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范例6篇

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范文1

梁挺:连环企业创佳绩

梁挺出生于上思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读初中时,父亲就下岗失业了,但他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先后就读于广西航运学校和广西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他不等不靠,寻求自主创业,近年来,接连创办了丰林开发、汽车运输和农业开发等3家公司,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近500人。

上世纪90年代末,速生桉丰产林种植在上思悄然兴起。梁挺瞅准商机,不辞辛劳骑着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走村进屯入户,与村民联系、协商山地租赁承包,并多方筹措资金,与朋友合伙创立了自己的速生桉丰产林种植基地。打那时起,他整天穿梭于十万大山的山山岭岭,与山为伴,与林为伍,耕山创业,1999年至今,先后租赁承包山地造林7600多亩。

2005年春,梁挺种植的头一批速生桉得以砍伐销售。这年,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在收获成功喜悦之余,他也意识到自己生产的木材送给别人加工,不划算,太亏了。于是,他决意开办木材加工企业,实行“自己原料自己加工”,以增加生产效益。说干就干,刚砍完木头,他就筹足资金,到工商部门申领了执照,创办了上思县丰林开发有限公司,自己当老总。至今,他的公司已拥有年产4万立方米单板、6万立方米胶合板的生产规模。为解决木材和林木加工产品的运输难题,他又于2007年办起了上思县彬彬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注册各种车型300多辆。这样,在十多年时间里,这位返乡创业的小伙已成功打造了“造林、加工、运输”一条龙经营、效益倍增的多个生产项目。

然而,梁挺的创业之路永无止境。2010年,他根据肉类市场需求,又开办了上思县万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肉牛繁殖养殖基地,从外地引进良种黄牛200多头饲养,目前已发展到了300多头,拟建成年产1000头的肉牛养殖规模。

梁挺在收获创业成功的同时,还不忘热心回报社会。他组织公司团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经常到思阳镇江平小学慰问30多名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近年来,他在助学、扶贫、帮困等方面做了许多善举,累计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6.5万多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梁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诸多金灿灿的荣誉。他先后荣获2010年“广西青年创业榜样”、2011年防城港市“十佳诚信人士”等殊荣,最近,又被防城港市推荐为2012年度全市“十佳爱心人士”评选候选人。

黄子健:带富一方领头雁

2002年秋,黄子健大学毕业后曾到广东打工。经过近一年的打拼,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相当不满意,觉得自己的知识没能派上用场。此时,电视上播放的大学生奔赴乡村,积极投身火热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故事,让他怦然心动。2003年5月,他毅然辞职返回自己的家乡上思县在妙镇联合村百岽屯,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黄子健的家乡位于上思县城西部,地处丘陵地带,坡度较小,红壤性土质,适合各种农作物种植。回到故里,他结合自家拥有70多亩土地经营权的实际,大力开发甘蔗种植。

万事开头难。一下子要种植几十亩甘蔗,生产资金、种子、机耕、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困难,但这些都没有浇灭他创业的决心和勇气。没有资金,他就向亲戚朋友借或向银行贷;缺乏种植经验,他就向县糖业局的技术人员或老农请教。从2003年10月开始到次年的3月,经过100多天的苦战,他终于完成了头一茬40亩的甘蔗种植。年尾,他又一鼓作气,继续开垦种植第二茬。到2005年,黄子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达78亩,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甘蔗生产基地。

为提高甘蔗单产效益,他采用良种良法栽培新技术,多方引进高产高糖高效的“新台糖22”、“桂糖02-901”等台糖、桂糖、粤糖系列甘蔗品种种植。2006年冬,他又拿出1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铁牛”(拖拉机)搞机耕作业,除了方便自己,还为当地村民提供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种蔗效率。近年来,他还利用糖厂的甘蔗废液喷施甘蔗,较好地增强了土地有机质,获得了高产稳产低耗,平均甘蔗单产达6吨多,年创糖料蔗入厂500余吨,被村民誉为种蔗大王、致富能手。

