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范例6篇

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范文1

【关键词】融资融券 定价 风险控制

一、融资融券概论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融资就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融资融券交易与大家熟悉的普通证券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暗含做空机制,投资者从事普通证券交易,买入证券时,必须事先有足额资金;卖出证券时,则必须有足额证券。而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而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而手头没有证券时,则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这意味着股价下跌时也能获利,改变了单边市场状况。

2.具备杠杆效应,普通的股票交易必须支付全额价格,但融资融券只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交易。

3.改变了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关系,在融资融券制度下,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不只存在委托买卖关系,还存在资金或证券的借贷关系,须将融资买入的证券或者融券卖出的资金交给证券公司作为担保。

二、融资融券的历史进程

2006年1月6日,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提出,券商将可以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早在1993、1994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众多券商身陷亏损黑洞。1996年,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新《证券法》已经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这为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而近日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则明确了符合条件的券商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并对融资融券规模与净资本的比例作了明确规定。

三、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证券市场基本制度的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交易基础设施、技术条件逐步完善的今天,市场只允许作多的单边机制,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运作中处于一种非协调非对称的跛行状态,经常只能通过外部力量的干预(政府干预)才能恢复其稳定态,缺乏做空机制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大缺陷。

2.有利于证券业的规范经营和资产重组。目前我国券商多而小、布局不甚合理,融资融券业务为券商拓展业务模式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那些内控机制达标、资产质量优秀的券商将会率先获得推出该业务的资格并迅速吸引客户,整个经纪业务市场将面临客户资源的重新整合。

3.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方式后,整个金融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货币市场、证券市场、金融机构融资市场三个市场有机联系与贯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对接,资金能够顺畅良性循环,降低银行和证券行业系统性风险,提高资金市场的运作效率。

四、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存在的风险分析

1.体制风险。融资融券交易具有创造虚拟供求的功能,并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扩大银行的信用规模,可能出现如下情况:一方面,造成通胀的压力,虚拟资本的增长比一般信贷引起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更为复杂,从而不利于当局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另一方面,虚拟供求有可能使证券价格严重脱离实际价值,形成泡沫。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一方因倒闭或其他原因不能履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必须解决的风险,虽然各国对信用交易都要求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但仍存在交易对手不能履约的可能性。

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量变动而带来的风险。我国股市目前还不够成熟,股市波动性强,投资者还不够理性,而且还存在着股价操纵等行为,由于融资融券杠杆化的作用,突然的急速上涨和下跌很可能造成投资者巨大的损失。

五、融资融券的风险管理

1.监管层的风险管理

首先,对券商介入融资融券业务要设置严格的门槛。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既需要与投资者打交通,又少不了与其他金融机构打交道,这其中会有利益上的冲突与纠纷,也会放大金融风险,因此,监管层必须对其严格把关。

其次,对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要设置适当的门槛。考虑到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对投资者设置门槛是必要的,但这种门槛设置不能太高,否则融资融券政策就成了方便少数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政策。

最后,适当放宽对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投资对象或标的,拓宽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2.券商的风险管理

融资融券将使券商经纪业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证券交易量增大,券商的佣金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可以说,融资融券业务是券商的巨大“利好”,但券商万不可忽视其中的风险。如果券商是自己进行融资融券交易,那券商是在自营,与一般投资者并无本质区别。不过,券商如果大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经营的话,一定要注意财务风险,以免陷于财务困境而难以自拔。

如果券商是为市场里的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作为债权人的投资者,券商要做好处理“呆账坏账”的准备。为此,券商应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如确定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容忍度,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

3.投资者的风险管理

融资融券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使用得当,可以赢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反之,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投资损失,这就要求投资者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较好的控制风险能力。因为在投资过程中想准确把握时机是非常难的。国内证券界人士也表示,融券交易虽然意味着可实施做空,但具体操作较难把握,一般不要以不确切的不利消息作为做空的理由。而且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很可能碰到陷阱。在做空某只股票时,需要提防这只股票的庄家行为。

参考文献:

[1]毛建林,罗涛.关于我国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的现实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融资风险范文2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投资风险 控制

风险作为金融市场中的存在的一个必要的个体,应当重视,特别是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金融市场中的投资风险导致了金融市场面临一个较大的风险,因此,本文从金融投资风险的诱因出发,探讨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

一、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

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方面和表现的形式,最主要的有四点,分别是:金融投资风险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以、金融投资风险与投资过程中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以及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市场变动。下将一一列出,作以说明:

