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例6篇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拓展活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

一、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现实条件

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有的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有的因为学习成绩差,有的因为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学生对学习甚至对生活都失去意义,更不要说体育锻炼了。他们意志品质、毅力、身体素质方面很差。所以现在职业学校在教会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体育课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而户外拓展活动更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这会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生活目标的树立起到重要作用,也对他们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1.构建中职学校体育特色课程的需要

每所中职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部分专业课这个任务外,体育课程的建设也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借鉴户外拓展活动经验,引入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显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体育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职业户外拓展活动,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教学实践使之形成“亮点”和“特色”,最终实现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精品课程。

2.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程序单一,忽视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而拓展训练是让学生在充满快乐、刺激与挑战中体验并培养团队精神与挖掘个人的潜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树立健康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已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新形势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只有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中职体育课堂的可行性

1.体育教学与户外拓展活动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体育教学与户外拓展活动的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户外拓展活动与体育教学的模式相近,两者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体验式;户外拓展活动与体育教学练习手段也具有相似性,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达到强身健体目的,而户外拓展活动则是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二者的训练手段、方法极其相似。因此,将户外拓展活动融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

2.户外拓展活动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比较容易实施

户外拓展活动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也可以延伸到课余时间内进行。有些户外拓展活动项目所需场地要求也不高,且器材也可以自制解决,同一个培训目标也有多个项目可选择,有利于在校园开展。教师可以因校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适应性强的项目与体育教学相衔接。

3.户外拓展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

由于户外拓展活动的内涵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应对了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及未来职业岗位对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学生对户外拓展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将户外拓展活动引入体育教学,不仅能够被接受,而且会深受欢迎。

四、户外拓展活动进入体育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做好宣传,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了解拓展训练能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将使户外拓展活动的效果更容易体现。二是要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及训练时间,选择具有科学、合理以及针对性的训练内容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中,将户外拓展活动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三是要注意安全,每次训练前要严格检查器材,看是否牢固、是否有破损,训练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丝毫不马虎。

总之,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创意的,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无论对于体育课教学,还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乃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都是具有远见且值得借鉴的。只有拓展思路与观念,才能达到体育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的。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2

进入 21 世纪,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对于户外拓展训练接受度越来越高,经常组织公司同事去参加某一类型的拓展活动,并把企业文化融入进来,既促进了企业内部同事之间的感情,又提升了企业凝聚力,让大家在活动中受益匪浅。成都市作为西南地区较发达城市,户外拓展训练这个行业启蒙较早,大概经历了十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模式,并随着接受度的增加,近年来发展更加强劲。同时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户外拓展训练进入门槛较低,在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同行摄入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有的依靠自身特殊优势发展较快,有的模仿别人模式缺乏创新又被兼并或破产,使得整个行业产生了泡沫危机。怎么才能在户外拓展行业生存并发展下去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成都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的生存空间、优势地位、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等因素的分析,希望能为成都户外拓展训练行业的发展战略出谋划策,并试图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条科学可行的方法与途径。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拓展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1、拓展运动的起源

拓展运动一开始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当时属于一种极限运动,里面包含刺激、求生、教育等元素,后面经过劳伦斯倡议成立了专门拓展训练学校,增加了一些训练项目并逐步扩展到管理培训当中,它利用户外活动这种形式模拟出相对真实的户外环境,对参与者进行管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培训。目前,以 OUTWARDBOUND 命名的拓展培训学校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学校,并形成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总部是在渥太华。

2、拓展训练在成都的发展

( 1) 以休闲旅游为主。户外拓展训练有训练的意思,免去了培训机构的专门教育枯燥,而是把训练场地延伸到室外,让经常做办公室的员工到户外感受大自然、沐浴阳光的美好环境,这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审美观,还让大家注重生活质量,抛开日常繁琐的办公事务以及工作压力,用一种更具轻松、欢快的方式进行消费,这种惬意的方式常被大家称为 "Happy 团队".

( 2) 以管理培训为主。户外拓展训练重在对企业同事在体能上、精神上的激励,通过各个活动让大家参与进来并和其他同事一起完成某项任务,从中展现领导者的才干和管理能力,而每一项任务的协作又增加了上下级、同级之间的感情,使得企业员工更加具体向心力、凝聚力,最终表现在工作上有目标感、有荣誉感和创造更多利润。所以在这里面更多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用好员工的智慧,也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有时候也把这种方式称为: "拓展管理培训".

( 3) 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一般来讲,户外拓展训练都有一定的场地,其注重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同时结合当前 "开放"和 "放开"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类型运动进入训练基地,改善传统学校上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学业性,进而才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人才,并在这种环境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还生活得越来越好,这种方式常被大家称为"学校拓展训练".

