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爱情小故事范例6篇

经典爱情小故事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1

摘 要: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关系非常密切。论文从肺结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爱情病三个层面和个案入手,描述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中蕴涵爱情与疾病密切关系的相关文本和现象。而在两者密切结缘关系的背后,论文从“爱与死”、“病杀”与“爱情化石化”等层面指出疾病与爱情结缘的深层文化和美学意蕴。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爱情与疾病的联姻也屡见不鲜。古今中外文学史中有不少将爱情与疾病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结合大都以相思病表现出来。所谓相思病,是“情爱之念受到一种较难纾解、无可逃脱的稳定性心态。这一心态对人的生理器官正常活动产生了破坏力,使之精神恍惚,生幻致梦,久之则导致器质性病变,‘然成一病’,是谓相思病”①。英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托里斯博士认为:相思病与精神病很接近。严重者可致命。在西方文学中,爱情与疾病的关系较为典型地体现在几部以霍乱为背景的小说中,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让·吉奥诺的《屋顶上的轻骑兵》。这三部小说都是以霍乱作为故事背景展开故事,并且其中都有关于爱情的故事。《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屋顶上的轻骑兵》的中译名都是《爱在瘟疫蔓延时》。疾病与爱情的密切关系历来是诸多哲学家、文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有一本书的名字干脆就叫做《有一种病叫爱情》。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情是一种病”。而托马斯在《魔山》中借人物之口说: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都只不过是变相的爱。

一、 现象与文本

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疾病与爱情的关系表现为多个层面。在这里,主要以肺结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相思病三个层面为例子和个案,指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疾病与爱情存有密切关系。

肺结核与爱情:肺结核与浪漫爱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作品中得到了较为突出的体现。浪漫主义作家大都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用“浪漫主义病院”来形容德国的热情的浪漫主义作家的聚合。而从病理学的角度看,肺结核与爱情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法国著名性学家伊凡·布洛赫在其经典著作《我们时代的性生活》中提到肺结核是望的一个重要成因。现代小说中的肺结核患者的浪漫爱情故事印证了疾病与爱情的亲密关系。比如,穆时英的小说《公墓》中的“我”和玲儿姑娘的爱情是与玲儿姑娘的肺结核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独清的小说《三年以后》中的“我”的爱的对象女居停主人也是一个肺结核患者。这两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怀有爱意的男性与患有肺结核女性之间的爱情。叶灵凤的《忧郁解剖学》和《肺病初期患者》中的主人公也是肺病患者。《忧郁解剖学》中的顾君逸与肺结核美人吴静娴之间的爱情凄凉而温暖。《肺病初期患者》中的两位男子同时爱恋的少女兰茵也患有肺结核。郭沫若的《落叶》讲述的是肺结核患者洪师武与日本看护妇之间的爱情。巴金《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也是一个肺结核患者,他与李静淑之间的爱情激烈而悲情。在这些小说中,爱情都与肺结核纠结在一起。男女之间的爱情热烈而美好,而其结局是患病主人公的病亡。可以说,在很多现代文学作品中,肺结核的发生与爱情故事如影随形。

“非典”与爱情:“非典”与爱情与疾病与爱情家族中的新添成员。“非典”事件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突发事件。在和平安宁的日子里,“非典”的降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对爱情的冲击更是非典的重要影响。“非典”对生命的威胁让人类对人间真爱空前珍惜,同时也让无爱的婚姻和平解体。而这一切都是在生命和爱的名义下进行的。石钟山的《“非典”时期的爱情》中的“非典”成为改变平凡婚姻的调节剂。七年之痒的夫妻关系平淡,缺少激情,双方约定和平离婚。而“非典”的到来让夫妻双方互相体谅了对方的苦楚。分手之意渐渐地被留恋之情所取代。“非典”使爱情摆脱了枯淡,重归激情与温情。在徐坤的《爱你两周半》中,“非典”则使无爱婚姻归于解体。“非典”之前,丈夫顾跃进与妻子梁丽茹情感冷淡。“非典”之后,物是人非。在经历了生命之大转折之后,梁丽茹与丈夫顾跃进和平解除婚约。胡绍祥的《北京隔离区》和倪厚玉的《“非典”时期的爱情》讲述的都是“非典”对年轻人爱情的影响。《北京隔离区》中的护士白岚和新闻摄影师陆风深深相爱。白岚和陆风在经历了“非典”的磨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从被隔离到团圆,“非典”是形格势禁的罪魁祸首。“非典”让这对爱人更加珍惜生命和爱情。《“非典”时期的爱情》中的诗人紫野和女研究生吴月清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相思长跑,终于有了眉目时,却双双遭遇“非典”。“非典”时期的爱情小说大都被冠名为“非典时期的爱情”。这些小说既是对文学经典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爱在瘟疫蔓延时》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也是“非典”时期人类情感流露的自然写照。“非典”一时成为表达爱情主题的重要时空场景。

相思病:除了肺结核和非典结缘之外,爱情本身就是一场可怕的疾病。江灏的《爱情病人调查》②和于艾香的《爱情是一场病》③中的爱情都是以疾病的面孔出现的。《爱情病人调查》讲述了一个个为情所困的爱情病人。这些病人的共同特点是情感危机导致精神疾病。爱情的发生是美好的,而变异的爱情却是人的情感和精神戕害的杀手和毒药。《爱情病人调查》通过活生生的爱情病人患者的实例,表现了爱情的狰狞和凶残的一面。而在于艾香的《爱情是一场病》中,爱情的发生更是以一场疾病的形式降临的。真爱在一些男性眼中已经成了一种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的疾病。

二、 疾病与爱情关系深层蕴涵解密

在了解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疾病密切联姻的事实之后,我们还需要对疾病与爱情主题深层蕴涵进行考察,从而破解这一种重要文学现象背后的哲学与美学密码。

爱与死:旷世奇恋往往与死纠缠在一起。生死恋是许多爱情故事的经典情节模式。艺术作品中爱而不得、双双殉情的故事更是感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我们所熟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几乎都是以死来做结尾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刘兰芝与焦仲卿,不是双双共殉情,就是生死两茫茫。爱与死的密切关系不仅是一个文学命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它吸引了很多哲学家的关注。比如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从更深刻的意义看,爱与死常在一起。可以这样预测:爱与死的深刻联系定是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④他认为“爱与死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体现。……爱与死构成人生存的悖异:爱渴求圆满和丰盈,却又伏着致死的毒刺。爱为了不朽而存在,但也孕育了死。”⑤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蒲鲁东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爱即死亡。在文学作品中,当深爱的人因为患病而死去,留下千古情种悲痛欲绝,或者在爱人死去之后,对方也殉情而去是爱与死故事的重要情节。这种情爱模式在影视文学中也大量存在。如日韩电视剧中的白血病情节是将爱与死紧密结合赚取观众热泪的典型。美丽的生命在绝症的暴力作用下日渐凋零,爱情之花却随之繁盛,直到最后当生命被迫中止,爱却因此获得了永恒。美丽的爱情永远定格在对亡人绵绵无绝期的思念之中。

