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名言范例6篇

微博名言

微博名言范文1

【关键词】 微博实名制 匿名制 合理性论证 受众影响

一、引言

微博实名制是指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在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微博客用户必须进行注册真实身份。实行微博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微博客服务的发展管理,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但是57.89%的用户不同意实施微博实名制,认为实名制影响了公民言论自由;会导致发微博的人有所顾忌,使目前微博具有的监督与揭露作用不复存在;没有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综上所述推行微博实名制争议颇多,在诸多限制下难以很好的发挥它应有的创建绿色微博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随着微博用户日益增多,微博影响力逐步扩大,如何加强微博言论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的探究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二、文献综述

对于实名制推行的积极影响,李悦在《科技传播》上发表的《微博实名制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为例》中提到:“微博实名制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杜绝了僵尸粉。”杜绝僵尸粉的存在,净化用户使用环境,利于平台划分用户群,这样的推行使网络的管理更有优势,还网民一个更清净的网络环境。梅春艳从公共领域的角度出发,认为“微博实名制加强了对微博言论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抑制谣言和网络水军,确保重要信息的及时传播,净化网络环境,减少错误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维护公共领域的正常秩序,确保其健康发展”。

而在实名制的不利方面,李悦(2013)认为,“微博实名制对于新用户来说,进行注册时强迫性的实名认证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导致注册热情减退。”实名制推行首先表现出来的便是用户不再如先前热情,曾经势不可挡的话题风波如今鲜有。此外“新浪微博从一开始走媒体路线,实名制的出现改变了新浪运营策略,表现出来的便是各种功能的乱战。”韩宁更是质疑了微博实名制的合法性,他将实名制与单纯用IP追踪地址相对比,认为微博实名制针对言论自由制度只是相对于一部分功能而言的,实名制不应该对所有功能都实行。而且他从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两方面论述了实名制的合法性并不能得到充分认证。张红军、王瑞在《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中提到“微博的娱乐特质使实名制没有必要。截至2011年5月,新浪微博中,人气最高的10位用户分别为姚晨、小S、蔡康永、赵薇、何炅、谢娜、杨幂、李冰冰、黄健翔和李开复。其中,除了李开复之外全部为娱乐明星。”

综上,各界人士对于微博实名制推行的观点都集中在言论自由、网络秩序、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广泛,而微博实名制的推行不仅仅只涉及个人和网络,对于政府、社会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其受阻因素的分析更应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结合现有文献,从个人、网络、政府、社会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受阻因素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为实名制的推行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建议,从而建设更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三、微博实名制推行理论研究

1、微博实名制的合理性论证

微博实名制规定一经出台就备受争议,其必要性和合法性是众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胡玮在其博文《北京微博实名新规的法律分析》中分析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的法律效力和合理性,得出结论此次北京市四部门的这个《规定》存在严重的无法律依据、越权、违法问题。韩宁在《微博实名制合法性探究――以言论自由为视角》中将言论自由区分为主观见解和客观事实,法律应该注重客观事实的准确度而允许在主观见解上畅所欲言。在这个理解层面上,作者认为现行的微博辟谣系统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微博实名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与微博辟谣系统相比要面临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实名制的合法性不能得到充分论证。

在整理、梳理各类资料后,本小组给出如下微博实名制的合理性论证。在论证前,先阐述一个基本观点:微博实名制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理:第一是直接作用,事后追惩;第二是间接作用,对微博使用者的事前约束。

以新浪微博为例,其辟谣方式主要有三种:(1)可以给微博辟谣、系统管理员、微博小秘书等新浪官方账号发私信举报;(2)给不实信息曝光专用信箱发送举报邮件weibopiyao@

;(3)通过个人微博页面右下方的“举报不良信息”入口或者单条微博左下方“举报”字样进行举报。其中专门负责辟谣的账号――微博辟谣的粉丝为876585,这与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相比,其关注度较低是显而易见的。此外,从这三种方式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现行的微博辟谣系统是以用户举报为主,这容易造成某些有害言论成为漏网之鱼,这些言论可能在全社会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不能否认它存在的危险性也极大。

微博实名制则将事后追惩的威慑力转嫁到用户上,促使用户对其所发微博内容的自律,这会减少不实言论的发生,在源头改善不实言论泛滥的情况。此外微博实名制不仅是有效的,也是一个长效的机制,通过事前约束改善微博环境,良好的微博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自律意识,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的、稳定的系统。

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微博实名制也是高效率的要求。这个效率可以从处理微博事故的效率和用户角度两方面来理解。

综上所述,微博实名制是一个从本质出发的长效机制,能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下推行它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存在潜在的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可能性等。

2、微博实名制对受众影响的理论研究

(1)对名人明星的影响。名人明星群体在微博实名制的背景下,可以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使得他们在广大网民中能设立自己的特殊身份,引起关注。通过在微博上“第一手”信息,各个明星能获得受众,尤其是粉丝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追捧,这样的形式对于壮大自己的粉丝群体无疑是有利的。同时,通过微博与各网民互动,个人感想和收获,也是明星们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快捷渠道。相反,当网络上不利信息危机到明星的时候,各明星的微博也会在第一时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甚至是言语的攻击。一旦出现这样的不良信息,对各明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具有伤害性的。

(2)对组织机构的影响。在组织机构中,对于企业而言,微博无疑使他们又增加了一条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渠道,而实名制的出现使得企业不再烦恼于其余假冒用户产生的干扰,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安静的网络环境。企业的身份得到认证后,他们更能够真实有效、放心地信息。同时,实名制也打击了企业为牟利而利用非正规或非法途径骗取网民钱财的恶劣行径,让企业变得“听话”,从正规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而对于政府或事业单位而言,微博实名制的实行给予了他们一个更权威的形象,令信息的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微博使政府与百姓的交流更加密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百姓敢于吐露真言,政府也能第一时间获得民意,因而进一步做到关注民生,体恤民情。