2008年8月,经群众推选,黄子健当上了在妙镇联合村党支部副书记。2011年8月,村“两委”换届,他又当选了村党支书。当了村官,他不负重托,采取“三举措”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一是做强甘蔗产业。发动村民用96%的农用耕地种蔗,面积达1.72万亩,年创糖料蔗入厂9万吨左右,位居在妙镇之首。二是发展第三产业。依托七门圩场和交通便利等优势,组织农民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建材、建筑等经济产业。全村现从事三产560人,人年均增收3万多元。三是开发劳务经济。有效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外地就业创收,目前,全村外出务工和进城创业共730人,占总劳动力的39.5%,年创劳务经济收入1500多万元。

如今的联合村,农民的日子过得甜甜美美。2012年中秋节前夕,广西电视台专门派出记者对黄子健支书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2011年,他还被评为“广西青年创业榜样”,多次荣获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凌振:打工返乡建畜庄

“我的徒弟如今有的都当上师傅了,月薪六七千元,但我回家发展养猪一点都不后悔。”说起自己返乡创业,凌振一脸愉悦,充满自信。

凌振是上思县叫安乡百包村的一名回乡大学毕业生。他虽然只有30来岁,却有着不平凡的工作与创业经历。他1999年大学毕业后即赴深圳打工,2004年自费到马鞍山钢铁厂进修,2005年到防城港市一家钢铁厂务工,2006年返乡创业,办“集成畜庄”,大力发展科学养猪业,一跃成为广西防城港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个人”、“青年科技致富能手”、“广西青年创业榜样”。

自主创业范文2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自主创业范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从事自主创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专利发明的65%、技术创新成果的75%、新产品开发的80%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无论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是从创新投入、创新效益来看,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开发投入、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可从内、外两方面来分析。

(一)影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问题

首先,缺乏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实行对大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各类创新项目及创新基金大多面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即使有少量的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由于缺乏政策保障,导致创新的效果不佳。

其次,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中小型企业即使有创新能力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

最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目前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服务质量都不尽人意,阻碍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环境问题

首先,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R&D投入的力度很小,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1%,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R&D投入,以致靠仿造度日。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消化吸收不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进入良性循环,总体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

其次,自主创新人才短缺。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因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人才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最后,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的交流合

作。

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在落实国家、地方政府已有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针、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政策,建立贷款担保、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

2.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联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联合研究开发。还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途径,使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转移和扩散,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打开有效通道。

3.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先进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要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技术信息、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

4.中小企业要建立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一要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要有计划地落实到位,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二要明确自主创新战略目标,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打造自身专利及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自主品牌,为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开辟新的途径。三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给予股权、期权等奖励。四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5.中小企业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小企业应把创新教育、职业培训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王勇.浙江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北方经济.2008(4)

[2]肖智润.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问题探索.2006(10)

自主创业范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政发〔20**〕76号)精神,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加快“富民”进程,现就鼓励、扶持初始型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育自主创业主体

1、在法律、法规许可行业内创办企业实体,或领取个体工商经营执照从事初始型自主创业活动的本市户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新生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及“零就业家庭”人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均为鼓励初始型自主创业的扶持对象。

本通知所称初始型自主创业,是指扶持对象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宁创办企业实体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首次实现自主创业的实践活动。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自主创业的扶持对象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降至3万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最低为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

3、自主创业的扶持对象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本市郊县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对于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以及农民进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流动商贩不再进行工商登记。

4、允许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形式作价出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出资额,经社会专门机构评估后,可由投资方协商约定,其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受限制,但是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知识产权经专门机构评估认定后,可以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投融资等机构贷款,银行、投融资等机构应予以支持,促进专利技术、产品的转化实施。

二、实施税费减免

5、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按照《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20**〕8号、*价费〔20**〕46号)的规定,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6、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日期是在其毕业后2年以内的,自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按照《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20**〕8号、*价费〔20**〕46号)规定执行。

7、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创办个体工商户,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收费项目。

8、对20**年底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9、对开展自主创业及家庭型创业的新生劳动力,凡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可享受再就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校大学生休学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或科技咨询类中介服务机构,可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其从事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在技术交易合同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后,报主管地方税务局备案,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0、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11、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12、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13、对个人或个体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且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征税范围的,其取得的“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4、提高增值税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个人、个体销售货物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起征点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

