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贸易范例6篇

服装加工贸易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1

[关键词]浙江纺织服装业;加工贸易;出口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35-02

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

1.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状况

1.1.1 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进出口状况

根据浙江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

杭州海关对外公布浙江省前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12年比2011年略低一些,而2011年却比2010年多了约100亿美元,说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省的出口量还有很大的增加。

1.1.2 拥有丰富的纤维原料

中国是世界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国,中国棉花南北都有种植地,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占了世界总量的8%.据中国产业情报网报道:中国2013年1~4月合成纤维11444857吨,而且其纤维细长,比苏丹、埃及等其他国家的所产的棉花更好。所以,中国的原料优势至少在这几十年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下去的,有如此好的原料优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未来长期的领跑地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1.1.3 发展趋势

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时,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就目前来看,全球的棉花量在减少,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加,还有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国际上的纠纷也在扰乱着浙江省的纺织服装的发展,使得企业出口压力剧增。综合各种不利原因,也加大了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风险。

1.2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存在的问题

1.2.1 人民币升值给纺织服装行业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浙江省的价格竞争力就会变得不利。浙江省的纺织加工贸易行业的平均利润在3%~4%,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个点,浙江省很多中小型企业将无法承受强烈打击。而且在人民币在升值的同时,也会加剧各国企业之间的矛盾,受汇率波动影响,成本不断地往上涨,产品的价格会波动的厉害,国外的客户对此感到颇为不满,甚至有可能拒绝与我省的合作。而且还有一些不诚信的企业,合同里的规定不能达到国际标准,国外企业会找麻烦,而国内企业就会面临着各种纠纷和摩擦,会承担更大风险,也会因为利润的微小,稍微经营不善,很有可能面临着倒闭现象,甚至破产。

1.2.2 品牌走不出国内

现在浙江省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如现在的苹果品牌,它的价值已经达到了1002.39亿欧元(约合823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现有的纺织企业中,多以定牌、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如果我省纺织服装行业想要有自己的大品牌,首先需要我们的品牌塑造,占据国内高档服装市场,再到品牌出口到世界各个地方,至少还需要20~30年。因为现在纺织服装整体水平和世界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想要发展的更远,还需要做的是加强品牌稳固,加强创新,提升技术含量。

1.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浙江省虽然是纺织服装出口大省,但出口的类型还是比较偏向于加工贸易或者来料加工或者定牌生产之类的。而且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会变得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趋势,而现在我们想转化升级,还必须发展更成熟的产业,使服装产业发展得更完善。要想达到这样的方式,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必需的,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浙江省必须研发出更精密的仪器设备,大力发展高科技。此后,我们再也不用赚取一点可怜的加工费用,用低廉的劳动力换取一点点糊口的生活费。所以产业升级是刻不容缓的。

1.2.4 法令法规不多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资源库》已经在2012年实行了,收集了纺织业较集中的省市的地方法律法规。我省想要发展得更好,还得提出很多其他法令法规,也可借鉴国外的法规,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如现在重视环保,希望浙江提出更多关于加工贸易的健康的可实行的法规来规范企业做到更好。

2 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2.1 企业需重视科技创新,提高品牌意识

2.1.1 抓紧推进技术标准升级

随着环保的日益要求越来越高,纺织服装的环保性也不可避免,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衣服现在也需要很多新功能,比如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抗细菌等,这些新功能也会增强我省出口的市场的竞争力和加大销量。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环保和绿色营销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生态纺织品,取得相关的国家认可认证,使纺织品更上一层楼,也可促进产品的升级,会比以前越来越好。

2.1.2 提高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报告称,2013年国际棉花价格平均为91美分/磅,比一年前上升了10%。如果我国要进口,而包含的关税和其他税,已经远远高于我国内的棉花价格。因此,我国国内棉价在长期看来,会保持上涨的趋势。

现在高科技的发达,化纤以前的一些弊端得到逐步的改善,常见的问题如吸湿、透气、抗静电,对皮肤无伤害性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受石油价格不稳定,导致化纤价格波动幅度也较明显。但是我国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多的,价格上涨的会比较缓慢。所以此时,我们可以用比棉花低价的化纤来代替生产纺织服装,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2.1.3 树立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浙江省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而树立创新意识和发展创新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而在此就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国外的合作,除了引进国外的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我们也需要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创新的阶段需要一步步来,不可急躁,从体制出发,创新人才的聚拢,创新文化与世界的融合。创新还有一个很大的点就是要扩大开放,与更多国家合作,做好纺织强国的工作,加快进度,不能以简单的自己的思想来完成创新,这样只能是狭隘的,到最后还是不能与世界同步。所以,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大学,各个研发机构共同创新的平台,让社会和政府与企业在同一条船上,一起来发展。

