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的作文范例6篇

描写中秋的作文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1

以前,我认为秋天是最最令人讨厌的季节,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着,路边那些丑巴巴的杨树的叶子枯黄了,大着旋儿落下来,有的像小孩荡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还有的像飞机降落,我悲哀地望着枯黄的叶子,知道它们已经不行了。恩平婚介网[*]可是,到了姥姥家,推开笨重的大铁门,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树,不是那些已经枯黄、腐烂的叶子,而是那些美丽的菊花!阿,秋菊开得是那末灿烂,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灿烂……

还有那火红火红的鸡冠花,美丽极了。后来,我越来越喜欢秋天了。

每天,在电视里、电脑里看到金光闪闪的水稻,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获时,我的脸上总会浮现出快乐的笑容。

今天,我背着书包高兴地走着,路边那些可爱的杨树的落叶“沙沙”地响,好像对我说:“秋天来了,多穿一些衣服,别冻坏了身子。”课件下载[*]到了学校,花坛里有那美丽的月季花,有红的,有粉的,还有黄的……爬山虎的叶子已经慢慢地变红了,把墙染成了一片红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黄的叶子上,和落叶一起飘下来,好似一对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谢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来,真美呀!阿,原来秋天这么美呀!我爱秋天。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而引导学生领悟第4自然段的总分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习仿作,则是重点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教学难点之所在。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时间需要2-3课时,预设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在诵读中感受北大荒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富。运用直观演示法、引读法和音乐陶冶法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你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吗?

〖预设回答: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丹桂飘香 秋风习习 枫林如火 一叶知秋……〗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之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设计意图:在导语中有意运用刚刚提及的成语,意在让学生学会如何“活学活用”,此举既导入了课题,又可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成语积累,可谓“一举双得”。】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用“ ”划下来。

2. 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交流: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三、品味词句,想象意境

1.品读第一自然段。

(幻灯动画演示:一片枫叶从树上缓缓飘落)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这就叫“ ”(幻灯文字出示:一叶知秋),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

2. 品读第二自然段。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幻灯片天空图片:观察图片后,说说课文哪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①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

②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

③(看幻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4. 品读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又是什么样儿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出示幻灯片小河图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之美。】

5. 品读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描写的景物,并数数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①出示豆荚图片: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②出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而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的付出,文中的自然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是怎样把他写具体的?(指名读)

①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②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充分体会第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5)这段话采用新的构段方式——总分结构。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原野怎样的热闹,条理很清楚。请你在课后模仿本段写法,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6. 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茫:上下结构,与“荒”比较区别。

岭:左右结构,在音、形、义等方面与“铃”进行比较。

3.课堂作业:

按笔顺在习字册上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3

谁说得更有意味,不是这里想探讨的问题。这里只想借此引出一个话题,描写,是作家的看家本领;精妙的描写,是作家的重要追求;绝妙的描写,更为作家们所津津乐道。就像格非与博尔赫斯的句子。其实,在我们的知识储仓中,描写绝妙的名句还有许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描写对作家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只有描写才能真正使文章生动起来,形象起来,使文章如生活本身一样多姿多彩,如世界本身一样千姿万态。一言以蔽之,只有描写才能使文章“活”起来。因此,没有哪一个作家不重视描写。也正因为此,我们读书,就要去揣摩作家们的描写,去揣摩那些描写的精妙处、绝妙处;我们作文,也要学着使用描写,用描写来使自己的文章美妙起来。

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揣摩描写、使用描写,这里我们选取大家常感困惑的几个地方作一点闸释。

先说比喻在描写中的意义。比喻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突出,他作家表达的情感更加鲜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妙的描写几乎都含有精妙的比喻。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用“特产”来比喻秋蝉的“衰弱的残声”,让读者想起品尝过的各地特产:贵州的茅台、新疆的哈密瓜、新郑的大枣……它在突出“悲凉”这一“北国的秋”的重要特征的同时,也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深爱、深味彰显无遗。再如他说:“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以“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喻“北国的秋”,不仅将“北国的秋”味浓烈、隽永的特征呈现出来了,而且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爱推向了更深广的境界。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每个读者心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就是“瓦尔登湖”,梭罗的这一比喻借助读者的想象将瓦尔登湖在风景中“最美”的特征推向了极致,无以复加。接着,他又用“眼睛”来喻瓦尔登湖,同样是借助读者的想象将瓦尔登湖明澈、灵秀、深邃等特征推向了极致。

