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余额范例6篇

融资余额

融资余额范文1

市场两融余额进一步上升,9月18日达到9890.04亿元,逼近万亿大关。统计显示,最新一期筹码集中股中,20只属于两融标的,其中,14只融资余额较8月末出现增长,占比达七成。具体来看,5只股票融资余额大幅增长,银泰资源、兴业矿业、天健集团等3只融资余额增幅超过两成;紫光国芯、得润电子等2只融资余额增幅在10%至20%之间。

股东户数降幅12.7%的银泰资源,最新融资余额6.73亿元,与8月末相比,增幅达23.54%。股东户数降幅榜排名居首的兴业矿业,融资余额增幅同样超过两成。相比之下,天健集团、紫光国芯、得润电子等杠杆资金大幅加仓个股,股东户数降幅均不到3%。

点评:周一早盘两市小幅低开后震荡上行,沪指回踩30日线小幅回升,午后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指反抽10日线,午后再度上行,站上5日线,上证50指数在30日线附近企稳,早盘大幅反弹后,午后维持窄幅震荡走势,至收盘,沪指小幅翻红,创业板指涨逾1%,两市均较上周五缩量。技术上面临3400点-3430点的压力。向下支撑在3350-3300点。后市观察趋势变化和量能的变化。耐心持有没大涨的个股,只要站在操盘双线上方就不要频繁波动。但止损设防是有必要的,那就是操盘双线下方的个股坚决不做! 投资者中线品种宜持有不动摇,平时盘中操作还是以围绕主题投资为主。从这段时间看,学会135短线技术的朋友知道高抛低吸,而没有学过技术的只能观望或被套。因此,只有学习技术是不二的选择,如果你还得过且过,必将被市场淘汰。

昨天说了:短期还将寻求支撑,周线依然呈多头排例。因此短线仍有下调空间,而中线看起来并无大碍!此时更需要信心和管理层的呵护!前年的大牛市遭人为破坏,使“创历史新高”壮志未酬;A股将摆脱股灾阴影,投资者正走在牛市新起点! 

融资余额范文2

从4000亿元到7000亿元!不到半年的时间,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就迅猛增长近一倍,创出历史新高。

经济低迷似乎阻挡不住A股市场走强的步伐,2014年以来,市场多了一个全新的加杠杆投资工具――融资融券,作为一种创新业务,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已逐步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它正成为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

2010年3月,中国启动融资融券业务,此后几年该业务发展迅猛;进入2014年,伴随着股市的走强,融资融券业务也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融资融券余额从6月底的4000亿元提升至6100亿元,占A股市值比例从2%提升至2.5%;截至10月21日,融资融券余额已高达6810.54亿元,在三季度单季度增加2100亿元的基础上,四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增加的融资融券余额已达到年初余额的两倍,并接近过去四年间的增长总和。

根据Wind资讯统计,三季度融资融券新增开户约14.97万户,新增比例达到77.5%。其中个人新增开户约14.95万户,机构新增开户179户。开户数量的增加是融资融券余额创新高的基础因素,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四季度融资融券余额和交易额继续增长应该不会有悬念。截至8月底,融资融券交易额从6月的5500亿元提升至1.16万亿元,占A股总成交额的比例从8.6%提升至9.6%。另一方面,证券市场日均结算资金虽然在三季度也有明显提升,但占总市值比例仅从3.3%提升至3.6%。

目前,融资融券的标的股票和ETF分别有900只和15只,股票和ETF标的个数占整体市场的比例分别为15%和35%,流通市值占比分别为73%和78%,无论从板块分布还是行业分布情况看,其在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具体而言,在板块分布上,融资融券标的主板的分布更多;在行业分布上,融资融券标的市值占比靠前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石油石化、煤炭、国防军工、食品饮料、传媒等。

融资融券业务增长不仅给市场带来明显的赚钱效应,而且也日益成为券商新的重要利润来源。虽然融资融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市场更关心的是:在经历超常规高速发展后,融资融券业务会不会如2013年的余额宝一样,未来的增长会触及天花板,它的业务发展还有多大上升空间,以及它对市场和券商的影响究竟如何等?

融资融券双刃剑

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空间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融资融券投资者的行为更多是短期交易的投机行为,缺少长期行为。与A股整体相比,融资融券换手率显著高于一般交易行为,融资融券开闸后的日均换手率为6.11%,是A股整体市场日均换手率1%的6倍。2014年8月,融资融券的换手率和A股整体日均换手率分别为7.5%和1.3%。同时,融资买入额和融资偿还额、融券卖出额和融券偿还额一致性极高,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21和0.9964。

融资融券交易的短期化和高换手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受融资融券成本的限制,交易者主要追求证券短期波动的收益,同时也受到投资者结构的影响。与整体A股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在融资融券的投资者中占据更大的比例,投机倾向更为明显,2014年8月,信用交易个人投资者新增账户占比和期末账户占比分别为99.87%和99.8%,同期A股新增账户占比和期末账户占比分别为99.4%和99.61%。

第二个特征是融资融券业务以融资为主导,融资业务发展远高于融券业务。从融资融券的结构来看,融券业务发展远低于融资业务,截至2014年9月,融券余额占整体融资融券余额为0.6%,融券卖出额占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额之和的8.4%。主要原因在于券源不足和融券成本更高。

由于券商长期持有的法人股成本较低,但是数量较少;而对于券商的自有证券,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本质上是零和博弈,券商愿意借出上涨把握较大的证券,投资者除非很确定这些证券会下跌,否则不愿融券卖出。

另外,融券业务相对于基准利率的加成高于融资业务成本。融券的短期交易特征更为明显,从融券的交易额占比远高于其余额占比可见一斑。自融资融券开闸以来,融资的日换手率为5.33%,融券的日换手率为65.82%。2014年8月,融资和融券的日换手率分别为6.87%和75.83%。

由于融资融券交易的短期性、投机性,决定了它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创新业务。

首先是信用风险。在融资交易中,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或依法筹集的资金供给客户使用,可能会面临到期融资客户不能偿还融资款,甚至对其质押证券平仓后所得资金还不足偿还融资款的信用风险,而一旦证券市场转入熊市或操作失误,信用交易就会潜在着巨大风险,信用交易者就会遭受巨大的亏损,券商也面临无法追回巨额款项的风险。

