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营销论文范例

茶叶营销论文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1

关键词:茶叶产品;市场营销;模糊数学;数据资产

1模糊数学与茶叶市场的基本价值和发展现状

茶叶作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品之一,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嵌入人民的生活场景当中,更是在互联网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迭代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规模化、效率化和场景化的产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流程中。茶叶作为产品为社会诸多企业所生产、销售和推广,成为企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文化重要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载体。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实现茶叶产品大规模化地触达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需要紧随消费者的动机需求、行为场景和工具选择,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改善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推广模式,创造能够依托技术实现规模化触达用户的营销模式,提升市场营销在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成本的概率。

1.1茶叶作为产品的市场属性

随着中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茶叶产业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销发展路径和消费者动机、行为的满足都需要建立在对茶叶作为产品原材料的特性和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市场属性作出清晰的认知基础上,这样才能为我们理解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投入使用奠定思想基础。偏好性是茶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差异性特质的体现,是人民群众中分别出来的部分群众的个性化喜好,具有满足人民群众一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对产品进行创造性、多元化的开发也基本的建立在群众对茶叶的态度、文化和生活行为层面的偏好度的基础上。时节性是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所具备的不可逆转的生长采摘时间限制特质,我们对茶叶进行的种植、采摘、加工和产出销售都离不开这种不可逆转的周期性。对各种类别的茶叶我们要按照其种类的区别性进行效率化和质量化种植培育,并依靠各种科技工具对茶叶进行逆时节的使用。固定性是茶叶作为人民群众对独特物质文化需求所能提供的具有极高稳定性特质的解决载体,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市场上,它在解决人民独特需求的载体品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1.2模糊数学的科学概念和价值定位

模糊数学是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数学理念和思维模型,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缜密性,它更多的是聚焦于不确定性。传统数学中的缜密性,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中的逻辑推理和抽象具象,对现实事物从整体到部分、从形式到内核、从外在到内里等各个层面进行确定性的解释和判断,是在确定性的食物之上进行不断地决策和行为。模糊数学中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思维模式建立于对不确定性事物进行属性确认和定性描述,以便我们在更多的无法定量分析的事物现象中找到一种框架性的规律性质,从而为我们在海量的、规模化的不可定量的事物与现象中找到一种描述和分析世界规律的思维模式。模糊数学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概念和思维模型,其理念在分析、识别、评判、决策、信息处理和预测等系统性决策流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在医学、气象、心理、经济、地址、生物、农业、林业、语言、控制、教育和体育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计算机职能领域的创新和创造性发展方面,为各方面的技术创新带来重要的支援和基础价值。

1.3模糊数学思维模型下茶叶市场的营销现状

在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下,立足于茶叶作为产品的基本属性之上,对茶叶在市场上的营销发展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茶叶作为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市场营销落地而需要改善的地方。将茶叶作为产品品类进行定位而营销给人民群众的企业组织,对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和营销模型都处于固定的模式中,并未根据新时代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而进行匹配性的多元化改善。我们绝大部分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是由生产影响消费、由供给触发需求、由企业教育用户共通构成的,并未从企业产品、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围绕用户的差异需求上进行创造和供给,并未充分挖掘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在诸多的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企业和商户都聚焦于茶叶的功能性价值,并未投入足够的资源去开发立足于茶叶产品之上的品牌价值,让品牌价值创造更多的市场溢价,从而提高茶叶市场的高价值、高品牌和高品类属性,让茶叶产品在人民群众的选择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信用标准。大部分销售茶叶产品的公司,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并未充分的挖掘科学技术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未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茶叶的存量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并未对人民群众对茶叶的动机需求和行为习惯进行算法分析;并未对市场营销渠道进行创造和应用;并未在公司领导和管理层中建立充足的认知和意识,也就是未能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高新技术对用户最大规模化的触达的价值本质进行开发。

2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应用

将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应用到茶叶市场营销过程中,其根本路径就是是在海量的规模化的不确定的市场信息中,建立一个依托于茶叶产品本质属性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市场营销框架,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制定和推广落地。

2.1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基本框架

在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中,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建立一个基本的营销政策,制定所依据的分析框架:对茶叶种类与产品品类进行分析调研,对茶叶的品种种类,如白茶和花茶等;功能种类,如发酵和半发酵等;包装种类,如灌装和散称等,在对行业的各种视角下的分类进行充分的区分和调查,对其生产加工后的产品形式进行数据化的分析记录;对茶叶产品与消费需求进行画像匹配,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方式对海量的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价值需求进行规模化的了解,对用户在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等全场景的生活化数据进行挖掘,让茶叶产品能够极大地满足差异化的消费者需求;对海量信息和数据模型进行落差缩短。在收集到的海量的茶叶属性、产品和用户需求等信息环境中,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型进行现象和事实的交叉对比,形成基本的定性化描述,为缩短营销策略与现实市场之间的差距建立分析决策模型。

2.2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具体方法

在茶叶的销售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和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传统的数学方法无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而模糊数学却能够通过将抽象的影响因素定量化,进而对市场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茶叶市场的营销工作。首先,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记录调查结果。在茶叶市场营销中,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的特点。包括饮用茶的种类、品牌、包装等基本情况,并将数据予以记录,确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倾向,确定茶叶目标市场。随后,结合使用抽样、随机、分层等方式对目标市场中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资料等数据进行收集,包括消费者的采购人群种类、地区分布、年龄、购买数量等,尽可能地挖掘消费者对茶叶的真实需求情况。其次,应用模糊数学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模糊统计。由于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现象和数据,如采访人群比较固定,人数没有达到等,这样的话会导致记录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记录的数据定性处理,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使得到的最终结果更加合理有依据。最后,做出市场营销决策。在对茶叶市场的调查结果分析处理完后,通过模糊数学的定性分析法了解到某一地区茶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生产企业便可根据分析结果在具体地区重点生产某种茶叶产品并进行重点推广营销,加大市场占有率。比如,L地区消费者偏好红茶,茶叶企业就可以扩大该地区红茶的占有率。

2.3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做出市场营销策略后,茶叶生产企业要对自己的营销能力做出评判。由于在茶叶营销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因素且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我们对于茶叶营销能力的评价难以全面而又准确的衡量;同时,茶叶的营销能力又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对营销能力的评价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很好地解决茶叶营销过程中一些指标无法具体量化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即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理论基础,将不易定量研究的因素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即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营销能力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模糊变化原理对个指标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重要的内容为:一、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指标体系及模型权属;二、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营销能力进行评判。由于茶叶生产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概念的特点,因此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科学性。模糊综合评价需要多个指标体系来组成,这更符合营销能力多方面的特性,从而对营销能力的评价和测算更科学。采用模糊评价法中的经验确定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既能定性的评价又能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更具科学性。同时,在权数的确定,对数据的处理等方面,模糊数学评价法都更具科学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构建营销能力模型,进而科学地对茶商企业的营销能力进行评判,进一步发现自己营销能力低下的原因,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完善自己的营销策略,实现生产商茶叶营销的最优化。

3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决策中的应用重要性,无论是在社会茶叶专家中,还是在茶叶生产销售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知。随着我们茶叶学科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持续地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模糊数学思维模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日渐完善,为我们提高茶叶市场营销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3.1提升高质量茶叶产品规模化的可能性

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模型的投入应用,我们可以将海量的茶叶品类和质量归纳入茶叶产品的信息数据系统中,并通过数据化算法技术对茶叶的类别、质量、生产量、需求量和产品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识别和甄选,进而对茶叶的商业经济性、需求匹配性、使用安全性和产品功能性等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总体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我们所分解和确立的各项指标对产品价值进行量化和权重分配,从而将茶叶产品的数据化属性和文化性属性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展现,从而降低茶叶产品规模化、产品化和差异化的溢价成本。

3.2提高新市场营销理念的可执行程度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规模化的时代趋势下,茶叶产品销售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市场份额,就需要充分利用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从整个市场需求、产品供给和发展趋势的数据信息出发,将市场营销策略落足于品牌溢价,从而形成科学化、体系化的市场营销战略。在模糊数学思维模式下,我们可以建立产品生产制作销售与消费市场需求匹配的销售营销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效率;我们可以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为企业搭建品牌溢价护城河,提高产品的差异化营销优势和核心竞争业务水平。

3.3丰富新市场营销计划的具体策略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茶叶产品企业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模型的建立,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如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私域和公域等,扩大提高产品信息的传播范围和触达效率,将产品价值和品牌溢价最大效率化和最大规模化定位于消费中的认知中,让消费中在众多的茶叶产品和茶叶企业中,将充分挖掘和应用模糊技术的茶叶企业及其产品置放于钱包份额序列的前几个序列中。

3.4创造性的利用价格策略平衡性价比和溢价力

茶叶产品的价值及其价格的定义权利从根本上归属于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供给端的质量间的冲突。我们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型的应用,在供给端立足于茶叶产品种类、数量、质量、功能和文化属性等关键因素,对茶叶产品的性价比和溢价力进行一个价格锚定,通过这个锚定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冲突与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品牌溢价和性价比建立合理的成本利润空间。茶叶产品市场中的茶企在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必须紧跟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地利用模糊数学等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探索,创造茶叶产品的数据化、市场化、品牌化和营销化,让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使用功能属性和公司品牌属性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上得到溢价能力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威江,周振煌.茶业研究中模糊数学应用的现状与前景[J].茶叶,1992(03):17-19.

[2]彭求实.模糊数学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J].广东商学院学报,1988(01):88-94.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2

关键词:茶叶产品 ;市场营销; 模糊数学; 数据资产

1模糊数学与茶叶市场的基本价值和发展现状

茶叶作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品之一,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嵌入人民的生活场景当中,更是在互联网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迭代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规模化、效率化和场景化的产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流程中。茶叶作为产品为社会诸多企业所生产、销售和推广,成为企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文化重要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载体。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实现茶叶产品大规模化地触达到消费者手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需要紧随消费者的动机需求、行为场景和工具选择,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改善传统的营销理念和推广模式,创造能够依托技术实现规模化触达用户的营销模式,提升市场营销在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易成本的概率。

1.1茶叶作为产品的市场属性

随着中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茶叶产业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销发展路径和消费者动机、行为的满足都需要建立在对茶叶作为产品原材料的特性和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的市场属性作出清晰的认知基础上,这样才能为我们理解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新技术投入使用奠定思想基础。偏好性是茶叶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差异性特质的体现,是人民群众中分别出来的部分群众的个性化喜好,具有满足人民群众一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对产品进行创造性、多元化的开发也基本的建立在群众对茶叶的态度、文化和生活行为层面的偏好度的基础上。时节性是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所具备的不可逆转的生长采摘时间限制特质,我们对茶叶进行的种植、采摘、加工和产出销售都离不开这种不可逆转的周期性。对各种类别的茶叶我们要按照其种类的区别性进行效率化和质量化种植培育,并依靠各种科技工具对茶叶进行逆时节的使用。固定性是茶叶作为人民群众对独特物质文化需求所能提供的具有极高稳定性特质的解决载体,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市场上,它在解决人民独特需求的载体品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1.2模糊数学的科学概念和价值定位

模糊数学是科学体系中的重要数学理念和思维模型,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缜密性,它更多的是聚焦于不确定性。传统数学中的缜密性,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中的逻辑推理和抽象具象,对现实事物从整体到部分、从形式到内核、从外在到内里等各个层面进行确定性的解释和判断,是在确定性的食物之上进行不断地决策和行为。模糊数学中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思维模式建立于对不确定性事物进行属性确认和定性描述,以便我们在更多的无法定量分析的事物现象中找到一种框架性的规律性质,从而为我们在海量的、规模化的不可定量的事物与现象中找到一种描述和分析世界规律的思维模式。模糊数学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概念和思维模型,其理念在分析、识别、评判、决策、信息处理和预测等系统性决策流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在医学、气象、心理、经济、地址、生物、农业、林业、语言、控制、教育和体育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计算机职能领域的创新和创造性发展方面,为各方面的技术创新带来重要的支援和基础价值。

1.3模糊数学思维模型下茶叶市场的营销现状

在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下,立足于茶叶作为产品的基本属性之上,对茶叶在市场上的营销发展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茶叶作为产品在市场上进行市场营销落地而需要改善的地方。将茶叶作为产品品类进行定位而营销给人民群众的企业组织,对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和营销模型都处于固定的模式中,并未根据新时代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而进行匹配性的多元化改善。我们绝大部分茶叶产品的营销模式是由生产影响消费、由供给触发需求、由企业教育用户共通构成的,并未从企业产品、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围绕用户的差异需求上进行创造和供给,并未充分挖掘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在诸多的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企业和商户都聚焦于茶叶的功能性价值,并未投入足够的资源去开发立足于茶叶产品之上的品牌价值,让品牌价值创造更多的市场溢价,从而提高茶叶市场的高价值、高品牌和高品类属性,让茶叶产品在人民群众的选择中能够拥有更多的信用标准。大部分销售茶叶产品的公司,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并未充分的挖掘科学技术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未能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茶叶的存量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并未对人民群众对茶叶的动机需求和行为习惯进行算法分析;并未对市场营销渠道进行创造和应用;并未在公司领导和管理层中建立充足的认知和意识,也就是未能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高新技术对用户最大规模化的触达的价值本质进行开发。

2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应用

将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应用到茶叶市场营销过程中,其根本路径就是是在海量的规模化的不确定的市场信息中,建立一个依托于茶叶产品本质属性的定性的、描述性的市场营销框架,在这个大的框架下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制定和推广落地。

