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范例6篇

餐饮企业

餐饮企业范文1

今年1月香港交易所公布了《餐饮企业上市指引》,中国证监会宣称今年上半年也将《餐饮企业A股上市指引》。这为近年诸多谋求上市的餐饮企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毋庸置疑,放开餐饮企业上市之趋势日渐明朗,但《餐饮企业上市指引》亦给餐饮企业带来很大挑战。哪些是餐饮企业上市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应成为餐饮企业经营者和投资人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总结了中国餐饮企业上市需要解决的几大关键问题供餐饮企业经营者与关注餐饮领域的投资人参考。

品牌与市场定位

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巨大,业态庞杂,消费者需求多元,只有清晰的品牌与市场定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快速扩张,从而获得相对独特与领先的市场地位。拥有独特市场地位的公司才会获得投资人与资本市场的认可。我们围绕如下几个维度去展开餐饮企业品牌与市场定位问题的讨论:

首先是业态组合。中国餐饮业态庞杂,哪些业态才更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什么样业态组合的餐饮企业更容易上市?

纵观中国内外餐饮上市公司,可以发现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餐饮业态的特征大致如下:

单一业态公司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可复制性极强,面向的市场空间巨大。单一业态和品牌亦足以支撑一个市值很高的餐饮上市公司,比如味干,比如美国的墨西哥菜品牌Chipotle(市值高达130亿美金,P/E倍数高达61.80)。

多业态公司由单一业态公司发展而来,逐渐实施多品牌多业态策略;且基本包含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

拟上市餐饮企业应至少在一个业态领域内获得独特的市场地位,且这个业态最好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比如在味干拉面在面点类快餐业态内的领先地位,比如真功夫、永和在中式快餐业态内的领先地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非排斥正餐类企业,优秀的正餐企业在产品标准化方面亦可以做得和快餐企业一样好,并达到相对工业化生产水平。

其次是需求定位。中国消费者餐饮消费需求多元,除了餐饮需求功能多元外,还有各种口味的差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需要有清晰的消费者餐饮需求定位。

再次是市场定位。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巨大,且市场结构化特征明显。不同的市场定位意味着不同的扩张策略。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是区域市场还是全国性市场?这是餐饮企业在进行融资上市过程中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

开店及门店扩张策略

餐饮企业在有清晰的品牌和市场定位后,需要有清晰的开店选址策略及门店扩张策略,以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首先是开店选址策略。根据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申请人须披露选择新餐厅地点的条件,以及防范新餐厅与现有餐厅竞争的措施,以确保新餐厅顾客流量的增加不会导致现有餐厅顾客流量的减少。事实上,餐饮企业属于零售服务企业,选址是保障门店运营绩效的关键。一家发展成功的餐饮企业必有一套独有的选址手册。

餐饮企业应以历史上开出门店的所有经营数据为基础,结合以上各因素做多维度运营指标分析,从而得到自己独有的选址标准,清晰准确地把握单店复制的选址模型。

其次是门店扩张策略。餐饮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依赖于门店的内生性增长及门店扩张。对此,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申请人未来的扩张计划详情,包括:第一,拟开张餐厅数目、预期投资成本、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生及已承担的金额、资金来源、餐厅的地点及类型及。第二,申请人如何管理其业务扩充(如供应安排、人力及其他资源管理、质量监控、管理汇报等)。

对此,拟融资上市的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门店扩张策略。如何增加餐厅网络中直营店的数量?在哪些地方增设直营店?开设直营店的单店投入情况怎样?如何做好大量人才储备以支持门店扩张?如果有加盟店,如何监控和管理加盟店从而提升加盟店绩效和特许加盟业务收入?合理的直营加盟店数比例是多少?这些关键问题都应在门店扩张策略里得到具体体现。

单店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单店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体现了餐厅选址正确、品牌及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高,是餐饮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保障。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同店销售额及桌/座流转率这两个核心单店业绩指标。坪效(每平方米销售额)亦可作为单店业绩指标进行分析。拟上市餐饮企业应千方百计将核心单店业绩指标提高到甚至超过已上市公司水平。

现金结账问题

现金结账问题一直被认为是餐饮企业上市的最大问题之一。现金结账问题归根到底体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是如果现金结账比例过大,收入确认缺乏强有力依据;二是现金安全问题。

首先,针对现金结账比例过大问题:一方面需要调整结账方式比例,尽量鼓励顾客用银行卡、信用卡等可以有银行转账凭单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结账比例;另一方面,关键是对现金结账部分需要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确保现金结账的收入真实性。

