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范例6篇

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范文1

笔者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拓展部分方剂讲课内容。仅以个别方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授课经验以供参考。

1结合化学成分性质分析

处方剂型选择在方剂绪论中提到中药最常用的剂型———汤剂。“汤者,荡也。”汤剂往往起效快,作用突出,因此历代古方多以汤剂为主,命名亦是多出现“汤”字。例如桂枝汤、小青龙汤、完带汤等等。但是稍加留意的,有些古方的剂型为散剂,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四逆散等。为什么古代医圣特别选择散剂?带着该疑问启发学生思考:用汤剂合适还是散剂更合适?以银翘散为例,该方组成药味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等。这些药材气味芳香,从化学成分上分析则多含有挥发油。采用水煎的方式,一方面不利于挥发油的溶出,另一方面火候大了又容易导致挥发油的耗散。因此我们的先贤则采用最简易的办法,直接将芳香性药材打成粉末直接冲服,或者打粉后(有利于挥发性成分的释放)再用水速煎。基于此拓展开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处方中有多味富含挥发油的药材,这类处方开发成现代中成药,选择什么剂型最佳?是滴丸、软胶囊、丸剂或是片剂等等?

2结合方剂的功效和毒性分析

剂型的选择丸剂虽是一种常见的剂型,但往往也包含了很多考虑因素在里面。这包括:一般具有补益功效、服用时间相对较长的方药,例如六味地黄丸,做成丸剂既能保持疗效持久,又方便服用;或有毒性的舟车丸,做成丸剂可抑制药物的毒性效应;或需要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减缓药效强度的桂枝茯苓丸。目前,市面上由古方开发出来的中成药剂型多样,可以进一步根据处方的功效启发学生思考成药剂型选择的合理性。例如二陈汤是治疗湿痰症的代表方,做成中成药剂型一般不宜选择蜜丸或蜜糖浆,因为蜂蜜具有滋补作用不利于祛痰湿,可以考虑采用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对于左归丸、人参养荣丸、右归丸、大补阴丸等之类的补益方,成药采用蜜丸一般效果可能优于浓缩丸,因为这些处方中既有植物药又有动物药,浓缩丸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会使得部分有效成分流失。

3根据功效和毒性分析

处方煎煮方法的选择大家都明白解表剂一般需要“武火快煎”,例如吴鞠通特别强调煎煮银翘散时“香气大出则取服”,这也是避免有效成分过分损耗的原因。但是实际应用中,患者还面临一个困惑:需不需要翻煎?翻煎后的汤药疗效是否改变?学生则不清楚。这时候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根据挥发油易挥发、易氧化的特点,处方已经经过“武火快煎”,第一煎之后大部分挥发油已经消耗的差不多,再煎则“轻、清”之气无存而“味厚入中焦”,已无解表功效;因此,含有大量挥发油的药材处方,一般无翻煎的必要。同样,对于含辛散药味比较多的处方,例如理气剂的方,一般也不建议久煎、翻煎。但是对于味厚药味较多的处方,例如补益剂、治(内)燥剂、治(内)风剂中的方,一般可以考虑久煎、翻煎以提高药材利用率。对于含有毒药味的处方,合适的煎煮方法是降低毒性的关键措施。例如细辛有“用不过钱”的说法,并且现代药典规定细辛用量不宜超过3g。但是张仲景等医家均广泛应用细辛于临床,《伤寒论》中用细辛的方,每方用量均超过3g,怎么没有史书明确记载仲景方会引起中毒呢?这是由于细辛中含有黄樟醚,这是一种对热不稳定的有毒成分;在汤剂中煎煮时间超过半个小时以上,基本上汤药中黄樟醚含量较低不足以引起毒性反应。按照《伤寒论》含细辛方的煎煮方式,一般煎煮时间会超过1小时,所以不显示毒性亦不奇怪了。细辛“不过钱”的说法这实际是指细辛药材打成粉末直接口服的剂量不宜“过钱”。同样,附片、川乌等的有毒成分对热敏感,久煎能够有效地降低汤药毒性成分的含量。

