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汇报材料范例

经典汇报材料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1

关键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药学人才;创新性

仪器分析是在分析化学学科第二次重大变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内容繁多,各种自动化、智能化和微型化的分析仪器及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1-2],这对其他学科的卓越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仪器分析课程是药学类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和训练,掌握重要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技术将延伸至药学的各个领域并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各国最新版的药典中很多分析方法都是基于仪器分析方法提出的[3]。2015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如何将药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4-6],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索在仪器分析实验课中开设新类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积极有效的实践。

1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1验证性实验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随着时展,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被动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在保证完成实现高等教育总体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课堂内外都能长见识,增才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9]。作为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仪器分析课程也应探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1.2学生实验学习过程被动,缺少有效思考

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的教学形式,往往是教师讲解操作、学生按步骤执行,遇到问题教师协助解决,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形式。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各种课件学生随处可以获取。这既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思考、完全依赖教师,假如某些课件有错误,他们也糊里糊涂照做不误。实验结束后,到底做了什么,完全没有印象。

1.3教学与科研的脱节问题

长期以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项目的设置都是每个独立的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和学会使用仪器[10-11]。学生上完课后不能完全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不去深入了解机理,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在科研阶段的工作这种缺点也比较突出,如只知道照着文献重复,对于一些不符合文献的实验结果,找不到原因,因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部分,也就缺乏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4学生惧怕失败、缺乏交流,合作精神不强

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90后大学生从小就接收着海量的信息,他们喜欢独立的观察和认识,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12-13]。但同时,90后的一代绝大部分是独生子,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下,由于长时间在家人的宠爱中,90后的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人分享的能力较差。在涉及合作项目的实验教学中,一旦出现失败,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或他人的失误,依赖教师寻找原因,或是漠视失败,不愿意跟同学交流分享经验,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极为不利。

2针对“创新性药学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应用

复旦大学药学院实验教学一直致力于改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以硬件带动软件、软件教学促进硬件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7年,学院利用仪器分析实验增加学时的契机,结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场地、设备和网络资源,精选实验内容,采取经典实验、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四版)[14]中“四种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区分鉴定”实验项目,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开设了“四种结构类似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别”“四种结构类似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设计”等一系列综合性新实验。

2.1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操作结合的四种结构类似化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别

2.1.1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虚拟实验熟悉溴化钾压片法制作固体试样和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2)通过真实实验熟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3)了解结构类似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的区别。

2.1.2实验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而引起的,化合物中每个基团都有几种振动形式,在中红外区相应产生几个吸收峰,因而特征性强。学生通过计算机或手机操作,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可以模拟真实实验发生的场景[15]。

2.1.3实施方法

(1)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1个化合物,化合物分别为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结构分别见图1和图2。(2)学生按学号登录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网站etcps.fudan.edu.cn/下面的虚拟实验教学版块,进行红外光谱仪使用的预习练习,包括思考题和动画操作部分。(3)课上教师按小组提问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酰水杨酸、水杨酸结构上的区别,推测对应红外光谱图上应有官能团位置、官能团的区别。(4)学生进行压片、红外光谱仪真实操作,根据得到的光谱图,与标准谱图进行比较,匹配度是否满意?主要官能团与结构类似化合物进行比较,区别在哪里?(5)完成实验报告。

2.2四种结构类似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测定设计与实施

2.2.1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熟悉紫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熟悉紫外光谱标准曲线法的设计原理和要求。(3)了解四种物质的紫外光谱图和不同溶剂对紫外光谱图的影响。

2.2.2实验原理

紫外-可见光谱是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当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被分析物质时能测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或透光率,在一定范围内,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对横坐标波长λ作图,可获得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2.2.3实验实施

(1)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1个化合物,化合物分别为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实验要求如下:查阅文献,进行总结汇报,包括实验题目、所用仪器(紫外仪器)、溶剂、溶液浓度、扫描范围等有扫描图谱电子版更佳。(2)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文献,总结成PPT课件形式,在规定时间上传至课程E-learning电子作业区,教师初步对汇报结果评价反馈,学生修改。(3)课上学生按修改过的PPT课件进行现场汇报,教师提建议,学生共同分享。(4)学生按PPT课件实施实验,修改方案或是按计划执行。用仪器绘制出该物质在文献记载溶剂中的紫外吸收曲线图;根据该溶剂紫外吸收曲线图,找出最大吸收波长λmax,然后按要求作一条满足线性要求的工作曲线。(5)记录实验结果,学生按照学院对研究生的实验记录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分析。

3按科研训练的思路实施实验教学

笔者对教学实验项目进行了梳理,寻找与科研训练衔接更好的方式,发现实验课程实施可改为三个阶段。

3.1经典验证性实验内容做基础

保留经典的验证实验内容,但是在这部分工作中增加与科研相关的条件考察实验。在仪器分析实验中,一般每组2人合作完成,数据共享。2个人完成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条件筛选考察这种重复性大、耗时、技术含量相对少的实验项目,2个人的力量就薄弱了。因此,这类内容安排由全班去完成,大组下面有小组,既满足了条件筛选需要数量足够多的样本、教学时间需要得到了扩充、各组又达到训练的要求。跟以前比,学生不会只关注个人的实验结果,而是综合全班的实验数据才能得出结论,既训练了学生实验技能,使他们对分析实验中的数据统计和偶然性因素都有了理性认识,也对科研工作的态度更加端正了。

3.2自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实验做提高

如何将科研工作开展具体化?自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实验训练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教师将大原则提供给学生,学生按要求设计实验并自行操作,学生通过查找文献-汇总-做书面汇报-教师反馈-修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如有的文献中,精密称取对照品0.5g,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浪费的行为。教师在修改时就会提出建议,能否减少对照品用量?现阶段的天平称量范围,多少称量合适?这样溶剂也会跟着减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的文献对于简单样品采取加显色剂、加热等复杂方式进行紫外扫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能否用更简单的实验替代?水溶性溶剂如水、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05mol/L硫酸溶液和醇溶性溶剂如乙醇、60%乙醇对紫外吸收曲线是否有影响?使用紫外仪器做工作曲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吸光度溢出范围是否还成线性?这一过程完全模仿研究生阶段的思考和实践学习,而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这四种化学品价廉易得,且结构两两相似,正好可以作为对比训练同时使用,丰富实验内容。知识点由原来的一个变为很多个,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对实验的印象也更深。

