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范例6篇

成人高考语文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1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1)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2)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3)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4)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备考试题及答案(5)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2

1.爱不释手:形容对某种东西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西游记》这本书有趣极了,叫人看了~。

2.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地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祖父最疼爱大哥,~,连带也把大哥的女儿当心肝宝贝。

3.按部就班:指依着一定的次序,按着一定的步骤来计划行事 。你不肯~地学习,老是想一步登天,难怪最后什么也学不成。

4.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大计。 教育是~的大计,各国政府都投下大量人力、财力在教育事业上。

5.百折不挠:形容意志坚强,遇到任何挫折都不退缩或屈服。 阿辉凭着~的精神,历经多次挫折,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6.班门弄斧:比喻不自量力,在专家或行家面前卖弄本事。有时用来表示自谦。我这篇小说,在各位作家面前,只是~之作,还请大家多指教。

7.半途而废:指事情做到一半便停止。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恒心,千万不可~。

8.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人们都爱到这家购物中心购物,因为这里的货物~,应有尽有。

9.闭门造车:比喻人的行为与现实情况脱节。 作家想要写一部好作品,就不能~,必须去体验生活。

10.变本加厉:比喻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 小文时常偷同学的钱,后来还~,偷老师的钱,结果被学校开除了。

11.标新立异:作出新奇、独特的事,和别人不一样。她为了表现自己,整天在装扮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12.别出心裁:表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手法。 李明设计的服装~,在本地服装界十分突出,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

13.宾至如归:形容招待客人周到、殷勤,使客人感到温暖。 这家酒店服务周到,让人有~之感。

14.不耻下问:指乐意向那些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与学习,一点也不觉得羞耻。老师虚心地向一位工友请教,同学都很敬佩她这种~的精神。

15.不攻自破:形容说话靠不住,不用攻击,自己就站不住脚了 。 当我们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时,谣言便~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将~。

16.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有如刮风闪电一般。跑车在路上~地横冲直闯,把路上的司机和行人吓得目瞪口呆。

17.不可救药:比喻情况严重到无法挽救。 【无可救药】大财不但抽烟,现在还染上毒瘾,简直~了。

18.不可思议:形容无法想象或很难理解。 他蒙住眼睛,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山水画,真是~。

19.不劳而获:不劳作而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你这个懒惰虫老是想~,我才不让你得逞!

20.不务正业:指不从事正当的职业。 大哥自从退学后就~,整天在街头游荡,把爸爸气得差点断气。

21.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什么也不知道。 宇平被车撞倒后就~,司机吓得连忙电召救护车。

22.不遗余力;把所有的能力都贡献出来,一点也不保留。 李博士十分热爱华族文化,对华族文化活动的推动向来~。

23.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 我的钱明明放在这里,怎么会~呢?

24.不择手段:指为了达到目的,任何方法或手段都用得出来。 经理在发现小刘为了往上爬而昧着良心~后,就立即将他开除。

25.不自量力: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 你才懂得一点皮毛功夫就向大师傅挑战,未免太~了吧!

26.长年累月:指经过长期的时间。 由于~地在外航海,阿水开始厌倦海员的生活了。

27.趁火打劫:比喻他人有困难或危急时,从中获利。 小镇停电那晚,一些歹徒~,使许多商店蒙受损失。

28.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前人的教训,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你爸爸就是因为好赌而毁了这个家,你千万不可~啊!

29.愁眉不展:形容很忧愁的样子。 小林有两个测验不及格,难怪他这几天总是~。

30.出类拔萃:形容才能高出一般人。 家明在多次的比赛中表现突出,是~的羽毛球选手。

31.川流不息:形容人群或车辆、船只连续不断地来来往往。 深南大道是最繁忙的街道之一,从早到晚车辆都~。

32.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他这种斤斤计较,~的作风令我不想与他合作。

33.垂涎三尺:形容嘴馋贪吃,也比喻贪图或羡慕之极。 小良望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不禁~。

34.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新马两国关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必须互相帮助。

35.从容不迫:形容态度非常镇定,毫不惊慌。 当大家叫他上台唱歌时,他~地走上台,表现得落落大方。

36.从善如流:形容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 小云一向~,朋友们因此很乐意向她提意见。

37.措手不及:形容困难突然到来,一时无法应付或来不及应付 。大雨突然倾盆而下,摆地摊的小贩一时~,眼巴巴地看着雨水将物品淋湿。

38.打草惊蛇:比喻行动不谨慎,使对方察觉而有所防备。 为了不~,老陈偷偷地在房间里打电话报警抓小偷。

39.大刀阔斧:比喻做事大胆而果断。 他一上任后,就~地把公司改革一番。

40.大公无私:指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处理事情,毫无私心。 老板的儿子犯了严重的错误,老板~地把他降职,同事们无不心服口服。

41.大言不惭:指自我夸大而一点也不觉得羞愧。他没有什么学识,却~地夸自己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真是笑死人!