其次是投机操纵风险。在信用交易制度下,客户通过向证券公司融资获得了新的入市资金,有可能发生一些客户利用融资资金对某只股票进行集中炒作而操纵股票价格。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与信用交易的杠杆作用加大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其他市场中大量的游资、热钱在加速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证券市场投机的气氛,往往使市场股票价格大幅偏离真实价值而剧烈震荡。

最后是杠杆交易的风险,融资融券的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在放大盈利的同时,也放大了亏损。如果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不准确,不仅损失本金,还会损失融资融券部分的资金,而且还得支付相应的利息。在无法及时追加保证金的情况下,会面临被平仓的风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股市大户就是这样被消灭的。所以,融资融券对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投资者的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融资融券均衡值

7月以来,A股市场独立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与经济基本面渐行渐远,受情绪驱动特征明显等。目前,市场仍在高风险偏好的驱动之下,短期行情停下来甚至转变方向的概率不大。而融资余额的快速扩张是推动本轮行情展开的重要增量资金,其本质是券商提高财务杠杆并将更多资产配置在股票市场中。理论上讲融资余额应当是随着市场指数的涨跌而上下波动。大盘上涨时,融资余额应当呈现扩张的态势,反之则收缩。但由于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刚刚起步,融资杠杆交易的关注度持续提高,导致融资余额呈现出单边上升的态势。

境外市场经验表明,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的比值与市场指数的拟合度较高,据此可以发,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的比值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呈现出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近期融资余额/融券余额指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强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表现。这反映出投资者对融资买入的参与热情正在快速提升。从6月末到现在,新融资余额超过2100亿元,是推动大盘上行的重要因素。

随着融资余额的持续快速扩张,市场对这一趋势可持续性的质疑日渐加大。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持续快速扩张之后,目前的融资余额规模距离上限已不远,难以继续扩张。

申银万国认为,在确定影响融资余额的上限因素时,需要从可融资标的的规模、券商融出资金的供给能力和投资者提供冲抵融资保证金资产等三个角度进行考虑,由此,融资余额的上限主要由以下四种上限的最小值决定:1.可融资融券标的流通市值上限:可融资融券标的流通市值总额的25%,构成了融资余额的上限;2.券商净资本上限:现有的净资本监管体系对净资本与风险资本准备、净资产和负债的比例下限做了规定,由于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要计提风险资本准备并扣减净资本,因此,券商净资本监管构成了融资余额的上限;3.券商财务杠杆和净资产上限:券商财务杠杆限制资产规模的扩张,即净资产与负债的比值不得小于10%;4.可用于融资的担保资产总量上限:券商客户可用作融资保证金的资金和证券总量乘以最大杠杆倍数(2倍)也构成了融资余额的上限。

据此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上述四种情形下融资余额上限均超过1.5万亿元,与目前近7000亿元的融资余额相比,融资余额的天花板仍是触不可及,所谓“四种上限”对融资余额的扩张均未形成实质性约束。

融资余额的增长本质上是投资者的加杠杆行为,在加杠杆的过程中,股市获得了不少增量资金。融资余额的暴增是2014年7月以来导致市场大涨不可忽视的资金力量。因此,就当前市况而言,对融资融券余额短期均衡值的测算更为关键。

根据融资余额均衡值公式“日均融资买入额=日均融资偿还额”,可以把影响融资余额均值的变化拆分成三个因素:平均持仓天数、换手率和融资交易占比。由于上述三个因素受每个国家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市场成熟度的影响很大,所以单纯从“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来简单推算中国融资余额增长上限,特别是短期的增长上限,会出现偏误。中国市场目前的特点是:散户贡献了80%的成交量,整体换手率比其他市场高,波动性大,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三个变量分别分析。

平均持仓天数可定义为“融资余额/融资偿还额”,这是一个周转天数的概念。通过计算该指标历史的表现,发现有两个明显的特性:第一,在市场表现较好时,周转天数下降,这与行为金融理论相符,即散户在获利时风险偏好下降,倾向于快速了结收益;第二,该指标在10天附近会遇到明显的瓶颈,即一旦该指标达到10天,表明市场已进入极度亢奋阶段,调整或许到来。

由于融资融券余额几乎一直在增长中,因此,很难判定均衡时融资买股票的持仓天数是多少,但是可以选取从2014年4月到6月这一时间段作为观察区间。2013年1月31日起,融资融券标的迅速扩容到500只,引发了一波余额加速上涨,但到2013年年底,这种趋势已明显减弱。2014年4月冲到4000亿元余额时遇到了明显的瓶颈。而当时市场的平均持仓天数是20-30 天。过去几年的数据显示,20-30天是一个持仓的平均位置,由此,可以推断短期达到均衡时的持仓天数为20-30天是比较合理的。

A股融资交易非常活跃,通过对比中国台湾地区市场来了解A股情况。用台湾地区的数据和A股对比有一个好处,台湾地区的交易也是以散户为主,2013年,A股散户贡献交易量的80%,台湾地区市场中这个数字是60%。而在2004年,台湾地区散户交易占到76%,与A股目前相当。数据显示,台湾地区曾是融资融券交易最火爆的市场,其交易占比达到近60%,随着个人投资者占比的下降,2013年这一比例已降到了26%。

台湾交易所TWSE测算融资融券占比时采用的是(融资买入额+融资卖出额)/(融资融券标的买卖双方成交额)。按照同口径,计算从2013年1月31日起扩容至500只标的后的融资融券交易量占比,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A股的融资融券交易占比一直在上升当中,截至2014年9月,这一数值约为23%,已接近台湾地区2013年26%的水平。由于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较高,预计这一上升趋势还将保持,融资交易占比仍有上升空间。

对于流通股的换手率,主要看市场的好坏。技术分析理论告诉我们,上涨需要成交量,要是缩量上涨,说明市场已经到头。从目前标的的流通股本换手率来看,已经达到了1.2%。当然,这一水平明显是A股牛市时的水平,过去三年的平均值是0.68%。

据此,申银万国测算了在市场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市况下融资融券余额的均衡值,结果分别为9720亿元、8100亿元和7560亿元,可以看出,除了悲观情形下,目前的融资融券余额均衡值距其他两种市况下的数值均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不过,上述测算是在流通市值固定下的均衡值,如果未来融资融券标的继续扩容,则余额有望进一步增大。