“病杀”与“爱情化石化”: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现实生活中固然美好,而在艺术中却显得过于常规和完美。同时,朝朝暮暮的流水式爱情与大悲大喜的戏剧式爱情比较起来,后者更受艺术家的青睐。为了让爱情保鲜,永远保持在最美好的时刻,很多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只写爱情,不写婚姻,甚至在爱情即将向婚姻延伸时即刻打住,宁可破坏爱情的完满,也不让爱情走向琐碎庸常的婚姻。爱而不得,怀着永世的相思谢世才是艺术家心中理想的爱情模式。爱而不得依赖于爱情故事中的阻隔机制。所谓阻隔机制是阻挠爱情双方情感顺利发展的情节机制。该机制的实施是通过诸多阻隔因素实现的。其中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也有内在的主观因素。外在因素如天灾、战乱,内在因素如一方的自杀、负心等。在此,将爱情的阻隔机制称之为爱情的“化石化”处理方法。所谓“爱情化石化”,就是在爱情缠绵悱恻到最好处之际,突然将爱情之蜜弦斩断,使之在最完满最美丽的时刻被封存为“爱情化石”。这如同在遥远的远古时代,突发的天灾人祸将美好的生命埋葬,收获的是几亿年之后的珍贵化石。古往今来的爱情经典大都是爱情化石。即在爱情之花开到好处时,偏偏狠狠地用力,将其摧残掉,使其成为盛期凋零的玫瑰,世人也因此只永远记住了玫瑰的芬芳和美丽。一种彻骨的永恒的悲剧感油然而生。如果没有这破坏,等到玫瑰自然凋落,世人将看到她的衰败。爱情化石化的重要方法是“病杀”。在不崇尚自杀的中国文化中,文学家就设计了“病杀”的情节。“病杀”替代“殉情”成为现代爱情化石化的重要手法。比如,张爱玲的小说较典型地体现了“病杀”与“爱情化石化”的特点。她笔下的情爱故事大都以有情人不成眷属结尾。张爱玲似乎总是跟美好的事情扭着股子劲儿,往往在事情到达好处时偏偏来了个大转折,将通天大道扭转到悲剧性的小道上去,让人扼腕叹息。如《花雕》中的郑川娥在婚恋到达好处之际,突然得了肺病,日渐严重,后来转化为骨痨。终于将婚事耽误了,男方另找了人。生病毁灭了郑川娥的美好生活。《多少恨》中的家茵和夏宗豫两情相悦,却因为夏宗豫患第三期肺病的夏太太苦苦哀求,家茵放弃了这份感情,远走厦门,留下夏宗豫独自惆怅。《半生缘》中的沈世钧和顾曼桢原本恋情迅速升温,即将结婚,却阴差阳搓,双双隔绝,终致后世悔恨。在我看来,对沈顾之恋构成破坏的主要是疾病。在《半生缘》中,很多人都在生病,如曼璐的病,曼桢的病,顾妈的病,沈父的病等。这些疾病不断地推动故事朝着阻隔爱情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沈顾二人有情人不成眷属。《金锁记》中的长安本来和童世舫已经定亲,但是因为她的母亲放出她吸食鸦片的口风导致童世舫对她敬而远之。破坏长安爱情的是她母亲的精神疯狂。在这些美好故事进展的背后总是暗藏着很多破坏性情节,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无情人阴差阳错。花好月圆是张爱玲小说永远无法实现的情爱神话。正常人的男婚女嫁的平常故事在张爱玲这里总是走了样,跑了调,变得惊心动魄,险情连连。所以说,这几部小说都是爱情被“病杀”的代表性文本。

无论在文艺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才子配佳人、君子配淑女、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婚恋模式。为什么很多小说要打破这个美丽的梦想,使圆满之爱情被扼杀、畸变为爱情悲剧呢?这与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有关。很多小说家所追求的是绚烂之极的美,是昙花一现的美,是瞬间而永恒的美,是千载难遇的绝美。而这种美感体验往往获得于“浪漫爱情毁灭于最炽烈之际,美陨落于最渴求之时。”⑥除了瞬间绝美和永恒之美外,“病杀”手法使得爱情保留在残缺美状态。残缺美是很多小说家所追求的美感体验。比如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鹃曾经说过:“看满月不如看碎月,圆圆的一轮像胖子的脸一样,又有什么好看的,看它个残缺不全,倒觉得别有韵味呢!”⑦而在残缺美的构建过程之中,疾病的阻隔以及由此而来的残缺的、隔绝的爱情是促成这种美学特色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大团圆式的完满的爱情故事,还是被阻隔被化石化的具有残缺之美的爱情故事,都是爱情苑林中开出的婉媚多姿的芬芳之花。它们所体现的是艺术家对生命、爱情和艺术的独特体悟和美学追求。

①王立:《略说古代文学中的相思病》,《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第44-50页。

② 载《钟山》2000年第5期。

③ 载《当代小说》1994年第12期。

④⑤ [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徐黎

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198页。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2

身为一枚学生,大部分童鞋都会好奇日本娃的学生生活是什么样滴,日式校园恋情又是什么样滴。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灰常简单,只要攻克以下日剧,保你对遥远滴日本童鞋了若指掌哦!

浪漫纯爱系

校园系列日剧的一大题材就是纯纯滴爱恋,特点是:满足少女们一切不切实际的麻雀变凤凰的幻想,例如超级经典剧《花样男子》、《偷偷爱着你》(日版《花样少年少女》)、《我的帅管家》等。大经典们就不再介绍啦,今天要介绍的,是重口一点点滴校园纯爱。

穿越纯爱:《求婚大作战》

主演:山下智久、长泽雅美、藤木直人、荣仓奈奈

其实早在《步步惊心》爆红之前很多年日本就有了穿越剧,只不过《求婚》是多次穿越。本剧男主角参加青梅竹马的婚礼时才开始后悔错过了一系列表白的机会,于是他借助精灵的法力穿越到过去,企图“篡改”历史。看完这部剧,你大概也会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已经错过了很重要的人哦!

