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范例6篇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范文1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进展

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万余种中药材存在着诸如品种混乱、真伪难辨等现状,古代仅靠有经验的老药工眼观、手摸、口尝,一些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在中药鉴定领域,包括较为传统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近年来常用的光谱技术、同工酶分析技术以及随着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PCR技术等等,本文就近年来新发展应用的中药鉴定技术展开综述,以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1 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的新技术,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分子的振动,测定相应的光谱,利用相关数据库,将未知样本与建立的校正模型进行对比,以达到定性及定量分析的目的[1]。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效率高,花费少,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本技术能够应用于鉴定多种中药药材,结果准确迅速,从而为鉴别其质量的优劣提供基础。另外,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中成药的定性鉴定,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组分的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建立识别模型,以达到对于不同配伍比例的中药复方的鉴别。尽管如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鉴定样本的组分含量要再0.1%以上,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并且在药材鉴定时,需要对原始图谱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2]。

2 同工酶分析技术

同工酶是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反应出编码 DNA 的变化,因此能够通过分析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获得所需的遗传信息。电泳法是同工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同工酶电泳的操作方法与蛋白质电泳的原理基本一致。由于不同同工酶的电荷、分子大小以及形状不同,在电泳作用和分子筛作用下,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同工酶会产生不同的移动速度,从而被分离。而同工酶的染色主要是通过酶催化特异性底物发生生化反应形成有色产物而实现的。目前研究的同工酶有数百种,而主要用于中药鉴定的包括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酯酶、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等十几种[3]。同工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不同种源间遗传的差异。因此,同工酶在真伪鉴别、遗传种质的分离与筛选、药物品种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3 X射线衍射技术

X线衍射技术作为结构和成分分析的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快速,所需样品量少,所得图谱信息量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矿物类中药的鉴别。主要分为单晶X衍射和多晶X衍射。单晶X衍射是晶体结构测定的方法。能够得到样本的键长、键角、配位数等晶体化学数据,还可以通过高分辨电子密度分辨图进一步得到价电子分布、原子及离子的大小、键型等数据;多晶X射线衍射又叫粉末X射线衍射,其得到的衍射图是各组分衍射效应叠加而成的,在混合物组成恒定的情况下,所得衍射图谱就可作为该混合物的特征性图谱。不同矿物药的成分各不相同,因此X射线衍射图谱也有差异,也就实现了通过X衍射对矿物药的鉴别。但是,矿物药材往往来源复杂,同一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在环境、采集时间、储存方法等影响下也会发生差异,所以同一种矿物药的X衍射图谱可能不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需首先采集大量不同样品,建立其X衍射谱的变化范围和幅度,才能进行准确的鉴定。X衍射技术主要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是矿物药的鉴定,如雄黄、白矾、滑石等,在鉴别矿物药炮制品鉴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通过观察一些矿物药生品与其炮制品图谱清晰的区别其生品与煅品[4]。X射线衍射技术还能够应用于确定矿物药成分及其定量,在矿物药鉴定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4 基于 PCR 技术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问世,基于PCR 技术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也得到很多应用[5],由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因此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优势在PCR 技术的基础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许多操作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的鉴定,如:RAPD技术主要用于药用植物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多态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ISSR-PCR技术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能够构建出多态性DNA图谱;PCR-RFLP 技术用特异性的引物对模板DNA扩增,获得特异性产物,并进行酶解,构建物理图谱,在鉴定中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还有尚处于起步阶段mRNA 差异显示技术,能够鉴定栽培品种与野生种、道地药材与普通药材之间的差异。

5 结论

除了上述方法外,尚有中药指纹图谱技术、DNA条形码技术[6]等新技术在不断研究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中医药在安全性、疗效性和科学性方面提高打下基础,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

参考文献:

[1]王绪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8):254.

[2]王星,白雁,陈志红,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连翘中连翘酯苷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71-2075.

[3]牛红军,姜明,杨官娥.同工酶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3,12(6):2976-2978.

[4]黄必胜,袁明洋,陈科力. X射线衍射技术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3,11(4):917-921.

中药鉴定范文2

对小茴香、凌霄花、秦皮等几组中药的生品及其混伪品进行来源、性状、显微等鉴别,以保证疗效和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中药饮片;混伪品种;比较;鉴别[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33-02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宝库的精髓,是中医辨证施治、防治疾病的主要药品。然而中药饮片真伪混淆、品种混乱、造成中药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的疗效和安全。为保证中药的准确应用,现将几种中药的真伪鉴别总结如下。

1、小茴香和藏茴香

1.1 来源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伪品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黄蒿的果实。

1.2 性状鉴别

1.2.1 小茴香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1.2.2 藏茴香果呈细圆柱形,微弯曲,长2~5mm,直径1.5~2mm,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或黄白色。接合面平坦有沟纹,香气特异,口尝有麻辣感。

1.3 显微鉴别

小茴香分果横切面呈五边形,背部的四边近相等。内含糊粉粒、脂肪油及簇晶。藏茴香分果横切面呈五角形,内含油滴、蛋白质及小簇晶。…小茴香糊粉粒直径约10~zm,簇晶直径3.5~7.1μm,纹细胞呈卵圆形网状壁孔,直径4~10μm,长7~26.5μm。藏茴香脂肪油滴直径1.5~3.4μm,导管网纹及螺丝,直径19~14μm

2、凌霄花和泡桐花

2.1 来源

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K Schum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的干燥花。伪品泡桐花为玄参科植物泡桐Paulowniatomento-sa(Thunb.)Steud.的花。

2.2 性状鉴别

2.2.1 凌霄花花多皱缩卷曲,完整者长4~5cm;花萼钟状,长约2~2.5cm。棕褐色或棕色,质薄,先端不等5深裂。萼筒表面有5条纵脉,花冠黄棕色或棕色,完整无缺者展平后可见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成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冠生雄蕊4,二强,花药呈“个”字形,花柱1枚,柱头扁平。气微香,味微苦、酸。

2.2.2 泡桐花花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4~7.5cm。花萼灰褐色,长2-2.5cm。质厚,裂片被柔毛。内表面较密,花冠暗棕色或棕色,腹部具紫色斑点,下唇有2条黄色纵褶。干者外面灰黄色至灰棕色,密被毛茸,内面色浅,雄蕊4,二强,花药呈“个”字形,筒部毛茸稀少。气微弱,味淡。

