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范例6篇

测量学

测量学范文1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教学要求有了变化,在新课标中:一是重视量与测量,加强了测量实践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量的实际意义。二是强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三是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估计教室的高度”等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四是削弱了单纯平面图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把单纯的几何计算融入直观和反映空间概念的问题之中。

此单元的重点问题是学生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周长和面积意义;会估算物体的长度及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难点是需要学生建立1厘米、1米和1厘米2、1米2的正确表象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和理解,比如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然后通过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据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的边线等不同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的教学。对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意义的理解,则变抽象为具体,找到合适的参照物进行教学,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测量学范文2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现代的教育者在教授学生时,不能停滞在单纯地传授知识的阶段,而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测量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的学科。据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学研究委员会的统计,在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中,有400余所以上开设“测量学”课程[1]。在学科和专业教育中,它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很重要课程。笔者在《测量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的尝试。 一、理论教学中 1.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前沿信息 因《测量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测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教师应不断学习,掌握测绘科技的发展动态,适时地将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观念、新方法,不断地引进和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了解测绘学科的新发展。同时,学生应经常参加生产实践,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充实到学生的理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吸纳,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例如:在讲解“水准测量仪器”内容时,先介绍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后介绍智能化数字水准仪,三种设备同时介绍,既讲明三个仪器的共同测量原理,又说明各自的区别,使学生理解一代仪器的不足正是具有特色的新一代仪器产生的创新点。这种讲授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师应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求解的内在动机,而不能让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例如:当讲到视距测量的时候,以“如何利用经纬仪塔尺等仪器确定某建筑物的高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资料。当然,在教材中现成答案是不存在的,须经过学生综合分析理解,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再做总结性讲解。学生通过主动求解掌握知识,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会学”而不是简单地“学会”。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结合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来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公式推导及图表等内容,将繁琐和抽象的讲解变成形象和直观的视听信息,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多媒体教学不仅内容更加形象化、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还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课后老师将电子讲稿提供给学生自学、复习。 同时,教师还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资源网站,,引导他们去访问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电子邮件、BBS、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解答释惑,形成师生交流、亲密合作的良好氛围,使网络成为学生自学、师生交流的第二课堂。 二、关于实践教学 测量学是一门既强调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锻炼的学科,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在各学科和专业中测量学作为技术基础课,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要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包括基本仪器的操作、基本测量方法、基本计算能力、基本绘图能力和撰写实习报告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课间和教学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测绘工作环境一般来说都比较艰苦,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很好的锻炼。通过测量实习,增强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协调一致的精神。 1.严谨有序的课间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学习测量学理论期间,教师有计划地安排课间实习,以配合理论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间实习要提出实习要求,明确实习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学生通过课间实习养成严谨、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课间实习还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熟记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实习过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观测精度。另外也要适当安排一些创设环境问题的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做三四等水准测量实验之前,提出“为什么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比普通水准测量精度高”?同学们带着问题细心实验并从中找到答案。 尽管他们的答案不一定准确、全面,但是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教师在课间实习中,要做到全程监控,随时指导。学生动手前,教师先做示范,保证学生动作的准确无误;学生实习中间,教师要随时校核其步骤与结果,纠正其不良习惯和非正规动作,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做完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团队合作的教学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测量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以组为单位进行,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任务很难,需要组内人团结协作,团结协作的能力决定了一个组的工作效率。通过实习,学生将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从而有意识的调整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更加适应环境,更好的与人合作。 #p#分页标题#e# 在测量学实习分组上应考虑人员的组合问题,使他们在互相帮助下共同完成既定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把实践课的管理权下放给实习组组长,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另外,在各组间进行学习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实习过程中的激奋水平,使学生超水平地完成任务。 测绘工作环境一般来说都比较艰苦,这对学生的意志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测量实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协调一致的工作作风。 3.教师应把握“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要实现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前台”走入“后台”,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在各组间巡视,不是直接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热情地鼓励和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来独立地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众所周知,在测量工作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若不超过测量规范中的容许误差,其测量成果是合格的,否则,需要返工重测。有些学生有可能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私自变更原始数据,变超限为合格。如果此类事情发生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有生命安全问题。因此,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学生今后从事测绘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三个结合”[3],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业与品德相结合,通过多维化、综合化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严谨、求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从另一方面看,教师也必须不断地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测量学范文3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水准测量,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专业的主干课程,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普通水准测量以及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以期找出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提高水准测量教学效果的办法。

