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范例6篇

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恋爱范文1

一、关于大学生恋爱现象的调查

想恋爱的同学占63.4%

对于谈恋爱的目的,有37.2%的同学选择“寻找真爱”,26%的选择“积累经验”;12.3%的选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4。5%的选择“为了好玩,丰富生活”。

交往方式53.7%的同学选择“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5.7%的同学选择“频繁约会,尽兴玩乐”。

对于恋爱对象最重要的必备条件,25.8%的同学认为是“容貌与身材”;52.1%的为“才能与个性”;10.9%的为“财富与背景”。

在恋爱中的同学有72.4%的会考虑他们的未来,10.3%的明确不会,17.3%的要视情况而定。

当恋爱的一方提出分手时,另一方会8.3%“爱你一万年”,39.4%“只要你幸福”,29.3%“无所谓”,23.1%选其他。

对现在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恋爱观不严肃的现象,有9.7 %的同学“非常赞同”;65.6%的“可以理解”;24.6%的“坚决反对”。

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其表现令人生厌。他们自己竟美其名曰:爱就爱得轰轰烈烈。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导致男女恋爱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较强的依赖性,因而她们对"感情港湾"和性爱的需求程度要强于男生;二是女大学生的绝对数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对偶式"的爱情世界中,女生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优势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条件不占优势的女生同样会找到钟情的知音,而素质较差的男生在校园"情场"上则要相对受冷落。三是由于我国传统上推崇男大女小, 男主女次的择偶模式, 致使女生把在校期间当作择偶的最佳时机。她们担心一旦进入职业社会就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的另一半。

3、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

4、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甚至有人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互相说声“拜拜”。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5、男生主动出击者居多。一些相貌超群的女生在入学那天就被高年级负责 "迎新"的男生 "盯住"了。具有学生干部身份的高年级男生中不乏"有心人",他们名正言顺地要给刚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以关心、照顾和帮助,让新生普遍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少数纯真的 "小妹妹" 有时会感到这种兄长般的关怀越来越带有私人情调,待到双方的感情沿着"关怀照顾、感激、倍加关怀、由衷感激"的互激式正向循环,发展到适合于对方求爱的程度时,她们往往已无力抗拒感情的潮水,于是,全然放弃观察和选择的机会,匆匆相爱。

6、文科学生恋爱率高于理科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专业性质的影响。文科学生平时的课程较松,可以凭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 谈恋爱正好可以充实闲暇生活。 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多,课后作业重,专业知识的内容衔接紧凑,不能靠突击来对付考试,学习压力大, 因而恋爱比例要低些。 也许是文科学生在总体上比理工科学生的"情商"高一些。

7、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爱情悲剧:伤害对方的有之;自杀的有之;精神分裂的有之;厌恶俗世、破罐破摔有之。

三、大学生恋爱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其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 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二)、 社会情感的需求。亲密关系的需要在青年前期开始显露。这时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有意识地结交一些个人密友。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互相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很难过。到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会,这些对青年的交友影响都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青年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烦恼、寂寞、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大学生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三)、归属与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马斯洛把归属感和爱摆在一起,认为它是在安全需要之后的需要层次。由此可知其重要性。 归属需要促使大学生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尤其是一些很小的群体)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归属和服从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导向恋爱。因为恋爱双方是一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圈子。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个人爱抚关心的滋味。两人共同分享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

(四)、大学生个性意识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受信息量的激增,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崛起,这就扩大了他们思维活动的自由度。从老师、家长束缚下的中学生到自己独立支配生活的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大变迁又扩大了大学生行为活动的自由度。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日趋发展,他们不仅在校园内为今后立足社会而求知成材,也开始为今后建立家庭做准备。

(五)、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也不例外。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常令他们羡慕和向往,在好奇心驱使下而跃跃欲试。看到恋爱的同学生病有人照料,生日有人陪伴,委屈有人安慰,便萌发孤独感和攀比心,甚至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二是受逆反心理影响。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为“禁欲主义”,把师长的指点和规劝看作是“干涉内政”,把对他们进行恋爱与成材教育视作不信任,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封建保守,凡此种种心理对峙,种下的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种子

