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信息范例6篇

微博信息

微博信息范文1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信息传播模式;话语权力中心

一、引言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着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二、“社会网络”:微博传播的底层结构

微博传播呈现的是裂变式的传播,这是对信息传播模式本身的观察,但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模式,需要从信息传播的底层结构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微博信息传播是由分散的网民自发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微博平台的传播不是像传统网站那样的自上而下、点对面的平台,人们更多的是在某些网络的“节点”中信息,这些信息要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必须有一种传播的网络。如果深入研究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些节点上的信息的扩散,很多时候依赖的是人们的“社会网络”。

1、社会网络的含义及微博中的社会网络

在社会学中,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指的是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及其间关系的集合。通俗的说,个体的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与他有各种交往、互动关系的其他个体与他自身构成的一个集合,在网络中,每个网民都可能有自己的社会网络。

即时通信、SNS、微博等使个体的社会网络比传统的BBS型论坛的交流方式更明晰,因此,在这些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受社会网络的影响也更为突出。而与即时通信和SNS相比,微博平台上的公共信息传播更为普遍,由此调动的个体的社会网络更为广泛,不同个体的社会网络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明显。在迄今为止的网络应用中,在以社会网络为信息传播的基本结构方面,微博表现得最为充分。

2、社会网络基础上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

深入认识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个体传播能量的要素,即如果先不考虑信息本身的属性的话,个体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能量以及影响力,与个体的社会网络的某些指标以及整个平台上的相应机制相关:信息者的社会网络越大,强联系链条越多,联系越频繁,联系对象的传播能量越强,那么他的信息的传播面就可能越广。如果从社会网络分析图上看,有直接的线连接起来的节点之间是强关系,而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弱关系”。

(2)影响信息扩散效果的要素,即对于某一个具体的信息的传播来说,基于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是以一个个节点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是沿着人际网络的路径来扩散的,每一个节点都在起着“把关”的作用,传与不传,每个节点做出的每次选择,都直接影响了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效果。这些选择既有可能是基于对信息价值的判断,也有可能是基于人际关系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

三、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事实上是将传统的SNS与即时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变种。与依靠信息架构的传统门户网站不同,微博是WEB2.0时代典型的网络应用,它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用户产生大量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和体验。用户的规模和用户体验是相辅相成的。依照社会软件蜂巢模型,Gene Smith研究发现,与其他类别的SNS相比,微博在身份(Identity),状态(Presence)、关系(Relationships)、交流(Conversations)、小组(Group)、名誉(Reputation)、分享(Sharing)这7个要素中更专注于“状态”要素。

四、话语权力中心:微博传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尽管微博平台上的社会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对于信息传播产生影响,但是,其中一些节点的作用更为关键。它们对于整个传播格局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节点就是前面所提到的话语权力中心。

1、微博平台上话语权力分化的表现

法国学者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福柯更多地是从政治权力的角度来谈及话语与权力的关系。

但是,在今天“话语权”一词被普遍通俗化地理解与运用,它更多的时候就是指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借此影响他人的“权力”。从现实观察来看,微博上的权力中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体现在稳定的个人传播能量方面,另一类体现在某一条信息的传播方面。两者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等同。

2、微博平台上话语权力中心的作用

微博平台上话语权力中心的出现,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内容、过程与效果。这些权力中心,对于微博平台上的议程的影响是明显的。这既表现在作为个体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层面,又表现在作为集体的强势权力阶层的整体影响方面。按照物理学的规律,由各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势能,相对位置高的物体势能大,做功的能力强。如果一个网民处于权力的高层,那么,他通常会有更大的传播“势能”,传播能力更强,多数情况下,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而处于低层的网民,则在传播方面处于弱势,传播效果通常也不理想。

【参考文献】

[1] 刘军. 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112-141.

微博信息范文2

[关键词] 微博 分类 模式

1 引 言

从2006年Twitter网站推出至今,微博发展迅速;且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对微博进行了研究[1],主要集中在其传播机制、盈利[2]、应用[3,4]等问题上。

微博具有单一性、碎片化、开放性、整合性、实时性和跟随性等特点[2]。由于存在信息冗余、自发的组织性不强等问题[5],需要不断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其生存能力[6]。对微博网站信息分类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微博网站对信息的分类组织,也可以促进对网站信息分类问题研究的深入。