4根据处方药物成分分析

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目前,中、化学药联合用药已较为普遍。只要联用得当、合理,可相互为用,取长补短,增强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然而若配伍不当,则可产生毒副反应。笔者查阅文献报道,常见的混合药用禁忌有:1)含有乌梅、山萸肉、陈皮、木瓜、山楂等有机酸成份的处方或中成药与磺胺类、大环类内酯类、利福平、阿斯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增加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引起结晶尿或尿血;增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肝毒性,甚至引起听觉障碍;可使利福平和阿斯匹林的排泄减少,加重肾脏的毒副反应。2)有些中西成药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合用后药理作用相互加强产生毒副反应。强心苷有较强的生理效应,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如六神丸、救心丹等含蟾酥、罗布麻、夹竹桃等强心苷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毒毛花苷K等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发汗解表类成药如防风通圣丸、通宣理肺丸等与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导致发汗太过,产生虚脱。3)药效学发生拮抗作用而产生毒。如甘草、鹿茸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水钠潴留和排钾效应,还能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使甘油、乳酸等各种糖、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从而减弱胰岛素、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降糖药的药效。类似相关的中药复方或成药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需要授课老师指引学生去关注、积累经验,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发挥的专业优势。

二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需要提高

中药方剂范文2

[关键词]《中医方剂大辞典》;栀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组方规律

[Abstract]Gardeniae Fructu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health foods and clinical medicines, is a type of edible food and medicine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provides good materials for prescription analysis and the R&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he composition regularity of formulae containing Gardeniae Fructus in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R&D of new drugs TCMISS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of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Gardeniae Fructus The software’s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association rules and other date mining technologie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commonly used drugs, combination rules and core combined formulae containing Gardeniae Fructus Totally 3 523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involved 1 725 Chinese herbs With a support degree of 352(10%) and confidence coefficient of 90%, 57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combinations were screened Drugs adopted in core combinations we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selected according to definite composition methods They were used to mainly treat 18 diseases Gardeniae Fructus have often been combined with herbs for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ication, expelling pathogenic wind,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invigo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and ga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to mainly treat jaundice, typhoid, headache and other syndromes

[Key words]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Gardeniae Fruct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ISS); composition regularity

doi:10.4268/cjcmm20160729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属卫生部颁布的药食两用资源,性寒,味苦[1],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降压、镇静、解热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2]。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其中,栀子黄色素是一种稀有的水溶性色素,无毒性,国内外已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和工业染料[3],诸如糖类、酒类、面类着色及作为调味品等;其在医药、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而作为栀子主要药效成分的栀子苷也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药上用作抑菌剂及清热解毒剂。栀子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其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膀胱炎、目赤肿痛、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基于栀子的保肝作用,在保健食品的配方中也常应用,据报道,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配方中栀子与茯苓、葛根等同用,此外,还在免疫调节、抗疲劳等保健功能中均有应用[5]。鉴于栀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对含有栀子的方剂进行收集整理,进一步深入分析其主治疾病、配伍规律及在现代临床中的使用情况,将为栀子的临床应用及深度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收载了1 800余种中医药及有关文献中有方名的方剂9万余首[6],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及中医方剂分析的良好素材,对其中方剂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不仅可以总结中医防治疾病的规律,还可为中药新药的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本课题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构建了《中医方剂大辞典》结构化的数据库,为中医方剂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TCMISS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栀子的方剂进行了挖掘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处方来源

本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栀子方剂进行收集整理,以明确组成中含有“栀子”的方剂,其中“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和“姜栀子”均为药物“栀子”,共得到3 523个处方。

12数据分析

通过TCMISS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栀子”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3 523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7]等。