2.3 显微鉴别

2.3.1 凌霄花花萼内表面腺毛众多,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中上部的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弯曲,下部较平直。外表面细胞腺毛较少且小,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气孔副卫,细胞5~7个。非腺毛存在于花冠边缘,棒状,由1~3个细胞组成。壁薄,长约14~1531μm,基部直径20~52μm具细波状角质纹理。花粉粒为圆球形或近扁球形,极面观轮廓类圆形或3浅裂圆形。极轴长24~31μm。赤道轴长27―311μm,表面有网状纹饰。

2.3.2 泡桐花腺毛较多,顶面观类圆形,由2~19个细胞组成。侧面观扁圆形或略圆形,直径32~56μm,柄部较长,由1~17个细胞组成。非腺毛有分枝与不分枝两种,5~7个细胞组成。体部较粗,基部直径70~130μm,细胞壁较厚,约至16μm,分枝较少,2~5个。花粉粒长球形或圆球形,极轴较长20~28μm,赤道轴长15―20μm。

3、秦皮和核桃楸皮

3.1 来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伪品核桃楸皮为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或干皮。

3.2 性状鉴别

3.2.1 秦皮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3.2.2 核桃楸皮干燥的枝皮,常扭曲成绳状或呈单卷筒状,长短不一,可达1米以上,厚1~2毫米。外表面浅灰棕色,平滑有纽纵纹,并有少数浅棕色圆形突起的皮孔与三角形叶痕。内表面暗棕色,平滑而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丽易纵裂,断面纤维性。气无,味微苦而略涩。外表面平滑,有细纵纹,灰棕色,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及三角状叶痕,内表面暗棕色,质坚韧,不易纵裂,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3.3 荧光鉴别秦皮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核桃楸皮水浸液浅黄棕色,不显萤光

3.4 显微鉴别

3.4.1 秦皮横切面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皮层较宽,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偶有间断。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中间贯穿射线,形成“井”字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3.4.2 核桃楸皮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10―20列木栓细胞。皮层为薄壁细胞,韧皮部宽广,纤维束众多,断续成层状排列,外侧有石细胞群或单个散在。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

4、独活和新疆姜活

4.1 来源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伪品新疆姜活为伞形科植物新疆羌活Angelia silvestris L,的干燥根的切片。

4.2 性状鉴别

4.2.1 独活根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4.2.2 新疆羌活其饮片也为类圆形,直径2~6cm,厚0.4~0.6cm。切面由黄棕色韧皮部与黄色木部组成两者相嵌的花纹状或星状,多裂隙及油点。周边棕褐色或黑褐色,具较密集的环纹、纵沟和疣状突起。体轻质脆,易掰断,断面不平坦。气特异,味微甘而苦辛。

鉴别要点:二者饮片有些相似,但新疆羌活比独活饮片要大些。切面颜色不同;新疆羌活具有特殊的花纹,而独活有深棕色形成层环;新疆羌活周边颜色比独活要深些。新疆羌活具较密集的环纹、疣状突起,独活则没有。

4.3 荧光反应独活取本品乙醇提取液3ml,置紫外光灯(365mm)下观察:显蓝紫色荧光。新疆羌活取本品饮片在紫外光灯(254mm)下观察:木射线显亮蓝白色荧光。

5、桂枝与苹果树枝

5.1 来源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伪品苹果树枝为蔷薇科植物苹果树的细枝。

5.2 性状鉴别

5.2.1 桂枝干燥的嫩枝呈圆柱形,最细的枝略呈四棱形,直径0.3~0.9cm。外表为棕红色或紫褐色,有纵皱纹及细点状皮孔,叶痕呈半月形,皮部较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髓部略呈方形。气清香特异,味甜微辛,皮部味更浓。

5.2.2 苹果树枝苹果树的细枝切薄片加工而成。其饮片大小、厚薄以及形状、颜色等与桂枝基本相似,但叶痕呈三角形,无四棱形的枝,皮部极薄,不易剥落。质硬而韧,断面不平坦,中心有一棕褐色的圆形髓。气微,无清香气,味淡微苦。

5.3 显微鉴别

桂枝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中可见少量草酸钙针晶。苹果树枝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中无草酸钙针晶。

6、小结

继承发扬饮片传统经验鉴别,保证临床疗效是年轻中药师之重任。采购员和调剂员急需继承老一辈中药师的饮片鉴别经验,掌握饮片的鉴别要点,快速准确地与伪品区分,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新、陈梅英、陈蕾,三种茴香的生药鉴别[J].新疆中医药,2006,24(3):52

[2]李纳英,毕焕新,小茴香与藏茴香的鉴别[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6)

中药鉴定范文3

乌梅的相关选方

①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纲目》)

②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④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诜(必效方》)

⑤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⑦治?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纲目》)

⑧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妇人良方》)

⑨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简要济众方》)

⑩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师集验方》)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圣惠方》)

⒁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本草图经》)

⒂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⒃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⒅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乌梅的药材鉴定方法

性状鉴定

核果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于扩大镜下可见毛茸,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肉柔软或略硬,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内含卵圆形、淡黄色种子1粒。具焦酸气,味极酸而涩。以个大、肉厚、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果肉粉要棕黑色。

① 非腺毛大多为单细胞,少数2-5细胞,平直或弯曲作镰九状,浅黄棕色,长32-400(-720)μm,直径16-49μm,壁厚,非木化或微木化,表面有时可见螺纹交错的纹理,基部稍圆或平直,胞腔常含棕色物。

② 中果皮薄壁细胞皱缩,有时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6-35μm。

③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散列于薄壁组织中,长梭形,直径6-29μm,壁厚3-9μm,非木化或微木化。

④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胞腔含黑棕色物,有时可见毛茸脱落后的疤痕。

⑤石细胞少见,长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0-36um,胞腔含红棕色物。

化学鉴定

薄层色谱:取该品粗粉0.1g,加蒸馏水5ml,沸水浴中渚20min ,滤过。滤液于水浴上蒸干,以乙醇1ml溶解供点样。柠檬酸和苹果酸醇溶液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4:2:2)上层液展开,用0.1%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本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乌梅的相关选方和药材鉴定方法相关文章:

1.乌梅的中药属性和临床应用

2.中药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3.乌梅的功效与选购方法

4.乌梅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乌梅的食用禁忌

中药鉴定范文4

[关键词] 中药鉴定;发展史;方法学;研究方向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1-2]。其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是其他中医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中药领域的基础学科,已成为广大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3]。

1中药鉴定学科及其方法学的产生

中药鉴定学是在古代本草学和现代生药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国外生药学传入我国,1934年赵橘黄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册,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是两本把近代生药学理论和方法介绍到本草学和中药学研究的专著和教材[4-6]。

1949年以后,我国生药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楼之岑教授和徐国钧教授是我国现代生药学的主要奠基者,他们对现代生药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把四大鉴定方法引入了中药鉴定,并应用于大量中药鉴定研究实践,对中药鉴定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版了一系列以中药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著作,如《中国药典》(1953年版、1963年版第1部)、李承祜(1952年)、楼之岑(1955年、1964年)、徐国钧(1957年)等多版生药学教材,19551965年裴鉴、周太炎编著了《中国药用植物志》共8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了《中药志》(19591961年),谢宗万编著了《中药材品种论述》(1964年),以及《药材学》(1960)、《中药鉴别手册》(1959)、《中药材手册》、《药材资料汇编》、《中药鉴定参考资料》、《中草药学》、《中药大辞典》等一系列著作。这些著作和工作,从不同侧面对中药的四大鉴别(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为中药鉴定学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这些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中药鉴定研究发展的第一个高潮[2-6]。

1956年我国组建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4所中医学院,以后相继建立20多所中医院校,中医药教育从此不断扩大和提高。1959年,各学校相继成立了中药系,开设中药专业,1964年开设了《中药材鉴定学》课程,并被确立为专业课之一[2,7]。1977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了我国第一本高等院校《中药鉴定学》教材,明确了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确定了四大鉴别方法,其主要内容记叙方式为以后的版本所采用,为中药鉴定学教材的更新打下了基础,是中药鉴定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中药鉴定学科的形成。此后,随着中药鉴定研究的发展、中药标准化的进程和《中国药典》的不断改进,《中药鉴定学》教材也不断发行各种新版本对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如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第2版(1979年)、任仁安的第3版(1986年)、李家实的第4版(1996年)和康廷国的第5版教材(2003年,2007年),以及张贵君(2002年)、石俊英(2006年)和王喜军(2012年)等各种版本的《中药鉴定学》教材,这些各具特色和多样性的教材极大繁荣和丰富了中药鉴定学的学科建设内容,促进了其发展。2002年张贵君主编的版本中明确提出了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之一[2],自此,中药鉴定学就包括继承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制定中药标准,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这四大任务。

在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过程中,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现代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相互融合应用于中药的品质和资源研究[3],衍生和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如中药资源学、中药分子鉴定学、中药(材)商品学、中成药分析、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药用矿物学等,形成了中药鉴定学蓬勃发展的学科群。其中中药资源学不仅涉及到中药资源品种的鉴定、生态、分布、保护、生产和开发利用,还涉及到资源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工程等工程学科,因此,中药鉴定学与中药资源学存在很多交叉内容。21世纪初开始,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中药鉴定研究,生物鉴定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志中药鉴定学已经进入了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时代,开启了中药鉴定学新的发展阶段。

2中药鉴定方法学的发展进程

2.1来源鉴定和品种整理

用系统分类学方法确定中药的原植物或原动物的来源物种是一切中药鉴定方法的基础。古代本草和文献中所载的药物来源是当代用药的依据之一。对古今中药品种进行考证并探讨其历史演变,实地对药材原植物进行分类鉴定、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和药理药化研究进行品种整理是中药鉴定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六五(1981—1985年)期间,“中药材同名异物的系统研究”对贝母类、金银花、大黄、柴胡、细辛、石斛等类中药材的同名异物混乱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地理分布、生态、植物形态、生药性状、商品规格、显微鉴定、理化分析等方面比较了其异同,从而达到了正确鉴定品种,制定品质标准的目的,为逐步澄清中药材同名异物的品种,发展生产提供了依据[8]。七五(1986—1990年)和八五(1991—1995年)期间,楼之岑和徐国鈞院士牵头开展了对213类中药材进行了“品种整理与质量评价”的系统研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研究的一次系统的大总结。该项目对多来源中药进行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10项系统研究,对澄清混乱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保证药材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修订、制定药品标准,开发利用新药源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7-8]。建国以来经过本草考证的中药材品种已有200多种,大部分常用中草药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90年代以后,《新华本草纲要》1~3册(1988—1991年)、《中华本草》30卷(1999年)和4个民族卷(2002—2005年)、《新编中药志》1~4册(2002年)等大型中药学著作陆续出版,全面总结了我国当代中药研究包括中药鉴定和品种整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中药鉴定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7-8]。

在中药品种整理的基础上,中药资源的近缘种及系统分类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如“九五”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春澍等完成了“八角茴香类和地枫皮类药的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何廷农等完成了“中国龙胆科植物的研究”[3]。2005年,肖培根院士依据植物的分类学、系统学、植物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方法建立了研究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间的相关性的药用植物亲缘学。并用于大黄类、贝母类、芍药类、苍术类等药材亲缘关系的研究,对于正确进行系统分类,发现中药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9]。通过品种整理和基原鉴定确定了中药材的来源物种,出版了大量专著和中药材原植物原色图谱,其中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陈士林、林余霖等主编的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是中药材原植物鉴定重要的参考书。