其次,针对现金安全问题:除了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对现金进行严格监控外,还需要对服务员、收银员、餐厅经理等职位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且在点单收银系统上需要进行严格监控,以信息化系统提供可被监控、可供确认的收入和成本轨迹,强化收入与销售的对应性,为后续的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提供有效的支撑。缩减拟上市餐饮企业对于财务数据,销售业绩进行人为操纵的空间。

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

食品安全问题是餐饮企业的命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端。一端是食材供应商源头,一端是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如有)食材储藏、菜品生产、储存的各个环节。在食材供应商源头,需要加强统一采购力度,对供应商选择提出更为严格的考核要求,要求供应商必须获得国内国际相关食品安全生产认证。在中央厨房管理方面,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必须获得HACCP认证,并且要有独特的食品安全监控管理体系,严密的台账管理。另外,针对食品安全的食材、原料溯源管理系统也是餐饮企业极为需要关注的食品安全监控手段。

信息化管理体系

餐饮企业范文2

餐饮企业大多赢在经验上,而输在战略上。由于一些餐饮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导致其发展方向感极差,要么东一榔头西一棒,要么跟着别人感觉走,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是竞争不垮的,往往是自己把自己搞垮的!

二、重发展,忘基础

餐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即对待扩张,激情高昂;对待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文化包装、消费研究、品牌管理、加盟支持、战略制订、资源整合等发展基础,却打得不够坚实。

三、拼装修,忘和谐

为了赢得市场立足之地,不少餐饮企业从拼菜品转向拼装修。豪华、气派、时尚的经营环境,成了相互比拼、模仿、跟风的镜子。尽管一些餐饮企业的经营环境“洋气”了,但与自己的品牌文化、产品特征和市场定位形成了“两张皮”,使人感到极不和谐。

四、扩规模,忘差异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门槛,确保在餐饮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很多餐饮企业采取了扩大经营场地规模的做法。由“小合唱”改变成“大合唱”,而“歌”还是原来的“歌”。与此相反,市场却越来越细分,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餐饮将越来越深受消费者喜爱。

五、搞文化,忘定位

大多数餐饮企业,把品牌文化包装看成是形式上的东西,随意想象、编造和发挥,从而使其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支撑力,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对员工没有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包装是对餐饮企业最为本质的市场定位,以及体现企业的个性和核心竞争力。

六、崇时尚,忘实质

在重庆,随着国际化和城市化双重进程的影响,时尚酒楼和火锅吧越开越多,不断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新需要。通过时尚餐饮元素现象看实质,不外乎是在营造一种“休闲式”就餐的环境。然而,重庆最具“休闲式”就餐的环境,应该是“坝坝”。因此,重庆餐饮独有的业态、文化和风景,将寄予“坝坝美食街”。

七、卖主题,忘支撑

主题餐饮,已成为餐饮企业选择错位经营的策略之一。由于餐饮的本质是“喜新厌旧”,因此,要想“主题”永远新鲜,就必须有新的内容和形式给以不断支撑。实践证明,主题好选,支撑难续。“成也主题,败也主题”,是很多主题餐饮企业经营历程的真实写照。

八、讲宣传,忘统一

一些餐饮企业,当问其广告语是什么?不仅消费者答不上来外,就连所在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一样答不上来。问题出在:什么都在说,什么都没有说清;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整个品牌推广,缺乏统一性、持续性和诉求性。尽管花了不少广告费,但大众始终找不着“北”!

九、信模式,忘落地

特许经营,已成为餐饮企业扩张的主要赢利模式之一。与此同时,只“连”不“锁”的问题,在一些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里逐渐暴露出来。常言道,在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特许经营与之道理一样,赢利模式不是“复印机”,必须根据加盟店所在地实情“落地”。

餐饮企业范文3

从餐饮企业竞争来说,文化竞争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质量竞争,是根本性的,也是高品位的,因为这种文化竞争往往是餐饮企业所有优势的发挥和潜力的挖掘,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根本点,随着当代餐饮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性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可以说,文化竞争将是企业的发展之路,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餐饮企业真正走向文化竞争呢?餐饮企业要构建营造自己的饮食文化氛围,升华餐饮环境。为顾客提供美味佳肴,是餐饮业的重要服务职能,如何能使顾客在享受美味佳肴时,感受到餐厅特有的饮食文化氛围呢?