2.2 政府应积极帮助企业

近年来,中国接到的反倾销案例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而在出口服装这一块,浙江成为众矢之的。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应该学会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在一定条件具备下,大胆地向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提出申请,让我们得到公平的反倾销裁决,而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政府需要对企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而且对出口退税率及时调整,还提供所有进口国服装的最新政策,使企业有所准备,不能事情发生了还一头懵。所以在政府的帮助下,相信我省的企业会越走越远。

2.3 稳定国内市场,努力开辟国际市场

现在国内知名品牌也有很多,可是要走进去,还得绞尽脑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及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从2008年起,我国出口到欧盟的服装有8类产品不再有数量的限制。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向国外不断出口我省的各类品牌的服装,逐步扩大浙江纺织业的出口市场范围。

2.4 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纺织服装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能否立足于国际市场,决定着浙江纺织业的发展能力和赢利能力。纺织服装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才能成为国际市场的核心效力,如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习俗提供不同的周到服务。而且我们还要积极推广我们的品牌,努力做品牌战略,用新观念以品牌价值取胜代替旧观念以量取胜。我们也可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基因。

3 结 论

综上所述,浙江省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要把握好自己的品牌定位以及成本策略等外的竞争市场,还要注重政府的职能,及时帮助企业了解关于各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最新的政策,也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知识。现加上自己努力打造品牌文化,准备好一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自己的品牌梦。总之,选择积极面对各种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打造省内企业,提高企业的质量,使其出口量稳定持续的向上增长。〖HJ1〗

参考文献:

[1]张焕琳,龚新蜀.新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新疆财经,2011(3):13-19.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2

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在威海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2011年,威海市有1131家企业有纺织服装出口实绩,产品销往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9.2亿美元,占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9.7%,占全市出口的17.9%。但作为威海市域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出口同样遭遇下滑情势。

受需求大幅减弱、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今年威海市1~2月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全面减速。其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1~2月全市出口总额15.68亿美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7个百分点。2012年1—2月份,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2.3亿美元,同比下降0.3%,占全市出口的14.5%。总体而言,前两个月全市纺织服装出口下滑,重点企业出口下降。

纺织服装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

出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企业在未来交易预期上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压力。今年3月1日—5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作为由商务部支持,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南京市、宁波市等9省市联合主办,国内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展会,华交会素有我国外贸“风向标”之称。本次展会中,共有参展企业3300余家,展位5880个,出口总成交额31.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0%,其中纺织服装成交15.6亿美元,增长3.8%。仅威海市就有18家企业参展,展位20个,其中纺织服装展位10个,意向订单1476万美元,增长3.1%。虽然交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从签订意向订单的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多压力。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品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威海市有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加工业户1万多户,有艺达集团、万得集团、银丰家纺、云龙绣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具备产品设计、面料及辅料供应、加工制作、国内外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文登市床上用品和环翠区服装基地评为第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目前,威海市纺织服装企业每年可生产各类服装3亿多件、纺织品2亿多件,主要产品有:休闲服装、时装、衬衣、童装和羽绒服、台布、窗帘和床上用品等。

然而,虽然威海市有如此多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大部分企业仍以贴牌加工、来样加工为主。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品牌竞争力不足,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减弱。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占其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近年来,国家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威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06年的530元提高到了1240元,年均增长12.9%。国家刚出台的《促进就业规划》,规定“十二五”时期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13%以上。此外,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的变化,许多企业为缓解招工难问题,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基础上主动提高工人工资、不断改善福利。以上政策和措施导致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20%以上,加重了企业生产负担。欧盟的客商反映,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188~300欧元,是世界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国家孟加拉(约80欧元)的2~3倍。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依靠更为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使我国服装企业的出口订单不断流失。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利润和成交。近年来,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波动加剧,导致纺织服装成本也出现大幅波动。如:2011年国内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纯棉纱、人棉纱和纯棉布价格下降在30%以上,导致涤棉纱、涤棉布和人棉布价格分别下降了29.9%、21.3%和22.4%。当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国外采购商下单速度加快,要求交货时间短;而在价格下降时期国外采购商下单十分谨慎,不少采购商与厂家接触后,更多的是采取观望态度,即使有意向,也不急着下单。

(四)人民币升值,挤压企业利润。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比较敏感,人民币每升值1%,净利润率将会下降1%。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差,提价幅度跟不上人民币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升值势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微企业。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1%、对欧元升值8.2%,欧美是我市纺织服装两大出口市场,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出口欧美利润下滑5%以上。

(五)贸易摩擦增多,企业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左右,纺织服装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摩擦商品。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更是威海市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出口额分别为5.4亿美元、4.5亿美元、3.8亿美元、2.4亿美元和1.1亿美元,合计占全市纺织服装出口的89.2%。其中,对日本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42.7%和842.5%。