监管层暗自加码

实际上,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到开闸,监管和政策推动的影子无处不在。从监管的角度看,证监会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管理规定、关于净资本的管理办法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上限形成一定约束,交易所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细则限定了融资融券业务余额的规模上限,而券商客户保证金规模对融资融券业务余额持续放量形成现实约束,当前融资融券业务余额已接近7000亿元,该业务能否持续放量主要取决于市场表现以及券商的资金安排,当然各项监管对业务的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在融资加杠杆空前火爆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也适时加码,将更具吸引力的标的纳入融资融券的范围。9月12日,沪深交易所将可融资融券标的的数量扩大到900个,较之前增加205个。其中,沪市新加入标的104个,深市新加入标的114个,剔除标的13个。

可融资股票池扩容将导致融资融券业务边际结构的变化,这种边际变化主要有个特点:首先体现在行业分布上,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子、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的新增标的最多。从细分行业来看,除电子和计算机相关细分行业之外,交通运输中的港口、医药中的中药、有色金属中的稀有小金属都属于投资机会较多的细分行业。

其次体现在总市值分布上,此次新增的融资融券标的总市值主要集中在50亿-100亿元(新增标的107个)和100亿-300亿元区间(新增标的78个),“主动缩容”的50亿元市值以下标的近25个。新纳入两融标的受益于与风险偏好上升的边际效应更加显著。

如果对历史上标的被纳入可融资融券范围之后的超额收益进行梳理,发现新增融资融券标的额的中期超额收益非常显著。A股市场可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从无到有,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变动。从2013年开始,融资融券标的范围中首次纳入创业板标的,截至最新的第四次扩容,已经有57个创业板标的被纳入。此外,杠杆交易和卖空交易已基本覆盖了创业板和白马成长股标的。

此次新纳入可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的标的主要分布在电子、计算机和医药行业,同时创业板可融资融券标的也进一步扩容,根据申银万国的研究,如果重点关注历史上相关行业和创业板的超额收益表现,并选择“第二次扩容”和“第三次扩容”作为研究的样本,以此计算标的纳入可融资融券范围后的超额收益。可以得出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新纳入融资融券的标的在中期(6个月和1年)能够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2.电子、计算机和医药行业的超额收益高于整体组合;3.创业板组合的超额收益高于整体组合。

考虑到目前融资规模的加速扩张,尤其2014年三季度以来,市场对于融资余额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直接推动融资融券余额创新高,加上电子、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都是市场热点相对集中的行业板块,而市场对创业板的关注更是自2013年以来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此次融资融券标扩容的新增标将延续历史的优异表现应该是大概率的事件,或许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监管层对市场的引导意图。

此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对于新增可融资标的股价的影响能力在逐渐上升,如果全面梳理总市值在50亿元至150亿元的前期股价出现异动的新增可融资标的(共29个标的)及其异动原因,结果发现,此次可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确实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具吸引力的标的。

具体来说,新增标的中以电子、计算机和医药生物行业标的和创业板标的为代表的属于新经济的标的种类更多更丰富。新增标的的市值区间以50亿-300亿元为主,标的更具备一定的活力。或许,50亿-100亿元符合改革和转型,代表新经济方向的标的不仅是融资融券标的扩容重点考虑的对象,更是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重点,中期超额收益值得期待。尤其是那些50亿-150亿元标的中,前期涉及并购重组事项和重大利好的标的将“迎来第二春”的投资机会。

未来融资融券发展空间的突破除了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的适时扩大外,对券商各项监管指标的松绑必不可少,这包括券商净资本监管及风控指标的适度放松,从而进一步加杠杆,释放更多净资本以支持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

据报道,证监会近期启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已向多家证券公司下发征求意见稿,拟下调三项风控指标:净资本/净资产监管指标由不低于40%调整为不低于20%;净资本/负债指标由不低于8%调整为不低于4%;净资产/负债指标由现行的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0%。对净资本扣减方式进行调整,股票、基金、资管计划等自营投资扣减比例有所提升,固定资产和股权投资扣减比例有所下调。

A股行情助力器

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A股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相比,A股市场融资融券有以下特点:1.代表业务渗透率的融资融券余额占总市值比例,中国目前已经高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略低于美国;2.代表业务活跃度的融资融券交易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低于日本和台湾地区,但这也可能是受到A股市场的高换手率影响;3.融资规模和融券规模的相对比例,远超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三个市场。

当前,美国纽交所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最为成熟,融资融券余额占比高达3.11%,且融资和融券业务差距小,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的比例仅为3.11。融资余额/融券余额与股票指数的相关性强,2004年至今两者相关指数达到0.7。

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在2000年以后逐步萎缩,融资融券余额占总市值的比例和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额的比例,分别从1999年底的4.26%和29%下降到目前1.09%和16%。这与台湾地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国外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结构的冲击密切相关,台湾地区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占比分别从1999年底的10.2%和2.7%上升至目前的17.66%和26.68%。台湾地区多空强度指标(融资余额/融券余额)较美国具有较大的波动性,2000年以来,与台湾加权指数的相关性仅为0.34。

日本融资融券余额占总市值的比例较低,目前仅为0.69%,低于美国、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但融资融券交易非常活跃,2013年6月,融资融券交易额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例为17.1%,余额占市值比为0.82%。2004年以来,日本多空强度指标与日经225 指数的相关性为0.4。

反观国内,随着融资融券余额核交易额的不断增加,其对A股市场行情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鉴于融资融券业务目前在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地位及巨大的发展空间,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研究将会成为判断未来A股行情的重要依据。

从一些券商营业部的信用交易的调研结果来看,2014年以来,融资融券业务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外部增量资金的不断涌入,尤其是三季度以来超大户的高风险偏好的产业资本的迅猛进入,将带来市场投资者结构和风险偏好的悄然转变。

先来看100万元以下的散户,2014年以来,开户数缓慢,融资盘、日均总资产的增速都不明显,但国庆之后融资余额在加速增长。而100万-1000万元的大户,作为资金最大的营业部融资盘的中坚力量,2014年开户数平稳,融资余额、日均总资产的增速明显,但国庆之后融资余额却在下降。