1.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金融投资过程中最首要的风险就是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相关联的风险。所谓的与金融商品销售者之间的风险指的是,金融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金融商品的销售者对于金融投资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商品的销售者的信用是在金融投资风险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因为金融商品销售者的信用会直接影响大金融商品的投资结果。因此在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达成协议的时候不应当于单一的一家销售商签订相关的销售协议,应当分散进行,与多家销售商进行销售协议的签订,避免于单一的销售商联系在一起。

2.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动。实际上,金融投资所获得的利益是与利率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利率的上调,会使得金融投资的资产价值下降;利率的上调,会使得金融投资资产的价值上升,因此,金融投资是与投资过程中的利率的变动紧密相连的,即在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动会直接的影响到金融投资的结果,利率也是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因此,投资者在进行金融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应当调整好所要投资的资产与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刻关注国家对于自己所投资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做出的调整和变动,提高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对于利率的变动的反应程度,避免因为利率的变动使得金融投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不利于金融投资者的投资。

3.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汇率变动。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动会对相关的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上增加一定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者已不满足于在自己国内进行相关的金融投资,一些投资者开始转向国外的金融行业,并对国外的金融行业进行相关的投资,由于一些国家的汇率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汇率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会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因此,一个国家的汇率不可能保证相对的稳定,致使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中面对着较大的风险。而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冲击,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阻碍,从而影响金融投资的收益。

4.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市场变动。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除了要关注所要投资商品的风险外,还应当关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变动。金融市场的市场变动及市场变动所产生的风险是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金融市场的的风险的产生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金融风险只是对于一些商品的投资者及商品的投资产生一定的风险;另外一部分是,金融风险对于较大范围内都会产生影响,甚至是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因此在金融投资风险中,对于市场风险的调控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应当谨慎的选择所要投资的商品,并对商品的未来所要发生的对于金融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做出及时的规划和管理,积极的应对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由于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所以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并不是为了避免金融投资风险的产生,而是为了使金融投资风险在发生是能够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在金融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损失。因此为了加强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本文主要做出以下几点归纳总结,来探讨如何对金融风险投资进行控制:

1.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的评估是对与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的评估是为投资者在金融风险投资过程中所做的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可以使得投资者在投资是面对外界的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因素得到合理的控制,可以减少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和损失。而且由于风险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因此对于风险评估也要不断的更新变化。只有根据外界所产生的风险时刻作出判断和评估,才能使得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风险对自身投资的的金融商品的损害降到最低。

同时,风险评估实际上也为企业进行合理的风险和利益的配置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依据。因为投资者之所以要进行金融风险的评估是因为投资者要获得最大的收益,但是由于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因此要想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投资者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根据所做出的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对金融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使得投资者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但是仅仅依据所做出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做出相应的风险和利益的配置是不够的,投资者还应当根据自己投资的金融产品的自身属性对风险和收益配置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获利的组合,那么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所做出的风险收益的组合对于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作出合理的规划和资源配置,使得投资者在面临着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时,做出相应合理的对策,使得自身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

2.对于金融投资过程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在金融市场上不同商品的种类和性质不一样,其所面临的风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对于同一种风险,它们对于风险所做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因此,应当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面对风险时,收到的损害可以降到最低。

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的控制,具体的做法是将金融投资的商品的各个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针对在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做出适应投资的不同的金融商品的风险应对策略。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很多的投资者并不清楚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大量的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一个金融商品,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但会增加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的风险,还会使得投资者自身遭受极大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是,将资金用于不同的金融商品进行投资,建立一个投资组合,并对投资组合中的每种金融商品所要面对的风险进行一个评估和预测,根据市场利率,或者是汇率的变化等,对金融商品做出一个合理的预估,并根据对于金融商品的评估,做出相应的投资计划,可以减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风险问题,使得投资这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由此可见,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是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进行的,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的商品进行合理的评估还要对于不同的金融投资进行分类的控制,避免过于单一的投资,这样会加大投资的风险,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对于所要投资的金融商品进行合理的控制,分散资金的聚集,从而可以使得投资的所要面临的金融投资风险降低,使得金融投资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所要面临的投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才能将投资者的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使得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合理的对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是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利益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因此,投资者为了使自己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应当对于金融投资的商品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且分散自己的资金,建立一个比较容易获利并且能使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投资组合,这样才能使得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概述了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及对于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所做出的合理的建议,即应当分散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这所面临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所要面临的投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当合理的对于投资的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相应的规划、管理,这样才能使得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中的风险得到控制,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赵德志.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融资风险范文3