本文首先回顾已有的网站信息分类、博客信息分类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微博的特点并提出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考虑到微博网站的相似性,本文以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是对腾讯滔滔的整合)、follow5、嘀咕等网站为样本对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2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针对传统网站的信息分类模式,Koch等人总结了主题、语言、地理、创建主体、用户环境、结构、方法论等模式[7];Hudon总结了主题、表现形式、潜在用户、地理名称等模式[8];Morville 等人总结了字母、时间、地理、主题、任务、用户、隐喻等模式[9];桂胜等人给出了主题、机构、业务、资源形态、资源用途等模式 [10]。Zins运用扎根理论总结出主题、对象、应用、用户、地域、资源类型、多媒体、语言等分类模式[11]。吴胜等人结合对我国林业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证研究提出主题、原型、功能、实现、对象、角色、地域、时间等8种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这8种模式使用频率的递减次序是主题、原型、功能、实现、对象、角色、地域、时间[12]。

由于博客网站是一种特殊的网站,博客网站信息分类方法可以借鉴传统网站分类方法。于是,博客网站仍主要采用主题、原型、功能等分类模式。但由于博客信息比较零散,重合性、耦合性很大,更新十分频繁,博客的内容、学科特征重要性下降,形式和外部特征的描述变得更加重要[13-15]。由于博客信息(内容)有着许多的重复,博主(即博客信息提供者)的组织也是博客网站信息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使得对象分类模式成为博客网站中重要的分类模式。同时,也是其与传统网站在信息分类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3 微博的实时性、碎片化、跟随性特点

微博是一种特殊的博客,可以将微博理解为“一句话博客”[3]。微博每条信息不超过140个字符的规则体现了“微”的精神,这一规则方便了微博的信息更新,也使得微博信息的更新更加频繁。微博信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博信息的实时性、碎片化。

与传统网站相比,微博网站的信息重复度高。不同的博主(如P1、Pk)针对同一信息I1可能发表了不同的微博,见图1。图1中的用户U1通过微博网站来获取信息I1时,要决定获取博主P1提供的信息I1还是选择博主Pk提供的信息I1,即涉及到博主选择的问题。博主的选择和决策是造成微博中存在粉丝(关注)、圈子等现象的原因,也是造成微博具有跟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

微博的实时性、碎片化、跟随性等特点,使得用户通过微博网站获取信息时更加关注信息提供者(即博主)是谁,因为博主直接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对用户的效用。这也使得主体(博主和用户)成为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时考虑的重要要素。

4 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

考虑到博客网站和微博的特点,本文将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分为直接法、职能法、矩阵法和网络法。这些方法的内涵、特点、举例、在新浪微博[17]中的应用、对应的传统网站分类模式(文献[12]所给出的分类模式)如表1所示:

提出这些模式后,对这些模式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18]、腾讯微博[19]、follow5[20]、嘀咕[21]等网站(截止至2011年3月8日)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结合5个微博网站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①在微博网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模式是职能法,直接法、网络法、矩阵法是辅助方法。②由于微博具有跟随性,对象(即博主)和角色(即用户)两种分类模式难以区分,有统一的趋势。③微博网站主要根据主体(博主和用户)的特征进行分类(即职能法);传统网站中针对内容的分类模式(如主题、功能、原型)使用频率最高而针对主体的分类模式(如对象、角色)使用频率比较低。

正是考虑到主体的重要性,本文所提出的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借鉴了组织结构理论中对组织主体的划分方法,本文的直接法、职能法、网络法、矩阵法分别源于组织结构中直接型、职能型、网络型、矩阵型的组织结构。

5 结 论

本文借鉴组织结构理论提出了4种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直接法、职能法、矩阵法、网络法。通过对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follow5、嘀咕等网站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些模式的普适性。与一般网站相比,微博网站中角色、对象分类模式具有统一的趋势,这反映了微博跟随性的特点。由于主体的重要性,职能法是微博网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模式。随着对用户(及其所跟随的博主)特征研究的深入,职能法将会进行更多的细化。

直接法在传统Web1.0网站的信息分类中使用频率最高,职能法在微博网站(Web2.0的代表)中使用频率最高,而网络法、矩阵法有待在未来Web3.0网站的信息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彦红.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东南传播,2010(12):36-38.

[2] 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现代传播,2010(4):127-130.

[3] 张敏霞.微博客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学研究,2010(10):55-58,77.

[4] 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9-32.

[5] 葛文君,李丹丹.微博与传统博客的比较.青年记者,2010(6):68-69.

[6] 王晓光.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实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4):66-70.

[7] Koch T, Brummer A B, Day M, et al.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internet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discovery. Work Package 3 of Telematics for Research Project DESIRE (RE1004), 1997. [2011-03-13].ukoln.ac.uk/metadata/DESIRE/classification.