2结果

21统计分析

211用药频次分析3 523个含栀子方剂中,涉及药物1 725味,通过“频次统计”,得到含栀子方剂中使用频次较高(频次≥239)的34味药物,见表1。

22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

221含栀子方剂的用药高频核心组合35 23个含有栀子的方剂,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52”,支持度10%(表示至少有352首含栀子方剂出现,占总处方数的10%),在352首含栀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和核心组合共57个,其中2味药的药对有41个,3味药药物组合16个,见表3。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1,当支持度为10%时,能全面展示药物的使用状况;支持度上升为15%时,药物清晰地显示了组方规律,栀子常与清热解毒、解表退热、祛风解表、活血行气、活血化瘀几类药物联用;当支持度上升为20%时,明确得到与栀子搭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解毒类及泻热活血类药物,如黄连、黄芩、大黄等,此组合源于(《永类钤方》卷二)中方剂四黄丸。

222含栀子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网络图根据表3中所示栀子核心药物组合,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栀子与祛风解表联用,如栀子防风,见图2。栀子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联用,如栀子黄芩黄连,见图3。栀子与活血行气、补血活血药联用,如栀子川芎当归,见图4。当支持度较低时,可以较全面地显示每组药对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当支持度不断升高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也更加明确。如“栀子黄芩黄连”配伍药对,当支持度为20%时,涉及药物13味,可以较全面地显示各中药的配伍情况,随着支持度上升为30%,可以看出原料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愈加明确,主要与黄柏、黄芩、黄连、大黄、当归、连翘和甘草等配伍应用,形成了最为核心的组合,涉及的方剂包括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解毒汤等临床常用方剂。

23中药栀子用于治疗黄疸用药规律分析

231常用药物频次分析3 523个含栀子方剂中98个方剂对黄疸具有治疗作用,涉及药物162味,通过“频次统计”,得到对黄疸具有治疗作用含栀子方剂的使用频次较高(频次≥10)的22味药物,见表4。

232基于关联规则的配方分析98个对黄疸具有治疗作用的含栀子方剂,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5”,支持度15%(表示至少有15个方剂中出现,占总处方数的15%),得到常用药物组合共32个,其中2味药的药对有21个,3味药物组合11个,见表5。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5,支持度分别为10%,15%,20%。

3讨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栀子方剂的主治中医疾病涉及黄疸、伤寒、头痛、便秘、口疮、痢疾、咳嗽、发热、腹痛赤眼等,正如《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苦,寒。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齄鼻,白癞,赤癞,疮疡”;《名医别录》记载“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8]。分析结果表明,栀子常与清热解毒、活血行气、补血活血、祛风解表类、利水渗湿类、温阳类药物联用,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解毒类,如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甘草等,与黄连、黄柏、黄芩配伍为名方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卷一),该方剂可用于胆道感染、脓疱疮、湿疹等属于实热火毒壅盛者[9];与甘草、黄柏配伍即为名方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黄疸、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细菌性痢疾、疮疡等病症治疗[10]。由此可见,栀子所涉及的中成药以清热、泻火、解毒为主。

为进一步分析栀子与不同功效药物的配伍规律,本研究将表3中所含栀子的核心药物组合,选取频次较高的“栀子防风,栀子黄芩黄连,栀子川芎当归”3对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见图2~4。“栀子防风”,以清热药与祛风药配伍,具有祛风清热的作用,多用于外感风邪、里有郁热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进一步配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品,如甘草、连翘,四者配伍即为连翘饮(《类证活人书》卷二十),可用于治疗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栀子黄芩黄连”为黄连解毒汤的核心组成,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常与甘草、黄柏、大黄等同用,加强清热、泻火、解毒之效。“栀子川芎当归”的配伍体现了清热燥湿与养血活血同用的组方原则,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夹瘀的病症,在支持度为30%时,栀子与当归、白术、生地黄配伍可组成方剂加味四物汤,其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11]及青春期女性痛经[12]等。因此,栀子配伍的药物不同,主治的功效存在差异,可以灵活运用治疗不同病症。

