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例6篇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改革机制;创新思路

随着当前茶叶企业逐渐进入转型发展的全新阶段,如今创新、优化茶叶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就成为当前任何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是从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状况来看,互联网技术中各个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影响明显超过与其他任何要素,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健康、成熟发展,就必须充分有效的结合互联网时代要素,通过提升和改造自身经营理念,从而满足时展的具体要求。

1当前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就当前整个时代成熟发展的客观背景以及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状况来看,不难看出整个茶叶产业之间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虽然我国茶叶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和产品的量化增长,但是更多情况下,由于缺乏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茶叶的质量和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把控。同时,随着我国茶叶贸易逐渐融入到世界茶叶产品贸易体系中,我国茶叶产品规范化不足这一缺点和不足,就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同时也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影响。所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新视角。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对茶叶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和要求。而构建全新的经济模式,不仅是经营元素的优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整体结构的重塑和再造,通过企业体系经营体系的优化和创造,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和空间。同时,通过对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状况,以及与世界先进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体系来看,我国茶叶企业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其思维理念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对市场发展变化的敏锐度把握,以及对消费者实际要求之间的全面结合,从而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体系化和精品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自身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如何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元素支撑,就需要茶叶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自身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通过融入多样化元素,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目标。

2新形势下茶叶企业面对的现状分析

当然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完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使茶叶企业更好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点都在于企业经营价值的最大化。所以,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革新,不仅仅是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所作出的正确决定。事实上,我国有着诸多茶叶企业,但是更多茶叶企业停留在传统发展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经营思维都较为传统。其不仅难以满足时代化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弱,因此很难应对市场发展的变化冲击。所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如何优化茶叶企业经营机制,就需要从茶叶企业内部出发,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综合应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各项元素。不仅如此,当前随着互联网媒体应用日益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和经营价值最大化,也需要选择更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节省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有效帮助。当然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也从本质上引导茶叶企业构建全新管理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新形势下茶叶企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念,不仅是当前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阶段我们对该文化资源应用的重要要求。茶文化就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融入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要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良好运营。事实上,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对茶叶产品有着极高的消费热情,而茶叶产业不仅有着浓厚的消费群体,同时也有着日益壮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叶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品质化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具体需要和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管理创新,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当然,在当前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着大批量的茶叶企业,同样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庞大规模的茶叶企业,而通过对整个茶叶国际贸易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仅仅在绿茶中占有相关优势,红茶产品反而需要依赖进口,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的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创新茶叶企业经营元素,从而提升茶叶企业发展进程。

4适合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模式

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传统资源大国,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能实现对茶文化元素的有效传承和发展创新。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构建来说,尽管是经济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注重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相关内涵融入其中,特别是立足茶叶企业发展实际,凸显经济管理与文化元素融入的价值作用,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可以说,茶文化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茶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文化理念与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对茶文化理念进行全面综合应用过程中,应该从文化理念这一综合概念认知出发,通过具体诠释和综合探究,从而实现对整个茶文化资源应用的理想效果。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看,如果将传统茶文化理念内涵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其不仅能够丰富整个企业管理模式中所具备的各项元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化与科学化。就以往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际开展状况看,其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在于未能将企业经营元素、企业经营目标,乃至企业文化等等各项内容相融合,从而限制了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影响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随着当前茶叶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茶叶企业想要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创新和优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5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改革创新的具体思路分析

当然在构建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的全新机制过程中,其前提是从消费者自身需要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与消费者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益。在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互联网资源,无疑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模式的成熟应用,能够帮助产品经营者和企业经营者,及时快速的筛选相关茶叶产品,同时寻找到与自身产品经营相匹配的消费群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机制和产品营销平台。从而确保了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运用最大化,同时也有效降低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成本。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中,通过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方向和趋势进行了解,从而确保整个经营模式能够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当然在新的经济模式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市场的关注度更为提升,尤其是消费者自身消费心态的变化与企业发展要求相融入,从而实现产业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成本的有效融入。实际上,茶叶企业作为产品导向型企业,其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发展优势和空间,就必须充分注重提升产品的内涵。可以说,无论是产品的元素内容应用,还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都可以作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重要元素内容。最后,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由于时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国际先进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元素,也就是将国际化理念成熟应用到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说,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元素日益多样,而对任何茶叶企业经营者来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经营模式结构内容的重视程度,积极应对好市场发展变化状况,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理想效果。