( 二) 对成都市拓展训练项目的设置调查分析

1、拓展训练课程分类拓展训练课程表 1 不同标准的拓展训练课程分类表分类标准课程名称时间长短长课程短课程场地选择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基地课程、雪上课程、室内课程学习目的沟通课程、激励课程、团队课程、创新课程、解压课程、大型会议增效课程、企业文化植入课程、军事体验训练课程学员特点新员工融入拓展课程、儒商拓展课程、销售人员课程、公务员拓展课程、家庭亲子课程、中层管理拓展课程拓展重点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和身体拓展训练课程开展季节冬季课程和夏季课程器械使用情况不需要器械课程、简单器械课程、复杂器械课程、专业基地课程开展人数单人课程、双人课程、团队课程。

从以上分类中看出,拓展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延伸出很多类标准,匹配不同类型的前来培训对象,彰显出小众化的消费形式,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适应更多的市场要求,也从客户口中需找市场机会,在发展中把课程不断完善科学。

2、成都市拓展训练课程设置

一般拓展训练营在拓展项目设置上都有基本齐全,核算完整差不多有二百多种,每一种又有特定的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体验,不一样的训练设置,使得课程更加科学化。

在众多的训练模式中,有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验式培训项目,吸取生活中的创造源泉,提供训练方式。在拓展训练公司里各自都有自己有优势的课程设置思路、模式以及方法,大体来讲基本满足五项原则: 第一,训练课程不宜过多,难度过多,2 - 3 个就合适; 第二,课程讲究运动场地,动作里有动有静,参与人员在身体上和思想上都活动起来,让参与者有更多的参与感; 第三,课程设置在场地选择上注重室内室外相结合,既有合适室内的动作,又有室外的动作,这样不管刮风下雨,均可参与,灵活性好; 第四,课程设置讲求无重复,训练注重新颖性,让训练者不需要前后做很多重复动作; 第五,课程设置都基本会考虑到备选项目,如果遇到突然突发性事件,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均有 1 -2 个项目可以及时换用,避免造成断层。

( 三) 拓展运动普及和发展的前景

1、在休闲体育中的发展前景

拓展训练基地在选址上需要考虑到场地因素,既环境优美又山水相间,这样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训练者享受运动带来的提升,又有美丽环境陶冶心情,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素来环境适宜,所以当前在设置上更多集中在龙门山、龙泉山、大青城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里,过程中结合城郊附近农家乐等,有依山傍水而建,有依托山地地形而建,整体设置上样式多样,比如旅游度假型,体育玩乐型,户外运动型,因此在丰富拓展训练活动中,可以增加体育产业带来的运动新意,也可以促进文化旅游景点的资源开拓。

2、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发展前景

在企事业单位中作为凝聚力量,发挥团队潜力的途径成为可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不是先进技术和资金,而是员工素质。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们纷纷采取行动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而拓展培训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方法,已经开始慢慢走进了中国企业管理培训的核心地带。通过训练,提高了员工个人素质,改善了人际关系,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团队的潜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红明。 论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4)

[2] 刘朋。 拓展训练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应用研究 [D]. 扬州大学,2013.

[3] 贺志燕。 加强大学新生团队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J]. 世纪桥。2008 ( 02)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3

摘 要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分别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旨在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教学评价提供较为准确、真实地反馈信息,并试图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校 素质拓展训练 课程评价体系

一、前言

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进而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素质的科学规划、个性化培养、综合性开发等等。而评价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知活动,对人类自身有着很强的鉴定作用,能够激励人类不断的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课程评价主要是结合一定的评价标准,较为系统的收集相关信息,进而,采取各种定量、定性的方法来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构等问题做出的价值意义的判断,借以来促使其改进发展的一种活动。总的来说,课程评价是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笔者结合实践情况,谈一下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重视体育课程功能的开发,使学生掌握一两项有兴趣的、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建立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可促进绝大多数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是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理应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习评价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的指导思想。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国各高校可以依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分类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拓展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和笼统性。目前全国业内人士比较认同的一种分类方式是北京大学钱永健按照传统的户外冒险教育的活动层次划分惯例,通过项目的活动方式、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认定以及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目的,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并划分为五个层次:层次一是传统的理论学习部分,有时也在室内进行,主要内容是沟通学习、破冰课等;层次二是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支持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高台演讲、信任跳水、水平云梯等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层次三属于较低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以团队挑战为主,开设内容有盲人方针、求生电网、数字传递等;层次四属于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参与下,以激发个人潜能,挑战与战胜困难的项目,尤其是对个人心理冲击力较大的项目,项目有信任背倒、空中单杠、高空断桥等;层次五是较高风险的户外活动项目,团队接受挑战,项目有范例有求生墙、野外生存等。

这里将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层次,并不表明课程内容的优劣,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及时了解个人或团队的特点,对项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调配,最终达到培养目标。本研究将此类课程作为课程评价内容之一。