1.增强就餐环境的文化内涵。根据餐厅的环境设计与顾客人文需求相协调原则,为客人创造舒适雅致的就餐环境。就餐环境是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从餐厅外在的有形店景文化到餐厅的功能布局、设计装饰、环境烘托、灯饰小品、挂件寓意都能体现文化主题和内涵。如中国古典餐厅,根据传统的进餐心理,要求灯火辉煌,喜气洋洋,通过中国宫灯和富有民族装饰风味的灯饰和中式家具,盆景陈设,结合室外中国式庭园景色,让顾客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味。在中餐厅中使用富有民族特色的竹器,瓷器及台布,菜单都可使宾客感受到餐厅浓厚的文化情调。

2.增强饮食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色、香、味、形、器、名、时、养方面是饮食产品本身应有的主要特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从菜品本身来讲,它的起源、烹制、风味都有一定文化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菜品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史料记载,推出具有民族特色或异国风情的丰富多样的宴席,通过服务人员向客人讲解菜品的文化价值,使客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如菜肴本身命名的文化内涵--一品豆腐和,一品燕窝,一品:本指封建社会最高官阶,如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太尉、司空者为官居一品,在此则借此词来形容菜肴的名贵高级和菜肴形态的完整。

3.餐饮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形成文化经营,升华服务理念。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含量要胜过技术的含量,故而在经营中要坚持文化至上,培育全新服务意识:突出个性文化讲求个性,个性带来形象,形象增强竞争力。成都同仁堂药膳餐厅,济南齐鲁药膳楼,在当今人人都重视保健的前提下开发药膳产品,形成经营中的一个亮点,药膳又称为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食物、中药和调味品为原料,用中国传统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具有药用效能的食品。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药补不如食补,现代顾客在满足口腹之乐的同时,更多的开始注意营养、健身。这样的饭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较好的效益。

4.形成特色企业的文化特色,在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来。从餐厅布局、装饰到服务,但最能体现经营特色的,往往是文化性项目。如北京酒吧一条街上各种酒吧的文化内涵,上海和平宾馆的老年爵士乐,请了6位上海滩的老先生,天天表演,非常出名。到海外都演出了多次,每次到上海访问的国宾也都有这个节目,老年爵士乐不仅成了上海和平宾馆的品牌,也变成了大上海的一个品牌。我们的餐厅,也可以搞类似的文化性项目,只要有特色,就会有客源。注重细节细节服务贯穿于餐厅经营的每一个层面,更表现了企业文化的雅致。顾客从每一个微小的环节中得到美的享受与尊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如当客人有剩余食品时,我们为其打包,并待客人出餐厅后再给,这样的细节相比较当众为其打好包并给予客人而言就充分尊重了我们的顾客,往往很多时候当众让客人拿着打包盒走出餐厅他们并不乐意,但这样一来,大家都满意,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满足了客人的需要,形成餐厅、顾客的双胜效果。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酒店文化竞争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性竞争,在实践中,并非只有豪华的餐厅才能讲文化,大众化的餐厅也可以讲文化,只不过对文化的关注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如餐厅的卫生即是最根本的一点。

餐饮企业范文4

随着餐饮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吃的要求不单只是吃饱肚子,过去那种“大鱼大肉、讲排场”的消费陋习已被逐渐摈弃,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与卫生、环境保护以及餐饮文化的共同体现。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我将自己在餐饮业中十数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将其应用于中型素食馆和企业策划。希望与有着共同理想的有志之士进行合作,创造一个健康的品牌餐饮公司。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中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从人们日常用生活营养膳食平衡的角度出发,要求人们做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精益气、颐养天年,其中杂粮、时蔬、水果占主要地位。通常菜馆以经济、实惠、便捷来吸引顾客,但我不以价格低优势,对现有素食店的优点进行吸取,结合自己和创新思路。通过选址、内部装修、人员招聘和培训、以及菜品特色个性化服务与完整的营销方式,让顾客了解完美、健康、绿色以及营养的正确饮食方法,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为客户带来什么特殊的利益与产品的附加值?

一、选址

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市场,了解周边环境与地理位置,可见度服务设施,生产原料供给情况。有无居民楼、写字楼、大型厂家以及所针对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饮食习惯、喜好,了解周边竞争对手的实力、规模特点。必须亲自去做初步确定。拟订营业面积为500平方米,。必须有三通(水、电、煤气)并咨询相关部门是否禁止建立餐厅。

二、定位

选好店址的同时,根据对市场的分析调查,确定消费定位。人均50元---60元,特色以色天然食品、野生菌类为主打突出食品营养与养生的文化理念。

三、产品售后

建立客户档案与投诉处理小组。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在节日、生日或特殊的日子里,发短信或打电话祝福、问候。建立一个良好的客户群体。投诉意见处理小组。第一时间处理投诉意见经客户一个满意的结果,防止事态扩大或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做到合理完美的处理顾客投诉意见。

