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例6篇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德育渗透

当前对于加强初中生德育教育是一项重大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这对当代的初中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更为艰巨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德育教育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正是德育教育的最好主阵地,它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在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注意陶冶情操,养成德育品德,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品质。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转变旧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上有很多人常常把“分数”高低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认为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好,从而忽视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育的倾向。然而现实的德育评价标准却是诸多方面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就是一门德育教育课,它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更是铸造了学生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是集德育与智育内在统一的德育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对学生德育知识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在德育方法上,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作用,必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针对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的特点,我在实际教学中,较多的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研讨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某一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是怎样创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共同追求的目标。比如,我上每节课前安排5至8分钟的演讲,用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心理素质等能力。学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身边小事、新闻时事、社会热点等。 还有,在具体教学中,可结合现实学生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点让学生进行研讨,最终引导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让他们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的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教学流程,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为了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必须在知识传授的准确度上下一番功夫。教者要根据教材实际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生动的教学,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流程中,更应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流程系统化、艺术化,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观点的空间,这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者要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因为学生对身边的事倍感亲切,以引起学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师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产生共鸣之时,也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情感上的渗透不仅在课上,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就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多谈话,以便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寻找一种更佳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潜移默化的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四、利用课外活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25-01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探讨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提高学生内心自我道德完善的水平

一个人的道德意识越完善,对自己行为的道德意义就理解得越深刻,就会自觉地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也逐步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提出遵守纪律的要求而且要对违纪现象进行批评,应该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应该怎样去避免。比如在打羽毛球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球没有打好而下场,此时就将羽毛球拍丢在地上,此时不应该直接把学生叫过来批评,丢羽毛球拍是不对的,对同学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易损坏器材等,在这时我们可以问学生是否生病了怎么心情如此不好,需不需要休息等问题。在过问与回答中将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提出,并在问的过程中提出这样会给同学留下怎样的印象?与同学的关系将会如何?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经过一问一答,学生会有意无意中理解和自觉道理,从而自觉地遵守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并不断地自我完善道德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把道德观念,都渗透在学生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中。

三、在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活动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情节、竞赛成分和比赛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这一特有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迎面接力跑”中,要求集体合作,也要求个人的努力,同时由于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必须遵守规则,依次序行事。在整个过程中表现了学生爱集体,为集体争光,也表现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遵守纪律的品质。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讲述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事迹。接着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取一个学生既了解又崇拜的体育明星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的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在开展球类项目学习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反对个人主义,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犯规等,面对对手要友好的、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好球风,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良好品质

四、在创设的情景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在800米、1000米的练习中我还设立“关卡”,所谓“关卡”就是每到一个点就到那边去报到,在纸上打个洞,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质。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总之,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教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施教于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扬.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

为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每个学校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教师应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1.教师认识不高

一些专业课教师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不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缺乏渗透德育的意识。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局限于教专业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与自己无关。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潜力极大。由于道德学习是德育工作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而不利用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无疑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损失。为此,我们有责任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实践进行重新审视,努力寻找教学实践中的盲点,积极探求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从而把提高德育工作目标落到专业课教学的实处。

2.教师之间的不平衡

教师育人的意识强,才能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同一所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的程度,总的来看尚不如智育方面,随意性尚未能得到克服。

3.缺乏德育渗透的保障机制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只是追求单纯的专业知识评价尺度。特别是在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中,对专业和学术水平强调较多,并作为硬指标提出量化要求,而对育人工作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显得软弱无力,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这方面要求,即使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基本不予考虑。

二、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及重要性

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1.课堂德育渗透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德育为首,它是一切教育的先导。《教育法还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得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其重要的实践主体无疑应是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必须依靠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4

就体育教学而言,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体育教学既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运动、身体健康的任务,还承担着把学生培养为明白事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呢?笔者认为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体育教育中引入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因此,美育教学非常重要。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对形体美、健康美、心灵美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增强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格。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随时注重自身的语言美、行为美,才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当遇到顽皮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影响时,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进一步的调查顽皮学生的原因,然后再慢慢的进行开导,尽量用心灵去感化他。同时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热情帮助学生,关注每一个细节,对每个动作优美的同学要加以表扬,对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如开展篮球比赛,我参与小组比赛等,学生和教师一起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活动能使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更容易听到学生内心的想法,听到他们的意见。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灵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几种方法值得借鉴。一是激励竞争法。体育教学一版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用这种方法是,教师要把握好度,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二是时机捕捉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启发诱导,是体育转化为德育。例如,在足球比赛时,教师可利用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投入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三是情感感染法。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在学生的面前成为一名四肢发达而又知识渊博,技能过硬而又形象高大的楷模,要举止大方优雅,语言丰富文明,言传身教,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形象,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了体育教育中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