6结语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重新塑造经济模式,不仅仅是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创新和发展要求,更重要的是当前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不能再通过传统的门店营销方式来经营,而更多依靠互联网电商的经营模式。因此,就单一的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就需要结合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模式和货物配送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罗西.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J].茶博览,2015(7):109-114.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内涵思路

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网络环境的有效融入,尤其是随着当前“互联网+”与各个产业发展的融入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建设来说,成熟应用网络资源,融入网络环境,构建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极为必要。而从目前整个茶叶企业建设状况看,其会计信息共享机制较为欠缺,其影响了茶叶企业经营建设的成熟度,尤其是未能为茶叶企业提供相应基础。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形势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元素。而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被我们深入传承和系统化融入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全面,如今茶叶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期,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以及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实际上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命题。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于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需要的融入度不够,尤其是目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发展的较低阶段,其发展层级与整个市场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茶叶企业相应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对市场需要予以融入,从而使得茶叶企业能够适应整个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正处于从发展内涵到发展元素的系统化提升的关键阶段,而互联网建设的成熟发展,决定了整个茶叶企业必须将网络因素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相融合。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当然,网络环境也对茶叶企业经营提出了相应要求,相对于传统茶叶的经营管理机制来说,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认知不足,弥补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需要,将茶叶企业经营与现代元素相融入,从而必然能够实现茶叶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能够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能够为自身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尤其是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其能够让整个茶叶企业内各个经营板块之间互相融入,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最大合力。

2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开展的背景认知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元素,现代化的财务机制能够优化茶叶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也能够为其茶叶企业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自身发展提供了相应基础和前提。当然,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及应用优势与其相融合,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对于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信息元素,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提供前提,同时也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奠定基础。在网络环境影响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共享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内涵与价值理念。当然对于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来说,只有构建具体的资源共享模式,其资源才能实现最大化发展应用,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其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需要与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需要相融合,这是该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客观的讲,目前多数茶叶企业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因此,企业在应用相关信息时,其缺乏对冗杂信息的有效筛选,因此其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形成健康的财务管理机制。实际上,良好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对茶叶企业的影响是内外双向的,其对茶叶企业内部经营来说,其能够为其经营发展,尤其是整个茶叶企业内部各个板块能够形成系统合力,从而提升各个板块之间的最大合力,不仅如此,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也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提供有效支撑。进而为整个茶叶企业实现最大经营效益提供相应基础和保障。而对外来说,通过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尤其充分满足整个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3网络环境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相关要求

在网络环境建设发展不断成熟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与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提供了基础。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看,应用网络环境资源,构建会计信息机制,是整个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但是从当前多数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上看,多数茶叶企业目前尚且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其整体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同时其在经营机制建设上也较为落后,更为重要的是多数茶叶企业未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其企业管理相融入。而在信息化机制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由于缺乏成熟的信息管理机制,企业信息机制建设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效果,尤其是企业内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应用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与共享,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必须结合网络资源的成熟应用,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事实上,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实现其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机制,可以说,该共享机制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其指的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各个板块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4基于网络环境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大国,完善的茶叶产业发展体系中,茶叶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但是我国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发展状态,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内涵,还是其发展成熟度,均与时代的成熟度之间有着重要差别。从当前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看,受到委托关系的相关影响,加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专业第三方机构很难为茶叶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决策帮助和依据,尤其是其很难对茶叶企业成本管控和茶叶资源预算管理机制实施有效开展。尤其是受报税和会计报账等因素影响,其很难确保茶叶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借助多种要素,提升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比如通过充分应用网络环境和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等等。客观的讲,在网络环境发展过程中,构建和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实际上是从动态化机制发展状态下,所构建的数据机制,其将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决策依据和内涵。当然在这一机制中,其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共享机制建设,其能够实现财务运行状况的及时有效控制,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来说。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实时性,不仅如此,其通过电子化应用,从而实现整个机制的高效运用,并且也大大丰富和优化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功能应用,而这一机制建设,实际上也有效解决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性,尤其是其能够及时获得数据,从而实现整个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生成,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时,如果只是对茶叶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补,那么其只能是较低程度的完善与解决,其很难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和应用价值。对于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状况及其具体内涵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化要求分析入手,通过创新茶叶企业的管理机制,优化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5结语

