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范例6篇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范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和拓展。部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更是助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广大的教师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使我们的课堂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甚至智能化。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国内有诸多的学者专家都给予明确而各具内涵的定义。归纳起来,可以形成一个有一定代表性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教学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内容,信息化教学是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学资源共享化,在信息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形式多样,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手段。在现实教学中,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本文就是通过江苏职业教育英语新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Time to celebrate的教学设计来对信息化教学做粗浅的探索。

对这个单元的教学设计,我首先从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创新入手进行探索。我尝试突破用PPT制作课件的习惯。不可否认,PPT具有很好的展示功能,但是缺少交互式和自主学习的功能。为了体现教学的交互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我采用网页制作的方式,即采用常用“三剑客”(Dreamweaver,Fireworks和Flash)来进行课件设计,并在学校网站建立站点,实现课程在线互动。本单元的主题是中西方如何庆祝各种节日。课件主页面是庆祝不同节日的图片,通过动画设计使所有图片围绕“Enter”按钮做环形运转,以提高观赏性。进入主菜单,通过网页导航进行分项设计,共分为“单元目标”“课程学习”“单元测试”“资源库”和“留言板”六大项。

一、单元目标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便学生课后进行自查,自己找差距,做到查漏补缺。主要有三大目标:(1)How to give invitation.

(2)Learn to describe how you celebrate.(3)Learn to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二、课程学习

这一项是整个课件的主体。共设计“Warm-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Real life skill”“Further reading”六个子菜单。

1.“Warm-up”菜单包括两个任务:(1)连连看,把节日图片和日期进行连接,并使用FrontPage软件结合Java.Script脚本编程制作实现自动评分。(2)节日趣事,通过表单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在页面上“√”出每个节日该做的趣事,并实现自动评分功能。

2.“Listening and speaking” 菜单包括“A Party Invitation”和“Plan for Chinese New Year”两部分。插入音视频软件,使音频播放的同时能显示文字内容。使用“格式化工厂”进行音频编辑,使听力材料能随意点击,及时播放。听说练习也是通过表单制作的方式及时上传和实现自动评分功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测。

3.“Reading and writing” 菜单包括“朗读”“语言点归纳”“阅读

训练”“阅读链接”“巧动手”五个子菜单。采用交互式网页制作技

术,实现随时呈现、自动检测的效果。特别是“巧动手”菜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信息,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并超链接至邮箱,进行随时发送。

4.“Language in use” 菜单分三部分:(1)Phonetics通过嵌入音频和录音软件,及时播放本单元的音标发音,通过文字详解发音部位,并进行录播训练。(2)Grammar文字详解现在完成时的用法,设置自动检测评分练习。(3)Vocabulary设置匹配练习。

5.“Real life skill”详解邀请函的必备要素、写作方法,可以通过自主学习邀请函的写作,并链接至邮箱进行及时发送。

6.“Further reading”通过关联阅读,增加词汇量,训练阅读技巧。

三、单元测试

设置词法、句法、语法及阅读练习,同样使用FrontPage软件结合Java.Script脚本编程制作实现自动评分。

四、资源库

作为课后拓展项目,收集大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和动画,介绍中西方的各种节日、节日的风俗习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五、留言板

本项目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及时表达学习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师生互动,可以促进交流,增加师生感情。

这个多媒体网络课件是我们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尝试,虽然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有明显的特色: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可以进行随时随机地在线自主学习,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实现学习管理的自动化。这种网络课件虽然极大地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但是制作过程极其繁琐,任务量大,制作技术要求较高。这种方式需要团队的合作以及长期积累,才能使我们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光,杨开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中国电化教育,2001(02).

