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任我行范例6篇

相声任我行范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声誉资本;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

一、 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近80%就业岗位,生产力占国民经济收入约60%,贡献近50%的税收财政收入,极大推动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使“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普遍不强,引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对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同时拉低中国市场环境的整体信用评级,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激励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改善中国市场环境至关重要。

二、 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存在四种观点:Fraiziner和Ingram(1983)提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增加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利润;Elsayed和Paton(2005)认为美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和会计利润两者不存在直接关系;张建同、朱立龙(2007)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短期会降低企业利润,但长期会提高企业价值;Werner Hediger(2010)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积累声誉资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

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2012)指出,企业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政府和社会环境也必须承担相应责任。李华觥⑽饧谊睾屠罹┪模2011)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逐渐强烈。

三、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本文以Werner Hediger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为基础,通过声誉传导路径,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 企业可持续发展。

定义1: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且公司价值(H)不随时间递减;即企业当前经营活动能带来可持续增加的利润,并且始终保持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Werner Hediger将跨时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演变为时间从0到T,不同时期公司股东净现金流在初始时间T=0的现值问题。根据差分方程,构造引入声誉资本Rt后企业价值的现值Hamiltonian函数:

2. 企业社会责任。

定义2: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系列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改善社会福利的活动。

W(x)代表企业活动对整体社会产生的福利,则?驻W(x)代表企业活动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净变化量。当?驻W(x)>0时,代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为:

四、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建立声誉资本传导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两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函数maxH(xt,kt,yt,Rt),但两者约束条件不同。通过声誉资本传导机制可将两者联系起来,即声誉资本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机会成本的产出量,也是创造企业价值的投入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付出机会成本,而这部分机会成本产生的社会正外部性如何转换为企业的声誉资本从而影响企业价值,是本文进一步探讨的重点。

假设1: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值E(W)与企业的声誉资本存量R成正比。

声誉资本存量不同的企业投入相同机会成本(W)履行社会责任时,由于社会期望E(W)的递增,W的边际效用递减,声誉资本存量低的中小企业的边际声誉增量最高。因此,随着企业声誉的提高,企业外部性对声誉的影响参数是递减的,即?鬃′(Rt)

推论1:在信息完全情况下,企业声誉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投入的成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符合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即随着企业声誉资本存量的增加,企业要维护声誉资本增长率稳定不变,需投入更多的企业责任成本(图1)。

假设2:在信息完全情况下,企业声誉资本R影响企业可持续收入P,且遵循边际报酬递减原则。

Pt=P(xt,kt,yt,Rt),且?坠P/?坠R>0,?坠2P/?坠R2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原则,企业的声誉与企业可持续收入呈正相关,且声誉越大,声誉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参数越小。其中,R作为中间传导变量,在成本曲线中作为W的产出量,在收入曲线中作为P的投入量,且W满足边际成本递增规律,R满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图1)。

因此,通过P与W的差值得到R与企业利润(H)之间的关系(图2),即随着声誉增加,企业利润先增加达到最大值(H*)后呈递减趋势。当利润减少为零时,企业以服务社会特定群体为经营主旨,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范畴。

推论2: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声誉资本的增加,企业可持续利润先增加后减少,当利润为零时,企业性质为非营利性组织;(2)存在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值(H*)的声誉资本,且在一个阀值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通过积累企业的声誉资本,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假设3: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对企业的声誉认知有偏差,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和马太效应,使中小企业的声誉资本不易得。

推论2是建立在信息完全的有效市场假说上,然而现实情况是建立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由于信息不完全,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消费者)无法完全认知企业行为和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并将有限的关注度放在已经有一定声誉资本规模的企业上,产生选择性偏好。同时,社会舆论和大众媒体机构也重点关注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行为,这使声誉对企业收入的影响不再符合规模报酬递减的假说,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和马太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期望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应用到企业管理,指利益相关者对声誉资本高的企业赋予更多期望和关注,使声誉资本高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易获得声誉回报,边际声誉回报率上升使企业更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马太效应指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会产生积累优势,将更有可能取得进一步成功。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行业中龙头企业也能更轻易获得更大收益。从而解释为何很多企业放弃短期利润,追求市场规模和行业地位。

因此,在企业发展最初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声誉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企业声誉的增加,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和“马太效应”,使企业在成长期阶段,其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声誉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即所谓的“品牌效应”。此时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成本对企业声誉资本的边际报酬最显著。随着企业声誉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大,机会成本与声誉资本再次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图3-左)。另外,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信息不完全,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偏差也使中小企业的声誉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企业产生品牌效应时,声誉资本对企业收入的影响开始显著,且随着企业声誉规模的进一步增大,声誉和收入的关系再次符合信息完全的规模效应递减假说。(图3-右)

因此,声誉资本和企业的可持续收入(P)、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成本(W)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阴影部分的无谓损失是企业由于信息不完全导致声誉回报率损失而减少的利润。本文在此不探讨成本曲线与收入曲线的交集问题,仅通过图表曲线凹凸性可知,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企业利润可能在初期产生无谓损失,导致企业利润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投入增加而减少,从而解释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推论3: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声誉资本不易得有缩小镜效果,使规模较小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减少企业价值,产生无谓损失(图5)。

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下,由于利益相关者对大型企业关注集中度高,产生放大镜效果;而对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的忽视导致缩小镜效果,使中小企业的声誉不易得具有双重性:当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中小企业声誉的增量被弱化;当中小企业对社会产生负效应时,其声誉资本的损失也被弱化。因此,中小企业声誉不易得的双重性使中小企业更加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

五、 推动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发展初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引起声誉资本的增量对企业价值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减少企业价值。企业只有不断积累声誉资本,产生品牌效应,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 政府层面。首先,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公开奖励等激励措施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进行适度补贴。其次,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加大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第三,政府应鼓励利益相关者关注并支持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最后,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法律等支持。例如,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融资扩容带来新的机遇,不仅帮助“上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也通过加强监管和社会关注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激励其履行社会责任。

2. 社会层面。政府的激励政策对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媒体和社会舆论应通过媒体、互联网公众平台等渠道加大市场透明度,对中小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社会监管。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员工、消费者、周边居民)也应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 企业层面。在信息不完全市场中,中小企业应积极公开披露经营行为,如对生产商品进行权威认证、维护与媒体及客户关系、积极争取在在融资平台上市等,从而提高企业公信度。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累声誉资本,实现社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华觯吴家曦,李京文.浙江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1,(9).

[2] 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

[3] 张建同,朱立龙.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7).