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建设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利用市场理念和时代元素,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要求。相对于我国极具优势的茶叶产业体系来说,当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整个企业与市场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实现茶叶企业最佳经营效果就极为必要。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融入和借鉴互联网元素,已经成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因此通过融入网络要素,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京伦.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兼述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5):215-217.

[2]冉秋红.基于会计信息共享的组织间成本管理框架及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2-165.

[3]卢相君.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的整体评价———会计信息流动性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4):303-306.

[4]苏蒙娅.新常态下茶叶家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优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1):181-185.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名山:茶产业;经营;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名山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区内土壤类型以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为主。其境内蒙顶山的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蒙山茶历来以“贡茶”著称,但如今蒙山茶在全国市场上业绩平平,仅被少部分地区人所熟知。消费者大都知道的是铁观音、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很少人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经营机制方面着手阐述名山茶“走不出去”的原因和相应对策分析。

一、茶产业经营机制及其在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所谓“产业经营机制”,就表现为整个产业的发展结构和发展原理,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体制,如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用制度确定的相互权责结构、利益结构、决策组织结构等,都是体制的重要内容,这是决定产业经营机制类型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由该具体体制所产生的具有某种必然趋势的机能。名山茶叶的发展现状与经营体制的好坏是密不可分的。

(一)茶叶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基地建设不成熟,管理水平低。据调查,近年来名山县加大力度搞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化种植。比如,中峰乡“万亩示范茶园基地建设”,内部基本实行公司式管理,提高了运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名山县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26万亩,但实行基地建设和规模种植的不到1/3。存在着分散经营、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现象。在分散经营中,大多数茶农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模式,使得他们难以及时、全面、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无力抵抗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并且这种模式,不利于种植技术的推广。

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由于单家独户的生产,造成了茶叶原料品质的参差不齐,这包括茶叶原叶的颜色、大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其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是制约名山茶叶走向川外、甚至走出国门的重要因素。

(二)茶叶产业价值链发育滞后,茶产业利益链条分配方衔接不紧密。茶叶转化为经济效益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茶苗培育、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最终消费的价值创造增值价值分配等活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种植茶叶科技进步,必然要求种茶的最终目的要从满足于种植及其加工产品数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茶叶最终产品价值的增加与实现。茶叶产业链的价值链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创造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价值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于尽量增加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与价值链活动所消耗成本之间的差距(利润)。我们来看一下名山茶叶产业增值的趋势图。(图1)

茶农、加工厂和批发零售企业的目的是使产品增值,并努力使其最大化,即产品价值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图1反映了名山茶叶增值过程以及产品价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纵轴表示茶叶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价值量,横轴表示茶叶增值的各个环节;实线表示产品的价值,虚线表示产品的的成本。实线与虚线之间的面积表示各个环节的增值能力,各个阶段价值线与成本线之间的面积大小表明了各个环节增值能力的大小。图1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茶农在茶叶产业链中的收益最低,而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收益比较大。具体可以总结为:“种茶的不如制茶的,制茶的不如卖茶的”。

