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例6篇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垂直农场;高龄者;都市化

中图分类号:TU2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263-05

1引言

逐渐都市化的台湾,虽然人口成长,但人口高龄化及都市过度的发展,高密度的居住空间,造成绿地及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自给率从1981年的53.8%,逐渐下降到32%,引发粮食安全疑虑(朱淑娟,20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50年世界上的高龄者将成长一倍,从2006年的11%增长到22%,同时都市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截至2007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2030年都市人口将增加到3/5。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加,高龄者相关问题也日益重要,高龄者的照护及社会环境的应对都需要重视退休后的高龄者生活空间环境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以及社会政策的指标是否足以供应未来高龄化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是值得被探讨。

台北市人口密度居全台湾第一,交通流量十分庞大,处于快速城市化的中期,环境资源瓶颈效应突显,城市的新一轮发展迫切需要转入内涵式、集约化的轨道,城市中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受到极大限制,“垂直农场”成为一种相对可能的选择。“垂直农场”是一种将农业与建筑结合的特殊形式,它打破了农田与城市景观对立的传统观念,将生产性景观引入城市,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绿色空间。

本研究探讨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认知及态度,研究目的为:

(1)了解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认知及态度。

(2)建构适合高龄者的垂直农场型态。

(3)建构小区互助型都市农场,成为绿色交流平台。

2文献理论与回顾

近年来,随着都市规划的不断发展,都市用地日益紧张,都市的建筑和道路已约占都市用地面积的2/3,可用于绿化的面积非常有限,因此,向空中发展实施立体绿化将成为今后都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张育森,2003)。而永续议题、食安问题与高龄化社会,务必为未来社会发展之重要考虑。本研究藉由垂直农场与高龄者居住环境相关议题进行探讨。

2.1垂直农场发展及问题

垂直农场也叫立体种植农场,是把田地向多层建筑的楼层化农场发展,在人工修筑的多层建筑物里,充分利用可循环的能源和温室技术,模拟农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各种高效的农业生产。垂直农场的概念最早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卫生学及微生物学名誉退休教授迪克森・戴斯波米尔(DicksonDespommier)于1999年提出,该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考虑,希望利用垂直农业的生产模式为人类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垂直农场之推广之优点,本研究整理几位学者对于垂直农场之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整理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让农场往高处发展,可以节省耕地面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2)垂直农场里,通过雨水收集系统、中水系统等环保技术,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成清洁的能源.或者净化污水。

(3)把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变成真正的充满绿色和生气的绿色森林。

(4)调节城市的微气候,保护整个生态环境,为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5)提供大量的休闲空间.解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

(6)垂直农场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让在城市中的农民有机会从事自己熟悉的行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城市的失业率、犯罪率减少(廖本闵,2012;陈旭铭,2012)。

(7)垂直农场可增加农产量,全世界的农业生产率可达到现在的10倍或者更多,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可提高50倍或更多。

(8)节省运送蔬果到各地时的挤压及浪费,过去运输的过程中,大约有20%都会遭到挤压或变质而导致浪费(周立勋,2014)。

垂直农场之潜力不仅提升永续议题、景观美化及食安问题,李雁冰(2011)指出感知觉在立体绿化中的体现指出立体绿化不仅是视觉设计而已,而是具有听觉设计、触觉设计与嗅觉设计,如设配置结构和布局可以有效地阻挡噪声传播、芳香植物对环境氛围的营造起香化的作用等。垂直农场最严苛的挑战,在于能源日照问题。在摩天垂直农场成长的农作物,虽可以得到自然光照,但远不够其成长所需,若要提供人工日照,所需成本就会比传统农场多出好几倍,依陈旭铭(2013)指出垂直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技术的问题;效益问题;认知度的问题;政策问题;污染问题。依上述论文发现垂直农场无疑是一种很理想的农业和城市问题结合理想方案。

2.2高龄化社会与居住环境

银发族又称为高龄者,高龄化是21世纪三大世界性难题(全球暖化、全球反恐、全球高龄化)之一,人口的快速增加和老龄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之内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和过程(王丽蓉、杨锐,2012)。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50年世界上的高龄者将成长一倍,从2006年的11%增长到22%,同时都市化的速度愈来愈快,截至2007年,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2030都市人口将增加到3/5。依据台湾内政部门统计处调查显示,2012年12月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经高达15.3%,在未来20年左右会增加近1倍,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加,高龄者相关议题也日益重要(陈怡璇,2012),高龄者的社会环境及生活空间环境的应对需要重视。

以黄盈桦、李佩真(2013)研究指出高龄者大部分选择目前的房子养老,满意目前居住状况,并且愿意对高龄者服务额外付费。如何让高龄者在原有小区及居家环境成功老化,成为社会关注之焦点。

Menec(2003)将高龄者参与日常活动分类为三种类型:社交型(social-active)、单独型(solitary-active)、产出型(productive-active),他发现高龄者参与日常活动中的产出型活动,将会对成功老化产生正向的影响。产出型活动定义为:具生产性的行为、有收获的活动园艺或家事劳务活动,并且能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价值及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开放性活动,产出型活动包含志愿服务活动与有偿工作。

Warburton,Paynter,&Petriwskyj(2007)在一项有关澳洲高龄者参与产出型志愿服务活动的研究结果中指出,一个身心健康之老人可以为家庭与社会作出许多贡献。不同类型的产出性活动会对高龄者的成功老化带来正面影响。期望未来小区推广更多产出型活动,建立友善成功老化之居住环境。