相声任我行范文2

关键词:独立董事 法律层次 声誉机制 薪酬激励

一、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始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目的是防止企业内部人控制,保护全体股东利益。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是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Fama(1980)认为董事会是企业中最高的内部监督者,控制企业内部决策和有效施行。独立董事虽是董事会的成员,但从独立于企业自身的角度缓解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问题,同内部董事行使监督职能(Fama and Jensen,1983)。2001年我国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强制地植入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中小股东的权益时常被侵害,独立董事的作用并不显著(孔玉生等,2008)。现有研究发现,法律、声誉和薪酬是激励和约束独立董事的三个重要因素。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得到足够的法律支撑才是基本有效的,支撑内容包括对权利义务的诉求以及责任缺失的惩罚两方面,旨在从正向和负向激励独立董事履职行为,因而法律因素在独立董事激励结构中起到奠基作用。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大多是较有名望的学者或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具有较高的声望,履职行为效果会导致外界对其声誉评价产生变化,这紧密关系到独立董事后续任职机会和隐性收益,因此独立董事的任职角色特性决定了声誉在独立董事激励因素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以往资本市场的研究中,薪酬激励被认为是弱化股东与经理人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给予独立董事薪酬也能产生激励,但基于独立董事角色的特殊性,这种薪酬激励方式仍有待完善。综合三种因素,从环境特征来说,独立董事的法律规范与声誉评价独立于就职的上市公司,属于外部环境因素,而独立董事的薪酬仍由上市公司制定并发放,更多体现着公司内部环境因素;从约束强度来说,法律规范带有强制性,属于硬约束,声誉和薪酬因素并无明确权责条件的规定,因而属于软约束。法律、声誉和薪酬三因素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是由独立董事任职公司外部至内部、强制至宽松的顺序变化,本文对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相关文献梳理是从法律层次、声誉机制与薪酬激励三方面展开评述。

二、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相关研究

( 一 )独立董事制度法律层次研究 与英美等典型的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并存,共同行使对公司内部监督职权,但在唐跃军(2004)的调查中发现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责不能充分区别,监督效果不明显。从独立董事法律激励角度来说,李立新(2008)认为独立董事一方面缺少行使职权的具体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缺少对独立董事义务的法律约束,这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花瓶董事”和“人情董事”。凭借公司内部股东或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的影响并不能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必须依靠立法机关或监管机构制定明确的标准才能实现(汤立斌,2004)。唐清泉(2006)的问卷调查结果中表明51%的独立董事认为现行法律制度是影响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是保证其发挥作用的源泉,结合我国的现状来看,权责方面的法律规定缺乏标准细化,这导致独立董事法律激励不足。从2001年强制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法律法规制定严重滞后,独立董事对履职行为有较低的预期风险,参与舞弊和不作为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后产生法律问责机制方面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焦点。我国有些财务舞弊案件发生后,并不是所有的独立董事都被处罚,甚至,处于同一公司的独立董事承担的责任也有很大区别(尚兆燕,2010)。可见,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惩罚机制上缺乏公平原则,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处罚标准缺失以及判罚的主观随意性相关。国外有关问责机制研究中以Bernard Black etc(2006)的最为典型,他们对独立董事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分析,发现独立董事大部分赔偿由公司或者D&O保险支付,几乎没有承担现金赔偿责任。因此,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问责处理差异是明显的。国外市场可能更多考虑到独立董事不能自由获得公司信息,并且承担的风险责任应低于执行董事,从法律角度给予独立董事风险补偿或适当的责任免除保证来确保独立董事充分运用权利的信心,激励其履职行为。黄韬等(2005)认为如果忽略上述独立董事的劣势,将造成独立董事人力资源的过度稀缺。我国独立董事法律激励存在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问题,既不能通过完善权利和责任给予独立董事充分监督的信心,也不能公平标准地惩罚违规行为,这些严重抑制独立董事履职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应着眼于建立关于独立董事履职法规的框架,协调权利、责任和义务的关系;独立董事的惩罚机制也应标准细化,做到有法可依。

( 二 )独立董事制度声誉机制研究 早期研究充分论证了声誉机制重要意义,Fama and Jensen(1983)认为完善的独立董事人力资源市场形成的声誉机制有助于提升独立董事监督能力,声誉作为无形的外在约束促使独立董事勤勉工作,保证独立性以降低成本。声誉激励可以替代资本市场中的薪酬和权利等显性激励(Holmstrom,1982)。目前,国内外关于声誉机制方面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公司治理对声誉的影响、声誉对独立董事任职决策的作用以及声誉直接作用于公司治理业绩。(1)公司治理对声誉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运用独立董事的董事席位数衡量声誉高低。一般来说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很受公司欢迎,他们被认为有较好的职业背景和与公司运作管理较高的契合度。Yermack(2004)以财富500强公司的独立董事为样本,计算出过去两年内公司业绩每发生一个标准差的变动会使独立董事获得其他公司0.12个职务的机会,可以得出其所任职的公司滞后两期的业绩显著相关于他们获得新职位可能性的结论。当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时,独立董事可能没有很好的履行监督管理的指责,因此失去了受聘于其它公司的机会(Steven N. Kaplan and david reishus,1990)。可见,独立董事的声誉是随企业业绩同向变化的,但是业绩主要是由公司内部管理运作形成的结果,独立董事的勤勉任职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因此,业绩并不是影响独立董事声誉的唯一因素,Coles and Hoi(2003)拓展了声誉影响因素的视野,发现独立董事在面对公司采纳反敌意收购条款而有损于投资者利益的法案(Pennsylvania Senate Bill 1310)时,否决该法案的独立董事在未来获得的董事席位数量是接收此法案独立董事的三倍,证明独立董事在参与公司治理时积极履行职责会促使声誉提高。独立董事个人决策监督的专业公正独立于公司治理状况,对声誉影响颇为显著。在企业出现重大调整方面,Gilson(1990)研究了1979年至1985年之间破产重组的111家美国上市公司,银行成为大多数破产公司的控制股东,独立董事在被迫离职后再次任职的机会显著减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从长期来说,市场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这通过1989年到1993年任职于发生129起典型兼并活动美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体现出来,素质较高的独立董事会有杰出的表现,相比于劣质董事来说有更多的任职席位(李惠眉,2000)。笔者认为,高素质独立董事在任职业绩较差的公司前后声誉对比也应在上述研究中加以说明,结果可以探究出企业业绩和独立董事的专业性这两个因素哪个对声誉的影响更为明显。国内的探索以陈艳(2008)为代表,研究主要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数据为样本,与国外现有研究结果相同,独立董事所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会使其声誉提高,然而对董事会议题发表异议导致未来董事席位减少。独立董事勤勉工作,发表异议是基于对企业监督的责任,导致履职席位不升反降的结果可能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的“一股独大”情况相关。独立董事是由大股东提名上报股东大会决议,基本上大股东是拥有完全的权利选择“顺从”的独立董事与其合谋,声誉机制的作用显著降低,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反而不易聘用,也不利于独立董事人力资本市场的形成。(2)声誉对独立董事行为的影响。声誉激励具有其特殊性,在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好的声誉可以给独立董事带来更多的任职机会。这种过程不是被动的,独立董事也会根据声誉的变化进行决策,从而有所行动。由于我国独立董事人力资本市场不尽完善,声誉激励的效果只停留于使独立董事避免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陈艳,2009)。因为出现违规事件和公开与大股东持不同意见可能会导致未来任职机会降低,进而影响声誉,不利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周繁等(2008)以2001年到2005年75个独立董事“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独立董事较考虑包括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的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与现实成本因素。这表明,当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初期,由于资本市场非有效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中独立董事面临很大的风险。独立董事这种带有外部性质的监管群体相比于权利较大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势单力薄,常常无力改变董事会中虚假和激进的行为,为保持自身声誉不受牵连,只能采取辞职等不作为的行为。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叶康涛等(2011)通过对2005至2007年A股上市公司董事会强制披露数据的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独立董事不会公开反对管理层行为,但当公司面临危机时,声誉越高的独立董事为确保声誉不受损失越可能对管理层提出质疑,提高公司价值。宁向东等(2012)构造了阶段博弈模型,推导出独立董事在一期任职完成后(包括任期后主动辞职与下一期继续任职两种情况),更重视维系和修补声誉。可见,声誉激励在独立董事激励结构层次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公司情况危及独立董事声誉时,这种激励最为明显。(3)声誉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具有外部评价的性质,独立于公司治理结构之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聘请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进而汇聚高质量的资源和信息,提高企业业绩和价值,这在生命周期伊始的企业也同样适用(Rosenstein and Wyatt,1990;Ferris, Jagannathan and Pritchard,2003;王跃堂等,2006)。但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在履职过程中是如何在信息传递层面上发挥作用?King and Qian(2006)与Chan et al.(2007)从声誉机制对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的角度探索,但各自信息载体不尽相同。前者认为聘请高声誉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并且更频繁地管理层业绩预告,进而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后者以香港市场数据为样本,得出高声誉的独立董事进入管理和业绩水平高的公司会使该公司IPO折价率更低,IPO过程所蕴含的信息质量更高。当公司产生对外具有消极影响的事件时,声誉机制促使调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目的在提高声誉恢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Arthaud-Day et al.(2006)在研究声誉机制对高管任职情况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发现财务重述公司高管离职概率因声誉机制的存在而显著提高,甚至他们未来的就职也产生困难。国内的研究中醋卫华(2010b)以受证监会处罚的公司为样本,证明丑闻发生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两篇文章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辞退低声誉高管来传递积极信号,后者是通过增加独立董事席位提高公司整体声誉而给予投资者信心。综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中提取一个框架,公司聘请独立董事,声誉是需重点考虑的指标,高声誉的独立董事可完善监督和决策,带来良好的业绩和市场反应,促进公司治理,这进一步提高了独立董事的声誉,形成了我们期待的声誉机制良性循环。但市场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独立董事又能够通过衡量自身风险效益进行决策决定履职行动,这里的履职行动既可以包含继续留在公司勤勉监督,又包括面对高风险时提出辞职或其它选择,保证其声誉不受严重损害。如图(1)。