现实的问题就在于名山县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都处在很初级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是以茶叶原叶和中低档茶叶成品为主打,缺乏好的品牌,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与江浙一带的茶叶经营行业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利益分配链中,各分配方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另外,利益各方只顾自己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分配的内部矛盾,忽视了外部竞争的产业链的发展,这无疑使名山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产品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无法更好地促进茶产业发展。茶叶分销渠道是指茶叶产品或服务从企业向用户转移过程中经过的路线,即产品所有权转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通道。名山现有的茶叶企业较多,大体分为三类:生产基地型企业、初加工型企业、生产型企业。而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年销售业绩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127家,自产的成品主要在四川省内销售。也有一些茶叶企业实现了茶叶的出口,但大多数只是以原料为主和低质茶叶为主,名茶销售份额极少,销售形式单一,主要依靠的是销售商。实现直销的企业很少,没有建立起与消费者直接零距离接触的市场终端。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必须通过中间商来获取,这样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滞后,这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1、企业不重视分销渠道的建设。名山茶叶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手工作坊演变而来的,大型企业也是由国有企业转型,其观念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销售观念,在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的局面时,传统企业的反应速度明显低于灵活的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

2、缺乏分销渠道设计能力。茶叶企业不知道如何设计自己的分销渠道,而盲目地投奔市场。新的产品上市,厂家就全力以赴地寻找经销商,不以产品的特性来设计分销渠道的长度、宽度和层次。这样的营销方式,不能把特色的产品通过分销渠道传递到特定的市场目标,势必会影响产品增值和有效销售,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业绩和赢利能力。

3、企业对分销渠道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名山茶叶企业深感渠道控制困难,运转成本较高。茶叶厂家未获得渠道竞争优势,会对各级渠道成员进行促销努力,而这种努力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促销资源的浪费已形成厂家的“财务黑洞”。比如,没有专业的销售,他们在一种产品的同时,还其他产品。很多用来促销的产品,被当作回扣或者人情送人,这是一种监管不严造成的资源流失。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很少,有数据管理系统的更少,当然这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很大关系,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想要实现良好的分销管理渠道控制是相当困难的。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联系中主要还是以市场为联系纽带,这种方式需要的投入不多,但是从中得到的效益也不高。所以,茶叶加工企业往往得不到茶叶原料的供应与质量方面的保障。茶叶加工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能形成合力,积极开拓市场

和扩大竞争力这一方面完全属于“单打独斗型”。

总之,名山茶叶企业的分销渠道是非常脆弱的,整个渠道条件处于落后、凌乱、缺乏整合的状态,而市场竞争对渠道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因此要适时地变革渠道对茶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非常重要。

二、经营机制变革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种茶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经过八年的努力,名山县茶园面积从2000年的51,209亩,发展到了2008年的近26万亩。全县茶叶生产基地涉及到20多个乡镇,上万亩的产茶基地包括中峰、双河、联江、百丈、红星等12个乡镇。其中,在种茶面积最大的中峰乡,还建立起了“万亩示范茶园”,当地政府和企业也致力于打造一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基地”。

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茶农的收益也有所增加,整个茶产业对地方的财政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增长。要继续提高经济效益,就要继续实行以政府为引导,“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一体化经营,降低管理成本,解决茶园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的粗放经营问题。在今后的基地建设当中,应当注意提高种茶的技术含量,推广优质栽培技术,提高茶农的种茶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对茶园基地实行公司化管理,对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茶农增收,企业增产。首先我们要明白在整个茶产业中,有哪些环节参与到了利益分配中来了。(图2)

在名山县茶叶发展中我们主要研究茶农与茶厂以及市场销售终端的利益分配问题。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了茶叶的增值链条,加工和销售的利润均较茶农的收益大。名山县发展茶产业,不仅是从数量上着手,更多的是从质量上着手。这样,就需要提高茶农的种茶积极性,要平衡利益差距,提高他们的种茶积极性,提高原叶的品质和质量,才是名山茶叶产业的出路。同时,也要协调加工和销售企业的利润分配,更紧密地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使加工企业更好地利用销售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生产更适合市场的产品。