提高营业税起征点,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100元。

15、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或生产,享有著作权且经认定的软件产品,享受超3%税负退还增值税政策。

16、单位、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产品指种植、养殖、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动植物的初级产品。

17、残疾人个人提供加工劳务、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对残疾人个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

三、发挥财政引导效应

18、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按照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19、本市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开展初始型自主创业,且经营一年以上的,可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所需资金按人员户籍,分别由市、县(区)承担。

20、本市“低保”就业困难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开展初始型自主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但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个月不变,第7个月退出保障;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上的,保留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个月不变,第4个月退出保障。

21、本市农村“低保”户、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及农村单亲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依法自主开办个体工商户,创业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1000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22、实施“千名初始创业者培训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委托职业培训机构对扶持鼓励初始型自主创业对象中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可根据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由市、区县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3、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区县残联审核,由区县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拓展融资渠道

24、持《再就业优惠证》、《就业登记证》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城镇新生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经费或流动资金不足的,以及符合条件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现有政策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

25、在劳动保障基层所、站现有设立的小额担保贷款窗口基础上,在人事部门增设小额担保贷款窗口,对初始型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按照现有政策审核推荐贷款,方便大中专毕业生获得创业资金。

26、适当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范围,在原有微利行业的基础上,选择工艺品零售、小五金和水暖器材销售、租赁服务、个体运输、园林绿化、服装鞋帽加工制造、种植、养殖等符合政府产业导向、适合被列为扶持初始型创业者创业的行业,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27、加大对初始创业者的融资扶持,在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中安排200万元,用于融资补贴。担保公司对初始创业者的担保费按1%收取,不足2%的部分由基金补助。

五、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28、吸纳本市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按实际招用人数在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还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29、纳税人同时符合再就业政策和其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一项所得税减免税政策执行。

30、就业困难人员被各类初始型自主创业实体和劳务派遣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招用,享受原3年期限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期满后,与原企业续签劳动合同或被其他企业重新招用的,招用企业仍可按规定继续享受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收费减免等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31、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含6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含1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含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含1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2、对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随军家属占企业总人数60%(含60%)以上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33、为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占企业总人数60%(含6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34、对于新办的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凡安置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每吸纳1名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2年。

35、对在**行政区划内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或具有较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的前3年,通过对创业项目择优给予资金扶持的方式,促进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36、对安置残疾人单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凡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92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37、区县政府应充分运用各类资源,引导、鼓励新办贸易市场将其经营摊位,按一定比例优先优惠安排给初始型自主创业人员。

38、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创业载体建设,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的,政府给予适当扶持。新晨

39、加强公共、民办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的质量评估,将学员培训合格率、创业成功率和带动就业等情况纳入考核,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和培训经费补贴。

40、各级劳动保障、人事部门应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适合的创业小型项目,并优先、免费推荐给本市初始型自主创业人员,引导其开展自主创业和家庭型创业。对创业项目推荐方及创业中介服务机构,按《关于印发〈**市“1118”创业项目运作和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劳社职培〔20**〕4号)的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七、加强组织领导

41、强化各级各有关部门责任,把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市发展改革、经济、建设、劳动保障、工商、国税、地税、财政、人事、科技、物价、市容、房管、民政、人行**营管部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要加强协调配合、督促检查,认真落实各项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优惠政策措施,为初始型自主创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

42、建立相关统计信息制度,全面、及时反映全市和区县鼓励和扶持初始型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自主创业范文5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 常规化创新; 非常规化创新

一、 企业创新的概念体系与基本内含

从语义上讲,“创新”一词是泛指在某些领域(例如在政治、金融、文化和教育等)引入某种新事物从而造成积极变化。就企业领域创新而言,则具有二个基本层面的含义:广义企业创新与狭义企业创新。

1. 广义企业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综合”(new combinations)并引入生产体系,其目的是为获得潜在的利润。这种“新的综合”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引进新的产品;(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3)开拓新的市场;(7)生产资料或半成品的一个供应渠道,无论该渠道是否已经存在或首次被发现;(5)形成产业的一个新的组织。显而易见,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盖十分广泛,包含了一切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活动,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资源供应链等方面创新。这些创新有些可能与技术直接相关,有些可能与技术并不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广义企业创新是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的组合。