[8] Hudon M.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chemes on the internet, or, finding one’s way in the virtual library// Beghtol C, Howarth L, Williamson N J. Dynamism and Stability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ISKO Conference, Würzburg: Ergon Verlag, 2000:35-40.

[9] Morville P, Rosenfeld L.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3rd.Sebastopol: O’Reilly, 2006:59.

[10] 桂胜,李霖,成建国,等.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25-28.

[11] Zins C. Models for classifying internet resources . Knowledge Organization, 2002, 29(1): 20-28.

[12] 吴胜,张智光,张长江.我国林业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分类模式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31-134.

[13] 颜丽君.blog信息源的信息组织与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107-110.

[14] 陈志新.博客(Blog)资源的信息组织.图书情报知识,2007(4):76-79.

[15] 吴昌合,叶丹.谈博客(Blog)资源的信息组织.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4):49-52.

[16] 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图书与情报,2010(3):104-106.

[17] 新浪微博.[2011-03-08].t.省略/.

[18] 搜狐微博.[2011-03-08].t.省略/.

[19] 腾讯微博.[2011-03-08].t.省略/.

[20] Follow5.[2011-03-08].省略/.

[21] 嘀咕网.[2011-03-08].2011.省略/index.

微博信息范文3

微博从2006年诞生以来就面向全球网民扩散。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报告(CNNIC)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一、微博上的信息分类

1.新闻及官方信息。此类信息一般由纸媒、电视台的微博官方账号或经相关机构指定及微博网站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的权威性账号,信息通常准确性较高,可信度较强,由于其权威性将较少掺杂人的情绪,具有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可以给网民了解相关信息做一个有效的参考。

2.八卦传闻。微博网站这样一个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也和咖啡馆、沙龙一样混杂着各式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知识性的来提供给人类生活经验,也有娱乐性的来放松紧张的心灵,这些娱乐性的信息往往具有较低的实用价值,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八卦”就是这样的信息。

纵观微博网站上排列的“热门话题”,八卦总是比政治科教类信息排名靠前可见关注“八卦”是普遍现象。为了杜绝八卦传闻的危害,新浪微博、网易等多家大型综合类网站联合制作了“北京地区联合网站辟谣平台”。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制度化可以净化网络,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3.段子。常常“段子”的微博用户被称为“段子手”,通常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受欢迎的“段子手”不仅要有幽默感,语言要简洁,更要能引起其他用户的共鸣。有的“段子”类似于漫画,或辛辣或机智,画面感强,有的“段子”则同时辅之以图片来增强幽默感,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4.科普信息。通常是由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科学爱好者或权威科研机构来。此类信息的者责任感较强,因此的信息准确性较高。而类似于“中央气象台”和“国家地震局”这样的权威机构更因其研究领域和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特殊性而要及时信息,追求“时效性”。

5.图片欣赏。此类微博的图片有风景类、动漫类、动物类等等,一般是和微博用户信息主题相关连的,也有从其他社交网站转发而来的。一些微博用户为了提升关注度甚至将一些旧的新闻图片配上新近消息到微博上来混淆视听,给网络化境造成不良影响。

6.视频连接。一些微博用户会把喜欢的视频链接到微博上,也有官方微博会相关的视频来传递信息。用户复制视频链接来,微博平台也会将视频的“封面”表现出来辅助吸引关注。

7.个人照片与近况。个人照片被称为“自拍”,另外有旅游风景照、美食照片、宠物照片等等。用户近况时可以利用定位让信息接收者了解到自己所处地点,从而引起共鸣增强传播效果。

二、微博上网民总体的分类

1.按权威性与专业性划分。分专业与非专业。专业性较强的微博用户通常为一些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的官方微博及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精英。非专业性的微博用户虽然“人微言轻”却是微博平台的主体。非专业性的微博用户有时会因相关知识的缺乏或信息获取不畅致使见解有失偏颇,因此专业性强的微博对专业性不强的广大网民价值观的引导就尤为重要。

2.按受教育水平划分。受教育程度和网民个人素质有着一定的联系。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网民更易于获取信息并拥有更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及信息判断能力,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网民在这些方面就稍有欠缺。

3.按收入水平划分。收入关乎生活水平。较高收入人群往往比较低收入人群有更高的信息获取意识。更高的信息获取意识使较高收入人群更愿意参与到微博平台中来。

4.按年龄段划分。目前微博用户以青壮年为主,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5.按喜好划分。按喜好来划分可以让微博用户更有针对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且更有利于微博用户间的沟通。