四、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评价的内容

(一)体能评定(20%)

在拓展培训中,学生的体能评价主要依据其纵向成长来进行的,即相对其本身原有水平的进步幅度来评价,其成绩占总成绩的 20%。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达到进步和提高,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依据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低水平选手和高水平选手成绩提高幅度相等的情况下、其权重标准不等的原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学生,其提升幅度越大,那么其进步分值就越高;在不同素质水平上的学生,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提高幅度上,如果提升的幅度相同,那么水平较高的同学得分高。体能成绩=(学期初成绩+学期末成绩)/2+提升幅度值。

(二)日常上课表现(10%)

依据传统体育课程及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出勤及表现占10%。由于这部分评定与传统体育课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

(三)学生课堂发言及感悟(20%)

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课中,每个项目结束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项目谈个人感受,并且部分项目还要求学生写出感想,教师批改,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于课堂发言以团队为单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为每个小组建立成长记录袋,期末根据各团队的发言为每个团队打分,以作业形式上交的感想主要是个人成绩。

(四)运动素质考评(50%)

在拓展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主要以团队的形式来展现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将团队考评内容分为守擂项目和随机项目。所谓守擂项目是指教学项目完成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间隔,重新组织,为成绩不理想或没完成项目的团队已重新挑战的机会,同时当时表现最好的团队也要尽最大努力守住优势。如果守擂失败,将要接受体能上的惩罚,攻擂没有成功的团队也要接受体能惩罚。进而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也提升了课堂的运动量;随机项目是指,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对所学习过的项目,采用随机抽取的形式进行检查,如果成绩都有提升则给予计分奖励,如成绩不如之前则扣掉相应分数,外加体能惩罚,同时将考核项目所取得的名次记录到教学日志中。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4

通过户外活动的开展,进行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整体素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户外活动总结,请笑纳!

户外活动总结19月8日,公司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到怀柔诚通培训中心,进行以“培训拓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此次拓展训练通过破冰、高空断桥、信任背摔、疯狂市场四个项目,揭示了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找回了工作中被时间磨蚀掉却非常珍贵的东西:意志、激情与活力。这使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每个小队都由队员自己起一个队名,并选一首队歌和一句队号。在开始项目前和结束项目后,我们都大声的唱队歌,喊队号,这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时刻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处在一个团队当中,要成功完成训练项目,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大家的充分合作。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而是相互帮助和协作。这使我感受到,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像在“同舟共济”中一样,口号一致,步调一致,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

训练中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信任背摔,信任背摔是一个锻炼团队精神最具有代表性项目。当学员站在1.7米的跳台上直挺地向后倒下的时候,在台下方的学员会用手托起成一个“人床”把台上摔下来的学员接住。如果台上的学员不信任台下人的话,就可能会屁股先下,使下面的个别学员收到很大的伤害。如果台下人不信任台上的人的话,就可能会跑开,那么对台上学员的伤害可想而知。信任背摔关键是要信任队友,在背摔中,队友为背摔者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当我们对同伴或者团队出现信任危机时,就会猜疑、无法真诚相对,然后动作就会变形、行动容易出轨,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得不到支持,还有可能损害到团队的利益,而且最终让自己受到损害。这个活动也让我意识到越信任别人,自己越安全,只有在心理放松、姿势标准的情况下,倒下的人最安全,而接的人也最省力。

在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的顺利过关而满足,为同伴成功而欢呼。即使在整个训练过程结束之后,大家都很累,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训练中的事情,都感到回味无穷。通这次拓展训练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也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团队,而我们的每个人就是团队中的一员,自己能克服困难,因为有队友们的支持,有他们的鼓励,我们才勇敢地踏出了这一步。同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都是孤立一人,没有同事们的协助,支持,理解,工作也是很难开展,再好的想法也是一句空话。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户外活动总结2我校本着符合小学生生活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会资源的、方便小学生实际操作的五大主题网络建构原则,形成了“月份主题教育系列”,开展了月份主题教育,成人与小学生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使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逐步成为小学生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和教师在反思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一、以新教材为基点,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课程理论庞杂纷繁,课程模式日趋多元的现象,我校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教师和小学生为主体,坚持“生活即教育”的原则。

二、创设丰富的教育活动

新课程观明确提出一日活动都是教育的观念,如何设计好教育活动方案是一日活动的关键,为了设计出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材料充分、活动手段多样、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详细的活动设计,全体教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三、分阶段推进实施过程评价