四、内部管理制度化

完善各项表格与制度,员工手册,厨房岗位责任制,服务手册,菜品标准制作单,员工资料单,库存报表,月支出表,外卖记录表,订餐表,会员卡,员工意见箱。

五、人员招聘

前厅领班、厨房主要人员由自己人担任,其他人员由社会招聘,前厅服务员由学校统一招聘,同时进行前期考核、培训、菜谱定制、员工手册与各项制度的学习。培训员工:熟知企业文化,完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技能、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要求,以及十个习惯:

1. 知道餐厅目标价值观,工作范围。

2. 使用姓氏称呼客人,增加亲和力,遇见客人需求财到亲切的给予服务、热情的迎送客人。

3. 任何时间地点以客人优先。

4. 三轻、礼让、微笑。

5. 为满足客人需求充分利用餐厅给予的权力。

6. 不断提出餐厅的缺点完善服务与菜品质量。

7. 积极沟通不可有消极的情绪。

8. 处理好顾客投诉。

9. 遵守服务行业仪容仪表要求。

10.爱护餐厅公物。前厅服务员加领班和11人、传菜2人、根据楼面分布增加/后厨13人(冷菜2人、炒菜3人、配菜3人、面点2人、荷台3人、洗碗粗加工2人)人员工资控制在4.5万/月以内,培训到正常营业20天。

六、前期宣传与营销

确定营销方案,制作广告单页,网站,广告牌及商业广告。

七、设备采购,前期备货。

厨房设备、前厅设备、员工宿舍用具、厨房原料、先了解市场,多比较,根据整体定位合理采购设备。装修的同时、厨房设备与宿舍用具到位。抓好设备采购的每个环节:考察、采购、验收、安装、调试安排管理人员。

八、试营业  (10天)

试营业前进行员工的最后考核,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同时进行产品营销(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

九、装潢

基本格局500平方米,厨房150平方米(凉菜20平方米,面点20平方米、粗加工10平方米、热菜100平方米)更衣室10平方米、库房33平方米、办公室10平方米、前厅300平方米。(以每个餐位2平方米)可摆150个餐位,设雅间4个(隔断为活动或可折装式的,方便会议接待、生日聚会等。装修以复古、原生态、时尚的完美结合,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视觉识别效果,以方便顾客,方便操作、方便设备运行为原则,每平方米装修、装饰费300元----450元之间。20天完成,灯光以暖色为基调。

十、证照的办理

餐饮企业范文5

从财务分析上看,餐饮企业的日常经营消耗80%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和损耗,成为餐饮成本控制的关键。

一、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建立采购审批流程

厨师长或厨房部的主管每天晚上根据服务区的经营收支、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制订,报送财务主管并呈报主任批准后,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供货商。

二、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在财务室内设立兼职物价员,定期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询价,货比三家,对采购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于每天使用的蔬菜、肉、禽、蛋、水果等原材料,根据市场行情每半个月公开报价一次,并召开定价例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两方面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对新增物资及大宗物资、零星紧急采购的物资,须附有经批准的采购单才能报账。

三、建立并完善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

验收人员对在物资采购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报价,进行严格地验收把关。验收人员要坚持做到“四个不收”:“无订货手续不收”,“送货凭证不清不收”,“规格数量不符不收”,“物资明显异样不收”。对于不必要的超量进货、次劣商品、规格不符及未经批准采购的物品有权拒收,对于价格、数量与采购单不一致的应及时纠正;验货后由仓管员填制验收凭证,验收合格的货物,按采购部提供单价做好记录。

四、建立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

对于原材料的变质、损坏、丢失制订严格的报损报丢制度,并制订合理的报损率,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仓管,按品名、规格、称斤两填写报损单,报损品种需由采购部主管鉴定分析后,签字报损。报损单汇总每天报主任。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

五、严格控制采购物资的库存量

根据不同服务区的经营情况合理设置库存量的上下限,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控制储存成本。因为库存不仅占用空间、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侵蚀了单位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及时分析滞销菜品情况,避免原材料变质造成的损失。

六、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及领用制度

制订严格的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以及各部门原辅料的领用制度。餐饮企业经营所需购入的物资均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所有的出库须先填制领料单,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严禁无单领料或白条领料,严禁涂抹领料单。由于领用不当或安排使用不当造成霉变、过期等浪费现象,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七、导入“五常”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员工的自律性

“五常法”是香港何广明教授借鉴日本“5S”管理法,结合经营实际创设的现代餐饮优质管理方法。其要义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餐饮企业范文6