三、微博信息传播的优势

1.方便快捷。微博发送时间与接收时间差极小,而且信息发送前与媒体不同信息真实性不会有较长的验证时间。同时微博客户端可以在手机等通讯器材上下来,可谓“小巧便利”,因而很受欢迎。

2.受众广泛。广泛的受众也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而受众群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提升了信息的价值。微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网络沟通方面最受欢迎的信息平台之一。

3.图文并茂。比起早些年“聊天室”仅能发送文字信息的缺憾,微博不仅能发送文字信息也能发送图片乃至视频。

4.情感体验。微博平台上的信息传递常带有一些个人主观的情感色彩,给微博用户带去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四、微博信息传播的问题、改进与发展

1.信息准确性难以保证。微博中的信息每天都要被管理员删除很多,也会被一些了解相关知识或事件的用户订正很多,但仍然不能改变其常常会传递不实信息或有错误导向信息的事实。

2.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夸大或缩小。微博信息中尤其是涉及到政治、经济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果往往很严重。因此控制相关信息的传播、把权力给官方微博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

3.受众辨别能力不足。往往是一个声望较高的微博用户发表了一段个人见解引来诸多讨论,而微博用户最初个人判断也可能在声望较高的用户和其他用户的讨论中被改写。这种情况偶尔能起到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分析有失偏颇的评论中则会被引入歧途。

4.传者本意在转发过程中被篡改曲解。在一次次转发的过程中,因为评论的不断变化,信息的微博用户的最初目的可能已经被改写。同时微博信息在转发时由于字数限制可以将前面的用户转发的评论予以删减或改写也是一个问题。

5.实名制的合理性与忧虑。从2011年12月起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多家微博平台开始推行实名制。

微博信息范文4

一、微博及其发展现状

“microblog”一词源于博客,它是博客的一个微型版本,同时具备社交网络的特征。注册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如电脑、手机,用140个或者更少的字符,把自己的经验,所思所感与他人分享,把信息发送给每一个选择接收它的人。

2006埃文·威廉姆斯创建obvious公司,首次推出微博服务。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博服务的是饭否网。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其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新浪微博借鉴其博客扩张模式,邀请体坛娱乐明星、企业高管、媒体精英、知识分子等各界名人加入,利用名人的影响力积聚大量人气,吸引大量网民注册。此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效仿,腾讯、搜狐、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也推出微博服务。名人粉丝量庞大,影响巨大。动辄上百万的粉丝数,可抵得上一份全国性报纸的发行量。微博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平台,重大时事微博上少不了评价,独具特色的网络救助也蓬勃发展。2010年是中国新闻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微博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南方周末评出的“2010年十大传媒事件”中,与微博直接相关的占了三件;2011年微博上的关注转为现实中的行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爱清尘、老兵回家等公益事业影响巨大;2011年也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网络问政”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

二、 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

1.微博的用户数量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一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

微博庞大的用户群都是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扩大了信息来源,使得更多事件被更多人所知。由于微博的即时互动性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转发、评论他们所关心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不至于石沉大海。微博的转发机制犹如传声筒,信息在不断转发的过程,把互不认识的网民汇集成为一个虚拟的整体,个人的声音借助微博聚合作用迅速地形成一股强大的话语力量。

2.微博的信息传播优势

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多重传播形态融合的特质。微博用户之间双向的互动交流使其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点,用户信息同时被众多粉丝获知从而使其具有大众传播性质,具有共同爱好的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微群的存在则使微博传播具有了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特点。多种传播形态的共存和融合,由此,微博信息的传播效果从小规模的信息传递到大规模的社会效应,由点及本文由收集整理面地快速传递开来。另外,微博用户通过关注、被关注与其他用户关联,形成社会网络。每一个用户不同程度地嵌入某个社会网络的圈子里,当得到他人关注时,又被嵌入到另外的圈子里。从小世界理论 来看, 由于微博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每个用户都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信息在层层转发的过程中以裂变的方式急速传播。

3.微博的信息整合优势

互联网上海量信息很难使网民自采自制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而微博信息的聚合机制极大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微博的聚合机制分为系统平台整合和用户选择性信息整合两个方面,系统平台整合是指微博开发平台所设计的信息整合模式,在新浪微博中表现为显示在页面的“热门话题”和“一小时排行榜”等明显的推介性质的服务,用户能在第一时间内关注到最新的网络话题并参与进来。用户选择性信息整合则指用户会主动选择其感兴趣的关注对象及进行相应话题的rss订阅,对相同对象和话题的关注会带来相关信息的自动聚合。

