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战略范例6篇

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1

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能源供应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意味着能源发展的目标应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将环境保护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内生决策要素。

二是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式由政府计划和强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方向转变,以克服当前能源领域依然突出的计划经济弊端,进一步发挥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保障能源供给、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

三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发展应从依据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也就是说需要从国际视角来制定新时期中国的能源战略。

按照上述原则和着眼解决能源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在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实行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GDP翻两番、能源消费翻一番的目标;优先满足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能源需求,有效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生产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初步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节能优先

如果采取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到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可以减少15%~27%。预计在2000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可累计节能10.4亿吨标准煤,价值9320亿元。

由此可见,节能和提高能效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可能,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能的潜力能否有效挖掘出来。节能也对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能源生产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产生明显的效益。因此,应将节能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

从一次能源消费的部门结构看,到2020年,工业部门占能源总需求的比例将逐步下降到56.7%~58.7%,仍然为第一大用能部门;而交通和建筑两个部门的用能所占比例,将分别增长到16.3%~17.1%和25.0%~26.7%。

由此可见,节能的领域应该是全面的,对三大耗能部门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今后20年能耗始终占一半以上的工业部门,仍是节能的重点领域,预计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有5亿吨标准煤左右。另一方面需要尽快改变偏重工业节能,忽视建筑、交通节能的现状,对当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今后需求比例明显提高的建筑、交通部门,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如果近期实施燃油税和旨在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燃油效率标准,并逐步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等方面取得进展,那么到2020年交通部门可少消费8700万吨油,几乎占届时国内原油产量的一半左右。在建筑部门也存在着很大的节能潜力,与同纬度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和空调能耗约高出2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建筑物能源消费量可减少1.6亿吨标准煤。

结构多元

中国能源结构长期存在的过度依赖煤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能源结构的优质化进程对能源需求总量影响很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总量可降低2000万吨标准煤。

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先进利用,利用2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局面,使得优质能源的比例明显提高。

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例力争控制在60%左右。单纯从资源量的角度来看,我国煤炭资源是有中长期保证能力的,如果按照年产25亿吨原煤来推算可供应80年。但是,按照煤炭需求量最小的方案,要保证煤炭的稳定供应,从2000~2020年,年均需要净增加产能至少5000万吨,煤矿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如果这一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再度出现煤炭供应紧张。

加速发展天然气以替代煤炭消费;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满足国内对石油的基本需求。从国内资源供给能力看,2001年天然气的储采比为62.2,远高于石油15.4的储采比;直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的储量增长仍保持青年期特点。为提高天然气消费占国内一次能源的比例,天然气开发利用必须实现高速发展。到2020年国内的天然气产量要比2002年增加3~4倍,同时还需要为利用进口天然气建成较大规模的输气管线和其他基础设施。

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在4.5亿~6亿吨。由于受国内资源禀赋的制约,以及大规模石油进口对石油安全带来的压力,石油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做为替代煤炭的能源,并力争在2020年将石油消费量控制在4.5亿吨之内。

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预计此三者到2020年所需发电装机达8.6亿~9.5亿千瓦,相当于今后20年每年新增2900万~3300多万千瓦的装机。除发展水电与核电外,我国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其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为今后更大规模地替代化石燃料奠定基础。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比2000年增加1倍左右。

环境友好

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约束对能源战略和能源供求技术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许多情况下,环境因素比资源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具决定性。鉴于我国环境已严重破坏以及能源生产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环境保护应做为决策能源战略的重要因素。

能源发展受环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容量的制约。如果是基于酸雨控制考虑二氧化硫的容量,全国最多能容纳二氧化硫1620万吨左右;如果是基于空气质量要求的二氧化硫容量,则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在1200万吨左右,才能使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到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3亿吨~20亿吨,中国人均碳排放水平在0.9吨~1.3吨。2020年以后中国将难以回避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限制的承诺。随着温室气体的限排,二氧化碳的边际削减成本将趋于上升。因此,未来中国能源的发展将受到来自全球环境的压力。三是环境小康需求的制约。