变化最大的是1000万元以上的超大户,2014年以来的开户数、融资余额、日均总资产都在增长,且融资余额增速最为明显,国庆以后的融资余额量仍未出现下降。这部分新增资金以前主要是做产业投资的,包括房地产、钢贸等周期性行业,入市以来未经历过像样的回调,是股市的新手但是对风险忍受力很强,甚至已经不满意融资融券业务的加杠杆效率,而是利用伞型信托等投资工具进一步加大杠杆力度。

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投资者对金融资产进一步加杠杆,融资融券业务仍会进一步增长。但短期融资增量来自风险承受力差的散户的比例在增加,或将导致行情波动加大。

台湾地区的融资融券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持续的快速增长,融资余额的顶峰出现在2000年2月,融资余额占比的顶峰发生在1998年12月(5%),而融资买入额占比的顶峰则出现在1996年12月(29%)。台湾地区融资活动的快速发展与其90年代股市的大幅上涨密切相关,指数在90年代从低点到高点上涨了3倍。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尽管股指在过去13年中增长了一倍,但是融资余额占比和融资买入额占比均不断下降,目前分别为1%和11%。

对比台湾地区市场,A股当前的发展究竟处于何种阶段,未来趋势又会如何演变?

从融资余额占比和融资买入额占比这两个指标来看,目前A股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距台湾地区市场的顶峰尚有一定的空间。台湾地区的经验显示,融资融券活动在高峰时期可能会持续数年时间。因此,不能根据融资活动当前的活跃度判断未来股指的方向。然而,融资融券活动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可能对市场形成更大的扰动。

对市场而言,短期融资余额的“无上限”传递出的乐观信号仅限于,券商的资金借助融资渠道转化为活跃的A股市场投资资金的加杠杆游戏,还有继续玩下去的空间,但不可能无限制的持续。从这个角度看,除非出现重大“黑天鹅”事件,短期市场仍在上行趋势中,在高风险偏好的驱动下根本停不下来,目前也尚未看到所谓当头一棒的利空,“沪港通”的波折有些出乎市场以外,但不会改变“沪港通”开通的预期,A股市场短期仍有望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融资融券只是一个投资工具,它不代表趋势本身,而只能强化趋势,即具有典型的助长助跌的性质。从本质上而言,融资余额的扩张并非逻辑形成和打破的关键因素,而是上涨逻辑形成之后,推动行情高歌猛进的助推器。因此,在融资余额高速增长面前,市场需要保持一份清醒,高企的融资余额已经显著提高了行情拐点出现时的撤退难度,虽然无法预测拐点在何时到来,但风险的影子始终存在。

由于融资分为先期融资和后期融资,先期融资者可能是利益受益者,后期融资者则是风险承受者,融资融券对市场上涨有助推力,但不是上涨的核心条件,三季度上涨只是每年例行的一波吃饭行情,在融资融券业务超常规发展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市场拐点的降临或许已不遥远。

券商大发展已至

毋庸置疑,融资融券业务大发展背后的最大受益者非券商莫属。从投资的角度看,券商近期事件性催化剂很多。首先,当前正处于三季报密集期,受益于三季度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扩张,预计券商行业将是三季报业绩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其次,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和新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均已,券商在新三板做市和兼并收购这两块新业务上将会很快看到实质性的扩张;第三,近期资金成本明显下降,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息差也有望扩大;最后,在年底还有望看到更多鼓励券商发展创新业务、松绑杠杆限制的政策出台。

从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来看,截至2014年9月末,国泰君安证券融资融券余额为405.46亿元,在具备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88家券商中排名第一,广发证券以353.48亿元紧随其后;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银河证券等15家券商融资融券余额规模也均突破百亿元大关。排名前十的券商业务规模占据市场总规模的半壁江山。

与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与2013年相比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与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大型券商抗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末,爱建证券、日信证券、中邮证券、五矿证券、同信证券等18家券商融资融券余额不足10亿元。而宏信证券、太平洋证券、华鑫证券等52家券商融资融券余额也不超过百亿元。

就融资余额而言,截至9月末,国泰君安累计融资余额达401.18亿元;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紧随其后;而海通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华泰证券累计融资余额也超过300亿元。从融券余额来看,国泰君安和招商证券累计融券余额超过4亿元;紧随其后的华泰证券融券余额为3.39亿元;而国信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融券余额也在2亿元以上。

与大券商相比,由于小型券商受制于资本金、融资渠道、营业网点及客户需求影响,业务发展相对较慢,未来券商创新业务发展中的分化会愈发明显,尤其是有项目资源、渠道和人才优势的大券商有望持续获得竞争优势。

从中长期看,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投资者对金融资产进一步加杠杆,融资融券业务仍将会增长,但是需要应对的是资产规模偏低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提升带来的风险。融资融券给券商带来的收入主要是佣金收入和利息收入。目前,券商的融资利率水平均在8.60%左右,融券利率各券商略有不同,大部分维持在10.60%的水平,小部分券商融券利率水平为9.60%、8.60%。而在2014年融资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券商融资利息只有4.5%左右。

因此,融资融券业务也逐渐成为券商业绩的主要贡献者。2104年上半年,招商证券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为9.70亿元,较此前增加5.75亿元,增幅达145.57%,占营业收入之比为26.9%;而方正证券融资融券的收入为5.4亿元,收入贡献比为28%。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117家券商2014年上半年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为17.55%,同比增长144%。

而在最近市场持续向好之际,监管层释出多项政策,旨在改造和强化券商当前的竞争力,频率之快超出市场预期,未来券商借助创新业务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竞争阶段。最近一个季度以来,证监会先后落实了券商新三板做市商业务、两融股票范围扩容、“一码通”开通的政策,目前正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征求意见,同时也在积极为券商开展“沪港通”做准备工作。此外,为进一步配合券商开展各项创新业务,尤其是近期的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证监会还鼓励券商增资扩股挂牌上市,似乎急切要重塑券商行业。

8月25日,券商做市商正式启动,券商作为做市商承担着活跃中小企业融资和定价的责任,同时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营收项目来源。“一码通”业务更是一项创举,以往券商见证开户、见证转户的困难一扫而光,投资者在一个自主选择的环境中选择佣金率和服务,“一码通”的实施必然激励券商在开展人性化服务和投研能力方向下功夫。