三、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领域的冲击

1.新闻时效性强

时效性一直是媒体竞争的重点,传播速度也是新闻传播追求的目标。技术上,微博实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与pc终端的融合,打通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限制,用户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随时随地简短文本、图片、视频等。任何事件,任何地点都可以是新闻现场,每一用户都可以是突发事件的第一报道者,扩大了信息覆盖面,降低了信息传播门槛,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传统的“每日新闻”成了“每秒新闻”, 在与众多媒体竞争中,即时性使得微博脱颖而出。

2.内容碎片化

微博信息多具有自我表达的个性化特征,微博传播就有传播语境碎片化和传播内容碎片化的双重特点。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社会成分呈碎片化分割,利益群体和“文化部落”具有差异化诉求。受众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许多碎片化的受传者群落。随着社会发展,从前单凭某一个媒介就可以“独霸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存在了。一方面传统媒介话语权威地位在不断降低,传播路径垄断地位被打破;另一方面新兴媒介蓬勃发展,出现传播通路激增、多元化意见表达以及信息海量堆积局势。微博的碎片化写作,适应了这一趋势。用户每次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这把许多草根阶级囊括在其用户群中,为其发表观点,分享信息提供平台。

3. 循环传播中呈现事实真相

出现突发事件,传统媒体报道很可能会遗失事件原貌的细节信息。微博文本内容不超过140字,处在新闻现场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第一手信息,时时更新,抢占报道先机,形成滚动报道。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实现了信息由点到面传递,用户以接力方式,使新闻信息完成二次传播。用户通过评论转发即时互动,拼凑出事实真相,在传统媒体报道之前,就可以通过看微博直播,了解事件概况,引导其关注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

传统媒体囿于版面和报道者角度,调查资料和精力也有限,往往只能从某一方面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新闻生产也多是单次性和相对封闭的。微博用户的多元性和自由讨论,从多侧面和多角度对新闻事件发表观点,形成多元声音和多方意见。微博集民众智慧,以多向度的角度,让事实的真相变得立体,最大可能还原真相本身。

四、微博上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1.微博时代我国公民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真实性,新闻道德失范。微博准入门槛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各异的用户都能通过微博新闻信息。很多非专业的网民只了解部分情况,不具备专业新闻记者的采访调查能力,同时因为社会资源少,无法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查证,无法保证其的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用户可以自由发言,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并不遵循新闻价值的原则和取向,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很难。尽管微博天然我纠错机制,隐含有把关机制,但当这些谣言迅速传播时,会淹没掉其他真实、重要的信息,引起社会恐慌。微博上的群体极化现象也不能避免。微博上,人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意见观点、价值取向、社会关系、利益倾向等建立好友圈,粉丝群,在这些虚拟的人际交往圈中,用户分享观点,交流意见,很容易回避其他信息,走向极端。各种圈子之间相互屏蔽,意见与意见之间形成尖锐的对抗。这种对抗很多时候并不是以相互沟通和了解为目的,对抗最后往往演变为谩骂。充满硝烟的对抗中,我们反而看不清事实。圈子内“一边倒”的舆论氛围,很容易遏制其他不同观点的表达,“大众意见暴政”容易使社会陷入少数人的自由被多数人践踏的悲剧。

(2)信息冗杂,负面消息过多。信息冗杂,噪音过多是互联网出现之后产生的问题,而微博加剧了此问题的严重性。微博大部分是重复无用的同质性信息,信息方便获得的同时,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更加困难。过量的信息也会耗掉受众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的缺乏。微博上也存在着负面新闻泛滥现象。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博士后翟杉在2011年第12期《新闻实践》刊文,认为微博患上“坏消息综合征”。重度微博使用容易造成网友对环境强烈的不安全感。《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网友患上“微博疲劳症”,很大原因就在于微博上过多负面信息的堆积,使其心境变得灰暗,丧失生活信心,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健康,同时降低人们的道德底线,并产生示范作用,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2.完善公民新闻的对策

微博信息范文5

关键词:信息传播; 微博; 信息传播树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5-0070-05

0引言

随着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类网站的迅速崛起,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当今网络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也正日渐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具体来说,社交媒体就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用户在这种新媒体上不再单纯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变身为信息的主动者和传播者,由此用户真正成为了互联网的主人。在社交媒体中,用户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各种关系,这就产生了类似真实社会的虚拟在线社交网络,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观点的交流互动和信息的扩散。

相比于传统媒体,微博作为Web2.0时代新生的社交媒体,因其新型的信息方式、快速的消息传播渠道、广泛的受众参与人群等特点使其迅速获得了大量的互联网拥趸。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网络人群,互联网用户超过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4.61亿。而截至2013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达到5亿。