3.3口头汇报和书写报告做总结

改革前的实验报告完全是课件的翻版,学生对完全照课件书写的报告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自行设计和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训练,制作课件需要查阅文献,进行提炼总结,然后才能做汇报。汇报后的实施过程中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解决?如何有更优的解决方案?优缺点的比较,完全是自发的行为。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印象,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术语和流程进行总结,又一次训练了他们全面的汇总能力。

4结语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2

本课程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对常见家居空间进行功能划分,能够根据施工工艺、客户要求、美学意境对家居空间进行设计、绘制方案图、效果图和施工图;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家居空间类型、设计方法、常用人体工程尺寸、色彩的搭配、灯光的类型、家具陈设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意设计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审美的修养,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专业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室内设计;空间设计;整体设计

1《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居空间与业主沟通,进行实地调研并编写调研报告;能够根据业主信息选择家居空间功能,结合业主要求确定设计立意;能够熟练的利用软件按绘图规范绘制图纸(平面图、天花吊顶图、立面图、效果图);能根据装饰风格选择装饰材料、家具、陈设品;能够结合设计立意、项目书对业主进行装修汇报。

(2)知识目标

了解家居空间的设计领域及发展前景;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作用、设计原则;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空间类型、装饰风格;掌握设计前期调研的内容;掌握家居空间功能区域及空间功能划分的方法;掌握家居空间基本设施、人体工程尺寸、设计方法,并熟悉家居空间的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掌握家居空间的家具陈设、灯光照明、家具陈设及色彩心理等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从室内设计专业人员角度进行评价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编排信息能力(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成功案例、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典型工作任务

本课程共设计了3个项目和15个任务,内容涵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过程中的经典户型设计,并且所选项目任务基本覆盖了家居空间室内设计的所有知识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增减。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项目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可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例如“XX室内装饰公司设计部”,老师是项目部总工程师,每班设立7个项目组(7组),每个项目组由4、5名学生构成,每个学生轮岗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每个学习单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开展,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完成情况汇报,进度检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各项目部制定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老师介绍各个项目的背景,以项目部为单位领取图纸、工具书,填写登记表,各项目组负责人与项目总监签订合同书和任务书。

4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本课程的课程任务要明确,以真实项目、任务的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教学活动,课堂就是公司,通过真实的项目训练,学生能更多接触实践,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且反复训练,提升技能,最终达到课程的所要求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作者:郝丽宇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冬,张菲菲.景观设计的留白———避免乡村景观的城市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3).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英语阅读;大学英语;阅读考试

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课程的设置皆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中“读”是重中之重。“读”包括英语精读和英语泛读,也称为英语阅读(以下简称为阅读)。阅读的过程就是实现对语言的认知的过程,是扩大、丰富和巩固语言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培养和提高语言使用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过程。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提高整体英语水平的基础,是学生英语实践的基础,是用英语实现必须的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学生就业后,英语技能使用最多的就是阅读,使用面最广的也是阅读,所以上好阅读课,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阅读课的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精选阅读材料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应用,使我们能够选择到来自于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阅读资料,由于阅读课内时间有限,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精心筛选阅读材料,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安排阅读顺序,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结合,兼顾阅读资料的语言的标准性、应用的广泛性和可学习性以及所选资料的题材和体裁。阅读资料的题材要多样化,涉及的知识面要广泛,且有一定知识深度。要选择不同体裁的文章给学生阅读,所用的语言要有时代感,兼顾趣味性、新颖性,有时候可以介绍一些流行用语,但要客观地分析和评判,避免让学生混淆正确的语言标准。阅读资料的篇幅不能太短,一定要能够传达完整的思想内容,真正的思想传递和知识传授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

(一)阅读语言

在学生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获取标准、规范、合理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语言学习和实际应用中有依据可遵循,有标准可参照。作为单纯的英语语言的学习者,首先选择不列颠英语,又称英式英语。不列颠英语源于其盎格鲁-撒克逊,是英语的宗语言,它在全世界通用,影响面很大,是受过教育的人使用的非方言英语,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流行,在各个正规教育学校和媒体上使用;其次选择美式英语。美式英语是在沿袭不列颠英语基础上依据美国社会发展特点发展而来的,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美式英语开始盛行。最早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除了大不列颠和美利坚之外,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英语在这些也得到了各自的沿袭和发展,但那里的英语也不可避免地涂上了本国的地方色彩。至对于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和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的英语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和阅读,但要客观地看待其语言的规范性,最好在学生扎实地掌握了规范英语之后再读那些文章。

(二)阅读内容

阅读课所承载的任务很重,它不但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使命,还是扩大在校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资料题材的选择很重要,通常是关于英语国家的题材,包括政治、种族、宗教、法律、经济、贸易、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内容,重点放在反映社会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文章上,鼓励积极向上的精神,传达社会进步信息。选择阅读资料的体裁也要多样化,论述、描述、议论、说明、记叙等都要有,报刊杂志,科技报道等应用型体裁的文章也不可缺少。文学体裁以小说多见,诗歌、戏剧、散文则次之。在文学阅读方面的阅读,鼓励阅读原版名著,教导学生在知识积累阶段不要走捷径,放弃阅读简化版(SimplifiedVersion)的文学作品,因为那是为学外语的初中生准备的阅读材料。

(三)阅读顺序

要依据使用对象选择英语阅读材料,从文字到内容,都要做到难易程度适中,难度递增,分别为英语一级、英语二级、英语三级、英语四级等难度,使用顺序由浅入深。阅读资料的长度也随着其难度级别的提高而增加。文章不能太短,否则信息量不足,达不到为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同时告诉学生,阅读就是与作者在对话,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心来阅读,才能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获得最大的阅读收益。