9月份,深交所和上交所又释放出新增的205只可融资融券的股票,更是激发了券商融资的热情。目前来看,券商融资利息普遍设定在8.6%,价格战尚未打响,但是有些券商已经积极向海外融资,融资成本更低,这势必会打垮融资成本高的券商。而在券商资管和资产证券化方面,证监会给出的均是征求意见。放开券商资管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令券商资管朝泛资管时代更进了一步。券商资管与信托可以在同一平台竞争,是此次券商资管改革备受瞩目的地方。据了解,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采取备案制,为基础设施、企业和租赁业的融资提供了机遇,也可加强券商在投研、风控和人才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券商打开一扇更大的门。

面对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第三季度券商自身资本运作也相当活跃,通过增资、扩展业务以及并购提振竞争能力。第三季度,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完成合并,国金证券决定定增扩股,东吴证券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国泰君安正式收购上海证券实现国资整合,大智慧也出手合并湘财证券,以实现大数据化与金融融合,中原证券香港上市后又放言备战A股,券商资本动作异常活跃。

在此背景下,券商股的发展趋势被市场看好也不足为怪。券商是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受益者,业务模式创新的空间巨大。在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中,金融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与券商相关的改革路线包括: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提升资产证券化规模、鼓励兼并收购等。券商是这些改革措施最直接的参与者,必将迎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如融资融券、质押式回购、新三板做市、直投、兼并收购顾问等新业务),同时还能降低传统经纪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从而缓解佣金率下行对盈利的冲击。

融资余额范文3

关键词: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利率;普惠金融。

截止2013年底,我国央行颁发了250家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支付宝以48。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1]。2013年6月,支付宝借助互联网推出对接天弘基金的余额宝,再次引爆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成为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12月6日举办的“2008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在演讲中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一句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的话,在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1。余额宝的运营模式。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公司正式推出具有余额增值功能的余额宝,是针对淘宝和支付宝的用户在支付宝账户中存在的大量沉淀资金推出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支付宝用户只需将支付宝账户内的资金转存至余额宝内,即被认为购买了与余额宝相对接的天弘增利宝的特定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此理财产品能够使支付宝客户获得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天弘增利宝基金通过投资于国债、银行协议存款等收益稳定、风险极低的金融工具以实现增值。目前,以银行协议存款为主要投资标的,占基金总资产的92。32%[2]。

余额宝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三个直接的利益主体,分别是支付宝用户、支付宝公司和天弘基金。余额宝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是:支付宝公司为支付宝用户和天弘基金提供在线支付与结算的平台,推出余额宝供支付宝用户使用,以实现支付宝客户账户沉淀资金的增值;支付宝用户是余额宝的购买者,在保证消费支付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天弘基金推出天弘货币基金增利宝,嵌入到余额宝中,是货币基金的发行者。用户将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转入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天弘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开始计算收益。余额宝三个主体及资金流向关系如图1所示。

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将存入余额宝内的资金随时提现或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从余额宝的运营模式中可以看出,余额宝的本质是一种T+0申购赎回模式的货币基金[2]。余额宝的推出,带来了一场连接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营销革命,开创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

2。传统商业银行现状。

按照银监会的分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商行、农合行和外资银行等。这些银行的业务范围与经营模式各不相同,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各异。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进行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有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并能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但其资源利用率较低,不利于规模经济和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

我国商业银行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三大主要业务。负债业务是形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资产业务是其资金运用业务,主要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3]。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负债业务中存款与贷款的利差。目前,虽然央行放开了存款下限利率与贷款上限利率,但仍然存在政策性存贷利差。正是由于政策性存贷利差的存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是巨大的。

3。余额宝对我国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分析。

3。1 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1) 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影响。

在我国,支付宝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80后是主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虽然没有能力实现大额理财,但也渴望其小额资金稳健增值。余额宝以其特有的特点满足了80后对理财的需求。尽管支付宝已经告知其用户余额宝本质是一种新的理财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支付宝用户对支付宝的安全和信誉有极高的认同度,在主观上已经把余额宝和高息活期存款同化了。

2014年5月11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9850%,尽管比2014年1月2日的最高值6。76%降低了26。29%[2],但仍然高出同期仅为0。35%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近15倍,所以支付宝用户将活期存款转入余额宝的概率很高。此外,余额宝的收益率、流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都远高于商业银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如表1所示。

因此,有一部分原本要在银行储蓄存款或投资商业银行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客户会将资金转投余额宝。据天弘基金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余额宝的总规模达到5413亿元,用户数达到8100万户[2],户均存款6600余元,属于大众小额理财。与之相比,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2012年12月末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为16万亿元;2013年12月末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超过21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约31。25%。2014年2月,人民币存款余额105。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0%,比上月末高出1。2个百分点[4]。从前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余额宝以其高收益和高流动性的特点对年轻人理财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从余额宝的资金规模也能看出银行储蓄的搬家,但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例不到3%,约占人民币存款余额的0。51%,因此,余额宝在短期内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并不显著。

(2) 对商业银行营收的影响。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达到2。8万亿元,而非利息收入只有7568亿元[4],非利息收入仅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21。28%。

从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2013年报数据也能得到佐证,2013年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为4433。35亿元,非利息收入为1463。02亿元[5],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24。81%,与银行业整体收入结构相吻合。对商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与2013年第一季度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进行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余额宝出现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在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方面较2013年第一季度都有所增加,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息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有所降低。余额宝的出现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不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利率市场化之后,其存贷利差一般不超过1%,其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担保类业务、承兑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的表外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其创造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较小。

(3) 对商业银行利润分配的影响。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积净利润达到1。42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794亿元,同比增长14。50%。全年净利息收入达到2。8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2868亿元,同比增长11。30%,而非利息收入只有7568亿元[4]。与银行如此高的利润相比,存款者得到的利息收益可谓微乎其微。2014年中国央行的基准利率表如表2所示,基准利率是央行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目前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上浮了,但是贷款利率根据贷款品种不同而各不相同。

余额宝的出现,可以推动银行的利润分配更加合理。余额宝内沉淀的大量资金,90%以上以协议存款的方式投向商业银行,协议存款的收益要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和流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在此过程中,余额宝将额外的收益转让给余额宝用户,使投资者受益。对余额宝近10个月的7日年化收益率算术加权平均,其值为5。28%,高于五年定期存款利率0。53个百分点。