(3)对普通群众的影响。微博实名制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原本敢于自由发言的网民在实名制受限下既担心自身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又担心自身的言语会不会受到抨击,甚至是遭到人肉搜索。实名制使网民发言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是限制了部分网民的发言。但实名制所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不利的。原本用于联系亲朋好友,增加彼此感情,如今有了实名制更有利于各用户辨别彼此身份,微博变得更真实;原本对于各网络信息可以自由地发言而导致恶语连连,如今有了实名制更有利于维持网络秩序,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用户在浏览信息时更能保持一个愉悦轻松的心情,而不再受网络水军的恶语干扰。

四、建议与结论

在经过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针对过程中发现的导致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的诸多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良好的沟通,引导用户理性看待

针对微博上出现的一些过激言论,其实是弱势群体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们的诉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所以只能通过偏激的方式引起大家关注但又害怕某些个人或组织打击报复故迟迟不肯接受微博实名制。针对这一问题,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以交流沟通解决为主,配以一些必要制度保证,引导他们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问题、反映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此类的隐形问题要给以足够程度的重视,避免弱势群体走上极端。就目前阶段而言,政府要做的更多的是引导用户尽量实名注册(比如对于实名用户给予一定的优先权等奖励),而不是利用法律的强制性来强制实名,这样只会导致微博的畸形发展,引起社会公众更大程度上的不满。

2、提高网民素质,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

充分利用微博的自净能力,提高网民的素质,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引导,培育良好的网络环境,向社会公众树立起正确的隐私权和微博使用价值观。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的个人信息,并非所有的个人信息都与人格尊严有直接关系。促进形成一种以虚假信息为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微博的网络风气。

(注:本论系部级课题成果,课题名称为“微博实名制推行受阻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方法的探究”(课题编号:3080JQ4313039)。)

【参考文献】

[1] 李悦:微博实名制对用户活跃度的影响――以新浪微博为例[J].科技传播,2013(6).

[2] 梅春艳:博实名制之于公共领域建构的利弊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微博名言范文2

【关键词】微博 名人 传播效果

一、微博名人的分类

1、微博中活跃的现实名人

微博中活跃的现实名人,是微博名人中人数最多的类型。这类人群之所以成为微博名人,首先是基于现实中的公众人物身份,为公众所知;其次现实中的名人以公众人物的身份通过加V进行名人认证,凭借现实的知名度吸引公众的关注。这类微博名人主要包括娱乐明星、时尚名流、媒体人士、政府官员等。

2、微博原生名人

微博原生名人主要是指通过微博这一社交平台为公众所知晓的名人类型。这类名人在网下的现实中并不为人所知,至少在成为微博名人之前不为公众广泛知晓。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论、观点的表达,或是通过自身具有显著性的事件和故事,被微博用户广泛关注,成为从微博上诞生的原生名人。微博原生名人主要以热心社会公益人士、特定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微博新闻人物等为主。

二、微博名人的传播角色扮演

微博名人在微博上扮演信息源、意见领袖、社会动员发起者等三种传角色。

1、作为新闻报道对象与信息传播中介的微博名人

从微博名人的构成可以看出,微博名人往往是行业精英、专业人士或是新闻当事人,有广泛的信息来源,甚至本身就是新闻的报道对象本身。

他们中有许多人作为现实社会中的公众人物,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还有一些微博名人如媒体人、公益人士等或是新闻活动的参与者,其本身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和内容。

同时,微博名人能比普通公众更及时地掌握信息,作为中介将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二次传播。

2、作为意见领袖的微博名人

微博名人有比草根公众更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们的意见能对网络舆论产生较大的影响。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所说,微博女王姚晨一条微博言论影响的人数,是人民日报发行量的7倍。可看出,微博名人凭借其影响力,在网络中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能力。

3、作为社会动员发起者的微博名人

微博名人还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扮演着发起者和动员者的角色。他们扮演社会动员的发起者的主要条件基于以下三点:第一,微博名人往往比普通网民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维护自身公众形象的诉求;第二,微博名人较普通网民有更强的社会号召力;第三,微博名人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与专业判断力。

三、微博名人传播效果

1、作为新闻报道对象和信息中介的微博名人

(1)有效的网络议程设置。麦克库姆和肖在提出“议程设置”理论时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程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①

微博名人作为新闻报道对象和信息中介,能够通过自身的新闻制造和作为信息中介进行新闻筛选,发出微博,来为公众选择关注的内容。被微博名人强调的信息和内容,容易成为一个时期内社会关注的重点。

议程设置不仅意味着微博名人能影响公众关注何种信息,同时还意味着能影响公众对信息的解读和看法。因为作为信息传播中介的微博名人,在传播信息时,必然带有自身的倾向性,至少从选择何种信息作为传播内容,就已经包含了作者的倾向。事实上,微博用户在转发微博的同时,会附加自己的看法,对于阅读有较强的引导和提示作用。吴英案中,吴英以“非法集资罪”二审被判处死刑后,一批法律界微博名人最先提出异议,呼吁免除吴英死刑。随后章诒和、韩志国等一批知识分子也开始关注。由此,微博名人成功地在微博上设置议程,引起对案件的大讨论。

网络议程设置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微博名人为网络公众提示关注的方向和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是社会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或是值得社会成员群策群力的焦点信息。另一方面微博名人往往处于自身的兴趣、利益和立场,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符合自身利益的信息进行传播,由此进行的议程设置极易造成社会认知偏颇和对其他重要信息的遮蔽。

(2)谣言大规模扩散的爆发地。微博名人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的二级传播者,并成为网络谣言大规模扩散的爆发地。而因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对其的制约,名人较少原生的虚假新闻。