2.1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基本框架

在茶叶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中,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建立一个基本的营销政策,制定所依据的分析框架:对茶叶种类与产品品类进行分析调研,对茶叶的品种种类,如白茶和花茶等;功能种类,如发酵和半发酵等;包装种类,如灌装和散称等,在对行业的各种视角下的分类进行充分的区分和调查,对其生产加工后的产品形式进行数据化的分析记录;对茶叶产品与消费需求进行画像匹配,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方式对海量的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价值需求进行规模化的了解,对用户在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使用方法和使用目的等全场景的生活化数据进行挖掘,让茶叶产品能够极大地满足差异化的消费者需求;对海量信息和数据模型进行落差缩短。在收集到的海量的茶叶属性、产品和用户需求等信息环境中,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型进行现象和事实的交叉对比,形成基本的定性化描述,为缩短营销策略与现实市场之间的差距建立分析决策模型。

2.2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具体方法

在茶叶的销售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和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传统的数学方法无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而模糊数学却能够通过将抽象的影响因素定量化,进而对市场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茶叶市场的营销工作。首先,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记录调查结果。在茶叶市场营销中,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的特点。包括饮用茶的种类、品牌、包装等基本情况,并将数据予以记录,确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倾向,确定茶叶目标市场。随后,结合使用抽样、随机、分层等方式对目标市场中消费者的茶叶消费资料等数据进行收集,包括消费者的采购人群种类、地区分布、年龄、购买数量等,尽可能地挖掘消费者对茶叶的真实需求情况。其次,应用模糊数学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模糊统计。由于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现象和数据,如采访人群比较固定,人数没有达到等,这样的话会导致记录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记录的数据定性处理,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使得到的最终结果更加合理有依据。最后,做出市场营销决策。在对茶叶市场的调查结果分析处理完后,通过模糊数学的定性分析法了解到某一地区茶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生产企业便可根据分析结果在具体地区重点生产某种茶叶产品并进行重点推广营销,加大市场占有率。比如,L地区消费者偏好红茶,茶叶企业就可以扩大该地区红茶的占有率。

2.3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做出市场营销策略后,茶叶生产企业要对自己的营销能力做出评判。由于在茶叶营销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因素且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我们对于茶叶营销能力的评价难以全面而又准确的衡量;同时,茶叶的营销能力又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抽象的概念,对营销能力的评价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很好地解决茶叶营销过程中一些指标无法具体量化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即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理论基础,将不易定量研究的因素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即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营销能力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利用模糊变化原理对个指标综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重要的内容为:一、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指标体系及模型权属;二、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营销能力进行评判。由于茶叶生产企业的营销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概念的特点,因此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具有科学性。模糊综合评价需要多个指标体系来组成,这更符合营销能力多方面的特性,从而对营销能力的评价和测算更科学。采用模糊评价法中的经验确定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既能定性的评价又能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更具科学性。同时,在权数的确定,对数据的处理等方面,模糊数学评价法都更具科学性。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构建营销能力模型,进而科学地对茶商企业的营销能力进行评判,进一步发现自己营销能力低下的原因,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完善自己的营销策略,实现生产商茶叶营销的最优化。

3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营销决策中的具体应用价值

模糊数学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决策中的应用重要性,无论是在社会茶叶专家中,还是在茶叶生产销售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认知。随着我们茶叶学科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持续地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模糊数学思维模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日渐完善,为我们提高茶叶市场营销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3.1提升高质量茶叶产品规模化的可能性

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模型的投入应用,我们可以将海量的茶叶品类和质量归纳入茶叶产品的信息数据系统中,并通过数据化算法技术对茶叶的类别、质量、生产量、需求量和产品质量等各方面进行识别和甄选,进而对茶叶的商业经济性、需求匹配性、使用安全性和产品功能性等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总体质量评价机制,通过我们所分解和确立的各项指标对产品价值进行量化和权重分配,从而将茶叶产品的数据化属性和文化性属性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展现,从而降低茶叶产品规模化、产品化和差异化的溢价成本。

3.2提高新市场营销理念的可执行程度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规模化的时代趋势下,茶叶产品销售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市场份额,就需要充分利用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式,从整个市场需求、产品供给和发展趋势的数据信息出发,将市场营销策略落足于品牌溢价,从而形成科学化、体系化的市场营销战略。在模糊数学思维模式下,我们可以建立产品生产制作销售与消费市场需求匹配的销售营销体系,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效率;我们可以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为企业搭建品牌溢价护城河,提高产品的差异化营销优势和核心竞争业务水平。

3.3丰富新市场营销计划的具体策略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茶叶产品企业通过模糊数学思维模型的建立,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等渠道,如天猫、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私域和公域等,扩大提高产品信息的传播范围和触达效率,将产品价值和品牌溢价最大效率化和最大规模化定位于消费中的认知中,让消费中在众多的茶叶产品和茶叶企业中,将充分挖掘和应用模糊技术的茶叶企业及其产品置放于钱包份额序列的前几个序列中。

3.4创造性的利用价格策略平衡性价比和溢价力

茶叶产品的价值及其价格的定义权利从根本上归属于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供给端的质量间的冲突。我们通过模糊数学的思维模型的应用,在供给端立足于茶叶产品种类、数量、质量、功能和文化属性等关键因素,对茶叶产品的性价比和溢价力进行一个价格锚定,通过这个锚定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冲突与互动,从而为企业的品牌溢价和性价比建立合理的成本利润空间。茶叶产品市场中的茶企在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必须紧跟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地利用模糊数学等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探索,创造茶叶产品的数据化、市场化、品牌化和营销化,让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使用功能属性和公司品牌属性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上得到溢价能力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威江,周振煌.茶业研究中模糊数学应用的现状与前景[J].茶叶,1992(03):17-19.

[2]彭求实.模糊数学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J].广东商学院学报,1988(01):88-94.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茶叶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一、茶文化旅游的基本概述

中国是茶文化发源地,是茶叶的故乡,有几千年的种茶历史。茶叶产业的发展最早是以中国为核心,逐步向国外多个国家扩散。茶文化不仅是茶叶本身,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延展,不仅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在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下,人们更倡导回归自然、寻求身心愉悦的休闲度假旅方式,许多城市人、年轻人都更喜欢选择生态旅游,而茶叶生态观光园,便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各种旅游资源中极具吸引力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

(一)茶文化旅游的社会背景。中国自古就是茶叶文化发展的大国,从神农尝百草到吴理真种植茶树,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喜欢茶,从茶叶种植、制作、冲泡到饮用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炼出了极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茶文化旅游更是通过茶叶文化的传播,向国内外游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种以茶为媒介的低碳经济旅游方式,不仅加强了国际交流,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可以说茶文化旅游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是一片树叶,不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因此,对渗透着浓郁传统文化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综合利用,开展以茶叶为核心的相关研究和交流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茶文化学习的需求,同时还能提升了消费者对于茶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并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内涵包含内容较多,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为物质层面,二为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内涵就是以外化形式体现,譬如茶叶的种植栽培、冲泡、品鉴等形式,而精神层面则是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关,例如茶道。文化旅游是以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有效结合的一种充满内涵的旅游方式,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新型旅游项目,在茶文化的资源上进行合理开发,引导游客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品鉴等过程中体会当地风俗习惯、学习中国饮茶礼仪等,从而感受中国茶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三)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为核心主题的一种新型旅游项目,该项目主要是以茶为核心,通过展示与茶相关的多种茶事活动,传播茶文化。如茶叶的种植技术、采摘技术、加工方法、茶叶冲泡技艺、茶道文化、茶习俗以及歌舞等,全面展现茶的物质特性和精神象征,并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可利用这一形式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旅游是一种可以带动茶叶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值得开发和应用的新型旅游项目。

二、茶文化旅游的经济价值分析

(一)茶文化旅游产业能够促进茶叶产品的质量提升。在茶文化旅游项目中,茶叶以及周边产品越来越受游客欢迎,旅游结束后,这些商品或文创作品会被当成纪念品或者礼品采购。而茶叶的包装以及产品质量,则是采购的核心驱动力,茶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过程中,应非常重视茶叶品质的打造,从茶树的品种、茶园的管理、加工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技术的提升、后期包装与营销方面,都会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茶叶就是一个产区品牌树立的金字招牌,以高质量的产品打动消费者,才能真正促进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茶叶及周边商品的整体销量。

(二)茶文化旅游能够助力打造中国茶企的强势品牌。在商业经济时代,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消费者心智中代表某个品类的代名词,人们在购买时,越来越认准品牌。因此,地方旅游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重视品牌的打造。而品牌的存在既不能离开潜在消费者的心智存在,同时更离不开商品品类而独立存在。在茶文化旅游项目中,为提升项目影响力,茶叶企业及相关旅游主题也开始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机构从家族式、传统式管理转型为现代化管理,改善管理制度,打造专业营销队伍,从技术管理到策划广告再到销售服务物流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改造,运用市场撬动需求,制定营销组合拳,通过更有计划性、系统性、节奏性、连续性的营销措施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强势品牌。通过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树立地方强势品牌,让游客完整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当地人文文化等,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茶文化旅游有助于打造茶业经济产业链。传统茶行业以茶叶产品为核心,而茶文化旅游则是以产品为核心带动周边旅游资源的发展。茶文化旅游是一项庞大的产业链结构,涉及茶叶采摘、制作、茶艺表演、茶俗展示以及为游客提供的“食住行游娱购”相关配套实施的建设与运营,每一个环节均可设计相关体验项目,加强游客参与感,提升体验感。而观赏、体验则可推动旅游区茶叶的生产发展,刺激整个茶叶消费和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扩宽整个茶文化旅游市场,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刺激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因此,茶文化旅游可以从旅游着手,调整产业结构。茶叶为健康饮品,可以根据现在流行的养生潮流,将茶叶旅游项目与养老产业相结合,旅游项目可围绕具有当地特色的茶产业开发一系列康养旅游路线、开发休闲保健食品等,循着景区茶区一体化、茶旅康养一体化来发展,将大健康产业与茶产业有效结合,形成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开辟一条全新的茶叶旅游发展道路。在茶文化旅游这个项目中,不仅可以增加茶叶销售量和影响力,有利于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和茶叶品牌,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茶叶地理优势,为游客提供以旅游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吸引更多崇尚健康旅游的游客,全面提高茶产业的综合附加值,推动整个区域茶叶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茶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茶文化旅游应该以茶叶品牌为发展核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以企业及相关经营机构为主体,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全面发挥当地居民积极性,提升居民收入,提升相关产品的质量效益。按照茶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促进更多茶叶加工企业、旅游经营主体的转型升级,全力推进茶叶及相关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壮大与发展,做大做强茶文化旅游产业。

(一)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中国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历史悠久,以茶道来说,包括茶叶种植环境、茶道礼法、茶艺表演以及修行四大要素,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茶叶冲泡、茶舞观赏、茶香及茶味品鉴与饮茶礼仪等茶文化相结合,通过与现代流行元素碰撞,形成一种更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可以结合茶叶产业发展科研、技术教学、工艺生产、产品销售等与人物形象结合,从茶叶风格、品性中引申出一种更高尚的道德风范。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结合,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设计相关衍生品,形成完整茶文化旅游新产业。如基于茶叶开发相关衍生品,茶枕头、茶化妆品等,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做好产品品质,做好品牌塑造,通过产业链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二)打造“茶叶观光园+”模式,邀请文化名人采风,利用新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茶文化如果仅仅聚焦于茶叶风光的普通参观和常规品鉴,并带动销售,这种旅游模式略显单调,不具竞争力。要真正实现茶园经济与旅游经济的结合,就需要打造“茶叶观光园+”的全新模式,将茶叶与其他业态有效嫁接,异业联盟,把茶叶观光旅游项目做宽、做深、做广,将地方打造成以“茶叶观光园”为基础、为核心的观光小镇。一方面,满足游客观光旅游的基础诉求,另一方面,根据地形地貌打造更有创意的茶园景观,如层层叠叠的丘陵、郁郁葱葱的茶园,在这山水之间,满目绿色,清新怡人,给游客带来一场不可复制的绿色视觉盛宴。同时,结合新媒体举办相关活动,邀请有影响力的文化人来景区采风,如摄影家、画家、作家、网红等,通过他们的渠道传播不一样的品牌特色,吸引更多人来到景区,形成口碑宣传,打造影响力。

(三)科学规划,匹配茶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通过主题展厅展示完整旅游产品,以观光体验带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茶文化旅游是将茶叶资源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休闲旅游形式,以体验及了解茶叶种植、茶叶品饮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元素,以达到增长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并获得身心愉悦为目的。这种旅游方式融观赏、考察、参与、购物等为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现代旅游需求。因此,茶文化旅游项目应该包含一些参观、体验、品鉴的环节,做到科学规划,根据“溯茶”“寻茶”“咏茶”“悟茶”“识茶”等需求,设置茶树品种展示园、茶叶采摘体验园、茶叶加工展示厅、茶叶产品品鉴厅、茶文化综合展示厅等,通过主题展馆的美学设计,全面阐释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让游客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总结

综上所述,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结合了休闲与文化传播功能为一体,通过将旅游与茶文化的融合,实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全面宣传和推广茶叶品牌的同时,也能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下,各地方政府更应重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扩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让茶文化旅游发展更加有声有色,带动当地发展,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朝赐.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A].中国茶叶学会.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茶叶学会,2007:5.

[2]张文文,林朝赐,刘玉芳等.茶叶经济发展与茶叶文化旅游[J].中国农学通报,2008(02):385-388.