自Bauer(1960)最早将消费作为风险行为进行研究并引入感知风险的概念以来,迄今该领域已进行大量研究,但感知风险的概念及结构仍未达成完全一致;行为金融领域对风险感知的研究则始于1970年(Alderfer&Bierman),由于金融产品较一般消费品而言其风险感知更为复杂,因此迄今关于金融风险感知概念的研究也并不充分。

1.1风险感知的定义Bauer(1960)强调风险感知是一种主观感知的风险而不是真实世界的客观风险。Slovic(1987年)将风险感知定义为人们对风险的直觉性判断。英国皇家学会(1992年)对风险感知的定义则涉及人们对风险和回报的信念、态度、判断和情绪,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和文化倾向。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来自Diacon&Ennew(2001年)。他们认为风险感知并不是一个类似于“风险”那样简单的抽象化概念,而是对具体情境中某个潜在危险的多维属性所进行的评价。他们提出风险感知是一种特殊的释义进程,是人们为在某领域/情境/事件中做出计划、选择和行动而试图对其赋予意义、加以理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1.2金融风险感知以往文献中出现的“financialriskperception”根据其研究内容的不同,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1.2.1财务风险感知将风险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时,它是一种风险要素或风险类别,跟其它风险要素如心理、社会、生理等类似(Jaboby&Kaplan,1972年)。它在各个领域(如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的维度研究中都可能存在,是关于财务性风险的感知,我们称其为财务风险感知。

1.2.2金融风险感知金融领域风险感知尽管与其它各个领域一样,也包括了对财务风险感知的研究,但却不只于此。如:Olsen(1997年)、Diacon(2004年)研究的是金融专家或金融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感知;Diacon&Ennew(2001年)研究的是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感知;Vlaev,Chater,&Stewart(2009年)研究的是与投资领域金融决策有关的各种风险感知;Sachse,Jungermann,和Belting(2012年)将金融实践中各投资品种本身所涉及的风险看作金融风险并研究个人投资者对其的感知。与Bauer的观点相似,Slovic(1972年)最早关于投资决策的研究也发现,不确定性(即: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是基于预期对不确定性与回报做出的权衡,而回报的波动性本身并非决策的可靠预测变量。这正是金融领域风险感知产生的根源。大部分研究者认同金融领域的投资者属于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风险因素更为抽象、知识不足导致的不确定性更为突出(Mitchell&Greatorex,1993年)、所“消费”的产品,质量在购买前难以评估,甚至在购买后也因市值波动的影响而很难准确评估(Diacon&Ennew,2001年)。因此,金融领域具有不同于其它领域(包括普通消费领域)风险感知的特征。我们根据以往研究进行总结,金融风险感知研究的是:在金融实践领域中,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和投资决策风险的直觉判断、态度、情绪和社会文化倾向。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包括投资者的风险感知、金融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感知、对不同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感知等。归纳而言,对金融领域活动中存在的所有风险的感知,我们统称其为金融风险感知(FRP,FinancialRiskPerception)。需说明的是,金融包括融资和投资两方面,但本文仅介绍个体作为一种特殊消费者的情况,仅指金融投资领域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感知,不含融资领域风险感知和机构投资者风险感知。

2金融风险感知的维度与测量

2.1结构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oftheCon-struct)个体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researchondi-mensions/facetsofindividualriskperception)最早源于对风险感知结构的概念化,并为后期感知风险减少的策略研究也提供了思路。其中Bauer(1960年)关于感知风险的概念是消费行为领域最早的和应用最广的结构式定义,包括结果和不确定性两个维度。Schiffman(1972年)等研究者则提出另一种双维度风险感知的定义:不确定性和重要性。也有学者提出仅以单一维度来定义风险感知。Cox(1967年)根据Bauer的概念提出了感知风险的2个维度,他认为感知风险值是损失(预期结果不发生时可能产生的损失)和不确定性(或损失概率,主观感觉到的预期结果不发生的概率)的函数,而损失是预期结果重要性、损失严重性和预期结果实现方式的函数。也有学者提出反对,发现当损失足够大时,不确定性维度不再有意义。