(三)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名山县茶叶的发展要在不断提高原分销渠道的管理和效率的基础上,拓宽销售渠道。就茶叶企业来说,福建天福名茶的分销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他没有采用传统,的分销模式,而是采用专卖营销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这种连锁直销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流转环节。专卖店的员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在推销茶叶的同时,也积极传播茶文化与茶的健康效用,同时配有精通茶艺的员工,为顾客讲茶、泡茶,一起品茗的人性化管理。给顾客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因此,名山茶叶企业可以借鉴天福茗茶的分销方式,打造自己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茗茶,做好专卖经营,培养专业的茶艺人员,既进行了产品的促销,也宣传了“禹贡蒙山”的茶文化。同时,利用各种茶叶展销会、交流会,做好品牌的宣传工作。

(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由于茶叶生产的特殊性,名山茶叶产业的初级加工企业和精加工企业一般是在一家企业内、在生产链条上,初加工和精密加工的联系很紧密,这就是名山茶叶的一个优势。同时,很多茶叶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还兼并一些小型茶叶加工厂,但名山茶产业还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茶叶企业的激烈竞争。比如,四川“竹叶青”等茶叶加工企业每年都要到名山收购原叶,对名山本土的茶叶加工形成不小的冲击。如果没有强化的组织经营,没有强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名山就会丧失加工环节的收益,逐步退化成为茶叶原料产地。因此,名山茶叶企业之间的垂直整合和适当的兼并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5

既是南部各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茶叶产业是重要的激进和特色农产品。也是南部地区增加就业,助农增收的优势骨干主业,更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产业已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时期。为进一步加快我茶叶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

一)茶叶产业发展效果显著。近年来,依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战略方针,强化措施,加大扶持,狠抓落实,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市场份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比“十五”末增长128.1%总产量8406吨,同比增长118%总产值6416万元,同比增长171%一批规模化、规范化的企业及品牌不时发展壮大,茶叶产品从传统的毛茶原料向名优绿茶、袋泡茶、茶保健产品等拓展,销售区已从省内的普洱、版纳、大理等传统的销售地向东北、西北地区拓展,并远销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茶叶产业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茶叶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随着茶叶产品质量平安水平逐步提高,绿色健康意识深入人心,茶叶市场对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递增。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各级加大对茶叶特色产业的扶持,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三)快速发展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我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存在着原料产品质低量少、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品牌多杂、质量认证进展迟慢、精深加工较为欠缺、加工企业设施落后、销售市场亟待拓展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茶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

已成为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28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进一步加快发展茶叶产业,四)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茶叶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经济强的发展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产业区,建设红河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二、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依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机遇,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为主线,以质量为保障,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茶叶产业发展,坚持以品牌化战略抓市场开拓,坚持走生态化道路提质增效,致力于推进基地建设规范化、产品加工规范化、品牌打造知名化三大进程,不时强化营销网络、技术组装、质量监管、社会服务四大支撑体系,全面推进茶叶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工企业向集团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茶叶产品向优质化、品牌化和平安化方向发展,促进茶叶产业升级,推进红河茶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为构建绿色经济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2015年,全茶叶总面积达到45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3亿元,将红河茶叶培育成为云南著名品牌,把红河打造成高原生态优质茶叶基地和生态名优绿茶加工中心。

三、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

一)茶叶产业区域布局

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依照扶优扶强和比较优势的原则。突出重点,优化茶叶重点发展区域布局。优质生态茶园基地重点布局在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五个县,重点县中建设一批规模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依照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以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屏边、蒙自、建水等县市为重点,发展生态优质茶叶加工企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

发展优质、生态、高效茶园的要求,依照加强茶园基础建设。以茶园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部门推动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低产低质茶园改造。通过实施改树改园等改造措施,提高茶园产量、质量和效益。2011年至2015年每年改造2万亩,完成10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任务。中低产茶园平均亩产从改造前不足30公斤提高到60公斤左右,茶园产值从改造前不到450元提高到900元以上。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速度,依照统一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统一生产规范、统一组织供应的原刚。确保无性良种茶苗供应。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建立6个100亩以上的苗圃基地。

3.茶叶加工企业改造工程

加大对初制所新技术推广、厂房改建、设备更新力度,依照国家生产规范要求。促进茶叶生产技术和装备升级换代,推行规范化、清洁化生产,力争在现在170多个初制范围内,每年改造环境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的10个初制所,同时新建一批规范化初制所,逐步建立健全茶叶初加工监管体系。以现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先进、竞争能力强的精加工企业为核心,同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及先进设备,创新生产技术,推广新工艺,加快茶保健品、茶药品等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茶叶企业提质增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4.市场开拓工程