二、充分挖掘阅读课潜力

一堂好的英语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基本阅读内容的同时,将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延展到课堂以外,并能做到学以致用。阅读不是耗时间,不是花费在阅读上面的时间越多就越好,而是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那些使命感不足的学生来说,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的阅读欲望是提高阅读技能的有效手段。

(一)基本理解

阅读课要完成对所读资料的基本理解。在课堂内教学时间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指定教材的每一课阅读任务,针对所处理的阅读信息特点,介绍给学生一种,甚至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并在阅读中得以实践,使学生牢固掌握该阅读技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教的是英语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不是几个英文单词、几个英文句子。每次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型阅读资料的阅读目的和要求,介绍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使学生抓住所阅读信息的主题思想,明确每一部分的内容,理解每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主题的关系,通过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方法,让学生抓住有效信息,避开无效信息,屏蔽干扰信息。

(二)延展发挥

课堂内阅读时间极其有限,它通常只占英语精读课时的三分之一,因此将课内的阅读主题、阅读内容延展到课后时间里继续研读和探讨,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在课内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阅读资料的特点和学生可能关注的兴趣点,包括相关知识内容,给学生指定一些延伸阅读资料,让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展到课外。开辟阅读“延展课堂”,鼓励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延展课堂的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纵向或横的延伸,比如,课内读某一作家的文章或作品,那么老师就可以这样指定本次课的延展课堂学习内容:研读该作家的另一篇或几篇文章或作品,或者阅读其他作家关于课堂内阅读作品同一主题的文章或作品。例如,如果课堂内阅读的内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TheCalloftheWild)中的某一章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泛读教程1》中第七单元阅读内容),教师可以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该作品的另外某一章节或几个章节,甚至整个作品。教师还可以指定学生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热爱生命》等等,或者建议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关于“生存”主题的作品,与《野性的呼唤》进行比较研究。回到课堂后,让学生做口头汇报或者写一篇书面阅读报告交上来,等等方法。延展课堂的开辟,可以引导学生对所读主题及内容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增加了阅读内容,开拓了视野,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延展课堂的研讨学习内容拿到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口头汇报和讨论,彼此分享学习心得,是对学生阅读课的更高要求。因为这需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资料,涉猎更多的题材,接触更多的阅读文章体裁,要有更广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较大的的词汇量,这无疑是“逼迫”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才能完成这样的阅读任务。这种辛苦和努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获,坚持延展课堂的利用,学生的阅读能力、词汇量以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篇分析能力、文学审美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学以致用

阅读课堂的第三阶段是学以致用,模仿经典。要想得到好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就必须将学到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教师选择有模仿意义的经典之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研讨,了解其主题思想、行文结构和表达技巧等等之后,给学生留作业,要求学生仿照该文章写一篇类似主题或形式的文章。在这个层面上,教师要挑选经典的、有模仿意义的作品,再把它指定给学生阅读,通常每个学期完成二至三篇“仿作”即可。也许会有疑问说,这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任务属于精读课和写作课的内容,不必在阅读课内进行。其实,语言学习就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把英语学习细分为听力、口语、精读、泛读、写作等科目来分别进行,是希望学生尽快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个应急措施,各门课教学出现交叉或重合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原本我们的母语学习课并未分出这么多科目的,“听”“说”“读”“写”都融在语文课内的。教学要看实效,阅读课这种课堂内学习、课外延展以及范例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要坚持和推广。

三、客观评价阅读成果

阅读课的成果验收和成绩评价不能只采用“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法,那样无法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主张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

(一)自我评价

在课堂学习中,给每个学生机会与同学分享阅读体会,比如让学生在班里做课堂展示,分享阅读心得,尤其是要把在延展课堂里研读的收获做课堂汇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应用和提高的过程。在测评环节上,每位学生要对自己的阅读课表现和收获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测评的过程同样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一个学生在做学习汇报的同时就会体会到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如何取长补短,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学生互评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是从另一个侧面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给予客观的评判,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当一个学生给另一个学生做评价时,他要积极思考、全面衡量,实实在在地指出优缺点。当他发现别人的优点时,他就学到了这些优点,当他发现别的同学的不足时,他自己就会在以后避免这些不足在自己的身上出现。学生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期末考试

英语阅读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在该课程相应学期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英语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和获得相关知识及应用能力的情况,通常包括英语词汇积累考核和英语篇章阅读理解能力考核,体现在试卷上的题型通常有词汇应用,篇章阅读理解和阅读回答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阅读的基本元素,通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会遇到语言基础薄弱、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词汇积累有明确的要求将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有益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篇章阅读理解和阅读回答问题侧重于英语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考核和英语基本应用技能的评测。

四、结语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英语课程落实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精心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介绍阅读技巧,合理验收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要充满求知欲,努力学习,积极思考。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上进心相结合,其英语阅读课给学习者的回馈一定很丰厚。处在21世纪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里,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和内容都必须站在英语教学的最前沿,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需要,但切不可盲目跟风,要注重教学效果,注重实践应用效果。只有实践结果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用的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里,踏踏实实地上好英语阅读课,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师的首要责任。

参考文献:

[1]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阅读因素分析[J].外国语,1986(5).

[2]李芳萍.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17(24):79-80.

[3]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17.

[4]肖晗.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阿坝师放学院学报,2017,34(3):99-103.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4

关键词:大学语文;工科高校;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此,高校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势所趋。其中,人文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其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尤其在工科高校,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并重。因此,积极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实践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一、工科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商品化、信息化、网络化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环境中,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资讯信息,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一些大学生难免出现人文精神的滑坡,如理想信念的淡薄、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追求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在倾向于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工科高校,由于较多地承担了大量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教学任务,使得大学生的个体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乏。尤其是在他们毕业后,由于没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积累,在竞争激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会出现后劲不足、价值混乱等不良现象。因而,工科高校重视和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课程设置,大力推行中文通识课程刻不容缓。其中,“大学语文”的讲授,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从阅读经典入手,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1.“大学语文”教学引领大学生品味文学经典,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融合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展示出内蕴深厚的中外文学流脉史。“大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思想、情感、审美等几个维度的深度剖析,带领学生学习了解人类历史长河中众多璀璨的文化成果,帮助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百态。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相互碰撞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同时,“大学语文”中的作品文采出众,具有丰富的意象美和表现美。对作品的品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热爱美好的事物,并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2.“大学语文”教学指引大学生塑造良好道德修养,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大学语文”承载着悠久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智慧情愫。是一个蕴含着自然哲学、社会伦理、处世方略、人生哲理等辐射广泛的知识体系。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领略自然、感悟社会、认识自我、彻悟生命。从而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3.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来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大学语文”凝聚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教材里所收录的作家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追踪作家的创作道路,触碰作家的精神脉动。能够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中华民族知识分子所葆有的深沉的忧患意识、浓厚的乡土情结、仁义礼智信的情操修养,让学生体悟到个体生命的尊严和神圣,感受人类高尚的思想情感和气质节操。在人文精神的影响感召下,树立对社会的终极关怀意识。