微博名人之所以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的二级传播者,主要是由于大多微博名人并不是专业新闻从业者,媒介素养有限,并缺少核实的途径,因此容易误传网络上一些不实信息。微博名人与微博普通用户传播虚假新闻的传播效果有很大不同。名人由于有拥有大量微博粉丝,影响的人群规模较大。且由于微博名人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其他粉丝和用户容易信以为真,继续转发,因而从名人微博开始,网络谣言大规模扩散,成为谣言扩散的爆发地。

例如微博女王姚晨转发一位航海者海上求救的讯息而遭网友质疑她“传谣”,后来证实的确是谣言,对此人民网上有评论文章写道:“‘姚晨微博’烦恼源于有能力救人却无精力核实。”②这是对微博名人在传播信息、履行社会责任与引发谣言之间困境的一个诠释。

2、作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微博名人

(1)弥合知识鸿沟。知识鸿沟指在获得更多信息和获得更少信息的人群之间的系统性的差异。③

该假说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经济地位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有扩大的趋势。

但微博的广泛运用,对于知识鸿沟更多的起到的是一种弥合、填补作用。而在微博上发挥弥合知识鸿沟作用的,主要是微博名人。

微博名言范文3

关键词:微博;传播;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12-01

一、微博话语权滥用

(一)在微博上散布一些虚假信息,甚至谣言。微博受众的广泛性和传播速度之快使得其中的虚假信息、不实言论扩散到最大化。从“金庸去世”,到“广东阳江发生4.9级地震”“台湾海峡发生7.8级地震”等,微博谣言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1年7月在微博上被广泛转发评论的北京暴雨图中,有三张是假的。图片中的场景或是不在北京,或是拍摄于几年前,总之它们已被移花接木。几乎在所有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过程中,网友和主流媒体都被卷入其中,微博信源的可靠性再受考验。

(二)网络推手利用谣言制造焦点和操纵民意。经过再三调查证明,浙江温州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死于交通事故。这一事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网络推手制造谣言、推动谣言扩散,导致谣言在网上流传、扭曲、裂变的现实。虚假信息被广泛炒作后,可能会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催化剂”,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2010年12月25—26日,在全国多个论坛、微博里出现一条有关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被杀的帖子,称钱云会是因多次上访揭发当地官员豪夺该村146公顷土地问题被打击报复,让5个人按在地上给工程车碾死的,引起众多网民的猜测和讨论。钱云会事件随即传播、蔓延、升温,仅两天就发展到舆论普遍热议的程度。12月25日晚,乐清市公安部门通稿称,虹南公路寨桥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工程车撞死了寨桥村村民钱云会。但网上仍有较多舆论认为这是一起谋杀案。这一事件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网络推手制造谣言、推动谣言扩散,导致谣言在网上流传、扭曲、裂变的现实,许多网民因此难辨真假、信假为真,非理性表达看法,致使网上舆论距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三)不择手段地利用微博成名。微博正在改变舆论格局,其社会影响力在不断增强。由于用户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微博所具有的碎片化表达、病毒式传播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利用微博为自己寻找成名之路。2011年6月,一名为“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微博上炫富,新浪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炫富内容及身份引发网友热议。郭美美曾发微博称“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引发微博热议后使自己迅速成名。

二、微博负效应产生原因分析

(一)微博把关人的缺失和话语权过度自由。微博以其低准入门槛、方式简单快捷等特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注册,随时随地将信息轻易出去。每个微博主都可能新闻,由于把关人的缺失,使得信息不需层层审批就能,制造谣言变得轻而易举,任何人都有信息的渠道和虚假信息的可能。

(二)微博的自媒体特性使谣言多层级传播。微博属于自媒体形式的一种,自媒体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其核心在于普通市民的信息自主提供与分享。微博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但缺乏责任分配和管理制度的微博所构建的信息环境常常是鱼龙混杂。利用微博阅读信息时,由于微博碎片化阅读的特性,用户常常缺乏理性思考的时间,信息从脑中一闪而过,只留下潜意识里的一点经验判断。同时短短的140字,没有来源和背景,受者不易发掘深度信息以帮助理性思考。即使时间和资源充足,但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暗藏在字里行间的谣言风险也很容易被忽略。[1]在缺乏理性思考的微博用户面前,谣言可能成为真理。

(三)微博具有强大的媒介融合功能,加大了假新闻传播的可能性。微博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它能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等传媒捆绑起来,强化了微博与各媒介之间的纽带关系,使得信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共享,也使得虚假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金庸被去世这则假新闻事件的消息起初就是在百度贴吧、人人网等平台上流传,后被转到微博,才引起了广泛关注。

(四)名人效应加速谣言扩散。新浪微博利用“名人效应”通过实名认证的方式吸引各领域的领袖、精英加入,这些意见领袖式人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面对微博上的海量信息,人们会显得无所适从,只能进行选择性注意和接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偶像名人或在某些领域有影响的人所发出的信息。每一个微博上的名人可能形成局部的舆论中心。同时整个微博舆论场域各意见领袖之间相互碰撞,形成多个舆论中心重组的格局。这种网状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报媒的线性传播模式,形成一种几何级数裂变的立体传播效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微博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首先,必须界定责任义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关部门以及指定专家必须立即通过微博进行危机信息及辟谣;其次,明确公民在微博传播机制中的权利,可以转发官方微博的正确危机信息,以及促请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相关问题的释疑;最后,对谣言的发起者和恶性传播者必须予以处罚,对有关部门和专家没有及时辟谣应当追究其责任。

(二)有效发挥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的作用。微博时代“意见领袖”是受高度关注的一群人,微博网络名人的“粉丝”或“听众”可以高达数十万、数百万,在舆情事件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政府首先要加强与既有意见领袖之间的沟通,对他们的积极建言给予鼓励,对他们言论中存在的问题要依法处理;二是要培养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意见领袖;三是要积极设置议题,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上舆论,强化主流言论。[2]

(三)提高微博用户自身的媒介素养。微博是开放和自由的,人人都是信息的者,但这必须建立在理性自觉与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博友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谨防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者,对网络信息平台的新闻不能盲听盲从,面对没有事实根据或不确切的信息,不随便转发和评论。微博为普通民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民众在网络上享受到了比以往更加广阔的话语权,但只有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才会有健康完善的民主。

参考文献:

[1]白靖利.微博的多级传播模式分析[J].传播实务,2011,(2).