信息化教学范文2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信息化教学范文3

一、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现状

1、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为了让中小学教师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部分区县设计了《信息化教学登记簿》。每一位教师都要填写相关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日期、上课教师、课题、使用信息技术情况、使用效果等多方面内容。即使是如此简单的管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也不太理想。经济发达的区县、城区学校、勇于创新的教师使用情况良好。登记簿中的内容记载详实,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反之,使用频率偏低。更有甚者,一些教育设备放在库房中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几年无人问津。有的学校部分设备竟然无人会用。

2、应用效果不太明显。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评价等了解不多。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工具主要还是word、excel、PowerPoint等。能熟练掌握fiash、frontpage、photoshop、视频处理等工具的教师人数比例偏低,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多数停留在辅助课堂教学的层面。但是,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没有得到完美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培训缺乏详细规划。

在多次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个别区县部分学校缺乏详细规划,重复培训、过度培训的现象很普遍。信息化教学培训时,有的学校几乎都是那几位骨干教师反复参训;有的学校不管培训内容是什么,就让教计算机的教师参训;极少数的学校选派了年龄偏大、能力不太强的教师作为骨干参训。

4、考评制度不完善。

部分学校把考评简单理解为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合格证、有课堂使用情况登记簿、示范课或者公开课能使用信息技术等就行了。

二、思考与建议

1、创新管理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登记簿》的作用,还要创新管理方式。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如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录、资源包(课件、素材、题库)、课后反思、研究论文或研究日志、课题研究、对知识点的微型资源、项目学习方案、检查表等。

2、加强研究指导,发挥国培省培作用。

教科所(室)和电教馆等多部门要联合参与,共同研究,有效地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作出具体科学的指导。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能停留在辅助课堂教学的层面,还要大力研究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应用。要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要求,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关的《项目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项目学习》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学生特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体现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充分发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等各级培训的作用。特别是国培和省培,培训师质力量有保障。培训内容全面、新颖、实用。培训方式多样:集中面授、网上学习、返岗实习、线下研讨。评价体系很科学。教师得分由我的学习(学习多方面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内容)、我的作业(项目教学设计及说明)、工作坊情况(发起研讨、参与研讨、参与评价)等组成。

3、分类针对培训,充分调动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前,要有详细计划,要确定各级培训的骨干教师。预防重复培训、过度培训的现象发生,加大培训覆盖面。还要加强对边远农村学校及经济不发达区县的部分教师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不同时期,工作量会有很大差别。比如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在做培训规划时,对参与的人员、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都应做充分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完成相关考核后,学习平台要能够满足教师随时学习的需要。在评价时,对不同的教师学员可以因学习内容的不同或完成作业质量的情况给出及格(一星级、二星级……)、良好(一星级、二星级……)、优秀(一星级、二星级……)等不同档次的评价,体现学习的差异性,鼓励优秀教师学员。

4、完善考评制度,鼓励教师制作资源。

校长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及考核方面的内容。让校长成为信息化教学的名师专家,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观念,重视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好务。鼓励教师自己制作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评选活动,认可教师取得的成绩。对于优秀的教师,在评先选优和职称评定中优先考虑。

5、设立维护部门,提供教学后勤保障。

信息化教学范文4

随着社会发展,承载信息的多媒体工具越来越多,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一起成长,他们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能力很强,尤其是网络信息交流技术,可自如地运用邮箱、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可谓之为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但是日常生活中他们多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游戏,很少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学习。所以我们在学院校园网的平台上建设了网络精品课程,引导他们利用多媒体工具学习。我院校园网建设比较成熟,教学区、学生宿舍生活区都能方便接入校园网,校园网采用B/S三层Web体系结构,学院图书馆配有专门的网络中心负责校园网的运行。借助我院校园网的学习空间这一平台,解剖教研室老师们一起精心制作了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我们把平常收集到的教学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国内外教学资源集中放在网上精品课程中。另外我们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按专业建立班级网站,把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进程表、教案、教学内容(PPT课件)及优秀教师授课视频放在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IPAD甚至智能手机通过校内WIFI登入校园网学习空间,在线观看学习课程。我们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进程表,在每次上课前登入校园网的学习空间,进入解剖学精品课程,对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预习一遍。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觉有难度或有疑问的知识点可以在课程论坛或答疑栏目里直接提出,我们有专门安排教师进行及时解答;也可以将疑问留待课堂上提出,在课堂上我们先鼓励其他同学试着解答,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完整及点评。如果有些问题涉及专业前沿知识或是临床案例,教师可以直接借助教室的电脑进入学院的电子图书馆,直接检索学院购买的专业文献数据库(CNKI)及其他网上资源,与学生共同分享、共同学习。这样,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工具的支持下,我们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存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同时在潜移墨化中,教师已经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最后,我们会把课后作业留在校网网学习空间的班级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批改后记入平时成绩。