二、工科高校“大学语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践

工科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引导性和示范性。改变传统偏重文学史知识传授误区,加强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纠正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有着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改革,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它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完成目标任务着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学习过程,避免过去教与学单向的线性关系,而是以学生的认知、分析、理解为重点,让“行动”成为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统一,形成获取任务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落实、目标监控、评定反馈等环节的一套完整的调控和评价体系[2]。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课程环节设计,多媒体课件等课程材料准备,明确课程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一次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分组后,需要确定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实施小组长负责制,由小组长具体分工,明确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推进小组收集查找资料、总结分析、撰写小组报告的整体过程,并代表小组进行课堂汇报。2.下达任务。下达任务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明确课前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所开展的自我学习的具体任务。教师应该使用简易明晰的语言,向学生陈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此次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要向学生小组下发任务书,其中要包含任务主题、完成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和自我探究性学习。3.任务实施。任务实施的阶段是学生在课堂接受任务后,具体实施小组课后学习的过程,也是行动导向的主体过程。这个过程,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下次课交流汇报的基础,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并完成小组任务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分配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发挥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教师要与小组长联系,及时了解各小组进展,积极引导,确保小组任务顺利实施。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行动性,调动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自我学习过程中。关注教学进展中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和师生互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做足功课,细化设计课程案例。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辅以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行动的合作性。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要突出学生自我合作学习的模式,同时做好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4.总结评价。在总结评价环节,教师首先要介绍这次的学习任务目标。接着,各小组组长依次汇报自己的自我学习成果。教师在听取完所有小组的汇报之后,要予以点评并进行整体性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学生真正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以上行为过程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真知,同时也会得到素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个素质是学生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行为的标准、人际的沟通、团队的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运用

“大学语文”的作品撷选无论在内容深度上还是在艺术表达上,都是典范之作。在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动感悟能力。如对鲁迅文学作品的赏析。众所周知,鲁迅是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内容深刻、表达多样、思想深邃,同时也带来理解的难度。在具体讲授过程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教学分解步骤如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鲁迅的小说作品解读。教学目标:掌握鲁迅小说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训练学生梳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教学方法:围绕讲授内容设计若干相关问题。如鲁迅的生活经历对鲁迅思想创作的影响;鲁迅小说主人公形象类型和性格刻画;鲁迅艺术表现的独特性;鲁迅小说的社会意义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形成结论。突出认知探究、分析归纳和总结反思的教学相长的方法。2.任务。任务分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设置的问题,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下达一个需要完成的问题学习任务,提出完成要求。如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对鲁迅的小说如何进行文本细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意义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带着问题分析内容、提出想法、归纳总结。任务指导:明确任务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讲解分析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如通过鲁迅的文学创作透视鲁迅对当时国民思想现状的揭露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提供获得相关学习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信息等。3.任务实施。计划决策:各小组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计划。组长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具体的任务分工:材料收集、材料梳理、问题探讨、形成结论、文字记录、学习汇报。任务实施:根据小组制定的计划,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答疑解惑,使之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4.评价反馈。结果的反馈:各小组对各自学习任务目标达成情况的汇报。具体包括相关资料的梳理情况、对鲁迅小说的研读情况、形成的思考以及观点的总结。过程的反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情况。如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争论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等。反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同时整合所有小组的知识要点,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从鲁迅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出发,借助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鲁迅小说内容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揭示出鲁迅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思想意蕴,在更高层面上指导学生加深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从而达到对鲁迅小说作品这一知识点的系统把握和深度理解,进而感知鲁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

三、关于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实践型教学模式,它重在教师的“导向”和学生的“行动”。如何驾驭好“导”和“行”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所在。1.教师的经验与课堂驾驭能力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掌握知识和驾驭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课程环节和知识内容不够熟悉,采用行动导向法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要实施好行动导向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三种素质能力:一是渊博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专业功底,并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求新知的需要,这样才能应对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疑惑的解答。二是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要做到坚持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形成可贵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自如地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情况,并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三是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要熟悉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和细节,对教学各个环节能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3]。2.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行动导向教学至关重要。行动导向教学法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不能生搬硬套。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相融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领路人角色,通过问题设置、情境设置,以启发式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师所精心策划的教学设计中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投身到对问题的探知当中,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所长,获得宝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3.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善于发现、敢于创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学。同时,要注意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互助互学的学习氛围。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发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通过协同合作,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DB/OL].

[2]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6.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大学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一、大学物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运动形式和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蕴含较强的逻辑性、思想性和方法性。物理概念、物理定理和原理的提出背景,揭示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素材[1]。其实,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好机会[2,3]。因此,通过物理的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大学物理学教学应该对传统的教学作深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创新教育功能.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大学物理教学措施