微博名言范文4

【关键词】言论自由权;微博;界限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已逐步呈现出其与传统媒体的种种不同。人们对同一事件的关注已逐步从传统媒体,例如书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转移到了网络。一件事情的讨论已经从传统的媒体向普通公民传达信息和观点逐步演变为普通公民在网络上讨论进而其意见和观点可能影响传统媒体。尤其是近来年在网络上逐步兴起的微博更是频频爆出网络话题从而引起民众对某一事件的广泛讨论,微博正用其特有的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在网络上对各种事件进行讨论,从而普通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提供了前所未有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3)的调查结果显示,47%的民众选择“在网站新闻后面评论”,排在第一位;而紧随其后的是“在微博上发帖”,比例为46.3,两者几乎相同。可见,微博作为互联网上一种新的互动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上网发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微博中言论自由的特点

(一)草根化,来源渠道多样化

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看,其传播方式呈媒体向群众传播的单一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更多体现了社会精英以及专家的观点,普通公民的观点极易被埋没。因此,传统媒体更多体现出了其观点垄断性,传播方式单一性的特点。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媒体,其发出的信息和观点都有可能让其他人知道并引起广泛讨论。其传播方式也从传统的媒体向群众传播的单一方式变成了一人对多个人传播再由多个人向多个人传播的裂变式传播方式。在微博中,既可能出现与传统媒体一样自上而下地传播方式,也可以出现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例如,在2010年9月10日发生的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当事人钟如九本想向媒体呼救,却不料在赶往采访的路上招致宜黄县数十名政府工作人员的堵截,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发微博这种方式向其他人呼救。在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载之下,此事件被不断放大,当事人的维权行动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对于此事件,《凤凰周刊》的记者邓飞如此评价:钟如九的微博是“中国维权史上的新一页”。

(二)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

微博言论自由的即时性体现在言论一经发出可以在数秒中就得到数千人的评论和转载。尤其是在微博中受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其言论一经发出在短短几秒内就会被成百上千人看到。与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的信息要被人看到需要好几道程序,如录制、剪辑、播放;在期刊中还要印刷后才可被人看到。而微博本身就是一个传播媒介,其传播方式往往是直接的。话一出口无需其他程序即可被人看到。而网民也可以动动手指在几秒中完成转载及评论,因此,微博中的言论传播及其迅速、即时。

微博的开放性在于其可以吸纳各方言论。由于微博门槛很低,只要在网上完成注册即可成为微博用户。因此,在微博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这就造就了微博中言论开放性的特点,在微博中言论很难被一家之言所垄断。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发言以及做出评论。也正因为微博中言论开放性的特点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微博用户。

微博中的言论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其互动性。在现达的网络科技下,广大网民可以轻松地在微博上进行言论的互动。只要动动手指所表达的信息便可瞬间同步到网上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这种轻松快捷的方式,使微博中言语的交流更加简便易行,就像在“面对面”谈话一样。

(三)不易垄断性

微博中的言论自由还体现在其不易垄断性。与传统媒体不同,传统媒体的言论更容易被垄断。传统媒体中的言论大多是通过筛选、剪辑后呈献给大家的。因此,在传统媒体的言论中更多体现了媒体自身的观点。而且,在传统媒体中发言的大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普通公民虽然也有参与,但毕竟只是少数。因此,社会精英在传统媒体中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普通公民在传统媒体中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及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的普及,中国的传播环境与手段已经发生巨变,主流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逐渐衰减,取而代之的是自媒体和边缘话语的兴起。微博正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应运而生。由于微博门槛较低,使得微博用户群变得庞大而复杂。在微博中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言论。这些言论不仅仅包括社会精英阶层,更多地体现出了底层民众的想法。很难对微博中的所有言论进行细致审查。每一个人的言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而被其他人讨论与转载,在无数的言论中,任何一个人的言论都可能掀起大的风浪,也更容易被淹没在网络的海洋中。在这里,社会精英的作用相对弱化,“草根”的作用却可能变得强大。正因如此,微博中言论不可能只体现一家之言,因此其言论也就很难被垄断。

二、微博中言论自由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跟风下易发生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微博中的舆论一样,其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可以给我们制造麻烦。由于微博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场所,网友们在这里发言很多时候仅仅是对网络言论的一种跟风,至于事实是什么,由于很多网友不可能亲临现场,所以往往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加之很多普通民众同情弱者的情节,事件一经发生,舆论的导向往往是向弱者倾斜的,往往不能站在对事情客观的角度对待。如2014年发生的“潘石屹打人事件”,起因于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视频的当事人是地产大亨潘石屹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一名女工作者。视频流出后微博中广大网友在潘石屹微博上留言,其中不乏谩骂声,从舆论导向来看,潘石屹没有占到一丝便宜,因为几乎所有网友都认定,这件事就是潘石屹的不对。可件,一件事情发生后网友们往往同情弱者,这种主观情绪使广大网友往往不注重客观事实,而只注重自己主观情绪的宣泄。

微博创造了网络社区的公共领域,这一公共领域的舆论反过来影响和引导着现实社会舆论。在这种舆论一边倒的态势下,网友们抱着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内心愤怒的情绪无法宣泄而把目光转移到现实生活。这种愤怒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引发而是情况失控。的发生不仅会扰乱社会秩序,使人们正常生活无法进行,更会破坏政府形象,破坏政府公信力。