市场推动

总体上讲,我国能源领域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与全国总体改革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要求明显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未来20年必须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着重解决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体制效应,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改革政府能源管理体制。由于当前存在着政府管理职能过度分散,缺少代表国家意志、统一的能源部门,以及政策随意性等突出问题,因此应组建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部门,以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统筹能源各产业的发展和利益协调,综合规划国家能源战略和制定能源政策。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放松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使政府的管制职能转变到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公众利益和维护环境保护等职能上来,将现行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为经济性备案、社会性管制,并提高政策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2

关键词 林业 生物质能源 现状 建议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低污染的新型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就是通过燃烧或者其他技术手段将植物或者可回收的木制废弃物等物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源。固体的可以用来代替煤炭;液体的可以代替石油,如乙醇汽油;气体可以用来发电。如果这一战略可以有效的发展和实施,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对一次性能源的需求压力。但是在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些问题。

1.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逐渐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早在“六五”时期就将生物质能源列入发展计划中,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和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我国是农业大国,森林资源丰富,有大量的林副产品及木制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技术层面,我国仍落后于其他国家。加之重视程度不够,没能提出具体的、长远的发展策略,使得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2.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的可行性

能源不足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及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就我国自身条件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是最为合适的。

2.1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自身的优势

之所以说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具有可行性,首先是其自身的优势。一,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将林副产品及木制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将废物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转化过程中不需要太多能耗;二,在能源转化的过程中利用先进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转化后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也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不同于一次能源在燃烧后留下大量的有害气体;三,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循环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代替一次性能源使用,排除能源枯竭的担忧。

2.2符合当前发展形势

现如今,世界范围内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自身就是节能环保的举措。加之我国土地面积大,农业林业发展繁荣,具备大量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原料。而且,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将林副产品废料加以利用还能促进林业的发展,鼓励人们积极的进行树木种植和培养,带动地方经济。

3.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战略的相关建议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项可行的战略,需要将其认真的贯彻实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3.1加强技术革新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科学技术显然是重中之重。如何在不污染环境,尽可能减低能耗的情况下,将回收的原料转化为能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鼓励并帮助其研发更先进的转化技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和危害。使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3.2提高重视程度

要想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首先应该提高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并落到实处;其次是提高社会民众对这一战略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这一战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增强社会对其认识和认可,并积极的重视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的认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做贡献,如将可作为原料的废弃物分类投放等。

3.3坚持多元化、持续化发展

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除了提高重视程度之外,还要切实的为其长远发展做出计划,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型的能源转化方式,促进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重视多元化发展,如将农作物废料的生物质能源转化;转化的能源形势多元化,气体发电,生物柴油等,确保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消除未来能源枯竭带来的隐患。

总结

综上所诉,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是一项可行的、有效的措施,不仅符合现阶段提出的节能环保,降低一次性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解决潜在的能源危机。如果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再结合我国的林业资源优势,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那么我国未来面对的能源危机将不再是无从下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李顺龙,王耀华,宋维明.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37(4): 83- 85

[2] 唐红英.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概述[J].林业经济,2008( 7): 43- 45

[3] 徐庆福.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评价与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3

【关键词】 陕西省能源发展战略调整转变

1 引言

能源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西方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动态加以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调整地区能源发展战略,有助于全面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陕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大省,应适时调整地区能源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能源产业发展,实现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2 部分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转型

当前,西方各国对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各有侧重的调整[1]。在北美洲,美国能源战略调整重点是开发使用新能源,外界称之为“绿色新政”。未来10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鼓励石油、天然气、煤气和电力企业等采取清洁能源和节能措施。加拿大政府对风力、太阳能发电企业进行长期补贴,同时大规模提高水电装机容量,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代替煤。在大洋洲,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了向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模式转变的政策框架,核心议题是为消费者提供长期、安全、可靠、清洁、价廉的能源产品。

在欧洲,芬兰政府利用能源税的收入支持新能源技术开发,并计划从2015年起为清洁能源规定使用比例。到2020年,该国能源消费的14%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瑞典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费的50%,交通运输业1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德国积极开发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据能源新技术的制高点,坚持能源进口多元化,石油储备法定化,供给保障安全化,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3 陕西能源储量概况与开发特点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2011年底,陕西煤炭探明储量为168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6390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约为50亿吨,均位居全国第3位。