2.3“垂直农场”与“银发族居住环境”

综合以上文献了解都市化影响、永续议题、食安问题以及高龄化问题,“垂直农场”是一种将农业与建筑结合的特殊形式,它打破了农田与城市景观对立的传统观念,将生产性景观引入城市,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绿色空间(王丽蓉、杨锐,2012)。并由上述产出型高龄者成功老化相关文献,垂直农场建构高龄者居住环境成为相对可能的选择,将充分运用土地的“垂直农场”理念引入到高龄者居住环境中,景观结合生产,创造出绿色、健康友善的高龄居住环境。

王丽蓉、杨锐(2012)提出一种全新的以“垂直农场”景观构建为依托的小区养老模式。该模式将“都市托老所”、“垂直农场”等新理念应用其中,灵活地重组老人、子女、小区养老机构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重新加强老人与社会、与家庭之间的纽带,创造了绿色健康的养老空间。每日适当的耕种活动又能让老人重新收获社会认同感,是一种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表现。

由于上述提及高龄者产出型日常活动,对于成功老化正面影响,以上述垂直农场推广阻碍问题,提及认知度的问题,当垂直农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想取得社会认知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上述的分析,建造这个农场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比例,要想获得社会认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想获得社会认同,唯一途径就是解决前述一系列矛盾,降低垂直农场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增加社会功能,提高效益。群众的认知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日益开放,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但总体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天然种植食物,垂直农场中的作物可能更有营养值、更安全,但人们可能会觉得吃的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品的感觉”,要人们完全接受还要时间(陈旭铭,2013)。蔡F霖(2014)在民众对于垂直绿化认知及态度指出高龄者对垂直绿化处于冷漠型之状态(对于垂直绿化认知与态度偏低)。

依上述论文发现垂直农场无疑是一种对于未来农业及未来城市问题结合理想方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垂直农场需面临种种实际的问题,是否解决这些问题,使垂直农场不再是乌托邦之设想,是此研究最大的挑战。

3调查与方法

3.1研究范围与对象

整理60岁以上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之感知,探讨高龄者对于垂直绿化与垂直农场认知、满意度、偏好及态度。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了探讨高龄者对垂直农场的心理感知、偏好探讨,透过相关理论、文献探讨与访谈建立资料,藉由案例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本研究将其相关定义及方法等分述如下。

3.2.1问卷调查法

透过文献回顾、实地勘查及访谈后之整理调查结果,了解垂直农场认知问卷之问题,建立问卷内容,发出163份,有效回收问卷163份,无效问卷0份,透过SPSS分析方式依序针对认知、满意度、偏好及态度各阶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认知与态度。人们完全接受还要时间(陈旭铭,2013)。蔡F霖(2014)在民众对于垂直绿化认知及态度指出高龄者对垂直绿化处于冷漠型之状态(对于垂直绿化认知与态度偏低)。

3.2.2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问卷回收结果,以SPSS17.0软件中文版作为数据数据分析方法,所得数据经整理与编码后,进行验证与分析。以下述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叙述性分析:针对调查个人样本背景进行项目调查,包括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垂直绿化建筑物之使用者、相关背景,以配合问题项目因子进行调查,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次数分配统计,以了解影响自变项与依变项因子之关系。

(2)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只有一个自变项的变异数分析,检定平均数之间是否有显着差异(One-wayANOVA)的统计方法,将调查样本中的个人资料设为自变项,问卷题目作为依变项,依自变项和依变项之间的显著性数值,作为判断因子是否为影响因素,显著基准P<0.05为显著性(以*为记号)、P<0.01为较显著性(**为记号)、P<0.001为极显著性(***为记号),同样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并建立数据显著差异表,作为分析及解读相互关系,以达本研究之目的。

4结果与分析

4.1个人样本属性分析

本研究就受测者作基本背景资料调查,受测者共163位,其中男性94人,占全样本数57.7%,比例高于女性;教育程度中最高为高中职,占总样本30.7%;职业调查中以退休者比例为最高,占总样本23.3%;本身具有设计类(建筑、景观与园艺)相关背景中无具有相关背景之受测者为最高,占81.6%;家中或工作地点是否有垂直农场或绿化中家中或工作地点无垂直农场或绿化者为最高,占76.7%,个人资料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

问卷分析结果其Cronbach’SAlpha平均值为0.875,项目个数为5,相关文献一般认定Cronbach’SAlpha值>0.70代表有相当之可信度,表示本研究问卷具有良好信度。

4.2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之认知与态度

整体受访者对于垂直农场认知中高达74.2%的民众接受垂直农场,仅有25.8%的受访者不接受垂直农场。受访者表示了解垂直农场的有52.8%,不了解垂直农场的达47.2%。而整体受访者对于推动垂直农场态度中,愿意以垂直农场提升邻里互动占79.2%、推广都市农场占78.5%、推动绿化占73.6%、住家推动垂直农场占67.5%,主动照顾植物成长占61.4%。

本研究为了探讨分析高龄者对于垂直农认知态度之影响因子,拟定下列的假设:

假设(一)高龄者居住环境中,教育程度对于垂直农场之认知有所差异。

假设(二)高龄者居住环境中,受访者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对于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之态度有所差异。