( 三 )独立董事制度薪酬激励研究 薪酬激励原是为缓解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两者订立契约,使双方的收益函数保持到尽可能小的差异。独立董事是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产物,同样,作为股东的委托人,获得足够的薪酬激励也是对付出工作成本和企业风险的一个补偿(John Pound,1995)。Hermanlin and Weisbach(1998)进一步发现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能提高其监督公司运行治理的效果。Beiner(2004)将前面两者的观点做一定的结合,考虑到剩余分配与工作绩效,强调为保持股东利益最大化,独立董事的薪酬必须包含风险因素。这里,包含风险的薪酬就能激励独立董事勤勉工作获取风险收益,而独立董事负有维护股东权益的责任,这种激励就能提高公司治理,最终促使股东价值最大化。薪酬激励固然有正向的作用,但Catherine M Dalton(1996)认为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带来与上市公司的经济联系,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特性。但研究并没有指出处于何种区间的薪酬水平会带来公司治理强烈的负面影响,后续的研究中唐清泉等(2005)认为大股东会用高津贴收买独立董事的投票权,使其成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工具。因此,掌握一个合理的度才是确定独立董事薪酬的重要环节,低津贴不容易激发独立董事的积极性,高津贴又容易被大股东收买,成为“花瓶董事”(谭劲松等,2003)。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而言,国有股等“一股独大”的状况普遍存在,而独立董事的选聘和薪酬制定几乎都是由控股股东控制。薪酬若较高会导致独立董事对大股东形成依赖,对大股东的监督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基本上我国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在曾俊等(2011)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他们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到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水平不足以产生合理的激励,需要提高薪酬的标准,到达合理的区间。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偶然,一方面独立董事移植到我国的历史不久,相应的激励结构未健全;另一方面,独立董事依靠就职的上市公司发放的薪酬并不是其主要收入,考虑到不损害其独立性,只能发放较低的薪酬。根据孙泽蕤等(2005)的论述,认为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专业咨询,要结合独立董事的知识价值和担负责任确定报酬。因此笔者认为,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责是基本职责,可以以固定报酬为主;决策职责相对于不同知识结构水平的独立董事来说,相应确定的薪酬可以是变动的,根据公司重大事项业绩效果衡定。

三、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评述及思考

本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环境,对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作出了以下思考:(1)关于 “独立性”的法律建设是否足够。独立董事“独立性”的要义是独立董事能够基于充分的信息独立自主地发表意见,不受任何管理层的约束,也不能对公司利益有较大的依赖。声誉机制并不涉及独立董事与就职公司的联系,较低的薪酬水平虽能确保“独立性”,但丧失了薪酬激励效用,由此可见只有法律法规可能解决此类问题。目前法律激励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和惩罚机制,而对“独立性”完善较为欠缺,《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独立性”的规定侧重于独立董事的身份,并不强调阻隔其与上市公司较高水平的资金利益往来。但是,资金往来额度具体在何种水平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整体水平来看。另外,中国的“人情”和“熟人”社会关系复杂多变,碍于“交情”和“面子”不能促使独立董事反对大股东的激进违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独立性”,这也是后续有关法律激励中所要关注的内容。(2)声誉的衡量机制是否恰当。本文中所梳理的有关声誉的大部分文献中,都是以独立董事的在不同公司的任职数目来衡量其声誉,往往认为多个公司争相竞聘的独立董事有较好的声誉。但Fich and Shivdasani(2006)证明任职于多个公司会使独立董事的精力下降,以至于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决策,造成公司治理问题。可见,此种衡量声誉的方法对现有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这就产生了一个更为原始的问题,究竟何种方法能最好的衡量独立董事的声誉?笔者认为,声誉作为隐性因素,需要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例如人品口碑、职业修养、已有的独董经历等。(3)股票期权是否提高激励又保持“独立性”。在唐清泉等(2006)年的调查中,有83%的独立董事认为采用津贴与股票期权相结合的模式是合理确定其薪酬的方法。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一方面表现在国外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成功;另一方面是独立董事对薪酬较低现状的不满足。股票期权是一种特殊的薪酬,代表公司的长期收益,优势是可以避免股东人的短视合谋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达到此效果的前提是需要较成熟资本市场的外在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股票期权的案例,研究检验实施股票期权薪酬是否在维持“独立性”的基本前提下显著提高独立董事的激励程度。长远来看,这也是判定股票期权薪酬制度是否能在我国施行的依据。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630253)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艳:《独立董事声誉与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经济学家》2009年第4期。