2.2金融风险感知的维度金融风险感知的维度研究始于上述风险感知的概念研究所发现的结构、基于普通消费领域风险感知维度研究的成果,并逐步发展到更为丰富的多维度模型。Slovic(1987年)就公共及社会应激管理的研究所发现的双维度被很多金融风险感知研究所采用,包括因素1:可怕性风险(缺乏控制感、恐惧、最大损失及其可能性、风险/回报不匹配)和因素2:未知的风险(被判断为不可见的、未知的、新异的并且损害会延迟体现的高风险)。Olsen(1997年)在投资领域的研究中也有类似发现:投资风险感知是多维的,包括四方面的风险属性(在他的研究中能解释80%以上的总体风险感知),预测作用从高到低是:缺乏控制感、大额资产损失可能、回报低于预期可能和投资知识不足感。MacGregor等人(1999年)调查了专家对一系列投资在14个变量上的测量结果,发现风险感知包括回报相关和风险相关两个感知维度,其中焦虑、变异性和知识3个因素能解释98%的风险感知。Koonce等人(2005年)的研究结果与此类似。Diacon&Ennew(2001年)对英国投资者的风险感知研究发现的则是5个维度:不信任、关注不利结果的严重性、关注回报不确定性、缺乏知识和难于管控。最近的研究是Sachse等人在2012年进行投资风险感知的因素分析时,发现了风险性和可控性两个维度,其中总体风险感知主要负载于风险性因素(是关于产品本身风险属性的感知,包括:损失和波动性、随投资行为而来的焦虑、关注和不可预见性等);另一个可控性因素则包括流动性(可变现性)和公开性。

2.3金融风险感知的测量方法将Slovic(1987年)的理论应用于金融领域,那么金融风险感知测量的就是人们在描述和评价金融产品和投资决策时所做出的判断。目前最常用的是心理测量范式,包括对测量结果进行排序、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据此产生风险感知的几个维度,并根据心理测量量表对金融感知风险进行量化的测量。归纳以往研究,发现金融风险感知的心理测量范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2.3.1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一是调查的多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中产品的风险感知,包括调查全部金融投资品种、部分金融品种或某一种金融产品等不同的研究情况。如:MacGregor等人调查的是19个风险、回报及其比例不同的产品,并在总结出跨产品的金融风险感知共性维度同时,发现个体对不同产品风险感知的具体因素有些许差异;Sachse等人(2012年)调查的是7种市场常见的投资品种;Baker等人(1977年)调查的是股票投资;Huber等人(2012年)调查的则是保险投资。二是研究的因变量多与偏好和决策有关,如:Wang等人(2006年)调查再投资意向和投资满意度;Sachse等人(2012年)关注对具有不同金融风险感知的产品的投资意向。

2.3.2采用开放式(定性)与结构化(定量)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获得一些属性不同的潜在风险来源,要求被试对其进行评价,再根据测量结果抽取出金融风险感知维度。第一步,要求被试报告在衡量投资风险时首先考虑什么(即:风险的相关方面),并逐一评价其重要性(Vlaev等人2009年),这一定性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结构化金融风险感知调查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减少了风险感知变量的数量;第二步,对统计结果显示了显著关系的各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并进而测试其与总体金融风险感知、投资决策的关系,如:要求专家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投资环境、产品的其它方面进行评价(Koonce等人2005年)。Olsen(1997年)也是根据自己早期定性研究所发现的风险各相关方面来考察它们对总体风险感知的预测程度;Vlaev等人(2009年)基于前述Slovic的研究,围绕“不懂”和“害怕”两个方面,通过专家辅助设计了22个问卷题目调查影响风险感知和金融决策的因素。

2.3.3表达性偏好的广泛应用除Duxbury&Summers(2004年)、Nosic&Weber(2010年)和Huber等人(2012年)等少数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外,在金融风险感知领域,以风险感知研究大家PaulSlovic为代表的绝大部分研究者,进行维度研究多通过表达性偏好(re-vealedorexpressedpreferences)方式。如前所述,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特别是总体金融风险感知多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Weber等人2012年)等。而Lucarelli&Brighetti(2009年)的实验研究则是采用了一种创新性的、融合了金融和生理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通过一个名为IGT(I-owaGamblingTest)的心理测试,以皮肤电传导测量个体在做出风险决策时的心理反应。

3金融风险感知的影响

因素近年来在金融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主观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被纳入。金融风险感知的差异总的来说源于三个方面:与金融投资活动本身有关的因素(如:收益率、损失概率)、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如:Weber&Hsee(1998年)就是通过一系列投资选择的实验发现了风险感知的跨文化差异。