[3]黄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1):111-116.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专业期刊刊群;科技期刊;广告经营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传播方式对于科技应用的推动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由20世纪的纸质媒介为主,逐渐发展到21世纪初的互联网传播,目前向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1]。农业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农村稳定,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生产逐步由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已不适合新的发展需要,农业科技传播方式也需随之变革和逐步完善[2-4]。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科研成果发表在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2]。目前国内科技期刊主要是由编辑部运营,发行主要以纸质书籍为主,而纸质书籍发行量呈不断下滑的趋势。尽管业界同仁对期刊数据化、网络化趋势达成共识,但由于专业人才、经费缺乏,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2018年笔者统计了全国省级农科院主办的14家农业技术类期刊,4家期刊拥有独立网站,而能提供全文下载的只有1家[5]。同时由于期刊刊发的文章数量有限,读者很难在一种期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订阅多种期刊则成本过高。因此各自为战的单个期刊成为知识的孤岛[6-7],逐渐被读者遗忘,这种局面也严重限制了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期刊的自身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农业科技知识传播方式。随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期刊集群成为发展方向,通过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优化配置并挖掘期刊资源,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提高办刊效益[8-11]。目前国内的期刊刊群以主办或者主管单位成立为主,如各大学的期刊刊群;或者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如中华医学会医学出版集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学期刊网[12-17]。从国内外发展经验分析,以学科专业内容成立的期刊刊群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8-19]。研究表明,国内专业期刊刊群数量较少,组织松散,以建立网站平台为主,协同性不够,只是为了聚集而建立,尚不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运营期刊刊群,专业期刊刊群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8]。笔者分析了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方式的不足,挖掘农业科技期刊自身资源,从刊群的构建和市场运营的角度探讨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经营管理,在促进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同时做大做强科技期刊。

1农业科技知识传播途径及不足

1.1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科技图书一般是由行业内的专家精心撰写、出版社编辑严格把关出版的书籍,承载的科技知识详实且系统化,但再版更新慢,甚至出版后不再更新,传播范围有限且成本高。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农业科技图书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是由权威专家执笔,系统、详实、科学地总结农业种养知识,可以适应当时农业生产相对稳定、单一化的特点,一个作物品种可以在某个地方种植多年,栽培技术并无太大的变化,科技图书更新慢的缺点不是明显的问题[20-21]。但21世纪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新品种更新的加速、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快速变化,有些是颠覆性的变化,有些是快速迭代,纸质图书更新慢的缺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再加上图书以文字描述为主,不如音频、视频更易接受。因此科技图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处于被逐步边缘化的地位。

1.2农业科技网站。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农业科技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括各种专业和行业网站以及各地的农业信息网[22-23]。知识的网络化传播具有便利性和共享性,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只要有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想要的信息。但各类农业科技网站的农业科技信息过于简单,而且信息来源不够科学正规,大多农业科技网站只是科技知识的“量贩”,并不生产科技知识,只是收集、整理并简单加工后提供给“顾客”,科学性、严谨性不够。更严重的问题是转载的信息大多没有得到授权,版权问题是其发展壮大无法逾越的红线。

1.3国内期刊数据库。目前,国内三大期刊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超星和龙源也正进入该领域)收录了国内几千家期刊的数据资源,信息量大且全面,能做到持续更新,数据库已成为科研人员重要的信息检索工具[19]。但因为数据库采用市场化运作,下载全文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主要面向各类大学、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机构用户,个人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太高,对于一般的农业生产者来说难以承受。而且由于数据库涵盖的信息全面而且数量巨大,每次检索到的类似结果较多,需要逐篇筛选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

2建立农业专业期刊刊群的构思

筛选同行业的期刊组建专业期刊刊群,利用其不断更新的数据资源构建专业期刊刊群,用平台把一个个孤岛(期刊)连接起来,并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加工,免费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需要的科技知识,同时利用专业期刊刊群平台的流量开展相关专业的广告经营获得经济效益,维持期刊数据库的运营。

2.1筛选入群期刊。按专业筛选期刊,研究该行业相关期刊的发文特点,优先选择专业期刊,再分析综合类科技期刊,重点选用刊文质量高、影响力大的期刊。根据期刊刊载该专业文章的数量作为选择标准,入选期刊刊群的刊文量要达到该行业总刊文量的80%以上,使建立的数据库比较全面、有代表性。以茶行业的期刊为例,在维普检索“茶”期刊,共有25家,经逐一甄别,除去文学类、新闻类期刊,属于茶行业的科技期刊有16家,2013—2017年共刊载文章10290篇,以“茶”作为题目关键词检索数据库有论文16200篇,专业期刊刊文量占茶行业的近2/3,其他与茶有关的文章分布在综合性期刊,刊文量超过100篇文章的期刊有《现代农业科技》、《安徽农业科学》、《湖北农业科学》、《食品工业科技》、《浙江农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农业与技术》、《食品科学》等,2013—2017年刊发与茶有关的文章近2000篇,与16家专业期刊合计的刊文量占全行业的80%以上。因此建立的数据库比较全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建立期刊刊群网站。为了整合同专业多家期刊的数据资源,方便读者检索、浏览,必须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网站平台。网站一级栏目包括专业栏目、文章检索、期刊投稿、行业信息、营销推广、交流反馈等内容(图1)。专业设置按农业生产环节进行分类,以茶行业为例,可分为品种、栽培技术、肥料与药剂、加工工艺、生产及加工机械、茶文化等方面,栏目内容与后台数据库链接,当期刊每期文章上传后栏目的文章自动更新,以方便读者浏览感兴趣的专业文章;文章检索下载可实现题目、关键词、作者等的检索,并可进行全文下载;行业信息本行业的最新政策及法规,以及行业动态,由各期刊根据自己定位的方向搜集整理,方便读者了解本行业的最新信息。营销推广主要为广告客户设置,为客户的产品及公司进行宣传推广,用市场化的方式做好广告营销是数据库可持续运用的关键。科技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大多重叠,因此专业数据库的使用者大部分也是该行业期刊的作者,为入选的期刊建立投稿网上入口或者链接到各期刊网站,在方便作者投稿的同时为期刊争取稿源。交流反馈栏目是数据库作为专业平台的重要载体,者可以畅谈对本行业的看法,与同行交流新兴的技术,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信息,各期刊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有计划地征稿,使刊出的文章更具针对性。

2.3专业期刊刊群经营。2.3.1专业期刊刊群筹建。专业期刊刊群首要问题是由哪家机构或者部门负责主导建设,因需要联合多家期刊,而不同期刊又归属不同地区的单位或者机构,因此组织协调能力至关重要。分析已运行的专业期刊刊群,一般由该行业的国家行业协会或者有影响力的部级期刊出面牵头做组织协调[8],工作更加容易开展。仍以茶行业为例,《茶叶科学》是一家全国性的茶叶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茶叶》、《中国茶叶加工》、《茶叶》定位为茶种植管理、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服务的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均是位于杭州市的茶叶科研单位或者茶叶学会。同时浙江是茶叶大省,茶叶科研以及茶叶企业极具有竞争力,因此由中国茶学会组织协调茶叶专业数据库的筹建是最佳选择。另外福建省也是茶叶大省,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的《福建茶叶》,年刊文量近2000篇,占到行业的半壁江山,同时还有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学报》,相关科研资源也相当雄厚,如果由福建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筹建茶行业期刊刊群,该期刊刊群将极具发展前景。2.3.2专业期刊刊群广告经营。从单本期刊到期刊刊群的转变,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期刊刊群的运作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才能持续发展下去。专业期刊刊群构建需要的服务器和软件编程经费可以通过科研立项向相关部门申请,但持续运营则要立足自我造血,因此实现广告经营事关专业期刊刊群成败。农业专业期刊刊群拥有行业的最新技术及成果、行业动态以及市场预测等大数据资源,其中不少是农资信息,比如产品、肥料、农药、机械,也是读者需要的资讯,可以以广告的形式进行推广营销[25],农业专业期刊刊群可以成为连接行业上游设备生产企业和下游的种养殖企业或者终端消费者的桥梁。仍以茶专业期刊刊群为例,平台的读者是茶叶种植者、茶叶加工者、茶生产及加工机械厂家,以及茶厂和茶叶销售人员,茶叶优良品种、农药化肥及种植机械的广告信息是茶叶种植者所需要的,茶叶加工机械信息是茶叶加工厂所需的,当然茶叶品牌的广告对每一个读者都是适应的。因此只要能提供给行业读者有用的知识,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网站能够获得一定的流量,广告经营则可成为专业期刊刊群的主要收入。为了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可以要求读者以会员的形式注册,在后台搜集会员所属的行业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浏览下载文章也可以推送与文章所属行业有关的广告。以免费数据资源吸引流量,以流量进行广告经营,将期刊的数据资源激活,在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实现资源变现。2.3.3专业期刊刊群维护与更新。期刊刊群的数据资源来源于入选期刊刊发的数字资源,需要按期上传更新。期刊刊群开始运作可能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可由各期刊派专人负责上传全文数据,以保证数据库的更新,按专业分类进行上传,以方便读者浏览。若后期广告效益明显,则可由专业的数据公司上传数据。为了鼓励各期刊搜集整理行业信息的积极性,可按信息条数予以经济上的激励。随着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手机上获得科技知识更加方便易达,建立专业期刊刊群的微信公众号能增加用户的粘性,同时提高传播效率[26-27],更加有利于开展广告经营。单个期刊难以满足读者对农业生产中多方面的技术需求,往往使期刊编辑部的互动平台成为鸡肋。而期刊刊群由多家编辑部联合,拥有的专家资源更加丰富全面,可以满足读者诉求的概率大大增加,有利于平台成为读者与行业专家联系的纽带。同时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征稿,使刊发的文章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3结语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5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

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

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底蕴;茶包装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生产大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可以治病、止渴、消食、除瘴等,陆羽的《茶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文化在唐代形成,而一段时期的禁酒制度促使饮茶之风更加盛行。唐朝时期佛教文化发展繁荣,一些僧人种地制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饮茶之风推广开来。饮茶成为僧人、文人、士大夫等文化群体的生活组成部分,从而促进了茶学、茶艺的发展。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茶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是茶叶的种植之乡,茶叶种植面积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是世界上公认的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早在战国时期,茶叶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诗经》里就有茶的相关记载。汉代,茶成为“坐禅”的重要用品。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流行。隋唐时朝,茶叶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出现茶馆、茶宴、茶会等,提倡客来敬茶。宋朝开始流行斗茶、贡茶、赐茶。我国的茶文化丰富多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衍生出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这些茶文化特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茶包装得以体现。设计者可以从这些元素中获得灵感。新中国成立以后,茶文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而以茶为载体的产业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如今,茶饮充满了时尚与都市的气息,现代茶饮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茶饮市场更加年轻化。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陆羽的《茶经》把儒、释、道文化融入茶饮,开创了中国的茶精神。中国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将茶与文化相互融合。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传统文化,凡是家里来了客人,都要沏茶、敬茶或是以茶代酒。茶具有解酒、提神等功效,人们通过饮茶,一方面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精神的升华。中国茶文化理念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传统茶文化把时间和生命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品茶的过程是对时间概念的诠释。品茶即品味生命过程、体味生命节奏,茶道中“人在草木间”的品茶境界,正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品茶时,茶的香气浸润心田和肺腑,精神在虚静中得到升华与净化,人与自然得到融合。在茶道中,静与美相得益彰,无论是儒生还是僧侣,都把静作为修习的途径。静则明,静则虚,静可忘乎所以,静可虚怀若谷。

三、茶文化与茶包装的发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的包装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文化也在不断演化,逐渐从物质文化上升为精神文化。因此,茶文化有了很深的文化积淀,与茶文化相关的茶具、故事、茶德受到大众的欢迎。设计者在设计茶包装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定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对茶包装的审美趋向。茶包装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消费者视觉方面的审美需要,而且要沿着文化包装方向发展,由产品包装升华为文化包装。茶叶包装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承茶文化的载体。茶叶作为具有丰富文化的商品,人们购买它不仅源于生理需求,而且发自心理需要。如今,饮茶往往是为了寻求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优秀的茶包装设计需要将文化蕴含其中(图1、2)。

1.传统文化在茶包装中的应用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文化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许多种茶、采茶、制茶的相关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茶叶包装设计的表现题材。将这些传说故事植入茶包装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了解深厚的历史文化。很多茶包装设计的图形创意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描写,或者以种茶、采茶、加工茶、品茶等场面作为设计元素表现茶文化。茶文化的历史背景是茶叶包装的设计来源,以图解的形式表现相关的历史文化,多采用中国画、壁画、砖刻等形式,有的还配上相关的诗词歌赋。如,中国茗茶的外包装盒采用中轴式构图,以《清明上河图》图案作为装饰,内包装则用四个小盒,组成《清明上河图》长卷,设计古朴、庄重。《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古代名画,属于国宝级文物。此包装巧借名画元素体现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应用在茶包装中,可以体现包装的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传统的花鸟图案、文化纹样、古典色彩都可以使包装显示民族特色。如,茯茶的包装是繁复的插画风格与传统色彩的组合,是一种复古、凝重又带有现代风格的设计表现形式。包装中的莲花和鲤鱼相互结合,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传统书法与色彩在茶包装中经常出现。在茶包装设计中,图形、色彩、文字三位一体,表现了包装的完整性。有的茶包装设计通过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相应的历史色彩加以表现,有的茶包装模仿古代茶器、制茶器具。宋朝斗茶用的是白瓷罐,如果用黑瓷罐,一则暗化茶叶的颜色,容易使人产生陈茶、旧茶的错觉;二则茶的吸附性很强,若吸附了釉,人喝了会影响身体健康。而白瓷给人清新儒雅的感觉,与茶的清香和文化气质正好吻合。有的茶包装设计模仿宋朝斗茶,罐体图案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斗茶图》,并以书法文字描述斗茶的全过程。消费者只要稍加浏览,就能对斗茶故事有所了解。书法在我国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观赏性。茶包装与书法相互融合,能体现出茶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2.色彩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上文提到黑瓷罐和白瓷罐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茶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商品包装的色彩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要素,在包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色彩搭配的协调、合理,这样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商品的包装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性进行设计,避免包装与商品不符。在设计茶包装时,设计者要注意避免产品包装色彩突兀,给人带来不适感,茶叶的特色要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相符合,确保茶包装的色彩搭配和谐、雅致。如,花茶的包装常常给人醇厚浓郁的感觉,颜色的搭配与选择多采用暖色和素色,以其传达清香、味纯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色彩体现了中国的礼仪制度。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有着严格的规范,因而在茶包装中利用其色彩搭配具有一定的难度。如,黄色在中国古代是一种象征高贵的颜色,古代皇帝的服饰、用品等才可以使用黄色,因此,黄色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又如,绿色具有天然、环保、纯净、生态、无污染的含义,许多茶品牌采用绿色作为茶包装的主色调。设计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色彩在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含义,以免造成设计失误。