开展以研讨型听评课、指导型听评课、检查型听评课为一体的综合系列听评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的督导检查力度,我校分阶段推进实施过程评价,推行了教育活动达标考核,做法是每名教师申报一节主题活动中的教育活动,由园长牵头,两名副园长参与的考核评价小组跟踪活动并现场对活动进行剖析,为教师缩小理论与实践间的差距,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了有利的桥梁。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学年,我校确立了以“乐心、乐学、乐友”为核心的教育总目标,即:使小学生心智愉悦、活泼开朗、乐于发现、乐于学习、乐于交往。同时,根据总目标进一步确立了由班级生活活动、活动区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活动。将小学生在园的一日活动从班级的固定模式中突破出来。

小学教师案头工作的改革是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以及真正实现教师保教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我校针对教师教学科目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研究不细不精的现状,改革备课方式,尝试应用年级备课(预设课程),做到资源共享。

户外活动总结3前段时间,在我校北区篮球场上一场声势浩大的户外拓展活动开始了。全院各部门的部长带领着自己部门的干事来参加由我部门主办的户外拓展活动。

此次户外拓展活动旨在让全院各部门的新生体会到大学生活的乐趣,了解我院的特色组织团队和活动项目,同时也是一个让各部门展现自己风采以及提高部门凝聚力合作力的机会。而我更是为了这次活动做了各项准备,这次的户外拓展活动策划了很久,考虑了很多因素,在可行性,经费方面考虑的甚多。受到以前户外活动的启发,所以决定把其中的一些活动引用过来。最后做好了各方面的安排。首先,我先和一些部长商量好并通知他们鼓励自己部门并亲自带领他们这些新生来参加这么个有意义的活动。其次,明确分好工,让我部门的干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他们在自己所在的班级做一定的宣传,并且帮助准备筹集活动所需材料,准备好吸管跳绳篮球以及买好奖品等。

在活动现场我部干事提前一个多小时在场地做好一些安排与熟悉,确保活动过程能够不混乱。这毕竟是个很大型的活动,参与者众多,能够成功的吸引了大多数人配合参加就已不错。这让我们院的活动被更多的同学所见,也提升了我们院的形象,为我们院的活动风采做了一个比较好的宣传。

此次活动从下午2点到4点半,历时2个半小时,时间虽短,但活动规模大,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更加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使其意义得到了实现,这次活动让许多积极参与了的同学从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素质拓展及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不过此次活动仍略有些不足和仍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人数太多,导致不能很好的领导,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加、没有听指挥、甚至临阵脱逃。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总体来说,此次我部的户外拓展活动还是有一定的成绩和进步的,毕竟是部门刚成立第一次开展这么大型的活动,这不仅要归功于实践部所有成员的努力和付出,更要感谢一些积极配合参与的部门,相信很多同学特别是本部成员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户外活动总结4火红的季节,激情的校园,校内的各项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愉悦学生的身心,学校又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延伸至假期与校外,决定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此项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户外活动安排的时间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活动的地域范围也比较广阔,逛城下乡参观景点,路径有多条;组织活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参观景区风光,聆听历史传说,郊外野炊聚餐,驻足游戏玩耍等等,学生准备充分,班级组织有序,很好的释放了学生的激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

本次户外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的新尝试,当初教师的疑虑较多,主要是出于对安全与时间的考虑,但是学生的愿望与激情深深地感染着老师。时间、地点的安排,活动的路线的设计,所需食品及其他物品的采购,包括活动时的纪律要求,大部分都是学生参与决定的成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团队中的一份子,有很强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了团队互助、协作的精神,学生也懂得了创造快乐与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当然,活动成功开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同学们在途中随地丢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吃过零食用过餐以后,现场一片狼藉的场面,让我们无法与我们是文明学生的形象画上等号。所以让我在这里再一次倡议,集体活动注意我们举止文明,只要我们每个人为文明形象迈出一小步,我校的文明形象将向前一大步。个别学生文明谦让、团结互助的表现不足,抢座位,抢食物,喜欢嬉戏打闹不注意安全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集体事务出现问题时,个别同学有袖手旁观的现象,例如打扫垃圾时无动于衷,缺少劳动概念、卫生观念和集体意识,有的学生破坏公共财物破坏环境。在参观景点时,学生忽视人文景观,观赏不够细致,或者兴趣不在欣赏景物,了解知识上,或嬉戏打闹或不够严肃。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同学没有按照出发前制定的规定纪律去做,脱队掉队的情形时有发生。以上都是存在安全隐患或违背开展活动初衷的情况,值得思考,应该改进。