禁忌纯爱:《魔女的条件》

主演:泷泽秀明、松岛菜菜子

本片虽然拍摄于1999年是一位“老年人”,但至今依旧长红不衰。《魔女的条件》讲述了极力反抗母亲约束的男学生与厌恶生活的平凡女老师超越了世俗束缚的结合,简单来说就是高富帅与吊丝女教师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搞不好这部剧是师生恋甚至姐弟恋流行的鼻祖!

纯纯爱:《恋空》

主演:水泽惠丽奈、濑户康史

《恋空》讲述单纯的美嘉与乖张的坏学生弘树凄美的爱情故事。又一部经典中的经典之作,不知哭瞎了多少观众的眼。美嘉因为弘树四处树敌而被,好不容易平复了伤痕,美嘉居然怀了弘树的孩子。越过各种困难,美嘉与弘树发誓永远相爱,但二年级的一天弘树却突然离她而去。多年后美嘉终于再次获得了平静和幸福,却偶然发现了弘树当年离开她的理由,美嘉再度回到弘树身边,坚强地陪他走完最后的路。本剧电影版由三浦春马和新垣结衣主演。

YY纯爱:《Q10》

主演:佐藤健、前田敦子

有些胆小懦弱放弃了梦想的深井平太偶然间发现了机器人女孩Q10,从那时起,Q10就开始缠着深井平太,无论何时都喜欢围着他转。说起来,《Q10》就是一部典型的少女养成手册,描述了男生心中完美的女友形象。

热血搞笑系

80%以上的日漫以搞笑和热血为主轴,而校园系日剧自然也不乏此类。典型的如《GTO》和《极道鲜师》,均为描述热血的少年们是如何反抗老师和家长的束缚、坏学生其实也拥有善良的心、坏孩子只要加以教导也有成功的一天~但热血老师教导孩纸们的戏码已经不再是主流,孩纸们自我崛起才是王道!

纯爱热血:《私立马鹿兰高校》

主演:杰尼斯、AKB48

讲述不良少年高中“马鹿田高校”和千金小姐高中“第一卡特兰学园”合并之后发生在合并学校私立马鹿兰高校的青春故事。主轴是千金小姐们用自己的温柔和智慧融化了叛逆少年的心,正所谓百炼钢成绕指柔啊!也有个叛逆男友的妹纸们不妨一观,各种驭男术手段走起!

幻想热血:《有闲俱乐部》

主演:赤西仁、田口淳之介、横山裕、香椎由宇

“有闲俱乐部”是一群有钱有闲的高中生所组成,深受学校理事长宠爱的他们掌控了整个学生会,闲来无事的他们上至挑战公权下至单挑黑社会,以完成各种“不可能的任务”为己任。所谓幻想热血,意在证明剧中的事是不太可能发生滴,但看一帮学生唯恐天下不乱四处抱打不平的故事,还是很有激情很有活力!

治愈励志系

几乎每一部日剧都要讲述一个生活哲理,还有一部分日剧肩负激励学生的重任,例如激励女学生改头换面的《野猪大改造》、激励学生们坚强面对一切的《1公升的眼泪》和激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龙樱》。今天要介绍的《完美小姐进化论》,其实很有《野猪大改造》的影子。

治愈励志:《完美小姐进化论》

主演:大政洵、龟梨和也

《完美小姐进化论》根据同名漫画改编,描述自卑心非常严重的女主角在帅气迷人的男主角鼓励下走出心理阴影的故事。这个过程历经了无数爆笑的“千辛万苦”、放弃和挣扎,通过各种小故事帮大家重新树立自信。本剧不但剧情与《野猪》有一拼,而且都是由龟梨小盆友出演的。

探案&灵异系

探案、灵异系列一直是日剧最爱的元素之一,大热的《侦探学院Q》、《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死亡笔记》、《血色星期一》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切不可错过!

灵异:《地狱少女》

主演:岩田小百合

台版《死神少女》的idea其实正是来自于《地狱少女》,每集一个故事,讲述日本校园里发生的各种欺凌事件。罪恶之人最终都被地狱少女送入了地狱,但心怀怨恨或因为被欺负而召唤了地狱少女的人最终也会受到惩罚,其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一个中国古人早就总结出的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冤冤相报何时了。

探案:《左目侦探EYE》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3

关键词:李商隐 无题诗 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引用古时有关人、地、事、物等之史实或传说,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或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者,均可称为“用典”。古诗因为篇幅的限制,需要用浓缩的典故以达到更高更美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效果,而典故具有浓缩性和普遍象征意义的内涵,可以使作品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意境都发生很大的飞跃。在古诗中,诗人引经据典不仅仅是为了援引古人先贤的言行事件使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也是在于以寥寥数语蕴含丰富内容,追求作品的典雅华美,含蓄婉曲。中国古代诗人用典尤具特色者,当推李商隐,而在义山诗中用典艺术特色最突出的当属无题诗。

李商隐对于用典的喜爱,“多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使他的诗“隐词诡寄”(张采田语),“深情绵邈”(刘熙载语),“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语)。但也因用典的频繁和晦涩,使诗“埋没意绪”(冯浩语),“纤曲其旨,诞漫其词”(朱长孺语),因此诗意婉曲晦涩,在可解和不可解中徘徊,以致诗人元好问读后都不免喟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是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寄兴深微,寓意空灵,以婉曲的艺术手法表现自我丰富且复杂迷离的情感,而被历代文人和评论家大家赞赏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则归功于李商隐对典故的独特运用,典故的创新运用手法不仅使无题诗通过带有神话志怪色彩的意象,塑造了神秘优美富有情韵的意境,而且也曲折间接地营造了隐秘深邃的内心情感,发挥了典故意义的共性以升华情感氛围、引起读者共鸣。下文将主要围绕以上作用进行分析。

一.李商隐通过用意隐晦的事典文字的多重含义,曲折间接地暗示折射出隐秘朦胧深邃的内心情感经验。今人徐复观曾指出典故具有象征的作用,以简驭繁,着重于借用典故内涵折射层次错综复杂的内心经验。象征作用中的典故意象在诗中含义多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典故的比喻作用不同,指称倾向并不是单一的,不是用一个事物或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李商隐有别于其他用典诗人的不同就主要表现在无题诗中典故称谓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即事典文字不是一对一的指称,而是通过典故的多义性,更加含蓄隐晦地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