陕西能源开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能源产业增速快,煤、油、气2010年比2005年分别增长58%、30%、110%;2012年,仅在煤炭生产方面,陕西省煤炭生产4.63亿吨,同比增长14.3%。其次,能源产业后劲足。预计到2020年前后,陕西省煤、油、气一次能源生产规模将分别达到3.5亿吨、3000万吨和200亿立方米左右。第三,能源产业链整合难度大。陕北的整装煤田、油田、气田较多由中央企业开采,地方开采的基本上是散装煤、油、气田,能源产业链短且附加值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能源产业链的配置。

4 陕西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陕西能源发展战略调整应基于国家宏观能源发展战略,借鉴世界能源强国的经验,致力于能源结构的合理配置,致力于平衡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3]。

4.1 能源结构的合理配置

一是合理布局。根据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的能源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其中,陕北地区应着力打造煤、油、气开采、煤电以及煤化工三大基地;关中地区应重点加快煤田开发并积极发展煤电一体化和煤化工项目,同时开发利用关中地区丰富的地热能资源,理顺地热资源管理体制;陕南主要围绕汉江干流梯级开发,加快建设水电项目。作为在清洁煤炭、风电和太阳能方面具备发展潜力的省份,政府应抓紧做好顶层设计,酝酿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配套政策、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以此指导新能源产业布局。

二是做大做强。应分阶段对能源企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能源企业做大做强。例如,对煤炭开采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和参股,鼓励大中型煤炭企业参与煤炭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其技术、人才与管理优势。还可通过资本运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组建和融入大型企业集团。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级石油、煤炭公司均在积极开发新能源、利用新技术,省属能源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机遇。

三是优化产业链。围绕实施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向化工产品转化等“三个转化”项目,重点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化工以及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其中,应以清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作为先期突破口。将煤炭资源转化为洁净能源,不仅能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兼具经济和环境效益。

4.2 平衡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是发挥政府功能。政府通过价格、税收等行政手段,扩大新能源产业市场空间,改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应通过市场推广、示范应用、政府采购、财政补贴、市场秩序等方面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例如,为推动清洁煤炭资源发电上网,可考虑为电力企业减免有关税费,降低发电成本。同时,政府应通过制订一系列强制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夯实研发基础。要依托省内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鼓励新能源的学科研究和成果应用。应进一步推动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近期,应将页岩气开发作为突破口,通过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争取尽快建立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实现页岩气绿色开采。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在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低碳经济为重要衡量标准的国际竞争中,要积极打造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能源技术创新平台,突出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能源企业在节能工艺创新和技术设备改造方面,应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大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与转化力度。

参考文献:

[1]苏立宁,李放.“全球绿色新政”与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改革.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8,第33页.

[2]陕西省能源局,转变发展方式 建设能源强省——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及重大问题研究,第7页.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4

关键词:能源科学技术;甘肃能源;发展战略;构想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3-0089-03

引言

在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能源战略非常重要,总结历史,战略的失误曾导致许多问题,今天缺电就投资电厂,明天缺煤又投资煤矿,最终形成"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局面。甘肃省一直在煤炭、油气立足省内还是省内外两个市场并重兼用等方面摇摆不定,或以煤炭为主,或以油气为主,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能源战略?

1. 甘肃省能源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甘肃省和全国一样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内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出于对外部能源市场不确定因素的担心及自我保护意识,立足于以省内能源供应为主,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被动地优化能源结构,因此不得不面临着提高能源效率、缓解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输煤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1.1能源资源

甘肃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华亭、中部的靖远和窑街、西部的西大窑,已探明矿区162个,保有储量达87.23亿吨。油田集中分布在玉门和长庆两个油区,从甘肃省探明储量来看,已发现20个油田,含油面积达478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储量为6亿吨。全省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 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位,可开发容量1 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1.2 能源供应

经济增长是促进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甘肃经济快速发展,1985~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7%;能源供应平均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能源消费以年均4.17%的增长速度支持了经济年均9.77%的增长速度。1985~2001年之间的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小于1,2002~2005年之间的弹性系数都大于1[1],反映出近几年能源供应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4年能源供应总量达到3 901.19万吨标准煤。