在出口数据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慢慢增多。从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对我国发起的313件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涉及纺织服装的有35件,占17%。2011年,土耳其对进口梭织面料及服装分别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对涉案产品开征21%~40%的临时保障措施关税,威海市涉案企业达8家。其中,仅威海星歌服饰有限公司涉案金额就有178万美元,占该公司出口的25.6%。美国刚通过的H.R.4105法案,授权美政府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的生效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从而使美商务部已针对中国产品作出的24个反补贴裁决合法化。今后,纺织服装被美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增加。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出口难度的加大。

现实情况下促进出口主要措施

在自身面临诸多问题,以及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对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阻力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业如何壮大自身增强国际竞争力,如何规避风险扩大出口,成为企业与相关部门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内资企业是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力量。2011年,内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14.3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74.3%,其中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8.9亿美元,增长49.8%,占纺织服装出口的46.4%;内资企业中出口额小于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737家,出口额6.5亿美元,占内资企业纺织服装出口的45%,占纺织服装出口的3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4.9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25.7%。

要扩大纺织服装出口,就必然要依靠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力量:内资企业。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与服务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指导企业在深度拓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和周边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南美和东欧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度挖掘新兴市场外贸潜力,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需要,寻求贸易伙伴,探索合作途径。

引导企业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开拓国际市场。以内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依托,同时利用自身组织山东出口商品展(日本)、日本纺织成衣展、俄罗斯轻纺展等国内外国际知名展会的优势,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对于在纺织服装业占有一席之地的小微企业而言,开拓国际市场是当前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促进政策,不会引起反补贴调查。威海市以前实施的国际市场开拓政策,提高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有效帮助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对于以后的小微企业市场开拓方面,应尽快制定鼓励中小微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政策。

(二)加强贸易方式多元化,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建设。一般贸易是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2011年,威海市一般贸易出口纺织服装16.1亿美元,增长35.0%,占纺织服装出口的83.9%;加工贸易出口纺织服装3.1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16.0%。针对纺织服装业发展,坚持出口贸易方式继续转型的同时,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等贸易方式合理化搭配的探索,对纺织服装业出口有所裨益。

与此同时,应抓好威海文登市床上用品和环翠区服装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基地内云龙绣品、云祥绣品、艺达集团、迪尚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培植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用好国家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政策,支持基地内企业建立健全公共技术研发、设计、检测、展示、物流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三)提升出口商品品牌与质量。服装、床上用品、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是威海市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商品。2011年,全市出口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1.6亿件(套)/千克,出口额7.7亿美元;出口非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8808万件(套、条)/千克,出口额6.4亿美元;出口床上用品等其他纺织制成品8830万件(条)/千克,出口额2.2亿美元;出口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2263万平方米,出口额8784万美元。一方面出口产品数量大,另一方面生产品种多样化,这个对纺织服装出口而言是一大补充。但要促进出口贸易的继续壮大发展,还应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所提高。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工艺,促进商品质量提升。

注重产品质量为产品出口奠定基础,品牌建设则为产品出口勾画前景。目前,威海市纺织服装行业拥有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8个;国家名牌产品7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7个、山东省国际知名品牌10个。在出口方面,本地品牌的经济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还未完全展现。为此,出口企业需加快品牌建设,积极进行国外商标注册。利用国内外相关展会平台,做好国际知名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商品出口。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3