2MOTIC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

我院把组织胚胎学部分合并在解剖学课程中,在早期组织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利用挂图、幻灯片等教具进行讲解或示范,之后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学标本。此类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内容与学生镜下观察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学生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是否看懂,是否观察到典型结构,教师无法确认,心中没数。另外,在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提出问题的学生多指导,没有提问题的同学就不清楚是否已经掌握,现实是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我院引进了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MOTIC数码显微互动教室系统包括图像系统、语音问答系统、数码显微镜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这4部分,教师、学生两种端口。整个教室系统拥有清晰的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手段,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图像、语音的实时网络互动。教师端和每个学生端均使用高清晰度的数码显微镜,通过USB2.0口与各自的电脑相联,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强大的图像处理单元。各单元之间通过专有的局域网实现互联,使用全新的分布式数码互动软件系统进行设备组织与课堂教学,实现了全面的图像数据共享和灵活的语音交流,实现了真正数码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显微镜图像实时传输到教师端的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一屏最多可同时显示25个实时画面,也可选择任意一台学生的屏幕内容放大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教师端可以控制学生端每台电脑及显微镜,可以将最先找到典型结构的学生显微镜画面显示在投影上,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学生也可通过提问系统主动请求教师帮助,也可通过系统的双向语音通话功能与教师交流讨论,使得师生间的交流直观、有效。同时,学生端设有拍照按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观察标本中的典型结构并拍照下来作为作业,学生可将需要留存的显微镜切片图像拍摄下来。教师计算机可为每位学生分配独立的存储空间,学生发出请求,经教师许可后,会自动将图像存储在计算机中。

3解剖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学院还为解剖教研室购买了3DBody仿真教学软件。3DBody是一款教学软件,其解剖模型是基于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而来,整体画面效果,图像精美,无尸体的不舒服感。运用软件时,我们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解剖结构,并且每个结构有文字注释,根据需要可以同时选择单个或多个结构,任意组合或拆分,有3D立体感,动画感,比一般的平面图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直观易懂。同时,软件可以重复观看,而没有标本浸泡的福尔马林或酒精的味道,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还会根据需要在课前把需要观看的结构,在软件上从三维上依次显示该结构的位置、形态及毗邻关系,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同时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快速解剖、人体构造(Anatronicapro)等手机版解剖软件,这些软件也要小游戏。安装快速解剖后进入游戏,根据软件的要求快速识别出指定的人体组织,软件还会有一个放大镜可以选择,让你获得更高的精度和更高的分数。Anatronicapro软件是一个3D人体解剖结构,这款软件能够自由放大、缩小和平移人体模型,软件中一共自带了超过3500个身体的部位,每一个部位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4进一步的措施

信息化教学范文5

当前,在教育系统,各类学校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就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来看,效果甚微。因此,本文就针对教育信息化中教学信息化这个核心部分展开讨论和研究,分析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子系统。为了寻找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首先要弄清教育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的内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1][2]

(1)内涵。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由此看出,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而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2)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硬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自动化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电话、一卡通等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积累和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2.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1)内涵。教学信息化是指以学校组织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2)主要内容。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包括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建设等;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核心,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电子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题库等)、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③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指教学信息化得以实施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包括在线学习、查阅、讨论、协同、视频演示等);④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包括在线考试、评卷、作业提交、问卷调查等);⑤课程建设与维护的信息化(包括课程建设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的维护和更新等)。

3.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全面信息化,其最终目标是数字化校园。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那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组织管理部门和教学设施、环境等教学过程前期基础的信息化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信息化等。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差异。

(2)联系。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二、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

教学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到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中进行,教学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成效显著与否,既受到教学过程各方面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也依赖于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程度的制约,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又受到全体教师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能力的影响。下面分析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给出因果关系图,为研究和探讨教学信息化的成功对策奠定基础。

(1)从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来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信息化成败的保障。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盘散沙,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只能是“有失无的”;没有组织制度上的保证,只能是自发的行为,不可能形成合力。