(六)、社会环境、生存空间的推波助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有着日益广泛的联系,接受各种挑战和影响,对外开放政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中国。描写青年恋爱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量关于两性及恋爱问题的讨论,使大学生们眼花缭乱,难辩是非。不健康的小报、黄色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一度泛滥,对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涉足爱河,有的甚至偷尝禁果,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七)、校方对大学生恋爱的消极回避政策。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平时默不做声,只有当学生们犯下错误,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这种处理办法过于简单、消极,一方面,缺少平时的引导教育,没有明确的态度,学生们会错误的理解成学校的默许;另一方面,当学生们一时冲动,做出越轨的事情,学校的处理又会令他们一生抱憾,如果平时多一点叮咛和监督,这样的悲剧是本可以避免

四、大学生恋爱的利弊

恋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已十分普遍。今天的大学生再也不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以恋爱为羞耻或见不得人的事。虽然许多人因各种理由不去恋爱,但他们对别人的恋爱大都持肯定态度。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不过,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运河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姻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五、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大学生恋爱应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首要地位,把心灵美好、情操高尚、心理相融作为择偶的第一标准。莎士比亚曾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正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传为佳话。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应该服从于事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没有事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乏坚实的根基和土壤,迟早会枯萎。只有爱情同事业的结合,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大学生在恋爱中应该懂得,爱不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在社会生活中,人具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二是个人对家庭、父母、孩子、朋友和爱侣的责任。第二方面的责任属于私人生活的性质,是社会干预最为微弱的生活领域,主要依靠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自觉的责任感来维持。正因为如此,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大学生一旦进入爱的王国,就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才能获得崇高的爱情。

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爱情是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种关系包括自己特有的感情和义务,它只能存在于恋爱者两人之间,不容许第三者介入。而且,恋爱不是儿戏,双方要真诚相待、实事求地对待自己,也实事求是地对待对方。无数事实证明,用欺骗手段骗取爱情,是不会幸福的。另外,双方一旦建立了恋爱关系,就要忠贞专一,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任何一个人搞三角恋爱、多角恋爱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爱情是互爱的统一,相爱的双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既不能完全依附对方,也不能要求完全占据对方。爱情与做人一样,理解、信任、诚实和宽容都是十分可贵的品质。爱很多时候意味着是一种付出,要相知、相敬、相让。“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必须互相迁就;爱,就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包括缺点

六、关于大学生恋爱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高校教师们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思考,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在学期间不良风气的干扰,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要求,是消除大学生孤独感,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操,强化道德力,珍视快乐人生的良好方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次数频繁上,而且也包括参加活动的人员也要群众化,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显示自己才华、表现自我价值及自尊心得到尊重的机会。要尽量给他们情感满足的机会。共青团、学生会要紧密配合搞好大学生社团活动。

2、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通过性教育,纠正大学生性意识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识,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正确进行两性间的交往,正确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大学生是青年之中的佼佼者,志当高远,要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的进步,那是非常可惜的,也是极不应该的。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恋爱对象的挑选应以共同的理想志趣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满足暂时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学校、院系、学工部等各部门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也不能把大学生的恋爱思想教育推给某一部门。学校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公之于学生,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5、 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尽是预防并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未来就业的影响。除了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外,在大学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目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只注重学生的躯体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地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心理健康亚临床状态(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

大学生恋爱范文2

恋爱心理,是人们生理逐渐成熟的同时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结合自身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被异性吸引、好奇,并且愿意接近对方的一种恋爱行为,同时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称之为恋爱心理。大学生对恋爱充满渴望与期待,但恋爱问题又是他们困惑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学习、生活而且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2.1 普遍性。 

大学生年龄多在18~23岁之间,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这时期他们内心渴望爱情,想要接近异性,恋爱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这并不说明每个大学生都在谈恋爱,而是大学生中,很多人有过恋爱经历或有谈恋爱的想法等。因此,大学的各个年级都存在谈恋爱现象。 

2.2 低龄化。 

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对恋爱更是充满渴望,所以大学生刚入大学就恋爱的比例逐渐上升,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3 快速性。 

青年人往往更关注外貌体态而忽视其他方面,容易“一见钟情”或相处很短就发展为恋爱关系,这种恋爱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盲目恋爱。当发现对方不是自己的理想伴侣后就很快分手。 