1.3能源消费

目前甘肃能源消费的主要特点:工业是能源消费主体,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电力在能源总体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原煤和电力的消费量在能源总消费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消耗原煤最多的五大行业依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合计消耗原煤2 593.53万吨标准煤,占原煤总消费量的72.5%。消耗电力最多的五大行业依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04年共计耗电284.9亿kwh,占电力消费总量的63%[1]。

能源消费总体水平不断增加,电力消费量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反映出我省国民经济总量中重工业增长较快,特别是有色、冶金等高耗能工业,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总量的积累。

2.目前甘肃省能源供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的能源供应与消费需求基本平衡,2004年没有发生严重的缺电缺煤问题。但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市化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方面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

2. 1 能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能源结构中,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比例过高,2004年全省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 907.74万吨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3 577.29万吨标准煤,占81.6%,石油205.65万吨,占9.6%,天然气8.53亿立方米,占3.8%,水电122.39亿千瓦时,占5.0%。油气等清洁能源比例很低。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天然气一般占 22%左右。[2]在各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的煤炭消费结构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2]。

由于不同行业单位增加值能源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产业结构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较大,当工业产品中高耗能产品数量大、占的比重过高时,能源消耗自然就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对优质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2.2 工业耗能比重过大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2004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24∶72.53∶22.23[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与发达国家中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二产业的比例(30%~40%)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能源消费量所占比重从2000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反映出我省国民经济总量中重工业增长较快,特别是有色、冶金等高能耗工业增长较快。从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构成看,工业、交通、居民生活/商业/农业能源消费量各占1/3[3]。

2.3 能源加工转换和使用效率低,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

2004年,甘肃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2.51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58吨标准煤高出61%,居全国倒数第五位;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6 730千瓦时,是全国平均水平2 750千瓦时的2.4倍多。2004年甘肃省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于33.25%,而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60%以上[2]。

甘肃省能源浪费严重的主要表现是燃煤锅炉热效率较低、建筑采暖热能浪费严重、电机综合效率低等,各行业普遍存在着设备、工艺落后、能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能源消费中的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最终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燃烧废气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能源消费结构则直接影响到环境污染的状态。目前,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很高,在煤炭消费中,发电和供热所占比重较大,煤炭燃烧污染了城市环境。2004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 690.17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2 191.25亿标立方米,SO2排放量为43.77万吨[4]。

3.能源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从世界能源结构演变历史看,煤炭代替薪炭成为主要能源大约花了100多年时间;石油替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大约花了60年左右的时间;[3]近年来天然气供应增长加快,已由1960年占能源总供应量的14.2%,增加到1990年的21.6%,1996年的24%,2004年的28%,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因而有专家预测未来时代将是“天然气时代”[3](当然未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并不是指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超过50%,而是指它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最高)。

能源工业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出发,应该坚持以自我供给为主,省际间调剂为辅的能源方针。因此,甘肃省将来可以选择的能源战略有以下几种[3]:一种是立足于省内资源条件,继续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并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另一种是建立在充分考虑终端需求的变化和提高能源效率必要性的基础上,及早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向以油气和一次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路线。

3. 1 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

煤炭资源在甘肃省能源资源中占有绝对地位,依靠省内能源资源条件只能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战略。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限于能源供应、环境的压力及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必然需要越来越多煤炭转化成电力、煤气和液体燃料,这样才能满足终端能源消费优质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开发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目前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传统意义上的洁净煤技术主要是指煤炭的净化技术及一些加工转换技术,即煤炭的洗选、配煤、型煤以及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国外煤炭的洗选及配煤技术相当成熟,已被广泛采用;目前意义上洁净煤技术是指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煤炭的气化、液化、煤炭高效燃烧与发电技术等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外的煤炭气化、液化以及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3]。