由栀子主治疾病可知,含栀子方剂在中医疾病中治疗黄疸的使用频次最高,因此选择黄疸为例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栀子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提供参考与借鉴。本研究分析含栀子方剂在治疗黄疸中的用药规律中发现,栀子与茵陈、大黄等配伍可组成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茵陈蒿汤,是黄疸治疗的基础方。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茵陈蒿汤能降低试验大鼠和肝内胆汁淤积症住院患者的胆红素、部分肝酶指标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3]。此外,加味茵陈蒿汤对脾胃湿热型女性寻常痤疮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调节机体内性激素水平,可改善患者状况,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4]。含栀子的黄疸治疗方剂中,除了清热燥湿的中药外,主要配伍利湿之品,如茯苓、猪苓、泽泻、滑石等,体现了治疗黄疸,“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原则。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承载中医理论,并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通过分析方剂的用药规律,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而且对中药新药研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利用TCMISS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栀子方剂进行整理、分析、发掘,能清晰阐明含栀子常用药物组合及配伍特点,进一步可揭示含栀子方剂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用药规律,为栀子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新的临床适应症发现及含栀子保健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90

[2]黄仕孙,吴曙粤 栀子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述[J]内科,2010,5(5):534

[3]阎少辉,张德权 栀子色素研究进展与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21(6):28

[4]倪慧艳,张朝晖,傅海珍 中药栀子的研究与开发概述[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538

[5]张怡光,唐仕欢,贾蔷,等含栀子保健食品配方原料应用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470

[6]彭怀仁中医方剂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杨洪军,赵亚丽,唐仕欢,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06

[8]杨洪军,申丹,唐仕欢,等方药纵横――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31

[9]方雪琴 黄连解毒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5,37(10):2254

[10]朱继孝,李雪眨李磊,等 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大鼠退黄作用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5,26(1):25

[11]张晓磊 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8):14

[12]查彦明 四物汤加减治疗青春期女性痛经的临床疗效[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3):80

中药方剂范文3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与学的互动性不够,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去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  教学手段固定 中药药剂学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结合实验教学,学生在固定的理论教学或有限的实验操作中很难将所有的剂型一一熟练掌握。因此就需要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其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繁杂,重点内容不够突出,有些内容和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的授以本学科进展概况和前沿理论,以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2.1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的各种制剂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每种方法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印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时就778论文在线  / 可以针对一种常用的中药,以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以所需要掌握的不同精制方法一一举例,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澄清吸附,树脂富集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精制成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加深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

2.1.2  类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难免会造成枯燥的感觉,学生在每次相对较长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如在讲解泛制法制备丸剂时可以类比于“滚雪球”,在讲解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之一抗氧剂所起的作用时,可以类比于其为保护主药的“挡箭牌”等等。这样的类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加强记忆,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2.1.3  流程教学法中药药剂学由于其剂型丰富,每种剂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应用较困难,所以考试也就难考出好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使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各个章节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再用“流程图”的形式给同学介绍: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工具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仍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时间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消化,增加了课堂的节奏感,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

    

另外,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这些内容板书无法形象地表达,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ppt(power point)幻灯片能够以图片、表格、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将制剂中的一些设备、流程、制备过程等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感观认识,加强记忆。因此,在中药药剂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些方便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2.2.2  “实物”教学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非常的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剂型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上市成药的展示,加强学生对某些剂型的感官认识,特别是一些非常见的新剂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3  参观教学中药药剂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制剂的生产,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工业生产的条件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工业化大

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也可以以影像(dv)的形式将某些剂型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使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在学校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很好补充。

2.2.4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如可以预先给学生实验主题,如某个制剂的制备,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并实施,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作出实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药方剂范文4

[关键词]白发;组方原则;用药

[中图分类号]R7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5-0746-03

Analysis on the medication and principles of formation about prescriptions of internal use to presenile poliosis

LIANG Pei-gan, XIAO Qin-fang, ZENG Feng,ZHONG Hui,MO Qin-xian,LU Yao-yao,YANG Li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 Zhou510515,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earch on the character of making prescriptions and selecting herbs of presenile poliosis, and provide the instruction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eating presenile poliosis. Methods292 prescriptions of treating presenile poliosis were collected, these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about their medication making and principles of formation. ResultsThose prescriptions were mostly maked on the principle of tonifying liver and kidney,benefit Qi and nourishing blood,dispelling wind,benefit spleen,nourishing heart,removing heat to cool blood etc,andthe most common styles of prescriptions were syndrome of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heat syndrome,among them Liuweidihuangwan and Qibaomeirandan can be seemed commonly,an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herbs are 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Rehmanniae, Fructus Lycil,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are ranked ConclusionBasing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we can make prescriptions to treat presenile poliosis on the basis of Qibaomeirandan and etc.