根据天弘基金的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余额宝自2013年6月13日成立至2014年3月31日的短短9个多月时间里为客户累计实现收益75亿元,其中2014年第1季度为用户盈利57亿元[2]。余额宝用户得到的收益与银行的高额利润相比仍然很小,但余额宝将从根本上动摇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推动银行利润的重新分配和利率市场化。

(4) 对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的影响。

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削弱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理财产品进一步发挥了其商品属性,在信息相对对称的前提下,大众投资者有了充分的选择权。传统银行除了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结构和营销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学习怎么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的感知度和满意度。

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其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化及面向大众的普惠金融等特点,促使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必须做出变革。

一是促使商业银行加快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传统商业银行的用户体验度较差,客户办一单业务要去银行的营业网点,有时还需要排队,而使用余额宝,只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相关操作。二是促进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众所周知,如今小微企业贷款难已成普遍现象,而商业银行由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较高,导致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大企业。余额宝的快速发展侵蚀商业银行的部分利润,为维持其收入,银行已开始重视小微企业。三是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需要提速。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但其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度与国内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和财富通等,有较大差距。因此,商业银行需尽快改善传统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开展金融网络化,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6]。

3。2 对传统金融思想的影响。

传统金融是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大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主体,通过垄断市场来赚取高额利润。与之相反,互联网金融思想是通过对资源的共享互联,形成信息的有效交互,优劣互补,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挖掘从中找到潜在的客户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进而实现其核心价值——通过市场手段优化货币资源配置。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核心是对信息的共享与挖掘,使交易双方的信息趋于对称。而对于经营不对称业务的银行来说,信息对称后,其存在的价值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思想最好的表现形式。余额宝的出现使用户成为行为的主体,使用户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使小额用户与大额用户享有同样的服务与权利,个体的选择更加自由,交易行为完全市场化;与此同时,用户参与金融服务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体现出普惠金融的意义,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真正的意义所在。

而以大客户为主、依靠政策扶持通过利差来获得巨额利润的传统金融思想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与充满活力和竞争性的互联网金融思想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

4。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与分析。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已基本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倒逼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对2013年6月3日至2014年5月19日(除去休息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与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分析统计数据发现,一个月到一年中长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与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在0。5以上。

这说明,中长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对余额宝的收益率的变动影响较大。

事实上,余额宝通过互联网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稳定且更加接近实际利率的回报,从而使名义利率更加接近实际利率。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闲置资金享受到了真实利率带来的收益,极大提升了普通民众小额闲置资金的参与热情。受这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不少商业银行也开始推出活期理财产品,放弃活期存款利率带来的巨大利差,从而开启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总的来看,互联网金融正在为促进利率市场化提供强劲动力,这有利于打破金融抑制,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现阶段,受管制的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资金配置效率和有效性,形成了金融抑制,造成实际利率发生扭曲,利率无法在资金配置中发挥有效的传导作用,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互联网金融通过便利和低成本的网络渠道与创新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动员能力,加快了资金的流转速度,加强了银行在负债端的竞争,使利率及时地反映资金供求,进而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余额宝对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并不大,但余额宝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5。余额宝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得以迅猛发展,主要在于互联网金融更接近普惠金融的内涵。建设普惠金融其目的就是要使金融体系惠及各阶层民众和各类企业群体,特别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使他们都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等原因,现阶段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余额宝等新型互联网基金的出现正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依靠市场的手段将资金更有效地配置到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社会弱势群体。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大大降低了金融的准入门槛,大大提升了百姓参与金融投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官网[EB/OL]。http://ec。iresearch。cn。

[2]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EB/OL]。http://www。thfund。com。cn/。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条[Z]。2004-2-1。

[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EB/OL]。 http://www。cbrc。gov。cn/index。html。

[5]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网站[EB/OL]。http://www。icbc。com。cn/icbc/。

[6]凌冰。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原因与风险[J]。金融研究,2005(11):56~61。

融资余额范文4

关键词: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

融资租赁作为租赁的一种基本类型,其会计处理相对于经营租赁来讲,复杂很多。其中涉及到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价值的确认、租赁期租金的支付和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处理。

一、租赁期开始日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人需要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同自有资产来管理,因此租赁期开始日需要解决的问题:租赁资产价值的确定、将要支付的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

二、租赁期

融资租赁期是个比较长的阶段,在此期间需要面对的问题:资产的价值逐渐减少,折旧问题产生;按照合同每期要定期支付租金;租金是个终值的概念,既包括本金又包含利息,因此确认租金中包含的利息金额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本文重点探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暂时未确认为利息的费用,它的本质就是利息。其分摊公式:每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期初的本金余额*分摊率。因此要正确合理的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一)分摊率的选择

在租赁期内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租赁准则的规定,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率(实际利率)的选择有如下两种方案:当融资租赁资产的价值是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时,分摊率的选择取决于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的折现率;当融资租赁资产的价值是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时,分摊率需要重新计算,该分摊率是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二)本金的计算

实际利率法的运用,表明融资租赁下计算的本金金额是个变化的数值。随着租金的不断支付,租金中包含的本金也在减少,因此每期期初的应付本金金额需要每期单独计算,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这很显然增加了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工作量。

现就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其原理。

一项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标的物是程控生产线,租赁开始日为2010年1月1日,租赁期三年,租赁期届满日为2012年12月31日。租金支付方式为每年末定期支付租金100万元。租赁期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租赁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8%,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租赁期届满该生产线被出租方收回。(P/A,3,8%)=2.5771

该项业务中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00*(P/A,3,8%)=257.71万元;公允价值为260万元,因此根据孰低原则资产的入账金额为257.71万元。长期应付款的入账金额=最低租赁付款额=100*3=300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300-257.71=42.29万元

会计分录:

1. 2010年1月1日 确认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257.71 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万元

贷:长期应付款300万元

2. 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 支付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 100万元

贷:银行存款100万元

3.(1)2010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方法一: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该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的贷方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借方余额)*分摊率=(300-42.29)*8%=20.6168万元

方法二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第一期期初的本金额-各期本金的减少金额)*分摊率=(300-42.29-0)*8%=20.6168万元

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20.6168 万元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0.6168万元