无论是推广现有的成熟的煤炭洗选、烟气脱硫技术,还是研制开发煤炭气液化、燃烧转换等高技术含量的洁净煤技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西方发达国家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研制开发高技术的洁净煤技术以来,已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而发展成功的技术很有限,即使已经工业化的技术,其单位投资成本比传统发电技术也高出很多。随着洁净煤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在着与其他化石燃料相竞争的经济可能性,但未来三五十年内洁净煤利用效率很难提高到可以和石油天然气相比的程度。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这种低效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现代化[5]。如果甘肃省立足于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届时能源效率只有40%左右,高速度发展经济的长期规划将难以实现。

3.2 以油、气、电为主的多元能源供应路线

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表明,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都是依靠优质能源的充分供应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因此未来甘肃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建立在优质高效能源利用的基础上,也要紧跟世界能源消费的新潮流,转到以油气为主的消费结构上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肯定不能创造出比以油气为主能源消费结构更高的能源效率。

考虑到受国内资源禀赋的制约,以及石油安全对能源带来的压力,石油以满足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做为替代煤炭的能源。大力发展天然气和风电、水电等一次电力的供应比重。

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清洁能源之一,作为工业、民用清洁原料和能源正在被广泛使用。天然气中甲烷的纯度接近100%,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仅为煤的50%和20%,污染为石油的1/4,煤的1/800。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于甘肃省而言,不但可以极大地改善由于燃烧煤炭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同时由于发电使用的巨大风机本身就是一种很壮阔的人文景观,还可以把风电厂开辟成一种旅游资源,向游人开放,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甘肃省风能资源丰富,风能储量约为1 143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五位,有效风能储量分布基本上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其中尤以河西西部、武威东部、乌鞘岭和华家岭等地风能资源最为丰富,河西以及安西地区的风能全年比较稳定。全省全年风速大于或等于3m/s的时数在5 000小时以上,风速大于或等于5m/s的时数在3 000小时以上。虽然甘肃的风能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却非常低,同时利用的也比较晚。1985年全省风机装机总容量115.68千瓦,大多数分布在酒泉市,其次在张掖、武威、甘南和金昌等地,到1993年,总装机容量才达到约400千瓦。随着利用风能发电技术的渐趋成熟,甘肃省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前景将非常广阔,这必将在甘肃省的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开发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甘肃省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居全国第十位,分属于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总径流量584.77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78条。全省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 724万千瓦,可开发量1 051万千瓦,可开发率61%,年发电能量1 467亿千瓦时。可供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61.57万千瓦,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489.43万千瓦。按流域分,黄河流域理论蕴藏量959万千瓦,可开发量612万千瓦,可开发率60%,年发电能量840亿千瓦时;长江流域理论蕴藏量438万千瓦,可开发量304万千瓦,可开发率69.5%,年发电能量383亿千瓦时;内陆河流域理论蕴藏量327万千瓦,可开发量135万千瓦,可开发率41.3%,年发电能量243亿千瓦时[6]。甘肃省现阶段小水电的开发程度仅为10%,甘肃水电开发具有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比较长的时间考查甘肃能源供应潜力,水电、风电同样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天然气供应的区位优势,因此不应当以省内目前的资源条件约束能源供应战略,而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放眼世界,利用省内外优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甘肃省能源战略构想

经过选择分析,推荐如下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到2020年左右,一次能源供应中,天然气和水电、风电的供应比重大幅度提高,保证石油的基本需求供应,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和总量,充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向以油气和一次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供应路线。

如果选择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我们就必须加强优质能源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油气储备设施与油气管道设施,尤其是油气长输管网的建设。从我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主要是煤炭运输和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和消费设施建设相当不完善,应当从未来能源消费战略的角度,对油气基础设施的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为大规模消费优质能源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 1 充分利用甘肃省的地理优势,就近从青海、新疆甚至哈萨克斯坦等地调入优质的天然气,逐步开发甘肃省的天然气资源,快速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西气东输是将新疆塔里木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中国东部地区的重大能源工程,甘肃段全长976 km,起自甘肃省西部安西县,终于甘肃省东部景泰县,管道沿河西走廊伴兰新铁路向东,依次经过柳园、玉门、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等12个市县。应该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开发利用现阶段已经贯通运营的西气东输天然气。尽快发挥涩―宁―兰天然气工程的作用,扩大利用青海的天然气资源,供应兰州、定西、临夏等地的能源需求。开发甘肃省的天然气资源,甘肃省天然气资源主要储存于陕甘宁交界的陇东长庆油气田,在现已探明的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采利用。