比喻体现作家的想象力,绝妙的比喻是作家奇特想象力的产物,所以它往往能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回味无穷的韵味,正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此,比喻是多数作家们最爱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且往往是在最难状写的地方获得最大的描写效果。如“愁”难写吧,贺铸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之,李煜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之;“月色”下的“光与影”难写吧,朱自清以“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比之。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4

阅读题在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强调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语文阅读的知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国秋叶阅读答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国秋叶》阅读原文①柿叶、槐叶一落,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马路上,公园里,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雪。

②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的哀痛中求得更生。行走在纷纷的落叶的雨中,

你会惊心于宇宙永恒的变历。但是,刚从胸中升起的严峻的情绪很快就被落叶的情致驱逐干净。在你头顶飘洒飞扬着的落叶是彩色的,只有北国的秋叶才有这种鲜明的色彩,殷红、金色、青色、橙色,或是红黄驳杂……全不见枯槁的色泽,是秋天果实才有的颜色。在北京的宽阔马路上,落叶飘摇而下,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显得安谧而有生气,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呈现出来。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的点缀,北国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在北京,我偏居于东面,那里的金台路被金黄得透明的银杏叶铺满了,状如一把把小扇面,可爱得叫人不忍心踩踏。每当清扫车驶过之后,街道地光皮尽,显出深秋的萧索景象。

③然而,落叶还在萧萧地下。那些树叶,仿佛是压满树冠的鸟群,受到了一阵风的惊扰,不约而同飞离枝梢的。只是飞去的鸟群没有它们这般安详自得罢了。我敏感的心灵听见它们在叽叽喳喳地啁啾-落叶在叙说飞翔的欣悦。与其说飞翔,尚不如说是舞蹈,时而在空中激动得瑟瑟抖动,时而又闲适得起伏飘摇,它们获得期待已久的自由,似乎它们在枝头守候至今,只是尽某种义务,而它们的色彩,是大自然偿还的报酬。现在,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去做点什么了。于是去亲昵行人的面颊衣襟,去装点大地,它们毫不理会生命最美好的时刻意味着什么。即便无风,树叶也会凋落,从空中直直地降落下来,如一枚沉静的果实,表现出深思熟虑的情调和超然的庄严。没有风,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凋落下来呢?是凭自己的意志吗?我凝视着那一片片沉静地降落的树叶遐思。几个孩子在收集落叶,我也情不自禁捡起几片,叶柄柔软而呈青色,变了色的叶片依然光润水鲜,充满液汁,这是活的叶子,简直就在向你悄声细语说着一些什么。它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人世,大千世界上竟连植物也不愿使自己死得丑陋。

④于是,就连许多绿叶也受了感染似的,纷纷离枝而下,加入同类的有韵的舞蹈。使我惊诧的是,在东郊公园内,池边垂柳尚在婆娑摇曳,满地却已压着一层青翠的落叶,如同绿色的积雪。这是大自然作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那是白杨树的宽大的叶子。我伫立在厚厚的积叶上,向白杨树仰望:满冠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透出深沉的翠色。白杨树很早就开始凋落了,可是它的叶子将坚持到最后凋尽,即便最后凋落的树叶,也是绿色的。白杨树把深秋的空间,染得上下皆绿了。这位北国的伟男子既遵从无情的时序,又珍爱生命的翠色,于是造就了一种奇观。一位穿着鲜红衣裳的南方姑娘手持一束白杨树的落叶,在风旋起的绿色涡流中留影,留下这一独特的对于秋日的回忆,这确是一张富有意味的照片。要知道,只在北国才有这样的秋情,在北国,没有枯槁得干脆的落叶。