2. 狭义企业创新。狭义企业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它只包括熊彼特的广义企业创新概念中的(1)和(2)两项内容。从本质上讲,企业技术创新是“识别出经济上可行的发明”(如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者新服务),并尽一切可能将这些新发明引入市场,实现技术发明的商业价值过程,它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

事实上,技术创新是一个概念体系,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类别的创新。从创新内容的角度,技术创新可分为产品创新(如产品品种创新与产品质量创新)和生产方法创新(如工艺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从创新性质的角度,技术创新可分为三类:一是跟随创新,就是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引进、吸收与消化,在作一些创新,如韩国人在美国手机核心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来的CDMA手机创新;二是集成创新,就是把现有技术组合起来创造一种新产品,如复印机就是在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之上进行的集成创新的产物;三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就是指前无古人地提出创意和思想,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并取得经济效益。

3. 技术创新的特点。值得强调是,技术创新虽然与技术发明有关,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技术发明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来获得一定结果(如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有关新技术的构想或试验品。相对于技术发明而言,技术创新具有如下三个特点:首先,技术发明只是技术创新的起点,而创新是识别出经济上可行的发明,并且尽一切可能将这些发明引入市场,或者通过某些其他的方式来确保这些发明得到有效的商业应用,其目的是实现技术发明的市场化或产业化,并实现经济效益。其次,技术创新包含了技术发明成分,但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发明。从技术创新历史来看,除了重大的原始创新(比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包含了重大的技术发明成果,并且带来了产业革命外,大多数技术创新如集成创新和跟踪创新中重大新技术发明的成份就比较少了,但从发现技术发明的商业价值上讲,它们确实是一种技术创新。最后,技术创新是多种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发明创造只是创新中的一个技术性因素,它是由发明家来进行的。但是,创新是把技术上的灵感与商业上的努力淋漓尽致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涉及技术因素,还涉及资金因素、管理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非技术创新的支撑。

二、 企业创新中的“自主”的基本意蕴

保罗·克鲁格曼(1979)在其关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入分配的经典论文中指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模式主要受两类活动支配:创新和技术传播。似乎一个后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竞争实力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获得技术创新资源来获得支撑。但是技术进步上的“日韩道路”与“拉美道路”告诉我们,经济主体是依赖别人创新成果,还是依靠自己主动地进行创新来提高自己竞争力,最终结果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在吸收别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进行主动的再创新,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由后进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步入世界工业和技术强国行列。而后者则被动的吸收别人技术成果,结果仍处于落后的状态。二种技术进步策略的比较结果告诉我们,经济主体必须自主创新。

所谓自主创新,简言之,就是经济主体自己主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从本质上讲,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创新中一种战略选择,其基本的利益指向是本国和本国国民的利益,而不是全球或外国人的利益;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利益。因此,从中国国家整体利益角度上讲,自主创新就是指在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所进行的主动型创新活动。基于这种利益取向,自主创新可以进一步地分解为如下三个层次上的指向:

1. 创新主体指向: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从主体上讲,自主创新是相对于他人创新而言的,所以,自主创新在主体上就是指我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这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本前提,只有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创新,我们才能拥有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我国在全球新的分工结构中处于“大脑国家”地位。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形成了“大脑国家、躯杆国家、手脚国家”的分工,并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大脑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为基本战略,以生产知识与输出知识为主的国家,其共同特征是:其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其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其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其四,创新产出高。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20多个国家属于这类创新型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利用已有知识积累和科技领先地位及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处于“大脑国家”的位置,生产知识与输出知识,再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跑线的前端;大多数后起国家因为缺少科技实力和知识积累及优势产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处于“躯杆国家”或“手脚国家”的位置,只是接受知识或应用知识,最终只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进行更艰难的追赶。

就目前总体情况看,我国仍然处在“躯杆国家”的地位。截至2005年,我国国内申请人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仅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37%。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含金量”较高的领域、我国授予的专利多为外国公司所拥有。这表明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我国本土企业,别人生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这就谈不上自主创新。因此,强调自主创新,从主体上讲,就是中国资本控制下本土企业自己进行创新。只有自己企业进行创新,才可能拥有相应的创新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只能处于世界“食物链”的底端。