户外活动总结5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让幼儿教幼儿,使他们在活动中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有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幼儿活动的时间就会自然延长,从而提高了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我们会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分层次目标,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指导和帮助,使能力强的孩子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能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应做到在言语和行为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对于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应在言语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在“摘果子”的游戏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身高、弹跳力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高度,使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往开展的户外活动常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制作、提供活动材料;设置、安排活动场地;示范、指导某一基本动作并评价总结活动情况,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得发挥。最进在开展在户外活动时,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玩具和玩法的权利。所以在每次准备活动材料时,我们都会请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准备、一起收集、共同制作,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喜悦,增加他们对体育器材的兴趣,学会珍惜体育器材。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户外拓展培训 团队 企业员工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人们在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氛围,往往会变得思想保守、情绪焦躁、精神压抑,更有甚者会做出极端的行为。种种这些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慢慢形成了以培训管理者和企业人为对象、以培训管理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技能作为培训目标的培训课程,开始了户外拓展培训在企业当中的应用。所谓户外拓展培训通常指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锻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户外拓展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种类型组成,其中,水上项目包括扎筏,划艇等; 野外课程包括:穿越、露营、登山等; 场地课程则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设施,开展针对团队以及个人设计的各项拓展培训活动,让参与者通过这些训练项目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市场的良好反应使得户外拓展培训在国内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二、户外拓展培训对企业员工与团队能力的提升

1、户外拓展培训对团队能力提高的作用

户外拓展培训的很多项目对提高员工团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穿越电网项目是让队员在拓展培训开始之前给团队成员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同时艰难的穿越路线也为团队成员创造了相互帮助,加深友谊的好时机。艰难的穿越路线同时也考验了学员体能和意识品质,培养了学员相互帮助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而作为一个团队进行穿越,也培养了学员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学员们在整个穿越中相互帮助,相互保护,尤其对于背负较重装备的队员帮助和保护,使得学员加深的感情,化解了开始时的紧张气愤和陌生感;场地拓展培训的盲人方阵,能够很好的锻炼团队在面临困难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团队的领导不仅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并且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提高了自信心。同时,其他学员们也学会了听取他人意见,肯定他人的才华,学会了为整个团队的成功而无私奉献自身的才能,并在与团队其他成员共同接受挑战的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积累了经验;逃生墙活动不仅能给团队中的个人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锻炼个人勇气,智力,培养个人团队协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机会,而且还是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活动过程中,下方的学员搭人梯,贡献出自己的肩膀;上方的学员伸出双手提供帮助。这种相互帮助的精神增进了学员间的友情,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员们意识到,只有在团队这个集体中,个人才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荒岛求生项目要求团队成员想象在恶劣环境下求生的情景,并按照物品在这种情景下对生存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排序。首先也是团队成员独立对项目进行排序,然后再进入团队讨论阶段,要求团队在特定时间内对项目形成共同认可的一致排序,作为团队决策的结果。

总之,根据调查显示,经过户外拓展训练后,团队中因个人人格特质、或工作职位的高低而被忽略其表达意见的情况明显减少;虽然团体中难免会因彼此的意见不一而产生冲突,但是能够将冲突透过沟通、协调的方式来达成团队间的共识是相当重要的。

2、户外拓展培训对员工个人能力提高的作用

户外拓展项目是根据人的心理设计的,通过触动参与者的心理,起到培训的作用。对于独立意识较弱,容易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员工,可以选择从林绳桥的训练,这项训练能够有效地使受训人员体验恐惧,有效管理恐惧和压力,感受自身的心理成长,培养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训练还可以帮助提升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挖掘自我的潜能,提高对恐惧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应对模式;部分企业员工性格内向甚至自闭,而拓展训练可以帮助员工打开心扉。户外拓展训练的重要作用就是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对员工心理进行很大的考验,强调集体合作,是每名员工都竭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汲取极大的力量;就断桥这类个人挑战项目而言,参与挑战的学员心理上得到的锻炼远大于身体上的考验。断桥的考验来自于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断桥以及对于身后握住安全绳的学员的信任。学员在进行这个培训项目的时候,自身要克服对于前方断桥的恐惧,克服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而且要克服对于其他学员的猜疑与不信任;最后达到培养学员自信心,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目的;背摔的难点在于挑战者对于同伴的信任以及参与援助的同伴的责任心,学员只有对团队中的其他学员达到完全的信任,团队的协作精神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因此,背摔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培养学员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展学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总之,户外拓展培训采取的是户外的独特方法,但同时又因很难驾驭,如果一味追求体验的新奇有趣,反而陷入了体验的误区。因此企业在进行拓展培训之后要注意跟进,通过设计后续方案来巩固培训效果,况且户外拓展培训在学习层面上的内容并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团队成员素质的提升决不是靠一两次外部的体验式培训可以解决的,户外拓展说到底只是手段和形式,培训才是核心。而且受到教练在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户外拓展培训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将室内课程和户外培训有机结合,培训师共同开发培训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对企业的培训效果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丽,于广涛,李水娟.团队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田.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2)

[2]沈营.户外拓展培训对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的提高,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76-05