(2)2011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方法一: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该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的贷方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借方余额)*分摊率=[(300-100)-(42.29-20.6168)]*8%=14.2661万元

方法二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第一期期初的本金额-各期本金的减少金额)*分摊率=[300-42.29-(100-20.6168)]*8%=14.2661万元

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14.2661万元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4.2661万元

(3)2012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方法一: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该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的贷方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借方余额)*分摊率=[(300-100-100)-(42.29-20.6168-14.2661)]*8%=7.4074万元

方法二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该期期初本金余额*分摊率=(第一期期初的本金额-各期本金的减少金额)*分摊率=[300-42.29-(100-20.6168)-(100-14.2661)]*8%=7.4074万元

方法三:

该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已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20.6168-14.2661=7.4071万元 (金额略有差异,因为方法一和二是四舍五入的)

租赁期内其他账务处理和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三、租赁期届满

整个租赁结束时,资产计提折旧结束,租金支付完毕,未确认融资费用全部分摊完毕,至此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为零。

参考文献:

融资余额范文5

【关键词】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法;账面价值;金融资产;金融负债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 计算 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及简便算法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 金融 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 计算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 会计 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例题根据《 企业 会计准则讲解》第23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例23-3改编。

甲公司属于 工业 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 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 250)×(1+r)-5=1 000,得出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贷:银行存款1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5,贷:投资收益1 000

×9.05%=90.5;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59-218.5=1 090.5,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9.69,贷:投资收益1 090.5×9.05%=98.69;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摊余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

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

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 参考 文献 】

融资余额范文6

关键词:余额宝;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博弈

中图分类号:F830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超越于传统金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崛起,逐步形成了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P2P网贷、众筹平台、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六大发展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阿里金融的第三方支付。由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余额宝一经推出,便受到大众的关注,有关话题更是持续不减。

余额宝实际上是顾客购买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为“增利宝”的货币基金,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消费和转账。余额宝基金投资结构中,投资银行存款占比92%,投资债券占比7%,其他投资占比1%,余额宝通过互联网积小成大,将小笔资金汇聚成超大额资金,然后主要通过协议存款方式获得较高的存款收益率,再返还给用户。余额宝起到银行与储户之间的中介作用,并由此盈利。余额宝刚上线半个月之际,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251.56万,随后更是一路向好,截至2014年3月31日,余额宝规模达到5413亿元,坐拥8100万用户,其高收益性对商业银行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引发商业银行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同时也推动了微信理财通、百度百发、京东小金库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相继登场。而后“宝宝”类收益率却集体下滑,到2014年5月12日,余额宝收益率跌破5%。

由此,产生了下面的思考:在竞争品相继出现,监管政策不断趋严的状况下,余额宝类产品未来该何去何从?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又该何以相对?本文想要以余额宝为例,通过研究余额宝与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分析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商业银行间的关系,进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关系做出简要展望。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些学者着重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邱峰(2013)基于列举互联网金融相关数据和理论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将会产生以下影响。

第一,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

第二,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受到蚕食,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利差盈利模式;二是触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第三方支付极大地威胁着基于银行支付功能而衍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第三,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亟待完善;二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有待创新;三是商业银行互联网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尽管如此,邱峰认为互联网金融尚无法取代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相互合作、融合才是发展之路。徐英江(2014)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等的理论分析指出,商业银行面临来自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多元金融脱媒威胁:一是存款业务方面,如果存款利率不能市场化,商业银行存款下滑态势将难以遏制, 资金来源将受到严重威胁。二是贷款业务方面,小贷、担保、民间借贷、P2P 网络借贷直接对商业银行个人、 小微企业业务构成分流。三是支付结算方面,从现代支付信息传输而言,大、小额支付无本质区别, 未来第三方支付大额资金似乎并无不妥。四是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具备平台开放、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交互良好的优势,银行中间业务面临全面威胁。王天宇(2014)在介绍“余额宝”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余额宝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归结来说,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银行吸收活期存款业务的影响,王天宇认为,如果仅从微观人群来看,由于个人闲散资金并不会很多,同时很多人群涉及不到余额宝的领域中来,其对存款业务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从基金角度来看,根据美国经验,长远看来,货币基金而不仅仅是余额宝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影响较为显著。二是对银行代销理财产品业务的影响。余额宝以其门槛低、低风险、便捷性而优于商业银行,必然会减少银行这部分收入。

相应地,一些学者侧重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应对策略。邱 勋(2013)认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互联网“长尾效应”,不断提升客户价值,积累数据,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加快转型等。施丹(2014)分析了余额宝等各种“宝”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要坚持转型发展的方向,调整经营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风险管理和定价管理体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同业的合作和竞争等策略。同时,李倩玉(2014)指出,商业银行要提高“客户价值中心”意识,加强创新,重视与信息技术结合等措施。

另一些研究则侧重分析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未来发展。王莹(2013)运用流动性、收益性及风险三个维度对余额宝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维持余额宝4%左右的收益率是其发展基础。范敏(2013)认为,余额宝的发展趋势为支付机构竞相效仿通过提高收益率进行揽存、支付机构纷纷向金融或类金融领域拓展业务等。而邱峰(2013)则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

针对这一话题的分析很多,但关于博弈论角度的研究微乎其微,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同商业银行间过去及未来的发展关系。

三、关于余额宝与商业银行间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本部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模型假设

本部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参与方

博弈的参与方有两个,即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方和商业银行。他们都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即都会在给定情况下,追寻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2.策略集合

余额宝方的策略分别为与商业银行合作签订协议存款或者不与商业银行合作,另寻其他途径投资。合作的目的是寻求高的存款收益率,不合作的目的是寻求高的其他投资收益率,两个策略都是为了寻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策略集合可表示为{合作,不合作}。商业银行的策略也有两个,即与余额宝合作签订协议存款,解决资金问题,或者不与余额宝合作,另寻其他余额宝类产品或者自己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或者改变存款利率吸引存款等。两者的目的也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策略集合也可以表示为{合作,不合作}。

3.基本假定

这个交易的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存在很多商业银行,余额宝可选择与其中的一家或多家合作。双方的博弈为完全信息的博弈。