Key words:presenile poliosis; principle of formation; medication

目前,白发的中医分型和用药都不甚统一,近年来,笔者通过搜索相关文献,收集了共292首治疗白发的内服中药处方,对其组方原则、分类和用药做了整理和分析,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的选方用药。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的文献,并查阅了近百种古今相关书籍。主要杂志:《中医药学报》、《陕西中医》等,教材:《中药学》,著作:《中医皮肤美容方剂大全》、《圣济总录》等。

1.2 方药分析方法:药物分析以《中药学》教材[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中华本草》[3]中的药物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为依据进行统计分析,若《中药学》教材已收录该药,则以教材为标准,若《中药学》教材中没有收录该药,则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标准,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也未收录该药,则以《中华本草》为标准,统一药名,并输入药物功效及性味归经。处方分析则以单味药物为单位,结合药物配伍等进行分析处理,具体方法见下文。

2结果

2.1中药组方原则分析:笔者浏览了292首内服方剂,发现组方用药主要集中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健脾、养心、清热凉血,另活血化瘀、滋阴安神、理气解郁、温补肾阳等相对较少,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健脾、养心、清热凉血等治则明显多于其他类,占88.30%。

2.2.处方分类统计:结合以上中药组方原则及处方中实际的药味比重,把处方分为六类,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肝肾不足为主的处方占55.99%,超过一半;治疗血热偏盛、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心肾两虚为主的处方所用频率则相差不大,另外尚有不便归类或所属类型数目偏少的处方25首,包括风热上扰、肺肾亏虚、气阴两虚等型。

结合表1和表2分析,含滋补肝肾治则的方剂222首,占所统计方剂的76.03%;得出结论:现代医家大多以“肝肾不足”立论,中医治疗白发集中于滋补肝肾、养血祛风,药物组成以滋补肝肾、养血为主,兼以益气、祛风。另外比较发现,虽然含祛风治则的方剂占所统计方剂的20.89%,提示该治则在治疗白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祛风为主要功效的方剂却为数较少,说明临床上祛风药多用作辅助用药。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其中以滋补肝肾为主的方剂160首,分析其用药频率,并将用药频率在20次以上的17味中药,按用药频次、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列于表3。

由表3可见滋补肝肾药中以熟地黄(65)、制何首乌(63)、生地黄(56)等用药频次最高。对表3进行统计,发现频次最高的17种中药中,功效以滋补肝肾为主,养血其次;性味以甘温为主,苦平其次;而药物归经大部分归肝、肾二经;大部分药物归肝经。

3 讨论

白发为头发全部或部分地变白,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临床上属于皮肤病的范畴。老年性白发为生理现象,是衰老的表现之一,本文主要讨论病理情况下白发的方药治疗。

文章集中了数十种书籍文献中292首治疗白发的中药内服方剂,对其组方原则进行了分析,组方用药主要集中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健脾、养心、清热凉血,发现并将处方分类统计,包括各类方药的用药频次等,其中重点研究了占重要地位的滋补肝肾类处方,发现此类处方多以滋补肝肾、养血为主,药物性味多甘温,归经多入肝、肾两经。同时我们观察发现,292首方剂中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二至丸、二地膏、草还丹等古方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七宝美髯丹的绝大部分药物都可以在以上17种高频率中药中找到。笔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此方主药为赤白何首乌、赤白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方中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养血活血;枸杞子甘寒补水,菟丝子益三阴,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诸药合用功能补肝益肾,乌发壮骨。提示临床治疗白发属肝肾不足者可以此方加减处方。