户外运动是融挑战性、刺激性、健身性、拓展性和观赏性、休闲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种新颖、健康、时尚的休闲生活方式。户外运动因其魅力而开展,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据国内调查,户外运动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之一。《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将攀岩、定向、野外生存等户外运动项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6年,我国将高山探险、攀岩、山地户外、拓展等项目正式纳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和学校体育的新型课程,户外运动延伸到社会、企业及学校的更广泛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较早地敏锐把握户外运动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学校对于户外人才的旺盛需求,于2004年成功申报了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成为我国首办、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社会体育(户外运动方向)本科专业的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办户外运动专业方向具备诸多的有利条件:其一,建校57年来,学校的攀岩、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不断取得较突出成绩,其整体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其二,拥有覆盖面广、业务精良的户外师资队伍;其三,户外教学场地、器材设施和基地齐备。但是,面对办专业,培养户外专业人才,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更多的是认识层面,如:国内没有现成的户外专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甚至没有专业教材;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户外专业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和知识;如何构建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怎样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户外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所创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对后来办学者有借鉴意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改进和完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国地质大学首届2005级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专业学生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户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构建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2007、2008年分别对2005级、2006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32门)满意度调查及相关培养方案、模式等进行调查。

1.2.2 咨询法 根据户外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体系构建的需要,我们先后对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部分专家;青海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四川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登山户外运动协会部分领导进行了咨询与沟通,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对户外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

1.2.3 调查访问法 分别对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任职的相关户外企业管理者、实习学校的教师、用人单位相关人员等进行访谈,并对我校培养学生存在的知识、技术、能力等问题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归纳。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目标 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确定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教育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2)社会户外企业、教育部门、户外管理部门对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对知识、能力、职业素质要求。3)学校办学特色及综合大学学科优势。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服务社会,推动户外运动科学、规范、健康、协调发展为宗旨的实用型人才”为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即“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的社会体育、户外运动理论及实践能力,可在体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学校从事社会体育、户外运动的组织、策划、管理以及项目设计、开发、教学、培训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

2.2 户外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与职业素质 目前,高山探险、攀岩、山地户外、拓展等户外运动项目已纳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系列,但由于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研究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职业素质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户外运动通常以团队、集体等形式在自然环境中展开,它融挑战性、刺激性、健身性、拓展性和观赏性、休闲性为一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户外专业人才,无论是从事从户外运动的管理、领队、教练、教师等职业,带领团队从事、攀岩、定向徒步、山地户外、野外生存等活动,传授户外运动知识和技能是其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带领团队要管理队伍、组织活动、要对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做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决策,保障活动安全等等,户外运动项目特点和活动环境特点决定了户外专业人才应具备有别于其他体育人才的特殊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

2.2.1

户外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 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户外运动从业人员应主要具备如下职业素质(图1)。

1)具有扎实的户外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熟练过硬的户外运动技术技能是指导户外相关运动项目科学、安全开展的保障。2)户外实践能力是指个人在户外项目上的运动水平和实践经历的综合反映,是个人户外造诣体现。较强的户外实践能力能防范户外风险,保障户外安全,是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户外实践能力是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职业素质。3)对户外危险、风险的预测与防范能力。野外环境中,存在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来自自然环境、动植物、能力、技术、意外等不同方面的危险和风险。作为户外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与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出判断,及时处理,保障活动安全。4)具备强烈的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户外活动通常以团队、集体的方式进行,组织带领团队活动,领队、教练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保障活动、人员的安全。5)树立牢固的户外运动理念和意识。户外运动的理念主要包含“科学、文明、安全、理智、环保”等要素。户外职业者应首先遵循和倡导户外运动的理念,身体力行地引导参与者建立“户外运动意识”,致力于宣传环保,增强社会责任感。6)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户外多以团队形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较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带好队伍的必要素质。7)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判断力和果断处理问题能力。在陌生的野外环境中,各种突发事件随时发生,因此,除做好

充分准备和规划,组织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判断力和果断处理问题能力,可以理智面对突发事件,化解活动中的难题,保障安全。8)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体育专业知识或技能以外上的,如文学、艺术、摄影、民俗、欣赏等素养,是个人修养重要组成部分。领队、教练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易与客户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树立威信。9)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户外从业人员服务社会的立足之本。强化服务意识,为活动参与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户外运动行业树立一种良好的社会与公众形象,从而加快我国户外运动科学化、规范化进程。10)勤奋、坚强和严谨、认真是从事户外工作必须具备的品质和工作态度。勤奋、坚强是个人在困难、困境、磨难中锻炼出的品质;严谨、认真是个人对待事物或工作得一种态度。11)强健的身体与体育知识技能是指导大众科学从事户外运动的基础。

2.2.2 知识、技术、技能构成 户外运动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包括运动、生理、医学、地理、气候、动植物、人文、社会学等诸多方面知识,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户外运动项目独特的知识技能及开展的形式、环境、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户外专业人才应主要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图2)。