⑤现在,北国的落叶乔木已经凋尽,但秋叶的美丽和我所体验到的情味,使我不为它的凋落而伤感,甚至连北方秋日的肃杀劲也被冲淡了。在我久居的温暖湿润的江南,树叶的凋零要蔓延秋冬两个季节,凋落得迟迟慢慢,显出极不情愿的情状,因而不见落叶稠密如雨的景象,落叶大都是死去的树叶,色彩也远不如北方的绚烂。而且,总有一些已干枯发硬的树叶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到开春叶柄下萌动新绿,才会被顶落下来。几片枯叶活画出秋冬肃杀的风景。

⑥我爱秋叶甚于初春的新绿。

⑦我爱北方的秋甚于南方的秋。

《北国秋叶》阅读题目1.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北国的秋叶?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二段“刚从胸中升起的严峻的情绪很快就被落叶的情致驱逐干净”一句中的“严峻的情绪”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1)“这位北国的伟男子既遵从无情的时序,又执拗地珍爱生命的翠色”这句话

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写一位姑娘照下了一张北国秋叶的照片,根据文章提供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这幅照片。(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了凸显北国秋叶的美丽可爱,在写作时调用了多种手法。

请写出两种手法并举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北国秋叶》阅读答案1.①北国的秋叶色彩鲜明、绚烂,光润水鲜,姿态美丽可爱。

②北国秋叶自由而安详地离去,有一种深思熟虑的情调和超然的庄严。③北国的秋叶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这是一种美丽的离去。④美丽的北国秋叶既让我体验到了北国浓浓的秋意,同时它的美丽和种种情味又冲淡了北国秋日的肃杀,使我不为季节的变迁而伤感。(答对1点计2分,答对3点计6分)

2.感慨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中求得更生;

(1分)感慨宇宙永恒的变历(1分)。

3.(1)(3分)白杨树面对秋天的肃杀,一方面遵从自然的规律,干脆地接受死亡;

另一方面,直到落叶飘尽,它也始终保持着绿色,保持着生命的活力。(答对一点计2分,答对两点计3分,意思相近即可)

(2)(5分)开放性试题,想象符合语境且合理,语言优美,且有描述性语言,可计5分;不够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4.①使用了比喻。

文章在描写北国秋叶时,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如“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雪”,又如“那些树叶,仿佛是压满树冠的鸟群,受到了一阵风的惊扰,不约而同飞离枝梢的”,这些比喻既形象地写出了秋叶的特点,更借此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使用了比拟。作者在写秋叶飘落时,把它们当作鸟儿来写,写它们在“叙说飞翔的欣悦”;把它们当作人来写,写它们“闲适得起伏飘摇”,写它们“去亲昵行人的面颊衣襟”等。这些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情味,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使用对比。文章最后写南方落叶凋零得慢,落叶已死,其色彩也不如北方绚烂,其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北方落叶的绚烂、鲜活及干脆主动地离枝飘落的特点。

④浓墨重彩地描绘秋叶。作者在描写北国秋叶时,有大量的色彩描写,比如“在你头顶飘洒飞扬着的落叶是彩色的,只有北国的秋叶才有这种鲜明的色彩,殷红、金色、青色、橙色,或是红黄驳杂”,又比如“那里的金台路被金黄得透明的银杏叶铺满了”等,这些描写不仅表现了北国秋叶的特点,而且使文章色彩绚烂,基调明快。

⑤使用映衬。文章在写北国秋叶时,写了一位身穿鲜红衣裳的南方姑娘,这里借青春勃发、生命力旺盛的姑娘映衬了北国秋叶的色彩鲜艳,富有生命的活力。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5

一、主观描写法

带着主观感情或者以独特的视角去描写一个人或一件事,这种描写方法就是主观描写法。这类描写实际上包括描述人物、事物本身和作者对人、事的反应两个层次的内容。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肖像描写:“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风神潇洒”“光芒四射”显然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或者说是心理反应,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外貌也就着重于表现他“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的神采。这种主观性的描写就不仅展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梁启超的形象和风范,也流露出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佩和赞赏之情。