相比较于传统的网页媒体,社交媒体中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前者而言,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从海量网页中获取自己所需信息。而在社交媒体中,搜索引擎不再是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用户开始具有主动性,如果用户对某个主题的信息感兴趣,此时用户就可以同该主题信息的其他用户建立联系,构建自己的虚拟社交网络,这时相关信息就会通过虚拟社交网络扩散到该用户那里。由此可见,信息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扩散对帮助用户获取需要的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问题还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隐藏的不易察觉的社会现象。总而言之,研究社交媒体中信息的传播扩散不仅可以帮助用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研究社会现象,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传播的早期研究人员主要是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传染病学专家,主要研究产品、创新和病毒在真实社会中的传播,但是由于真实社会的数据采集比较困难,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集通常都较小,无法给出准确结果。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海量的数据可以简易获取,使得信息传播的研究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主流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基于理论扩散模型的研究和基于信息扩散树的研究。其中,基于理论扩散模型的研究包括:线性阈值模型[1]、独立级联模型[2,3]、博弈论模型[4,5]和传染病模型[6-8];而基于信息扩散树的研究则包括:信息扩散特性研究[9]、用户影响力计算、信息扩散预测模型。

1基于新浪微博的信息传播树生成算法

微博类社交媒体并不同于传统社会网络中以信息为主体的传播方式,其信息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好友关系进行散播,因此用户之间的结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浪微博中的用户通过用户个体之间的关系影响信息的扩散,其提供的转发功能使得人们在获悉信息时,也能够同时对信息的来源一目了然,[JP2]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找到微博的初始传播点。新浪微博中,每个用户都会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同时也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即成为此人的粉丝,以此来建立好友关系。用户的信息会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到每个粉丝那里,粉丝收到信息时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转发,如果粉丝转发此微博到自己微博,那么相应地,其粉丝也会接收到此条微博,以此类推,就形成了微博信息传播树。[JP]

1.1基于微博转发列表的信息传播树生成算法[HT5”SS]

用户登录新浪微博,可以通过点击一条微博,查看其引起的所有转发微博情况。因此可以采用解析网页的方式获得一条微博的所有转发微博列表。新浪对微博转况的处理是:最原始微博的转发列表可以获得全部的转发微博(包括其转发微博引起的转发,都算入其根节点内)。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节点A为原始微博,其转发列表包括节点。节点B为二级转发节点,其转发列表包括节点。节点F为三级转发节点,

其转发列表包括节点。其它节点转发列表均为空。因此,基于如此状况,就要对转发树的生成进行剪枝操作。

本算法是由二叉树的先根遍历算法改进而来,并将微博转发列表获取方法与剪枝算法相结合共同进入递归遍历的过程中,最后完整还原微博转发树。其中,剪枝部分是比较根节点的创建时间与二次(及多次)转发节点的创建时间,并以此为依据更新节点间的父子关系。传播树生成算法的主要伪代码如下所示:

本算法的复杂度分析如下:

由本算法伪代码可知,for循环内操作均为O(1)简单操作,因此本算法的复杂度取决于每层节点的转发列表中子节点数。假设一棵传播树中共有n+1个节点,[JP3]现在分析两种极端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3中(a)所示,除根节点0的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n外,其它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均为0,因此算法中基本操作需要执行n次,故算法复杂度为O(n),此种情况为复杂度最低情况;第二种情况如图3中(b)所示,其中,0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n,1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n-1, 2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n-2……以此类推,n-1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1,n节点转发列表子节点数为0。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知转发列表子节点总数为n(n+1)/2,故算法复杂度为O(n2),此种情况为复杂度最高情况。综上可知。本算法的最好复杂度为O(n),最差复杂度为O(n2)。

采用以上算法生成的信息传播树,是与新浪微博用户的转况完全一致的。由此可以很好地观测到在微博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情况,并更好地掌握社会舆情。

1.2一种快速的信息传播树生成算法

现在,如果只得到转发某条微博的所有节点以及这些节点间的相互关注关系,却未得到相应的转发微博列表,该如何生成本条微博的传播树?在这种情况下,本算法尝试给出解决方案。本算法的主要依据为:在传播树中,如果存在某个节点关注的若干节点在该节点转发该微博之前转发了此微博,则该节点最有可能是从这些节点中最后转发该微博的节点(即距离该节点时间最近的那个节点)那里转发的本条微博。