以《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中颈联“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为例。此联并列用典,涉及了四位历史人物,前一对人物源于晋代大臣贾充之女与他的僚属韩寿的爱情故事,此历史典故出于《世说新语》, 韩寿为贾充掾,与充女相悦,两人后喜结连理;后一对人物基于《文选・洛神赋》中曹植感甄事的传说,即曹植曾欲求甄氏为妃,可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后来甄妃被谗言所害,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了曹植,曹植曾梦见甄妃对他诉说爱慕之情不能如愿的遗恨,曹植遂作《感甄赋》。此诗中典故意义非常隐晦曲折,首先,这四位历史或传说人物共通性较少,对应关系并不显而易见。唯一的相似性表现在贾氏与甄妃都用情专一忠贞,但是这两个故事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如愿以偿,一个抱憾终身,一正一反,这样即便我们假定诗人借典立意,但也难以确定典故文字的具体指称意义。如果义山是借典自喻,那么诗人与典故人物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倘若理不清这层自喻关系,也就无法准确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究竟是用这结局一正一反的典故,意在说明爱情自有它不可扼制的魔力,表达自己相思成灰的绝望和悲苦,还是“借夫妇以喻君臣”,象征马逢伯乐而鸣和士遇知己而达的理想遭逢?

二.李商隐着意发挥围绕典故意义的类型而滋生的审美特性以激起文化群体共同体验的共鸣来达到情感升华,从而更富感染力地揭示自我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李商隐在无题诗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之类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无题诗中多以寄托为主,笔者认为其寄托的载体主要体现在典故中的或人物形象或言行事迹或风雅事物,从而表达多方面的情感,如自慨生平,抒发怀才不遇或美好理想;又如歌颂真诚伟大的爱情,感慨相思离苦或真情坚贞,所谓“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四库全书》提要)

以《无题》四首其四一诗为例鉴赏借典故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扬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前后同墙看。归来辗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暮春三月,阳光明媚,樱花盛开,垂杨轻拂,筝管相逐,一边是贵族女子纵情游赏、及时行乐,一边是贫寒女子无媒难嫁、自伤迟暮,两幅画面对比如此鲜明,诗中典故所寄寓的内容是可想而知的,东家老女因贫寒而婚嫁失时,正是寒士落拓不遇的象征;溧阳公主恃宠而骄,正是贵显子弟仕宦得意的象征,韶光易逝、人生易老、美人迟暮的慨叹亦在对比中显现。诗人借典故表达了现实政治的险恶,命运的坎坷以及颇具才华的诗人只能空怀理想、政治失意的悲哀。

再如表现爱情生活的《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一)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其二) 这组诗写于开成三年(公元838年)泾原王茂元幕,时诗人已登进士第并与茂元女儿结婚,又将赴京应博学宏词试,故赋诗留别闺中知己。第一首诗人展现了两个场面,一个是昨夜的情景,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画楼桂堂,相爱的双方眉目传情、心灵相通,同时那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的场面又令人沉醉;另一个是晨钟响起,自己又要身不由己离家应差,于是转篷之叹就自然地流泻出来。第二首首句以神女萼绿华影射意中人,用秦楼客映射诗人自己,结句又以历史上“吴王苑内花”比喻伊人。“昔年相望”谓往日相思之苦,“岂知”句又表达出婚后喜悦幸福之情。两首诗均没有直接塑造女子的形象,但却通过典故中人物形象的灵活运用简洁含蓄地从侧面让读者想象到诗人爱人的美丽,并且借典故中言行事迹暗示了诗人爱情生活的和睦快乐。

如果诗人用普通语言文字在诗中翻译典故的含义,即便能做到意思的完整,也只会是冗长不精练的叙述,不仅冲淡了复杂强烈的内心情感的冲击,更重要地的是失去了经过艺术升华提炼出的精致美,这种美感是超越了个人体验感受的。诗人借用高度浓缩的典故――文化群体共有的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经验,使融于集体民族的记忆和个人情感高度融合,更加有效地引起全体读者的共鸣,这也是无题诗长久以来具有无限魅力的原因。

三.李商隐本着“遗神取貌”的审美原则严格筛选取用典故,使无题诗中的典故都具有优雅神秘且绮丽浪漫的独特美感,从而通过这些意象塑造了无题诗所特有的意境。从诗人选用的典故的出处来看,几乎无一出自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出自诗经的也寥寥,而选自神话传说的和神异志怪小说的典故占据了绝大部分,在事典的选用上也多选用访道求仙的民间传说故事。这与诗人在青年时期曾为道童“学仙玉阳东”,受道教影响较深有较大的关系。作者沉浸于道教典籍,诗中出现大量道教名物,名物的罗列,极富仙风道气的美感,构成了诗面的美丽神秘。如“神女生涯”、“小姑独居”(《无题》二首其二),“刘郎远隔”、“蓬山迢递”(《无题》四首其一),“蓬山青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再如刘郎、宋玉、青女、萼绿华、西王母等人物,瑶池、瑶台、玉台、碧城、蓬莱等地点,这些意象都具有一种迷离幽渺的朦胧美,由这些意象构筑成的诗句自然也会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特质,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意境,并与诗人朦胧隐晦的内心情感相融合交织,成就了李商隐无题诗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美。

四.李商隐将多个典故灵活地安排于布局严谨且分工明确的四联诗章中,通过有机组合发挥了强大的整体的象征作用,更加多重地叠加地复杂地塑造了无题诗的意境。这种典故运用手法表现最淋漓尽致的当属《锦瑟》,此诗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经历代文人与评论家鉴赏分析得最多者。全诗四联各有相互对应,形成了立体全面的结构,首尾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前后呼应,由众多典故并列平行组成的中二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上下对应,首尾联与中二联相互间也紧密配合,形成了完整且具有共同性的结构,增加了全诗文字含义的包容量。典故在平行结构中相互对应,使原本毫无意义联系的典故在各自的内涵上得到突出与彰显。

梁启超曾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出的情感》中写道:“义山的《锦瑟》、《碧城》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杀。”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美在典故,李商隐的典故也美在无题诗。典故对于无题诗的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褚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曹础基,中国古代文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郭绍虞,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6]董国华,李商隐“无题诗”中的“用典”辞格探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8.

[7]张宗福,论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在意蕴.[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6.

[8]张明非,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J].文化遗产,1997,2.