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大量数据不断冲击传统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为一些有争议类群的划分提供了新的证据。国际上的一些学者(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APG组),联合起来制订了结合分子分类依据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于1998,2003,2009年分别推出了第1,2,3版《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该系统吸收了当前全世界大部分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并在不断修改中[10]。APG分类系统的意义,在于依据植物界内在的分子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分类。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变化为中药的来源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是用感官观查中药性状特征的方法,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鉴别最常用的手段。自1953年始,《中国药典》收载了药材的性状标准,为中药性状鉴定提供了法定依据。20世纪50年代后,中药性状鉴定融入了中药经验鉴别的方法,将现代生物形态学、分类学理论知识与传统药材的经验鉴别相结合,把药材性状特征归纳为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10个方面,确立了中药性状系统鉴定的基本方法[1-6]。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出版了大量重要的含有中药性状鉴定内容的著作,如《药材学》、《中药材手册》、《药材资料汇编》、《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等,并详细地记载了药材的产销及商品规格等方面的知识; 还出版了大量的药材及饮片的彩色图谱,如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等编著的《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1~4册),是药材性状图文鉴定的重要工具书之一,阎文玫的《实用中药饮片鉴别图谱》(2005)、郭长强等的《中药饮片炮制彩色图谱》(2011)和陈士林、林余霖主编的《中药饮片标准图鉴》(2013)是大型的饮片图谱参考书。这些高质量的彩色图谱,为中药材和饮片进行外观质量鉴定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

中药的性状鉴定技术结合现代数码、信息和计算技术,发展了一些新方法[11-14]:①中药形态结构计算机三维重建与实时动态显示技术,将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模式分类方法引入多目标识别过程,实现了中药形态组织三维动态显示及其形态学参数测定。肖小河等以中药附子为例进行了连续切片的三维重建与动态显示,提供了中药鉴定生动和立体的三维图像和技术资料[11-12]。②中药微形态系统鉴定法,利用体视显微镜或加上数码成像技术,依据药材表面的细微特征信息实现中药材鉴别的方法。胡东维[15]等对十字花科19种植物种子依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鉴别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周建理等[16]利用体视显微镜等结合电脑软件,研究了根据药材表面的信息特征实现中药材鉴别的方法。③中药脉序图谱鉴别法,依据不同种类植物之间在叶形、叶脉、脉序等形态等方面的信息来鉴别中药与其易混品的方法[17-18]。④仿生识别法,即结合仿生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气味、味道和颜色进行智能识别的方法。嗅觉仿生(电子鼻)和味觉仿生(电子舌)[12-14]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中药鉴别的探索中。应用现代先进的智能识别技术发展较为客观的性状鉴别方法,将是中药鉴定有意义的一项研究探索;微形态等方法能使现有的性状鉴定信息更为丰富和精细,是较为简单、实用和直观的方法,这项工作的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将有利于推广应用。

2.3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组织结构和粉末特征的方法,仍然是中药鉴定研究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中国才真正开始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研究。1951年南京药学院徐国钧院士发表了101种药材粉末鉴定的检索表,开中药粉末鉴定之先河;此后,他陆续对400余种中药进行了显微鉴别研究,并将其技术运用到中成药的鉴别中。1986年,徐国钧主编的《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出版,使我国粉末生药显微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中药粉末系统研究的空白[19]。七五和八五期间,213类中药材进行了品种整理与质量评价研究,显微鉴别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977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载显微鉴别内容,用于中药材、中成药的鉴别,改变了“膏丹丸散、神仙难辨”的局面。此后不断增加,2010年版《中国药典》显微鉴别内容达到总共1 253项,较2005版增加了633项,所有药材、饮片和含生药粉的中成药都增加了专属性很强的显微鉴别内容[20-21]。

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和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光学仪器的应用,使显微鉴定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能够对中药材、饮片和含生药粉末的中药丸、散等进行多元素、多角度的分析,为中药显微鉴定提供新的依据[11-13,22]。透射显微镜能观察到亚显微和细胞器结构,如从罂粟果的乳汁细胞里能看到充满生物碱的囊泡[14],这一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扫描电镜由于能清楚地辨别细胞表面的精微纹饰和附属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花粉粒和种子表面超微特征的观察进行物种鉴别,如康廷国等利用扫描电镜对4 种洋金花的花粉粒进行观察, 发现它们的超微特征有显著区别[11,23];还被用于茎、叶表面或动物药表面特异性信息特征的分析,如张朝晖等发现海龙类药材表面微皮纹有明显的种间差异[24]。偏光和荧光显微镜能增加显微结构和显微特征的鉴别信息。赵中振等[25]对偏光镜下中药材粉末特征的特异性信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主要利用偏光镜通过药材的偏光特征鉴别了含34种药材的至宝三鞭丸,这对含有生药粉的中成药的鉴别有特殊意义。Liang等[26]使用荧光显微技术,利用茎的横切面形状、内皮层细胞壁荧光特征等鉴别点,区分了白花蛇舌草与其2种密切联系的同属易混品。Chu等[27]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通过观察表面片、横切片腺毛、非腺毛等显微特征及横切面的不同荧光特征,能区别金银花和山银花5 种忍冬属植物的花蕾。数码摄影技术使药材的显微结构和粉末显微特征图谱逐渐告别手绘图形,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等大量彩色数码显微特征图谱的专著。

显微镜技术还结合多种技术发展了调查活性成分在不同组织间分布的组织化学定位法。如谭玲玲等[28]用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显色,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北柴胡的柴胡皂苷主要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鄢丹等[29]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法和化学特征谱法测定板蓝根的抗病毒活性,发现断面木皮比低于1∶1的板蓝根质量较优。蔡宗苇等[30]建立了一种利用质谱仪直接分析植物组织切片化学成分的方法,为组织化学定位提供了一种无需样品化学处理的直接分析方法。

2.4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所含有效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鉴定真伪优劣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色谱、光谱技术等在中药分析的应用中得到推广,使中药理化鉴定的系统方法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