4.2.1问卷调查法

为得更深入分析结果,本研究将个人属性与垂直农场之高龄者认知效益问题项做交叉分析后,整理成显著差异表(表2)。

依照表2所整理之显著差异表后,统计出职业变项最具显著性差异,其次依序为年龄、教育程度,故本研究接着以显著性项目进行交叉分析,依据交叉表格内容整理成描述性分析,进而了解其相互之间关系。

4.2.2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之认知差异

依照上表所整理之认知显著差异表后,统计出教育程度对于垂直农场之了解及相关背景对于垂直农场之了解最具显著性差异,说明如下。

(1)教育程度对于是否了解垂直农场之认知差异。垂直农场之认知度在教育程度中,大专院校以上受访者为了解垂直农场,达27.9%认同度,小学受访者不了解垂直农场者,达37.7%,此问项显示出,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了解垂直农场之认知。

(2)相关背景对于是否了解垂直农场之认知差异。垂直农场之认知在设计(建筑、景观与园艺)相关背景上而言,普遍均不了解垂直农场,其中以不具有设计相关背景受访者,高达93.5%不了解垂直农场,显示相关背景为非主要影响垂直农场认知之主要因素。

4.2.3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之态度差异

依照上表所整理之态度显著差异表后,统计出教育程度对于主动愿意照顾植物成长、教育程度对于参与推动垂直农场、职业对于参与推动垂直农场及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对于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最具显著性差异,故本研究接着以显著性项目进行交叉分析,依据交叉表格内容整理成描述性分析,进而了解其相互之间关系。

(1)教育程度对于主动愿意照顾植物成长与愿意参与推动垂直农场之态度差异。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影响主动照顾植物的成长与推动垂直农场之态度,教育程度越高接受度越高。大专院校以上受访者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达62.9%,推动垂直农场,达48.4%认同度,小学毕业受访者不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达94%,不愿意推动垂直农场,达91.4%的负面态度。

(2)职业对于愿意参与推动垂直农场之态度差异。参与推动垂直农场之态度在职业类别中,家管持最负面态度,高达57.1%,其次为自由业及工业,各占14.3%;高度意愿推动垂直农场的职业则为退休者,达22.2%,其次为服务业,占19.4%。

(3)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对于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之态度差异。主动照顾植物成长之意愿中,居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者,高达79%,显示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对于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有所差异。

5综合讨论

经由问卷调查60岁以上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认知及态度意见,进行分析,未来对于垂直农场适合应用之高龄者,本研究为以下建议。

(1)垂直农场之高龄者认知偏好中,经调查数据显示教育程度为小学毕业者最不了解垂直农场,最了解垂直农场者为大专院校以上毕业者,且不具有相关背景的受访者,最不了解什么是垂直农场。分析中显示所受的教育程度高低及是否为相关背景,会影响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认知,因此建议小区增设垂直农场推广中心,邀请专业师资开班授课并举办相关活动,让教育程度低或不具相关背景的居民也可充分认识垂直农场。

(2)高龄者之垂直农场态度差异中,主动愿意照顾植物和参与推动垂直农场,教育程度为小学毕业者皆呈现负面态度,由此分析结果得知教育程度越低的受访者对于劳动及参与,皆为负面意愿,因此建议小区针对教育程度较低及对于垂直农场未具有兴趣的居民开始推广种植,以一户一农场,户户绿交流,使垂直农场成为高龄者与邻里间互相分享种植乐趣与成就的绿色交流平台,进而提升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参与意愿,达到友善成功老化之永续居住环境。

(3)退休者在参与推动之垂直农场中持高度意愿,经职业对于参与推动垂直农场意愿有所差异,故研究调查显示高龄者参与收获之活动园艺或家事劳务活动,能够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价值及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对成功老化产生正向的影响,因此建议设置垂直农场于高龄者家中之墙面或阳台,照顾蔬果成为高龄者生活娱乐方式,满足心理成就感及维系邻里、亲朋好友之情感。

(4)家中设置垂直农场或绿化持高度的意愿,显示垂直农场对于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有所差异,因此建议设置高龄者垂直农场,经研究显示调查为了易于蔬菜类的收成,高度放置应以地面起30~150cm,此高度为高龄者种植操作之最佳高度。

6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认知及态度。经SPSS分析并综合讨论后,整理出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认知及态度结果与建议。

垂直农场破除都市是个水泥丛林的说法,将建筑物所占领的土地,在外墙面上还给大地一块绿色的栖地,让都市除了公园以外,在小区、家中也可以拥有绿色的景象。或许一开始民众难以接受,但透过环境教育以及周围居家环境改造,达到实质效益成果呈现,小区居民逐渐在改变自己的想法,也让生态小区理念逐渐成形中。本研究透过问卷调查高龄者,结论如下。

(1)高龄者居住环境中,教育程度的高低确实会影响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之认知,教育程度高的高龄者,高度认知垂直农场有别于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显示教育程度的高低有助于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认知程度。

(2)高龄者居住环境中,垂直农场或绿化环境的有无,确实会影响高龄者对于垂直农场的接受程度,当高龄者普遍愿意主动照顾植物成长时,高龄者普遍接受垂直农场。

在大楼林立的都市中,推动垂直农场,将生产性景观引入城市,让高龄者和小区居民及家人可互相交流种植之蔬果,形成心理成就,同时解决现今严重的食安问题。期望由小区住家设置垂直农场,以点、线、面形成一完整生态小区。

参考文献:

[1]张育森.都市绿化技术之发展趋势(下)[J].台湾花卉园艺月刊,2003(195):8~13.

[2]Dr.Dickson,D.垂直农场:城市发展新趋势[M].林慧珍,译.新北:马可孛罗出版社,2012.