(二)不当言论易侵犯他人权利

微博在促进广大网民行使言论自由权,成为舆论传播中心的同时,也会因言论监管不到位,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网民自身素质不高造成过当言论。过当的言论不仅仅有微博中传播的不实谣言,更少不了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以及为了一己私利侵犯他人著作权,商业秘密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微博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应该及时处理以净化微博的网络环境。

微博的言论不易控制,取决于在微博中发言没有事先审核的机制以及其一对多发展为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微博言论传播速度极快,一旦谣言散播开来很难仅仅通过对相关微博的删除来对其进行控制。如微博上有消息称“阜阳一运钞车被抢,两人被枪毙”,这一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谣言。谣言会妨碍网民对真正专业知识的辨识,使网民分不清真假,更严重的网络谣言还有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妨碍社会秩序。

(三)淡化专家与媒体的作用

在安德鲁・基恩所著的《网民的狂欢》一书中将广大网民称为“高贵的业余者”。作者认为这些“高贵的业余者们”妨碍了专业人士对事情发表看法,冲击了传统媒体的作用。书中指出:“网民们占领了各个领域,让那些专家和文化把关人――编辑、记者、新闻主播,音乐公司和好莱坞电影工作室都见鬼去吧;业余者和不计其数的网民已经主导了当今世界,他们正梦想通过操纵电脑来统领未来,尽管世界并不像他们所理解的那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的接受来源于网络,微博又渐渐成为许多言论的第一地,在这浩如烟海的网络言论中,专家的言论被淹没,报纸杂志的言论被淹没,传统媒体的言论也被淹没,网民们并不确定自己接受的言论来源,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舆论风暴中盲目地追随,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

三、微博中言论自由的限制

(一)微博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的界限

微博客的作者直接通过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WAP及时更新发表这些信息,加上微博所具有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转发、跟帖、加关注、搜索等功能,信息得以在传播的主体、客体身份间自由转换,线上可以走到线下,网络可以走向人际,这便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形成了其独特的链状、环状、树状的对话结构,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聚合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微博中的言论,既有真实的言论也包括虚假的言论。虚假的言论充斥在微博中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混淆事实的真相。由于微博中充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网民在微博中看到言论后往往并不会细致追究,只是凭着自己的个人情感对事情进行判断,对于一些涉及个人自身利益的谣言便会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还有一些公共事件可能会牵涉到社会的弱者,如政府和群众,医院和病患,面对这样的事例,一旦谣言在微博中传播开来,人们抱着对弱者的同情,往往舆论导向都会偏向弱势一方。这种网络言论只能说是片面的以及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它往往并不客观甚至可以说是不明事理。微博时代本来是一个渴望真相的时代,而如果让谣言跑到了真相的前面,那便失去了微博作为新兴媒体的意义。对于微博中的谣言我们要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应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这类言论我们不予保护。

(二)微博中的言论与隐私权、名誉权的界限

微博中也有大量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在微博中发生的许多热点事件中,网民在对事件进行热烈讨论的同时,往往把事件当事人的隐私公布于众,如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在哪里工作等信息到微博。这类信息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严重影响到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

微博中还存在着不少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例。有许多人利用微博的影响力,发表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尤其是一些有着商业竞争关系的企业人士,在微博中为了使竞争对手名誉扫地,而假的微博消息诋毁竞争对手。例如,在2010年发生的金山软件公司诉360公司负责人周鸿t的名誉侵权案中,周鸿t在其微博上连发数十条微博宣称北京金山公司在“微点案”①中作伪证等等,随后北京金山公司将周鸿t告上法庭,对其提起名誉权诉讼。最终这起案件以周鸿t的败诉告终。对于微博中的言论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事件,应该完善相关立法予以规制,应该对此类言论严格打击,不予保护。

注释

①2005年10月,由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刘旭创办的东方微点公司,在“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的新闻传播下名誉扫地,致使东方微点公司高管田亚葵被非法关押11个月。随后经过调查,田亚葵案背后的黑幕被查清:瑞星公司当时为了扼杀微点这个新生的杀毒公司,请托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处长于兵通过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的手法陷害竞争对手。于兵被北京市纪委立案调查,瑞星副总裁赵四章被批捕。2010年12月6日,金山公司诉360董事长周鸿t名誉侵权案开庭。该案核心,是被告在微博上披露的金山公司在微点案中作伪证一事是否属实。

参考文献

[1] 刘志明.中国舆情指数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 郑燕.网民的自由与边界[J].社会科学研究,2012(1).

[3] 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M].南海出版公司,2010.

微博名言范文5

微博实名制从去年12月16日《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出台并当日起实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决定个人及企业客用户以真实身份注册与使用微博,限制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发表言论权限;3月16日开始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微博将全部实行实名制,届时将又将是一波全体网民的议论热潮。

存在误读

微博实名制是一种必然要求,来自于其他行业的实名制经验,手机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网游实名制等已经在其各自领域实现了相应的管制。实名制一直是以打压虚假信息的姿态出现,作为web2.0产物,微博虚拟交互性与现实的对立是催生实名制的条件。实名制无可厚非,之所以能引发较多议论,说明人们对它的推行还是抱有谨慎的态度,无论从个人使用体验还是不自觉地维护行业发展,都应透彻分析它的利弊。《规定》的规则已经写的很明白,运营商的回应也是掷地有声,但不乏人云亦云的观点,于不知不觉中误读了实名制的本质。

误读一:影响互动积极性造成用户流失

“微博实名制很大程度上钳制了人们的言论内容,过去其乐融融无限吐槽的氛围可能冷却,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将因防范意识的变强而减弱。”

有一定道理,不过不免言过其实。在国内,还没有如微博一样言论自由而且扩散迅速的舆论环境,国外的社交网络使用限制又太多,国人用户只占少数,所以要寻求一个微博替代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已经习惯了微博话语模式的人来说必然会因一时无法疏导而迅速妥协。