色谱技术在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后列入1977年版药典,且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并成为中药鉴别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薄层色谱法最早应用于中药的理化鉴定,采用对照品、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进行对照鉴定,促使TLC成为中药定性鉴定中专属性较强和最广泛使用的色谱技术。中药薄层色谱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是谢培山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2009)等。随着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代表的色谱技术逐渐成为中药鉴定的主要技术,其他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凝胶电泳等方法,可更精细和准确地反映中药中的化学组分和数量分布等特征,成为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1]。2010年版药典含量测定从2005年版的245项增加到720项,其中稳定性和精确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新增412项达到总共587项,对中药标准化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新增了离子色谱法用于离子化合物的测定[20-21]。采用HPLC分离技术,能够得到标示某种中药特征的共有峰指纹图谱,从而实现对中药有效组分的质量控制。现阶段,HPLC是中药注射剂应用指纹图谱实现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现已普遍采用HPLC,TLC,GC,HPCE等技术对植物药有效组分进行多成分质量控制研究,其中用一个标准品对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由于简便、实用、成本低,是首先推荐发展的方法。孙国祥等[31-32]利用数学原理将检测信号转化成易于判别、能揭示潜在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建立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潜信息特征判据方法和定性、定量相似度评价体系,对深化指纹图谱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紫外、荧光、中红外、近红外、拉曼光谱及等离子体光谱(ICP)等光谱技术被大量成功应用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定研究中[11],其中有些研究具有系统性,如孙素琴等[33]测试了 200 多种对照药材的红外光谱,姜大成等[34]对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进行了鉴别研究;李峰等[35]用荧光光谱对16种矿物药进行了鉴别。在这些光谱方法中,现代近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由于分析速度快、样品可无需处理或对样品无损,正在发展成一种中药快检和在线监测技术。X衍射技术首次于1997年运用于中药材的鉴定,相比植物和动物类药材的鉴定,在矿物类中药的鉴定效果较好,对于大量矿物类中药能准确鉴定,如张志杰等对我国雄黄药材的成分和晶型用X衍射技术进行了确定[36]。2010年版药典新增了ICP光谱法用于中药中有害金属元素的测定[20-21]。

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将具高效分离性能的色谱技术与能获取化学成分丰富结构信息的光谱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技术,是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中药理化鉴定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气相色谱-质谱(GC-MS)、红外光谱-质谱(IR-MS)、质谱-质谱(MS-MS)、气相色谱-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高效毛细管电泳-质谱(HPCE-MS)等在中药的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液质(HPLC-MS)联用技术。2010年版《中国药典》首次采用液谱-质联用技术(HPLC-MS)控制中药材千里光中的有毒成分和测定川楝子、苦楝皮中既有效又有毒的成分[20,21]。

2.5生物鉴定

生物鉴定即对生物特征的鉴定,是对中药所含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药效、活力或毒力)测定或对生命信息物质(核酸、蛋白质、细胞结构等)的识别,以达到品质鉴定目的的一种方法[37]。常用的方法有免疫鉴定法、生物效价或生物活性测定法、DNA分子鉴定法、mRNA差异显示鉴定法、细胞生物学鉴定法等[37-39]。生物鉴定作为中药鉴定学的一种方法学始见于张贵君主编的2009年版的教材[2]。

2.5.1生物效价测定法 对活性物质不明确的中药,生物效价或活性测定是评价质量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有抗菌效价、免疫作用、抗凝血活性、异常毒性、降压物质的测定以及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37-39]。在2010年版药典中,用抗凝血酶活性来评价水蛭药材的有效性;在地黄的鉴别中,采用薄层自显影技术,既达到薄层色谱分离的显色效果,又可同时检测供试品抗氧化的强度[20-21]。肖小河等依据中药药性理论和热力学理论,提出基于生物热动力表达的中药质量生物效价评价方法[11]。不同中药作用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热功率谱图和热动力学参数可作为中药生物检测的定量指标。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细菌为观察对象,研究了不同种质的板蓝根[40]、不同产地的黄连[41]对菌株的不同生物热力学表达影响,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鉴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

2.5.2免疫鉴定法 不同动植物药材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免疫鉴别即用动植物所含的特异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的鉴别。丁培贤等[42]采用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准确鉴定了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并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云豹或金钱豹。这说明免疫鉴定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2.5.3中药分子鉴定法 中药分子鉴定一般是指依据大分子(核酸和蛋白)特征的鉴定。由于中药样品的特殊性,核酸分子鉴定主要集中于DNA分子鉴定,如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基于PCR的分子鉴定技术、基于分子杂交的DNA分子技术等。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药鉴定学与分子生物学相融合,形成了分子生药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3]。1992—2003年,有60多类型植物药、12个类型的动物药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鉴别研究,发表了百余篇论文。2000年,黄璐琦等编著了《分子生药学》[39](2000年第1版,2006年第2版),该书系统总结和论述了分子生药学的理论和方法。2004年邵鹏柱、曹晖等编著了《中药分子鉴定》一书,着重介绍10余种常用和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是国内外分子鉴定研究成果的汇总和总结[43]。中药分子鉴定技术不仅用于中药不同物种的鉴别,也广泛用于种下不同居群、不同种质资源和地道药材的研究[39],已用于厚朴、芍药、苍术、白芷、栝楼、明党参、半夏等诸多药材的种内及种间关系研究,为中药鉴定提供了遗传学证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首次采用了DNA分子鉴定技术用于川贝母及蛇类药材物种的鉴定[20]。2010年,陈士林等完成了常用中药材原植物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编著了《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44],通过研究比较psbA-trnH, matK, rbcL, rpoC1, ycf5, ITS2和ITS等7个候选DNA条形码,发现ITS2是最佳条形码序列。随着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研究的深入与普及,国家药典委员会讨论通过中药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列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补本[45]。

3中药鉴定方法学的发展趋势

早期中药鉴定方法包括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四大鉴别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性评价的需要,又逐渐发展和完善了生物鉴定法。这些方法都在不断发展中,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推动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药的特点是品种多,其形态和组织千变万化,其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复杂。品种多,就需要系统、大规模地比较和分析其鉴别特征,才能准确地把握和鉴别它们。当代学科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计算科学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渗透,使得中药的系统鉴别特征和方法能够信息化、数据化,便于传播。中药鉴定技术的信息化和系统化发展,有利于它的推广和应用。随着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以及仪器分析的手段不断更新,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气相、高效液相、各种电泳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计算机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组合被吸收运用到中药鉴定方法中,将不断用客观、科学的分析方法,完善和代替主观的分析方法,用准确、精细的分析方法代替粗略笼统的分析方法,不断丰富中药鉴定学的内容,形成以“四大鉴别法”为基础、以生物技术结合理化分析为重点、逐步适应中药现代化并有利于中药走向世界的一套更为科学、完善、先进的中药鉴定体系。各种通用化、标准化、精细化的中药鉴定技术的系统化和信息化发展成为未来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的方向。

系统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现代生物技术整体研究方法,有助于帮助人们逐步形成从局部观走向整体观,从线性思维走向复杂性思维,正确认识中药质量。因此,基于系统生物学整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中药品质整体综合分析模式和生物鉴定方法,将是中药品质评价发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在当前我国大力加强中药研究和加速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的准确鉴别仍然是确保中药科研结果可靠,确保中药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中药鉴定工作者将在继承有价值的传统鉴别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发展实用的中药现代鉴别技术,使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更为丰富、完善,并不断推广和市场化,以满足中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 张贵君. 中药鉴定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九五”以来中药学科发展报告(1996—2007年),第一部分中药学科中药鉴定学[R].2008.