[3]陈旭铭.中国发展建设城市垂直农场的前景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96.

[4]李雁冰.人体工程学在城市立体绿化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1(9):61.

[5]王丽蓉,杨锐.以“垂直农场"景观为依托的都市托老所营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12):2.

[6]陈怡璇.居民对社会住宅观点之探讨――以松山区宝清段为例[C]//台湾建筑学会.第二十四届建筑研究成果发表会.台中:朝阳科技大学建筑系,2012.09.22:A1~A7.

[7]黄盈华,李佩真.初探高龄者的在地老化与服务需求[J].物业管理学报,2013(4):1.

[8]周立勋.建设空中绿洲――“垂直农场”的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4(8):219~220.

[9]蔡F霖.民众对于建筑垂直绿化认知及态度之研究[D].台北科技大学,2013.

[10]Dickson,D.Emeritus Professor of Public Health and Microbiology[J].Columbia University,2013(31):7.

[11]Belinda,Y.&Wong,N.L.Resident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rooftop gardens in Singapor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3):263~276.

[12]Menec, V. H.The relation between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successful aging:A6-year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Gerontology:Social Sciences,2003,58B(2):74~82.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2

关键词:农业休闲景观;生态景观;景观设计

一、农业休闲景观元素分析

1.农业生态景观分析。农业生态景观是农业休闲景观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休闲景观地域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居民所追求的自然环境,农业生态景观不仅是对外形象的展现,也是对内生产环境的改善,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农业文化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各个历史阶段农业文化的展示,通过农业场景展示、农作品种展示、农作工具展示、文字图象信息展示、农业科技展示、互动体验展示等深化农业生态景观的景观节点,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衔接使其成为一本农业历史发展的教科书,这对继承和发扬农业文化是很好的宣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农业休闲景观的主题性。2.人工景观分析。人工景观设计是在农业生态景观的基础上,更好的完善农业休闲景观的功能。通过对建筑物、道路、绿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使其形态、色彩、空间等元素能更好的融合到整体环境中,使其形象风格符合地域特色。根据功能的主线分区分点设定景观基础设施系统、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导引信息系统、无障碍设施系统等。从而完善农业休闲景观的功能。综上所述,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景观也是由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模式的不同类型景观要素组成的。

二、农业休闲景观设计的特点

1.观赏性。农业休闲景观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绿色有序的农田,使游客获得绿色农作物的多种美感的享受,忘却城市的浮华和烦躁;收获时节金色的农田,繁忙的收割场景,给人内心深处无比的成就感;通过地方民俗表演感受农村朴实的农闲文化生活;农业科技展示也是独特的观赏场景,即了解的科技又增长了农业常识。北方寒地农村,可以观赏冬季农作收获之后平静的雪景。在这样淳朴的环境中,使游客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季节地享受自然生态农业资源所带来的特色农村风情。2.趣味性。农业休闲娱乐的趣味性是农业休闲景观中重要的特点,通过农村长期特有的农业文化开展的多项娱乐项目,例如:农村运动会、秧歌表演、农家度假、户外野餐、农耕劳动、采摘体验等。北方寒地的冬季是农闲期,可以滑雪、拉爬犁、捞鱼、打猎等特有的冬季娱乐项目。通过多项农业特有的趣味活动,使游客感受到农业文化带来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3.参与性。参与性是农业休闲景观有的属性,游客不仅为了观赏娱乐,更希望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如通过学习参与农作生产,了解操控农业生产工具,体验采摘的成就感,这些参与性的农作项目,既让游客体验到农业生产劳动带来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4.市场性。在农业休闲景观中只有管理好市场的运营才会使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所以经营管理者要有秩序有计划地开发农业休闲旅游的市场。不能盲目地追求一时利益,忽律长期市场的建设,要根据地域特色开展特色的市场,将绿色餐饮、农村娱乐、农作体验、农家住宿、土特产商品等融入到这个市场体系中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效应。

三、农业休闲景观设计的重点

1.突出地域主题。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物种繁多;民族文化众多;地域民俗文化差异比较大;南北方季节变化明显。这对农业休闲景观地域主题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游客了解地域农业文化和民俗民风文化有着很好的潜在市场。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农业休闲景观园其定位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导致市场不景气,突出地域的主题文化,是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市场的关键,所以,切实地挖掘农业休闲景观的地域主题文化是长期发展的重点。2.提升建设的品质。国内农业休闲景观规划方面过于追求国外的表面形式,把景区的发展过多寄托于高额投资、高回报、高经营、高宣传等表面的运营。这种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不是园区发展长久的运营模式。注重基础建设的功能性,把握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园地域文化区活动策划的实效性等,要把握建设园区的特色文化,精心策划,长期投入,稳定发展,这样通过园区的各方面品质的把握,才会被大众长久的接受,真正成为游客认可的环境。3.迎合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不断改善经营项目的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特色性活动会激活农业休闲旅游的市场,以点带面,通过传统节日、节气、特殊时期等开展具有主题性娱乐体验活动,例如:以农业生产为特色的(如播种节、采摘节、农村绿色美食节、丰收节、农作技能大赛、农村运动会等。)以传统、法定节日为特色的(如五一活动周、中秋篝火节、端午采摘、国庆大丰收、大年农家乐、冬季运动会,农家冰雪节等。)4.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农业休闲体验园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特有的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尊重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面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或分期建设,试探性的开发,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被一次性毁灭,保护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生态链。在经营管理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宣传教育,达到提升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结语