二、对比描写法

把文章要描写的两个人、两件事或者一个人、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以达到突出和强调的目的,这种描写方法就是对比描写法。对比描写可以让读者在对形象的感受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对比描写的方法和角度多种多样,如《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遇难的情形,详细描写了三个女子临难时从容应对、互相救助的场面,同时揭露了执政府的凶残暴虐,这是将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描写;“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是议论性对比:感叹号以前的长句言“三一八”惨案中的被害者,感叹号以后的句子说“三一八”惨案中的刽子手,它们写出一个具体场面中的正反对比双方,一方面赞扬了被害者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伟大,一方面痛斥了刽子手屠杀赤手女子的卑鄙渺小,这就把作者的爱憎感情表达得十分明确。

三、直抒胸臆法

所谓直抒胸臆法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意愿、情感用清楚明白的文字直接说出来。可以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也可以由作者直接发表议论或抒情。其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如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就比较多地使用了这种方法:“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巴金对小狗包弟真挚的爱与怀念之情,对做过的违心事的反思与谴责一律直言不讳,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四、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1.比拟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更有利于营造意境,表达深意。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作者所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进而产生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运用比拟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这种情感突出地表现出来。如梭罗《瓦尔登湖》:“一条鱼跳跃起来,一个虫子掉落到湖上,都这样用圆涡,用美丽的线条来表达,仿佛那是泉源中的经常的喷涌。它的性命的轻盈搏动,它的胸膛的呼吸起伏,那是欢乐的震抖,还是痛苦的颤栗,都无法分辨。”瓦尔登湖并没有灵魂、意志或感觉,而这里像描写人的生命一样描写湖,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瓦尔登湖虚拟的生命力,让人觉得亲切自然。这样的想象性描写既映现了作者心境及物我互“观”,又表达了对生命的丰富体验及对瓦尔登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2.选用不同的事物打比方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梭罗《瓦尔登湖》)这既是写实,又是以脸面作比,通过设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湖的表情。文段用“眼睛”比喻“湖”,“睫毛”比喻“森林”,“眉毛”比喻“群山和山崖”,生动形象,画面鲜明生动,表达出了梭罗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瓦尔登湖浓烈的喜爱之情。

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6

一、注意写景层次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只有选择恰当的写景层次,文章才能条理清楚,层次井然。常用的写景的层次有以下三种:

其一,要注意总体和局部的关系。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很好地处理了从总体到局部的问题。首先鸟瞰全城的全貌,然后饱览一城山色、雪后初晴,再把读者领到垂柳边,领略济南清丽秀美的景色。

其二,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如,沈从文的《边城》中对酉水景色的描写“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由低到高,层次井然,脉络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其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描写“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就是由近及远,由近处的荷塘写到荷塘四面的树,由树写到远山,层层推进,一目了然。

二、善用写景技巧

1.妙用修辞法。景物描写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能让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能把文章描写的景物变得更加形象。如,高考佳作《美丽的月牙泉》中“四面环山温柔地拥着一弯新月,她是这样清澈宁静,是这样深情婉约。分明是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却因何在大漠瞩望千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出月牙泉的婉约迷人。

2.动静互衬法。也就是以动衬静,静中有动,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反衬“林”的清静,以“鸟鸣”反衬“山”的空幽,有声反而收到比无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另外,像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运用了动静对照的手法,在一“关”一“出”的动静冲突中,凸显出春光难锁,溢出园外的蓬勃的生命激情。

3.虚实相间法。景物的描写,有实有虚,实景的描绘是必要的,但不止是摹貌,还要传神,就需要加以想象,用虚写的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种想象的笔法,使景致更丰富,更传神,更具人情味。

4.对比映衬法。就是充分运用对比、烘托手法来描写景物。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写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特异的地方,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描写,以南国之秋“来得慢,来得润,显得淡”的特点,反衬出北国之秋更为醇厚、浓烈的味道。

三、长于抒感

写景常常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1.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也在文章开头,在奠定基调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一段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