3.1风险来源和风险信息从风险活动或投资产品本身入手,这是最基本也是研究最早的风险感知因素,因为风险感知总是与特定的风险事件或情境(如回报、期限、概率等)有关(Sachse等人2012年)。而金融风险感知还会因前后的风险事件、情境的影响而变化,如Burns,Peters,&Slovic在2012年的研究发现,金融风险感知在经济危机前后有所差异。Wang等人(2006年)指出:风险来源(通过研究信息类型确定)对中国股民的金融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来自公共机构的公开信息能降低金融风险感知,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则会增加金融风险感知;Kahneman&Tversky(2000年)等则关注了风险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如Anderson&Settle(1996年)认为,应按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向其提供投资产品的收益、风险分布信息,且投资者更愿意接受简单易懂方式呈现的信息;Vlaev等人(2009年)要求被试对11种不同的风险信息描述方式(针对同一金融产品)进行评价。Huber等人(2012年)发现产品的风险信息以正面参照点/负面参照点/无参照点的三种不同方式呈现时,被试的金融风险感知具有显著差异。

3.2个体差异从参与风险活动的个体差异入手,这是被研究得最广、涉及面最多的金融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包括个体知识、情感因素、风险偏好和人口统计学属性等。Koonce等人(2005年)等大量研究者都关注了知识,特别是特定领域的具体知识或熟悉程度(Slovic等人1985年),并发现知识对金融风险感知具有显著影响;Sachse等人(2012年)还进一步发现知识和经验与投资风险感知呈现负相关(即:较低的金融风险感知水平与较多的知识、经验相关)。Slovic(2000年)等则通过调查专家和外行两个群体(知识水平不同)的差异来间接研究知识对金融风险感知的影响,但他们的研究发现,两类人的金融风险感知结构相似,都含有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观点的非理性因素。人们的正负向情感和情绪因素,如焦虑、恐惧、快乐等也会影响其金融风险感知。Finucane等人(2000年)和Slovic&Peters(2006年)等强调了情感启发式在经验性思考和决策中的作用,并发现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的反向关系是由于正负向情感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人们的决策加工过程,从而他们将感觉或情感作为感知风险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情感因素对金融风险感知的负面作用,如概率忽视(Loew-enstein等人2001年)或过于看重小概率事件(Tversky&Kahneman,1992年)、对损失比对回报更敏感(Kahneman&Tversky,1979年),或对短期的损失更敏感(Thaler等人1997年)。大量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属性对金融风险感知有影响。Weber等人(2002年)发现金融风险感知有性别差异(男性偏低);Haslem(1977年)发现年龄和教育水平对金融风险感知具有显著影响,投资者属性如投资年限和经验、周期、品种等,也对金融风险感知有影响。但研究结论并不统一,Sachse等人(2012年)的线性回归分析就发现性别、年龄和经验与金融风险感知不相关。风险可容忍度和风险偏好、认知偏见和信任等,通过心理加工过程也可能对金融风险感知产生影响。Weingart(1995年)认为风险偏好会影响风险感知;Huber等人(2012年)也以更详细的阐述支持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态度影响感知进而影响行为的金融决策链条。但也有很多研究者(如Weber2002年等)认为对感知风险的态度在跨文化和跨领域、情境时能保持稳定,而风险感知本身却存在跨文化的差异性。

4金融风险感知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Engel等人早在1973年就已发现了感知风险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策就是一个降低感知风险以达到可容忍水平的过程。而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决策包括对感知风险进行评估和对是否投资做出选择两个方面(Duxbury&Sum-mers,2004年)。Weber等人(2002年)关于愿意采取风险活动的可能性与风险感知的回归发现,不同性别和领域的风险行为可能性差异与该行动的风险感知差异有关;Sachse(2012年)在放入了前述风险性因素和可控性因素的投资意向模型中,发现风险感知可用于解释95%的投资意向差异;Roszkowski&Davey(2010年)认为风险感知会影响投资行为。但从研究结果来看,这一观点仍然存在争议:Wang等人(2006年)所提出的风险感知中介模型(自变量为外部刺激;中介变量为风险感知;因变量为再投资意向和投资满意度)未被全部验证,他们发现风险感知与投资业绩正相关、与投资满意度负相关,但在以风险信息来源预测投资意向时仅与投资业绩正相关,与风险感知高低无关。这与Slovic等人(1999年)的研究结果类似。

5结束语

融资风险范文4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BOT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 by 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着方面,英国的学者J.P. Turner的着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 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 T I 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 P Gupta和Anil K 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研究,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学术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使项目风险管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

    田琦、赵凤(2004)对SCERT在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范小军、王方华、钟根元(2004)分析了大型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张建坤、张璞(2004)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灰色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屈哲(2003)对项目融资风险引入了动态分析的定量评估。王上铭、李树丞、王贵军(2002)对AHP法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汉军、何亚伯(2000)、张曼、屠梅曾、王为人(2004)提出了项目融资风险动态管理方法。袁业虎(2004)对融资风险测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钱春沁、孙晓安(2004)建立了项目融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徐大鹏、赵梅(1999)、王晶(2000)、李云磊(2000)、薛桦(2001)、屈哲(2002),尹昱、吴旭光(2003)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措施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尹昱(2001)、陈赟、张凤明(2004)\范小军、钟根元(2005)、侍玉成(2008)对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与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摊和控制机制以及项目融资风险的最优分配模式。