2.4 公开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恋爱行为由秘密转为公开,他们平时会谈论自己的伴侣,讲述自己的恋爱故事,不再顾虑他人的评价,在学校的各个地方,诸如教室、食堂、操场等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热恋的情侣,大学生恋爱日益公开化。 

3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分析 

3.1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想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如果身边很多人都在谈恋爱,那么剩下的人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使得大学生极容易出现谈恋爱的从众心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我肯定,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感到自卑,即使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 

3.2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消极情绪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年龄、经历和文化等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使得自身被尊重的需要夸大,虚荣心也比较强,有时没有经过慎重思考就去做一些事,常常为了攀比。因此攀比男女朋友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之一。 

3.3 依赖心理。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这种依赖的生活方式使独生子女养成了处处被人关怀照顾的习惯。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叛逆性更加明显,使他们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为了弥补空出来的感情地带,他们希望把真心话吐露给同龄人,在从众心理影响下,更愿意和异性朋友分享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大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开始寻找一个恋爱伴侣来作为自己的依赖对象。 

3.4 随意心理。 

随意心理是在交往过程中,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随着自己的情绪的变化来对待与对方的交往。一些大学生只是为了满足其对心理和生理的好奇心而谈恋爱,并不以婚姻作为最终目标。 

此外,大学生恋爱中还存在着游戏人生心理、占有心理、及时行乐心理等。正是因为大学生对恋爱有着这样的心理,使得大学生恋爱的成功率很低,恋爱失败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问题,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4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措施 

4.1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即端正恋爱动机,营造健康的爱情。爱情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大学生恋爱时不应该以貌取人,应该更重视人的内在品质,懂得通过爱激励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自我发展,从而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4.2 正确处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 

友情和爱情都是我们无比珍视的情感, 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友情并不等于爱情,这就要求男女大学生在交往时不要把友情当做爱情,造成对双方的伤害。 

4.3 提高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 

大學生在恋爱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而这些挫折对大学生的打击往往很大,在面临恋爱挫折时,应正确合理评价自己,冷静分析恋爱遭遇挫折的原因,合理宣泄不良情绪,重建自信,化挫折为动力。 

4.4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而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应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这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使大学生的开阔眼界,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谈恋爱也就不再是他们打发日子的惟一方式。 

5 总结 

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之中, 将个人的幸福与未来寓于民族的前途之中,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恋爱心理问题,正如我国著名性学专家吴阶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开始,不以发生为懊恼,已成习惯要有克服的决心,克服以后不必担心。这样便不会有任何不良的后果”。只要通过科学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积极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能帮助他们处理好人生转折点中重要的人生课题,促进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宏松.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引导刍议[J].宿州学院学报,2005. 

大学生恋爱范文3

【关键词】恋爱动因;不良恋爱;正确恋爱观;大学生;爱情

爱情是人类存在以来亘古不变的主题,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其散发的迷人的魅力时时诱惑着人们的心灵。就像那浓郁而又香醇的美酒,浓烈的让人沉醉其中。曾有那美丽的宣言“只羡鸳鸯不羡仙”,也有那坚定的信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人在爱情中获得全新的自我体验和人格重塑,也有人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甚至被爱情吞噬了理智从而走向疯狂……因此,培养正确而又健康的恋爱观对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一、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大学生恋爱的客观物质基础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8-23岁之间,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其身心都趋向成熟,性意识也曾强了,内心常常躁动不安,经常表现出对异性的爱慕、追求和渴望,也常常会在心里偷偷幻想心中的理想对象的模型,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与理想对象类似的异性便会找机会勇往直前。

(二)情感的需求以及跟风的从众心理作用影响

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考进大学的学子,中学期间在升学压力之下被深深压抑的丰富的情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没有这样的负担,尤其是看到同宿舍的舍友谈恋爱时的甜蜜,而自己却形单影只,就更容易向往恋爱。

(三)社会的压力,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大龄的剩男剩女,他们的择偶越来越难,尤其是女大学生更是担心自己会成为孤家寡人。许多家长也正是担心这一点,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大学期间可以以结婚为前提谈恋爱,正是这种外在的压力对大学生恋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大学生的不良恋爱类型