(2)从教学信息化环境来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没有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教学专用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失去根基;没有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教学信息化的成果只能是千奇百态、低质劣品,不可能上水平;没有恰当适宜的计算机软件和开发工具,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低效的,不可能快速推进;没有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达成共视,教学信息化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上水平。

(3)从教师队伍来看,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是教学信息化赖以实施和推进的前提。教师是教学信息化实施的主体,没有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学信息化如同机械运转失去了动力。

(4)从教学观念来看,对教学信息化观念的转变是教学信息化的思想保证。没有举校上下对教学信息化在思想上、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教学信息化将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5)从教学资源信息化来看,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石”,而且必须先行。没有规范高质、完备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6)从教学过程信息化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没有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无法进行;没有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只是虚张声势;没有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只是有形无实。

(7)从教学评价的方法来看,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教学信息化效果的“度量衡”。没有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是不完整的信息化。

(8)从教学信息化的后信息化建设看,对教学信息化的规划、组织和管理以及成果的勘正、协调、反思、评价、更新维护等是教学信息化赖以持久、深入、提高、规范、取得更大成效的战略举措。教学信息化不是一日之事,而是持久的、长期的教学改革战略。

三、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下面,针对上面给出的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采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影响这些关键因素的子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的对策。[3]

1.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对策

(1)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由学校主管领导挂帅,由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领导直接负责,由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财务和后勤保障部门、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规划、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协调各方关系。

(2)成立组织实施小组。组织实施小组应由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职能科室、网络中心、信息中心、计算机专业的基层业务负责人员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学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计划、规范标准的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和开发工具等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3)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监督检查小组应由教务处和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负责,实施小组成员和院系负责人参见。其职能是监督实施过程,检查实施效果,总结和推广实施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

(4)成立成果评价小组。成果评价小组由教学信息化工程直接负责人、实施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成员、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构成。其职能是拟订教学信息化成果的鉴定验收和评价方案。

(5)制订激励政策。教学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应制订相应激励措施和政策,其成果可视同教学研究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6)考核结果与业绩挂钩。参与教学信息化工作是新时期教师的职责,教师承担的教学信息化工作应根据鉴定验收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业绩考核。

2.教学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对策

(1)硬件环境建设。为了搞好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应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校园网络,大力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

(2)软件环境建设。应加大引进或开发教学信息化的开发软件与工具、教学资源的载体平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的力度,为教学信息化营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软件系统支持环境。

(3)人文环境建设。教学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广泛宣传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

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制作处理技术和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操作与管理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

(2)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能够灵活运用启发式、指引式、研究式、自主学习式、协同学习式等教学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学会使用数字化教学控制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等,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4.转变教学信息化观念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等多方面,宣传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纠正对教学信息化认识上的偏差。

(2)树立示范典型。树立教学信息化建设示范典型,以取得的显著成效去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5.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对策[4]

(1)确定信息化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应着力建设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资源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标准要规范化;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2)制订信息化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和制作要求、统一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可从四个角度进行规定:一是从资源开发技术角度,提出一些资源制作的最低技术要求;二是从使用者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素材、课件,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标注属性,资源的属性可以作为资源库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资源评审者角度,提出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用户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6.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如针对网络课程,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采取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7.教学评价信息化的对策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信息化。对学生,可采取网上注册、作业提交、回答问题等信息化考评方法;对教师,可采取网上提问、布置作业、网络考试、在线提交成绩等信息化考评方法。

(2)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方法的信息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讲课艺术、为人师表、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可由学生通过在线方式给予评价;对教师教学材料的准备情况、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情况,可由信息化实施与监督检查小组进行在线评价。

8.教学信息化的后信息化对策

(1)教学信息化要长抓不懈。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长抓不懈,才能逐步完善、不断得到优化,当一个阶段的建设完成后,要及时调整规划目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建设。

(2)教学资源要不断更新和维护。每一项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验收通过并不意味着它的终结,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规范,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促进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与评析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提出了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策,旨在促进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教学信息化的成效。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信息化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优先扶持,要重视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建设,同时还要重视教学信息化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双边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s a production of teac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th development,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pursuit of hum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meaning and methods are described,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the actual effect of teaching inspection information come from people,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bot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motion i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ctual effect.