瞿延晖等[4]通过试验发现,七宝美髯丹具有延长家蚕寿命、提高人胚肺二倍体细胞传代次数、改善老年动物SOD、LPO与大脑脂褐素、提高 T淋巴细胞转换率、增强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和记忆力、改善血清微量元素、血脂及血浆胰岛素等作用。王芬英等[5]总结前人的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能够消除体内自由基、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补充机体微量元素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因此抗衰老能力较强。赵雪莹等[6]研究发现二至丸可改善血液的高粘状态,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笔者认为部分中年白发与过早衰老有关,七宝美髯丹等方抗衰老的作用可能为它们治疗白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另外,笔者对以治疗血热偏盛、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心肾两虚为主的其余四类方剂分别进行了统计,发现血热偏盛类方剂用药以生地黄、旱莲草、槐角、侧柏叶、黑芝麻、女贞子等频次为最高;脾肾两虚类以茯苓、苍术、熟地黄、枸杞子、生地黄、白术等为最高;气血亏虚类以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茯苓、黄芪等为最高;而心肾两虚类以茯苓、熟地、人参、天冬、麦冬、牛膝、生地黄等为最高。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笔者认为临床上治疗白发,可遵循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养心健脾、清热凉血、祛风的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六味地黄丸或七宝美髯丹等方剂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如血热者加生地黄、旱莲草、槐角等;兼脾虚者加茯苓、苍术、白术等;兼气血两虚者加当归、黄芪等;兼心气虚者加茯苓、人参等,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125,450-454, 464-46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S].Ⅰ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3,106,24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5,411,7925.

[4]瞿延晖,张六通,梅家俊,等.七宝美髯丹对衰老生物学影响的综合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3):20-23.

[5]王芬英,顿 耿.六味地黄丸抗衰老的机理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10):1630-1631.

[6]赵雪莹,李胜志,李 冀.二至丸对衰老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945-946.

中药方剂范文5

[关键词]中药处方调配;影响疗效常见因素;中药质量;处方审核;调配;复核;发药

[中图分类号]R9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55-0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处方书写的规范及正确规范的调剂是确保临床用药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中药调剂符合医师的意图且准确无误调配,才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但近年来,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它可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不可轻视。现将临床实践中常见而又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1 中药质量问题

1.1 药典品种混用

用广金钱草代替金钱草,用香加皮代替五加皮,用槲寄生代替桑寄生,用玄明粉代替芒硝,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混用等。

1.2 药用部位不正确

细辛在200.5年版药典中明确规定药用部位是根和根茎,有的医院现仍用全草;吴茱萸药用部位为果实,现常带长果柄人药:牡丹皮药用部位为根皮,现常用根等。

1.3 同一中药等级不稳定

金银花,山东产,一般简单按色泽来分级:一等品黄白色,二等品黄棕色,三等品棕褐色。有时用三等品,有时用一等品或二等品。川贝母由于市场紧缺,更是存在代用和等级不稳定现象。

1.4 中药储藏申存在的变质问题

中药大多数是天然植物和动物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油脂、水分等,极易发生霉变、生虫、泛油等现象。如柏子仁、薏苡仁、瓜蒌、土鳖虫等极易生虫,桃仁、杏仁、当归等极易泛油,茵陈、等药材由于包装前未干燥好或仓库内湿度太大,容易出现发霉现象。

1.5 中药掺杂问题

虽然各地的炮制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类中药杂质的最高含量,但现在掺杂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贵重中药:全蝎体内注入石灰、蛋清,盐分量大等;白僵蚕药材中白僵菌含量大等。全草类中药常掺有泥土、小石子、塑料袋等杂质。并普遍存在水分含量大的问题。

2 处方审核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审核处方是中药调配过程中第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中药调剂人员的首要职责。长期以来,由于中药调剂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中药调剂多是照单配药,不能进行正确而全面地审方。新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调配处方应做到“四查十对”,并认真审方。

2.1 项目审核

指前记、正文和后记内容是否填写齐全。

2.2 规范化书写

包括处方中各药味的名称、用量、剂数、脚注、用法等是否清楚明确,品名有无重开或写错。

2.3 配伍审核

中药配方中有无“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不合理配伍,处方剂量配伍是否适当以及有无特殊处理的药物等,剧毒药物是否为专用处方,有无医生双签字,是否为安全用量等。有无短缺药品等。只有仔细审方,才能按照医生处方中的用药意图进行正确的药物应付,为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把好第一关。