2. 创新性质指向:本土企业的积极主动型创新。从创新的性质上讲,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进步中的“拿来主义”而言的。技术进步中的“拿来主义”表现为对技术成果“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具体表现为:一是简单跟进型:单向引进——消化,对外国技术亦步亦趋,逐级跟进。二是被动引进型:就是通过购买外国先进设备、专利、图纸等技术创新成果直接投入生产,不进行消化和“进口替代”。三是合资引进型:就是试图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以期达到外资企业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这三种形式实质上是被动型技术进步战略,技术成果主导权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或行业,习惯于采取这种技术进步策略,结果是使我国某些行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泥潭。

自主创新本质上要求在“技术创新成果上不仅要求所在,还要求所有”。因此,这就不仅要求本土企业进行创新,而且必须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开展创新。它实际上包括二个层次: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创新和模仿基础上的再创新。一是自力更生型:在得不到外界知识和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从对基础原理的学习起步,基本上通过自身努力,综合国内资源独立发展出自己的技术体系。如我国的“二弹一星”等。二是模仿创新型:就是在高强度消化吸收情况下,进行自主开发,以取得市场优势,同时向前端基础应用科学延伸。如韩国、日本企业创新模式,这二个国家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却要花比引进项目费用多3~10倍的钱来消化吸收,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这二种是主动型技术进步战略,技术创新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本土企业拥有自己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3. 创新能力指向:本土企业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自主创新的最高境界就是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上的自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质上是本土企业(包括行业和国家)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本土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具备了这种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具有了持续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理由是:其一,技术并不仅仅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人工制品”,而且也是被组织所掌握的诀窍、惯例和程序。物质形态上技术成果会随着“外溢效应”逐渐消失,但是内生于本土企业里的不断发展的创新能力却是持久的。因此,决定企业持续竞争力并从技术进步中得到长期回报的重要保证往往是企业具有的动态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对某种特定发明的持久控制。其二,也许物化在设备上的技术可以买到,但是,决定本土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未来命运的创新能力是绝对买不来的。创新能力只有由本土企业组织内生地发展出来,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其三,许多在创新活动中居于前沿的外国公司有时又会有步骤地散布创新成果,其用意当然不是为了帮助本土企业提高竞争力,正如鲍莫尔在分析西方大型企业向外自愿散布专有技术内在动机时所指出的,他们自愿散布专有技术当然是为了“得到一份适当的回报,或者是牵着竞争者的鼻子走。”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散布技术的要害:能封锁时就封锁,让你技术无法独立;当你有望发展出独立技术时候,就急忙将技术转让给你,延缓技术进程。其实,他们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阉割”本土企业乃至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拥有自己相对独立而全面的经济体系,以及与此相适宜的相对独立而全面的技术支撑体系,这是大国实现独立和主权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构建这个独立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微观基础就是本土企业群体要成为创新主体,重塑本土企业、行业乃至整个民族持续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历史告诉我们,创新能力只能内生于我们本土企业组织内部,别人无法依靠。依靠别人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转贴于

三、 企业创新中的大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熊彼特曾经用诗的语言指出:“不断的创新就像是跳动的琴弦,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那么,究竟是谁在拨动创新的琴弦呢?这在企业创新理论上似乎一直存有争议。在熊彼特创新命题中,“拨动创新琴弦的正是那些领导市场的巨型公司”。谢勒尔(Scherer,1980)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革命性创新成果(如白炽灯、无线电电报和电话、同轨通讯卫星和计算机等等)并不是由成熟的大企业,而是由独立于成熟大企业之外的新兴企业推进的。《改变世界的13位男性》作者兰德拉姆提出的“创新悖论”似乎也证明谢勒尔的说法:即在大规模的产品创新和概念创新中,产业巨子和专家从来未能走在创新的前面,反而却是初入门道的创业者,如盖茨、乔布斯、特纳、海德等企业家,他们来自民间,特别是他们根本不是已有大型企业(如IBM、GMC等)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争论实际上提出一个谁是企业创新中主体的问题,也是我们理解企业自主创新中企业主体内含的基础以及我们的政策取向问题。