【Key words】Inform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ing methods; Bilateral

0 引言

教学的信息化方式指的就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各方的信息资源,比如网络资源、学习软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技能也成为高校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胜任未来教师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素质之一。

伴随着现代教育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教学把过去的资源库移植到信息库中,所产生的业绩斐然。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理解误差这一项就影响了教学信息化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深入开发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对高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更深层次探索。高校老师的业务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是随着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而适应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以动态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决定了教师要不断的自主学习,努力创新、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业务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问题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话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紧紧的围绕如何把信息技术的潜能和效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深入的挖掘此问题的内涵对广大的学者和老师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这可以更快捷的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稳步向前推进,教学效果产生明显的改善。

1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

教育信息化,是指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辅助现代的教学软件进行课堂的讲解,在课程的组织、教学的评价、授课内容的筛选、学生的反馈等方面都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教学。分析题目可知教学研究关键是看教学的效果,采取的信息化教学只是教育手段。当然,先进的教学手段,再配合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学生课前的预习,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是必然趋势。所以,在教育信息化中要做好教、学、评这三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1]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要实现人机交互。网络资源能够使得教学素材广泛而全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实现人机会话,充分的发挥教学设备的先进行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意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努力的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且学会应用自己的所学的文化解决日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就是站在讲台上枯燥的讲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图文并茂,动态教学。老师的满堂灌是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感官的刺激相当微弱。老师靠几本教科书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多媒体的演示就是很有力的证明。学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来了解相应的内容,这是老师用语言无法描述的。

事实上,信息化教学就是体现在如何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完成课堂的授课,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突出了学习资源的全面性、学习素材的多样性。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的认识到信息化教学优越性,抓住信息化的本质、认识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完成对学生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任务。

2 信息化教学的原因

信息化教学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老师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换句话说就是信息化社会中的老师既要具备获取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又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位的,教师也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教育教学的信息源。在专业课中,学生受教育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信息化、符号化的体现。在信息化程度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很鲜明的体现时展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发展成为先进的教学方法。[2]

当然,信息化教学并非是给学生呈现几张图片和几段视频就算完事,如何使信息化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让这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教学,创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信息化情境,从而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是我们探索信息化教学的真正原因所在。

3 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的本质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体现的是师生互动的双边关系,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也应该从这方面着手来处理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信息化教学就要关注如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应关注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和师生的教学交流,这样既有科学的教学手段又有人文的教学感化,从根本上体现了信息化社会的教学意义。此方法的实施让学习者学习的更轻松愉快,受业者不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3]

教育信息化所体现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相互转化的本质规律,能够在课堂上随时变换教学的角色,而不是孤立的对待老师和学生。那种片面的认为老师就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是配角的想法是错误的。信息化教学应该否定老师就是教学的焦点,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也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中心点而忽略了老师教学的重要性。正确的方式是学生和老师在对等的方式下进行教学安排,能够体现出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师生的独立自主性。

无论教育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终极目标就是人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所研究的ο笠膊焕外。从这个方面来说验证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要看老师的授课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该教学方式对学生后续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局限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该方式能够发展人的高阶思维。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体现信息的多样化和知识增长的最大化,更应该追求学习环境的丰富性,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这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4 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来完成。那种只注重教学的方式而没有体现出人的发展,或者只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却忽视了老师内心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需要一种师生共同发展思想,让信息化教学能够持续,高效的发展。[4]

师生交叉进行的课堂教学需要信息教学将两者融为一体,孤立的看待任何一方的想法是不全面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教学还应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其实效性评价应该是一个可变的过程,和传统的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避免以偏概全,坚持动态开放的评价体系。在信息化教学方法上需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和老师的专业水平双重发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信息化教学方法实时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和内容的广泛性的目标。

5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实效性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多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不能简单的认为实现了某一教学目标。我们对信息化教学应从更深层次去思考,更系统的方面去理解。从本质上去谋求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虽然信息化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信息化教学也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但是我们始终一时俱进看待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不断在探索的道路上研究新问题,保证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304):33-37.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2012.5: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