[4] 徐国钧.生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5] 黄璐琦,张瑞贤,曹春雨. 我国生药学的历史回顾[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195.

[6] 邬家林. 中药鉴定学的历史沿革(摘要)[J]. 中药材科技,1984(2):32.

[7] 田丽娟. 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2006.

[8] 蔡少青,王璇.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北方编.第6册[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9] 陈四保,彭勇,陈士林,等. 药用植物亲缘学[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97.

[10]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J]. Bot J Linn Soc,2009,161(2):105.

[11] 陈士林,郭宝林,张贵君,等.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43.

[12] 黄璐琦,胡之璧.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3] 龙芳,李会军,李萍. 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76.

[14] 李薇,肖翔林,龚奥娣,等. 近年来中药鉴定技术发展的特点[J]. 中药材,2003,26(3):222.

[15] 胡东维,蒋选利,姚雅琴,等. 十字花科十九种种皮微形态学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22( 1):61.

[16] 周建理,杨青山.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30(1):66.

[17] 陈泽濂,吴七根. 双子叶植物的叶脉特征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1993,10(增刊):35.

[18] 何报作,曾静,韦郃,等. 鬼针草与易淆品白花鬼针草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特征[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0):2559.

[19] 徐珞珊. 科学人物药学篇——徐国钧[EB/OL]. 2004-06-04. http:// bioon. com/popular/scientist/200406/40860. html.

[20] 中国药典.一部[S].2010.

[21] 蒲旭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增修订概况[J].中药与临床,2010,1(4):10.

[22] 刘萌萌,李峰. 显微鉴定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50.

[23] 康廷国,纪俊远,王金萍,等. 四种洋金花的显微鉴定[J].中药通报,1987,12(12):12.

[24] 张朝晖,濮祖茂,徐珞珊,等.海龙类药材扫描电镜观察[J].中药材,1997,20(12):604.

[25] Zhao Z Z, Shimomura H, Sashida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by a polariscope(1)-(3)[J]. Nat Med,1996,50(6):389.

[26] Liang Z T,Jiang Z H,Leung K S,et al. Distinguishing the medicinal herb Oldenlandia diffusa from similar species of the same genu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J].Microsc Res Tech,2006,69(4):277.

[27] Chu C,Liu H J,Qi L W,et al. Combination of normal light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for authentication of five Lonicera species flower buds[J]. Microsc Res Tech,2011,74( 2):133.

[28] 谭玲玲,胡正海,蔡霞,等.北柴胡营养器官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比较[J].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7,40(4):214.

[29] 鄢丹,韩玉梅,骆骄阳,等.板蓝根木皮比与药效及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 中药材,2011,34(1):43.

[30] 蔡宗苇.直接分析植物组织切片化学成分的方法:中国,200610164872.7[P].2008-06-11.

[31] 孙国祥,胡玥珊,张春玲,等. 构建中药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9, 29(1):160.

[32] 孙国祥,侯志飞, 毕雨萌,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潜信息特征判据研究[J].药学学报,2006,41(9):857.

[33] 孙素琴,张宣,秦竹,等. FTIR 直接鉴别植物生药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19: 542.

[34] 姜大成,张洁,邓明鲁.16组54种动物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 中草药,1999,30(2):75.

[35] 李峰,岳金波,李久明.16种矿物药的荧光光谱鉴别[J]. 中药材,1998,21(12):609.

[36] 张志杰,周群,尉京志,等. 我国药用雄黄的晶体结构鉴定[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2):291.

[37] 王晶娟,张贵君. 中药生物鉴定法的内涵与教学模式[J]. 药学教育,2010,26(4):22.

[38] 张贵君,李晓波,李仁伟. 常用中药生物鉴定[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9] 黄璐琦. 分子生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40] 赵艳玲, 山丽梅, 金城, 等. 基于生物热活性表达的中药板蓝根品质评价研究[J]. 中药材, 2008, 31(5): 743.

[41] 代春美, 肖小河, 胡艳军, 等. 微量热法对不同产地黄连品质的评价[J]. 中成药, 2008, 30(8):1179.

[42] 丁培贤,贺天笙.生物免疫化学法检定虎、豹骨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1989, 24(8):457.

[43] 肖培根. 中药分子鉴定评介[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9):1559.

[44] 陈士林.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45] 陈士林, 姚辉, 韩建萍, 等. 中药材 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2): 141.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ethod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s′ Authentication

CHEN Ke-li1*, HUANG Lin-fang2, LIU Yi-mei1

(1.Development of Pharmac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5, China;

2.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Ab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mergence process of the subject and method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s′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major achievements acquired in research of each methodology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origin, description, microscopic,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s, it is expoun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ach methodology combined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further described for method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s′ Authentication towards systemat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