42.当机立断:在紧要关头立刻作出决定。 要不是阿里~,叫我们立刻弃船跳进河里,我们早就被炸弹炸死了。

43.道听途说:指没有根据的话。 大厦里根本就没有炸弹,你别相信那些~的传言。

44.得寸进尺:得到一点后还想得到更多。比喻贪得无厌。 我已让你一步,如果你还想~,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45.得过且过:形容过一天算一天,不作长远打算。也指做事不认真。年轻人如果胸无大志,~,将来肯定没有成就。

46.得意忘形:形容因过度兴奋、快乐而失去常态。 他中了头奖,不禁~,在街上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

47.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大。 黄老先生~,他说的话市民都很相信,他做的事市民很支持。

48.对牛弹琴;比喻找错对象说话。 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你找他谈音乐,不是~吗?

49.耳濡目染:经常听,经常看,无形之中受到感染。 小美的父母都爱好音乐,小美从小~,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0.发扬光大:指继续加以发展,并且不断提高。 我们不但应该保留华族的优良传统,还应该将之~。

51.废寝忘食: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他~地埋头研究,就是希望在一个月内能完成研究报告。

52.奋不顾身:比喻奋勇前进,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 为了救出年迈的母亲,大永~地冲入大火中,把母亲背了出来。

53.奉公守法:遵守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我们应该做~的好公民,不要为社会带来问题和麻烦。

54.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在现今的功利社会里,像他这样重良知轻名利的人,真有如~呀。

55.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推卸责任,马虎了事。小华做事一向~,我怎么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呢?

56.改过自新:改正过失,重新做人。那名罪犯向法官求情,希望法官能给他一个~的机会。

57.高瞻远瞩:比喻目光远大。要不是吴老板~,一早就制定长远计划,公司的业务又怎么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呢?

58.高枕无忧:形容无所顾虑。敌军已经被彻底消灭了,我们总算可以~了。

59.隔岸观火:指对别人的危采取从旁观望的态度,而不出手帮助 。邻居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尽力相助,不应~。

60.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优点。大宝会画画,小宝会弹琴,兄弟俩真可说是~啊!

6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难以动摇。时代虽然进步了,但有些人的传统思想仍然~,难以改变。

62.功亏一篑:比喻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这个实验眼看就快完成了,谁知最后因为我的大意而~,实在可惜!

63.勾心斗角:比喻各出手段,互相争斗排挤。为了争着当总经理,这几个副经理无不~,互相排挤。

64.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年轻人要有抱负,要肯求上进,怎能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呢?

65.孤陋寡闻:形容见闻少,认识不多。阿旺久居乡下,~,外界许多事他都不知道。

66.孤掌难鸣: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容易成大事。所谓~,如果没有人支持我,这个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67.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不顾一切,尽最后的资产或能力作一次冒险。大哥不甘心亏钱而~,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去买股票,结果赔个精光。

68.沽名钓誉:用各种手段骗取名誉。他是为了~,才捐钱给基金会,以获取名誉主席的头衔。

69.古色古香:形容书画、器具、建筑等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他的家因为挂了几幅书画和摆放了一些古董家具而显得~。

70.拐弯抹角:形容道路曲折,也比喻讲话不直爽。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说吧,不要~了。

71.光明磊落:比喻做事坦白诚实,正大光明。我做事一向~,绝不怕你们说我贪污!

72.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到。这个城市这么大,你想在这里找回遗失的手表,简直是~。

73.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自从田叔过世后,田嫂就身兼数职,~地把两个孩子带大。

74.好高骛远:比喻爱追求过高的理想而脱离实际。由于他~,不愿脚踏实地地工作,最后弄得一事无成。

75.好逸恶劳:比喻喜爱享受,厌恶劳作。年轻人若~,不求上进,就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76.和睦相处:比喻和和气气地相处在一起。我们这几户人家~了几十年,从未发生过争执。

77.狐假虎威:比喻凭借他人的权势,作威作福。他仗着经理是他的叔叔,就在公司里~,随意命令人做事,真是可恶。

78.胡思乱想:比喻随意地乱想。你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听课,成绩当然不理想。

79.胡作非为:比喻随意地干坏事。大家可以放心了,警方已将这几个~的歹徒绳之以法了。

80.花言巧语:指美丽动听的谎言。小德根本不止你一个女朋友,你别被他的~骗了。

81.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两句精彩的语言,使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力。这篇文章张老师只修改了一个句子,意境就完全不同了,真有~之妙啊!