[2]醋卫华:《公司丑闻、声誉机制与高管变更》,《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工作论文》2010年。

[3]黄韬等:《独立董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卷)。

[4]李惠眉:《董事会的劳动力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李立新:《独立董事“独立性”法律分析》,《企业家天地》2008年第5期。

[6]宁向东等:《基于声誉的独立董事行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尚兆燕:《独立董事法律责任的中国实践》,《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8]孙泽蕤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的理论研究及现状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8期。

[9]谭劲松:《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0期。

[10]唐清泉等:《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期。

[11]唐清泉、罗党论、张学勤:《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2期。

[12]王跃堂等:《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3]叶康涛等:《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14]曾俊等:《激励不足还是损害独立性?》,《财会通讯》2011年第8期。

[15]Arthaud-Day,M. L.,Certo,S. T.,Dalton,C. M.,and Dalton,D. R. A Changing of the Guard:Executive and Director Turnover following Corporate Financial Restatement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

[16]Beiner S,Drobetz W.,Schmid E. Zimmermann. His Board Sizean,Independ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2004.

[17]Bernard S.Black,Brian R.Cheffins,Michael Klausner.Outside Director Liability.Law and Economics Working Paper,2006.

[18]Howard Chan,Robert Faff,Paul Mather & Alan Ramsay.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rectors'Independence,Reputation and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07.

[19]Jeffrey L. Coles& Chun- Keung Hoi.New Evidence on the Market for Directors:Board Membership and Pennsylvania Senate Bill 1310.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

[20]Kaplan Steven N. and Reishus,David. Outside directorship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

[21]Roger King & Winnie Qian Peng .Does the Reputation of Independent Non- executive Directors Matter:Evidence from Hong Kong.Working Paper,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相声任我行范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四年的初中生活即将悄悄走进你们的回忆。大家带着兴奋喜悦的心情,带着丝丝离别的伤感,忍着离别的泪水,最后一次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08级学生毕业典礼。就是为你们有锦绣前程祝福,为你们再攀高峰而加油壮行。

一、大会进行第一项:古城初中2009级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二、大会进行第二项:奏国歌,请全体起立。

请坐下。

听着这伴随着自己成长的国歌,同学们肯定会有与往日不同的感受。我相信大家现在像青青草的珍重春天的阳光一样,更加留恋母校;正像翩翩飞鸟依恋成长的树林一样,怎么也舍不得离开栖身四年的母校!有人说,初中生活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还来不及领略,一千多页就匆匆翻过。但是,母校永远忘不了你们!现在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侯校长致词!

三、大会进行第三项:侯校长致词。

“三载励志求学,一朝鲲鹏展翅”!侯校长回顾了我们在初中四年的学习情况,对大家顺利完成初中学业表示了祝贺,并给大家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侯校长的讲话句句叮咛,字字千金,侯校长的祝福语重心长。请同学们牢记在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时勉励自己、鞭策自己,奋勇向前。

谢谢侯校长的热情鼓励和殷切希望!

同学们,四年的校园生活,全体师生风雨同舟,一起走过了1000多个日子,我们的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四年来,有的同学已经腻烦甚至讨厌老师的嗦,如今,你们就要踏上新的征程,我们的老师作何表示呢?我想请你们再一次静下心来,听听老师最后给你们唠叨一次。

首先请一班班主任王淑萍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请二班班主任侯海珍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请三班班主任胡玉华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请四班班主任郑在春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请五班班主任胡清茂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请六班班主任毕秀章老师说说心里话;掌声欢迎!

四、大会进行第四项:毕业班教师代表赠言。

“快乐着你们的快乐,痛苦着你们的痛苦”,同学们,这就是你们的老师!六位班主任老师的讲话,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眷恋之情,提出了希望和祝愿,话说出了全体古城初中老师的心声。同学们,不管你们到了哪里,我们母校的老师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一缕缕牵挂,一声声祝福,蕴含着老师多么深的爱呀。同学们,当你考上理想的学校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千万别忘了给你的老师打个电话,报个喜讯呀,无论你走的多远,飞得多高,你们的恩师们始终用爱的目光为你守望。

同学们,四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和老师朝夕相处,一起度过了这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如今,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老师们的千般不舍万般叮咛,都化为了一句句的祝福。面对你们初中生活的结束及新的人生征程的开始,你们的级部主任给大家带来毕业的祝福。大家用掌声有请张景志主任临别赠言。大家欢迎

五、大会进行第五项,级部主任讲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十五年来成长的伴侣。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他们也有许多的话语想对我们诉说。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有请九年级一班赵婧迪同学的家长为我们送来祝福。

六、毕业生家长代表讲话

感谢赵婧迪同学的家长。全体2009级同学一定铭记您的话语,在高一级学校创出一流成绩,为母校添彩,为家长争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班主任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主任;老师,也许是世界上最普通的职业,他们很平凡、也很普通。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室里,餐厅里,宿舍里,运动场上,甚至我们生病同学的病床边、中考送考的考点外,都留下他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身影,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匆匆的脚步和忙碌的背影!在即将毕业之际,我们最难忘记的可能就是敬爱的班主任和各科老师,最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下面典礼进行第七项:掌声有请家长代表向校长献花,毕业生代表向恩师鲜花致谢。给他们以激情的拥抱、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七、大会进行第七项,向校长和毕业班教师鲜花。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鲜花就是老师的勋章,你们的笑脸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最高奖赏。他会温暖每个老师的心房,化为他们热爱学生的力量,谢谢你们!

同学们,四年初中生活,老师不会忘记,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你因苦思冥想某个问题而后豁然开朗的那份喜悦,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你尽抒情怀的那份洒脱,在美丽宽阔的运动场中你不甘落后、以你矫健的身姿奋起直追的那份执着。毕业了,你们有很多的心里话想跟你们的老师说,有很多的心情要表达。下面就请毕业生代表殷艳敏同学发表她的感慨。掌声响起来。

八、大会进行第八项,毕业生代表发言,并向母校赠送礼物。

激情澎湃,豪情满怀,刚才殷艳敏同学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诉说了对老师的感激,感谢老师四年来的关爱!

所有的感激,所有的留恋,汇成一句话,感谢老师,感谢母校,母校情深,师恩难忘。为此我们的毕业生还为母校留赠了礼物。

学生代表赠送礼物。

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谢谢同学们!

九、大会进行第九项,八年级学生代表发言。

弟弟妹妹对你们既有深深的祝福,也有依依不舍的深情,祝愿你们展翅飞翔,在高一级学校创出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我们即将与四年的初中生涯道声再见。一本薄薄的毕业证书中,承载的是我们充实的、沉甸甸的四年。

十、大会进行第十项,请毕业生走向红地毯,颁发毕业证书。

下面,有请学校侯校长、苗校长、刘校长、张主任为我们颁发毕业证书!大家掌声欢迎!