在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对园区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因素进行分析,对当地的自然、历史资源进行挖掘,注重对当地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因为,上述内容是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的基础工作,只有将上述资料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出当地的乡土文化特征,才能把握好建设的品味,并且建设、完善生态有机体。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开展主题活动,打造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休闲农业景观园区的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方世敏等.我国休闲农业产品的体验化设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王萍.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户外空间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3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背景,以城市为依托,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农业生产栽培、科技应用展示、文化发掘传承、生态保护培育和游客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 发展历程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见表1。

2.2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见表2。

4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4.1 按农业产业标准分类:见表3。

4.2 按资源特色及经营方式分类

4.2.1 体验耕作劳动型

以体验耕种采摘等传统乡村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乐趣为主要经营内容,着重于展示和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活动;使游人在传统的农耕劳动中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品味到田园生活带来的淳朴乐趣。

4.2.2 展示主题产业型

以某种产品为种养、展示的主题,着重于对主题产业在吃、住、游、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通过拓展经营层面和提升产品品味,使游人对园区的主题产业有深度了解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学习和购买的兴趣。

4.2.3 感知乡土文化型

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为项目背景,围绕该主题开展食宿及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对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营造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氛围,使游人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能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为之所吸引。

4.2.4 住宿农家疗养型

以感受乡间的山野气氛和住宿农家为经营主题,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及新鲜自然的特色食品;使游人在住宿期间能够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充分放松身体和心灵。

5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5.1 生态性

在设计中,应通过自然的手段培育景观在农业生态的进程中健康生长,建设生态绿色廊道,通过地形塑造是雨水向河道汇聚,形成雨水收集体系,进行雨洪管理;以地形和水体来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体系。在规划的尺度上充分应用农作物的景观功能,构成优美自然的农业景观,创造宜人的游憩环境空间。

5.2 经济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挖填均衡的建构模式,利用挖湖的土方营造山体,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表面积和绿量;构造集雨水收集、水景营造、绿地灌溉于一体的水系内循环管理模式,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避免“过度设计”,且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当地传统工艺,既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又增添乡野风情。

5.3 多样性

在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中,为游人提供多样的体验,多着重于空间和活动两方面。

5.4 知识性

在设计中将当地可供讲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说明等方法向游客进行传达,寓教于乐的同时亦提升了园区品位。

5.5 地域性

根据立地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场所精神,营造浪漫、感性,富于文化底蕴、令人动容的景观。

6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内容

6.1 项目背景研究

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规划首先应建立在对其项目背景的深度分析研究之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1 项目的概况分析

项目的概况的分析是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整理出项目规划方向的大体脉络。其一是对项目位置、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的归纳。再者,是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

6.1.2 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因素,扬长避短,对园区发展方向定位。

其一是对规划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及交通条件进行归纳。其二是对地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对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6.2 场地现状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多是在现有的农业耕种区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为对现有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浪费的设计,首先应当对现场进行大量详实的踏勘及问询工作。在工作中需对照现状图纸对F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现状、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及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标识分析,以期在后续设计中能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资源中的地形、水体、道路、建筑、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最大的景观效果。

6.3 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y)分析,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决策制定的过程结合区域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模型,以规划区的区位特色、资源环境等内部因素,和政策背景、各产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衡分析,制定有指向性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实现交通、生产、景观、生态间的平衡发展。

6.4 项目定位研究

根据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园区的经营模式定位,从而确立规划设计方向。对于体验乡村生活形式的园区宜采用复原传统农家风貌的设计风格;而主题产业展示型的园区则需着重于主题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与体验,强化其主题特色;以感知乡土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园区一方面应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原有风貌,同时亦需注意对于新建设施应参考当地传统施工材料做法,结合新的创意进行设计;而农家休闲住宿形式的园区则应以突出自然美景为主,在设施方面应注重舒适与简洁。

6.5 规划设计

6.5.1 确立规划依据

查阅并罗列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各类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资料以及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是使方案有据可依、有源可溯的保证。

6.5.2 制定规划目标

对项目定位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定位、旅游服务功能、生产效益及生态功能进行的具体表述。

6.5.3 明确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整个园区的景观品位及重要功能的讨论,并对设计概念和控制总体风格进行控制。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在设计中需结合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技术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发挥,力求使规划区内的经营形式多元化、景观设计精致多样,并具有地域特点。

6.5.4 结构与总体布局规划分析

首先是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的构成需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游憩方面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即是说,在景观的风貌整体互相联系和契合的前提下又要有所区别。

其次是空间格局规划。根据规划区域现状地势,遵循自然进程,规划景观层次,形成生态基底。例如利用造挖湖堆山的手法,在土方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构建规划区域的山水地形骨架;同时,丰富的景观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进行视线结构分析也是营造丰富景观视觉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对现状山体、控制性景观建筑、视景线、和以堤岛分割水面空间等的视觉层面的控制手段,营造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最后是生态结构规划。指结合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来建立区域尺度的景观安全格局,如此有助于提升周边区域及园区内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及良险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6.5.5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游人的行为的空间布局安排。游人的行为基本上大致可分为游、购、吃、住、学五类,应依此将观光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科技示范区。各功能区所包括的内容则可根据项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6.5.6 分项规划

(1)竖向规划。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和水体规划两部分。

第一,根据整体景观风貌塑造的规划设计意向进行的地形和整体景观塑造;第二,竖向规划应与总体景观风貌塑造和生态环境塑造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系统规划。

