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探讨

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探讨

【提要】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过程中,茶文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西方的茶文化归根结底发源于中国,但经过几百年的演化,中西方茶文化在饮茶场所、饮茶起始时间的差异、品茶文化的差异和影响的差异显而易见。通过对中国和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探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个性特征,促进中西方在跨文化的交流上更加通畅。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茶文化差异;对比交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重视。茶叶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深入,中西方的茶文化也在相互激荡中愈发鲜明。茶在中西方的世界中俨然已经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二者在茶文化的起源、礼仪、饮茶场所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中西方茶文化在起源上的对比

(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关于中国茶的起源,说法不一,尚未有明确定论。“谁谓荼苦,如甘如荠。”中国的饮茶文化起源于西汉,最早只在四川一带流行,作为地方特产而存在。到了唐朝,饮茶之风非常盛行,茶文化的经典巨著—陆羽的《茶经》也在这时成书了。到了宋代,饮茶习气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了当时百姓的饮食必需品。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清朝,茶文化的形式有了更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比如将戏曲和艺曲搬入到茶馆进行表演。与此同时,茶叶也促进了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随着茶叶对外贸易出口的急速增长,茶叶在国家财政总税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西方茶文化的起源

随着丝绸贸易的发展,中西方的交流往来变得日益密切。中国茶叶便随着这条丝绸之路飘向了遥远的欧洲。茶叶传至欧洲,最开始是被荷兰的贵族人士所青睐。他们宴请宾客以茶待之,后来越来越多的荷兰人喜欢上了喝茶,并且逐渐养成了早、午、晚茶的饮茶方式。由此可知当时的荷兰人是多么酷爱茶叶。到了17世纪中叶,英国人通过茶叶贸易将茶叶运回国内,并且在各个咖啡馆内贩卖茶水,结果大受英国的精英消费者欢迎。18世纪以后,中国茶文化逐渐在英国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欧洲移民持续大量涌入美洲,欧洲殖民者也将茶叶带到他们的殖民地——纽约。后来随着英国人逐渐摒弃绿茶,红茶消费稳步上升,这些欧洲移民者嗅到了其中潜藏的商机,开始在美洲出售红茶。美国茶叶需求量非常大,进口量仅次于英国。到了20世纪初,澳大利亚人成了红茶的忠实粉丝,人均红茶消费量跃居全球首位。

二、中西方茶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对比

(一)茶文化特点对比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最先在中国培植、采摘、饮用、售卖,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涵盖了历史学、文学、美学、植物学,与宗教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国人从上到下,从王公贵族到白衣步履都是喜欢喝茶的,每一个饮茶自酌的人都在用心去感受茶叶独有的清香与怡情。中国的茶道是东亚精神和人文主义的相互融合,它凝结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璀璨星光,也糅合了儒释道三家精华,体现了中国人的谦卑、包容、朴素的民族价值取向。茶不仅仅是茶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中华文化是由诸如此类的文化“符号”的组成的,正是由于这些“符号”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文化经久不息。时至今日,在很多中国人的家庭中,如果有远客前来拜访,主人家为表欢迎一般会奉茶款待,以表示尊重。逢年过节时也会摆出茶具与宾客们围桌而坐,畅聊生活。中国人浓厚的爱茶之风也让茶文化在中国得到赓续发展,让新时代的中国茶文化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饮茶风尚一开始却是贵族阶级引导的,而非寻常百姓家。欧美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式导致在英美国家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以及茶文化。英美国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工商业社会的发展,直接导致茶文化在西方国家中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的实用性和礼仪性。例如,美国就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国家。在美国的茶饮文化里,往往并不会单独饮茶,不在乎添加物是否会破坏茶水的原汁原味,而是会在红茶或绿茶里加入各种配料,比如糖、牛奶、甚至奶酪,使其符合自身的饮食文化特征。通过中西方饮茶文化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饮茶偏重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而西方更加偏重于实用性和礼仪规范。

(二)饮茶礼仪对比

《茶经》有言:“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量客多少,为役知烦简。三人以下,止热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还兼作,恐有参差。客若众多,姑且罢火,不妨中茶投果,出自内局。”这足以得知,在中国古代,会见宾客如果以茶待之,这是一种比酒待之还要高的礼遇。与主人同心同德的人、言意相投放浪形骸的朋友才能获此待客之礼。“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产地不佳,而人鲜好事,不得不随身自将。”可见中国的饮茶礼仪不仅是形式的外化,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延。中国自古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们饮茶也要讲求“茶缘”,与茶结缘之人更能体会天人合一的乐趣,将自我与茶融为一体。西方茶文化是由中国的茶文化传入并演化而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呈现出的社会形态差异渐显。西方在礼仪规范上并没有中国茶礼仪那样严格和繁琐。西方的饮茶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宽社交圈,因此对饮茶时的着装、举止、谈吐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出席茶宴时男士一般穿西装,或者燕尾服,尽显绅士风度,谈吐儒雅;女士也穿礼服,突显淑女仪态,大方又优雅。从中西茶礼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茶礼仪呈现出仪式为表,精神为里的特质。从形式中可以窥见出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而西方的茶礼仪就是一种行为艺术,侧重于凸显贵族气质和社交的实用价值。

三、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原因

(一)民族精神

中西方之间的民族精神差异很大。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长期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信条影响,崇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老爱幼”的传统观念。在中华文明中,茶文化处处映衬着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一杯温热的茶水不仅仅是待客宴请宾朋的佳肴,更烙印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坚持古法烘焙,以保持茶叶的古色古香,除了茶叶本身几乎不添加任何其他辅料。但是西方的民族精神与我们迥然不同。西方以海为生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热爱探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的毕生所求。表现在茶文化里就是会根据自我的喜好在茶里加入各种辅料,如果汁、牛奶、蜂蜜等等添加物。清饮的方式对他们来说过于寡淡,不得其所爱。这样的差异,和两者与生俱来的民族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社会形态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耕地,农耕文明非常发达,但工业化起步比较晚。长期以小农经济繁衍生息。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建立稳定的社会结构保证了居民井然有序的生活节奏,普通居民得以有时间、有精力采茶、品茶,从而将饮茶转化为享受生活的情趣。而西方的工业化起步比较早,社会形态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要领先中国几百年,所以它的茶文化也弥漫着工业文明的气息,而缺少了一些人文情怀的感悟。譬如,西方饮茶文化里将饮茶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色彩。

四、结语

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高度契合,紧密相连,而西方的茶与基督教与骑士文化紧密相关。通过对比我们也能看出中国与西方的茶文化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符合自身发展轨迹的茶文化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二者在相互交错中,彼此融合与借鉴,以推动世界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吴晓晴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