理论上讲,要成功发起一个大范围扩散的论点,必须是已经被认证过的达人或组织机构,因为其他的都不具有可信度,虚假信息用户基本不可能做到,所以想要使用微博来达到某些信息的广泛扩散的人,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这点,对实名制的推行并不会有特别的抵触。

对普通用户而言,实名制的推行无非多了一个认证的步骤,个别人会以为操作繁琐而已;仅有的顾虑也只有两个:一是怕被自己圈子的人知道真实身份,影响自己的形象;二是信不过运营商的保险机制,担心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第一个顾虑,“前台自愿”原则很好地开释了这一点,即只要自己不设置,你仍旧可以拿虚拟身份示人,叫飘飞的云也好,悲伤的树也罢,粉丝们仍然不能看到真实信息。对于信息安全问题,虽说人们的互联网安全意识随去年的密码泄露事件风波得到很大程度的普遍提升,但这并非个别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现状,所以用户虽然害怕,但不会针对微博运营商特别苛求;而且一般明文密码的泄露代价更高,这已经在《规定》中暗示杜绝了,即加强信息安全机制,防止泄漏,保证用户权益,便是针对微博运营商的话。因此,用户流失问题不是不可能,但只可能是暂时的心里别扭,最后还都是要妥协的。

误读二:影响企业微博营销

“微博实名制要求企业使用真实信息注册,杜绝‘僵尸粉’与网络水军,使信息扩散效率变低,企业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正常情况下,如果120健康网在新浪官方微博如果动态或者健康活动信息,靠众多粉丝进行转发后,就会有更多的人继续转发并参与进来。这样一个微博营销过程被个别企业恶意“改良”之后,就会采取一些低劣手段如买卖粉丝、雇佣网络水军等进行有组织的传播,制造一个“火”起来的假象;接着顺水推舟将假象发展成真相,愚弄普通用户。

分析实名制规则初衷后我们会发现,企业营销氛围确实存在以上弊端而且亟待整肃。利用买卖粉丝和网络水军进行发散传播的企业或其他人等,根本不是用心在做内容,而是投机取巧,败坏微博营销风气。企业不上道,不算懂得微博营销的真谛,实名制正好提供了企业形象优胜劣汰的机会,是对正当竞争的推动。

误读三:实名制拉近人们沟通距离

“微博实名制后人们将以真实身份示人,从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沟通距离,消除了虚拟感带来的陌生。”

所谓“前台自愿”原则表示用户的真实注册信息依然不会公示于人,而是在微博运营商的后台数据中。有一种可能是微博实名制能带领用户使用前台实名的自觉性,但是目前来看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人们不会降低微博环境的黏性,并有实现真实交友目的的途径,例如人人网、朋友网等社区或者百合网等实名婚恋网站。所以总体来看,人们的沟通距离并不会发生引人注目的拉近。

误读四:实名制从无到有

“从前微博没有实名制。”

在感觉到实名制之潮席卷微博界引起的业界震动时,相当一部分人潜意识里会认为从前微博界没有实名制的,这是一个片面认识。有媒体报道,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止到春节后,新浪微博名人、机构等认证用户数已超过30万,而草根网友“达人”用户也已超过150万。同时,绑定手机的用户超过50%,这意味着过半数的新浪微博用户已间接实现实名制。所以这次推行实名制动作以论点还在于其强制性和普遍性给人们的意外,对行业认识不足的而衍生的担忧,不过仍维持杜绝虚假危险言论泛滥的初衷,因此实名制是从小变大,而非从无到有。

误读五:实名制将立竿见影

“既然有政府强制力保障,运营商又全力应和,实名制必然一路顺当,快速形成新的微博舆论氛围。”

实际情况是,实名制仍然任重道远,全面普及非一日之功。首先微博运营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完备前台功能部署、认证系统对接,完善信息保险机制等等,都是长期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目前用户信息的保密机制仍然不是特别令人放心,需要长久进化与磨砺,其涉及技术层面和企业认知方面的太多因素,所以对微博运营商而言需要付诸长期努力。

另外,用户认识也需要一个过渡。在接受微博实名制之前,普通用户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虽然是必然的趋势,不过仍然需要积极的引导,解除心理障碍。所以全面推行和另起氛围尚需时日。