    邱晓晨、张颖(2004)对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丁莉(2002)、王准、彭新民(2004)对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袁俊霞(1999)研究了项目融资在煤炭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融资风险范文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投资风险逐渐增加,投资风险也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分析金融投资风险,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促进金融投资健康运行。

关键词:

金融投资;风险分析;控制在金融市场中,风险是非常重要且无处不在的一个因素,尤其是投资风险其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效益,如何更好的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新形势,积极探究金融投资风险分析及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金融投资的种类

(一)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是现阶段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小额资金聚集到专家手中,然后就结合市场情况合理投资。这种投资方式由多方面的投资人员共同组成,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投资风险。例如,企业集中了大量资金但尚未配备专业投资人员,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部分企业认为基金投资属于资产储备的过程中,故而,在购买过程中只关注收益高的基金不注重基金类型,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高投资风险。

(二)证券投资

不管何种方式的投资均会存在一定风险,若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企业出现盲目投资或决策失误,也会导致回报率过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证券价格波动会导致一系列连串反应,若只看到证券价格上涨,而未深入研究价格上涨的原因便大量投入资金,这种盲目的投资行为,极有可能带来巨大投资风险。

(三)衍生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风险要比传统基金投资风险、证券风险要高,其收益也相当高。衍生金融资产运行必须控制企业大部分现金流,这种投资方式会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若企业选择衍生金融资产这种金融方式,就不可避免的导致资产价值波动,同时,也会增加财务管理难度。例如,期权证券投资,若操作失误,轻者会降低企业受益,重者会导致资金亏损;若操作正确,则会为企业带来丰厚收益。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种类

(一)市场风险

金融投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而且产业链长、关联性强,其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影响,随着市场、利率等变化,金融投资存在多种不可预知风险。

(二)信用风险

目前来说,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在客户信用评估时,只能通过借款人收入、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身份证件等资料进行简单审核。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大有人在,资料不真实且资料不全,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三)操作风险

随着金融投资的迅猛发展,其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平台日益发展的需求。部分金融投资项目缺乏专业团队,风险防护意识差,相关人员对借款方资料审核主观性、随意性大,这不可避免的导致操作呈现以及不良贷款。

三、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属于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中的关键组成环节,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也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客观指标。风险评估直接决定着企业金融投资的整体指标与效益,客观、合理的风险投资评估,能有效控制不合理的投资金属,全面降低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种运行风险。从本质上来说,金融投资风险属于一个持续、动态的变化过程,故而,对其的风险评估也应进行动态监测。只有客观、准确的评估各项金融风险,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建立健全规范、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尤其是企业领导阶层必须充分认识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风险预测评估,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预警准确性。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强化投资风险评估力度,综合考虑评估结果科学配置金融投资中的风险与利益,从而使得金融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更好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积极出善的预控对策,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单纯的依靠风险评估进行金融投资并不可行,还需要深入分析金融产生的属性,结合风险收益分析进行资产配置,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四、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领导阶层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构建完善、合理的投资风险运行体系。例如,可通过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的方式,统一管理并针对性处理企业面临风险,加强企业金融风险控制。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体系,全面、客观分析自身运行情况以及承担的金融运行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健全投资决策管理体系,强化对投资主体的控制,并健全投资风险运行体系,积极出台各项应急预案,并结合金融风险情况针对性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应站在自身运行发展实际上,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从而能及时、准确的预测企业发展中的投资风险,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尽可能减低金融投资风险。新形势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全面提升信息化覆盖范围,积极建设风险预警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金融风险的控制。在进行企业投资以及风险控制过程中,还应全面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发展潜力等指标,从而使得企业金融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

(二)严格现金流管理

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从而更好的预防金融投资风险。笔者建议,可从如下方面入手:①盘活固定资产,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有效实现资产流通、变现。②尽可能降低预付款、回收货款以及存货等资金运用,还可通过发放证券、增加贷款等方式全面提升变现率。③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健全销售人员责任制以及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加强净现金流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企业利润点,合理选择投资模式,更好的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善于通过财务分析与管理,预测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强化应收账款监管力度,有效保障各项资金及时到位,进而预防企业出现资金风险。