四、现代茶包装的设计应用

在市场现有的茶叶包装中,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创意设计成为主流思想,力求体现茶的精髓与文化底蕴。设计者在设计茶包装时,一方面要考虑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群体定位。

1.品牌在茶包装中的应用——以喜茶为例

现代网红茶——喜茶,借鉴了英国的“立顿”茶叶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单调苦涩的“茶禅一味”到如今加入芝士奶盖、抹茶粉的新口味,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从以往烦琐的泡茶慢饮到现在的即泡即食,喜茶顺应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喜茶以用户为核心,消费群体定位明确,主要为“90后”的消费人群,旨在让年轻人爱上喝茶。喜茶迎合年轻人偏好,在奶茶中加入芝士奶盖、低脂奶、抹茶粉等,不同于过去苦涩的口感,从产品本身出发,成功获得了年轻人的欢心。为了适应年轻人的饮用习惯,喜茶的包装为了保证外带方便、避免撒漏,在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的茶饮偏好的同时,设计了开口可调式杯盖,杯口可旋转,还为水果茶杯附带了叉子。喜茶的Logo设计以简洁的插画风格表现,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倾向。外包装精美的设计细节,使喜茶变得随意而亲切,贴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除了喝什么茶,在哪里喝茶也很重要。喜茶等现代茶叶品牌,不仅注重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而且重视消费场所的布局、整体的色调搭配、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喜茶的门店设计,以灰色为主色调,搭配简洁的木质家具,以清新幽默的漫画表现墙面,整体的设计风格体现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营造轻松、惬意的环境氛围,丰富学生、白领目标群体的消费体验,符合年轻人时尚、雅致的社交需求。在品牌营销策略上,喜茶推出线上宣传,利用多媒体将品牌气息传达给消费者,在24HOURS、Voicer、咖门等餐饮和生活类公众号里都能看到与喜茶相关的内容。24HOURS不仅报道了喜茶带来的强大效应,而且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巧用瓶盖设计喝出花样,放大了喜茶的一些细心周到的包装设计,并配合推送喜茶等互动活动,为喜茶带来了更多消费者。喜茶还加入了“喜茶Music”栏目,定期推荐与品牌气质相配的歌单,分享音乐,多方面参与消费者的生活,同时也凸显了品牌特色。通过线上推广,喜茶将品牌的整体气质——“清新”“文艺”“随性”利用多媒体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

2.茶文化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茶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具特色的现代茶品牌是组成未来中国茶文化的主力军。茶的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现象,市场表现鱼龙混杂:或是舆论炒作严重,科技含量不高;或是深加工不足,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茶文化在曲折中不断前进,未来茶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电商渠道将成为更符合当代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新渠道。如今,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尤其是针对当下的茶品牌,相关人员要注重品牌策划,让文化助推产业的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应借助高科技手段深度开发文化资源,提供高附加值的茶产品。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紧密结合,使茶文化完成了从产品种植、采摘、生产到销售服务、创意设计的现代化转型。

五、结语

传统茶文化的设计延伸,应本着弘扬地方特色、综合创新的设计原则,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变,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元素融合,从而顺应全球化发展,不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苏亚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应用.包装学报,2014(1).

[2]王盼.新中式茶包装设计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7

摘要:在整个茶叶产品体系中,绝对不能以普通的产品或者生活饮品的视角,来具体看待该产品,与其是其中所展现和包含的,不仅是一种物质元素,也是精神上的诠释和表达。因此,茶叶包装设计活动的开展与创新时,我们必须注重,文化思维的深层次融入和精神理念的全面诠释和表达。本文拟从草木染艺术的特点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问题及实施要求,从而探究融入草木染艺术开展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草木染艺术;茶叶包装设计;新语境;文化内涵;价值传播

如何才能做好整个包装设计,需要我们分析文化思维理念融入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展现和诠释艺术特色,进而优化包装设计思路。可以说。整个茶叶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是生态理念和审美思维相结合的文化机制,其中所表达的就是注重经济实用的生活哲学,以及注重审美认知的人文内涵。

1草木染艺术的特点及内涵分析

在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中,我们看到,其中融入了诸多文化和艺术素材,而草木染艺术,实际上,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优秀内涵之一。在该艺术中通过使用极具天然色彩的染料,相关纺织品添加上色。根据当前相关研究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将相关染料应用其中。当然,在应用该艺术时,人们对染料的材料来源也实现了成熟认知,比如在相关植物的根上、叶子上等等,都能提取相关染液,从而使得在具体应用背景下整个草木染艺术的成熟发展和全面创新。通常,我们将草木染艺术成为植物染色技术,正是在天然染料中,其分子结构上的不同,使得整个染色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别,而对于具体染色方法来说,其有着诸多方法特点,当然,在整个草木染艺术中,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染色效果,那么,其就必须充分结合整个染料的性质来具体选择合适的工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看到,在当前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包装设计理念和价值思维都实现了全面提升,茶叶作为重要的食品类产品,其在进行包装设计活动时,可以充分有效的借鉴其他元素的包装方式,进行合理融入和必要表达,从而在满足社会大众具体需要的同时,实现其整体设计水平的诠释。

2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问题

在对茶叶产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时,其前提在于立足市场诉求构建全面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在确定设计原则和内涵这一前提下,确保茶叶产品的市场需要与包装设计实现内涵融入,以及品质提升。在当前社会大众日益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的大背景下,茶叶产品以其浓厚的人文属性和健康特征,成为人们了解和应用茶叶产品的关键。加上,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和有效进步,如今整个茶叶产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产业内容,无论是茶叶产业的要素完善性,还是其具体体系化,实际上,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和全面提升。所以,纵观茶叶产品市场,不难发现,茶叶产品种类多样,且品质和口感都相对于以往实现了深层次而成熟的发展。但是,该产业的具体发展远远超出,我们本身的认识,在整个茶叶产业市场发展建设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其实际上,也为各个茶叶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挑战,尤其是在当前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茶叶商品的市场认知度更高,此时,人们对于茶叶产品的具体要求更为客观。我们在进行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时,必须对茶叶产品这一基础载体的特点和内涵形成必要认知。尤其是,我国社会大众饮茶历史由来已久,在社会大众自身具体的饮茶习惯和文化认知中,其对茶的看法也出现了全新变化。比如,茶的生态属性、茶的文化内涵,甚至人们将禅、道与整个茶文化机制相结合,从而让茶叶产品的价值实现了全面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正是茶叶产品中所具有的浓厚属性,都使得我们在开发和认知该资源价值时,不能以传统而且客观的思维来理解,只有以人文内涵和价值色彩相融合,才有可能实现整个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价值的全面呈现。对于茶叶产品本身来说,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融入具体文化理念和价值思维的重要载体,而正是这一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只有融入多样化的艺术理念和设计思维,才能从本质上提升茶叶产品的对外认知和价值影响力。

3融入草木染艺术开展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思路

时代证明,茶叶产业全新发展的今天,完善的设计机制,乃至系统化的设计思维都直接而具体影响到,整个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结合草木染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应用氛围看,完善的艺术内涵能够为整个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品质提升提供本质化改造。从草木染艺术的特点看,其通过使用生态化的理念,结合自然生态元素的合理应用,从而为整个茶叶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提供重要诉求。实际上,人们能够使用更为理想的视角来认知我们所正在经营的茶叶产品。而是茶叶产品的品质,以及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等等。可以说,就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环境看,如果想要实现最佳发展就必须具体考虑如下因素:首先,在当前茶叶产业经营发展时,电商模式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内容和方向,而茶叶电商模式的成熟构建,不仅仅影响到茶叶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同时也为整个茶叶产业的具体经营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传统茶叶产品营销来说,其更多是依靠门店来挑选茶叶产品,此时消费者可以直观的感知到茶叶产品的品质所在,并且结合,茶叶产品的具体类型,来进行挑选。但是,在茶叶产品的电商模式,经营过程中,其中更多是以茶叶产品的外在包装设计状况来挑选,尤其是茶叶产品的外在形式,以及其中所具有的特征等来进行表达。比如,茶叶产品在挑选时,其依赖的是茶叶产品的包装图片,而消费者自身是无法直接感知整个茶叶产品的内涵。所以,可以说,整个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对消费者选购茶叶产品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对于茶叶产品的经营发展来说,其还要认识到,当前消费者自身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茶叶产品设计与生产发展的具体导向。纵观茶叶产品的传统设计思路看,其中使用的理念和方式相对较为局限且单一,尤其是未能将社会大众自身的消费关注点和基础诉求应用其中。当然,这更多与茶叶产品营销市场中是以卖方为主的市场格局有关。因此,在当前整个茶叶产品经营发展来说,完善的产业思维乃至具体的经营理念等等,都需要在具体的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中予以诠释和表达。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社会大众自身消费需要和消费心态就极其必要。当然,在整个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其就需要将满足社会大众诉求的内涵与喜好融入到整个包装设计之中。最后,在整个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时,必须注重整合设计资源,比如,可以选择合适的设计素材,客观的看,时展推动产业升级,因此,想做好各种活动,需要我们从时展的具体趋势和需要出发,通过集中整合并且恰当包装更好服务设计。当然,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活动,其更多是作为茶叶产品的重要外在,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注重构建产品包装设计与茶叶产品本质内涵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整个设计活动的理想效果。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叶产品来说,其中具有的特点乃至功效,甚至适宜饮用的人群都不相同,所以,要通过合理制定,并且应用设计方案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4结语

随着现阶段,社会大众自身的饮茶诉求日益成熟,如今整个茶叶产业的应用水平和融入机制,实现了全面而深层次的发展。当然,如今茶叶中所凸显的,其实际上,不仅仅是具体的产业元素融入,同时其中所展现的还是相应的文化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行全面应用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社会大众的价值思维中,其更关注的是绿色、生态与人文诉求。而这实际上就对我们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提出了极高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对茶叶产品的关注焦点发生了相应变化,而这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我们实施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诉求。

参考文献

[1]刘铮峰.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黑茶“陶源茗”品牌包装设计的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125-128.

[2]朱卫东.本真色彩道法自然———初探传统草木染技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11-113.

[3]王官旭.地方名特产包装设计策略探讨———以南京地方名特产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6,(21):101-102.

作者:王永清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第二篇: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茶包装是展现茶叶类别和特点的重要环节。何种身份、职业的购茶者在选购茶叶时首先看到的是茶包装,通过茶包装品位茶叶的内涵,因此,茶包装设计影响人们的第一直觉。思考茶包装的发展历史,茶包装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恰巧能展现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在茶包装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有效提升茶叶品位,符合购买者的期望。

关键词:茶叶包装;传统文化;设计思路

茶包装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均有品茶的习惯,家境稍好的百姓则会选取普通的茶品用于交流与休闲。现代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选择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红茶、绿茶,甚至还有英国茶品等等成为人们日常选购的对象,茶包装的兴起则为大众提供了选择和品位的第一印象。为更好的发挥茶包装的作用,茶包装的设计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使人们自看到茶包装开始内心产生愉悦、放松的心情。为此,本文以茶包装传统文化美为基础,研究传统文化在茶包装上的应用。

1基于传统文化的茶包装设计内涵

无论是何种产品、何种分类均需要一定的包装展现内在的价值和产品的档次,创新而独特的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或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我国是世界上的产茶大国,茶叶种类纷繁复杂,市面上销售的茶品种类不下千种,如此多的茶叶种类刺激了茶包装设计的研究和开发。随着传统文化的提倡以及人们价值观导向的变化,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设计的设计元素中占比越来越高。传统文化许多元素表现了中国人内涵、谦逊的品质,例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在茶包装上的应用可以说历史悠久。以竹为例,在设计时汲取竹的清脆和傲骨,为茶叶注入传统文化中洁身自好、品味自然的韵味,购买者在看到包装时首先感受到的是竹的韵味,然后才会想到茶叶的韵味,而品茶之人在品茶之余也以另一种方式接受竹的精神熏陶,因此,品茶何尝不是在品味传统文化。茶包装的设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仅用传统元素设计茶包装又不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为此,在设计时既要考虑传统文化元素又要展现现代美,两者的结合也恰到好处展现了茶叶闹中取静的特点。例如绿茶西湖龙井在茶包装设计时首先运用传统西湖的画作作为底色,同时搭配一抹夕阳,基于茶包装独特的韵味,同时茶包装上加入了日式的品茶形象,使茶包装既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加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两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此类设计方式既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又可以展现茶包装的传统文化韵味。