(一)单相思

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单相思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分手后的情侣其中一方已经放下,另一方难舍难分,一心想着对方可以回心转意;第二种是表白后被拒绝了,但却不死心,期望有朝一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三种是暗恋,有一些比较严重的会茶饭不思,夜不能眠。这些都会使学生陷入烦闷绝望的境界。

(二)三角(多角)恋

陶知行先生曾说过“爱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本如醋,随便喝毒中毒。”爱情本来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它是需要专一对待的,半点也随便不得。不要以为可以左右逢源,到最后一定会害人害己的。

(三)网恋

虽然说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网上通过互相交流从而逐渐情投意合最后在一起,但大部分网恋都是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时常深陷其中,上课无精打采经常翘课上网。深陷网络中不但不爱学习,连性格也变得孤僻,整天沉迷于虚假的网络却忽略了身边的事物,甚至有一些因为网恋受伤而自残,自杀等等。

(四)与已婚者恋爱

如今社会常常会听到小三,傍大款,情妇什么的,更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毕业后就业或者为了其他利益与已婚者相恋。也有的是真的喜欢,但是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外来的社会舆论,还有不能关明正大在一起的痛苦,对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三、正确对待爱情

(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1、选择志同道合的伴侣。大学生恋爱应该要将伦理道德、理想抱负、学习事业、义务责任以及有机结合。这样,无论是开心时一起分享,还是遇难时拥有相同的理念一起互相鼓励扶持,都会使两人的感情更加牢固长久。

2、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大学生既然被称为学生就应该做以学为主的儒生。理想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会给予正能量。但恋爱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将全部精力投入在恋爱中,就会变成温室里的花,一旦放在室外遇到风沙就会迅速枯萎灭亡。

3、爱情是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的。有句话说的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没有谁会愿意为了爱情而被天天束缚。信任实际上是自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有谁会愿意相信你?只有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可以营造一种欢乐轻松地气氛,爱情才不会熄火。

(二)发展健康的爱情行为

恋爱中言语要文雅,交谈中要诚恳坦率,不可装腔作势,胡乱对人谩骂,将别人的自尊践踏。行为要大方些不可过于粗鲁,不可一时冲动过早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从而影响感情。当然恋爱中难免会有亲昵动作,但要注意文雅点,避免粗俗化。青年对性有一定的向往冲动,在恋爱中切不可图所欲而伤害伴侣,要懂得控制自己理智行事。

大学生恋爱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恋 恋爱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The Relevant Study on the Graduates' Narcissism and Love Satisfaction

ZHANG Shaoga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College is a important stage for students, this study including 250 students to be selected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narcissism and love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earch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and "Locke - Wallace marriage (love) relationship " questionnaire, it ge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is at a medium level of narcissism;the tacit narcissistic is obvious in the differents in gender; the narcissism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jor. The narcissism and the love satisfaction is extremely remarkable negatively related.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Narcissistic; love relationship

0 引言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基本处于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25岁),这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建立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基础上,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才勇于与异性建立稳定的爱情关系。大学是个体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一个时期。由于生理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对亲密、归属的渴求,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切的追求。可是爱情往往是幸福与痛苦交织,快乐与忧伤并存的。大学生在恋爱中可能会面临许多的压力和困境,从而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虽然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确立了自我同一性。如今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崇尚独立自我,自恋心理逐渐形成或强化。国外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在过去的24年里,大学生的自恋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自恋对恋爱质量、恋爱幸福感均有负面影响,自恋度越高的人在恋爱中获得的满意度越低,并由此产生不满、争吵,以至于分手。

恋爱满意度指一个人对恋爱关系质量的主观评价。如果一段关系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如果个体从中能获取的回报超过了付出的成本,个体就会表现较高的关系满意度。国内研究表明,影响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在关系中获得的回报,以及现有关系与自己对关系的期望水平相比较的结果。在埃里克森看来与他人发生爱情关系,就要把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是否做好了这一准备呢?