尽管物理学是最能启发学生创新的科学,但现实的教学中存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障碍。如大学物理作为必修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重视度不够,并且单一的传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创新教育活动,由于没有创新学分或其他利益的引诱,学生一般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或者以由于学生课程多,时间紧张等理由拒绝配合后续的工作开展,这样不能很好地达到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目的。大学物理课程有着物理实验的配合教学,实验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是进行大班制教学,物理实验的安排和理论内容的进度安排不够紧密,并且开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众多,物理实验设备有限,难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的同步进行,造成很多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这对于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利的。因此,仅对当前的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配套的途径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思想和方法,而将物理学发展史中的具体创新事例引入物理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物理学家的探索历程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因此,有意识地将典型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学物理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讲解,而要将更本质、更深层次的内涵展现给学生,这就要对经典物理的内容做精简、优化和深化。并且以经典物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更贴合实际和时代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引入现代物理学的最新理论和观念,比如纳米材料、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材料等,并扩展到科学前沿,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应用。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物理学内容和体系结构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开阔其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学科,深刻认识到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和专业衔接性。因而,通过引入物理学史、精简经典物理、加强近代物理、拓展科学前沿的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和革新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启发、参与、研究和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结合课前、课中、课下不同的组织内容全程让学生参与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课前预习:首先学生分组,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需要,要求每组同学根据题目和参考内容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等多途径查阅资料(有关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科学技术史等)进行学习和研究。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领略科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领悟他们高超的实验技能及其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科学家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增强创新信心。课堂讲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主题,让学生以此选题,进行资料查阅总结汇报。比如静电场的应用。学生可以查阅到很多相关的内容,如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日常应用,也有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应用,如电场控制离子导致的结构相变[4],静电纺丝制备纳米材料[5]等。鼓励学生查阅科学前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通过深入选题,并进行总结,并以PPT报告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汇报。这样的共享过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课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及时追踪科学前沿动态和热点。课下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经过多实践才能得以训练。课下少布置作业习题,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择一个与生活或科技相关的课题,以模拟实验或实物实验的方式,从文献调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到结果的呈现,系统化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优化创新平台激励学生创新

尽管高校都开设有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由于开课时间比较集中,学生人数众多,物理实验设备有限,难以保证物理教学内容和物理实验的同步进行,造成大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并且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即使实验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改进和修改方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平台。首先,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其次,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实验平台,对于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数字计算,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这样多元化的实验环境,可以拓宽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新发展的需要。并设置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另外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建立能够反映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总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教师要做到改变教学观念,其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时展需求,另外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采用启发、参与、讨论和研究等教学方式,以课前预习、课堂汇报以及课下实践的途径,使创新教育贯穿始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以“查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创中做”的途经,从创新思维、创新想法到创新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大学物理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创新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崇.大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133-134.

[2]解迎革,李霞,王国栋.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1):66-69.

[3]陆文庆.改革大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物理,2016,37(3-4):80-82.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6

(一)教学方法改革

1.课堂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

以产品对象的模具设计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和学习。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加强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将CAD/CAE以及动画演示引入课堂教学

将模具主要零部件和典型结构三维化,并进行动态拆装,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立体化;通过CAE技术将塑性变形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

(二)考核方法改革

1.调整原有课程成绩构成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2.考核形式多样化,变终结性考核为全程性考核。

3.改革期末考试考核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

(三)实施情况

1.项目设计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本次项目化教学主要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为主,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模具设计各一套。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后,原来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要,所以,对原有资源进行了调整、补充和整合。主要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调整、项目解决方案及考评体系建设、模具零件三维建模及装配、经典模具动画选择与制作以及材料成形过程CAE分析等。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以冲裁模具设计为例,在讲解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引言时引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学完本章内容后完成该零件的工艺分析、方案制定、工艺计算、模具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设计,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进行模具零件的三维造型和装配。教学和学生自学均围绕该项目任务进行,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穿插于项目教学过程,教师主要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完成项目。这样既保持课堂教学的紧凑、重点突出,又时刻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个学生。分组时注意合理搭配,保证小组有良好的学习和讨论氛围,利于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学生通过课堂听课、课后自学、查阅教材及工具书、网络媒介、小组讨论等方式按模具设计流程完成零件的模具设计任务。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这种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比课堂听课要深刻得多。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阶段汇报和教师检查,督促学生及时完成项目任务。每个项目汇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订以及必要的工艺计算;另一部分是模具总体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设计。这样每个小组6个同学各汇报一次,保证全员参与。学生汇报后进行答辩,指出项目中的不足,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抄袭、代做等现象。项目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其占项目成绩的比例分别为:学生自评占15%、小组互评占15%,项目汇报及答辩占70%(教师评定)。项目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3.考核方式改革。

以往的考核中,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出勤、纪律、作业,共占15%)和实验成绩(占15%)综合评定。这种方式操作方便,但弊端是期末成绩所占比重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临考前的突击上,对平时的教学过程不够重视,不能全身心融入到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本次考核改革后,总评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考勤5%,课堂表现5%)占10%、小论文(主要是关于模具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材料成型新技术、新工艺等主题)占3%、期中考核占7%(平时测验4次,每次占1%,期中考试1次,占3%)、项目考核成绩占15%、实验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50%。通过调整成绩构成及比例,降低期末成绩比重,加大教学过程中的考核,使课程考核分散在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有考核环节,且与课程的教学过程密切相关,不同考核方式侧重点不同,从而使学生重视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参与,保持一贯的学习态度,起到信息反馈和激励鞭策作用。此外,改革期末考试考核内容,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加大综合分析题的比重,减少识记性内容的考核。

二、改革效果

(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通过上述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学生融入到了平时的教学过程,针对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项目任务,更能激发学生思考,通过逐步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学习态度转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训练,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显现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堂课后都有具体的项目任务需要完成,考核多样化和全程化,学生不能再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前突击上,而是在平时就要完成各项任务,并按时参与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完成项目任务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材,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工具书,甚至需要不断讨论和交流,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构建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

(三)沟通协作能力提高

沟通协作能力在项目化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和学生互相信任,无阻碍沟通,做到友好相处。项目化教学的优点是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工作量都较大,涉及知识面广,很难由一个人在短期内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这与未来的工作环境是相似的。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结论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7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中医骨伤专业

1中医骨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世界范围内医学生毕业后再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国家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质量而实行的重大举措。2013年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1],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医骨伤科学方向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理论知识面覆盖广的特点,各种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加之住培医师前期知识结构不同、学习领悟能力不同、各基地师资水平不同等因素制约,因此,在短暂的3年住培期间提高中医骨伤专业住培医师的接诊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各培训基地尚处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教学阶段,完成培训的住培医师临床能力提升程度也不尽相同。自2015年开始,在甘肃省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甘肃省中医院承担起中医类别住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教学成果,获得了上级管理部门和住培医师的一致认可,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积累了一些带教经验,于此汇总,以期为中医骨伤专业住培工作提供参考。