包括车行交通体系、自行车交通体系、电动游览车体系、作业道路体系、步行道路体系、停车场、出入口等规划设计。

6.6 游憩活动体系规划(见表4)

6.7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及标识系统两方面的内容。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风格与园区的性质、规模、功能项适应;其次要体现乡土气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和建筑布局风格,并据有当地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材料方面,宜多使用当地特长的石料、陶土、木材、竹子及茅草。(见表5)

7 农业景观体系规划

7.1 立地、布局――乡土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

7.2 建筑、文化一一乡脉

延续整个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农业景观具备特有的文化魅力。

7.3 植物、动物一一乡韵

农业景观在规划中宜选用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还可养殖观赏价值或高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

7.4 人的参与一一乡情

人的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如钓鱼捕蛙、踩车、种菜收菜、晒麦扬场、剪枝施肥等活动,体现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也是人们了解农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案例分析

8.1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8.1.1 基本概况: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6平方km。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第六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北京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

8.1.2 定位:

小汤山农业园是一个集安全果蔬畜禽生产、种植采摘、科普教育、农业考察、特色餐饮、温泉疗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8.1.3 发展战略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首都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新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

8.1.4 规划建设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园形成了以高新农业科技为先导、基础农业产业为支撑、观光农业为窗口,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

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以北方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林木种苗区;以生产、科研、推广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区;以草业中心、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区;以鲜绿安公司、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采摘区;以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北京市小汤山苗圃为代表的园林园艺区;以三益集团、北林科技为代表的籽种农业园。

8.1.5 案例总结: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村域产业规划 平滩村

一、引言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当前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矛盾,重庆市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和抓手,对村域产业规划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目前我国产业规划已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规划体系。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内产业发展的实际执行者,对实际产业发展方向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和支配权。将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延伸至村一级,在实践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宏观和中观尺度的规划与实施,对微观尺度的研究和实践不足。因此,基于现有研究的需要,本文从微观视角――以村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确定的示范村之一的巴南区安澜镇平滩村为研究对象,建立SWOT模型对其进行产业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区域概况

安澜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西南部一品河中上游,属二环经济带。平滩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西部,北与安澜镇小龙村相接,东与安澜镇棋盘村接壤,西与重庆市巴南区一品镇毗邻,西南方向与江津区相接。平滩村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属于川东陷褶束,整个村域以丘陵小山地貌为主,南高北低,海拔318―814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夏季气温较重庆主城区低3―5℃,极值气温-1℃―40.8℃;总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7月;雾期60―90天,日照1100―1300小时;无霜期一般在300天以上。

安澜镇平滩村辖16个农业合作社,合1148户、3195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5%,初中占70%,小学及以下占25%;具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占2%。2009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比当年重庆市农民年均纯收入4632元低1632元,村集体收入3000元,在重庆市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村内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特色蔬菜种植已成规模200亩。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中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安澜镇统计资料,其他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组实地调研。

2、研究方法

SWOT分析主要用于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村域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村域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1)优势与劣势分析。优势与劣势(Strenghths and Weaknesses)分析是分析其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每个产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产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该村或村组织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该村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2)机会与威胁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动荡。因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产业发展职能。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村域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产业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产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四、平滩村产业规划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平滩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早秋短,夏多酷暑,冬少严寒,温湿多雾,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好;地貌类型为浅丘,土壤潮润通气良好,肥力较高,生产能力强。

(2)区位优势明显。平滩村位于巴南区南部,距巴南区政府驻地23公里,距主城核心区25公里,渝黔高速和绕城高速出口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25分钟车程可直达主城核心。

(3)村民勤劳、民风朴实。村领导班子整体状况良好,积极向上,有为村民服务和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村民勤劳、朴实,有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强烈愿望及能力,这都成为团结乡邻,和谐乡村的积极因素。

2、劣势分析

(1)主导产业推动力不强。平滩村受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的制约,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乡镇经济,村内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特色蔬菜种植已成规模13.33公顷。各方面都处于零散、缺乏控制的状态,加上缺乏农业生产组织或企业带动,农产品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村加工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受市场制约大,产业效益较低,主导产业力量薄弱,前项型、后项型相关产业缺乏足够推动力,不能稳定健康发展,这也制约了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粗放式经营。目前在平滩村,都是以单个家庭作业为主,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养殖,受市场供需影响大,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另外,各家庭生产按自己的需求为主,面面俱到,全而不精,与市场需求脱钩,造成了供给与需求不衔接的格局。调查数据统计,84.09%的村民愿意搞产业化、规模化生产,85.23%的村民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用于规模化生产。

(3)特色农业尚未构建。平滩村未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形成特色农业生产,仅依靠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宣传招牌有待确立。

3、机会分析

(1)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发[2009]3号文正式确立重庆市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为此开展了“千百工程”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平滩村为100个示范村之一。巴南区为加快城乡统筹,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平滩村区位条件优越,处于二环经济带,对外交通便利,这都将为平滩村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重庆市、巴南区和安澜镇党委、政府对平滩村产业规划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着力打造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城近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村庄。项目区已委托重庆市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大学为该项目区进行概念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4、挑战分析