(三)加强投资队伍建设

加强投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升金融投资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加强现有投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多门类的知识体系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投资人员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养过硬的复合型投资管理队伍。与此同时,注重新鲜血液的引进工作,结合金融投资发展需求,做好金融毕业生的引进工作,为现有投资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投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其次,我们必须尊重员工个体性差异,针对员工能力、性格等特征合理安排岗位。例如,可将企业员工进一步细化为管理型、技能型、普通型等岗位,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按照能岗匹配原则,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控制金融风险。

(四)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

不同的金融投资会带来不同等运行风险,其解决对策也不尽相同,故而,企业应结合具体发展情况,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①风险保留。通过这种方式只需要花较少的资金,剩下的由投资主体进行支付。②风险转移。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尽可能降低企业损失。③风险消除。通过预测研究技术,从而实现预期收益,这种操作方式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④损失控制。一旦出现金融风险问题,就需要及时提出解决应对策略,及时止损,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数额,在具体投资之前做好各种控制方案。金融投资会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企业必须针对风险类型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形成完善的投资组合,并充分考虑市场、汇率等方面的变动,才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金融投资风险的种类与原因为切入点,从风险管理运行体系、风险评估、现金流管理、投资队伍建设、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等角度,详细论述了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金融投资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01).

[2]胡俊南,何宜庆.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1).

[3]隆雁翔.“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5(20).

[4]梁芹,陆静.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3(02).

[5]尹钊,谭畅.金融投资风险货币量化预测的模型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7).

融资风险范文6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融资活动是当前市场经济下众多企业经营中经常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EMC项目融资是以拟节能改造项目自身节能潜力的预期收入偿还债务,由ESCO筹资,使高投资的节能改造项目实现了在传统模式下较难完成的节能改造融资目标。由于EMC业务特点为“业主零投资,零风险”,故EMC项目融资潜在的风险必然全部由ESCO承担。融资风险不仅涉及ESCO企业的投资问题,也涉及EMC项目整个生命合同期其他风险。所以对融资风险进行研究是ESCO运营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二、EMC融资风险识别

EMC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过程,将其纳入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其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项目选项阶段风险、项目实施阶段风险、项目运营阶段风险。

1、项目选项阶段的风险。项目选项阶段风险是从EMC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出现的风险,包括能源审计、节能改造项目评估、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等系列工作。此时,EMC项目虽然还没正式运作,但是如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不可取,即产生了融资前期成本投入风险。

作为投资者ESCO,在这项目融资前期工作中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其中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ESCO甚至要在世界范围寻找资金来源,同国内外银行、顾客谈判,取得承诺,安排贷款,而这些工作都要花费一大笔的管理费,即融资前期成本投入风险。如果项目具有可行性,ESCO与业主签成能源管理合同,融资谈判也成功落实,那么这时期需要资金预订购买相关节能设备和建筑材料,贷款利息也随着计入资金成本。

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项目实施阶段是融资风险很高的一个阶段,包括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节能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及性能调试等系列工作。此阶段关系到运营阶段能否按预算的评估达到节能目标,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随着改造项目施工的进展,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利息就会随之增加,而此时还未产生任何收益,ESCO面临的融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果出现了方案设计不合理、节能设备有缺陷、工期延误、建设成本超支或技术原因导致改造工程不合格等情况,都是完工风险的表现。完工风险都会与计划改造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和预测存在偏差,最终结果往往是达不到既定的节能效益。一旦以上风险超过预期,ESCO有可能在未来没有足够的收益支付生产费用和偿还债务,无法回收投资,更无利润。

3、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在实施阶段节能项目改造成功后,实际节能量效益满足计划要求,EMC项目就产生了现金流量收入回报投资,并偿还债务获得应有的收益。运营阶段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等。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业主的信用风险。节能改造后的受益方业主若存在诚信问题,则有可能故意隐瞒或转移改造后项目的节能收益,不按合同约定如期支付属于EMCO享有的节能效益部分,对这种风险应引起重视。

(2)管理风险。管理在项目的任一阶段都十分重要,即使节能项目成功改造后运行中的节能效益是显著的,但此时如果忽略运营期的管理或管理不足,势必造成节能效益降低的风险。因此,ESCO的项目负责管理人员切不可虎头蛇尾。

(3)金融风险。市场风险、利率波动风险、通货膨胀统称为金融风险。市场能源价格、通货膨胀、汇率和利率等方面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从节能量回收投资减少和融资成本增大,导致产生融资风险。