2中医骨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2.1保障住培师资力量

2.1.1遴选师资,定期培训

住培工作事关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住培工作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甘肃省中医院住培办公室近年来为切实做好我院中医住培工作,多次举办或遴选人员参加中医类别住培师资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全院师资人员带教能力和水平,完善了师资人员的基本教学知识。在骨伤住培医师培养方面,依靠我院中医骨伤学科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学(专)科,已经储备以高级职称、硕(博)士生导师等为主,包括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岐黄学者在内的力量雄厚、专业精湛的骨伤专业师承导师团队,临床带教医师全部为骨伤科高年资主治医师,能够充分保证骨伤专业住培的师资质量。

2.1.2量身定制,双向促进

目前,住培医师或为本科应届毕业生,或为硕士研究生,或为未就业社会人员,或为单位委托培训,根据参加住培的学员构成复杂的特点,我院住培办公室深入一线了解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困难与不足,定期为师承导师及具备带教资质的高年资医师组织临床带教座谈交流及培训,鼓励带教医师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水平。此外,实行师生双向评分、临床科室与住培办双向质控评分制度,并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当中,每月定期反馈与改进,相互促进,力求为住培工作提供最优师资保障。

2.2培养临床思维

2.2.1重点突出,定期深入督导抽查

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和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地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引导和鼓励住培医师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是住培带教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院通过执行规范的教学查房制度、门诊跟师制度,由临床教学部住培办公室定期组织中医骨伤学科教研室高级职称人员深入临床教学科室督导、抽查,以督促学,提高骨伤专业住培医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

2.2.2教学查房,夯实临床思维基础

教学查房有助于塑造住培医师对于疾病诊治的基本临床思维。教学查房每周由所在科室组织1次,科室主任或带组的(副)主任医师指导并点评,高年资临床带教医师主持,主管当次所查教学查房病例的住培医师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带教医师对所汇报的病例中医辨证施治、初步综合治疗方案等进行指导。教学查房的全部内容应有:(1)主管该教学查房病例的住培医师详细汇报病史、中医四诊及查体所见的阳性体征以及重要的阴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放射影像学等辅助项目,提出初步的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及入院中西医诊断,最后说出接诊环节中的困惑;(2)带教教师点评该住培医师在询问病史、中医四诊、骨科专科检查、中西医诊断环节中出现的不足,进一步讲解和纠正其理论和查体错误,对于错误或者不到位的查体操作进行正确示教;(3)最后,指导教师就所查患者的伤病,简要讲述目前该伤病在行业内的治疗进展,如诊治的新手段、新认识等,指出查房过程中存在的专业问题,教育住培医师积极查阅相关文献,注重科学临床思维的养成;(4)在住培办随机下科室督查时,由住培办负责人和教研室高级职称督导专家分别进行最终点评和教学建议,促进住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临床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临床科室师资教学能力,从而在临床带教教师、青年医师之间搭建良好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2.3门诊跟师,体悟导师临床心得

门诊跟师是住培医师学习师承导师临床思维最便捷的方式之一。门诊跟师制度要求住培医师跟师学习频次每周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半天,每年不少于30次。在住培期间,住培医师跟随师承导师在骨科门诊出诊,临证学习,培养其骨伤科门诊接诊临床思维能力。要求住培医师及时整理跟师心得、临床医案,每年年度考核时必须提供反映师承导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体现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10份,提交跟师心得笔记不少于3份,住培结业前提交总结师承导师临床经验或学术思想的论文1篇,并尽可能发表于学术刊物。通过上述的门诊跟师教学活动,使师生之间交叉学习,以学促教,教学相长,逐步使住培医师建立科学临床思维。

2.3参与手术治疗全程

因骨伤专业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一名合格的骨伤专业住培医师不可或缺。为了培养住培医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住培医师积极参与手术治疗的全过程,即术前准备、手术基本操作、术后康复随访。

2.3.1引导参与术前准备,提升关键认知

在参与术前讨论的过程中,住培医师通过亲身参与适应证的把握,手术安全性的掌控,可以熟悉骨伤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在围术期的临床路径。通过积极参与每一场手术的术前讨论并及时撰写术前讨论记录,如常见骨折的切开或闭合复位和固定术,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术、韧带修复术,关节镜技术,椎间孔(盘)镜技术,断指(趾)再植术,血管吻合术,矫形术等,提高自身对骨科常见伤病的认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领悟,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该过程中,临床教学医生可以向住培医生提出与该伤病诊治或手术适应证相关的关键知识问题,督促其记忆。

2.3.2给予术中操作机会,夯实实践基础

在带教医师积极引导下现场观看或参与手术,在参与手术的过程中,除锻炼住培医师的观察能力之外,主刀医师应该逐渐给住培医师一些具体的上手机会,培养住培医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譬如术前患者体位的摆放、术区消毒铺单、缝合切口、内固定物取出等简单操作,带教医师或师承导师先示范,阐述安全要领及需要特别关注的点,随后放手让住培医师动手体会,导师从旁协助,保障医疗安全。当然,可以鼓励住培医师在术前预习相关术式,术后根据在手术台上的体会进行复习回顾,从而使住培医师在实践中成长,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骨伤科住院医师夯实基本功。

2.3.3鼓励跟进康复治疗,巩固基础知识

由于骨伤科是一门追求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并重的专科,所以康复治疗也尤为重要,我院实行骨科康复一体规范化工作,康复科治疗师每天早晨随同骨科治疗组医生查房,与治疗组沟通康复方案,指导患者康复。在所管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指导住培医师虚心向治疗师请教,对整个康复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及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认知与巩固。