3 处方调配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的中药,在中药调剂学中规定,即使医师在处方中未加脚注,也按规定处理。不能因为医师未开脚注,就随意简化。如生龙骨、生石膏、石斛等先煎;薄荷、砂仁、沉香、大黄等后下;海金沙、葶苈子、旋覆花等包煎;人参另煎;琥珀、羚羊角粉、三七冲服:阿胶烊化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按方调配,医师,无脚注的就不特殊处理了。

由于长期的调配习惯、中药房现有品种规格的局限,有些中药处方应付不规范。中药直接写正名应付规格情况。苏子、苍耳子、草决明、麦芽、山楂、薏苡仁等应付炒制品;百合、款冬花应付蜜炙品;车前子、小茴香应付盐炙品;香附、乳香、没药、元胡等应付醋炙品;竹茹、厚朴等应付姜炙品;龙骨、牡蛎等应付锻制品等。但长期习惯用生品,以上品种只有医师开炒制品时才会付以炒制品。否则一般用生品,这是不正确的。

需要临时捣碎的中药,如莱菔子、五味子等捣碎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疗效。但在实际操作中未捣碎人药,必然会影响临床疗效。

药剂人员在调配时不认真,存在剂量欠缺和分剂量不准现象。有时还会因非一人调配同一处方而造成少付或多付药味的情况。

4 处方复核时的不规范现象

调剂复核是中药调剂工作中最重要的把关环节。处方调配完毕,应由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高年资药师按处方要求逐项复核。但有的医院不重视此环节,有的药剂人员干脆省略此程序。

4.1 复核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复核处方的前记部分,包括科别、姓名、性别等。其次,应检查处方药味是否有漏配、多配现象,脚注是否执行,有无配伍禁忌,毒剧药品的剂量大小以及每天医师双签名。剂数与处方是否一致等。

4.2 要注意饮片质量、真假优劣

尽管中药饮片已经过库房验收人员的验收,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有假劣、变质中药?昆人,因此,复核是调剂的把关环节,处方调配完毕,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药。

5 发药时对病人交待不规范

5.1 发药时要认真交待用法

如内服或外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用法,服药时间等。

5.2 认真交待煎煮方法

认真交待煎煮方法,并让病人仔细阅读煎药说明。

5.3 忌口问题

如服用人参忌食白萝卜,服用荆芥忌食蟹,一般服用中药宜少食生冷、油腻、辛辣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

5.4 认真答复病人提出的其他有关用药问题

中药方剂范文6

关键词:中药片剂;硬度;解决办法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影响中药片剂硬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主要有中药的化学成分、制粒的质量以及压片机的压力等因素。因此,我们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就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中药片剂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

一、中药片剂的硬度和中药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的相关因素

众所周知,中药的成分和西药的成分有着显著的不同,中药中所含有的成分都十分的复杂,而且其中还存在着许多无效的成分,比如树脂、纤维素等物质。这就使得人们在对中药进行片剂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保障中药片剂的性质就要对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相应的分析。然而,在当前我国多数中药制药企业中,来对中药片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而是采用粘合剂将中药细粉进行压片处理,这就使得中药片剂的硬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这就使得中药自身的特点就具有弹性,这就使得中药在压片处理的过程中,其药粉存在着一定的弹性,这就给中药片剂的压片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使其无法满足技术指标的相关要求,而出现松片的现象。因此,要想用对其进行压片处理的过程中,人们既要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在将一些挥发性成分加入在药粉当中,让中药的性质发生一定的改变。

另一方面则是在药粉压片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其压片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人们就要将细粉中具有含量的药材全部提取成为浸膏,而这些浸膏中含有许多树脂、糖类以及蛋白质等方面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的粘性都比较强,这就使得人们在对中药进行压片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粘冲现象。