2传统文化与茶文化意境的融合

纵观茶叶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茶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播历史和种植历史,经过古人的开发和努力,逐渐形成品茶习惯,无论是皇室贵胄还是寒衣褴褛,都养长了喝茶、品茶的习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习惯仿佛成为中国人的文化习惯。茶叶被古人给予了众多的含义,政客、文人、画家均通过茶叶来借物言志或品位内涵。例如古人讲君子气节融入茶叶中,使茶具有了鲜活的文化符号,而茶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茶包装来展现,茶包装也就与传统文化结合、共同发展。茶包装的设计从早先防止茶叶受潮编制到茶叶精神内涵的体现,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茶包装发生巨大转变起始于唐朝,自唐开始我国茶包装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且受到儒释道文化的影响。首先,茶文化受到佛家“悟”“禅”的影响,逐步衍生出通过茶道品味人生、思索现实的“道”,并在宋元时期逐步完善,成为了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包装则是展现这一影响的直接载体。其次,道家“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也深刻的影响茶文化、茶包装,茶包装中有是记载了士大夫通过品茶思考解决治国理政的难题或“修身”的问题。随着传统文化在茶包装设计元素占比不断加深,茶包装的设计不仅要展现茶文化,还要展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只要保持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茶品长盛不衰。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包装设计师在选择设计元素时将目光瞄向传统文化,而选择的文化符号往往是传统文化中极具表现力的事物,例如上文提到的梅兰竹菊,亦或是青花瓷等茶具,亦或是炒茶的画面,亦或是品茶的过程等等,无论是何种画面均希望通过茶包装的传统文化符号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茶叶的内涵,此种设计方式是外物与内省的结合,是茶叶精神文化的升华,消费者在品茶中也会逐步感知此种内涵并愉悦其中。因此,茶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应用到茶包装上,既能够充分的体现传统的文化色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茶叶包装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3传统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设计思路与应用

3.1具有原创精神的茶包装设计理念

传统的茶品消费者主要以中年人、老年人为主,因此在设计时多以成年人的角度开展设计,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例如在设计中运用庄重的颜色较多,茶包装设计偏重深黄色和深紫色,设计内容也多以山、水为主,此类搭配的目的主要是为营造庄严、厚重的感觉,展现中年及老年人的心理预期。随着饮茶风气逐渐年轻化,大量年轻人开始饮茶、品茶,茶包装设计逐渐年轻化。例如当下出现了许多西式茶包装等,许多茶叶零售店为吸引年轻人也运用西式茶包装的茶品。年轻人饮茶之风的盛行为茶包装的设计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变化,许多茶品在设计时经常运用大量符合年轻人特色的传统符号,例如许多的古刹或道场,真实有许多色彩鲜艳的传统文化符号被大量应用。茶包装设计年轻化在现阶段逐步成为设计趋势。

3.2依据茶叶的特点进行包装的原创设计

不同地域在茶包装设计时文化符号运用不尽相同,由于我国南北方审美有巨大的差别,因此在包装设计时,北方偏重浓重的色彩和厚重的文化符号,南方偏重浓郁的文化符号。例如北京是茶包装主要聚集区,茶包装风格多样,种类繁多,在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主要是黄色,主要展现庄重之色,有些甚至运用紫禁城作为包装封面。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逐步由庄重向都市化发展,大量绿色植物被应用于茶包装中,例如绿茶大量运用竹、莲等在传统文化中内涵较为深刻的符号,红茶则大量引用夜色浓郁的植物作为封面。北方茶包装多以庄重为主,南方茶包装多以休闲为主,地域造成了茶包装色彩运用的不同。

3.3基于中国绘画、文学元素的茶包装设计风格

绘画、诗歌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绘画和文学是传统文化中借物言志的重要方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描述了饮茶的场景,茶作为文化符号出现在诗歌中开始于唐朝。唐朝诗人通过大量的诗词描述茶文化的内涵以及精神寄托,例如诗人卢仝在《七碗茶歌》中描述了饮茶的过程,并在最后通过“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的诗句将茶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表述得淋漓尽致。因此许多茶包装在设计时通过绘画方式将此场景设计在茶包装中,有些包装则将诗句刻画在包装上。绘画和诗歌成为茶包装表达设计师想法的重要方式。随着唐朝《茶经》的提出,为茶包装设计者提供了新的借鉴元素。因为《茶经》从十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饮茶的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及展现的思想内涵。陆羽通过运用散文的形式使《茶经》通俗易通,极大的传播了茶文化。因此许多设计师研究《茶经》,并将《茶经》描绘的内容应用于茶包装设计中,在市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4结语

茶包装的设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仅用传统元素设计茶包装又不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为此,在设计时既要考虑传统文化元素又要展现现代美,两者的结合也恰到好处展现了茶叶闹中取静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更加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和环境。茶包装的设计从早先防止茶叶受潮编制到茶叶精神内涵的体现,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使茶具有了鲜活的文化符号,而茶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茶包装来展现,茶包装也就与传统文化结合、共同发展。中国茶包装除了在必须的实用性外更应该注重审美的功能。茶包装设计也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包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茶包装设计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包装市场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保持创新,不断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因而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茶包装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不但适应市场要求,而且对于宣扬茶文化品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华,张歆.当代平面设计中隐性色彩信息的价值探究[J].包装工程,2013(4):13—14.

[2]赵卫红“远看颜色近看花”———浅析数码印花图案的设计[J].大众文艺,2011(23):20—23.

[3]李鹏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8):18—22.

[4]肖衡娟.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3(20):59-61.

[5]曾景祥.中国书画与现代平面设计[M].2012,5:75-78.

[6]苏毅.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J].美术大观,2010(10):116-117.

作者:徐巍 单位: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茶叶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运用

摘要:每位社会公众都会对茶叶包装设计风格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了能够满足广大社会公众对茶叶包装设计多样化需求,分析我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这对于提高我国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茶文化作为其精髓,体现了多样的历史风貌。传统茶文化中有着较为浓郁的文化底蕴,为设计茶叶包装提供了很多新思路,也为茶包装带来了多样的审美价值。茶文化和茶包装二者间是有着共同影响的,茶包装设计中吸收了茶文化的审美特性与文化内涵,使设计茶包装展现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内涵,而在设计茶包装里,茶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创新,可见,二者是有着相互融合与影响的关系。

1我国茶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著作,不但体现着我国渊博的传统文化,也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中世界文化的一笔重要财富,在各个时代其茶文化特色都是不同的,特别是在唐宋年代,饮茶受到了各个阶层人们普遍重视,饮茶似乎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一项重要活动。在不断普及饮茶文化中,茶似乎走入了千家万户。另外,茶文化已经在其他艺术门类中融入,与宗教和绘画有着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传统文化中,茶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密切联系着人们日常生活,既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有所渗透,而且在物质生活中也积极渗透。其实结合茶文化发展历程而言,其也经历过从辉煌走向没落,又从没落重新发展起来。所以,茶文化不能只是简单看成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在无形之中传递出很多思想内涵。

2我国茶文化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理念的可行性

在平面包装设计过程中,通常要运用具备象征含义的图像,有些时候还会变化和重组这些图形,进而传递出某种思想。在设计包装中,设计师应该在图形中渗透以前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现代设计以及民族神韵。我国茶文化自古以来就具备神韵和美一种意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设计包装提供了很多意境以及素材,体现出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人们越发注重传统文化中,我国茶文化影响力不断强化,平面设计师在包装茶叶中可以从茶文化中获得很多灵感,并在设计中融入了现代元素,用新的审美观念来应用茶文化。在设计茶叶包装中,要针对性的进行,应结合我国茶文化特点,并结合包装设计需求有目的提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茶文化亮点之处挖掘出来。我们知道,我国茶文化具有非常美的意境,其历史文化底蕴为设计包装提供了一定的意境,为设计出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平面产品打下良好基础。在人们越发注重传统文化下,我国茶文化影响力越发提高,在包装茶叶设计过程中,平面设计师越多的从茶文化中获得灵感,并在设计中融入了新时代元素,用新的审美理念来对融合和运用茶文化。在设计茶叶包装要有所突破,应结合我国茶文化特点,并结合包装设计需求提炼出我国茶文化设计中的精髓,并将茶文化优势挖掘出来。在设计平面包装中,可以应用我国茶文化,体现我国传统民族元素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利用数字化设计方式,让原本难以表达的设计理念转变得更为简单化,融入茶文化强化了包装设计茶叶的意境美,丰富了设计形式与设计内容,在发展我国茶文化中结合时代元素,并提出新的内容与新的方式。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以及吸收茶文化,这是在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神韵,也是在设计体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感。

3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运用

3.1在设计包装造型中的运用茶文化

在设计茶叶包装过程中,别致的、新颖的外观造型可以给社会公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所以,设计师应该以茶叶特性和茶叶品种入手,从茶的礼仪、茶的风俗、茶的绘画等茶文化中找设计灵感,将茶叶包装设计成砚台以及茶具等形状,再加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就能够提高茶叶包装的历史感以及人文感,体现出一种新型的茶文化精神,进而强化设计茶叶包装的文化品位。如:在设计龙井茶茶叶中,设计师都应该使用长筒型包装造型设计,在包装盒正中间位置处嵌入“茶”字,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也能够将茶叶包装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之后用仕女图以及山水画来装饰,从而强化设计茶叶包装品位。

3.2在色彩包装设计上的运用茶文化

色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具有着浓厚情感性的特征,色彩的差异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红色可以给人们带来热辣以及火热的感觉。并且色彩也是一种设计语言,但这种设计语言可以给人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它能够瞬间抓住欣赏者的眼球,诱发观看者出现情绪变化。同时,在设计茶叶包装过程中,可结合茶叶特性以及种类来设计色彩。如:以青色或者绿色等冷色作为绿茶包装主色调,红色、黄色等等暖色调可以作为红茶包装的主色调。如:在设计“金坛雀舌”色彩过程中,设计者应该以浅绿色为辅助颜色、墨绿色为主基调颜色,将“金坛雀舌”特点完美展现。

3.3以茶道精神为主的包装设计形式

在茶文化中,茶道作为其精髓,其与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各方面上来讲我国茶道精神可包括四个字,即“真”、“和”、“怡”、“真”。所谓的“怡”指的是饮茶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清”具有清净、清廉等等意思,“一杯清茶,一味茶禅”;“和”指的是“以和为贵”,而在进行茶事活动中就充分展现了“和”的思想理念;“真”体现的天行合一的艺术表达思想,包括着宁静致远、追求朴素的生活理念。同时,很多人都将茶道精神归结成为“清正廉洁”,在设计茶叶包装过程中,可在设计中融入茶道精神,达到强化包装设计文化韵味目的。如:在包装《大千酒楼》这一茶叶中,底单设计者选择黑色,造型选择红色印章,在画面中有很大一块空白面积,营造出了清新、空灵的文化已经,将茶道内涵精神完美展现出来。

3.4设计文字中运用我国茶文化精神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书法艺术作为一项精髓。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书籍,都可以给广大设计者们带来很强的审美体验。在设计茶叶包装过程中,可在设计包装中运用书法艺术,以将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展现到人们的眼前。如:在包装茶饼中,可用楷书将“金茗陈香”四个字书写到包装纸上,以将我国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茶饼凸显出来。同时,在设计我国茶叶包装中,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设计方法与经验,但这里所谓的借鉴,并不是盲目、一味的借鉴,而是需要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性、有目的借鉴,进而在创新我国茶叶包装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将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到公众眼前。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世纪的今天,茶叶包装由简单的容纳以及保护功能,已经发展成为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交流的中介,茶叶包装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成为了人们经济消费中一部分内容。以前,在包装中注重产品包装,如今已经非常重视文化包装。我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在做好茶叶销售的基础上,茶叶包装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所以,包装设计师既需要让茶叶包装有着完美的外表,也有凸显出我国茶叶文化,唯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内茶叶包装设计质量,才能使我国茶叶包装更好地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赵金霞.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关系研究[J].福建茶叶,2016,(12):139-140.

[2]余文莉,吴新星.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及相关性探析[J].福建茶叶,2016,(11):187-188.

[3]刘凯.传统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探究[J].福建茶叶,2015,(06):89-90.

[4]卢浩.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和色彩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1(01):55-57.