中药鉴定范文5

【关键词】:半显微性状鉴定放大镜扫描仪体视显微镜

传统中药作为中国宝贵资源,在临床治病及养生保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药物疗效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对药材进行鉴别而保证药物疗效就非常重要。现已被广泛应用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显微鉴定,性状鉴定等。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的细胞?组织?构造特征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性状鉴定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本文则建立了一种介于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之间的另一类鉴别方法,它是借助放大镜?扫描仪?体式显微镜等仪器观察中药材细微的外观性状,可称它为半显微性状鉴定。“半显微“是指它对中药表面特征的放大是界于肉眼和生物显微镜之间,例如它可以把一个苏子放大到一个乒乓球大小,非常清楚地显示其表面的纹理,但它还不能看清楚植物细胞的形态,所以它还是属于“性状鉴别”范畴。但由于它是借助仪器对药材表面的肉眼看不清的特征进行观察,这也与传统的性状鉴定有较大的区别。半显微性状鉴别法主要用于细小的果实种子类?扁平的中药饮片?叶类及花类药材的观察。对于形体大而厚的药材的整体观察则不适用,但亦可用于观察其表面细微处的特征。按照这种方法所用到的仪器不同,可分为放大镜半显微形状鉴定,扫描仪半显微形状鉴定,体视显微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1放大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放大镜法就是利用一般的放大镜来观察药材,此种方法简便易行,放大镜又方便携带,所以是鉴别药材形状的一种经常使用的基本方法。但缺点是放大镜的分辨率不是很高,对于一些药材的更为细微的特征,放大镜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利用放大镜所得的观察结果很难记录下来,除非亲自观察,否则很难从观察者的描述中得到很深的印象。

2扫描仪半显微性状鉴定

扫描仪法是利用电脑扫描仪来鉴别药材的方法,扫描仪已是常用的办公用具。它除了有文件扫描功能,还有两个强大的功能——实物扫描功能和图像放大功能,后两个功能可被利用对中药材进行半显微性状鉴别。具体方法如下:

2.鉴别用仪器一台中等以上配置的电脑,像素为1200~2400的扫描仪。

2.软件在电脑中加装Photoshop6.0以上的图像处理软件。

2.2.软件介绍Photoshop是一种现被广泛使用的图形处理和浏览软件,其功能之齐全是一般的其它图形处理软件所不能比的。包括了所有图形的基本处理,对图形进行加工。能支持数码相机?扫描仪?体视显微镜直接捕获图象。我们就是利用它的这种功能将它应用于扫描仪半显微性状。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将在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2.3扫描过程

2.3.打开软件打开Photoshop,点左上角的[文件]下拉出菜单,指向[导入],就可以看到你的扫描仪的型号了,双击扫描仪的型号,即可在Photoshop的背景下进行扫描。

2.3.普通扫描选择好药材样品,将需要放大的部分朝下放,上面盖上合适颜色的背板(通常情况下,用白纸即可),在扫描仪上进行预扫;再用取景框框住要扫描的药材,在24bit色彩,像素300~600间(根据景框的大小选择)对药材进行普通扫描,可见药材的图像被直接展示在Photoshop中。

2.3.3高精扫描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扫描结果,能更好地选择扫描指数来观察药材,选择要放大的区域(区域选择不能太大,否则会占用很大的电脑空间),把像素调至2400,进行扫描,可见药材被放大的图像也被直接展示在Photoshop中。观察这一图像,看看你对光线的强弱,对比度的大小等,满意不满意,如果你感觉不行,可以调整后重新扫描。

2.3.4图像的进一步放大关掉扫描仪,这时的Photoshop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一般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可以清楚地看见药材的细微特征。就可以看到放得很大的药材图像。如果对图像不够满意,还可以点Photoshop就可以起用了,用工具栏中的放大镜对图像进行放大,你上的[图像]下拉出菜单,指向[调整],在下拉菜单中点[亮度/对比度],分别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一般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图象,可以清晰地看见药材的细微特征。

3体视显微镜半显微性状鉴定

体视显微镜法与扫描仪法很相似,就是利用体视显微镜对药材的表面特征进行观察鉴定。它可以直接观察,也可以用一台体视显微镜和电脑相连,通过电脑中的软件观察显微镜中药材的表面特征,并可以拍摄下来的一种药材鉴别方法。这种体视显微镜与普通生物显微镜不同,它的放大倍数一般在10-40之间,生物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则多在40倍以上。由于两者光的来源不同,因而观察样品的图象部位也有所区别,体视显微镜的光源为反射光,适合于观察物体的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表面特征,与物体的厚度无关;普通生物显微镜的光源为透射光,适合于观察薄片样品内部的组织构造等,当薄片的厚度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就不容易看清楚了。体视显微镜法与放大镜相比的优点就是比普通放大镜的分辨率高,能将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特征分辨得很清楚。下面将仔细介绍这种方法的使用仪器和具体操作步骤:

3.鉴别用仪器一台中等以上配置的电脑,体视显微镜一台,电子目镜一个,连接电脑的数据线。

3.软件电脑中加装Uleadphotoexplorer软件。

3.2.软件介绍这也是一个图形处理和浏览软件,包括了所有图形的基本处理,对图形进行加工.也是一个图片浏览器.支持多达几十种图片格式,可以把同类图片合并成一个图片集,加上背景音乐作成屏幕保护或壁纸等等,还支持图形旋转?转换基本图形处理功能(具有photoshop的一些插件功能),也支持数码相机?扫描仪?体视显微镜直接捕获图象.这里利用的就是他能支持体视显微镜直接捕获图象的功能

3.3操作步骤

3.3.打开软件将体视显微镜通过电子目镜和数据线接到电脑上。再打开Uleadphotoexplorer软件,点左上角的[文件]菜单,选择其子菜单[TWAIN获取],会弹出下级子菜单,选择[选取来源]项,会出现一个窗口列举了可供选择的视频来源,点击USBPCCamera选项,就把该软件调到了合适的状态。再点击工具栏中的[TWAIN获取]项,视频窗口就可出现。该窗口有五个单选按扭,分别为DeviceFormatPreferenceSnapshotExit.选择Device按扭,单击USBPCCamera项,即可进入可以拍照状态。

3.3.实物拍照将需鉴别药材放入体视显微镜物镜下进行观察,调整显微镜使得药材的表面特征能被最清楚地显示出来。这时电脑视频窗口也会显示显微镜下可观察的图象。如觉得图象还不够理想,可选择Preference项进行调整。双击Preference按扭会出现图象调整对话框。该对话框可分为ImagecontrolIn/OutdoorDisplay等若干区域。Imagecontrol区域较常用,可通过调节Brightness(亮度)Contrast(对比度)hue(色度)等来使得图象最清楚。In/Outdoor区仅有Indoor(门内)和Outdoor(门外)两个单选按扭,经我们初步实验摸索可知这两个按扭是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Display区有LCD和CRT两个单选按扭,LCD是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的缩写,CRT是CathodeRayTube(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缩写。一般情况只需调节这几项,其它选项随系统自己而定即可.当图象效果很好时点击确定按扭即完成对图象的调整.这时单击Snapshot即可以拍摄图象。