[9]阎海翎,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4

一、布置童话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氛围布置紧紧地和童话故事、童话人物以及童话的精神息息相关,教室黑板报展示精彩童话故事,经典童话人物;教室书香角、走廊书香漂流架摆放各种经典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彩色童话》《鹅妈妈的故事》……各种精彩有趣的童话应有尽有,孩子课间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童话书,随时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教室外走廊、校园墙壁、花园、草坪的布置也都与童话有关。童话中的正面角色,比如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聪明伶俐的喜羊羊、团结一致的小蚂蚁……就在孩子的身边,童话陪伴着儿童的成长,童话点亮了儿童心中的道德智慧。

二、开展精彩德育活动

在童话的世界里,儿童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富有创造性的。我们结合一些节日和校园庆典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比如元宵节,我们开展了“快快乐乐过元宵”活动,孩子们在这一天设计元宵吉祥物,并结合自己设计的吉祥物创编童话故事,孩子们玩的开心,学得快乐!植树节这一天,孩子们种植了自己喜欢的“童话树”,在这些树上用童话的形式介绍该树的习性、特点。“欢欢喜喜过中秋”活动中,孩子们开展了月饼拼盘,编写了“到嫦娥家做客”的童话故事。每年的四月为“童话月”,各班或各个年级都有精彩的童话剧展演、富有创意的童话故事新编、童话人物模仿秀、童话电影欣赏、童话剧配音……这些精彩的德育活动,为孩子搭建了展示童话学习成果的舞台。

三、品读领悟童话精髓

1.学习真善美

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或许他们并不懂得大人所谓的“真善美”的真正含义。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他人关爱,都希望自己能爱护他人,有着许多亲密无间的朋友。童话世界里善良的公主,美丽的仙子,可爱的王子,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美好、纯真的心灵。小朋友往往认同自己就是公主、王子,是把真、善、美带给全世界的仙子,童话中善良、关爱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中美丽的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小人鱼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让每个孩子铭刻于心。在歌颂小人鱼“真、善、美”的同时,安徒生也描写了“假、恶、丑”的代表──巫婆。作为反面典型,巫婆生活的地方都显得脏乱、恐怖。“森林中有一块黏糊糊的荒地,有又大又肥的水蛇在翻动中,露出淡黄色的、奇丑的肚子,在这块地中央,有用死人的白骨砌成的房子,海的女巫就住在这儿……”在安徒生大师的笔下,“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比。儿童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好坏的区别。

童话就是这样自然地把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爱的力量,向往着善良和美好。

2.辨别善与恶

童话大都同情弱小和善良,揭露权贵,惩罚贪婪、权贵等一切恶行。和孩子一起品读这些童话,孩子在愉悦中辨别了善与恶,懂得了要惩恶扬善。比如童话《百灵鸟》v述了爱唱歌的懒鸟――四声杜鹃。这个懒鸟,在孵鸟的时候,看到别的鸟(蜡嘴爱琴鸟)下了蛋,它就把蛋下在人家的窝里,把人家的蛋弄到地下摔烂。那可怜的小鸟不知情,把小懒鸟孵出来后,不知疲倦的捉虫子喂养。那小懒杜鹃都比爱琴鸟大了,还食量大得惊人,不住的张着大嘴要吃的。等到羽翼丰满了,张开翅膀飞走了,从此一去不复返。众鸟得知爱琴鸟的遭遇,纷纷为它申冤,四声杜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孩子们读了这个童话,都知道了做人要勤劳,从小要勤奋好学。长大后要报答辛苦培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忘恩负义。

《豌豆上的公主》揭露了公主的骄奢生活。《皇帝的新装》看似荒诞,但读了这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我们要诚实不能自欺欺人。通过阅读童话,每个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相信每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类似的情景,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5

午睡前听故事,既能让孩子尽快的入睡,保证睡眠时间,又能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记得,在我五年前刚担任小班班班主任时,我便与我的配班达成共识开始了我们的午睡前讲故事行动。孩子们爱听故事,更爱听我讲故事,每天午睡时便是活动室里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

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迅速的入厕、洗手、脱衣物……接着,麻利地爬到自己的小床上,翘首等待午睡故事的开始。这时,拉上窗帘、关上灯、闭上眼睛,静静的,睡前故事开始了……我拿一本好书,开始享受一段故事,享受一份温情,享受一个心灵碰撞过程。每当这个时候,我喜欢抑扬顿挫、深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则在我的朗读声中,融入故事情境,开始一场听觉的饕餮盛宴,心灵的奇妙之旅。

午睡前的故事,为孩子们传递温情,收获幸福

《逃家小兔》讲述了一只小兔子与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一天,小兔子突然对妈妈说,他要离家出走。而妈妈没有问为什么,而是欲擒故纵地说;“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宝贝。”或许每个幼小的孩子心里都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的离家,用这种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这个倍感温暖的故事对于这帮偶尔叛逆且还不懂得如何感恩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有教育意义,它展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还有那本脍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也是一本验证妈妈有多爱孩子的故事书。《爷爷一定有办法》则是一本演绎祖孙二人深情意切的故事,书中更有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还有欢聚一堂的邻居、同伴。每当孩子们倾听着浓浓的爱之故事,回忆着美美的成长足迹,最好的教育就在这里了。还有什么比得上充满爱的家更温暖呢?故事讲到这一刻,我的声音变的更柔美、低沉了,午睡室里弥漫着更温馨更宁静的气氛,孩子们听着听着渐渐的入睡了……

这便是午睡前故事,这便是经典绘本的力量,最终浓浓的爱会将孩子带入甜甜的梦乡!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我们教师扮演的角色其实就像是生活中的妈妈。我们会因为孩子们的亲切、可人而满心欢喜,也会因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而生气恼火,老师的喜怒哀乐都源于孩子,但也都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要时刻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爱他就要记得抱抱他、亲亲他、夸夸他,特别是在批评与责骂后,就不要忘记对孩子说声“宝贝,老师很爱你”,这样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午睡前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心门,启迪心智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充满诗情和创意的故事书。一条一直叫饿的毛毛虫一直吃个不停,吃到最后,变成了一条巨大无比的毛毛虫,最后变成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故事不但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美丽,生命的不可思议,更让孩子们从书中讲到的各种水果、蝴蝶的生命周期、一个星期的概念和数字的对应里感知丰富的知识点。这远比一堂准备充分的数学集体活动来的更有效。

在《不一样的卡梅拉》中,大小卡梅拉执著的追求那些种群种中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和哥伦布去看大海,和伽利略去摘星星,还去寻找丢失的太阳……一路上处处坎坷,历经艰难,但总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很多时候,孩子们能冒出一些大人意想不到的话语,问他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就高兴地回答:“听你讲故事时候知道的!”