作者:聂燕 单位:钦州学院陶设与设计学院

第四篇:传统美术元素在茶叶外包装设计的应用

摘要:传统美术元素是外包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本文首先陈述了传统美术元素的内容及其意义,而后分析了它在茶叶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最后则从包装材料设计和包装构图设计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实现传统美术元素与茶叶外包装设计的有机融合,以期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传统美术元素;茶叶;包装设计;应用;原则;文化;艺术

美术是指占据了一定平面或空间的具备可视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传统美术主要包括山水画、书法、雕刻等内容,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审美韵味,为现代设计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与灵感。茶产业作为我国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要在质量管控和生产运营方面逐步完善,还应当注意提升产品的“外部形象”,在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纵观当前国际市场,质优价廉的茶叶商品并不稀缺,但品牌个性张扬、民族风格显著的商品却少之又少,而国际消费者所寻求的正是那一份“独特”。所以,茶叶外包装设计应当充分借鉴传统艺术,把传统美术元素有机融入到设计图案中去,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世界通过传统美术元素来认可中国的茶叶商品,通过茶叶包装及其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来认识中国,推进中国的民族产品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1传统美术元素及其应用意义

传统美术元素起源于民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与劳作之中积累创造出来的,在色彩运用、形状构建、内容表达等方面均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散布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之上,每一个地区都闪烁着同根同源却又各有千秋的璀璨文明,承载着这个地域的文化精髓。传统美术就是立足于千千万万的文化艺术形态日渐确立和形成的,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普适性。将传统美术元素融入到茶叶外包装设计之中,可以提升商品的文化品味与艺术价值,让茶叶与中华文化相得益彰,突出茶叶养人、修心、习性的功效,为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让商品产生溢价,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振兴我国的茶产业。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美术中最为经典的元素,主要涉及水墨画和水墨书法两个领域,具有自然、空灵、大气、简洁的特点。山水画主要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苍穹翠柏等,运笔平和流畅,以勾、皴、点、染等手法把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意展现在生宣之上,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山水画讲求的是“神似”,以点代面,以少胜多,这是它与西方绘画最大的区别。山水画有“留白”的说法,用墨色来渲染实在的可见之景,用空白来丰富隐藏之景,譬如天空、湖海等,作者往往会以悠然朦胧的布景营造出空灵清澈的艺术氛围,赏画人则依据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把无限的内容填补进去,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书法是我国绘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汉字进行的艺术化处理,极具美感也极富态度,笔法简练而意境深远,被誉为无言之诗、无图之画,与水墨画一样,皆是以极简之水墨勾勒出极深之意蕴,与中华民族内敛、含蓄、深邃的品格相呼应。其他传统美术元素还包括雕刻、刺绣、剪纸、篆刻、纹样图案等,在建筑、雕塑及民间手艺中可以经常看到。它们有的追求形近,有的追求神韵,工艺步骤上可繁可简,但在作品内涵上都非常丰富,不仅展示出作者当时的情绪特征和精神状态,更彰显出中华文明对于自然、和谐、大同等境界的追求。众所周知,我国茶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融合与升华,上述内容恰恰也是我国茶文化的终极追求。所以,把传统美术元素应用到茶叶外包装设计之中,不仅是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驱使,更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必然。

2传统美术元素在茶叶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应当遵循展示地方特色的原则

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因各地水土地理因素不同,出产的茶叶品类也各具特色,按照大的种类分,我国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等,按照小的种类分,则有龙井茶、碧螺春、普洱茶、大红袍、毛尖茶、玉露茶等上万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的气味、口感、形态、色泽等都不一样,其对应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上文已述,传统美术元素在不同地区也带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把美术元素与茶叶外包装设计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两者在地方文化上的匹配性。设计者应当结合茶叶的产地、品类、内涵、价值等因素,着眼目标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消费习惯,去选择最为适合的美术元素。例如,在西湖龙井茶的外包装上,可以参考秀丽的西湖风光及其文学作品,以烟雨朦胧的西湖图像作为背景,并配以赞颂西湖或龙井的诗词,把江南的细腻风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让茶、画、诗、情四者相得益彰。

2.2应当遵循图案与意蕴相互映衬的原则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很多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图案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以苍柏指代长寿、以圆月象征团圆、以牡丹代表富贵,等等。所以,在进行茶叶外包装设计时,应当结合商品类型以及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来进行图案应用。比如,金骏眉、老君茶这类茶叶特别适宜老年人饮用,在包装上应当突出沉稳、大气之感,并纳入仙鹤、松柏、高山等图案,寓意福寿吉祥,迎合消费者的心里特征。当然,设计师还可以把包装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比如在中秋节推出以圆月、玉兔、嫦娥等为背景图案的包装礼盒,用色上以金色为主、红黑白为辅,突出浓郁的节日气氛,满足消费者的节日消费心理,促进茶叶商品的推广和销售。

2.3应当遵循传统内容与现代形式的有机融合

对于传统美术元素的应用,应当采取借鉴和参考的方式,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我们需要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理念,对传统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意设计,使之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基础上,更加富于生机和活力。例如,牡丹是民间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卉,有吉祥如意、富贵连绵、高贵优雅之意,在传统绘画中人们也不惜以浓重的色彩来刻绘,可以说,牡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的经典符号,在各种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牡丹的特色是热烈奔放,而茶叶的特点则在于淡雅含蓄,倘若把惯用的牡丹元素直接移植到茶叶外包装设计中,难免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冲击感与违和感,降低茶叶本身的辨识度,不利于商品的营销。所以,设计师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的处理方法来弱化牡丹的色彩形象而保留其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借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扁平化”方法来减少图案的写实意味,让图案变得符号化、二维化,还可以使用一些流线型设计,使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同时,我们应当降低图案的色彩浓度,把大红色若化成粉橙色,降低图案的视觉冲击,使之显得平和、安静。如此一来,牡丹与茶叶的组合就会显得和谐自然,符合消费者的审美理念和心理预期,让茶叶商品的文化品位与艺术价值交相辉映,其商业价值自然也会得到更好的呈现。

3传统美术元素在茶叶外包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绿色饮品,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记载,人们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随后,茶的保健功能被发掘出来,全民饮茶的风气逐步形成。如今,茶叶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解渴、保健的范畴,它已经成为了茶文化的物质载体,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成为了文人墨客寄托情感、体悟人生、培养志趣的介质,代表的是一种清雅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现代茶叶包装应当努力与这一点相契合,不仅要具备保护和保存茶叶的功能,还要通过各种设计元素展示出茶韵的自然、简单、空灵与洒脱。

3.1设计师应当注重包装材料设计与传统美术元素之间的高度和谐

目前,茶叶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包装材料包括竹材、纸料、金属、塑料等,我们所应用的美术元素应当与所选的材料相切合。竹材是上述材料中最为低碳环保的一种,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从幼竹到成竹只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易于种植和管理。竹材本身具有显著的抗静电、抗虫蛀、抗氧化的特点,有利于茶叶的保存。另外,从寓意上来看,竹子与茶叶有很多相似之处。苏东坡曾说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是谦谦君子的化身,象征着坚韧不拔、刚正不阿、谦虚内敛的品质,人们把梅兰竹菊合誉为“四君子”,把竹梅松合誉为“岁寒三友”,竹子广泛出现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是人们称颂和赞誉的对象,可见它在文化艺术史上的至高地位。茶叶同样如此,它是君子每日生活与创作的必需品,能够帮助人们抚平情绪、和缓心境、提升境界,为人们的创作提供灵感,饮茶、观竹、泼墨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用竹材来包装茶叶,在设计中融入与竹相关的图案、绘画、诗词元素,可以很好地彰显出商品健康、环保的理念,并能够以清新脱俗的外观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品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他们自由想象在竹林品茶的美妙情景,获得无限的精神享受。纸料包装属于当前极为流行的“轻包装”的代表,它是一种可被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能够体现出内在商品的绿色自然之意,其本身的质感又会带给人们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心理感受。同时,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茶一样,都是起源于我国而流传于世界,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志趣的延续,人们看到淡黄色的纸质包装,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茶香袅绕、悠然自得的读书品茗之景。对于纸料包装,其色彩设计应当古朴淡雅,在图案运用上可以少量的绿色、粉色、红色、黄色来渲染,并配以美妙绝伦的书法所呈现的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再以篆刻印章来呈现产品的商标、品名等,为消费者打造出泼墨山水画的既视感。金属和塑料属于比较现代化的包装材料,如果在茶叶包装中应用此类材料,那么在色彩和图案方面可以更加大胆,比如整体颜色可以使用比较隆重的墨绿色、中国红、金色、银色等,彰显出茶叶的经典与尊贵,在图案方面可以使用更加活泼的元素,根据需要配以律动的茶园、杯中茶舞、名山大川、与茶相关的人物以及一些动画形象等,赋予茶叶商品更强的现代感和设计感。

3.2设计师应当注重外包装构图设计与设计与传统美术元素之间的有机融合

图象和文字的应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宣传效应,应当与茶叶本身相得益彰,而不会喧宾夺主。包装设计上的文字是商品宣传的重要依托,消费者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可以对商品拥有初步的认知,了解其属性、功效等,合理的文字设计可以让商业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茶叶包装设计中惯用的文字形式是传统书法,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够对整个包装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般而言,书法的运用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用书法来书写茶叶品类名称和商标名称,让消费者理解“此为何物”,另一类则是以书法来展示与茶相关的文学创作,向消费者诠释“此有何意”。相对于传统印刷体而言,在茶叶外包装上运用书法艺术,通过笔画线条的粗细与枯润来展示文字的美感,通过水墨色彩浓淡来营造画面的灵动感,字里行间诗情画意相互交融,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书法应用并非越多越好,一定要有重点、有目的地适度运用,在商标名称、品牌名称和与画面相配的简短诗句中可以而且推荐使用,但背后的具体说明则不宜使用,以避免产生设计散乱、没有重点的问题。包装设计上的图象是产品内涵的精髓与灵魂,对于商品宣传具有极好的丰富和修饰效果。茶叶商品所代表的是一种绿色、自然、简单、纯真的生活方式,那么在背景图象选择上就应当努力突出这一点,使用秀丽的山水、广阔的茶园、翠绿的茶汤等以“绿”为主色调的图案,配色可以选取淡雅的粉色、黄色以及富有层次感的红色、黑色、白色等,让消费者看过以后对这件商品所具备的文化深意有所感知,并因这种文化内涵与其内心期望相符而产生共鸣,最终激发出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但是,图象的运用也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一个茶叶外包装设计应当紧扣一个图案,所有的文字和配色都要围绕这个图案展开,且图案应当集中在包装的一面,其余面使用纯色即可,不宜在包装的几个维度采取不同的图案,这样会严重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削弱图案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冲击力。传统美术元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艺术美感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应当广泛应用到现代茶叶外包装设计之中,并与现代设计形式有机融合,呈现出兼具历史感、文化感、艺术感与时代感的包装形式,促进商品的营销和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胡海萍.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5(5):191-193.

[2]张文莲.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D],苏州大学,2007.

[3]陈露.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2(19):30-31.

作者:刘桂珍 单位: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第五篇: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

摘要:茶叶当然是离不开茶文化,水墨也是中国一个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将水墨引入茶叶的外包装中,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何能够将水墨传达出来的思想、神韵在茶叶包装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是一个难题。本文试着剖析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传统;水墨元素;茶叶包装

若说茶的产出地那非中国莫属,因此,中国茶的文明历史有着数千年之久。据文字记载,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种植和使用茶树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灿烂。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看似简单的饮茶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千年积淀的结果。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合儒道、道家、佛教三种哲学与本质,茶文化对于人的教育的作用那是通过了历史的考验。文学作品是对特定年代、特定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内涵的有力再现与发扬。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与剖析,得到这个时间段的社会情况。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中国的饮茶及茶文化开始走向了世界。茶文化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学作品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去传统茶背后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生产商开始在包装上动心思,将水墨元素能够成功应用在茶叶的包装中,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1茶叶的外包装情况

饮用茶这一习惯最早是来自于古代的中国。在我国,喝茶有很长的历史。巴蜀地区不仅是我国茶叶的发展的“根”,还是我国茶文化的源头。根据以往的茶历史数据,我国的茶起源于四川地区。那时的政治、金融等影响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在我国有很深厚的传统。在秦朝和汉朝,茶作为一种饮料,变得越来越多,茶逐渐流行起来。晋和南北朝的茶的新时代逐步诞生,在此期间有许多诗歌和歌曲。在唐代产生了新一代茶贤鲁豫,意味着我国茶文化的成熟。此时,茶不仅只是作为饮料,而是中国儒学、道教、佛教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在宋代,茶文化繁荣了起来,如果翻看古书,可以看到相关的文献,当时,是有一些专业的机构,如“汤俱乐部”、佛教“千人俱乐部”等等。在明清时期,茶文化很流行,这一次在茶中通常选择“夹泡法”,而著名的人喜欢喝茶,留下许多名作,如唐伯虎的《彭夏图》、《惠山茶党》等。翻遍史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茶叶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很久。包装指的就是企业在生产的时候将物质资料给包裹起来的这一个过程。一个华丽的独特的包装可能会将购买者的眼球拉过来,会促进消费,使得购买者有更强购买的趋势和想法,使得这个物质资料销售的更广。茶叶的包装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包装的材料,包装的图案以及包装的大小。在设计包装的时候,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是否方便运输,是否好看,是否便于携带,是否方便购买者饮用,是否能够深入人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便利的传达出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是否通俗易懂[1]。现如今,我们不能再墨守陈规,要有新的突破,要跟上国家的形势,跟上党的号召,要用创新使得茶叶的包装在焕发出青春光彩。比如说在高档的茶叶中,外包装可以用精美的瓷器或者是良好的木材,也可以应用新型材料。在这些包装中可以下点功夫。比如在木质材料中有一些别致的雕刻,在精美的瓷器包装中可以画上水墨等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元素。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包装,比如青年人和老年人,比如送礼的和自己饮用的,比如办公室常饮用的和在家泡的功夫茶。

2水墨元素之与茶叶

中国水墨画最早起源自唐朝,在宋朝有一个黄金的发展期,到了后面的朝代就达到了空前的鼎盛,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与外国的绘画是截然不同的,具有中国的印记。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水和墨经过一定的调配,达到不同的浓度来绘画的。这种画重点是传达的意境,主要是黑色白色灰色三个颜色,一般来说在远地方都是抽象表述,近处则是写实。突出一个水乳交融的感觉,能够将中国的神韵突出来,给人有一个遐想的空间,使人不断的浮想联翩。将水墨元素融入茶叶的包装之中,可以满足购买者的心理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中国的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也是所有饮茶的最高准则。这种最高原则,也是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特性,也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能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勇敢与智慧。这种文化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某个时代的特点,有着中国人特有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境界,也有着不畏强权的骨气,反映出中国人追求高雅的品性。这个原则具体地说,就是饮茶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一个平和想心态,慢慢地去品尝。像欣赏一副大自然的美景一样,现在内心之中保持一种恬静,在处于一个非常优雅的环境之中,泡上一壶茶,慢慢的品,茶须静静的品,在品茶之中感受人生;泡一壶功夫茶,需要一条清澈洁净的水,一套非常干净的茶具,处于一个非常干净整洁的环境之中,重中之重,品茶的人需要一个纯净的心灵[2];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理,当茶的慢慢的流动至全身的时候,饮茶的人就会有荡涤精神的感觉,饮茶的人有一种归属感。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返璞归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能够达到心灵的极大享受。