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向同学们表示祝贺!

同学们,接过这红红的毕业证书,我们的心中都感慨万千。我们想起了四年来含辛茹苦培育我们的老师,想起了四年来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朋友。同学们,相聚情依依,离别情更长,难忘四年苦读,我们流过汗,我们永无悔。让我们重温百日誓师誓词,铭记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提议,全体毕业同学起立,举起右手,让我们发表誓言。请张晨旭、王桂春二位同学领誓。

古城2008级毕业生宣读毕业誓词!

请坐下

临别依依,言语万千!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再过多少年,无论今后你们走到那里,学校都将是你们慈祥的母亲!每位同学都是母校优秀的孩子!老师都因你们的点滴进步而自豪!希望同学们把学校的殷切期望,把老师的几多叮咛,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

毕业典礼已接近尾声了,但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将永远不会结束。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母校明天更美好,我们的老师心情愉快、桃李满天下,我们的家长身体健康、全家幸福,我们的同学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相声任我行范文4

下午好!

这两天的冷空气,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寒料峭,但是我们现在的会场却春意盎然,我们满怀热情地聚在一起为自己的个人素质提升,专业成长汲取必须的养分。

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中或多或少地一直存在着这样几个问号: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何做学问?这三者又怎样去协调?怎样互融共通,实现我们完美的教育人生?

当我们满怀这些困惑的时候,我们非常幸运地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某某市教科室张主任来为我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让我们用掌声来代替我们的心声,欢迎张主任的到来!

秦主任近年来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的做人标准和做事、做学问的要求,我们相信,秦主任的讲座,一定会拨开我们心头的疑云,让我们更加明朗地大步前行!闲言少叙,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主任为我们做精彩讲座!

时间飞快,就这么不经意地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呢。刚才秦主任用富有哲理的寓言,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诠释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这激情澎湃,诗意盎然,字字珠玑的演讲,让我们如沐春风,犹如醍醐贯顶,豁然开朗啊!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张主任真挚教诲!

相声任我行范文5

关键词:信任 影响因素 贷方农户 借方农户

一、引言

长期以来,非正规借贷尤其是农户间借贷一直是农户资金来源的一种主要形式。郭沛估算出从1997-2002年间,农村非正规金融宽口径规模约在2238-2750亿元之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报告显示,中国农民从非正规借贷市场获得资金数量是从正规借贷机构获得数量的4倍。显然,非正规借贷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非正规借贷存在的基础是人际信任。高帆认为,农户之间借贷基本没有任何显性措施来确保还款正是由于这种人际信用在起作用。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信任危机,这种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杀熟”。信任危机已严重威胁到非正规借贷中农户间借贷的存在,因此,借贷问题中对信任的影响因素也就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在信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农户间借贷信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找到促进信任培育机制建立的途径,推动信任培育方面的创新。

二、理论及相关假设

(一)影响农户间借贷信任的因素

农户间的借贷行为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起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信任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信任是建立在声誉的基础之上,并随着时间流逝通过在相互了解的环境里的各种行为所获得的。张维迎、柯荣住对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信任与交通便利程度、财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陈子婧、曾翼也发现,信任与人均财富水平、教育程度、产权、市场化水平以及交通便利程度密切相关,并认为信任水平与人均财富水平、教育程度、产权、交通便利程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市场化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周文根认为,影响信任水平的因素包括三大类: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并认为这些因素与信任水平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笔者认为,虽然学者们对于信任的影响因素众说纷纭,但有五个因素被大多数的研究者所提及,分别为:社会关系,财富水平,声誉水平,受社会尊重的程度及受教育水平。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我们将声誉水平解释为名声情况,而农户间借贷信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亲疏关系、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及历史借贷情况。

(二)农户间借贷信任影响因素的假设

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回顾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贷方农户对借方农户信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贷方农户与借方农户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收入状况、历史借贷情况及声誉水平。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关性和影响性两类假设,根据山东省泰安市农户抽样调查的数据,对该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

1.相关性假设

假设1a:贷方农户与借方农户的亲疏关系与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假设2a:借方农户收入状况与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假设3a:借方农户名声情况与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假设4a:借方农户历史借贷情况与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显著相关。

2.影响性假设

假设lb:贷方农户与借方农户的亲疏关系对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2b:借方农户收入状况对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3b:借方农户对农户名声情况间借贷中信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4b:借方农户历史借贷情况对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本项研究问卷调查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法。样本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数据获取时间为2010年7月1日至7日。根据课题需要,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泰安市4个村庄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94份,有效问卷373份,有效问卷率94.67%。样本基本数据详见表1。

(二) 效度和信度分析

对样本的效度检验如下:

1.KMO和巴特勒检验

KMO是Kiser―Meyer―Olkin的抽样适当性量数,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数。KMO用来检验样本是否充足。KMO值越接近1,越适合做因素分析;KMO值过小的话,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在0.9以上,非常适合做因素分析;KMO值在0.8-0.9之间,很适合;在0.7-0.8,适合;在0.6-0.7之间,不太适合;在0.5-0.6之间,勉强适合;在0.5以下,不适合。巴特勒检验用来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检验结果见表2。

样本检验结果显示,KMO=0.722>0.5,说明数据共同因素较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并且,巴特勒检验中Approx. Chi-Square的值为9325.977,大于自由度80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相关矩阵中存在共同因子,样本基本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2.因子载荷及累计方差

量表的有效性通过因子之间因子载荷系数来检验。根据因素分析的理论,项目的因子载荷值越大,说明该项目与公因子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在社会科学中,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4就被认为是有效。分析结果见表3。

样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因子载荷系数皆大于0.4,并且累积解释量达69.05%,说明该量表设计是有效的。

3.样本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用于检验量表相关变量是否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检验量表内部各个题项之间相符合的程度以及两次度量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常用Cronbach’s a系数来估计。Cronbach’s a系数值界于O-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该变两个各题项之间的相关性越大,也就是说其内部一致性越高。本研究运用SPSSl7.O对调研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总量表及4个因子的信度指标如表4所示。

表4显示,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

0.823、0.801、0.782和0.746,均大于0.7这一最低可接受水平,且分项对总项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521,大于0.4最低接受标准,删除任何题项后的a系数也无显著提高。

(三)相关性分析

对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历史借贷四个因素与贷方农户对借方农户的信任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

表5显示了对样本进行相关分析的数据分析结果,据此对本文提出的相关性假设进行检验。根据统计的Sig.值显示,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历史借贷四个因素,与贷方农户对借方农户信任水平都是显著正相关的。

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两个因素与信任水平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达到了O.712、0.705;借方农户的名声情况、历史借贷两个因素与信任水平的相关系数略低于另外两个因素,但同样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分别为0.685和0.674。至此,本文的相关性假设全部得到验证。