【论文摘要】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美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近几年来,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1)接踵而来,并且出现了次数增多、金额巨大、手段多样化、法制化、政治化的特点,本文从美国利益集团分层和政治力量博弈两个层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今后对美出口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 纺织品服装 贸易摩擦 经济 政治 众所周知,纺织品服装行业是中国主要的传统产业,也是中国出口创汇支柱性产业和外向依存度很高的行业,因此,纺织品服装出口对于中国极为重要。随着美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断强化,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接踵而来,甚至越来越烈,引起了双方甚至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根据有关形势分析,我国如何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着力解决处理贸易摩擦,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的现状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以2005年为例,据美国海关统计,进口的纺织品服装达892.07亿美元,同比增长708%。 我国从1994年起,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加入WTO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持续较快增长,2002年~2011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份额也逐步提高,以2011年为例,占世界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比率分别 为23%和17.6%,比2001年也分别提高了2.8和3.9个百分点。 2005年,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激增,出口总额达1175亿美元,其中,出口到美国的达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 (其中服装为135.66亿美元,同比增长76%,纺织品同比增长47.38%)。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金额约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7%。 2006年,服装主要类别商品对全球出口额保持一定增长,增幅在6.6%~85.8%之间,但对美国出口下降,降幅在11.6%~78.7%之间,主要是裤子、袜子和衬衫等设限产品。 2007年1月~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735.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纺织品出口252.2亿美元,增长9.8%;服装出口483.1美元,增长21.7%。同时,纺织品服装顺差几乎占据我国1125.3亿美元贸易顺差的“半壁江山”。 总之,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在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及出口国的中国外贸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的特点 中国入关以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明显增加,在2003年发动一起,2011年发动了三起纺织品设限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分别于2005年5月自主启动了三起、于2006年5月、9月接受业界申请启动了六起对华纺织品设限,除此之外还对我国24类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不仅如此,从长期来看,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断挑起贸易摩擦将是不可避免的。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1)的表现方式主要是美国有意从三个方面设置贸易壁垒措施来阻碍中国纺织品服装大量涌入: 1.关税壁垒。美国纺织品进口平均关税约20%,是其所有商品进口平均关税的10倍左右。服装进口关税一般均在20%以上。 2.技术性壁垒。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又称“绿色壁垒”,它以所谓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安全为由,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法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由于这些强制性技术标准以美国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达到。 3.启用保障条款。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贸易法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有关条款的修正案。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向美国出口纤维制品、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 综观入关后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1)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种摩擦已呈现了新的特点:次数增多;金额巨大;手段多样化;手段法制化;手段政治化。因为很明显,在美国,纺织业已是“夕阳”产业;而在中国,由于处在发展阶段及劳动力优势等原因,纺织业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个是“夕阳西下”,一个是“如日中天” ,这样的力量对比下,世界纺织品贸易配额的取消自然会带来频繁的利益冲突,再加上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政治人物利益乃至大国战略等诸多问题,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便不再只是纺织品问题,而成为美国对华经贸博弈的重要砝码。 三、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第2页)产生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说,涉及到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因素,但总的来说,不外乎经济利益问题和政治因素,完全可以这样说,利益集团分层和政治力量博弈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利益集团方面,就经济学“理性人”假说和人在经济社会的“自利性”来看,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各集团的利益冲突。简单来说,某个利益团体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整个国家或世界的贸易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是次要的,这样就会导致政府的对外经济行为失调。中美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也是如此。 那么,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入美国市场,到底会对各利益集团带来什么影响呢? 对资本所有者而言,他们实际收益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因为一方面,中国纺织品服装产品进入后,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美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下降。在短期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下降,纺织品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会趋于下降,并且由于资本收益率的下降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这样以纺织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益是增加的。而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因此以其他商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益是减少的。因此,不能就此做出资本所有者的实际收益增加或减少的结论,而应当最后综合他们的消费偏好进行考量。 对纺织品部门工人来说,他们的实际利益是受损的。这一损失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当部分资本退出纺织品部门后,纺织品部门的剩余资本的边际收益将趋于增加,在竞争市场上资本和劳动要素分别按照他们的边际产出获得收益,因此即使在纺织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纺织品部门工人的实际利益也是减少的,当纺织品价格下跌时,纺织品部门工人集团的实际利益更是趋于减少;二是由于纺织品部门整体规模的下降将直接导致工人就业率的下降。 对其他部门工人来说,他们的实际收益则是增加的,这一福利变化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纺织品价格下降引起其他部门工人福利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有部分资本从纺织品部门进入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其他部门资本的边际产出下降,并导致工人的收益增加。 对土地所有者(庄园主)来说,由于纺织品的涌入并不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而纺织品价格却是下降的,因此庄园主的实际收益是增加的。 由此可见,在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存在着美方四大利益集团的“利益非均等”现象。 在政治因素方面,美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中美贸易弈非常明显: 从美国政治家的角度来看,纺织业作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之一,近几年就业人数一直在5%左右徘徊。如此庞大的劳动者队伍是美国社会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随着中美纺织品自由贸易的开展,这一部分人将感到自身的收益每况愈下,他们渴望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贸易保护,于是他们会通过工会向政府施压。同时,他们也是未来大选的选民,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也会制定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贸易政策,以争取更多的选票。 从美国工会的角度来看。因为普通工人群体的利益在贸易中是受损的,所以在发生贸易利益冲突时,他们会采取行动给政府施压,迫使政府出台纺织品贸易保护政策。这是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形成的主导内在因素之一。 从中美纺织品贸易中的土地所有者(即美国的农场主)的角度来看。中国庞大的食品市场为美国农商企业提供了机会,出于害怕中国政府在农产品上进行保护,以回应美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当美国政府制定或采取针对中国纺织品贸易的限制政策时,他们投的是反对票,这也是我们在贸易争端中应积极争取的力量。 所以,中美贸易摩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背后的政治问题,在中美纺织品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都在起作用,究竟是哪个集团占上风,这取决于各利益集团在这一过程中的总的互动行为和博弈结果。 四、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的对策 贸易发展中出现摩擦是难免的,特别是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可以这样说,贸易摩擦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而且只要中美贸易顺差存在,贸易摩擦就会存在,甚至在一定情况下还会恶化。为了公正、合理地解决好这种 摩擦,避免导致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紧张,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善于从国际贸易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认清时局,把握方向,从中微观操作和宏观战略等多个层次,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动性,以便从根本上缓解贸易失衡带来的外部压力。从中微观层面看,作为微观主体的纺织品服装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借助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并通过市场、产品多元化发展,降低贸易壁垒林立带来的潜在风险;作为中观主体的贸易行会组织,也应在纺织品博弈中发挥小而灵的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协作与对话,成为政府经济谈判的替代方式和有益的补充。同时要通过建立“行业自律协议”,适当控制出口,因为过度的出口激增势必引起贸易摩擦。从宏观战略层面看,应该把纺织品贸易纳入国家整体经贸战略中重新布局,建立健全妥善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机制,采取措施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同时以战略性步骤扩大内需,真正打通国内国外两大消费市场,这才是最终解决外部贸易压力的根本措施。 2.要善于运用包括世贸规则在内的各种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增强处置贸易争端的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作为WTO成员,今后充分利用WTO相对公平的仲裁机构解决贸易争端,不仅应成为一种正常的运行机制,更应成为一种常态化、符合国际处理纠纷惯例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中方能够融入WT0大家庭中,真正成为一名普通成员,建立起一个积极的有效途径。 3.要善于在处理贸易争端时努力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充分整合各种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资源,最大程度化解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同时要从民间、官方多层次建立推进力量,善于利用“经济大使”做好“桌外功”,防止“临时抱佛脚”。 4.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走品牌和高附加值道路。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贸易中不可比拟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低附加值,但由于缺乏强大的技术和品牌支撑,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反而成为美国发难的对象。美国虽然依赖纺织品服装进口,但众多进口替代来源地使得美国在处理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上蛮不讲理,中国要摆脱不利地位,实现纺织品服装贸易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走品牌和高附加值道路。 5.积极协商,实现“双赢”。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我国政府和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目前毕竟互为贸易大国,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而且,纺织品服装贸易也只是中美之间贸易的“冰山一角”,因此,双方都要以积极的姿态,看重长远利益,努力寻求通过博弈和协商来解决问题,为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而共同努力。“斗则两伤,和则双赢”,这已经是人们对当前贸易摩擦共识的一句老话。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为中国带来了巨额顺差,解决了数以千万计的纺织服装工人的就业问题,但中国并非最大的获利者。经验表明,国际纺织品采购价值链中,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进口国的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同时,中国廉价的纺织品服装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利益。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4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服装;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9日