由此可见,在当前中药片剂制备的过程中,中药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对中药片剂的硬度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人们在对中药片剂进行压片前,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中药中所含有的成分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中药的硬度、含量等方面的效果符合人们的用药要求。

二、中药片剂的硬度的影响因素

目前随着中药化学、药理、制剂与临床几方面的综合研究的深入,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质量逐渐提高。在制剂实际生产中,时常碰到中药片剂硬度不理想的问题,且解决片剂硬度问题也是最麻烦的问题。现就影响片剂硬度的若干问题试述如下。

(1)药粉末的因素

中药粉末太粗大,在压片时颗粒间的间距大,降低了颗粒的内聚力,不易成型,降低了中药片剂的硬度。因此,生产中药片剂用的中药粉末细度必须在100目以上。

(2)油脂含量因素

生产含有大量挥发油、脂肪、蜡脂等中药材片剂时,压片时易引起不易成型,松片、硬度差,因该类成分能降低颗粒间的内聚力,生产时应除去挥发油或采用石蜡脱脂等方法,使颗粒中的油脂含量减少,增加内聚力,提高片剂的硬度。

(3)纤维弹性因素

中药材中含有纤维,如动物甲壳类、矿物药材,这类药材弹性大,塑变性强,粘性小,很难压制成型,降低片剂的硬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先用一定方法处理,如采用适当溶媒溶解,或用碱处理(甲壳类),将这类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制成浓缩液或其它形式,然后按片剂工艺生产,可以大大提高颗粒的可压性,降低颗粒弹性,增强片剂硬度。

(4)软材颗粒粗细因素

软材颗粒的粗细也影响片剂的硬度,片剂颗粒的粗细,是由片剂的片重及片剂的直径决定的,一般讲,相对大片可用相对较大颗粒来压片,反之,只能用小颗粒来压片,在生产中如果中药片颗粒太粗就会降低颗粒的内聚力,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若中药颗粒太细小,就会造成流动性很差,以至颗粒在冲模孔的充填量不足而引起松片,从而降低成品硬度。

(5)颗粒硬度因素

中药颗粒的硬度直接影响片剂的硬度,硬度适中的颗粒是保证片剂硬度的前提,松散的颗粒不易压制成片,硬度更差,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颗粒的硬度适当,对可压性差含一定量纤维的中药材,就要选用粘性较强的粘合剂,如糊精,蔗糖等。能大大提高颗粒的硬度,增强片剂的硬度,但要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严格控制粘合剂的用量。以免 因颗粒太硬引起片剂麻面、花斑、崩解时限延长或不合格等不良现象。

(6)颗粒水分因素

中药颗粒的水分含量是影响片剂硬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颗粒中的水份对片剂的成型和保证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相对彻底干燥的中药颗粒弹性大,可塑性小,不能压片,适当的水份能增强颗粒的可塑性及粘性,减小弹性,从而增加片剂的硬度,颗粒中水份含量太高,会造成粘冲,松片等,使片剂硬度降低,颗粒中水份含量因品种不同而控制在不同的范围,一般控制在2%~7%之间。

(7)剂因素

剂的品种及用量也影响片剂硬度,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剂或采用多种剂联合使用,以改变颗粒流动性差,填充不足而引起的片剂硬度不够,同时也可改善片剂的外观。

(8)机械等方面因素

制造机械原因也是引起片剂的硬度不足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有三个方面:①压片机的转速太快,片剂受压时间相对很短,引起松片硬度降低,此时,应减慢机械转速,延长片剂受压时间,提高硬度。②压片机压力不够,引起松片硬度下降,增加压片机的机械压力可以解决。③所用冲头长短不齐(多发生在混冲时),片剂所受压力就不同,受压小的片剂硬度下降,此时,停机更换冲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药片剂制备的过程中,对其片剂硬度造成影响的影响有很多,这就对中药片剂的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无法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因此我们就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找到相关的解决办法来对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药片剂的应用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屹.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22)

[2]邵金治,邓戈.中药片剂粘冲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河南中医.2007(02)

上一篇行政许可

下一篇乌鸦一般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