(四)回归分析

为了解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历史借贷四个因素对于贷方农户对借方农户信任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对此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显示了回归分析的结果:F=60.582;相伴概率值P

其中,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的亲疏关系对于信任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P

因此,本文的影响性假设:假设lb、假设2b、假设3b、假设4b全部得到验证,说明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历史借贷四个因素对于农户间借贷信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名声情况、历史借贷情况是农户间借贷信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对农户间借贷信任有着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展开以下讨论:

第一,借方农户与贷方农户之间的亲疏关系对农户间借贷的信任有着最为显著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形成了以血缘及地缘为基础的亲近远疏关系图,农户根据亲近远疏关系,选择不同的信任水平,他们更愿意信任关系亲近的农户。

第二,借方农户的收入水平是仅次于亲疏关系的显著影响因素。近年来虽然农户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其收入大部分用于家庭支出,所剩无几,为不影响日常生活,他们在借贷时不得不考虑借方能否归还这一问题。因此,收入水平越高就可能越有保障,其还款能力就越强。

第三,借方农户的名声情况也是信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户的名声是由农户过去的行为和结果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的能力及品格。农户根据名声来评价借款农户的还款能力及意愿,而良好的名声表明了具有还款的能力及强烈的还款意愿,因此农户名声对农户间借贷信任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农户的历史借贷情况也会对信任水平产生影响。农户的历史借贷情况反映了农户现有借款额及以往的借款归还情况,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户还款的能力及还款的意愿。较好的历史借贷情况可能使贷方农户相信借方农户具有还款能力及较强的还款意愿,而更愿意信任那些历史借贷情况好的农户。

(二)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间借贷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方面的挑战。如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使农户间亲疏关系、信息的传递面临很大的挑战,不利于农户间信任的发生进影响农户间借贷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与非正规借贷相关的法律制度,推动农村社会的信任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发展,减少借贷行为的不确定性,促进普遍的社会交往,扩大信任的范围,使得农村中存在广泛的信任成为可能。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来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信息的传递速度及传递途径,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使农户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借方信息,从而降低借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

2004(2).

[2]IFAD.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China[R].Thematic Study.Vol

ume I Main Report. Report No.1147-CN Rev.2001.

[3]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EB/OL].中

国“三农”信息网(http:snanong.gov.en),2003-01-20.

[4]Dasgupta.P.,1988.Trust as a Commodity.In :Gmbetta,D.(Ed.),

Trust:Making and Break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M].Basil

Blackwell,Oxford.

[5]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2002(10).

[6]陈子婧,曾翼.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的实证研究[J].金融

经济,2007(3).

相声任我行范文6

关键词:企业家 声誉 机制 经济学 分析

导 言

对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既往的学者往往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即管理学与经济学角度。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家对声誉的追求基于麦克利兰(mcclland)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高成就的需要;以及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企业家具有一种追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在这方面以正规的经济学模型,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有克瑞普斯、威尔森(kreps and wilson)米尔格罗姆、罗伯茨(milgrom and roberts)的声誉模型,霍姆斯特姆(holmstrom)基于法玛(fama)思想建立的人市场--声誉模型。这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家(人)声誉机制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企业家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基础之上,认为企业家(人)追求良好声誉是为了获得长期利益,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奕的结果。上述两种角度的分析构成我们对企业家行为激励和约束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此,我旨在通过声誉机制对企业家行为方式的影响分析,讨论企业家成长机制中,如何通过声誉机制的作用解决“企业家不偷懒”的问题。

一、声誉:影响企业家努力的重要因素

声誉(有的学者也称为信誉)是保证契约实施的最重要机制之一。经济学对声誉的分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在《关于公正、警察、税收和军队的演讲》一书中,曾对不同国家的商人的声誉进行过比较。他曾指出,荷兰人的声誉高于英格兰人,英格兰人的声誉又高于苏格兰人,生活在商业中心的人的声誉高于偏远地区的人。商业的业务量越大,交易频率越高,其声誉作用也就越大。

尽管早期的经济学家已经关注到声誉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在主流经济学中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研究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虽说声誉问题随着博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但是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中,尤其是对企业家成长机制的研究中,声誉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企业家的声誉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家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问题。从理论讲,法律和声誉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当前法律的重要性已广泛被社会认同,但对声誉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与法律相比,声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任何社会治理不规范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成本的,从法律角度由政府治理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其付出的成本,远比当事人自我约束所付出的成本要大的多。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具有特质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熊彼特语)的企业家,其行为的规范表现在经济交易过程中“诚信”。任何社会交易行为的公平性,都必须以“信用”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商品交换者的“诚信”就没有市场机制。

(一)经济学关于企业家声誉机制模型的说明

旨在表明声誉对人的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家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正规经济学模型是我们前面提用的克瑞普斯、威尔森、米尔格罗姆、罗伯茨提出的声誉模型,以及霍姆斯特姆基于法玛思想建立的人市场—声誉模型。

法玛认为,企业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现实中可以用“时间”加以解决。他认为,在竞争的经理市场上,经理的市场价值决定于过去的经营绩效,从长期来看,经理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因此,即使没有显性激励合同,经理也有积极性努力工作,因为这样做可以改进自己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

霍姆斯特姆用模型进一步阐述了法玛的思想,并加以严格的证明。而克瑞普斯,罗伯茨等人则建立了企业家声誉机制作用机理的经济模型。他们认为,良好的职业声誉增加了企业家在经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博奕能力,对企业家行为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相反较坏的职业声誉会导致企业家生涯的结束,对企业家机会主义行为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

张维迎教授在讨论“人市场—声誉模型”和“棘轮效应”模型时,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是人市场--声誉模型证明在动态博奕中,激励问题至少部分地可以通过“隐性激励机制”得到缓解;而棘轮效应模型则证明,如果委托人使用人过去的业绩中获得的信息,人的工作积极性会相应降低。①他认为:在声誉效应模型中,根据人过去的业绩推断经理的经营能力将强化激励机制;在棘轮效应模型中,根据人过去业绩推断企业的内在生产率将弱化激励机制。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在两类模型中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也正好相反。两类模型中动态激励机制的不同可以归因于过去的业绩所传递的信息的“所有权”不同。在声誉效应模型中,过去的业绩传递的是有关经理经营能力的信息,经营能力的所有权属于经理。经营业绩越好,市场所认为的经营能力越高,经理的报酬也越高,因此,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大。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弱化经理自己的业绩在评价经理经营能力上的作用,因而弱化激励机制。相反,在棘轮效应模型中,过去的业绩传递的是有关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信息,企业内在生产能力的所有权属于委托人。经营业绩越好,委托人认为的企业内在生产能力越高,经理给委托人上缴的份额越高,因此,经理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越低。引入相对业绩比较弱化经理自己的业绩在评价企业内在生产能力上的作用,因而强化激励机制(弱化棘轮效应)。②