随着甘肃省天然气利用量的逐步增加,不仅能改变城市的能源结构,而且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大幅度增加一次电力供应总量

近年来,世界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年增长超过30%[7],而当今欧洲、日本等国家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电既是终端产品也是二次能源,占据中心位置。甘肃省水能、风能、太阳能的贮量居全国前列,应当从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扶持发展。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等多种形式发电,逐渐降低对煤的依赖程度。目前,甘肃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是位于玉门市三十里井的玉门风电厂,那里地势空旷辽阔,常年平均风速为7.6m/s,是一座巨大而优良的天然风库[8]。自1997年建成风电实验机组后,到2003年总装机已达38台,装机容量2.16万千瓦,预计到2005年,风电厂装机容量将达10万千瓦。

4. 3 全面贯彻节能优先的战略,加强用能监管,逐步解决能源活动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甘肃省为实现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水泥、煤电等高耗能重化工业必须加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和家用电器将大量进入家庭;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和生活用能也将大幅度上升。如按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发展,2010年能源需求量将高达6 626.15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将高达15 976.73万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需求,在煤炭、石油和电力供应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要满足这一需求,无论是增加省内能源供应还是利用省外资源,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实施节能优先的战略,以能源结构优化为突破口,建立清洁、高效、有利于环保的能源系统,从根本上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4.4能源主管部门应制定长期政策,放宽和完善能源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和构建新的能源管理体制,为能源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体制保证。

参考文献

[1]甘肃年鉴编委会. 2005年甘肃省统计年鉴[R].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张留霞,杨海珍.苏州市能源发展战略[J].中国能源,2005,(2): 35 -38.

[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R].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4]甘肃省环境保护局.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R].2005.

[5]曹新.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石油安全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57).

[6]魏耕喜.从甘肃省能源资源特点与供求形势谈加快水电的开发[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4, (3):14 -18.

[7]何祚庥,王亦楠.风力发电―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80 -85.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5

【关键词】能源经济;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能耗上在国际上可谓是一个大国了,具体反应在存储和消费等方面。然而,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人尽皆知大问题,所以应充分和正确使用能源。目前,中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简单客观的描述能源和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能源经济的发展战略。经济依赖于物质基础,当然更离不开科学和技术,必须充分利用不断在发展和更新的科学知识,这是能源经济战略的一个方面所以不应该被忽视,所以发展知识经济需要我们更理性的去面对。

1中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1.1能源的消耗促进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源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能源消耗,也就是说能源和能源产品的消费是能源经济的主要形式。具体因素如下:

(1)经济增长。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能源的质量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发达国家人均电力消费能力每年8000千瓦时左右,世界人均用电量在2500千瓦时,同世界人均电力消费相比中国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见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其驱动力是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现代通讯技术推广。在经济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信息的交流也在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少的因素。信息交换和数据处理现在变得越来越依赖高科技。这种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方式和信息传播的方式,无纸化办公和电子邮件等在现代化的应用毫无疑问可以减少原来的资源消耗,所以通信技术的发展会使能源经济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

(3)交通运输行业的空前繁荣。运输能源经济驱动着经济的发展也有很明显的效果,尤其是交通运输行业是直接的能源消耗行业。随着现代社会中车辆在不断地增加,车辆对油的消耗也在增加。因此这种现象的发生给石化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1.2能源经济的发展明显的缺点

(1)能源管理系统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上仍处于滞后状态。在现有的能源经济管理制度下,一些市场化的监管功暂时还不能直接参与能源经济系统中,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所以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和确保国家基本生活层面的需求上,有一定的矛盾。所以改革是极其必要的,但是建立能源经济系统和系统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是两三天就可以完成的,所以目前的管理系统是落后于市场化过程的。