2.4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制度

2.4.1规范执行考核制度,以考促学

严格的考核制度是住培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一环,主要内容有日常考核、月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月考核以出勤、病历书写、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为主,同时由带教医师考核医德医风、沟通能力等情况。出科考核在即将完成为期6个月骨伤科轮转的最后一个星期内举行,由科室教学主任组成专门的考核小组,该小组包括科主任或者教学主任、教学秘书、高级职称医师。考试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两方面,目的是了解住培医师轮转以来对骨伤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临床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严格考核制度的实施,促进住培医师以更加积极负责的态度完成在科室的学习,以考促学。

2.4.2定期举行评优选先,奖优惩劣

有效的奖惩制度有助于提高住培教学质量。在培训期间,每年进行一次全基地优秀住培医师、优秀师承导师、优秀带教医师评选,工作认真积极、对医院做出较大贡献、积极参加临床技能操作比赛并获得名次、在部级会议做报告或在部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均为优秀住培医师评选加分项,并对评为优秀者进行宣传和经济奖励。对于在工作量化考核中弄虚作假、模仿师承导师及带教医师签字、旷工、不按计划轮科、医疗服务过程中态度恶劣被投诉、引发医患纠纷或造成医疗事故等,按照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医学教育相关处罚规定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处罚。有效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励住培医师认真培训学习,巩固培训质量。

2.5健全多样学习内容

2.5.1利用骨科底蕴,提供学术会议交流平台

我基地骨科作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专)科、甘肃省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骨科创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优良学术传统,每周一下午4点举行大骨科阅片会,由每个亚专业轮流定期主办,遴选本科室疑难病例或本专业典型病例进行展示和讨论学习,是难得的学习机遇,鼓励骨伤专业住培医师积极参与学习。各骨科亚专业每周四上午进行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由各组医师轮流积极准备,向大家传授学科新进展、新技术、新理念,在科轮转住培医师也可申请参加该科室业务学习汇报,培养其探索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由我院骨科主办或承办的线上线下学习班多种多样,其中“华夏黄河骨科大会”品牌学术会议已连续举办7届,所邀请演讲嘉宾皆为国内外学术界知名带头人,学术影响力广泛,供包括住培医师在内的低、中年资医师学习提升。另外,还倡导住培医师积极参与网络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2.5.2定期技能培训,提高基本临床操作水平

在住培办公室的主持下,每年度组织全院相关专科师资进行住培大纲要求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和现场考核,内容包括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肺复苏术、产科及妇科检查,分年级分小组进行。对于现场考核不合格的住培医师,继续参加下一小组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学习态度散漫、多次不合格者则予以一定额度经济处罚。

2.5.3举办知识竞赛,形成传承中医经典风尚

为弘扬中医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各亚专业住培医师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的风尚,增强住培医师的中医理论功底和经典运用能力,还组织每年一度的由本院部级名中医、省级名中医担任评委的中医学经典知识竞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由基地全部住培医师参加,经选拔优胜者组队进入决赛环节。通过比赛培养住培医师学习中医经典的能力,传播中医思想,传承中医经典文化,提升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有效提升我院住培医师临床水平,高效学习和传承中医经典。

2.5.4重视人文教育,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水平

重视住培医师的人文素养,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成为所有医学院校甚至全社会的共识;加强住培医师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成为世界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骨伤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手术类型多,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高,担任管床医师角色的住培医师医学人文素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教育住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牢固树立“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基本人文精神,也要强调法制观念,尊重患者隐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详细告知相关医疗操作的风险及注意事项,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尤其是骨伤专业住培医师,可以鼓励其协助或主持术前谈话工作,在此工作中,住培医师不仅要熟悉该病例的诊治进展、手术操作过程、禁忌证、康复周期,还要了解相关器械材料价格、医保报销比例等。例如,关于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谈话包括以下内容:(1)介绍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2)询问关节假体的选择,进口或国产?非限制性假体、部分限制性假体、高限制性假体或全限制性假体?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或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单间室、双间室或三间室?(3)介绍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哪些安全性评估?为什么?(4)介绍术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如何治疗?预后如何?(5)介绍所选假体使用寿命多久?倘若假体松动、折断后能否翻修?(6)介绍术后如何康复,需要康复多久才能正常生活?通过诚恳、理智的医患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和风险有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携手共同战胜疾病,加深住培医师对骨科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强化其医学人文素养。

2.5.5培养科研意识,体会祖国医学传承使命

在临床实践中,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治病救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及时知晓行业发展动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临床科研思维意识。我院大部分住培医师为“四证合一”培养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故具备一定的医学科研思维意识更是必要,而这种意识恰好在部分骨伤专业住培医生中有所缺失。鼓励科研意识不强的住培医师积极参与师承导师组织的组会、项目研讨会,承担导师主持项目当中的具体工作,体会中医药科研的传承责任与使命意义。与同门住培医师沟通交流学习心得,多阅读相关文献,多向上级医师提出相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引导住培医师参与科研处举办的各类科研设计与课题申报培训学习班,发散思维,提升科研素质。

2.6传承中医骨伤特色

2.6.1以流派学术思想为底蕴,奠定骨伤教学基础

中医骨伤学是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吸纳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人体骨折和关节脱位以及有关损伤的研究,是一门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学科。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即陇中正骨学术流派,是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的9个骨伤科学术流派之一,坚持整体思想和辨证施治的治病观念,传承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辨证论治和功能锻炼为主的陇中正骨学术思想。骨伤科临床医学中心以流派学术思想为教学源泉,传承精华,发扬光大。

2.6.2以流派骨伤特色为导向,传承中医骨伤优势

在住培工作中,以陇中正骨学术流派特色为导向,重视中医骨伤特色的传承教育。教育住培医师不能忽视传统中医骨伤“简、便、验、廉”的优点,比如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常采用小夹板固定特色治疗,疗效满意;著名骨伤专家赵继荣教授主持研发的院内制剂“杜仲腰痛丸”蜚声省内外,其辨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骨伤名家宋贵杰教授传承的“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轻症)定为省卫健委行业技能比赛项目等。在临床接诊过程中,师承导师注意引导学生翻阅骨伤科典籍,培养住培医师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体会与认识,做到兴趣先行,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中医骨伤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与体会