大学时期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恋爱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自恋的人格特征与恋爱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一群体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和《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两份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某高校25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回收问卷250份,去除答案不完整问卷,数据完整的问卷228份,有效男生问卷101份,有效女生问卷127份,文科生问卷和理科生问卷各114份。

其中《自恋人格问卷》由郑勇和黄藜于2005年编制,包含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两份分量表,显性自恋分问卷包含20个题目。隐性自恋分问卷包含15个题目。问卷题目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2个分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以上,且两个问卷的半分信度系数在0.6以上。

《洛克・华莱士婚姻(恋爱)关系调试测定》由Lock和Wallace于1959年收集筛选构成,包含15个题目,分数从2分到158分,分数越高说明关系调适的越好。问卷作者将量表用于236个样本,发现信度素数为0.90。

最后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自恋的研究分析

2.1.1 大学生自恋的特点

对大学生自恋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总分分数从35分到175分,分数越高说明该被试越自恋。其中显性自恋问卷分数为20到100分,隐性自恋问卷分数为15到75分。本研究中大学生自恋问卷均分为97.719,分值处于中等水平。显性自恋的均分达到了58.715,分值偏高。而隐性自恋的均分为39.018,分数偏低。

2.1.2 大学生自恋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对大学生自恋水平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T检验,男大学生的自恋程度(M = 99.19)高于女大学生(M = 96.55),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 = 1.405,p =.82>.05)。男大学生在显性(M1 = 59.35)和隐性自恋(M2 = 39.86)得分均高于女生(M1 = 58.20,M2 = 38.35),且男生和女生在隐性自恋上差异显著(t =2.384,p =.02<.05)。

大学生自恋水平在专业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此进行T检验,文科大学生的自恋程度(M =101.56)高于理科大学生(M = 94.75),并且达到显著水平(t = 3.159,p =.005<.01)。文科大学生在显性(M1 = 60.72)和隐性自恋(M2 = 39.85)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M1 = 56.60,M2 = 38.14),且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1)。

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恋爱满意度进行T检验,女生在恋爱满意度上的得分(M = 80.77)高于男生(M = 80.63),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t =.003,p =.997>.05)。

2.2 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研究

对大学生自恋人格特点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大学生自恋总分及各因子(显性自恋、隐性自恋)得分与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在.01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依次为:-0.481,-0.437,-0.524。

3 讨论

3.1 大学生自恋人格特点的讨论

从研究结果看,大学生自恋处于中等水平。权欲主要反映了自恋人格的领导、权威倾向;优越感主要表现为认为自己很优秀,认为别人都喜欢自己,关注自己,是一种优越心理;特权感反映出自恋者一种利用、剥削式的行为方式,认为自己有资格、应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自我钦羡表现了一种明显的自我羡慕和专注;易质感表现为过于敏感和脆弱。其权感分值偏高,说明自恋的大学生在优越感和特权感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尊心强,在人际交往中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敏感性。而且其中显性问卷的均分分值偏高,M=58.715,隐性自恋的均分分值偏低,M=39.018,说明在大学生中,显性自恋特征比隐性自恋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相比隐性自恋差异显著。这与常人所认识到的男性角色的特征较为吻合,男性比女性来讲更有掌控欲即权欲,且更加的理性、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女性大多是性情温和、随和的、有同情心的、多愁善感,这也导致女性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受到伤害。但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自己的面容、身材等外部特征。有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指出,女性在整体上、相貌、胖瘦方面比男生对身体更不满意,也就是说女性更注重自己的外部特征。而本研究所涉及的是人的内在特点,而非外部特征,所以也从反面说明男生更注重内在的特质。

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自恋更为明显。且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自恋,文科生的分值都高于理科生,这可能与不同专业性质的长期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差异有关。

3.2 大学生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自恋和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即:高度自恋的大学生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满意度。从这点可以看出,具有显性自恋人格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对权欲以及自我优越感表现的比隐性自恋的大学生更为明显,所以对恋爱满意度产生的影响要显著。此外,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要更为自恋,且对恋爱满意度的得分要低于女生,这一点也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自恋明显的大学生在恋爱中获得较低的满意度。

4 总论

对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大学生自恋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加自恋,并且更多为隐性自恋,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自恋具有显著差异,文科的大学生自恋表现明显,且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得分均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自恋与其恋爱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既然大学生恋爱问题避免不了,就应在关注的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其亲密关系得到健康发展,这里重要的是建立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静,张海忠.自恋研究进展.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52-57.

[2]Jean M.Twenge,Sara Konrath,Joshua D.Foster,W.Keith Campbell,and Brad J.Bushman.Further Evidence of an Increase in Narciss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8,76:919-927页.