一、问题的提出

纺织品服装业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自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中国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对外贸易规模始终高速增长,1994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355.5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比重的13.2%,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

但是,就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取得骄人成绩同时,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后配额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略有下降。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然而,我们同样也应该看到,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达到惊人的2,549.82亿美元,但同比增长仅仅0.5个百分点,增幅首次下降到了20%以内,成为自2003年以来对外出口增长增幅首次低于20%的一年,这就预示着我国纺织服装对外出口将步入增速缓慢的调整期。自从2010年以后出口增长率和占世界比重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市场环境与发展趋势。2012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出口面对内外不利条件的影响再次遭遇“寒流”,全年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出口仅增长2.8%,这是10年来对外出口增长额最慢的一年。所以,进入201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对2012年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劳动力的成本逐渐上升、人民币汇率逐年创新高、订单的转移等,这些因素都对2013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形成严峻挑战。

2013年依旧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仍然低迷,欧债危机的影响仍未散去,日本的国内经济同样处于下降的危险之中,再加上日本2013年因为问题和中国的外交关系恶化,所以与我国贸易量最大的三大贸易伙伴中,也仅仅美国的情况稍好,但仅仅是温和缓慢增长。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出口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压力和挑战,首先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主要市场上的份额正在下降,自从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减弱。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速仍处于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贸易摩擦。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高速增长,但是同时贸易摩擦问题也逐渐凸显。2005年全球配额取消,我国开始步入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迅速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瞬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中遇到的各类贸易摩擦也远比其他行业的突出。近年来,除了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加入这一行列,使中国的外贸环境不断恶化。

(二)缺乏技术含量及自主品牌。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依赖纺织纤维原料的品种和质量。但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这些原因都影响我国纺织产品质量的提升。截至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出口国,但我国所拥有品牌服装的出口率甚至不足10%。我国到目前仍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纺织品服装品牌。