实事上,企业创新中主体问题体现了人类知识积累与创新的二种基本范式。根据创新活动是否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种常规化行为,可将企业创新的分为两种基本范式:一是“成熟型企业的常规化创新”;二是“创业型企业非常规化创新”。

成熟大企业常规化的创新是指大型企业日益接管了技术变革的过程,将其从一个间歇而且不确定的发现过程,转变成接近于常规化的企业内部事务,由大公司中指挥很多其他事务的科层机构和管理过程来控制。这种创新范式如图1所示。

这种典型的“熊彼特创新命题”中的大企业创新范式的特点是:(1)创新来源的内部化:大企业往往是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中央研发试验室,将经济中的一部分研究与开发活动变成了一种内在的、有管理的、有控制的过程;(2)创新管理的事务化:创新活动中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越来越下降,“技术进步越来越成为受过专门训练的专家小组的业务”;(3)创新资源投入的程序化:表现为企业系统地决定要在研发中投入多少资金,在这个领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竞争对手往来,甚至系统地决定公司的实验室应该发明些什么;(7)创新成果的可预测性:常规化创新常常偏重于生产工艺和产品中的稳步和持续的技术进步和改良、提高可靠性、增加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以及开发产品新的功用方面。

创业型小企业的非常规化创新是指独立大企业之外的创新者通过创业形式所从事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范式如图2所示。

这种创业型企业创新范式的特点是:(1)创新与创业密切联系在一起,创业是创新的实现形式,即一旦一个新的技术发明被证明是成功的,发明者或者与之关联的企业家通常会通过创立新公司来提供新的产品实现创新;(2)创新活动往往来自民间,不存在类似于大型企业的复杂科层机构的控制和常规化创新的压力,成功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好奇心、异想天开和胆识,以及得益于那种“有启发而自由”的社会氛围。开创微软时代的比尔·盖茨与开创Google时代的佩吉与布尔等就是在“有启发而自由”的社会氛围里成长、思考并创造着的企业家;(3)创新成果往往具有一种革命性影响,要么开创一个新产业(如比尔·盖茨),要么开创一个新的市场(如汤姆·莫纳汉)或完善交通(如本田宗一郞)等等。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无论是成熟的大型企业,还是创业阶段的小企业都是“拨动创新琴弦的”主体和创新来源,只是它们在创新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创新范式。这二种创新范式形成了技术创新中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专业分工。正如威廉·鲍莫尔所说,“它们都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不过存在着可预测的专业化趋势:企业家提供更加不同以往的、突破性的创新,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提供对那些突破性成果的进一步的改进,从而使之更有用。这样,这两种类型的创新企业扮]了超加性互补(Superadditive Complemenany)的角色,从而经济增长在这种分工下显著提升。”

因此,在把我国构建成创新型国家战略中,无论是成熟的大型企业,还是创业型小企业,他们都应是我国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创新主体。我们不仅要重视大型企业的常规化的创新,鼓励大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使创新常规化;同时,也要在全国培育创新文化,为那些独立于大型企业之外的创业型小企业创新提供适于其成长的“有启发而自由”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威廉·鲍莫尔.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创新机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3]傅家骥,雷家骥,程源.技术经济学的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自主创业范文6

(一)资金来源多为父母提供或者合伙

在创业资金的筹集方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都希望父母提供支持或者与朋友合伙筹资。而对银行贷款则表示出很少的兴趣,多数人认为银行贷款不好申请,申请手续还比较复杂。

(二)创业影响因素:资金缺乏最为关键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资金”、“人脉关系”、“市场环境”和“社会实践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缺乏资金,占61.5%;其次是人脉关系,占52.3%。资金始终是困扰创业者的主要因素。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资本市场又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加上创业风险较高,所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大学生创业兴趣不大,不愿意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这些因素使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的外部来源,只能靠内部融资,融资渠道少是大学生很难获得资金的重要因素。被调查学生也表示,人脉关系在创业中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人脉关系包括经销商、进货商、以及与政府、银行等部门形成的关系网。整合人脉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提高办事效率、拓宽经销渠道,更有利于快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然而,社会资源往往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创业者所最为缺乏的。除此之外,“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吃苦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被认为是影响创业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三)对于国家相关政策不太关注