大学生恋爱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经济学

一、经济学中对恋爱有启示的一些原理

1.选择。在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这两大现实问题下,如何做选择是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一词的解释就是:研究如何以有限资源满足人类无限需求的学问。我们每天都在面临各种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饭,大到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也许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恋爱更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恋爱,或者选择什么时间跟什么人恋爱,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人们活在世上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能收益最大的用途中。在面对恋爱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对方必须要放弃做另一件事,这就是我们在恋爱时的机会成本。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和恋人花前月下就要放弃一些寒窗苦读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学生就要考虑好孰轻孰重或者能不能平衡好各种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通俗的讲,当你极度饥饿的时候想吃面包,你吃下的第一个面包是最解燃眉之急的,但随着饥饿程度的降低,你对下一个面包的渴望值也在不断减少,当你吃到完全不饿的时候即是边际效用为零,这时候再吃下去会感到越来越不适,即产生了负效应。

在寻找恋爱对象的过程中同样适用,随着你搜寻时间成本的增加,你的搜寻动力会随之减少。对于大学生恋爱来说,要尽量找到自己爱情的效用最大化。

4.爱情博弈。我们先来看一个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被抓到后被分别囚禁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间里。如果两人都承认,则双方被轻判;如果一人承认一人不承认,承认的一方将被释放,不承认的一方将被重判;如果两人都不承认则因证据不足双方均被释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甲怎样选择,乙的最佳选择都是承认。反过来,同样地,不管乙怎样选择,甲的最佳选择也是承认。这样,两个人都会选择承认,不过这样的结局是两人还要遭遇牢狱之灾。

这个囚徒困境放在爱情里也一样,爱情其实也是个揣摩对方心理的过程,恋爱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心思,如果双方都不变心,那是最好的结局;如果都变了心,那结果也还可以接受;如果一方变了心,另一方被抛弃,那么显然另觅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而被抛弃的一方是最不幸的。

恋人之间的博弈,可能是双赢,也可能是双输,但是长久的爱情一定是达到一种均衡、互惠互利的机制。在爱情博弈当中,我们对待恋人要善意、要宽容、要理解、要忠贞不渝、要简单真诚,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美满的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懂得这些理论对于日后谈恋爱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括理想和责任两个方面。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对爱情的升华,也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理想和责任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很多大学生因为寂寞、好奇、虚荣心、寻求刺激等而去恋爱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的爱情是崇高和伟大的。同时我们大学生要学会担当责任,如果要恋爱就要对对方负责任,不负责任的恋爱是不可取的。

如今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谈恋爱方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从众心理影响下急着谈恋爱,可是由于之前缺乏与异往的能力,更缺少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能力,所以在恋爱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处理,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危机,所以大学生谈恋爱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爱别人、拒绝别人、被别人爱以及被别人拒绝的能力。要积极学会并增强自己表达爱,鉴别爱情与友情,接受爱或者拒绝爱以及发展爱的能力。

三、大学生恋爱要学会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恋爱和人生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需要爱情,但是不能仅为爱情而活着。我们大学生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事业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

2.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业上,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好准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社会上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缺乏他人的尊重与承认,事实上也无法为恋爱建立牢固的基础。

3.恋爱与失恋的关系。我们爱就要勇敢的爱,就要勇敢的付出,但是我们的付出往往不一定会有美满的结局,婚姻是结果,而恋爱是过程,不是每一段恋爱都能走入婚姻的殿堂。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是怎么走出失恋的阴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大学期间面对失恋切不可做傻事,要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多跟同学交流,让自己充实起来。

大学生恋爱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心理问题

正值青春年华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投身恋爱的海洋,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恋爱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这一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产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就以上三个方面试以探讨,以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调查

恋爱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恋爱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了我们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本组通过传统的问卷调查和新媒体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3份,由于统计数据表的损坏,本组遗失了32份调查表。因此,有效问卷共541份。

2.本组通过随机采访的方式进行问答调查,共采访300人。

(二)问卷调查内容

1.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2.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

(三)问卷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目 性别 年级 是否恋爱

人数 男 女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是 否

284 257 185 147 119 90 372 169

百分比 52% 48% 34% 27% 22% 17% 69% 31%

2 大学生恋爱意向调查表

对入校谈恋爱的看法

项目 急切地想谈恋爱 顺其自然 不想谈恋爱

人数 162 352 27

百分比 30% 65% 5%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104 58 171 181 12 15

百分比 64% 36% 49% 51% 44% 56%

(四)随机采访内容

1.你觉得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受什么因素影响最大?