声誉机制对职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紧密联系的。经理市场(或称人市场、职业企业家市场)的实质是经营者的竞争选聘机制,竞争选聘的目的在于将经营者的职位交给有能力和积极性的经营者候选人,而经营者候选人能力和努力程度的显示机制是基于候选人长期工作业绩建立的职业声誉。经理市场的“供方”为经营者候选人,“需方”是作为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虚位以待”的企业,在“供需双方”存在大量提供企业信息、评估经营者候选人能力和业绩的市场中介机构。如果把经营者的报酬作为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价格”信号的话,那么经营者的声誉则是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质量”信号。在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声誉既是经营者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又是经营者拥有的创新、开拓、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没有长期化的行为,也就没有职业声誉。声誉的核心是信任,信任是人们交往的前提。经营者只有通过长期化的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信任,才能成功地担当经营者的角色。没有良好的职业声誉,经理人员将不得不结束其职业经理生涯,因为没有人会信任他,把企业交给他去经营。正如亚当·斯密所论述“各地方金匠和宝石匠的工资,不仅比需要同样托付给他们。我们把身体的健康委托给医生;把财产,有时甚至把生命必名誉委托于律师或辩护士。像这样重大的信任决不能安然委托给微不足道的人。”同样,作为企业所有者,把自己的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经营管理时,“如此重大的信任”必然要求经营者具有良好的声誉,而不是“微不足道的人”。

(二)管理学关于声誉机制的说明

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企业家成就发展的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就企业家的激励而言,期望理论认为,如果人们相信存在着一种合理的可能性,即他们的努力会满意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奖酬的话,他们就会受到激励以付出自己的努力。这里内在的报酬包括具有挑战性和令人愉快的工作,责任或自尊,外在报酬包括工薪,赞扬和别人的尊敬。①对企业家而言,“内在报酬”体现在企业家经济行为的创新意识来自于对不断超越的挑战,当企业家的努力取得了预期效果时,会自发地从内心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这种成功不仅可以得到货币收入上的回报,同时会经营业绩的回报率赢得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尊重。我们说企业家都有一种企图心,这种企图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回报是自身经营才能得到实践的验证。美国学者麦克莱兰先生认为,商人,特别是企业家—经理人员怀有的成就感相对多于社会中其他可识别的群体。②

根据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家的需要往往更多的集中在后三个层次的需要。在西方企业中这三种需要可以归结为精神需要,以激励方式满足企业家精神需要的表现形式往往以赋予企业家重要的社会地位,以企业家良好声誉和价值观展现出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企业家声誉机制及其构成基础

企业理论中的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都是旨在解决企业家激励和约束问题,也就是解决企业家努力问题。一般地讲,影响企业家努力的因素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家的报酬,企业家控制权,精神的激励,声誉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等。

在此我们重点讨论声誉机制对企业家努力的影响。前面我们已经用较多的篇幅讨论了既往学者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对声誉机制的研究。为了便于我们作深入一步的分析,还有必要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声誉机制作框架性阐述。

(一)企业家声誉及声誉机制

声誉简单地讲,指声望和名誉。企业家声誉是社会对企业家能力、经营业绩、公众关系以及履行承诺契约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评价。

企业家声誉包括两处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家的个人声誉,包括企业家个人信息的媒体披露的可靠性、企业家个人荣誉、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等等。二是由企业家行为引发的企业社会声誉。(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企业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家,其个人声誉代表着企业声誉的公众形象)

企业家声誉作为无形资产构成企业人为资本的一部分,其具体内容包括。

(1)企业家的知识信息。企业家是从事判断性决策的:“理性经济人”。企业家的知识信息向公众展示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企业家的知识水平、经营业绩、职业经验构成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在经理市场上,这种管理才能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基础。任何一个投资者在经理市场上选择管理自己资产的人的时候,总是希望找到最具备管理才能的专家,而反映管理才能的首先是知识信息。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因丰富的知识信息在经理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声誉。

(2)企业家行为的道德水准。包括企业家在处理经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外在表现之一,体现企业家在企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作为企业领袖人物的企业家,其言行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中,体现出企业对市场、对消费者、供应高及社会公众的一种承诺,当企业的诚信通过企业一系列社会承诺及企业管理哲学表现出来时,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鲜明的个性。

(3)企业家公众形象。企业家声誉来自于社会公众对企业家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进行。一是对契约的履行,无论是供应商、消费者、产权所有者、债权人、职工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合约,这种合约的主要责任人是作为法人代表的企业家,当企业家以法人代表的名义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者缔结合约的时候,往往以企业家的个人信誉作为担保,同样,产权所有者以委托身份聘用了经营者,也构成一种合约。这也是建立在对企业家良好声誉信任的基础了。二是社会公众通过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企业形成一种态度,从而构成对企业乃至企业家社会评价的内容。三是,企业家个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企业家个人业绩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

(4)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通过公众关系反映出来,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家对尊重的需要体现出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和欣赏。这些都是通过社交场合体现出来,获得受人尊重的地位来自于社会人对企业家声望的认同,企业家在社交场合因这种尊重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就感。

声誉机制指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评价的社会网络关系。声誉机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家声誉的评价内容;二是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社会评价的机制。前者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对具体时上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后者是一个动态的机制,这种机制是具有声誉信息。传输系统的动能,它对整个市场上企业家信誉和企业家声誉的建立会产生深远地影响,对政府部分的而言,在企业家信誉机制的构建上,评定企业家个人信息的可靠性固然重要,但更重的是如何通过市场(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推进社会公众和企业家对声誉的重视。

(二)企业家声誉机制形成的基础

从理论上讲,法律和声誉是维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与法律相比,声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在任何一个社会,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总是有限的。一个市场经济要有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个秩序是建立在良好的声誉机制之上,而声誉机制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基础,法律环境和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道德的约束机制。任何一个人的行为最优化往往与他的生命预期有关。对企业家声誉也是如此,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最主要的是长期动态重复博奕的预期结果。企业家的预期越长,其行为就越规范。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基础是重要的是产权制度。

1、完善的产权制度。产权是市场博奕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构成市场交易行为的前提。企业家是经济能力的组织者,在生产性和交易性相统一的企业中,企业家的使命就是组织企业的生产和交易行为,这意味着企业家必须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只有具备完善的产权制度,达到产权清晰,才能使企业家在委托—关系中拥有真正的控制权,也才能有明确稳定、长期的预期制度,他才能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完成一次次重复博奕。

2、规范的政府行为。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干预意味着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者的行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一般采取间接调控的手段。如果政府行为服从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意味着只能在规定的制度框架内,行使特定的权力。这就要求政府在权力使用上必须有规范的行为。如果政府行为不规范,由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缺乏透明度,意味着大量的政府官员会随意放大滥用的权力干预企业行为,这种干预的后果意味着企业家行为没有稳定的预期,企业家个人预期越不稳定他就越会怕政策多变而产生短期行为,甚至利用现有的机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败德”行为会导致企业家声誉受损。