老龄化趋势加剧。由于村内部分人口外迁,劳动力逐步老龄化,对将要发展的劳动密集型高效农业构成了长期的威胁。

5、平滩村产业发展规划方向

切合实际,适度超前,对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运作模式,将全村土地资源集中配置,实现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充分利用平滩村良好的区位优势,结合规划区内自然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的现代农业旅游。同时,打造以高效农业产业为支柱,生态旅游为主导,结合景观农业的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打破各社界限,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为此,将平滩村产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1)高效农业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及营养产量,提升农业效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的黑色农产品由于据称可以防癌、抗衰老,具有极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市场追捧。高效农业示范区是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区。该区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建设成为巴南区以及重庆市重要的蔬菜、粮食种植基地。区内主要种植黑玉米、黑花生、紫薯,该区总面积381.03公顷,占全村总面积的30.60%,主要布局在平滩村九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

(2)生态养生度假区。生态养生度假区是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农业资源,发展以观光、游玩、休闲、度假、养生为目的的乡村体验游。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周末去近郊乡村体验田园生活的生态养生游正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重庆近郊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近郊生态体验游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樱桃、水蜜桃、葡萄为重点,发展名特优水果种植。生态养生度假区是集果品种植、花卉观赏、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地。该区总面积339.36公顷,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27.26%,布置于平滩村一社、二社、四社、六社、八社。

(3)景观农业培养区。景观农业是以花卉苗木的培养、种植、展示及交易为主的现代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兼具观赏性和经营性于一体,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具有较高附加值。随着森林重庆的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到来,景观农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近年花卉苗木交易额增长30%以上。该区总面积26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9%,主要分布于七社、十五社、五社。

五、结语

通过构建SWOT模型对该村产业发展优劣势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建议该村应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的有利因素,以减少不利因素对该区域整体发展的负面影响;对于该村的发展,机遇与威胁并存,机会主要来自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浪潮、大机遇,威胁主要来自于自身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通过SWOT模型分析,得出该村产业发展应打造以高效农业为主,生态旅游配合,结合景观农业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9]3号文.

[2] 吴扬、王振波、徐建刚:我国产业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8(1).

[3] 韩增林、刘伟、王利:“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5(9).

[4] 高媛:黑龙江农业产业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5] 张贡生:我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历史回顾及其走势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1).

[6] 王少华、刘胜发: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1).

[7] 邱尧荣: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规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9(8).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农场园区景观;创意设计;现状;问题;新策略

现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农业领域的发展。在推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改变,并推动了农业旅游以及观光等领域的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影响下,农场园区景观的创意设计符合时展的趋势,需要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结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坚持走创意农业发展道路,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更长远发展。

1农场园区景观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创意经济的发展时代,在各行各业中创意的元素得到充分的渗透。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农场园区景观建设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与生态旅游联系起来,给人们更多休闲的场所,并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景观环境,逐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农场园区景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缺乏特色,存在同质化的现象

农场园区景观需要对一些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很多农场景观设计时存在同质化的现象,从而使得当地或者自身的农场特色无法体现出来。同时在很多农场园区景观设计时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特点等元素相结合,使得一些景观有些突兀,缺乏当地的特色展示。一些农场园区景观设计时过于追求一种形式美,而使得一些原有的本土的生态美得到破坏。很多时候人们在建设农场园区景观时缺乏环保的意识,使得一些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农场景观的特色。还有,在农场景观设计时过于模仿,使得一些设计的元素与农场结构存在相似性,并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从而制约了整体农场的持续发展[1]。

1.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对于农场园区景观而言,体现出经济利益以及生态利益等多个方面。很多时候一些农场的经营者由于缺乏一定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得缺少自身的优势。同时由于一些当地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甚至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存在。还有,在园区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指导,使得一些农场园区的布局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以及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从而影响的农场园区的整体效果[2]。

1.3营销力度不够

农场园区景观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农场园区的经营主体而言,很大部分是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并缺乏完善的市场影响观念,从而使得该农场园区的影响力不够深远。由于营销观念的缺乏以及专业的相关人员,使得一些营销的方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与精彩,营销渠道不够成熟与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场园区的发展。

2农场园区景观创意设计的新策略

面对农场园区的发展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重视,并积极进行创意设计,来改善农场园区的发展现状。创意是指一些具有创造力的想法或者一些新颖的构思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一种艺术的设计以及审美的功能。对于农场园区景观发展而言,需要加强创意设计,推动发展创意经济。同时创意农场需要在农业的基础上,对于农业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发掘,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创农场发展的新思路。关于农场园区景观创意设计的新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整合不同资源的整合

对于农场园区景观设计的过程,应该考虑到历史文化、生态自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元素,需要做好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对于资源的整合是对于农场园区景观规划的前提与基础,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加强对现今市场的概况了解,并对当地的文化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充分认识。对于不同的空间布局来说,需要对当地的地形特点进行分析,既要做好水资源、建筑以及农业设施等多种物质景观资源整合,又要深入挖掘一些其中的文化内涵。只有把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合理运用,才会使得农场的特色得以彰显。

2.2创新设计方法与途径

对于农场园区景观的创意设计其很大程度在于设计方法的创新,突破主题,加入不同创意理念的设计。农场园区景观一方面在于人们旅游与观光,另一方面在于做好服务的工作,这时需要一些创意的元素,来使得整体的农场更加有亮点。人们来到农场园区不仅仅是为了观光,而更多的享受一种舒适与惬意的精神状态。这说明农场园区设计时需要做好外在与内在的结合,通过一种景观来传达一种文化韵味。外在修饰在于不同的农场空间布局,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以及加入不同形状的石头、树木等元素;在内在文化的展示也是通过外在的修饰,并运用一些科技手段,使得外在的一些元素具有故事性,并呈现出不同的意境氛围。