(三)廉价劳动力稀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整体明显上涨。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劳动力过剩转向短缺。我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建立在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也正是由于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中国才成为了世界工厂,尤其是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更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而可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商品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四)纺织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年,但是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而且纺织品服装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弱。但是即便这样,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却还想依靠产品的低附加值和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显然是行不通的。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是生产技术创新发展缓慢和纺织产品的更新换代缓慢,所以才会有我国的纺织品利润低、数量大、价格低、竞争力差。当前我国只有努力优化和调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产业结构,才能逐渐改变这种情况。

四、努力创新,实现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一)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及策略。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上,有些国家的个别纺织品服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我国的市场份额。不只是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和我国在纺织品服装市场上激烈竞争。

首先,印度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和我国一样,都是后起之秀,而且逐渐成为印度的支柱产业。在世界市场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印度政府高度重视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在纺织品服装行业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印度拥有大规模的原材料资源和富足的廉价劳动力和资金实力,纺织工艺技术比较先进,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的纺织品服装在质量上还是比中国更加具有优势,这些都得益于印度的软件产业。印度的纺织品服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设计。

对于印度这个老牌的竞争对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策略来保持我国在世界上纺织品服装龙头老大的位置。由于印度纺织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设计,但这使印度纺织业生产的成本略高于中国,所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上还是具有竞争力的。其次我国还应该加大在纺织品服装设计和开发领域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可以取得纺织品服装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加大投入,设计和研发高质量的纺织品服装,做到以质取胜。

墨西哥的纺织品服装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墨西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纺织品服装产业,所以墨西哥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墨西哥纺织品服装业迅速发展。同样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共同的发展机遇,两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目前两国正处于贸易发展的高速期,所以我国必须妥善处理中墨两国的微妙关系。墨西哥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同时利用北美贸易协定积极扩展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所以我国应该增加对墨西哥的对外贸易投资,避免贸易壁垒,增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力。

(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解决我国纺织品服装现存问题,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必经之路和唯一出路。创立自己的品牌一方面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政府必须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走创新之路,从企业层面上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创立纺织品服装品牌的过程中,从选择面料,购置设备,创新款式,都要求做到完美。从而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以质取胜。

(三)应对各项众多的新贸易壁垒

1、面对欧美频频设限,我们该采取的措施。如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即便是配额时代已经结束,个别国家还在对中国的一些纺织品服装产品实施保障措施调查。一些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标准越来越高,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

对于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频繁设限问题,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穷则思变,变则通。考虑到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频频设限,我们可以换一种出口方式,直接到国外建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贸易壁垒,最终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国际化。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反倾销类人才严重短缺,所以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反倾销类人才的培养,及时预测并相关的进口市场动态信息,不断地完善我国的预警机制,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能够在重重危机中处于主动状态。

2、对新贸易进入障碍的深层次解读。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纺织品服装贸易是受限制较多的一类产品,各种准入障碍也较频繁复杂,但是我国作为世界上纺织品服装最大的出口国,遭受这些准入障碍因素的限制更为严重,从而致使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效益遭受极大影响。

技术壁垒作为最为严格的准入障碍,它把卫生检疫、技术、质量、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苛刻标准作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重要因素。

绿色壁垒,是环境保护的一种贸易形式。绿色贸易的流行加深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难度,纺织品服装也不例外。然而,从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这种贸易形式同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易处。在绿色壁垒的压力下,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就我国目前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遇到的困难而言,应该考虑如何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维持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世界第一位置,深入研究各个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必须生产畅销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吸引顾客。早日使我国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纺织品服装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培养反倾销方面的人才,只要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众志成城就一定能给那些频繁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设限的国家强有力的反击。只要我们不断改革求新,努力转变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挑战,我国纺织品服装业未来必将会更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品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报告2010/2011.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2]王卫.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国际贸易问题,2013.12.9.

[3]刘华.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贸易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2.23.13.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5

【论文关键词】 中俄贸易 WTO 俄罗斯 入世

在中俄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近年来中俄双方的经济贸易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双方的经济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而随着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俄双方的经济合作和边贸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重视对俄入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更应该放眼于长远,充分发挥双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上的互补优势,并通过采取加大科技生产交流力度、建立经贸信息服务中心、完善双方的贸易体制与体系、制定灵活务实的发展战略、改善商品结构等应对措施,带动中俄双方贸易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1. 中俄贸易现状

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俄海关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70.5亿美元,增长49.6%,中国为俄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同比增长40.84%。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352.4亿美元,增长73.3%;自中国进口482.6亿美元,增长23.9%。

从整体上看,俄罗斯地大物博,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雄厚,尤其是自然资源异常丰富,中俄双方存在着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例如劳动力互补、轻工业互补、能源互补和经济互补等。随着俄罗斯的入世,中俄贸易必然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 俄罗斯入世对中俄贸易的积极影响