当我们问一些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郑州市、河南省以及国家都出台了哪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时候,他们通常的回答都是不太了解,多数人都表示也不太愿意主动申请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很多人认为,国家政策固然好,但与自己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享受不到相关的优惠政策。

二、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自主能力较差,上学、生活和工作都是受家长支配,自己没有一个职业规划。而多数家长认为,进入了事业单位或者考上公务员,吃“公家饭”有个稳定的工作才是前途,才算有体面。而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家种地、养猪、摆地摊、做小生意等会被别人看不起,父母也觉得说出去不好听,好像找不到工作似的,也极力反对。不仅家长、不少大学生也认为找工作才是第一选择,创业是逼不得已的最后选择。传统观念使很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最终放弃最初的梦想。

(二)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很多大学生因为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毕业之后束手无策,从而放弃创业想法。所以创业教育应该在上学阶段就应该实施。在一些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了,比如日本和法国,因为学生从中学甚至小学就有了创业意识的培养,所以他们可能对创业有了很早的准备他们很早就有创业的思想准备。而我国通常把创业教育放在了大学阶段,一般在大三、大四学生快毕业的时候。而且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备,很多高校开有的相关课程多为“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之类,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和学科体系。创业教育师资也比较缺乏,很多教师因为长期在高校任教,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所以就没有实战经验。虽然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专门辅导,但由于缺乏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就业指导课程当做选修课、考查课对待,重视程度也不够。因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较晚,加上缺乏系统完备的课程教育,也就难以培养出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创业意识,大学生不愿意和不敢自主创业也就自然而然了。

(三)缺乏资金和实战经验

资金永远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困扰很多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问题,更何况是没有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大学生没有创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更缺乏技术专利,所以创业风险比较大,所以大学生创业者很难通过银行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虽然有些大学生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一些政策性贷款,但毕竟是少数,很多大学生都是靠自我积累,先工作几年,等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去创业。“融资渠道”匮乏、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四)缺乏创业技能

大学生想创业的多,知道如何创业的少。大学生创业能力差,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创业教育薄弱。现在许多学校都在组织学生搞创业大赛,更多的是在教创业意识,而不是创业能力的培养。此外,许多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但因为在学校里没有受到过创业教育,根本不知道怎么创业。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和潜能。很多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禀赋,经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创业训练,会有所发明创造,甚至拥有知识产权,再通过风险投资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作用,就能完成知识的转化,但这些技能在高校教育中是“缺失”的。

(五)扶持政策难兑现

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很多地方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内容包括减免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具体规定。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在2013年10月10日也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对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多项新政策。但一些大学生反映,这些规定真正落实起来程序繁杂且非常艰难。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不是门槛高够不着,就是形同虚设兑现不了,操作不透明和政策落实不到位使政府的政策形同虚设。例如,有的创业者在申请政策补贴时候,相关部门就要求提交数万字的申请资料和800元的申请费,在等待审批的近半年时间内,相关单位没有派人上门实地考察企业,也没有人询问企业相关情况,最后就接到了不予批准的通知。而很多企业则是通过付费中介才成功申请到了资金。在政策优惠的实施上,因为大多的创业者没有相当的“关系”,所以很难取得多个部门的认证。

三、大学生实现创业梦的一些建议

为实现大学生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变,帮助和扶持一批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我们认为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创业环境

一是是要为自主创业开辟一条快捷有效的“绿色通道”。各职能部门要对自主创业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缩减审批时间和提高审批效率;二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增强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实施并严格落实支持创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减轻创业者的经营负担,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严格落实;四是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大力发展为创业者服务的中小银行,增加创业者的融资渠道。

(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一是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健全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包括初级到高级教育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二是要发展多元的创业教育培训机构。不仅要发展各种正规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还应该积极培养民间举办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机构,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三是要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课程当中;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四是要培养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目前在我国的创业教育中,优秀创业师资缺乏,而师资力量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创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三)大学生创业内在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