确实,聆听这些经典故事,孩子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很多的智慧和见解。经典的故事是孩子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经典故事更让孩子有了格调和不平庸的眼睛。有效的午睡前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心门,这扇心门引领着孩子们不断在知识的海洋里跋涉。

午睡前的故事,为孩子们增强自信,克服困难

死亡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话题,幼小的孩子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们甚至会以为大人闭上眼睛或者叫了不应答便是死了。后来,我给孩子们朗读了《猪外婆》,故事温情脉脉,催人泪下,用淡淡的口吻为孩子讲述了猪外婆突然卧病不起即将离开世界,外孙女陪外婆渡过了最后一夜并迎送外婆的故事。还有讲述《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孩子们听了后会问我:“人死了是什么意思?”“爷爷在天堂还是在墓地?”“什么是灵魂?”在孩子提出一个个看似天真但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又当他们解开一个一个疑团时,我想,对于死亡,也许孩子们不再那么恐惧了。逝者已去,生者,唯有更好地活着。这么深奥的道理,谁说孩子们不懂?生命是一个过程,谁也无法抗拒生老病死,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快乐、充实。

如今,父母离异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在残缺的逆境中成长,也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的。记得班上有个孩子叫斌斌,父母离异,性格内向、自卑、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低着头,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时间长了孩子们也逐渐把他孤立。后来,我在绘本挑选中,拿了一本《单亲家庭的故事》,故事中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有一个大玻璃瓶子,她用来存钱,等存够了她要用这些零钱买一张世界上最漂亮的红沙发,让一家人舒服的坐在上面。这个故事刻画了一个缺少父亲的家庭中存在的艰辛与酸楚,但也表现了小女孩的坚强、自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于是,在一次午睡时间,我把这个故事与孩子们分享,希望斌斌也能学习故事中的小女孩,自信的面对生活。听完故事的第二天,似懂非懂的斌斌竟然主动问我;“陈老师,今天你讲什么故事给我们听呢?”“你讲的故事真好听。”以后我便经常给他将一些开心的、美好的童话及蕴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但愿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因为有美好故事相伴而更健康、积极、满怀自信的成长。

经典爱情小故事范文6

[论文摘要]电视剧《杨靖宇将军》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大获成功的启示是:“红色经典”创作主体的艺术情感价值取向必须具有诚挚性与高尚性,才能以正确的叙述者“声音”艺术真实地讲述典型环境之典型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及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故事内涵。而且,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积极地融入新的创作元素来推陈出新,让昨天的英雄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最终实现其艺术价值。

“叙述即讲故事”[1],“红色经典”首先要吸引人,然后才能打动人,因而创作上必须讲求故事性,把握好叙述形式才能赢得观众。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台隆重首播的鸿篇巨制革命历史题材大片《杨靖宇将军》,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赞赏。其成功经验就是故事性强,情节精彩,叙述形式匠心独运。可见,“红色经典”故事叙述不能为了过分讨好观众而刻意媚俗,不能“戏说古人式”和“以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诠释”随意胡编乱造,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主体要在营构“红色经典”的故事情境中,表现对“激情燃烧岁月”社会生活内涵的正确认识与感悟,“诗意的裁判”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融进新的创作元素来摆脱“讲故事”的陈旧感,符合大众欣赏趣味。

一、“红色经典”创作主体的情感价值取向只有诚挚性与高尚性,才能以正确的叙述者“声音”艺术真实地讲述典型环境之典型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WWW.lw881.com及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理想追求的故事内涵

叙述者的“声音”就是叙述者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故事。高尚性是指情感的“善”与“美”,美好的情感实际上是创作主体高尚人格对作品的投入;诚挚性是指主创人员把握“激情燃烧岁月”的生活要出自真情而非假意。文艺界当今流行“解构”。消解政治,娱乐至上,嘲讽崇高与理想,不少严肃、高尚的东西被“解构”得支离破碎,一些编导功夫在“恶搞”,使得很多“红色经典”虚假失真,与“火红年代”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剧情根本无法看早已成为“通病”。戏不惊人死不休,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个别人猎奇的变态心理,制造看得血脉喷张,大呼过瘾的收视效应,他们将艺术创作提升到一个登峰造极的畸形层面,打着“人性化”的幌子扭曲人物形象,随心所欲“戏说红色经典”。于是,深入人心的杨子荣唱着酸曲黄调出场,作风散漫,吊儿郎当,捉弄报复战友,还与座山雕的小老婆吊膀子。《红色娘子军》“打碎铁锁链,妇女翻身闹革命”。血与火斗争的残酷荡然无全。《野火春风斗古城》非要削弱原来的“策反”主题,画蛇添足“惊险细菌战”。草莽英雄李云龙经常歪戴帽子,爱喝酒,爱骂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明知不敌,也要亮剑”,擅自发起牵动整个西北抗日战场的“平阳大围攻”。一个个离经叛道、桀骜不驯、粗俗野蛮、愚昧无知、痞子气加流氓气的“英雄”层出不穷……如此“讲故事”是多么的荒诞无稽。戏说古人可以,但不能任意戏说“红色经典”!难怪观众骂声一遍,难以容忍。

这些“红色经典”遭受“冷遇”黯然收场的弊端是:主创本身情感价值取向欠缺诚挚性与高尚性,导致叙述者“声音”偏颇“不会讲故事”。“我手写我心”,你自己都不相信“红色经典”洋溢的崇高革命理念,你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嗤之以鼻,你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铁杆”信奉者,自然就不会为“红色经典”人物铁肩担道义的英雄行为所心灵震颤,也无法理解他们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你凭主观臆断推测炮制出来的“故事”怎能吸引和感动观众?一个国家和人民要屹立在世界之林,要在地球上生存,绝对不能没有一种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灵魂,必须有一些超越性的价值。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撇开政治教化因素,你可以不信仰共产主义,不关心政治,但是决不能否认“红色经典”人物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百折不挠的理想追求:不能磨灭英烈们为民族自由解放和国家独立舍生取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誓志为人不为家”[2],革命者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艰辛危险的人生道路。那是一种百世流芳的人格、精神和力量,事实上这已经是一座高不可及的丰碑,让所有人都举头仰望,永远教育鼓舞子孙后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缅怀和讴歌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那些自以为高明的编剧,否定了革命前辈甘愿为理想、为真理、为正义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红色经典”的精髓也就消失殆尽,英雄的精气神也就湮灭了。叙述者肆无忌惮“戏说”、“恶搞”“红色经典”的“声音”让正直善良的观众极端反感,他们理所当然拒绝与你杜撰的乱七八糟“故事”产生互动共鸣。

艺术创作主体应该成为人类灵魂的关注者和文明建设的促进者,“拍出杨靖宇的民族精神是我的最高目的”,[3]该剧主创人员都是杨靖宇的崇拜者,他们以敬畏“红色经典”叙述者的“声音”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真情来自体验,“高峰体验”是产生真情的最佳境界。拍摄环境的艰苦,使之更加切身体会和感受到英雄超常承受力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因而能够从生活实践出发,更生动、更鲜活、更质感地讲述将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剧情主旨才能真实、张扬、乐观、浪漫,悲壮、英勇!倘若编导随波逐流,以所谓现代人自我价值取向“理解”的叙述者“声音”去“戏说”,必然为广大观众所唾弃!