3中国茶叶中水墨元素的具体应用

中国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水墨书画等艺术形式直接嵌入包装表面,打造出一种真实的艺术形象,如纸箱包装乌龙茶,图片中间是密集的墨水,在纸张的扩散效果上建立一个墨水,然后在用于写书法的墨水中间用“乌龙茶”字样,整体设计效果简洁明了,充分表现出水墨的特点;其次,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渗透墨水元素艺术思想的精髓,运用写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中对平面艺术设计的整体框架,以构建茶叶包装平面设计的意境。从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墨水元素的应用形式,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现代平面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师利用水墨元素的独特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和文化实现茶文化和水墨文化的统一,在市场条件下,包装设计作为传递产品信息和产品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市场上部分茶叶包装设计经常敷衍,在简朴的茶园上印上一幅现场画,消费者面对老土,敷衍外在的性质很难产生购买的意向,相反,通过水墨艺术文化和茶文化,将竹外包装,摩美茶文化,书法等互相展现,对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起到重要作用;(2)根据商业文化冲击下的时间发展特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在茶文化还是水墨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点,而不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比,保持与时俱进是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精髓,因此,设计师在进入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现代消费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心理状态,并结合时展的特点,将墨水元素的表现转化为自恋状态的艺术,使消费者在提高购买欲望的前提下承认并接受墨水文化;(3)水墨画与茶叶风格的一致性,在商品时代,茶叶包装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水墨元素的不同设计要求,例如在绘画和精致的茉莉花茶上可以绘画出女士们的脸;在金属质感的包装盒上印上遥远的茶山;绿茶盒上印有美丽的书法等,以传达一种艺术和谐的舒适心理暗示。总而言之,水墨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很宝贵的一部分,它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将传统的水墨元素引入茶叶的包装设计中,探索出茶叶的包装的新路子,以完整的设计正确地传达出设计理念,可以促进购买者购买力,也可以让世界上的人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品味其精神内涵,潜移默化地使自身道德修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燕.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茶叶,2017,39(10):118.

[2]漆波.浅谈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7,39(04):125-126.

[3]何克峰,李志强.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浅析[J].福建茶叶,2017,39(04):134-135.

作者:陈俊如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第六篇:非遗传统手工艺在茶叶包装设计的应用

摘要:茶叶产业需要在大众诉求中不断完善。事实上,远不止如此,整个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以及具体创意,所以,如何为设计者获取更多设计创作中的灵感,就成为大众的关注与诉求。本文拟从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及应用价值认知入手,结合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开展不足,通过探究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从而分析非遗传统手工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机制。

关键词:非遗传统手工艺;茶叶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理念;创新机制

在现代茶叶生产机制成熟构建的当前,我们看到包装设计,作为重要的产品项目,无论是包装设计机制,还是具体的包装设计理念,都实现了全面提升。而对于该包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机制来说,其以往,都是从客观的设计理念融入的视角出发,未能从艺术综合元素出发,从而限制了整个茶叶产品设计与包装的综合实施和全面提升。

1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及应用价值认知

在当前整个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认知日益提升的今天,我们看到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与应用,存在两大困境。细细来看,其突出表现为:传统的非遗传统手工艺机制中,其表现形式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整个时展的综合诉求。尤其是,在当前注重传统艺术和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时展进程中,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需要其通过结合具体的事物理解和认知,来品读深厚而沧桑的传统手工艺。所以,只有通过融入具体的手工艺理论学习和技术应用,才能提升其市场认知和应用能力。而另一方面看,在当前非遗传统手工艺发展过程中,其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必要的市场应用和融入载体。客观的看,该工艺,也是一种文化理念的集中融入和诠释。实际上,就非遗传统手工艺来说,其中不仅展现的是一种技艺上的优化展现,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合理融入和集中表达。但是,缺乏必要的文化思维认知与理解,这都使得该工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大受影响。结合整个工艺的发展状态以及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理念看,更多情况下,诠释和反映的是,我国社会大众自身在参与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工艺水平的传承状况,当然,结合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特征与实际内涵看,其中存在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我国传统的意识思维理念中,我国重视的是技艺上的提升,而不是科学水平上的完善,因此,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不仅成为一种美的绽放,更是一种融入具体文化体系的优异文化所在。

2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开展不足

如果我们要有效地开展茶叶包装设计活动,必须充分结合茶叶产品自身的相关特点,并通过融入系统化的时代特色,探讨适合茶叶产品的包装风格和设计理念,以全面提高茶叶产品的销售量。在电商时代的具体要求下,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的风格上,更加简单、大方,并且,整个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尤其是在电商经营机制日益成熟的当前,传统的包装设计思路,已经无法满足整体需要,只有考虑电商这一大背景,才能实现包装设计的整体需要。然而,许多茶叶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茶叶包装设计时,忽视了相应的文化诠释、创新和艺术内涵的合理表达,这必然会影响到茶叶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价值发挥。我们需要看到:正是在社会大众长期而固定的认知前提下,所具体形成的重要载体,决定了在进行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时,其既需要我们承载相应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以理念创新,推动品质升级。可以说,在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诉求中,其不仅对整个茶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其也对产品的包装设计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文化融入乃至意识诠释的今天,包装设计活动缺乏质量控制和价值诉求,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关注茶业的外包装设计活动,特别是将传统茶文化内涵的综合解读与改进结合起来,以满足公众的综合诉求。客观地说,目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缺乏独立性和人文性思维,影响了包装设计活动的价值表现。

3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分析

就整个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来说,无论是其具体的内容要素,还是相应的思维诠释,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围绕整个茶叶产品的营销诉求,来具体开展。所以整个竞技能力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就需要从其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元素出发。结合对整个茶叶产品经营市场的具体包装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我们看到,事实上,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茶叶产品自身在优化整个包装设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当然,如何做好包装设计,笔者结合具体的实践状况,认为其需要在考虑消费者基础诉求的前提下,完善融入必要的设计理念和市场化的思维,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发挥。通过对社会公众自身的消费习惯,以及对整个茶叶产品自身的价值认识,以及相关需求看,只有将产品的外在设计需要,与包装设计理念具体融合,才有可能满足其整个产业发展的综合诉求。当然,相对于传统的茶叶产品要求来说,其中所包含和具体诠释的理念认知,也在全面提升,尤其是在茶叶产业成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茶叶产品充斥市场,这实际上不仅成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整个产业经营思维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我们在具体经营茶叶产品营销活动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所在。

4非遗传统手工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机制

经过具体的茶叶产业市场统计调查,不难看出,多数茶叶包装设计自身,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认知和构造理念之中,其不仅对整个茶叶包装设计活动实施的具体价值认知比较模糊,同时,其尚未能对茶叶包装设计与产品之间的价值关系认识形成直观、具体的认知。所以,整个茶叶包装设计机制在具体构建时,完全缺乏多种资源要素的有效认知。不仅如此,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如果茶叶企业的经营者,想要及时把握茶叶产业诉求,并且取得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的价值认知,就必须对茶叶包装设计活动,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认知,而这一活动的具体基础,就是设计者自身的理解状况。非遗传统手工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具体的文化状态,其通常指的是,在理解具体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状况基础上,关注设计活动的整体变化,并且将整个所呈现出的具体特点,予以深层次融入和合理表达。所以,我们可以说,当前如果我们想要对整个非遗传统手工艺形成全面认知,就需要我们站在文化融合的视角,通过分析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具体融入的理念思维,进而满足茶叶产品的设计诉求。实际上,合理的融入和应用整个非遗传统手工艺,其从本质上看,将会对整个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思路,形成重要的影响。当然,从整个茶叶产品的价值诉求看,需要将必要的人文思维融入其中。可以说,非遗传统手工艺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特点。结合当前茶叶包装设计活动的整体开展来说,在对其进行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和系统化机制提升时,其前提和重点在于,立足市场发展的具体诉求,构建合理、完善、全面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也就是说,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在确定合理的设计原则和人文内涵,这一关键性基础和前提下,从而确保,整个茶叶产品的市场需要与整个包装设计活动之间,能够实现内涵融入,以及品质提升的最佳效果。结合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特点,以及其人文价值和艺术色彩看,将手工艺融入和应用包装设计机制之中,其将从本质上提升设计品质和价值内涵。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实现了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最佳应用。

5结语

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在具体展现茶叶产品设计内涵及思维状况过程中,其都存在一个极容易被忽略的元素,那就是文化理念的诠释和表达。特别是对于当前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来说,设计活动不仅是影响其价值的重点与核心所在,同时,实际上也是从具体的文化认知和理念诠释角度出发的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1]许凯明.在当代语境下重拾中国工匠精神———以当前传统手工艺现状为例思考非遗的坚守、创新与精神传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1-114.

[2]周保平.探究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与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关系———以仙游木雕的图案和工艺为例[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1-315.

[3]李渭涛.核心技艺传承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以佛山石湾酒厂玉冰烧酿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82-186.

作者:冷凛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第七篇: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的应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保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之绿色包装理念逐步被群众所熟知。我国物产资源丰富,茶叶是我国主要农产品之一。将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合理应用到茶叶包装中,使茶产业在市场中取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中增添优势。笔者就茶叶的主要特征以及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进行简要概述,同时研究了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时基包装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终将普及于各大小行业的产品包装中,以此促进产业与包装设计行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茶叶包装;应用

中国作为茶叶的产量大国,茶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绿色包装已不再罕见。由传统包装所存在的缺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在在逐年上升,鉴于此,茶叶作为主要日常消费品,其包装问题需得到快速解决。产品外包装是吸引顾客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美的包装往往能吸引顾客,但在产品包装过程中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包装质量不佳、包装材料使用过度、销售价格过高等问题。若没有及时解决这些包装问题,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见,在茶叶包装中合理应用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这一举措势在必行。

1茶叶的主要特征

茶叶在人们日常中并不少见,茶有清热解火的功效。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易被氧化分解,因此,在对茶叶进行包装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其主要特性,避免成分的流失。在保证茶叶产品本质不受损的情况下,再进行绿色包装,提升其总体价值。

2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的相关概述

绿色通常予以人生机勃勃的感受,它是活力与健康的代表。当下,人们对低碳行动关注度的日益高涨,促使节能环保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一大助力。以绿色作为高新科技的发展导向,将绿色环保理念深入至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各方各面,全面构建环保与经济相契合的和谐社会。产品包装是产品生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物质形式向人们表达出其设计理念,因此,产品包装设计需引起相关生产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适量运用包装材料,避免过度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及生态污染。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产生于我国当下基本国情,以绿色环保为指导思想,使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在绿色包装设计过程中,以防污染和节资源为两大指导思想,减少在生产环节中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以此制定出满足生态包容量的包装设计方案。传统的包装设计理念通常以消费者为主体,只一味地关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几乎不将环境污染作为考虑对象,忽视对包装废弃物的整理和回收。而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则使融合了经济与环境元素,根据产品包装的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回收或分解计划。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低碳环保。产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装饰和保护产品,以此促进茶产品的销售,而非过度使用包装材料和盲目增加设计成本。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则是以低碳环保为根本要求,对产品进行全方面的质量包装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包装原材料早已被新式材料代替,结合新工艺和高新技术,从而完成低碳环保的包装设计。第二,回收利用包装材料。对绿色包装的原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充分践行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到材料回收程度、材料回收难度、材料重复利用率等问题。企业针对此项目还可设立相关部门,保证将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全面落实到每个环节中。第三,包装的可操作性。精美的包装能吸引顾客的眼球,但复杂的包装拆卸通常会令人厌烦,所以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注意避免太过繁琐,保证产品美观的同时易操作。

3茶叶包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包装指的是通过专业技巧和方式对茶叶产品进行修饰和保护。茶叶不仅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且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就业,可见茶叶包装在此输出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的茶叶包装几乎不会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包装方式终将被淘汰。我国茶叶品种丰富,不同的茶叶适合不同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人应从茶叶种类、茶叶档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茶叶作为中国特色的农产品之一,使我国在国际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我国茶叶产品包装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个方面问题。第一,过度包装。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不可一味追求美观而不顾其环保性和可操作性,商家应根据具体茶叶数量及种类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和方式,运用适量的原材料,避免资源浪费。杜绝过度使用包装材料,以此节约包装成本,拉低整体生产成本。第二,包装水平偏低。目前,我国茶叶包装仍处于滞后水平,就茶叶包装材料、内部结构、包装设计等方面而言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茶叶包装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4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中的具体操作

随国家乃至全球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环保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将在各大小产品包装行业中普及。绿色包装设计理念以保护茶叶质量为核心,同时要求其包装便于运输,在包装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废弃物,且包装具有可操作性,包装材料具可回收性。绿色包装设计理念的提出,能减少产品包装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有效地降低了包装成本。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包装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可见,开展了茶叶的绿色包装工作势在必行,茶叶的绿色包装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4.1合理选择茶叶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提倡选择绿色包装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原材料,将低碳环保的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落到实处。绿色包装原材料指的是经过包装加工后仍能再次使用,且满足产品包装的基本需求。当下我国茶叶包装中最为常见的材料是塑料薄膜,该类材料不易被腐蚀,分解难度大,经过长期的累积将会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就此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已开发出新型包装材料,例如纸制品、木盒、竹盒等。通用天然植物作为原材料,代替难分解的无机材料,以此有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以木制品茶叶包装为例,木制品是天然有机原料,在包装使用后能在短期内进行分解,不会破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木制品具极强的回收性,可对其回收利用,从而节约资源且降低包装成本。