两个途径

微博名言范文6

摘 要:作为网络社会的新型信息舆论平台,可以说近年来微博在众多的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因此即将实行的微博实名制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多方关注,这一政策的推出给微博平台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更加稳定的运行环境、用户的言语自律等,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重点即在于对此政策利弊之处给予综合考量,并对实名制之后的微博管理提出合理的思考和建议。关键词:微博实名制;利弊影响;政策管理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2-0117-03许多人把2010年称作国内的微博元年,截至目前,短短两年时间其注册用户数量早已过亿,不同于有着明确划分的传统媒体受众,各行业领域和各社会阶层人士都十分乐于将微博看做是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平台,在受众群体的横向覆盖面上可以说微博达到了以前的网络媒介所无法企及的程度。用户把微博当做获取每天重大信息的首选方式,因为其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实现了表明观点的可能性。这种接受与的双向性,使得微博完全符合了现代网民早已求之若渴的信息权利需求,也从而使微博这个平台变成了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各种观点的自由市场。微博给普通个人带来的各种好处已经毋庸置疑,其发展的迅速也有目共睹,因此微博实名制政策的推出,也引起了各方面相当多的关注。据悉,微博实名制首先于2011年12月16日,以北京率先作为试点,实行“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而在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微博网站微博都将全部实行实名制,在3月16日之后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将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实名制究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又会带来什么新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一、遏制负面新闻,令微博信息环境相对安全、稳定、合理微博上常见的负面影响较大的新闻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符合大众关注热点的假新闻或恶意诽谤、污蔑等负面信息。如前不久刚刚在微博上传出的,乌克兰籍歌手维塔斯猝死和中国歌手俞灏明伤情加重再次入院治疗的假新闻,是造谣者最喜利用的热点。还有部分用户利用微博进行不正当的商业竞争,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在微博上诬陷其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或为了争取个人微博关注度而刻意编造血腥暴力或热点相关新闻以博取公众眼球等。其二是对社会安定和谐产生负面影响的煽动性言论,此类言论经常跟随时事新闻热点,利用广大受众对某些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的弱点,编造事实,煽动受众情绪,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之间制造隔阂。如不久前一些微博用户编造出警察拘押记者、纵容老板继续使用智障女工的假新闻,以及霍元甲创办精武会的四幢洋房将被拆毁的假新闻等等。由于微博的自媒体性质,、转发、评论什么样的信息完全由个人作出决定,而广泛拥有了信息权的自媒体其实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更没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因此在微博上,由非正规媒体的、符合大众关注热点但并不属实的假新闻,或者是对他人名誉造成伤害的诽谤、污蔑和煽动性信息经常出现。与一般的社交网站相比,一条信息在微博上通过一个传播中心向外扩散时,就同时拥有了大批量的中心点,一条信息出去,立即呈几何级数的态势扩张,“从理论和技术的层面上来说,在一对多模式的一次传播形成后,还会产生多再对多(直至无限)N次的传播,最终形成一对多对多直到无限的裂变式传播。”[1]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由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个人的假新闻或诽谤信息,很容易以极快的速度大范围的传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极具张力的传播力量下,微博中的辟谣和惩罚功能也常常是滞后的、低效的。在微博这个网络集体平台中,这样不负责任的虚假新闻和诽谤信息正是符合了“匿名性原理”,“……人们淹没在集合当中,没有人能够知道他的姓名和身份,处于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这种状态使他们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2]而在实名制的约束下,个人信息时首先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即当自己不再是匿名发言者,不再扮演网络虚拟世界游荡者的角色时,微博上的个人被冠以现实的身份和形象约束,从而带来一种心理暗示:其的任何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下完成的,那么任何一个个人媒体都不得不对自己的言论负起责任,不能再任意妄言,从而遏制负面信息制造者动机上的任意性。二、认证个人身份、增加信任度以保证高质量的沟通与传统社交网站相比,微博的独特性在于其建立关系的依据是更加多元化的,明星名人、话题、朋友都可以成为建立关注关系的动机,从而导致这个平台上的交流更多是建立在陌生人之间。但是网络交流的匿名性、隐藏性早已根深蒂固,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交往习惯也在网络的匿名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放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短暂的匿名的,不存在任何个性色彩,也不需要任何感情付出,常常伴随着公式化的冷漠与无情。但是人在本质上是需要与他人真诚交流的,在这种情况下,典型的‘容器人’的心态表现出来了。……他们选择与他人进行无关紧要的交流、漠然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3]。这是网络世界人际交往的常态,由于对交流对象的不信任和对自身的保护,人们通常以小心翼翼的心态进行着浮于表面的交流。微博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给隐藏在屏幕后的交流者带来一定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首先来自于对环境的信任,前面我们说过,虽然在微博上也存在专门对运行环境进行监控以保证整个平台安全运行的工作人员,但面对一个由数亿匿名用户构成的时时信息的动态环境,是无法保证每一次信息交换的安全性的。反观实名制,其在维护微博的持续发展宗旨下,进行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措施,用户的信息不再是完全隐蔽,只有创造平台的一方对用户信息有一定的掌握,才有可能对整个微博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用户首先是对整个微博环境产生一种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对于交换信息的对象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信任感,就如同我们无法信任一个遮耳掩面的陌生人一样,拥有实名认证的用户相当于对其他的交流对象表明了自己的安全性。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一个让人们产生更多信任感的交流平台是更符合人们需要的交流环境,也是能够产生更多正面效能的交流工具,“我总是认为,我们人类的交流工具越好,我们使用毁灭性工具的可能性就越小。果真如此的话,Twitter就是一个可以促进世界和平的伟大工具。”[4]三、微博实名制带来的问题(一)是否遏制了表达与监督微博相较其之前的社交网络更具宽容和自由度,在这个平台上获取的信息不仅速度更快,更重要的是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当事人和经历者都拥有了事实真相的权利和渠道,相比之下,微博出现之前的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网民集合力量是相对有限的,而在微博这个更自由广博的平台上,快速和转发可以使公众意见达到最迅速的集合,并且可以实现普通民众与明星名人的交流,许多事件经由名人的关注和转发,其影响力和关注度会迅速增加,如宜黄强拆事件、红十字会事件、温州动车事故等等,在这些公共事件中,微博扮演了将事件真相透明化、群众声音扩大化的媒体角色,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事件的发展轨迹,使得事件最终得到良好的解决,这是其他媒介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一大优势特点。在微博扮演公权力监督者角色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网友公众事务参与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面对有失公正公平的事件,大家每一次转发评论都是有力的指责,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对公权力的监督是有效的持久的。但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之所以千万博友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指自己所关注的事件,正是匿名性给了他们很大的保护。而实名制时代到来之后隐藏在头像和网名背后的发言者身份浮出水面,在公共事件中义正词严地进行批判和指责的网民是否还具有这样的勇气,无后顾之忧地参与到对公权力的监督之中,这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实名制带来的负面影响,首要的即是对发言者的制约:言语安全性的保障度是否会降低,发言者是否多了后顾之忧不敢直言不讳,这种对公权力制约的外在压力是否会受到影响,而使政府部门的信息透明化变得更加遥遥无期,都值得担忧。

