工制成,现烤现吃,形成了英国下午茶文化中的独特茶点内容。

2.1.4茶器

中国茶文化中的茶器丰富多样,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先后出现了陶器、金银器、瓷器等茶器,这些不同的茶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并逐渐形成了独具风味的茶器,如:中国传统而独具特色的紫砂壶,就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涵义而流传至今。英国茶文化中的茶器主要是采用银质茶具和瓷器,由于英国地处海洋性气候,而金属茶具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因而,英国下午茶文化偏好银质的茶具,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也采用了瓷器作为茶具,显现出英国人追求高贵优雅的文化特色。

2.2中英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差异性分析

2.2.1“和”与“分”的思想内涵差异

中国茶文化是源于中国的农耕文明,显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性,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到达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并追求茶的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品格,渴望实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精神完美境界。而英国茶文化则在英国提倡个人主义的精神引领下,推崇“天人两分”的精神内涵和境界,他们试图通过个人的探索,实现对自然的主宰。他们在中国茶文化引入的同时,还制造出自己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并在沿用中国传统瓷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研制出骨瓷。在英国茶文化中注重自我精神的满足,体现出饮茶的实用性特征。

2.2.2“和”与“贵”的思想内涵差异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和”为灵魂和核心,在推崇集体主义的中国价值观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人讲究自谦的品行和原则,并以“和谐”为待人处世的宗旨,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揉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哲理精华,并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倡导饮茶的“中庸”与“仁礼”,认为饮茶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增进彼此的感情。而英国茶文化则与中国茶文化的“谦和”不同,它认为自己拥有令人辉煌的历史,显露出高贵、优雅的品行,在下午茶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认为下午茶文化是展现自身尊贵的场合,讲究正规的服饰穿戴,行为稳重而得体,展示出英国人所推崇的绅士淑女风采。

3中英茶文化的语言差异分析

3.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语言运用

茶是中国的“国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早已渗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大雅”和“大俗”之物,其“大俗”体现在“开门七件事”之中,即: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大雅”体现在文人墨客用于修身养性之中,即: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由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使人们在品茗之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欢愉,并从茶诗、茶戏剧、茶绘画、茶小说等文学艺术中流露出来,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语言,如:白居易所作的《琴茶》、刘禹锡所作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范仲淹所作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等茶诗。还有茶文化的文学作品:曹雪芹所作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等,都充分显示出中国茶文化语言之中所流露出的高雅纯洁的品性。

3.2英国茶文化的语言运用

英国茶文化也是英国人一种重要的精神享受和调剂品,在英国茶文化的语言应用中也可以看出英国茶文化的普及。如:英国剧作家皮内罗是英国茶文化的痴迷者;英国文学泰斗约翰逊则将茶视为了自己的精神食粮。在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所作的《论茶》,成为了轰动英国皇宫的诗作,并广为流传。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则是英国茶文化的狂热追随者,他在“致玛丽亚•吉斯伯恩”的诗作中流露出为茶一死方休的情怀!在英国文学作品之中,对于茶文化的描述也极为丰富。例如:英国女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就在其小说《维莱特》中,详细而细致地描绘出英国典型的下午茶文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作的小说《花园茶会》之中,也描述了一场盛大的私家茶宴,显露出轻松惬意的英国下午茶氛围。

3.3中英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分析

在中英茶文化的语言应用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茶文化的语言表达中,赋予了茶文化以更多的文化性,“茶”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丧失了其本意,被创作者赋予了一种心情、事件和生活状态,不仅用具体的形象来书写茶文化,而且还用抽象的意念来描述茶文化。而在英国茶文化语言之中,则主要是采用具体的形象,对茶文化加以描绘,反映出英国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4结束语

中英处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和思维模式之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因而,中国和英国也显现出不同的价值观认同。在中英不同茶文化的内涵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中英两国不同的茶文化,本文从物质、精神和语言等方面,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中英文化的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邓建军.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中英价值观的差异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J].教师,2010(9):125-126.

[2]高琳,朱立华.语类分析视角下的中英简历文化价值观差异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90-92.

[3]王硕.中英茶文化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姚驰.基于中英茶文化差异解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3):275-276.

[5]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2):72-74.

[6]李晓菊,周红霞.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