3.3.3保存文件拍摄图象的同时软件本身已将其保存在地址栏显示的文件夹内.,单击工具栏中[打开查看器]工具就可以查看图象文件,这时图象会出现在一个只保存有图象的查看器窗口里面,通过这个窗口可再次对照片进行调整和保存等处理。调整操作和前面相同,对图象另保存的操作如下:单击查看器窗口工具栏中的[另存为]工具,就会弹出一个文件另存为对话框,在这个对话框内的地址栏键入你希望文件保存地址,然后点击保存,图象文件就会复制一份保存入你选择的地址。在这个查看器窗口内你还可以对图象进行剪切?悬转?放大?缩小等一系列的操作。

3.3.4再次拍照当你想从查看器窗口返回到视频窗口时,使用窗口工具栏最左端的返回工具就可以完成.然后在视频窗口又可以像第一次拍照一样对同一药材进行再次拍照或对其他的药材进行拍照.后面的调整?保存等操作也相同。

现已被广泛应用的鉴定方法可用于绝大多数药材的鉴定,且能从不同角度鉴别同一药材,但这些鉴别方法也有其难以克服的不足。例如性状鉴别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方面的鉴别。药材的大小是指长短?粗细?厚薄。而对于药材上的一些细微特征的观察,特别是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如葶苈子?芥子?车前子?菟丝子等时,肉眼不好区分其形状如何,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又如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但很多药材的表面特征通过肉眼也是观察不到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来观察。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组织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切片鉴别其组织构造特征,适合于完整的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粉末鉴定是通过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于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进行显微鉴定,鉴定者必须具有植(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由于鉴定材料的不同(完整?破碎?粉末)和药用种类及药用部位的不同,选择显微鉴定的方法也不同。鉴定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制备不同的显微制片,然后依法进行鉴别[1]。这些都局限了显微鉴定这种方法的广泛性?普遍性。

基于上面两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就半显微性状鉴别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从以上的实验结果看来,这种方法利用了低倍的显微仪器来观察药材以求结果的准确性及区分药物的广泛性,而不用像一般显微鉴定那样对药材进行复杂的解剖,并根据鉴定材料的不同和药用种类及药用部位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制片方法,选择不同的显微鉴定方法,这就使得这种方法保留了一般显微鉴定的准确的特点而不用操作那么复杂。另外它仍是对鉴别材料的表面特征进行鉴别而无法观察到药材组织构造特征?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因此我们仍将这种方法归为性状鉴定的范围内,但这是种特殊的性状鉴定方法,既具有一般性状鉴定的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又比其观察的更为细致:而且可以避免一般显微鉴定操作复杂的弊端。综合这种半显微性状鉴定法的各方面特征,可知它是种介于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中间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是对现有的四大鉴别方法的重要补充。

中药鉴定范文6

关键词:中药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法;综述

 近年来,许多新学科理论和试验技术不断渗透到中药鉴定领域,中药鉴定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对象的定性或定量特征进行分组归类的一种现代统计方法。选取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数或长短距离计算公式,将一批样品或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的动态聚类图,从数图上即可分类、鉴定和评价药材质量。经李慧珍等[1]对马勃等18种真菌显微特征聚类分析、苏薇薇[2]以砂仁及其伪品的紫外光谱为量化特征在计算机上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实践,证明该法的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吻合,显示了该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广阔前景。常璇等[3]利用此法对宁夏中宁县、平罗县两地枸杞中铜、锌、锰、锗、硒、砷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比较研究不同产地之间的枸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在整体水平上可区分不同产地枸杞中6种元素含量,误判率为0。提示经过更多的验证之后,在不同省区枸杞之间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研究,可为枸杞道地性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张水寒等[4]应用系统聚类法,对20批关黄柏样品的HPLCFP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分析。聚类结果显示16、17、18、19、20号样品为道地药材样品,质量均较好,且以湖南的道地药材样品为好。此方法可用于中药的鉴别,方法较为简便,且样品处理较简单,这将对中药质量的规范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指纹图谱法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5]是指某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种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即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和UV等),对特定的对象(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注射液等)和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目前使用最多的中药化学指纹图谱是采用HPLC法[6],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研究的需要。

3  免疫法

    不同的动植物药材含有不同的特异蛋白,免疫鉴别即利用该蛋白制备的特异抗体与待检品中的特异抗原结合产生沉淀反应来鉴别药材的真伪。该技术适用于动物药材的鉴别,尤其是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动物药间的鉴别[7]。国内学者[8]采用免疫电泳法及琼脂免疫扩散法准确鉴定了虎、豹等多种动物的骨骼,还能将豹骨进一步鉴定为雪豹、石豹或金钱豹,说明免疫鉴别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鉴别法。

4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诊断技术,是基于研究DNA分子由于缺失、插入、易位、倒置、重排或由于存在长短与排列不一的重复序列等机制而产生的多态性的检测技术[1]。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中药材(不含矿物药)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由于DNA分子标记直接分析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状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可为中药品种鉴别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如: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FLP);多聚酶链反应(PCR)测序技术;随机引物PCR技术(RAPD); DNA序列标记技术等。

   

综上所述,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包括聚类分析、基因组成特征、指纹图谱法、等多层面的中药鉴定学科体系,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体系建设,为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可靠的指导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慧珍,李水福,胡清宇,等.马勃类18种真菌显微特征的聚类分析[J].基层中药杂志,1996,10(3): 8.

[2]苏薇薇.聚类分析法在砂仁及其伪品鉴别分类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 (2): 158.

[3]常璇,胡奇林.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宁夏中宁县和平罗县枸杞中6种元素综合指标的比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 (3): 248.

[4]张水寒,郭伟伟,蔡光先.HPLC指纹图谱结合系统聚类法对不同产地关黄柏药材的分析研究[J].科技导报,2006,24(9): 53.

[5]王睿,徐伟,方翼,等.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4,7(10):764767.

[6]路飚,彭咏梅.HPLC法测定心脑健滴丸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1):78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