(二)用户身份信息是否安全2011年的最后几天,一场连环泄密门的爆出被媒体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泄密事件”,据悉2011年12月21日开始,中国最大开发者技术社区CSDN的600万用户数据被泄露,其中包含极为敏感的用户名、密码,同时,天涯社区4000万用户数据包被疯传;人人网、开心网、支付宝、当当以及京东商城等社交及商务网站的用户信息都遭到盗取,虽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随后发表通报声明仅有天涯和CSDN两家网站遭窃取用户信息,其他网站的信息泄漏事故皆是陈年旧事。但是在互联网应用早已深入日常生活并且发展日臻完善的今天,网民的个人信息竟还能够如此轻易地被窃取,着实令人心惊不已。互联网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在业内者看来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缺乏自主的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安全意识淡薄、运行管理机制的缺陷和不足、缺乏制度化的防范机制”[5],都是相关部门应当提高重视的问题。而微博这个目前来说国内最大的社交信息平台,每一个经过实名认证的用户直面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微博运行企业的安全投入是否能够保证这一政策平稳实施,如果更多的用户信息遭到泄露,谁将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给用户一个交代,这些事实目前似乎都并不明了。(三)注册ID用户是否会减少从而影响微博平台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对于微博来说,如上文所述,其匿名性不仅仅保证了发言者的隐匿性,也是微博作为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平台的核心特色,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这种独特性。此外,也有业界学者提出,强制实名往往会引发用户的消极情绪,“从目前业界的实践来看,在注册环节即强制填写个人隐私信息的网站都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审核的网站会大大降低用户注册的积极性,不审核的网站所提交的这些信息其实毫无价值。‘百度说吧’的实名制失败可以说是强制实名制失败的典型案例。”[6]可见微博用户被强制实名时,也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使用一种已经可替代的信息社交网站而托付自身的隐私信息是否值得?而来自一些网站的调查表明,实名制之后许多网友都表示自己可能放弃微博使用转战传统的社交网站。因为,不能否认,实名制会将一部分新用户阻隔在原本简单的注册环节外,也会使部分老用户丧失使用兴趣,从而使微博网站的用户缩水,失去了匿名性发言的竞争力和部分用户数量,微博网站的关注度和社会舆论价值可能会随之减小,难免令微博网站的商业价值也随之缩水。(四)微博沦为炒作工具的情况难以有所改善上文说过,实名制的推行可以增加发言者的自律性,遏制部分谣言、假新闻、色情信息的传播,但是,我们也可见另一种状况,早已经过实名认证的明星名人的微博,其本意应当是与粉丝进行互动交流和自己最新近况的平台,甚至要担当一部分导向积极价值观的义务,却也成了散播谣言、引起骂战借以获得关注度和自我炒作的媒介工具。作为早已经被认证实名的微博用户,以微博为谩骂和炒作工具,发泄私愤、提高知名度,即使在实名制时代,只要有争端、有动机、有利益点,这种污染微博舆论环境的事件还会一再上演,越是身份公开、实名认证,这种炒作越具备价值,而管理者恐怕也束手无策,或者反因为这种骂战或造谣事件给自己的网站带来更多关注度而击掌相迎。微博作为近年来强势发展的自由言论平台,以数量巨大的用户群和对舆论热点的推动力来看,其独特性在于:在千万信息洪流中,依据每一个用户的个人选择,言论、观点可以自由经过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成为热点,无价值的闲言碎语则自动被淘汰,由于受到各方力量干涉较少,可以说由微博推出的议程设置是大众意见的集合,由于这个集合影响力的逐步加大,它可以逐步到达传统媒体和上层管理者的视野中,由此将一般性的群众意见上升到公民意志因而具有社会性价值,因此这个平台中体现出的公平和自由是弥足珍贵的。实名制对于维护网络信息环境的纯洁、舆论环境的稳定和高质量的沟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同时带来的网民对于公共事务参与热情的消减和情绪上的顾忌,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类似的网络社交和信息平台,在管理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微博本身有别于其他信息平台形式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令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各种观点和信息的呈现才能更加有效和合理。另外,面对实名制实行之后,微博舆论环境可能仍旧会受到恶意利用的情况,应当认识到,要维护信息舆论环境的纯洁性,完全靠强制性的监管手段始终不足以应对,更重要的是网民自身的媒介素质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的约束和引导,拥有个人发言权的虚拟网络平台反而更容易暴露出国民素质的高低、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高低,没有发言权时我们只能缄默,那么一旦拥有发言权时我们又是否能够坚守正确的道德观念导向,这只有靠社会精神文明环境的改善以及众多的发言者以及管理者拥有自制和自律的道德素养,“如果仅仅把伦理失衡现象局限于微博这个虚拟环境,而忽略了现实社会的失衡,即便对微博的监督管理再得力,措施再得当,最终也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消除伦理失衡现象。”[7]而身份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商业网站可能面临的用户缩水、商业价值减少等状况,则需要政府管理者和商业网站本着对用户负责任的态度,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安全防备措施和承诺,充分赢得用户的信任。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微博社会功能的强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微博政务信息、与广大群众进行交流、树立良好形象等。并且,许多隐匿的社会问题也是通过微博的呼吁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积压农产品的热销、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等,都是网民同政府齐心协力切实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微博做到了下情上达,是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良好沟通的平台。因此,我们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微博这个平台的综合考量应当是积极的、肯定的、倡导的,假新闻、色情信息、煽动性言论毕竟是少数,其危害也毕竟不足以令人惶恐,因此,实名制之后,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对于微博这一平台仍旧宽以待之,将其视做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有效通道,在危机事件中平息谣言、真相、安抚情绪的有效工具,简言之,就是把利用这个最平民最草根的信息舆论平台为自身服务,同时也为公众服务。总体把握这样的方向和态度,实名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积极意义,削弱其消极影响。参考文献:[1]袁立痒.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6).[2]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8.[3]黄瑞玲,肖尧中.现代人际传播事业中的手机传播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09.[4]谢尔.以色列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8.[5]李祥.网络时代信息互联网安全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12).[6]陈红梅.微博实名制:信息时代的焦虑[J].社会观察,2012,(1).[7]万晓红,周冲.微博传播中的伦理失衡现象[J].传媒观察,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