算法描述:首先将转发某条微博的节点按照微博发表时间升序排列存放到表statusList中,将第一个发表本微博的节点作为根节点存放到tree_node_set中,遍历statusList列表,找到其中节点的关注列表friend_set,再将friend_set和tree_node_set取交集得到intersect_set列表。此时,如果intersect_set列表不为空,则选取其中微博发表时间最新的节点作为根节点,将此节点插入其孩子集合,否则将此节点插入到root的孩子集合,最后将该节点插入到tree_node_set列表中。伪代码如下所示:

下面举例说明本算法:假设为初始情况下某传播树的节点按发表微博时间的升序排列,其中节点B的关注列表为,C的关注列表为空,D的关注列表为,E的关注列表为,F的关注列表为,G的关注列表为。图4是本例在该算法下的传播树生成过程。

本算法是在特殊情形下的传播树生成近似算法,并不能保证100%正确率,但已通过大量实验证实本算法与真实传播树的相似度已达到了80%以上,如图5即是两种算法生成的传播树对比图。本算法与基于微博转发列表生成传播树相比,虽然准确度降低,但生成树的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适用于对传播树准确度要求不高,但对生成时间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使用。

2微博信息传播树节点分布统计分析

根据信息在新浪微博上的传播情况转化成传播树的可视化图形,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的发生。本文列举出笔者通过大量实验观察得到的几种典型信息传播树模型,诸如:单节点爆炸型信息传播树、高影响力节点二次爆发型信息传播树、信息对抗性微博信息传播树以及多点争鸣型信息传播树。

如图6(a)所示为单节点爆炸型信息传播树,其第一层的转发数居多,几乎占据转发数80%以上。二次转发和居于其后的转发相对较少,层数不够深入。

如图6(b)所示为高影响力节点二次爆发型信息传播树,表现为某意见领袖发表微博后,又有几个意见领袖发表了微博,带来了二次甚至多次转发,使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

如图6(c)所示为信息对抗型信息传播树,这样的传播树图形往往出现在遇到分歧问题时,两大阵营的人们进行相互转载的情况。

如图6(d)所示为多点争鸣型信息传播树,具体表现为某用户发表微博后,能引起网络多个意见领袖的参与,覆盖人群广泛,并且能得到广大网民的转发认可。

通过图7可以清楚看到随着层数的增加,微博传播树的个数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当层数小于6时,随着层数的增加,传播树个数呈上升趋势;当层数达到6时,传播树的个数达到了顶点;此后,传播树个数随层数增加则逐步递减。由此可以看出,一定规模的传播树(1 000节点以上)的层数在6层左右的最多,这也与本文通过实验得出的传播树平均层数为6.21层的结论相符。

微博传播树的层数与节点数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理论上说,随着节点数的增长,微博传播树的层数应当呈上升趋势。对此,笔者随机选取了3 000棵传播树做了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微博信息范文6

[关键词]传统媒体 微博 新闻传播 媒介融合

一、微博历史与现状

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微型博客的简称。他允许用户通过登陆网页、手机短信息、 电子 邮件和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以个人博客的方式随时随地信息文本(140个字符,70个汉字左右)。

微博这一 网络 产品源于web2.0时代美国的一个网站。它源于美国广播公司odeo为其雇员使用手机短信通过web中继信息来与小组进行交流沟通的内部服务。2007年推特从原来的公司独立出来并成立了独立运营的公司,并一炮而红,成为微博的代表性网站。2009年7月29日,推特把首页那句“你在做什么?”改做“分享和发现世界各处正在发生的事。”这次改变象征着推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人际沟通工具,推特的运营者们发现了微博这个平台的强大力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它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特别是它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由于其巨大影响,“微博”入选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版《 现代 汉语规范词典》中。

微博本在的目的就是信息的与共享,而平台拓展的多样化、便利化,更增加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影响力。目前国际间著名的微博客网站有twitter、jaiku、plurk。受其在国外的迅速 发展 壮大的刺激,微博网站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户覆盖人数超过万人的微博运营商接近20家。根据腾讯科技2010年1月25日推出的《2010全球微博客排行榜》显示,国内目前有影响力的微博产品有嘀咕、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做啥、同学网、9911和雅虎meme七家。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微博的发展情况来看,相比于社交网站,它越来越像一个新闻媒体了,而随着微博发展壮大,也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格局。