2.1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边境贸易更加顺畅

在俄罗斯加入WTO之后,中俄之间的贸易壁垒会逐步得到解除,使得中俄边境之间的物流更加顺畅和快捷,并且中俄之间长期彼此给予的最惠国待遇不会受到影响,当中俄都成为WTO的成员国之后,两国进出口的关税会得到进一步的减让,许可证会逐步进行取消,进口商品的限制以及配额管理等政策会变得更加宽松,这样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变得更加频繁,双方的外贸额都有可能实现快速提升,一些经营规范、业绩好、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或者股份制企业将会率先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主力军。

2.2中俄纺织、服装业互补优势将长期存在

俄罗斯现有的纺织企业大约在3000家左右,但是有实力、成规模、设备先进的企业在60家左右,服装生产企业有200多家,主要是生产特殊工装、时装和中档西服,大部分纺织原材料和服装都依赖于进口,可以说俄罗斯的服装业和纺织业在整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而我国现有33000多家纺织企业,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占世界市场30%以上的份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服装、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在俄罗斯纺织、服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土耳其、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他们在产品的质量、价格、运输条件等方面都处在相对不利的位置,所以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在纺织、服装业的互补优势将长期存在。从长期看,贸易额将会出现明显的增长。

2.3规范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促进边贸出口

随着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中俄双边的贸易政策会变得更加宽松,外贸业务审批制会逐渐实现向备案制的转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不正当干预,避免“暗箱操作”、“灰色清关”等现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实现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这对促进中俄双方的双边贸易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2.4便于贸易纠纷的解决

随着中俄双方都成为WTO中的重要成员,双方的贸易往来中所涉及的银行结算、贸易纠纷的仲载都纳入WTO框架中,这将促进中俄双方贸易洽谈及执行的规范性、及时性,有效减少各种不规范行为,对于在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可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原则和条款进行结款,其为各种贸易纠纷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手段,也对促进中俄贸易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2.5加快贸易秩序的规范和贸易服务体系的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中俄双方贸易机制不健全,贸易过程中双方都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俄方的单方面整治行为和灰色清关政策等,使得中国和俄国之间的贸易秩序相对混乱,已经成为了制约两个国家贸易快速发展的障碍。同时,由于双方的贸易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一些贸易摩擦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到了中俄贸易的健康发展。而随着俄罗斯的入世,俄方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尽快完善自身的市场秩序和法律制度,为中俄双方的贸易提供国际化的标准服务体系,从而为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3. 俄罗斯入世对中俄贸易的消极影响

3.1导致边境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平衡发展

中俄边境贸易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加上双边贸易的法制体系尚处于完善阶段,经营管理方式相对粗放,双边贸易所涉及的商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服装、木材、钢材、石油、轻工业品等初级产品或资源型产品,而高科技产品以及精加工产品的贸易额则相对有限。因此,在俄罗斯入世后的前期,对于高科技和精加工产品,中俄之间的贸易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维持在低层次、浅水平以及小规模的阶段。

3.2部分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

在俄罗斯入世的前后,由于在短期内中俄双方在外贸政策以及体制上的差异无法完全消除,短期内贸易壁垒的拆除以及关税减让等政策不会对中俄边贸进出口的产业升级以及商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在俄罗斯入世后,短期内中方的纺织、服装等轻纺骨干产品会对俄方的同类产品造成冲击,而对方的木材、化肥等产品的进入会加剧我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反而会使得部分边贸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这需要引起中俄双方的足够重视。

服装加工贸易范文6

一、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的回顾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行业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特别是为了避免纺织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而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一批两方国家以可能会引起“市场扰乱”为理由.开始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导致世界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I"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的GATI"狄龙回合起。纺织品贸易逐渐由双边调节向多边安排的方向发展。在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有关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多边法律安排先后经历了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国际棉纺织品贸易跃期安排和多种纤维协定3个主要发展阶段。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一方面规定发达国家进口国应取消对来自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棉纺织品实行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规定低收入国家必须控制其出口。即出口幅度应控制在1961年6月30日前的最高水平上。如果出口国或地区不按要求控制其出口。一旦进口国因此而受到市场扰~b(Marketdisruption)。进口国有权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措施。而限制措施下的进口量应不低于前12个月的进口平均水平。此外,所有参与制定《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的缔约方组成了棉纺织品委员会.负责在该短期安排期满后谈判棉纺织品贸易的长期安排。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无论在适用期限、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还是在调整范围方面都比上述短期安排有所进步:在适用期限上。长期安排的有效期为5年,1967年期满后又被延长,一直到1973年结束;在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上,受长期安排约束的缔约方几乎扩大到所有纺织品贸易国;在调整范围上,长期安排不仅涵盖所有的棉纺织品。而且涵盖含棉50%以上的纺织品和服装。《国际棉纺织品留易长期安排》第一次尝试将纺织品与服装问题纳入GATI"体制之中。但在使纺织品与服装“回归”多边贸易体制方面,长期安排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它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安排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口方实施限制的范围由上述短期安排和长期安排中的棉纺织品和含棉50%的纺织品扩大到所有的棉、毛及合成纤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方应保证进口配额年增长率不低于6%;设立纺织品监督机构(TextilessurveillanceBody。FSB)。负贵对协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决有关争端等。