假设协议存款的金额为C,协议存款的利率为r,协议存款的期限为t。虽然余额宝与银行签订的协议存款比较特殊,包括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政策等。但由于其结算的方式,如单利或者复利等,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影响不大,故假定该协议存款为连续复利的。则其t期的资金总额为:

手续费等设为A。则其利润为:

(本文不考虑余额宝支付利息给其存户的环节)。

(二)随余额宝发展时间变化的完全信息博弈

本部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上线之初

假设协议存款额为C,按照模型假设中的假定可知,如果银行同余额宝合作,余额宝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期望效用为:

而余额宝不合作,将这部分资金投资其他渠道,设其利率为i,为使计算简便,也假定其收益为连续复利,且手续费等不变,则余额宝不与银行合作的期望效用为 :

如果银行不与余额宝合作,余额宝想要同银行合作,其寻求合作所花费的成本设为P,因不能合作而只能另觅它径所得收入为:

余额宝也不合作的效用为

对银行来说,若余额宝选择合作,与余额宝合作可以解决银行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协议存款给银行带来的收益设为B,其支付给余额宝的部分为:

则其期望收益为:

而其不与余额宝合作,则其头寸短缺所导致的一切风险后果为-D(此阶段D足够大)。若余额宝选择不合作,银行寻求合作的成本设为Q,且仍有头寸短缺的后果-D,若银行也不合作,其收益也为-D。二者的支付矩阵见表1。

余额宝的上线是瞅准了2013年6月份银行的钱荒,就当时的银行状况来说,如果余额宝不合作,银行的期望效用均为负,而若余额宝可以合作,则银行有希望使得效用为正,或者说至少损失更小。对银行来说,只要与余额宝协议一个利率r,使得

即可。而对余额宝来说,只要合作且协议利率r>i,即 其就能达到期望效用最大化。综合来看,只要如下:

(由于头寸短缺风险D足够大,B也很大,使得r有解),就可以达到{合作,合作}的纳什均衡。由于完全信息,余额宝知道银行有寻求合作的意愿,且其资金额庞大,上线之初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没有严格的监管,故拥有很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以,在r的可能取值范围内,余额宝可以获得一个相当高的收益率。

2.逐步下滑直至收益率跌破5%时期

该时期,余额宝同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与前一状况类似,只是某些变量和变量值的大小逐渐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的不同之处有:一是银行的资金短缺状况早已缓解,没有那么缺钱,则D是逐渐减小的,甚至对某些国有大银行来说,几乎为零。二是随着时间推移,余额宝的高收益率排挤了银行的存款,影响了银行的部分业务和理财产品的销售。这使得在余额宝主动要求合作的状态下,与余额宝合作损失了一部分原先业务收入M,如果余额宝主动不合作的话(即表明余额宝有能力独立,且不影响自己揽储),此时银行仍然会由于余额宝的吸金力而损失收益M。三是余额宝的竞争者相继进入市场,都想要分一杯羹。使得余额宝揽储力下降的同时,银行选择也变得多样化,且银行的讨价还价能力上升。四是监管限制措施初显矛头,削弱了余额宝的揽储力和话语权。五是由于之前依赖于银行合作,如果在现今状况下银行不愿与其合作,其调整资金管理结构的成本为N。此时,二者的支付矩阵见表2。

该时期,尽管余额宝状态下滑,但由于国内很多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于资金还是有相当需求的,因此,该博弈还是存在的。此时只要满足:

即可达到{合作,合作}的纳什均衡。由于D的大大减小,以及成本M的增加,使得r的上限下降 ,同时余额宝讨价还价能力的削弱,以及宏观条件下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的走低也导致了收益率r的下降。而且随着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及限制的趋严,这种下降还会有所延续,最终将回归基金产品正常的水平。

3.未来发展展望

前面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与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合作签订协议存款等对其业务造成的影响是其不想看到的。这样,银行未来可能通过创新业务和产品,提高存款利率等,预期不合作的短缺风险D大大降低;且银行认为:

(M足够大),则对银行来说,其占优策略为不合作。完全信息的状况下,余额宝知道银行的占优策略为不合作,则余额宝也选择不合作效用更高,双方陷入了{不合作,不合作}的囚徒困境。

但是,囚徒困境终究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博弈结果。如何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呢?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设想一下,如果商业银行与余额宝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余额宝的角色相当于银行的一个揽储平台,可以得到高收益,但是不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排挤力,而是为银行提供了各种客户信息,帮助银行筛选优质客源,那么“合作”后所呈现的期望效用会不会与之前不同呢?见表3。

此时,若可以“合作”,由于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客户数据等信息,使得收益B大大提高,确定一个r可以使成立,则整体来说,银行是可能倾向于“合作”的。对余额宝来说,如果保证“合作”的高收益,那么余额宝也偏向于“合作”。但是此时该博弈类似一个猎鹿博弈。即在银行选择“合作”时,余额宝选择“合作”的效用更高,但如果余额宝选择“合作”了,而此时银行不合作了,余额宝的状况就会达到最差。反过来也是如此。那么,由于猎鹿博弈的经验检验显示,博弈方大多是风险厌恶者,最终似乎也将形成{不合作,不合作}的状态。但同时,这是一个合作博弈,信号传递将会改变这一结果。库珀等人的研究曾发现,在猎鹿博弈中,两方参与者如果都被允许传递信号时,选择支付占优均衡的人数有91%。因此,只要双方均明确有“合作”意愿时,将会达到{“合作”,“合作”}的均衡。此时,达到帕累托最优。

四、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余额宝收益的变化与余额宝同商业银行的博弈环境息息相关。上线之际的高收益,是得益于银行对资金需求的紧迫,以及其客户群体的广泛和其他宏观利好因素,使得其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后收益率的下跌,也是市场变化、竞争品出现以及政策限制下的正常回归。而今后,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可以依托银行,与银行达成一种互补的合作,利用自身丰富准确的客户信息、方便快捷的支付渠道以及其他后续可以发展的规模效应等为银行创收,同时也为自己带来高收益,从而促进传统银行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信用化(减少风险),达到最优的金融市场状态。

参考文献:

[1]范敏.“余额宝”业务发展趋势、影响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3(9).

[2]李倩玉.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4]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以余额宝为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8).

[5]施丹.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4(3).

[6]王天宇.浅析“余额宝”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4(1).

上一篇立冬的意义

下一篇刘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