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点

第一,微博上信息传播速度快、扩张范围广。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核心,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当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在“快”上投入资源和技术,开展激烈竞争时,微博却异军突起,通过其第一时间传播消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微博作为一个跨媒体的传播工具,用户通过网络和手机等终端不仅能够在当日,而且能够紧紧在数小时,甚至是几分钟内就能将新闻事件会播发出去。所以,微博的用户只要在事件的现场,就能够随时对现场情况进行“直播”,与传统的媒体相比,不仅在一般的新鲜事、有趣事的报道上,尤其是在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微博客有着巨大优势,而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往往是第二天才能报道这方面的讯息,明显滞后于微博这些新媒体。可以说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新闻报道重大或者突发事件的生态环境。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9年12月19日 台湾 花莲外海发生6.8级地震,台中的萧姗姗通过微博了一条消息:地震@@!好强>_

第二,微博上信息者的可信度高。相对于网络上各种渠道的各类消息,微博上的新闻信息拥有更高的可信度。微博上的传播是一种基于社交的人际网络传播,这种人际网络有两种,一是既有人际网络在微博上的延伸;一是基于信息需求而产生的人际联系。因此,微博用户通常关注的是他的朋友、熟悉的人,或者是名人,因此微博就像一个实名制博客,而信息的流动完全由用户主导,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他认为可信的人的信息,并进行转发,从而形成新闻热点,除了普通用户在微博上突发事件、记录生活,更有不少名人还在微博上自己的信息。2009年9月,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最先对外公布了自己辞去google职务的消息。2009年10月9日,《财经》新闻发言人张立晖通过微博宣布,《财经》原主编胡舒立已经递交辞职报告并获批准。这些消息被各大媒体引用。新浪博客副总编孟波说微博在某种意义上是“永不闭幕的新闻会”。因此,在网络实名制尚未建立健全的网络大环境下,相较于网络媒体和网络 论坛 的匿名信息而言,微博在新闻信息的来源上更为可靠。

第三,容易形成舆论环境,制造新闻热点。微博的开放性决定了从个人信息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公共媒体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存在于复杂人际网络中的信息源,每个微博在信息、接受、转发等行为中实际上已经参与了传播内容的建设和传播。由于传播的快速和便捷,微博的影响力从美国总统选举、伊朗绿色革命、丹佛飞机脱离跑道事件、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到迈克尔•杰克逊逝世都有不俗的体现。进一步说,当大多数人关注某一事件,尤其是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时,微博能够起到建立讯息警报,搜集、整理的作用。根据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公共舆论理论,个体意见与公共意见的互为转化是个始终存在的动态过程,当越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时,时间的重要性就会渐渐浮现。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环境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用户是有参与公共领域生活的意识和热情的活跃分子,而网络能让公民有条件表达意见,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从轰动一时的“周正龙伪造华南虎照片事件”到再到“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的”中网络舆论引发出的公共事务的讨论,意味着微博在公民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工具必然会加快推动公民报道的进程,由于在信息传播上的便捷与网状传播,得以在多次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传播与讨论中表现出了其巨大的聚合能量,微博客对涉及公众利益事件尤其是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突发事件的生态环境。

三、微博对传统新闻媒介的意义

1.微博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新鲜和可靠的新闻信息

传统媒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一般是分布在各地的通讯社、记者、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其他媒体从业者,或者依靠提供线索的热心群众,这造成了信息源过于单一和被动。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像个新闻场,有其天然优势,在web2.0时代,依靠其网聚的强大人际关系网络,能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了海量的新闻信息和线索。只需经过核实、查证程序(传统渠道获得的信息也需要对其真实性进行验证),微博会成为一个更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获取渠道。

遍布世界各地的微博使用者,能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方便的新闻线索。一般来说,最先知道突发事件消息的人一定是在现场的人,而不是任何新闻机构。而微博的出现使得新闻报道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其便捷和多手段的信息机制能够让任何人实时地在互联网中进行直播,发出自己的声音。例如,2009年6月,在宣称伊朗总统大选舞弊之后,由于政府封锁了一些通讯渠道,伊朗人就利用twitter作为与外界通信和沟通的工具传播骚乱信息,并被bbc和npr等新闻媒体捕捉到得以向全世界播报。各种名人微博也是新闻媒体获取相关新鲜资讯的宠儿。美国总统奥巴马、nba球星奥尼尔、谷歌大中华区前总裁李开复等在twitter上都有开设帐号。国内的新浪微博更是将名人开博这一传统继承 发展 了下来,姚晨、韩寒等名人纷纷在新浪微博安家。传统媒体更是从名人微博这一新闻源上捕捉、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后续的深度报道,使一条新闻的价值扩大化。2009年9月4日,李开复在其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再见,谷歌。其离开谷歌创办创新工厂的消息通过微博一条一条的公之于众,激起了媒体持续追踪报到的热潮。正因如此,微博应该成为新闻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