进一步加大对红河茶叶产业的宣传力度。以参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为平台,依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参与的原则。实施主动营销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普洱茶、名优绿茶和乌龙茶为主的推介活动,参与各种类型的茶叶展销会和综合展会,主销区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茶会、评鉴会,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升红河茶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培植专业化的营销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发展专卖店、专柜、连销营销,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建设高效的营销队伍。

5.品牌打造工程

重点打造绿茶、普洱茶二大类区域品牌,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配合全省“云茶”全球推广计划和茶叶主产县一县一品”基础上,启动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红河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筹划,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谋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形成协调发展格局。以名优绿茶、深加工产品为主攻方向,兼顾普洱茶和乌龙茶,大力培植和打造国内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茶叶产品,推进名牌农产品认定,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

6.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发挥茶叶产业协会在茶叶规范体系建设、打造红河茶叶品牌、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红河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和鼓励重点产茶县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茶叶协会组织的作用。全主产县成立茶叶产业协会。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的扶持,促进茶农向专业化发展,实现茶叶生产经营由单家独户向大市场转变。以国家把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纳入《国家人才发展纲要》为契机,加强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位,提高茶叶生产销售的组织水平,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增强茶叶产业自我发展能力。

四、落实茶叶产业政策。

一)加大茶叶产业的投入。为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级安排适当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平安、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今后。进一步加大茶叶产业的投入力度。同时,不改变资金使用方向、项目运行方式和管理关系的前提下,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也要向茶叶产业倾斜,并结合中低改田地改造、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开发、农业科技项目等,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点县市、乡(镇)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实力强、管理优的知名企业开发红河茶叶产业。

二)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茶叶规范化体系建设。制定良种繁育、采摘、初制、精制、深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质量规范。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逐步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的可追溯制度,坚持全面监管,加强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平安的茶叶产品。

三)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整合重组。以打造知名品牌为主线,以资本经营为载体、以产业资源整合为切入点,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引导其采取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对茶叶企业进行重组整合,推进龙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逐步淘汰小散弱差的茶叶加工企业。

四)强化茶叶产业科技推广。充分利用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项目.提高技能水平、市场开拓能力。农业、科技部门重点抓好茶树优良品种引进、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平安保证技术。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6

几年前中国茶业竞争,主要集中于产区品类和价格关系,以及经销商数量。近几年茶市场消费力增强导致竞争加剧,大量资金涌入茶行业。随着大型茶叶企业跑马圈地,品牌和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茶叶企业的市场表现和品牌构建能力,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中国茶行业的竞争格局。

反观消费形态相似的其他行业,有营销界人士评论“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茅台”。其实就盈利能力而言,这并不夸张。近十年,中国酒行业迅猛发展,特别是白酒行业在资本市场出尽风头,毛利率不断高攀,中国白酒四强企业的市值超过5000亿元。虽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此解释说,7万茶叶企业的产值只是农业产值,如果加上茶叶流通后的升值,中国茶行业的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即便如此,同样是有着强烈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白酒和茶叶,在产业发展及资本市场上,却有着云泥之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本土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行业的遗憾。中国茶业品牌已经退出世界顶级品牌竞争行列。中国白酒在10年前也遭遇“小散乱”的低迷岁月,但借助资本市场募资,经过多轮整合,不断扩大规模、兼并弱者、做大品牌,目前行业集中度极高,龙头企业品牌价值巨大,是中国优质产业之一。中国白酒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给了茶行业一个借鉴的方向,让更多的中国茶叶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随着茶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茶企业加大市场化和品牌化运作的力度,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茶行业将出现多个分茶种(如红茶、铁观音、普洱等品类或吴裕泰茶庄等渠道品牌)的品牌巨头。