二、“红色经典”故事应当老树新花,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积极融入新的创作元素来推陈出新,让昨天的英雄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从而使到传播、消费与接受活动得以实现,并最终成功实现其艺术价值

叙述话语是叙述者说出来的话;叙述动作就是以什么方式“讲故事”。它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观众的态度和评价。《杨靖宇将军》老故事里挖掘新看点,剧情融入新元素,以全新视角和形式全方位地讲述抗日志士的战斗历程,完全颠覆当下“红色经典”惯用的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套路,不靠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真实生动,形象到位,“好看到极点”,[4]自然很容易让接受者从心理上产生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首先,注重“活动画面”自身形式独立审美价值,运用画面艺术把情感的“裁判”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情、理、境一体化地打造“红色经典”视觉形象的叙述语言。

影视是画面语言艺术,其表层结构特点就是将要告诉人们的东西通过画面话语来实现,把叙述的事情让观众看得到。每一个画面就是一个词句,它将创作主体所有的艺术追求转化为画面语言,通过画面组合“讲故事”。相比新版《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等“红色经典”画面语言普遍单调呆板,拖泥带水,缓慢粗糙,蒙太奇和镜头活动手法落后,内容空洞无物,机械图解革命故事,视觉形象模糊,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活动影像严重失真,该剧画面语言精美绝伦,美不胜收,镜头组接流畅自然舒展,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气势恢弘的枪林弹雨战斗厮杀场面中,融进白山黑水最优美的自然风光,奇景、奇情、奇彩结合,把东北冬天最美丽的景色与残酷的战争场面天衣无缝地融合一体,生动地谱写了一曲回肠荡气的英雄赞歌!尤其是将军生命最后时刻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寇周旋,展开殊死惨烈博斗的战斗场面,把属于精神领域里抽象的东西通过画面变成人物的具体动作、表情和言语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客观的景、物、人、事与主观的情、意、理、志自然组合,巧妙地将“景”与“意”有机统一形成富有韵味的艺术境界。寒冬腊月的深山老林,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山林之王”驰骋莽莽林海,跋涉广袤雪原孤身战斗,一组组战斗画面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啊!一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高山密林,雾松冰挂,玉宇琼花,晶莹剔透,银装素裹,天寒地冻,奇寒奇景,“江山如此多娇”!一边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孤悬敌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天天爬雪山,日日过草地,无衣无食,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军覆没,以身殉国的奇人奇迹。雪皑皑,野茫茫,“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的将军爬冰卧雪,满脸冰霜,眉毛胡子白花花,以暴风雪为伴,以棉絮树皮蒿草为食,冒寒风,趟冰河,钻山洞,一次次机智勇敢地甩掉日寇的追杀,牵引拖垮众多追击他的敌人,战至最后一人,留尽最后一滴血!场景是人物行为与环境的组合,叙述语言通过逼真的战斗场景表现为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以审美视角的艺术画面述说跌宕起伏的剧情,达到叙事真实和抒情真诚。行云流水般精美的画面语言使得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耳鼓里不断回响起将军铿锵有力,代表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向日本侵略者发出的威严怒吼:“告诉老天,告诉大地,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们,我们是这里的主人。谁敢上咱们家门口来撩搔,那怕只剩下一个喘气的人,还是一个字,打!”[5]还有,将军倒在洁白的雪地上,高大的身躯直挺挺靠在巨石犹如一尊雕像的定格镜头经久难忘!人们从中获得了故事深层结构的真谛,既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情怀,又在视觉上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全新享受。

其次,“鸳鸯蝴蝶派”多角恋的噱头并非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尊重历史事实讲述革命者纯洁传统,质朴无华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样的叙述话语更能很好地真实表现“红色经典”真心英雄的人格魅力,并且更为观众所接受。

“戏不够爱来凑”,“红色经典”创作与翻拍总是免不了落入“革命加恋爱”“滥情”媚俗的故事窠臼。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似乎非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式的三(四)角恋爱就不能叙述成戏。新版《林海雪原》不惜用整整一集的情节让少剑波和白茹谈情说爱;《苦菜花》里朴实的母亲居然冒出一个地主儿子的初恋情人《红色娘子军》浓墨重彩洪常青和吴琼花的战地情怀;《铁道游击队》中刘老洪与芳林嫂的爱情更是大肆渲染的主要戏份。编导们一味把主人公的情感叙述作为创新手法之浪漫,以及求新求变不甘庸常的胆识与追求,其实反而弄巧成拙,有损这类题材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真善美的塑造。

提高收视率绝非“华山一条路”,本剧在“讲故事”上最为大胆的举动当属“逆流而上”,将无中生有不利于表现民族大英雄的爱情元素全部剔除,别开生面地展现铁血将军平凡的情感生活。他们敢于拒绝为了追求情节好看和曲折离奇而肆意编造感情戏,摒弃损害英雄形象庸俗的“爱情味精”,讲述“红色经典”情感故事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杨靖宇不谈爱情。我们就是要告诉观众,并不是只有通过爱情才能表现英雄的人性化,那个年代的爱情更应该是‘大爱’至上”[6]。无情未必真豪杰!他也有天伦之乐,儿女私情,但是满怀“平靖宇内,痛击日寇”的革命抱负,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子儿女老母生离死别。自古忠孝两难全,一张充满温馨亲情的“全家福”紧贴胸前,伴随着将军在抗日救国战场上出生入死,抚摩端详“全家福”思念关内中原的亲人,是他戎马生涯的精神安慰。血雨腥风,战火分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生活是党的生活,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生活”。[7]将军率领抗日联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生存环境,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者,普通的家庭生活都顾不上,那还能惬意地卿卿我我?将军是一个才华横溢雅儒的知识分子,短暂的一生中只有一段旧式的包办婚姻,可是两情双悦,相濡以沫。他深情地给刚出生几天就与父亲分离的女儿起名“躲儿”,以怀念为自己奔走革命而东躲西藏受苦受难的亲人。将军与部下的女战士是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战友情!他的理想是高尚的,感情世界是朴素的。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样的爱情故事才是情深意长,动人心扉!如果罔顾历史事实硬要拌上“战地爱情”,则是对英雄的亵渎。不是说“红色经典”不能言情,革命者只能清心寡欲,共产党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教徒”,而是战争中的爱情要分清场合对象环境,当然也不能搞成“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的主人公那样不是“和尚”就是“尼姑”。“挥剑斩情丝”,叙述话语非常新颖脱俗,感人肺腑,人物刻画更加鲜活生动,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使得长期饱受“滥情”故事疲劳轰炸的观众耳目一新。