1)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2)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3)社会体育基础知识。如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营等。4)社会体育知识技能。如武术、健美、球类、游泳等。5)户外运动基础知识。如户外运动学、户外运动心理学、户外食品卫生、户外法规概论等。6)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如山地户外、野外生存,、定向、拓展、攀岩、水上运动等。7)户外交叉学科知识。如动植物与环境学、地理与气象、旅游学、军事等。8)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地球科学概论、中国文化、音乐欣赏、服务礼仪、中国世界遗产等。9)现代科学知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英语等。10)体育科研知识。如体育统计学、科研方法、体育文献检索、统计学等。

2.3 课程体系构建

2.3.1

构建课程体系的构想

本着紧紧围绕户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全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方案》,户外运动专门人才的特殊职业素质要求和知识技术技能,户外市场需要和学科变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及资金、场地器材、设施等几大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户外人才培养课程总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专业选修课程五个分体系组成(图3)。

2.3.2 课程体系的内涵及目标

2.3.2.1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知识和现代科学、军事知识等10门必修课程;(表1)总学时数为544,占总学时比例为22.07%。另一部份是依托综合型大学丰富的学科门类优势,开设饮食文化、轻音乐欣赏、中国影视作品与原著欣赏等30余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学生至少选修10个学分以上的公共选修课程方能毕业。通过通识课程教育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提升人文素质。

2.3.2.2 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由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基础知识、户外运动基础知识和户外交叉学科的16门课程组成,(表2)共计576学时,占总学时数24%。该课程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社会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户外运动的专业基础知识。

2.3.2.3 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由户外运动知识技能及社会体育主干知识技能的17门课程组成,(表3)共计1000学时,占总学时数44.14%。本课程体系是户外运动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娴熟过硬的户外运动专项技能及社会体育运用较多的其它运动技能。

2.3.2.4 教学实践环节体系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涵盖了、定向、野外生存、水上运动、山地户外等户外运动项目的野外教学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9项教学实践部分(表4),共计26周。户外项目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利用寒暑假在野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基地有北京怀柔、黄梅停前、神农架林区、罗田薄刀峰、广水三潭、崇阳洪下、新洲道观河等)。毕业实习则在学校、户外运动协会、户外俱乐部开展。教学实践体系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积累户外实践经验,培养户外专业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2.3.2.5 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户外运动的学科前沿知识,紧密结合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行业管理规定等把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技术、现代科学知识的9门课程和中国协会举办的户外指导员、拓展师、攀岩教练员等户外职业技术培训资格认证纳入该课程体系(表5),加强学生的技术规范和职业意识形成。学生至少选修12个学分以上的专业选修课方为合格。

2.3.3 课程体系的特点 1)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构建课程体系,依据户外专业人才职业素质要求和知识结构设置具体课程。2)突出户外学科,创新设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户外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如户外运动学、户外运动心理学、专业英语、户外运动医学基础、户外食品卫生学、户外运动装备设计与使用、体育(户外)游戏、山地户外运动、野外生存、运动、攀岩运动、定向运动、水上运动、拓展运动、轮滑等。3)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兼顾考虑学生爱好与个性发展。4)强调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体育能力,开设了多门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和运动训练课程,着重增强学生的体能及常规体育项目能力。5)注重教学实践环节,除设置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劳动教育、军事训练等常规教学实践外,增加了5项专业主干课程的野外教学实践。6)将与户外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和户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纳入该课程体系。

2.4 搭建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是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环节。户外运动对专业人才素质具有特殊的要求,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实践,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一定数量的经验累积,仅是课程教学和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必须创建课程以外的培养体系。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让每位学生参与,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图4)。

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平台由是学校牵线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策划、主办、参加的实践活动平台,旨在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此平台。主要方式为:学生节假日到户外俱乐部兼职,任职户外领队、教练、培训师等;二是承接的社会团体户外活动和拓展培训,由教师带领,学生承担具体的培训工作;三是组织学生担任普通学生野外生存课的助教工作;四是学生自己组织户外项目运动会,如拓展运动大赛、户外