(2)产业能源消费比例太大。从我国现有的能源使用情况上来看,无论是在工业和生活能源消耗都处在一个高能源消耗的阶段,即行业技术和产品技术还没有完全实现低能耗的影响,导致了中国的能源消耗和产出的不均衡的状况,单位能源产生的效益很低,实际上是在浪费能源,这种情况显然不是能源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需要。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使用能源需求和能源效率之间有一个更直接的关系,而使用的效率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能源开发利用的过渡,甚至浪费会导致经济发展的“能量”危机。这显然是发展能源经济的一条不归路。

1.3影响能源经济发展的供应问题

(1)新能源产品的生产给能源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除了化石能源之外,其他新能源(二次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都属于新型能源的类别,如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等。从目前来看,开发和利用二次能源在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无法接替主流能源产品在生活中有着巨大作用的重担,只局限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发展速度慢。植物秸秆等生物能源的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通常只用于燃烧的目的,在工业应用领域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2)现有的能源开发技术持续改进。同时,化石能源的利用率也在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提升。此外,能源在检测技术方面也也有着卓越的进步。在这样的条件下、背景下,发掘新的油田,直接增加总我国国内能源储备总量。石化能源储备总量受能源技术的影响,能源技术的改善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有效地降低能源的过度消费,与此同时,它将极大地促进能源市场的发展。

2发展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仍然是在一个单一的化石能源开发和消费上,尽管勘探和生产在发展先进技术上已有所改善,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建立在能源使用和消耗的基础上的,其本身具有潜在的能源危机的存在,未来资源枯竭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及很大部分地区都是以能源经济为主体,资源枯竭会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驱动下,我国目前的战略目标是低碳发展。实施这一战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低碳能源经济系统。

2.1公众舆论方向,促进新能源的发展策略

一个完整的新的低碳节能经济战略转移,需要构建一个低碳价值观和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利用舆论来激起国民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消费氛围。同时利用舆论来普及生态知识,加强生态意识、生态伦理,促进生态文明。积极建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做好生态的社会结构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一种新型的低能耗的社会价值体系。

2.2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尽管市场并不是唯一指向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但是科技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市场。在我国想要发展经济就要提高中国科学和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是要在技术和市场推广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事实上,这两个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较高的医疗费用在美国,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2%,相当于中国GDP的整体。瑞士只用了4%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便取得的了同样的医疗效果,因此,美国人觉得自己很浪费。美国人看医生有一个特点,对高科技医疗器械的依赖:有轻微受伤,也要使用核磁共振和CT检查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因为大都利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眼里看来,也不是太高,那些都是现代物理学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与企业合作,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利用中国医疗器械弥补吗?我认为这是可能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是能够与国外的科技竞争的,不是因为国内技术特别出色(关键是要有效地应用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而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包括高熟练劳动力)便宜,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的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以外,其中装配行业还是占有较大比重的,装配应该有一定的技术,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个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发明和创新主要是由工厂外独立发明家和研究机构做出来的。正如我们所知,瓦特在发明蒸汽机时只是有合作伙伴,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也有过像灯泡的重大的发明,它也只是一个自我独立的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家和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在不断地增加。这方面与科学、技术和经济三者间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认为“企业”可以代替“工厂”的趋势也有着重要联系。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的局限性在国家创新的整个体系当中(这个限制不仅取决于上述分析)。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例如像我国,我国在能源方面虽然具有较大的储备量,然而却不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这样正是因为缺少创新的科技技术,因此市场的推动和科技的拉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2.3技术领域支持低碳能源经济

(1)将重点发展低碳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目标,通过高新节能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国内能源消耗不断降低,同时信息节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能源经济的发展;(2)实施节能减排,可以发现在前面的讨论中,能源经济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是互相冲突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将会随着能源减少和环境恶化出现停滞现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系统的行业标准规范通过促进企业调整能源利用的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向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在全国实现整个低碳排放的目标,从而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3)开发和研究利用清洁能源。积极实践低碳能源经济战略的概念,但也基于清洁能源的发展基础,可再生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及其在能源类别中比例逐在渐增加,最终取代化石能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类型的经济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提高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植物能源的应用比例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普及和推广这种新型能源,要面临技术和清洁能源市场化问题,,但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大大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技术含量,促进能源经济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高新能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循序渐进实现替代石化能源。