【关键词】

一、引言

2015年1月14号,优酷上上传了一段视频:为何日本没有“海底捞”, 感动你流泪的至极服务。视频讲述的是一家位于东京表参道的专门为顾客提供惊喜的西餐厅KASHIITA。这家餐厅成立于2011年,晚间套餐8400日元(约420元人民币)起,店铺从来不进行宣传,销售额却逐年增长,2011年营业额近15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1.213亿人民币)。无论何时都是顾客盈门,而且需要提前一个月进行预约。

这家餐厅里有一间专门接听顾客预约电话的办公室,店员会详细询问顾客的情况,例如姓名、生日、口味偏好,喜欢做的事,对食物热量的要求等等,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全部录入电脑。KASHIITA的这套信息系统大约管理了15万顾客的信息。在营业前3个小时,所有员工会聚集到一起分享当晚来客的所有信息,以便让店员对每个顾客都有细致的服务。另外店员会在餐巾上缝制上用餐顾客的姓名,天气变冷的时候会向顾客提供暖宝宝等,对顾客细致入微。每年超过70家企业申请KASHIITA的服务培训,其中不乏某汽车品牌的4S店等。

二、服务包

服务包是指在某种环境下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它具有以下四个组成部分:1.支持性设备。即在提供服务前必须到位的物质资源。2.辅助物品。即顾客购买和消费的物质产品,或自备的物品。3.显。是可以用感官察觉到的和构成服务基本或本质特性的利益。4.隐。顾客能模糊感到服务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或服务的非本质特性。

对餐饮企业来讲,核心服务就是饮食功能(包含人员服务),顾客希望从食物中获得的最根本的利益。餐厅附加产品是为来店客人提供的一系列附加利益,如KASHIITA餐厅会在顾客生日的时候送上礼品,甚至还会帮助客人策划求婚环节等等。按照菲茨西蒙斯的分类,餐饮服务表现为:餐厅位置、餐厅内部装潢和桌椅餐具等;顾客购买的食物酒水;餐厅氛围,能察觉到的店员服务;超出期望值的服务带来的满意与惊喜等。

三、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一种通过关注顾客,进而提供相应服务来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实现有利的交换的营销手段。在彼得德鲁克看来,企业的营销活动就是要从分析顾客需要的效用、顾客要购买的东西、顾客的现实情况以及顾客所需的价值入手。企业不是以改变顾客为目的,而是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宗旨。 Steve Varo和Bob Lush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 由实物商品衍生出的价值都是借助于服务实现的,而非商品本身。这一研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了“服务等于利润”这一现代服务营销观。

在采访中KASHIITA的经理谈到,“也会有顾客质疑这样的服务是否太过热情,但是我相信,顾客在想起KASHIITA的时候,觉得有重要的晚餐就一定要去KASHIITA。”

四、线下体验

餐饮企业线下的服务流和线上的信息流完整闭合的O2O模式,使要就餐的顾客可以通过电话、短信、APP等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智能预订、点餐等多种操作,而餐企可以轻松实现预订接收、点菜、配送、收银等各个模块的智能管理,整个流程快捷迅速。这种线上和线下的高效链接,使餐厅的管理形式更加简单便捷。

餐饮企业要想在用户体验和用户营销上取得一定的竞争力,必须选择O2O模式,线上解决顾客就餐过程中繁琐的等待和处理环节,线下服务则能实实在在为顾客提供高满意度的消费体验。只有更好的协同线上线下的用户行为与数据资源,提高线上线下的协作能力,提升用户体验,才能有真正的未来。

五、服务创新模型

Bildebreek等人1998年在对各个产业服务创新的关键维度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1)新服务概念维度,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很多创新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而是解决某一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想法。(2)新的顾客界面维度,即将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餐饮企业中,服务人员不仅仅是将食物端到顾客面前,而是真正让顾客参与到这次用餐中,提供使顾客满意的定制服务等等。(3)新服务传递系统维度,其中心内容是强调现有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员工能力必须适应新服务开发的需要,如果不适应,就要通过培训来进行创新。(4)技术维度,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必要维度,但服务的改进以及流程的创新往往都是由技术所带来的。

服务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创新的根本手段是提高顾客满意度,服务创新的核心指标是服务质量,而服务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新服务概念,新的顾客界面,新的流程组织以及技术选择。服务创新可能是上述四个维度间的组合,也可能是上述单个维度的创新。对服务创新关键维度的界定对于餐饮企业服务创新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KASHIITA西餐厅的服务创新,从店员接听顾客的预约电话就开始了。每个顾客的需求不一样,每个员工的思维也不相同,从管理层到普通店员再到顾客,每个都是创新的主体也都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了解到顾客的个人偏好并进行食物和服务的定制,提供超出顾客期望值的惊喜,KASHIITA不仅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2]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