82.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把事情弄糟。客厅已经布置得很妥当了,你在门后摆这个大花盆简直就是~。

83.挥金如土:形容任意地、毫不吝惜地花钱。你这种~的作风如果不改掉,再多的钱也会花光的。

84.混水摸鱼:比喻趁局面混乱时取得不正当的利益。大减价期间,购物中心里人山人海,难免会有人~,顺手牵羊。

85.鸡犬不宁:形容喧哗吵杂得很厉害,就连鸡犬都得不到安静。 老周一家六口成天吵架,闹得~,烦死人了。

86.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我们不妨坐下来一块讨论,~,也许很快就能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87.家喻户晓:比喻人人都知道。《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可说是~,连三岁小孩都晓得。

88.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得私利。林经理常常~,借招待客户的名义,请自己的亲朋戚友大吃大喝。

89.见利忘义:比喻因利益而不顾道义。在金钱的诱惑下,小旺立刻弃朋友于不顾,真是~的小人。

90.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常常改变想法。阿东是个~人,一年内就换了四、五个女朋友。

9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看到老伯被人欺负,阿山~,马上上前把那些人赶走。

92.捷足先登:形容行动很快的人必先达到目标。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你应赶快去争取,不要让别人~了。

93.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兴趣。妈妈做的菜真香,大家都吃得~。

94.进退两难:比喻处于困境中,前进或后退都有困难。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军已陷入~的困境了。小食店的生意越来越差,结束它一定血本无归,继续经营又无能为力,真是~啊!

95.精益求精:比喻在优异的成绩上再求取更好的成绩。只要我们有~的精神,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96.井井有条:形容十分整洁和有条理。玲姐把整个家料理得~,不愧是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

97.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危险或困难。大家平时就应该~,防患于未然,以免灾祸发生时措手不及。

98.鞠躬尽瘁:指不辞劳苦地贡献出全部力量。方主任三十年来为公司~,公司决定颁“服务精神奖”给他。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3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

「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介+动

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

「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宾+之(是)+动

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以+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①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2)格式:动+于(乎,相当“于”)+宾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3)格式:形+于+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

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③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

「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数量定语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4

【文章一】

13课:《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4课:《勾践灭吴》(《国语》)

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7、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8、果行,国人相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6课:《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1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14、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7课:《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1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0、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4、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19课:《劝学》(《荀子》)

25、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课:《秋水》(《庄子》)

3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32、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1课:《过秦论》(贾谊)

34、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35、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3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3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9、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0、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1、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基业也。

4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2课:《鸿门宴》(司马迁)

4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7、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9、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3课:《兰亭集序》

5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4课:《归去来兮辞》(陶潜)

5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53、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

54、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5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6、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第二册)

13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9、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0、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课:《滕王阁序》

6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3、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6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文章二】

(第二册)

13课:《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5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5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59、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0、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14课:《滕王阁序》

6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63、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64、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6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6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0、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7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5课:《师说》(韩愈)

7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6课:《阿房宫赋》(杜牧)

7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7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9、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80、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课:《六国论》(苏洵)

8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8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理固宜然。

8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6、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7、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8课:《游褒禅山记》

8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

19课:《伶官传序》(欧阳修)

90、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可以知之矣。

9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9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课:《石钟山记》(苏轼)

94、《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95、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9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1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9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98、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9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00、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101、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2课:《五人墓碑记》(张溥)

102、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103、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04、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3课:《登泰山记》(姚鼐)

10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6、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4课:《病梅馆记》(龚自珍)

107、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08、予购之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文章三】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5

根据《招生考试复习大纲》要求,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结构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单项选择题,30分,占总分的20%;其他题型,包括写作、填空和简答题等,120分,占总分80%。

试题难度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难度大致分三个层次: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分别占总分的40%,50%和10%。

考试内容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内容分四大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出单项选择题,18分;现代文阅读,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7分;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出简答题,25分;写作题,70分。

能力要求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级。A级着重测试记忆辨识能力,B级着重测试理解分析能力,C级着重测试应用表达、鉴赏评价能力。 且高层次要求一般包含低层次要求。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要求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A级;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以附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准)。能力要求:A级;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力要求:B级;

4、辨识并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要求:C级;

5、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要求:C级;

6、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能力要求:C级;

(二)现代文阅读: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能力要求:B级;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三)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四)写作

1、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通知、申请书、感谢信、求职信、启事)的写作要求和基本表达方式。能力要求:C级;

2、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会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成人高考语文范文6

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环球网校课程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一)代词

可指代人、事、物等。与“之”不同的是,上古汉语中“其”时常隐含结构助词“之”的意思,与后续词语组成名词性结构,因此通常只用作定语。魏晋以后,“其”的适用范围有所扩大,也可用作主语。例如:

(1)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寡人之於国也》前一“其”指河内,可译为“那里的”;后一“其”指河东,可译为“河东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秋水》其:指代河伯,可译为“他的”)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其:指代前事,可译为“此”、“这”.)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张中丞传后叙》其:指代当地百姓,充当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5)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马伶传》其:指代马伶,可译为“他”,充当句中主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其”的指代对象可以灵活多样,作为指示代词,可用作特指、远指、近指;指代人物时,不仅可指代第三人称,也可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例如:

上一篇最炫民族风

下一篇相声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