运动知识竞赛、校体育文化节、体育嘉年华等;五是参加户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获得职业资格证;六是是参加学校与其他部门合办的户外活动,如中国协会的竞赛、四川节、青海节、河南户外培训J活动等,担任向导、教练、保护员等。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直至毕业,围绕户外运动组织参与、户外、野外生存、拓展、攀岩等不同户外项目的实践工作,担任不同的角色,带领不同的社会群体,面对不同的环境,处理不同问题等将理论知识、技术技能与户外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户外技术技能,同时,通过组织活动的过程,锻炼提高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交流沟通、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培养责任心、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积累户外实践经验,强化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培养创新性、实践性、高素质的户外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2.5 构建“5+1”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专业特色,构建新颖模式,搭建素质平台,培养户外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4a实践探索,多次对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修改和完善,“5+1”的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形成。即:由课程体系的5个部分和一个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共同组成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在时间安排上,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利用寒暑假进行户外运动项目的教学实践,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平台培养,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担任兼职、助教;策划举办户外活动;进行户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这样以课程学习为主线,实践活动紧相连,通过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素质、广博知识、精深技术和实践能力。同时,运用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培养平台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加强学生户外理念和服务意识,积累户外经验。边学习边实践,形成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主导,突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知识技能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与综合素质、职业素质培养并行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多层次、综合性的“5+1”开放式户外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2.6 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户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相结合,构成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实用性高素质专业人才。

2.6.1

贯彻教学质量工程,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 办学之初,我国户外运动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没有教材,结合“教学质量工程”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攻关和教材建设。近4a,承担包括部级、省级、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及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包括《山地户外运动》、《攀岩运动》、《定向运动》、《登山运动》、《户外游戏》等专业教材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课程建设上,积极创建精品课程,2008年,《户外运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这些成果都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基础。

2.6.2 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户外专业素养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先导,是人才培养的执行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户外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方面主要有以下方法和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积极鼓励年青教师深造,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年青教师的户外专业水平;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师专项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式的教学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户外专业水平,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和户外意识,提高户外教学水平。

3)提高专业课程教师对户外认识。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教育、户外意识教育、责任心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促进学生户外理念、意识的形成。

2.6.3 重视户外基地、场地、器材建设加大户外运动场地器材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近4a,总投入近300万元,维修拓展训练基地、扩建攀岩馆、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补充水上运动设备、山地车设备、更新户外专业设备器材等以满足户外运动专业教学,保障教学安全。

2.6.4 加强管理,促进学风建设1)主办“学习沙龙”、“户外运动理论知识竞赛”、“户外活动交流报告会”等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

2)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的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全校的科研、学科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组成团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鼓励学生学习第二学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成立学务指导小组,加强对专业学生的学业指导、思想引导。安排优秀学生与差生“结对子”、组织晚自习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

4)建立奖励制度,对在文化学习、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等不同领域取得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

5)完善竞争机制,推荐学习优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免试攻读硕士学位。通过在首届毕业生中实施,效果明显。

2.6.5 重视实践,创造条件突出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职业素质形成主要是通过实践实现。把注重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重视能力培养作为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并从多方面给以支持:

1)在实践教学管理上,建立适合市场的教学实践基地,各项实习配备有相应经费。

2)鼓励学生参加户外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给予3~5不等的选修学分。

3)利用在我校户外运动领域的声望和影响力,积极寻求和其他学校在教学、科研、训练方面的合作。如2007年与日本新泻国际户外运动专门学校、神户大学之间的教学、训练合作等。

4)与中国协会、青海协会、四川协会、河南协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参加、户外、、攀岩、定向等重大活动。

5)积极与户外运动公司、企业进行合作。我校与国际知名品牌OZARK、北京康尔健野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等都签订有支持学生户外实践的合作协议。

2.6.6 建立动态培养机制 在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及市场发展,建立动态培养机制。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征求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学习效果、满意度等相关意见和评价,不定期征求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兼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查,及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近三年,我们对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行了二次较大变动,逐渐形成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更有助于户外人才成长与成才。

2.7 人才培养成果 2005年,我校招收首届30名户外运动方向本科学生,经过四年人才培养实践,2009年,社会体育专业(户外运动方向)培养出了首届毕业生,30名毕业生中有7人将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2人分别免试推荐到华

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们在各自的面试中分别取得面试第一名的成绩),3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3人到体育管理部门(上海、深圳协会),4人到企业;11人从事户外指导、培训等自由职业者,2人创建户外公司,他们在不同岗位上都主要从事户外运动方面的工作,根据我们走访或电话调查学生就业部门领导、俱乐部经理,业内对我校堵养的户外运动专门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印证我们构建的户外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

3 结论

1)户外专业人才具备独特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依据户外学科特点和专业人才的职业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构建户外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户外人才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应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开放式的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为主导,突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并行与并重的、多层次、综合性的“5+1”开放式户外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户外人才培养质量。

2)必须重视户外实践基地建设,建设不同地域、不同野外环境的户外实践基地,创建利于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让学生多渠道进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户外职业实践,加强学生对不同户外项目知识技能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加深地理、气象、动植物、环境、旅游等户外交叉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户外经验。

3)创造学生进行户外职业资格培训学习条件,利用社会对户外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到户外俱乐部兼职,开展以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指导、培训、咨询和等活动,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责任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逐渐胜任户外工作,毕业直接与社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