第二个《多种纤维安排》在第一个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合理背离条款”(ReasonabledepartureClause).其含义是:进口国在与出口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免除多种纤维安排有关条款的适用和约束。特别是有关配额和出口增长率的适用。例如可以实施比多种纤维安排所规定的更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为进口国背离《多种纤维安排》的义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个《多种纤维安排》取消了“合理背离条款”,但保留了前述几项协议的限制内容。它还增加了一个“反急增条款”(Anti一surgeClause)。这是。。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即使正在增加的产品的进口量并未超过进出口双方原先达成的配额范围,也允许进口方对在一定期间内急剧增加的进口实施限制措施。

第四个《多种纤维安排》是最后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原定的有效期为1986年8月1日到1991年12月31日.后因乌拉圭回合迟迟未能结束而延长至1994年12月31日。虽然该协定提出了最终使纺织品贸易回归GATY的目标.但是却比前几个协定更有限制性:首先.协定不仅继续沿用“反急增条款”.而且又恢复了曾在第3个协定中被取消的“合理背离条款”;其次,产品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棉、毛、人造纤维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植物纤维、混纺纤维和丝混产品;再次,发达国家的单方面限制权力扩大,进口国在实施了不超过12个月的单边限制后.无须经双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延长限制1年;最后,进口方应承诺放弃未用足的配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的多边安排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纺织品产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逐渐失去这一产业的传统优势后.就不断寻求国际法律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并不遗余力地使它们的各种限制措施披上合法的外衣。上述短期安排、长期安排以及多种纤维安排就是在GArI’r的主持下.为纺织品与服装领域进行限制“合法化”进行谈判并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其核心内容是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而这种限制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与GATr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虽然这些协议对于维护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正常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进口国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厉.加之各种双边协议的侵蚀。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可以说,乌拉圭回合前的上述多边安排并不足以保障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纺织品服装协议》下的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法律的回顾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在确定本次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时,美国等缔约方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支持,同意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纳入多边规范和监督的轨道。在乌拉圭回合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才最终得以制定,并成为《建立WTO协定》附件一A的一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与服装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其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取代了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逐步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进而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由序言、9个条文和1个附件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将纺织品与服装领域逐步纳入1994年GATI''''”。

协议的内容涉及一般规则;纳入进程;反规避条款;过渡性保障机制;管理机构;争端解决:适用产品范围等。

纺织品协议的目标是在10年过渡期内将国际纺织品贸易回归到关贸总协定内,回归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取消现有歧视性国别纺织品进口配额进度上。然而。纺织品协议回归过程从1995年起步时就遇到了重大困难。比如:4个发达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通报的第一阶段回归纺织品货单中,除加拿大包括了受限制的劳保手套外,其他3个进口方没有回归任何受限制的纺织品。另外,他们回归货单中纺织品的进口数量刚刚达到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其中有些税目下的进口数量同他们在谈判中提供的统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一部分有“ex”的税号。

在纺织品协议回归关贸总协定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前3个阶段回归纺织品的进口量只达到了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百分比要求。它们千方百计拖延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和自由化,将绝大部分受限制的纺织品特别是一些最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留在2005年1月1日回归。从而.过度保护了其国内纺织业的利益,阻碍了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增加了其他成员方国内相关纺织业调整的难度,损害了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的贸易利益。

三、《纺织品服装协议》失效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法律的前瞻

随着《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失效,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全部回归到wTO框架。然而.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的道路依然不平坦。

(一)高关税的保护致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落后于其它非农产品贸易法律自由化

纺织品进口配额和高关税壁垒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两大政策支柱。但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纺织品进口歧视性限制体系去势已定,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如何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关税只是针对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等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实行的关税税率要比对其他工业产品的税率高得多,一般都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在对同行业各类纺织品中.发达国家视加工程度和(或)原材料不同实行差别进口关税,加工深度越大,关税越高。故在未来的多边自由化法律谈判中,各成员方有必要加强削减关税、开放市场等方面的立法超级秘书网

(二)美、欧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美、欧通过单边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张地区贸易势力范围.客观上给多边谈判削减市场准入障碍制造了困难。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贸易法律自由化的信心,对多哈多边谈判削减高关税壁垒提出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在世贸组织纺织品协议l0年过渡期后进一步争取贸易自由化和改善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最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