三、注重培养拼搏精神

在体育竞技中,很多的项目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体能。而体能训练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这正是对学生进行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拼搏进取的思想训练的大好时机。例如在长跑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长跑动作常规和技术要领外,还应教会学生克服长跑中的极点(运动中最累最难受的时刻),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和运动特征。特别是在此时,更需要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只有一次次的克服它、抑制它,才能逐渐的减小超越极点时的疲惫和难受程度,否则永远也超越不了极点,或者超越极点时跨度时间延长,感觉难受的时间也加长,不但达不到增加体质的目的,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除给学生讲清楚道理外,要及时鼓励学生在此时哪怕是慢跑,都不能停下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极点的意义,感受克服极点后的轻松,品味拼搏产生的喜悦,让他们明白“彩虹总在风雨后”的道理。从而引申到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等方面都要以对待极点的方式来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极限,充分把握和展示自身的潜力,挖掘并拥有顽强拼搏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合作精神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也应充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古诗《春望》、《泊秦淮》、《过零丁洋》时,让我们倾听已届风烛残年海外游子的心声,领悟仁人志士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让学生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可进行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进行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秋水》,要求教师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来,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思考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了一颗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如《背影》一课通过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让学生感受父爱如山,这样的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快乐。一个人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中的困难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是现在常听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同学间为了一点小事争个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友情带来的快乐也很有必要。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针对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书”的歪理谬论,我对学生说孔乙己这个畸形社会的产物既让人感到可笑又让人感到心酸,他的观点“窃书不能算偷书”是错误的,“窃书”就是偷书,是一种盗窃行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或公共财物的违法行为。并教育学生: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便一根针也不能拿,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否则就会形成“儿时偷针,大时偷金”的坏习惯,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来获得物质财富,做一个优秀学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细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就可以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候冬梅 刘艳芳《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渗透教育》.中国科教创新,2010,(27)。

[2]魏书生 刘继才《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字:初中教学 政治教学 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的学科,主要讲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识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的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思想政治课也是确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俄国著名的哲学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过:“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可见德育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新形势下,作为人才必须具备的两大能力分别是才能和德能,德能为才能的发挥起指导作用,而德能的高低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黄金时期,我国非常重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求各中学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摆在尤其重要的地位。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2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古语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的教育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真心的交流,才会使受教育者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育的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情理互动的氛围是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尊重学生,这不仅是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更是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要进行表扬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加表扬,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还会形成一种榜样效应,将这一正确的行为、观点影响范围扩大化,这种德育渗透发挥的作用远胜于单纯的说教效果。

2.2确保德育工作的广泛性、可行性

政治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应重视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文明习惯的培养。在已往的教学工作中常常忽略中学时期学生的特点和可接受范围,造成工作要求过急、过高的情况时常发生,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所以,在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要循序渐进,在实践中逐渐探索,把握好度,确保德育工作的广泛性、可行性。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的德育工作应分别对待,明确目标、分清层次、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逐渐提高学生的政治、心理素质。例如在培养学生一种正确的行为习惯时,首先要引导其尊重、接受相关的约束与规范,进而培养其“自律”意识,最后才有可能达到“自觉”的效果,真正形成以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行为的习惯。

2.3注重细节教育,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使德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渗透的重要手段,教学工作者除了全面传授理论知识外,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中取材,将学生从空洞的理论说教中引入现实社会,对特殊事例组织探讨,倾听学生的看法,对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对有偏差的观点加以纠正,这样不仅能够在头脑风暴中集思广益,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生活的细节、注重学生思想变化的细节,抓好时机,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内容,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2.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关键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但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是以他“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深刻的观点认识以及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如果教师心中有意或者无意地想将学生引向某一个特定的目标,则显然他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心中有爱和自由,那么他便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困难而去帮助他,学生便不会成为只按照方法和公式操作的机器人,而是永远觉察、留意、自动自发的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言传身教,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教育。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对自身人格的要求,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果断的办事能力和明确的判断力,这些优秀品质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当一个教师具有相当开阔的视野和极深的文化修养时,自然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语

“教书育人,育人是目的,教书是手段。教书而不育人好比木雕泥塑,虽有人形而不能活动;育人而不育心,好比塑料玩具,虽可电动,而无生气;育人而不以德,好比断线风筝,随风而去,不知所终。”在中学的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项本职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思想政治授课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自觉意识,以真心的交流达到深化德育教育的目的,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