三、EMC项目融资风险评估

对于EMC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法有概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等。本文引入另一类风险评估方法,即运用动态指标进行EMC项目融资定量风险评估。只有对融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评价融资风险程度,企业持续经营才可能实现。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一般分为项目融资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管理的动态风险评估。

1、项目融资决策风险评估。项目融资决策风险评估是通过计算累计债务覆盖率和项目债务承受比率两个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价与衡量。

(1)累计债务覆盖率。累计债务覆盖率是债务覆盖率的指标之一,项目债务覆盖率是指项目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有效净现金流量与债务偿还责任的比值,该指标可以通过现金流量模型计算出来。债务覆盖率越大,就意味有更多的有效净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债务,但是根据EMC项目的特点,在选项、实施阶段时出现较低的值,这期间ESCO是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须给偿还债务一定的宽限期且须为公司保留一定比例的盈余资金。累计债务覆盖率是为了保证EMC项目能够持续地、经常地满足债务覆盖率的要求。累计债务覆盖率一般认为在1.5~2.0之间,多出资金部分才允许作为利润返还。

累计债务覆盖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DCR =

式中,NC :从第1年到t-1年的累计净现金流量;NC :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A:年金;E :第t年的年末汇率;D :第t年年初贷款余额;R :浮动利率。

(2)项目债务承受比率。项目债务承受比率是指项目现金流量的现值与预期贷款金额的比值,可用公式表示:

CR=

式中:NPV:项目在经济寿命期内的净现值;D:计划贷款额;E0:贷款时的汇率。

项目债务承受比率一般认为在1.3~1.5之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年结束后对CR指标重新进行计算,检验P{CR≥CR最小值}≥95%是否都满足。如果某年的CR指标不满足,就说明项目按期偿债具有一定的风险,为规避破产风险,投资者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2、项目融资管理的动态风险评估。项目融资管理的动态风险评估是通过动态分析指标Bt,以及对Bt分析,进行融资活动的动态风险评估。项目融资管理的动态风险评估可以使用Bt,Bt为第t年有负债时自有资本报酬率与第t年无负债时自有资本报酬率的比值,自有资本报酬率为税后净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值。经过计算,Bt可用公式表示:

Bt=

式中:Yt:第t年项目实际负债率;Dt:第t年初贷款余额;PD:单位产品价格;KD:单位产品可变成本;T:所得税税率;Qt:第t年产品销售数量;F:固定成本(不包括折旧);Cd:按平均年限法计算的折旧; (1+INFi):通货膨胀因素。

这里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的Bt≥1或者Bt<1的概率分布来判断项目的风险承受力。Bt的分布主要取决于Et和INFi的分布,这两者的分布可采用预测样式,利用蒙特卡罗法确定出Bt的分布。当P(Bt≥1)<95时,就应对项目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其中的95为保证率。如果要进行资本结构调整,这时把上式的Yt、Dt和A当成自变量,利用上式结合蒙特卡罗法,计算Bt的分布,P(Bt≥1)=95。

四、EMC项目融资风险对策

EMC项目融资风险对策一般有三种: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

1、风险回避。EMC业务在我国刚起步,无更多良好业绩和经验可作参考,其特点决定了EMC业务是高风险项目。虽然在企业经营中,更多的情况是建议投资者在决策中回避高风险,但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因为风险与利润共存,在回辟风险的同时也拒绝了利润,所以一味地回避风险是不合适的,会挫伤新生ESCO企业进取精神。作为一种风险应对方法,其使用原则应认为是回避那些远远超过ESCO企业承受能力或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的风险。

2、风险控制。融资风险对策研究应着重研究风险控制措施,并使控制措施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组织措施等。如选项阶段尽量做到能源审计、节能改造项目评估预测分析的准确,就可以把节能量定位在一定的水平上,以满足最低现金流量的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优良的业主,减少信用风险;实施阶段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预防措施确保顺利完工,尽量降低完工风险;运营阶段指派专人维护节能系统、对节能量实施连续监测,降低设备维护费用等等。

3、风险转移。EMC项目全部转移的实质就是风险回避,一般提倡把部分风险转移出去,常用的有合同条款、保险等方式,将潜在风险转移给合同另一方或保险人。

五、结语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还处在政策上的引进和财税政策上的支持阶段,新生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对EMC项目融资风险识别,可以使ESCO正确认识到各阶段风险,对融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评价融资风险程度,努力做好与融资活动有关的工作,管理好与融资风险有关的工作才能较好地实现ESCO的投资收益和持续经营。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杰.广东LNG试点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9.

上一篇基础养老金

下一篇红树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