一、教学对象。我们教学所面对的高职学生,学习比较情绪化,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内容枯燥的东西则学习效率较低。他们的自尊心强,有一定的进取心,不甘落后。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能找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他们在进校时就已经知道或者被告知自己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职业定向性比较明确,对技能操作类课程比较感兴趣。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不可盲目地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水准测量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水准仪的测量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水准测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程测量工作作风,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做准备。

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特意给学生留有一定思维空间。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中进行。现场演示教学法直观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学习方法。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应当采取实践法和练习法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对新知识进行构建,而且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课程重要性讲解、解析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演练、课题延伸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

1.课程重要性讲解。

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问题,水准测量能解决那些工程问题?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播放相关施工视频和图片解答问题。

该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片展示,播放视频等,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水准测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复习:高程,高差;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与实训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其参与教学,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提问:高程和高差有什么联系?并告诉学生水准测量原理将解决这个问题。这种任务驱动教学能引起学生对本堂课重点知识的注意,并引入第二环节(解析水准测量原理)。

2.解析水准测量原理。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进行水准测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将是非常有效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其团队意识,能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发散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信心和准备。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当中的动画,演示水准测量的过程。设计意图是通过给学生演示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演示中学习,感受课题内容,避免枯燥生硬的教学氛围。再带学生看图巩固理论,并顺势提出――“进行水准测量演练”,进而引出下一个环节。

3.水准测量演练。先由教师现场演示水准测量的过程,再由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在现场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指导。

4.课题延伸。提出问题:水准测量的一个测站能测到的最大高差为多少?由学生思考。设计意图是通过演练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思维得到发散,培养他们在工作中观察、思考的习惯,以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5.作业布置。

1、利用高差、高程的相互关系推求视线高法水准测量的公式。设计意图:与第一个环节的问题相照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水准测量的原理,进而达到本堂课的知识目标。

2、思考:连续水准测量该怎样进行?推求连续水准测量的公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会”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水准测量。

六、教学效果评价。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应从学生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观测时间、观测精度和小组评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来检验教学效果。这样做不管是对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从评价结果中找出有待改进的的地方,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学生从评价结果找到自身的差距,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更加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

七、结语

水准测量的学习有其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水准测量的学习规律,了解学生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就能真正学习到水准测量专业知识,掌握水准测量方法,进而推广到其它测量知识的学习,甚至其它课程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测量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长度测量

一、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思路

对比以往教学大纲中长度测量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中关于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让学生体会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对周长含义的理解、重视估测的教学。下面,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为例,对小学阶段长度测量教学的改革加以具体阐释。

(一)让学生体会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从测量结果获得的途径看,长度测量主要有直接比较和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两种方式。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教学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在对长度概念具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直接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但是这种直接比较是长度测量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如果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更为精确的描述,则需要对测量长度的结果进行量化,量化的首要基础就是长度单位的确定,这也是长度测量得以实施的基本要求。

教材在二年级上册特地安排了“长度单位”的单元。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并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鉴于此教学目标,教材在编排上尝试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物体作为长度单位(非标准测量单位)来进行测量,并用该测量单位与被测物体进行比较,然后确定该物体有多少个测量单位。学生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对长度测量的基本过程,如确定测量的起点与终点、测量单位的可重复性等有所了解和体会。之后,在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时,因选择的长度单位不同,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不同的边两个人量出的数据怎么相同呢?”,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在解决冲突、达到认知一致性的过程中经历长度单位的统一,并充分体会长度单位“标准化”的便利性和必要性。

从以上教材的编排中可以看出,让学生了解建立标准测量单位的现实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从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出发对建立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同时,该编排也突出了数学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强调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非常熟练,但是面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没有给出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一些不熟悉的图形,有的学生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周长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几个特殊图形的周长计算上,导致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存在局限性,没有掌握周长的本质含义。