3、良好的信息传输体制。我国地位辽阔,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数规模不大,破产率高,企业间重点博奕的概率较小,声誉不好的企业经营者在一个地区搞不好可以到其他地区再重新办企业,以至于一部分劣质企业经营者到处行骗。因此,声誉传输体制对企业家声誉的确认至关重要。那些不遵守商业信用的企业经营者一旦记录在案,便会通过各种媒体臭名远扬,其在市场上再难找到合作伙伴。从这个意义上讲,声誉传输体制是约束企业家“败德”行为的有效手段。

4、有效的法律环境。有效地法律环境意味着通过法律手段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对企业家而言,违法,不讲信用,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这种法律约束会迫使企业家自觉的守法,自觉地在法律框架内兑现自己履约和承诺,这个角度上、法律环境会使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法律不是万能的,靠法律约束企业家扭曲行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5、宽松的政府管制。声誉机制靠市场的竞争形成。根据鲍莫尔的可竞争理论,市场上即使已有一个企业,如果进入的成本不高,这个企业的行为就会表现相当于一个竞争对手一样,否则追求垄断行为,就会有新的进入者进入,从而构成对这个企业的威胁。这是西方放松管制的理由。从政府角度看,管制的初衷是限制垄断,但由于严格的管制会将企业的行为垄断变成法定的垄断。当管制越严格,就越会导致声誉机制的表决。因为管制意味着政府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而骗子会通过贿赂买通政府官员,从而取得低成本的垄断地位。

三、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的现状分析

相对于经理市场而言,企业家声誉既是企业家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又是企业家拥有创新、开拓、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声誉机制可以作为经理市场中的关键信息报露机制,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

(一)企业家任期问题

从委托—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声誉机制的作用基于一种长远预期的激励。其行为的最优选择是体现委托人对人的激励和委托人自身利益折衷的结果。对企业家(人)而言,任期太长会造成激励不足,任期太长会养成企业家的惰性。究竟应选择什么样的最佳任期完全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确定。

我国现行的企业家任期的最高期限是比照一般国家干部的退休制度,其最高量限为60岁。这就是说一个企业经营者无论是的能力多强,精力如何充沛,到60岁将强制性退休,因此“59岁”成为企业家的最后一个“博奕”时期,这种失去未来预期的制度,在企业经营者退休的社会保障福利与在职时福利具有十分大的落差情况下,必然加大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乃至违法行为的概率。“59岁”现象反映了企业家在最后一个博奕时期对职业声誉的忽视,在“昔日的光环”即将失去的时候,利益的诱惑会迫使其“铤而走险”。

从企业家任职年限看和任职企业数来看,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8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企业经营者经营过1个企业的比例为58.5%,2个企业为23.8%,3个以上企业为17.7%,而在一个企业干过6年以上的,国有企业只有为56.6%,试想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只干过6年,他怎么可能去考虑企业的长远目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个人的预期越长,他的行为越规范,他就愿意坚持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就是声誉机制的作用,他要考虑在未来的重复填奕中声誉问题。正如张维迎指出,企业家的努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越接近退休年龄,努力的声誉就应越小。①

(二)声誉机制的效用

企业家声誉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家声誉机制的作用。企业家声誉是体现其创新力、经营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努力程度、敬业精神中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的产生和传输,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只有根据准确的声誉信息对经营者进行奖惩,才能体现声誉机制时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从目前我国信用机制看,据国务院法制办司司长青锋指出,目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竞有50%的经营合同带有欺诈性。②财政部公布的157家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上市公司中,竞有155家有着虚报利润的现象。③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997年《1992年企业经营者对推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认识和建议》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制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外部因素其中商业信用差总体占29.2%,而企业经营者遇到不正当竞争的主要类型中,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声誉的占18.9%。由此可见,商业信用问题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不守信用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是企业经营者。

从声誉机制效用的另一角度看,社会公众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我国目前尚无科学的声誉评估机制,对声誉的认同程度还不高,这也是导致企业家不重视企业及个人声誉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的构建

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发挥声誉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并不是一件易事。从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基础来看,深化产权制度等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建立良好的声誉信息传输机制和有效的法律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就企业家个人声誉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家长远预期制度

保证企业家具有长远预期,是企业家声誉机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长远预期意味着对企业家的激励必须坚持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经营者没有长远的预期制度,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晰和政企不分,政策多变等因素,企业家职位很不稳定,由于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难以把握,短期行为必然降低声誉效用。建立长远的预期制度意味着从激励企业家努力的角度出发,一是要给予企业家长远利益的激励,比如股份期权、控制权丧失补偿等等;二是任期制比如可以采取任期年限与经营目标相配合,达到一年目标可以连任的激励。

1、企业家声誉的社会评估机制

提高企业家声誉质量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在现代社会维护声誉机制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社团组织以及大量的中介组织。对企业家个人而言,生命是有限的,但组织的生命是无限的。如果个人的利益取决于组织的评价,而组织的评价依赖于他的信誉,个人就会注重声誉。

企业家是企业组织中的最高统帅人物,如果企业家个人声誉不好将会败坏企业组织的声誉,如果社会评价机制无法识别个人行为的隐匿性“败德”行为,可以通过企业组织实施惩罚。因为个人的行为会损害整个组织的利益,从而会损害到组织内每个成部的利益,组织就会有积极性对其行为实施内部惩罚。

从社会评价机制来看,要健全各类中介组织比如信誉评估公司,社会调查机构,各类咨询组织等等。通过这些中介组织监督和记录市场交易中企业家的行为,为现代社会声誉机制提供信息资源。可以中介组织收集、加工和传输的声誉信息对企业家声誉的传播其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经理市场”中声誉机制效用

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保证企业家声誉“质量”最有效的措施,是避免声誉机制扭曲的根本保证。建立企业家的长期预期并不意味着保护企业家的惰性,而且要通过建立“经理市场”从外在构成对企业家努力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的良好的声誉,否则你有淘汰出局的危险。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应该积极培育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给予那些真正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而非政府及大众媒介人为树立的优秀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荣誉,通过声誉机制激励企业家的生产性和交易,有效地发挥声誉机制的效用。

3、声誉机制的法律互补性

前文我们已经提及产权制度的重要性。现实中有了明晰的产权,并不意味着企业家会遵纪守法,因此再明晰的产权也不能保证企业家败德行为不发生。关键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让劣质声誉的企业经营者在公众面前无投机的可能。让败坏企业声誉的经营者付出更高的社会成本,而真正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从一定意义上讲,声誉机制和法律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两个基本工具,又有互补的一面。企业家作为人与委托之间合约的形成靠企业声誉,靠委托人对人的信任作为基础,如果企业家声誉不可靠,法律的约束行为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人们树立良好声誉的积极性就可能大大降低,尽管在声誉机制形成的过程中,法律有可能缺位,但法律维护声誉的底线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多数情况下,严格的法律制裁可以使人更注重声誉。因此构建企业家声誉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刘奇中:〈信用,市场经济的灵魂〉《合肥晚报》逍遥律-特别报道2001年9月16日。

上一篇成人高考语文

下一篇经典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