2.你认为大学生恋爱会产生什么心理问题?

(五)随机采访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普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趋势,根据本组调查数据显示,得出以下成果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现象分析

1.大学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65%的同学表示自己正在谈恋爱。

2.对于大学恋爱的看法,65%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顺其自然。但是从高中高压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大学生们,仍有30%的同学表示想要尽快开始恋爱,其中男生占了64%。

(二)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化的产生原因

根据随机采访的结果分析,约3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普遍化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约31%的同学认为是受到思想(包括个人思想和他人思想)的影响,约26%的同学认为是受学习负担减轻的影响,也有约10%的同学表示是受家长意向(同意孩子大学谈恋爱)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约21%的同学认为是“思想极端”,约8%的同学认为是攀比心理的出现,也有9%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大心理。更多的同学则认为会产生“过于自卑”和“过于盲目”的问题。31.3%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自卑心理,30.7%的同学认为会产生过于盲目的问题。

三、大学生恋爱普遍化的分析

(一)恋爱普遍化原因分析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调结果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社会环境导致恋爱普遍化

(1)学校和家长的高压减轻甚至消失

我国初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严打“早恋”现象,社会普遍不认可此阶段的“在校情侣”。而高考一结束,许多家长都默认孩子可以开始谈恋爱,且大学老师并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生活,打压恋爱。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进校之后就有极大的恋爱需求,导致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学习压力减轻

我国国情导致许多学生在高三备考时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一旦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学生背负的各种压力骤然减轻。突如其来的轻松导致许多学生刚入学觉得不适应,用谈恋爱来丰富大学生活。

(3)社会舆论导向推动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社会舆论对于初高中情侣往往持批判态度,而大学生情侣往往容易收到大众的祝福。因此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恋爱持支持态度也推动了大学生恋爱普遍化。

2.思想转变导致恋爱普遍化

(1)社会思潮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自我解放的思想盛行,当代大学生接受并吸收“享受青春”等思想。加上社会思想趋于开放化、开明化,当代学生更多的选择在大学开始恋爱。

(2)“大学生=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是生理年龄为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女,因此很多人将“大学生”和“成年人”之间划上了等号,认为凡已满十八岁的健康青年都是具有自我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做出恋爱选择是正常的。

(二)心理问题分析

1.恋爱普遍化导致的心理问题

根据对随机采访时同学们提出的观点的调查整合,以及对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章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观点:

(1)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恋爱中,如果恋爱时双方差距明显,且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未能平衡差距,则弱方极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心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强烈的自我否定则会使其由停滞不前变成自甘堕落。

(2)自大心理

同等情况下,强方也会产生自大心理。过于自负会导致学生对许多事件的预估判断能力减弱,极易对自己、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险。这种心理的人也极易与他人发生矛盾。

(3)思想极端化

一些大学生在恋爱失利后易产生极端思想。表现为自残、自我放弃,或极端报复。这类人一般具有固执、爱憎分明等性格特点。

(4)盲目心理

不少大学生由于是初次恋爱,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会在恋爱中出现盲目心理。这类人沉浸在恋爱中的人极易与身边好友、甚至亲人产生矛盾,只相信恋人的所言所为。

2.恋爱心理问题的预防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及时注意到自己及恋人的心理变化,按时自测,学会自我解压。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关注心理健康。一旦发现心理问题深化可能导致心理疾病时,须及时就诊。

四、结语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翻阅资料等方式,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思想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具有普遍化倾向。

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导致大学生极端思想、自大心理、自卑心理和盲从心理等问题出现。

总之,大学生恋爱是追求爱情的正常表现。但是在恋爱过程中,倘若未能学会健康的恋爱,将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当了解恋爱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培育良好的心态,养成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从而树立健康、科学的恋爱观,健康恋爱。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帅煜朦.当代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压力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作文我的烦恼

下一篇水果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