二、关于长度测量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上面对长度测量教学改革的分析,现提出几点关于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选择长度单位的教学顺序

目前许多研究者根据测量产生、发展的过程,提出长度测量的教学应该遵循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具有充分的理解,被很多国家的教师所采用。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儿童的标准测量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学顺序之末,因为使用非标准的长度单位需要学生同时关注单位的大小、数量以及二者的关系等因素,如果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非标准长度单位的策略,显然他就能够用一把尺子正确地进行测量。

针对上述不同的研究观点,在教学实践中也相应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有的方案主张应该先学习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这种顺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而且能够让学生直接掌握标准的测量过程。关于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可以通过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所了解。有的方案则倾向于按教材中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先借助各种非标准长度单位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认识直尺,学习厘米的意义,进而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意义,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选择教学顺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教学顺序,教师均可以结合古今中外有关测量制度演变的资料,帮助学生明确标准长度单位统一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认识长度单位统一的伟大价值。

测量学范文5

1.教学目标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以地球科学、空间信息科学(遥感、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为特色,现代测量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融合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习及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学习测量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现代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普通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普通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功能、精度和使用方法;同时对测绘的新概念、新技术、新设备能有一定的认识[3]。

2.教学特点

(1)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相关学科知识复杂,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公式以及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除板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文字、图片、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现代化素材,形象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示课程内容。(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测量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实验两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32个学时,课堂实验16个学时,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适时安排课堂实验,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巩固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3)以集中实践教学为补充。《现代测量技术》课程除了有课堂教学和课堂实验外,还安排了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集中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内容过多导致学而不精

《现代测量技术》课程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目前现代化的测量方法、原理以及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目前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不仅包含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数字测图等测绘基本知识,还包括施工测量、水利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测量等[3]。这些教学内容是测绘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对于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而言,仅仅通过几十个学时的教学来掌握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后续开展测量相关课程也不利。

2.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答疑融合度不够

《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授课基本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保证很好的课堂出勤率和学习状态,但课后的辅导答疑却少有学生能主动参与,而且由于高校教师特有的授课特点,课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也较少,导致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最终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实际与实验方案设计存在差异

根据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有两周的“全站仪和GPS测量定位”实习,但由于学生基数大、仪器设备有限,因此集中实习效果往往与设想有很大差距。另外,《现代测量技术》集中实习时间均安排在课程结束后学期最后两周时间,而这两周又恰好是学期末课程考试的集中时间,因此,很多学生会在集中实习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考试上,而把实习任务草草了事,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实习效果,最终影响对本门课程的综合掌握。

三、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删除过时及与专业关系不大的测量知识,融入测量新知识、新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习,让学生真正掌握测量基本知识,并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2.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传统板书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答疑网络化。首先,将与《现代测量技术》课程相关的图书、网络资源、参考资料、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下也能更多得了解测量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立讨论组,授课老师可以利用平台布置课后习题,学生不再提交纸质答案,而是利用平台解答问题,有效提高习题批改率;第三,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留言,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解决老师和学生传统的“上课授课、下课无缘”的状态。

3.变更实践教学安排

测量学范文6

一 、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实习要求:

(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4)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学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采用边教学边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由老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普通水准测量(2)四等水准测量(3)纵断面测量及绘图(4)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5)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一)普通水准测量

(1)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i,选择有一定长度、一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1人观测、1人记录、2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

2、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BMi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记为ZD1或TP1)作为前视点,在ZD1处放置尺垫,尺垫上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距后视点、前视点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按粗平、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数a1,记入记录表中对应后视栏中;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精平、读数b1,将前视读数记入前视栏中.(本次实验只读水准尺黑面).

3、计算高差=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4、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的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5、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6、成果校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12 (mm),式中n为测站数.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2)注意事项

1、立尺员应认真将水准尺立直,注意不要将尺立倒.并用步测的方法,使各测站的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

上一篇坐收渔利

下一篇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