2.3做好全面规划与定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场园区景观的创意设计,需要做好全面的规划与管理,做好科学有效地管理体制,以及一定的营销策略,并做好合理的市场定位。农场景观的创意设计不仅仅体现在一些空间布局的独特性、文化氛围,而且需要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来突出农场设计的优势与特色。对于农场园区景观的消费者定位主要以一些游客为主,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完善整体的规划。

3结语

对于农场园区景观而言,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强设计观念的更新,重视一些科技的运用,并加强宣传的力度。在经济不断发展影响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一些农场经营者需要加强创意设计,注重自身农场特色的开发,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湛木兰.创意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农业市场前景分析范文6

一、神农植物医院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能为农民、养花人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正规植物医院数量稀少,植物医院在辽宁市场上几乎是空白。依托于沈农植物保护学院开设的神农植物医院是提供“治病”“疗伤”以及“养护”的综合机构,既具有权威性,又可以服务农业,市场前景良好。神农植物医院主治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等病虫草害以及非侵染性病害,提供专业种植业病虫草害的预防和治理,同时还会介绍常见病虫草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实时更新最新农业信息。医院采取网上挂号、网络远程诊断、社区交流等和实体店相结合,开通网上农药商城提供人性化服务,凭借高校的学术优势提供的服务有专业性保障。医院特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多名从事病理、昆虫、农药和免疫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为技术顾问,保证病虫草害诊治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进了台湾)*+,+-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等辅助设备。

二、神农植物医院项目在辽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民及养花人等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神农植物医院相关的市场需求调查。设计了以“神农植物医院在辽宁地区的市场需求”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根据人们乐于接受的植物医院服务形式、服务种类以及价格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设置问题,并以面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另外,依据农作物种植规模和城乡差异,分别选择农村农作物种植大户、农村普通种植规模的农民、城市大型花卉基地的商贩以及少部分家里养殖盆栽的普通市民为调查对象,尽可能保证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问卷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调查对象基本背景情况设计;二是针对调查对象的作物种植习惯设计;三是针对调查对象对植物医院的看法和意见设计。此次发放调查问卷(''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为%."份,有效率为./0&1。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分析数据的特征和结果,从比例、结构上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一定结论;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23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确定分析方法,再选择了几个有研究价值的方面,对相关因素进行方差检验。总体使用单变量描述分析法、列联分析、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在所有调查样本中,沈阳人数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大连,占!&#$'%。样本均匀分布在辽宁省各地并与各市人口的数量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其中,年龄以&!()*岁为主,占受调查总人数的)$#$+%,男女比例相当;其次是+!(&*岁,占$+#)"%。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比最大,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中,经营最多的作物是玉米,占总体农作物种类的+'#,&%;其次是水稻,占!&#')%;另外,棉花、花生、蔬菜和果树也占一定比例。本次作为调研对象的作物是由辽宁省的农业种植结构所决定的。辽宁省作物受灾情况以虫灾最为严重,占样本总数比例高达+!#*)%;其次是病害,占$-#),%。针对这些病症提供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将是神农植物医院的最主要诊治方向和最大的盈利方向。在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做到完全识别病害。同时,我们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和非参数卡方检验,得出不同学历的人对植物病虫草害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显著性差异并不大。以男、女两个性别做独立样本.检验,我们进行了假定,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识别病虫草害能力大体相同,男性略强于女性。在调查对象中有"+%的人选择在农药店购买农药。对于作物出现的病虫草害等问题,大多数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咨询农药商店,这种缺乏专业知识的渠道可能延误作物救治而导致减产。调查对象平均每亩地农药用量以除草剂最多,其次是杀菌剂,总体差距不大。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药存在使用频率高及使用剂量不断增加的问题。'!%的人选择从个体农药销售店主那里询问农药使用方法,获得渠道大众化、专业性不高。咨询专家方面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多数人想找也找不到专家;二是咨询专家往往要以高昂的费用为代价,这极大地打消了农民寻求科学专业指导的积极性。在化肥的使用种类中,大多数农民选择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使用化肥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急于增加产量的表现。其实人们追求的无非是作物产量的提升,而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导致产量的提升方法并不科学,总体上表现为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在农药残留的态度上,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文化程度对农药残留态度的影响不大,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一事实。而且随着学历普遍的增高,认识到农药残留有危害的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我们也进行了/01020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对这一结论提供了支持。不同年龄层对诊治植物费用的承担能力相同。数据分析得出,人们能够承担的用于诊治植物病虫草害的费用不能超出作物本身经济价值的!*%。对该项费用人们并非认为越低越好,而是理智地为其划定了一个最乐于接受的区间,这为植物医院收取费用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在植物医院的认识度上,没有听说过植物医院的人比例占上风。而在植物医院的认可度上,选择愿意到植物医院诊治的人更多一些。尽管植物医院并未完全普及,但愿意接受诊治服务的人很多,说明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在调查对象中,从希望提供的服务方面上看,设置专家咨询项所占比例最大。在服务方式的选择方面上看,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实体医院指导。调查的对象对于科学种植的认知度较低,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生物防治可以解决农民尽管知道农药残留会危害健康,但为了作物健康生长和保证产量还是要增加农药用量的窘境,因此推出生物防治比较容易被农户接受。测土配方也存在相似情况,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化肥用量进行估算而是简单凭经验耕作。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神农植物医院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