再次,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始终大张旗鼓地弘扬“红色经典”典型人物革命英雄主义和至高无上爱国主义精神的完美品格!以此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故事由一系列的事件组成,情节作为对故事叙述进行艺术处理的结构,是讲述事件过程中所有技巧的总和。“行动元”则指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行动要素,表现为人物“做什么”:角色即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亦即“典型人物”,是形象的基础,表现为人物“怎样做”。由于人物是事件和情节的动因,故事的第一要素。有些“红色经典”编导借口人物性格过于完美是很大的缺陷,故事有遥远的距离感,令人可望不可及,故而极力强调角色因为缺陷才会让人记住,极端的性格放在生活中是不可爱的,但放在戏剧里才是有魅力的,便一相情愿地给角色添加“缺点”,美名其曰“注入新鲜成分”,用作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去“讲故事”。“英雄也是人”!于是,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要最大化地去掉脸谱化和概念化,增加生动化;对英雄的仰视要恢复到平视,对敌人的俯视要回到正视。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人物形象面目全非,无论新版杨子荣,还是原创张国荣版《红色恋人》等,讲出来的故事统统变成演员的本色演绎,而不是“这一个”的倾情叙述,毁灭了观众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红色经典”英雄形象及其津津乐道的故事情节,导致影迷们由于极其反感角色被过分剥离历史真实的“注水”而逐渐流失。

《杨靖宇将军》的主创吸取教训,承继“红色经典”精神并准确把握历史史实,从观众欣赏要求和电视剧创作规律出发,一直保持清醒的正面叙述视觉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以第三人称隐藏叙述者的身份,从零聚焦全知全能式叙述方位出发,提炼出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去构建故事的深层结构。“今天,把我们东北老百姓敢挺起腰板做人,张着大口喘气,放开声音张扬的民族英雄,最后六天的生命经历讲给你听”[8],伴随着叙述者沉重的画外音,以天上飞机轮番轰炸,地下铺天盖地的日本鬼子铁桶般拉网式围追堵截将军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情节高潮倒叙开场,然后再按照主人公临危受命抗日救国的事件发生、发展进程的“故事时间”展开广阔的叙述,全方位地反映其波澜壮阔捍卫民族尊严的事情经过,还有不时穿插画外音来加强全知全能的叙述效果,最后又以将军壮烈牺牲,纷飞大雪为千古不朽的英灵送葬的尾声照应开头。经过“文本时间”精心谋篇布局地“讲故事”,叙述话语很好地展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复原当时的情景,杨靖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就表现什么样子”的艺术魅力[9]!极其“生活化”地塑造了革命先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大形象及其伟大精神。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少数没有争议的英雄!轰轰烈烈的革命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文韬武略,精忠报国,智勇双全,率性刚毅,铁骨铮铮。高风亮节,气壮山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战斗如何残酷,始终忠贞不渝,矢志不移。从带领十几人的游击队到发展统领上万人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转战林海雪原,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牵制日寇五十万关东军入关。“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即使牺牲后也让敌人震惊,全体日本官兵脱帽致敬,俯首跪地表达对华夏大英雄的衷心敬仰。他没有太多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这个人无论政治上、军事上、生活上都挑不出毛病,所以我就说杨靖宇是个完人,比较完美的人”。[10]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在于始终坚持一个非常纯朴的信念:“打鬼子,打鬼子,还是打鬼子”,“把侵略者赶出中国”![11]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心中永远装着别人惟独没有自己,隐姓埋名,背井离乡,舍家弃业,舍生忘死,救国救民。头可断,腹可剖,民族气节是生命,“不图封侯觅雪耻,愿将此身长报国”!他是真正有血性的中国人!真正伟大的共产党人!融国魂、军魂、民族魂为一体,早已成为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光辉象征!该剧主创人员勇于抵制“注入新鲜成分”的时尚,叙述动作坚决褒扬“红色经典”代表人物完美无缺的人格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情操,讲述角色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做什么”与“怎么做”,用主人公的行动把故事核心要素即对敌斗争事件串连编织成情节,以彰显人物“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的崇高民族气节为主导因素,推动情节发展和突出对敌我双方人物的影响,乃至对整个故事发生作用的角色地位,这样的行动元,功能和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再加上演员出神入化的演绎,终于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天地间恭敬你的民族自豪”![12]人们渗入骨髓地从将军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坚强傲骨,为其超常的钢铁意志与执著的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为有这样顶天立地,光照千秋的民族大英雄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也越发感慨今天自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尤其是现在日本首相接二连三拜“鬼”,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激发爱国心,唤醒民族魂,让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世世代代,永不磨灭!

“记住他的音容、记住他的身影、记住他的眼睛、记住他的英名”![13]撼人心魄的英雄史诗《杨靖宇将军》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大获成功,获得了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提名[14]。事实胜于雄辩,情节才是电视剧(电影)叫好(叫座)的关键,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感动和欢笑,毫无疑问普通观众都是冲着情节“追看”电视剧的,所以“红色经典”创作与改编只有“会讲故事”,尽量在满足现代观众欣赏习惯的前提下,重现故事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并且在尊重历史的同时适当增加“生活化”的艺术真实,“旧瓶装新酒”,让昨天的英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深切地吸引、感染今天的观众,其艺术消费和接受活动才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普安迪,美国叙述学家。

[2]赵一曼,《抗联:一支有文化品位的军队》,《中国艺术报》第403期。

[3][6]导演李文歧采访,央视网站,/default.shtml.

[4]央视网站论坛,《英雄光辉永不灭》。

[5]台词。

[7]杨子荣靖宇将军这孙马继民,/default.shtml.

[8]剧中画外音。

[9]演员巫刚采访,央视网站。http;///default.shtml.

[10]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原中纪委常务书记韩沅,央视《永远的丰碑》。

上一篇增值税税率

下一篇蓝色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