2.4管理体制,鼓励低碳经济

目前我国在国家发展的规划中将低碳经济放了进去,一方面,在部分地区建立试点提倡建立循环经济,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建立一个可回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产业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些措施都是积极应对能源危机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国家还设立了一个特定的系统以此来鼓励低碳经济发展:1)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上来看,鼓励低碳高科技项目投资,迫使其转换高能源消耗的设备和技术,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实行关停或者并转。而且在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首先实施,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让能源密集型行业率先通过技术改造进入到低碳经济市场,为此要对整个低碳能源经济施加一个低碳化的动力。2)利用政策的经济手段,将碳排放作为一个杠杆对企业实施差别对待的政策,鼓励和促进企业实行低碳转换,这种方式可以看看是市场调节的一种手段,其实是利用碳税和碳交易市场控制行业的碳排放,从而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提供指导。3)长期计划有效的使用资源和对生态进行保护,生态和环境保护利用补偿系统的支持,鼓励企业和行业保护环境,给予破坏环境和保护环境者相应的处罚和奖励,即让破坏者为破坏环境受到惩罚。并进一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服务,一方面保护环境,一方面限制无序发展。

简而言之,中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对整个宏观经济战略进行调整。因为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能源经济效应的命脉,所以实际上我国在改变能源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同时已经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所以目前全球都在呼吁低碳的调用,利用建立低碳经济目标,将我国的系统,法律,发展,公众舆论向低碳、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经济目标上发展,同时,我国在国际上是能源经济耗用大国,化石能源的利用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人们用尽,因此积极努力的开发新的能源也是我国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建立了新的制度和目标,现今我国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低能耗、高效率的能源经济。

参考文献:

[1]张震远青.中国能源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战略[J].科学技术情报和经济,2010,(10)

[2]陈清泰.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2012

[3]一个续集.思考和建议对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J].西部资源学报,2010,(01)

[4]崔当选.新能源经济研究[J].中国的能源战略转型的中国市场,2010年,(16)

能源发展战略范文6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方针,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强调对环境的保护,而且应包括如何解决在人口已经高度密集,人均资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同时又要保护环境的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实践问题。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了必要的重视,节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能源价格经过调整已基本反映了市场的成本,并有效地引导了市场条件下的能源消费,盲目性生产基本消除。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因此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保持必要的较高增长速度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大内需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努力方向。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鼓励终端消费、包括能源消费的扩张,鼓励新的消费以拉动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径,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将比较明显。 但是,必须看到,进入WTO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竞争力,但资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价格,特别是能源的成本将不具有竞争性。煤炭生产的成本由于安全性的考虑和环境的压力,有可能明显上升。石油的价格已经国际化,由于资源的分布和长距离输运,天然气的价格可能要高于很多国家。中国可能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术的平均水平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能源技术的进步,无疑将对中国的能源技术和能效水平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这个技术水平差距的缩小,这种外部作用的效果将逐渐减弱。中国在能源技术发展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必须加强,以不断推动能效的持续提高。可以预见,如果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将面临重大的能源挑战。除了采取政策、信息、标准、技术推广等措施之外,长期坚持节能优先将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转变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能源结构的优质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气体和液体燃料的需求必然不断扩大。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使直接燃煤,特别是在众多的中小型锅炉和窑炉中直接烧煤难以为继。 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发展方兴未艾。天然气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能源效率最高的技术。我国的天然气基础比较薄弱,在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五”期间正在实施的西气东送工程意义重大。天然气基础管网一旦建成,将带动天然气开发的进程,可望使天然气的实际成本明显降低。 实施煤炭清洁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和充分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矛盾。在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煤炭必然将退出一些使用领域,但是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仍然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煤炭的使用技术和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要解决煤炭的清洁利用问题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看到中国今后几十年内燃煤发电以及其他的燃煤利用将仍然是煤炭的主要用途,洁净煤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围绕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目前煤炭供应过程和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动而且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有明显实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筛选和洗选,更加合理的煤质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水煤浆利用等等都大有潜力。 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有可能作为远期技术储备,如果考虑以煤为原料提供液体或气体燃料的话,则必须全面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还要考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能源系统的总体效率。与石油及天然气相比煤炭的气化和液化的能源系统效率要远很多。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