经典汇报材料范文8

关键词:模块教学;核心素养;课程优化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涵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指引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其教育的目标更贴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潜移默化育人功能,美术课程提炼出具有学科特征的五个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二、高中设计模块开设现状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法,对本市区部分高中学校美术模块开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高中设计模块开设学校的比重少于鉴赏、绘画模块,但有逐年增加趋势。(见表1)加强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课程开设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化人才激烈竞争局面下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模块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高中模块教学中对学生素养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尤为重要。设计是在造物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创意性构想、计划的艺术门类。[1]高中生是人生成长关键期,应该把握好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机,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技能”,形成具有优良品德和创新实践的必备能力。设计模块教学正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优化

(一)项目学习与单元化教学

1.单元内容优化整合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统领着课程内涵,以“单元教学”“项目学习”通过具体设计模块课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文化视野,从而达到课程的优化与整合,提高教学效率。[2]根据学情优化课程内容,进修单元化、项目化整合。每节课重点学习一个美术主题,并在每节课中融入相关主题的知识技能及动手尝试实践设计和活动交流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学生在创意实践综合活动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主动的实践探索。湘美版《设计》模块三个单元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对于18节课的设计,首先尝试安排更为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实践创意的《产品设计》单元开始设计模块教学,激发学生对设计课程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构思、表现方法、形成创意设计能力;其次选择《视觉传达设计》单元,深入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再次学习人文性更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单元。优化后的单元内容安排,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其对设计模块学习的兴趣。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时设计

通过学时设计达成五个核心素养为目标: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例如,湘美版设计第二单元第三课《你能让我满意吗》,从课本呈现经典设计作品来看,大致课本内容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品与服饰类产品设计两个版块内容,根据教材教学重点,把这节课设计成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节《产品改良设计》、第二节《服饰创新设计》、第三节《设计图绘制及展示》选择产品改良设计或服饰创新设计的一张设计稿进行完整设计图绘制。在三个课时课程学习中,充分考虑设计产品尺寸、材料、外观、实用、经济、环保,并形成综合设计思维和科学的设计意识。第二单元第三课,进行3课时教学计划是一种尝试,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情适量增加课时,让学生深入探究。以上主要对整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分课时教学的探索。每节课鉴赏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性、经典性的作品。挖掘学生生活中“反人类设计”或生活中影响生活质量及使用便利性的产品,进行尝试性的产品改良设计。学生思维由片段式变为完整式,形成知识体系框架。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有效教学

以美术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美术鉴赏模块为必修模块,有了美术鉴赏的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一定作品赏析的方法与鉴赏能力。再进行选择性必修课程《设计》模块时,设计课程首先,从经典作品入手,围绕知识点展开讲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作品或产品来激发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其次,对相应设计模块的设计要点、方法进行讲析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设计思维,形成“审美判断”;再次,在知识、技能学习基础上运用相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践,即“美术表现”。课堂上学生展示个人设计思路及设计草图(并附设计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创意实践”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学生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进一步改良设计方案,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高中生深入探究的能力。整节课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成对设计产品“文化理解”。在《你能让我满意吗》(湘版设计模块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产品改良设计》教学整合与优化。步骤一:创设情境,视频“新颖的机器人榨汁器”吸引学生。传递出设计师对“榨汁器”在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上的整合设计能力。不仅具有“实用性”“美观性”,而且关注个性化产品外观设计需要,突出表现产品的“创新性”,导出这件榨汁器具有实用性的造型、材料新颖的特点。同时欣赏另一件具有个性化外观产品“安娜开瓶器”,它告诉我们现代产品设计在使用中设计师根据消费者需要不断改良,功能上更加便利、实用,外观上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并且开始追求独特个性化的设计产品,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机器人榨汁器”“安娜开瓶器”的赏析让学生讨论总结好的产品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经济性、环保性原则。步骤二:问题创设。产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在作品选择方面主要赏析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产品设计及经典案例。感受这些原则在产品改良设计中的运用。分组讨论,归纳其实用性、美观性、创新性。“实用性”是产品的首要功能特性。赏析透明胶的改良设计,体现针对视力、触感弱的特殊人群的关怀;从“小东西•大学问”设计理念体验厨具的洁净性设计。通过日常五孔插座的“反人类”设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重点培养关注解决问题的设计意识和思维。“美观性”是产品充满竞争力法宝,好产品除了满足人的物质要求,更应从产品外观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实现产品的“美观性”,设计师应着眼于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的思考。“创新性”是产品的生命力。一件产品如果失去了新意,必将被淘汰。列举《不烫手夹子》《可以躺着看书的眼镜》在赏析中感受产品巧妙、新颖的设计,将学生的设计热情充分点燃。产品设计的在提升、发展的生活中不断改良,改良产品设计正是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实用、美观、关注经济性及环境保护、物质资源节约等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良设计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步骤三:讨论改进设计的流程:确定主题、调查、构思、草图(并附设计说明)。结合产品改良设计基本流程,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创意实践”思维。学生汇报课前对笔筒开展的社会调查,收集笔筒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尝试研究性学习既培养学生生活调查的能力,又学会合作、探究性学习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步骤四:产品表现。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改良设计的示范流程,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构思,并运用简笔画勾勒草图和陈述设计说明的表达能力。步骤五:学生分组汇报实践成果:设计草图及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师随堂点评学生作品并在学生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提升性范画表现。最后教师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述。整节课教学让学生置于设计文化的情境中,参与活动与评价互动环节,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产品改良设计,使产品更加实用、美观,具有创新性、环保性。学生在产品改良设计的活动体验中形成发现关键问题、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创造美的热情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以“核心素养”为主线,落实“三维目标”

改变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如改变设计课中缺少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只简单地通过文字呈现;弱化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的现象。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形成共鸣。例如《产品改良设计》是一节以产品改良设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课程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物品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方面展开联想、改进等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教材选用创新性强的物品导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发现问题,解决产品设计中功能拓展的可能性及产品改良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感受产品功能发展和改良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意识和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的产品设计的优缺点,再进行改良设计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遇到难解决问题时再通过同桌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合作、探讨交流,研究解决方案;小组展示设计图、设计说明时,可以整合小组成员优良的创意点,形成合力,再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小组产品改良设计的成果。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易于培养相互信任、合作探究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