4.2合理布局茶叶包装造型和结构

对茶叶包装造型和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是茶叶绿色包装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对延缓茶叶生命周期有着非凡的意义。茶叶的包装造型决定了其包装外观,而其结构又影响着包装质量,设计人通常会根据茶叶包装造型和结构来对包装材料进行多方面选择,合理布局造型和结构能增强茶叶包装的可操作性,同时节约包装材料。通常的茶叶包装都是圆形结构或椭圆结构,这种造型与结构布局能最大程度地节约包装材料,且外观简洁大方。茶叶的特征要求其外包装具保护性且便于运输,合理的包装造型和结构能促进消费,并对茶叶进行有效保护。在对茶叶进行包装时还需避免层次过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在保证其实用的基础上,降低包装成本,切实遵循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

4.3优化茶叶包装平面设计

茶叶包装的平面设计指的是通过在外包装上进行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从而达到装饰产品的目的。包装平面设计也被称作为包装的装潢设计,色彩和图案予以顾客直观的视觉效果,就色彩而言,茶叶的包装色彩通常以绿色为主色调,再增添些许其他色彩。绿色是大自然的代表色,它能彰显出茶的精神内涵。图案也相当重要,在包装平面设计中,设计人通常以图案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展示产品特色,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促进消费。传统的包装平面设计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改革创新包装平面设计理念十分必要。完善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体制,彰显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将环保计划进行到底。

5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对我国产品包装行业意义非凡。我国作为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叶的生产销售离不开绿色包装设计理念。通过在茶叶包装中对绿色包装设计理念进行合理运用,提升茶叶产品的综合价值,使低碳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在包装原材料的选择上,首先要选取易降解且可回收的原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然后再通过对茶叶包装的造型和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以此节约包装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最后完善茶叶包装平面设计体系,设计出独具魅力的茶产品外包装,实现茶产业与环保行动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陈满儒.舒祖菊.程小毛.茶叶的绿色包装设计[J].技术论文,2015(01):15.

[2]庞野营.论安化黑茶的绿色包装[J].技术论文,2014(03):18.

[3]舒祖菊.夏业鲍.程晓毛.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论文,2007(29):4.

茶叶营销论文范文8

 

1茶叶之路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图1)。据《诗经》、《尔雅》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3000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栽种茶树,饮用茶叶。至迟在汉代,中国茶树的栽种和茶叶的饮用开始外传。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风尚都源于中国,中国茶和盛茶的瓷器(china)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称谓。1824年,英国出于世界对茶叶的需求和茶叶贸易的需要,派人四处寻找茶叶的种植地,驻印度英军勃鲁士少校(R•BRUCE)在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北部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利用中国的种植技术,逐渐开始对其扩大种植和利用。目前,全球约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其茶树树种均来自中国。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纬45°以南,南纬34°以北的广袤区域。但饮茶习俗却遍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中国茶叶外传,一是因为茶的提神醒脑和医疗保健功能;二是茶叶是高寒地区牧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以肉食为主的民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三是茶与佛教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尚“茶道”。茶叶在什么时候,从何地方开始向外传播,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中得知,中国茶叶最迟从汉代开始,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茶文化通过以下通道外传。   2茶叶之路传播途径   向东传播:由海路到日本、朝鲜半岛等国。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在当时的日本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都设有官管的茶园,专门种植茶叶供朝廷使用。9世纪,日本全面仿效唐王朝,饮茶随“唐风”一起在宫廷和高级僧侣中风靡。并在日本兴起了第一个茶文化高峰“弘仁荣风”。12世纪,日本僧侣荣西又从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带回了优良茶籽和宋代“末式冲茶法”,并写成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极力鼓吹茶的药用和养生价值,并将该书献给当时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实朝。寺院也将茶作为药救助贫苦百姓。形成了日本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其后,日本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不断融合,至15世纪下半叶,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茶道。茶叶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在新罗统一时期(668年~935年),唐文宗太和后期新罗大使大廉在返回朝鲜时,将茶树籽种于华岩寺。“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埋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   向南传播:从四川、云南经西藏,延伸到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形成著名的“茶马古道”。时间至迟在西汉以前,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原是边地相互沟通土产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而自然形成,后因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而大兴。茶马古道所经过的周边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当地生活的藏民,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以抵抗高山严寒,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但却没有什么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必须依赖茶叶分解脂肪,防止燥热。在长期的生活中,藏民创造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汉族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藏、川、滇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换“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形成一条中外著名的“茶马古道”。   向西传播:沿续古代的丝绸之路到波斯等国。丝绸之路是由张骞在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应该说明的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就早已存在。其起始的时间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还需要指明的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汉唐时期,其标志性的现象,是大批阿拉伯商人专程来中国购买丝绸、瓷器、茶叶等,经新疆,远销至波斯等国家。   向北传播:从湖北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蒙古直至俄罗斯的大通道。时间至迟在明代(图2)。在茶叶外传的四条通道中,向东到日本、韩国的茶主要以佛教为媒介传入,还谈不上以茶为贸易,也不是专门的茶叶贸易通道。向南到不丹、尼泊尔、印度的茶,是唐宋时期官方以茶换取战马开辟的“茶马古道”。元代和清代,入主中原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并不缺少战马,这条“茶马古道”就改为民间商业通道,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是一条从事多种土特产品(包括茶叶)经营的古道。向西随丝绸之路外运的茶,是中西贸易中的重要货物之一,但这条通道主要的是运送丝绸和瓷器,茶叶只是副产品。在这条路上曾有过茶马互换的专用场所,那只是封建王朝因战事需要而开设的临时场地,还谈不上是专门的茶叶贸易通道。只有向北外运的茶,是专门为茶叶贸易而开通的通道。这条通道要经过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区域,又没有现存的通道可借用,必须开辟专门的通道。这条路因茶叶贸易而开辟,又因茶贸易而兴盛,最后因茶贸易衰败而废弃,可以说是一条严格意义上的茶叶贸易大通道。   1689年,满清王朝和沙俄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建立了两大帝国间直接的贸易和政治层面的接触,从理论上说“茶叶之路”作为中俄间的贸易通道正式形成。1824年,通过恰克图进行的茶叶贸易达到了顶峰。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鉴于中俄茶叶贸易引起的巨大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此,出台各种措施,限制和打压茶叶贸易。1929年,中蒙之间最大的茶叶贸易公司大盛魁商号的关闭,从理论上标志着茶叶贸易的衰亡和茶叶之路的废止。   3茶叶之路建筑遗产的启迪   茶叶之路由南至北长达万里,纵贯大半个中国,作为文化线路,涵盖的文化遗产资源不可胜数。在茶路遗产中,以建筑为主要形式的物质文化遗产中,部分被国家各级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图3)、名村,使这些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更多的建筑遗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没有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如赤壁许多小桥、石板路以及北方小关隘、骡马店等(图4~7),都因为单体建筑价值还够不上保护的标准,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相信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这些文化遗产将会纳入各级文物保护范围。#p#分页标题#e#   如果仅从单体建筑保护与重要性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应该看到其中不少遗产目前确实不够条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遗产孱弱而孤立,如果理所当然的任其废弃,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从文化线路的高度来看待万里茶路,这些级别较低的文化遗产便能鲜活起来,犹如散乱的珍珠被这条文化线路串联起来,成了万里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从而具有了一种整体的意义。而且越是这种低级别的文化遗产,就越是接近当时晋商贸易的生活现状,从而越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   我国正准备申报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这些文化线路的开辟大都是封建朝廷的政府行为;而茶叶之路则是为民商开辟,代表着明清之际民族商业资本的崛起。特别是晋商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塑造企业的文化依据,形成了“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和经商宗旨,追求质量第一,重视“和气生财”,注重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对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均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保护茶叶之路这条文化线路,刻不容缓!万里茶路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铸就了万千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知道,茶文化本身,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意义,带有浓厚的文化精神。湖北的采茶调、茶歌、茶戏、茶道等将茶乡的田园精神深深植入了荆楚文化中。特别是茶叶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以外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世界贡献巨大。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过:“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在全球公认的茶叶、咖啡、可可三大饮品中,茶叶名列为首位,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可以说全世界的饮茶习惯和文化都是来自中国。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岁月中,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少是因为封建王朝关闭边关,阻止茶叶贸易和外运而引发的。   另外,茶叶之路对社会安定,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自湖北以北地区,基本没有相应。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茶叶之路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社会安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特别作用。晋商推崇的忠义、诚信为本的文化和“关公崇拜”等,也说明茶文化中非物资文化遗产在精神层面的作用。茶路上的建筑在体现各民族风情的同时,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凡此种种,只有以文化线路来统领万里茶路,才能使茶文化得到更为深刻的挖掘;也只有和茶路上的建筑遗产结合起来,才能使茶叶之路获得整体上的意义。长达万里的茶叶之路,纵贯戈壁大漠,连结东亚西欧,输送了华夏特产,弘扬了神州赤子和谐友善、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茶叶之路是晋商外贸活动的大手笔,是在封建王朝时代难能可贵的民间长途商贸,是突破统治者禁锢的卓有成效的市场运作,是儒商义利兼顾的商业文化的真实展示。晋商在两个多世纪内,运往俄国的茶叶至少在300万吨以上,是中国运输史、茶叶史、东方文明史和国际贸易史重要的历史篇章。   4茶叶之路的意义   文化线路的研究是当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动态。2003年3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会议,要求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文件《行动指南》的新一轮修订中加入有关文化线路的内容。2008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16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文化线路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范畴。   文化线路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和对世界文化贡献的标志。由此,世界各国纷纷将文化线路作为本国遗产保护的重点。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责任去保护那些具有价值的文化线路;同时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加强文物保护也刻不容缓;特别是中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博大而厚重的文化遗产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线性文化遗产。   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文化线路都应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从湖北到莫斯科的茶叶之路作为一条线性文化遗产,历时约250多年,广泛而深刻影响着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代表了人们通过贸易活动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中国、蒙古和俄国之间,汉、蒙、俄罗斯等民族之间的交往;代表了茶叶之路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和相互滋养。中国境内茶叶之路上的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恢宏气度,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必须把它们保护下来,这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自觉。针对当前茶叶之路上古迹遗址分布零散,保护层次不统一等现状,论文探讨用文化路线这一特殊的形式,研究古迹遗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对湖北境内的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尊重多样性和线路连贯性为主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历史上“茶叶之路”所经过的城市与农村环境风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从城市整体特色的保护,历史老街区的保护,以及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强调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保存即将湮灭的建筑,并把它们带回生活,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它,用今天的语言表达它,为保留历史城市与村镇的特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的支持,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茶叶之路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也为现代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茶路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沿途的村寨、民俗风光和数不清道不完的缠绵悱恻的故事,以及在这条文化线路中不同的民族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演绎了历史的悲喜剧,形成了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和旅游资源。约4000km的路程,无数建筑与废墟,印证了茶叶之路的雄伟与壮阔,并深深植于人的灵魂。其自身的博物馆作用,可以向旅游者充分展示传统建筑所带来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文化遗产是文化进步、文化创新的母体,而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是文化发展的先声。茶叶之路是中国近代国际贸易的先声和童年。随着它赖以产生的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消失,但它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获得了审美意义上的新生。广泛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茶叶之路上的建筑遗产是茶文化的真实载体,不仅具有历史与考古价值,而且具有一种精神象征。#p#分页标题#e#   5茶叶之路建筑遗产的保护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次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正式通过了《文化线路宪章》,并使之成为国际文化线路保护的基础性文件。   中国的茶叶之路就是宪章中强调的文化线路。它将陆路、水路或其他交通线路用一种有历史联系和文化关联的动态方式集中起来,呈现出多边的、更完整和准确的历史图景,构成跨地域、跨学科的共享构架。茶道线路遗产包括水陆运输,商贸、宗教、迁徙等特定功能的线路主体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相关历史环境和景观、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所体现的重要历史时期中民族、国家、地区间进行的多维、持续和互惠的茶叶贸易和思想、知识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不仅加深了世界民族间的了解和沟通,而且加强了国际间和地域间贸易合作。   茶叶之路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围绕砖茶的生产、长途运输和营销,形成了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俄罗斯与欧洲之间长达上几百年的经济交流。在这条路上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以茶治边”政治局面,造就了享誉海内外的“茶叶之路”文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砖茶所承载的政治和文化意义超出任何一种普通茶叶,它已不是一种普通的物品,它的历史也绝不是一部的茶叶贸易史,它是中国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蒙古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记录和见证了中国、蒙古以及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一部砖茶史就是内地与西北少数民族以及中蒙、中俄和中欧的交往史。   茶叶之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富于代表性的载体,其遗存的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造诣和时代特征被视为一段历史的缩影,为研究我国的对外贸易,建筑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凡展现。   今天,当我们置身于茶叶之路时,扑面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至今的光彩华章,作为震动历史的茶叶之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当我们在回味茶叶之路带来无与伦比的审美享受和心灵震撼的同时,我们深深的感到必须尽快将茶叶之路上的建筑遗产保护起来,保护这段历史,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基。特别是当前迅猛兴起的城市化进程,使我国许多城镇“旧貌换新颜”,原来的地形地貌、乡土特征、文化特色被淹没了,换来的是“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城镇空间,斩断了自己的文化血脉。   人类社会在进步,居住环境必然与时俱进,如何使我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对这两者关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历史精神的本质在于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重温历史、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身承担的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我们深信:一个国家一旦拥有伟大而悠久的历史,就一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