品牌营销

综观中国茶行业与市场格局,从茶种植的规模化到营销、品牌等现状,中国茶行业资源保护、品牌营销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中国茶叶市场一向认品类而轻品牌,虽然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著名的茶叶品类,却没有几个茶叶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这是中国茶行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

茶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人对这些香气独特的树叶子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雅”,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俗”,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传统茶文化的复杂性,让茶叶的品牌内涵构成变得难以琢磨。同时,市场扩大让茶叶企业在终端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措手不及,营销速度比不上消费者成长的速度。

渠道及终端能力薄弱是一个方面,而就品牌发展战略而言,品牌营销的原点在于对消费者行为和心态进行研究。中国茶行业缺乏对消费者的基础研究,以及缺少对渠道终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本营销手段,没有足够多的消费者研究数据和报告,也没有成熟的茶品牌成功案例可供参考。比起其他行业,不管是酒行业还是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国茶行业要学习很多东西。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构建基本要素、品牌接触点管理等,中国很多茶叶企业领导者认知比较模糊。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叶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茶行业品牌化运作的发力之年,无论是竹叶青推出春茶计划、华祥苑举办东方文化巡礼活动,还是吴裕泰百年茶庄微营销,都表明中国茶企业正在集体进入品牌营销时代。一些大型茶叶企业开始与专业品牌管理机构合作,例如峨眉雪芽茶业公司与灵思营销机构就品牌构建进行战略合作,涵盖了视觉体系重塑、终端管理更新、品牌策略、2.0时代网络互动营销及媒体公关策划等品牌营销板块。

差异化竞争

越来越多的茶叶品牌开始向汽车、3C类等品牌运作成熟的行业学习,投放广告,进行事件营销,以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虽然中国茶叶品牌在营销体系构建和终端管理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大益的商控制体系,天福的扩张模式和选址技巧,八马和华祥苑使用代言人、开展高端礼品茶营销等等。

正是因为之前中国茶叶企业普遍规模小、营销理念及手段陈旧,反而对中国茶企业的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茶叶品牌营销,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太爱茶的人很难做好茶营销,因为往往受到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不懂茶的人更做不好茶营销,专业隔膜导致难以驾驭品牌营销的手段。因此,这就要求茶叶企业和专业的品牌营销机构,既要理解和喜爱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又要有丰富的多行业品牌营销经验,善于借鉴、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茶营销体系。

以川茶中的峨眉产区品牌为例,峨眉高山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如今,川茶的主流品牌集中在峨眉山,峨眉雪芽和竹叶青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峨眉高山绿茶”区域强势品牌。在品牌塑造方面,峨眉雪芽和竹叶青通过差异化营销,分别形成了具有“个性化”品牌印记的品牌形象。两者同处峨眉高山茶产区,竹叶青起步早,营销运作非常规范,而峨眉雪芽虽说起步晚,但是其背后的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实力雄厚。而且峨眉雪芽控制的区域是峨眉高山茶的核心产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竹叶青借助现代营销手段,突破区域限制,把消费者对峨眉高山茶形成的品类认知转为对竹叶青的品牌认知,成功塑造了高端绿茶品牌形象。而峨眉雪芽则基于自己的资源优势,以及中国西部第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四川省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优势,以其他茶叶品牌所没有的“大峨眉山旅游产业”作为渠道优势,通过对产区资源的深度挖掘和资本运作,塑造自己的峨眉雪芽品牌。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认为,峨眉雪芽更注重把资源转化为资本,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运作机制,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在保护稀缺资源的同时,进行品牌建设,挖掘品牌价值。

目前,峨眉雪芽品牌升级的战略规划是:首先,基于“中国珍稀高山林间茶”的品牌定位,开展峨眉高山茶产区营销,重点突出高海拔出好茶、世界双遗产保护区林茶共生、峨眉佛文化及养生文化,以形成峨眉雪芽独有的品牌调性和茶品口感差异化。其次,围绕顶级茶品定位,以消费者为核心,进行消费行为和意识形态研究,针对创意表达、终端陈列、茶品销售话术、媒体沟通、媒介推广等进行规划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