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例6篇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内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异同;融合

一、引言

自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概念以来,将传统管理制度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不断发展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逐步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体系。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大部分单位把内控制度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分别运行控制,形成了两套控制管理程序和方法,给企业增加了控制管理成本,甚至出现两套制度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内控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兼顾二者的目标、程序和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统一。

二、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异同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业务流程及配套的制度和控制标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企业经营目标,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制订的具有企业法规性质的政策、规定和行为规范,包括国家法规、上级政策、企业内部章程、制度、规则、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是企业整体利益、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和约定。

(一)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同属性

1.二者都是以制度规范行为为目的。不论是内控制度,还是企业管理制度,都是通过制订一定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检查考核等,来达到规范、协调经营过程,实现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遵守国家法律、落实上级政策的目的。2.二者都具有内部自行管理的性质。都是由单位自行修订,由单位内部人员执行,意在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和舞弊行为的制度规范,执行的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3.二者都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而不断修订完善。如:中石化股份公司内控制度每年修订一次,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每经过一段时期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进步的需要。4.二者形成的动因基本相同。内控制度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给公众造成巨大损失后,为了堵塞漏洞,防止舞弊和风险而对公众企业做出的强制性规范要求。而企业规章制度也是因企业管理、操作、运行的需要而逐步健全起来的,多是由经验总结或血的教训而铸就。因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是二者形成的根本动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都是管理制度的范畴。但内控制度又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更高要求,是满足特定需要的控制体系,具有其特殊形式和创新性。

(二)内控制度的特殊性

1.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一切管理规定、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等的总称,是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普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即分上下层次、又分专业类别,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如河南油田2003年清理局级规章制度达9106个,还不包括二级单位和基层的规章制度,仅整理成册210个制度就超过百万字,可见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和幅度非常庞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软环境。而内控制度的应用范围较小,一是适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而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二是控制的范围较窄,初始的内控制度主要是控制与会计信息关联的一些业务流程,现在的范围向人力资源等方向扩展,但与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管理的范围比,内控的范围仅是其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一部分,范围相对较小。2.内控制度的侧重面不同。由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审计会计报表真实性,而对企业相关制度提出特殊要求,使内控制度的侧重点在于与财务会计管理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使企业高效健康运转,不仅限于财务管理,也包括生产、销售等各条块制度,并且涵盖企业不同管理级次的制度,调控的范围是整个企业纵横交织的经营行为。3.理念和视角不同。内控制度更强调风险控制,更多地维护股东等社会公众利益,对合法合规性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制度更注重效益性、可行性和适用性,更注重保证企业良性高效运行。4.法律要求不同。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法律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要求定期披露。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甚至影响一个公司能否到国际市场上市融资。但《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于企业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因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管理风格差异等因素,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差异很大,法规上也不便于做出统一要求。5.内控制度控制框架比较完善。内控制度以建立内部管理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使内控制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先进、控制更有效。而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的方式、手段、理念和视角等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内控制度的规范和高度。6.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更高。企业对内控制度执行力情况有硬性的检查和考核,如中石化要求各分子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控制度的穿行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审计中介机构还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披露和监督,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管理制度因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检查动用资源多等原因,存在着执行率不高,部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可能和状况。

(三)内控制度的局限性

1.内控制度的主要控制依据来源于企业管理制度,失去了企业基本制度,内控制度就成了无源之水。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都是依据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主要内控制度的业务流程均附有依据的制度目录。内控制度是对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性梳理,对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界定。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的范畴有限。内控制度从诞生起就具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定目的性,主要是与会计信息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对于非程序性的标准、规定等,内控制度一般不进行规范,涉及到的制度,一般采取引用企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的方式解决。与企业规章制度调控范围相比,有其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代替企业管理制度。3.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僵化性。由于内控制度实行的是各层级控制标准的高度统一,虽然定期对内控制度的不适应性进行修改,但由于内控制度是一套自上而下统一执行的体系,基层单位不能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进行修订,不合理的或不适用的规定需要上级统一修订才能变更,有些不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多年也得不到修改,不能适应基层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不同,具有层级性,下级制定制度办法时,一方面执行上级的政策,更注重按照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将上级政策与实际情况融合。4.内控制度的执行成本较高。中石油聘请中介组织设计构建内控制度,耗资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培训、执行等费用。即使如中石化自己设计建设的内控制度,从设计、改进、培训、执行到检查落实,费用也是相当可观,增加了制度执行机构和人员,增加了审批环节和相关记录资料等,给企业增加了较高的成本。5.由于内部人员素质不高,或不能很好执行,以及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会导致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效能,因而,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

三、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一)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看出,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否定,而是完善和强化。但多数企业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为了突出内控制度的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开来,形成新的问题:一是出现与原有企业管理制度重复、重叠、关联交织,甚至冲突;二是增加管理机构和运行成本;三是造成概念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另一套制度,消耗管理者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发挥内控制度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二者的融合。

(二)对二者融合的探索及效果

为使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中去,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1.摸清制度家底,评估经营风险,选择高风险领域,按内控制度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风险来源于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法律环境风险等。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风险较高的流程和环节,重点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风险发生。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特别是修订企业管理制度时,借鉴内控制度的严谨性、程序性、系统性的优点。将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对于程序性的制度,参照内控流程格式进行制度修订。如河南油田修订2010年版企业管理制度时,参照内控制度,按照统一的格式,制定各经济业务流程矩阵,使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在形式和要求上趋于一致。对于非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制定各类制度的标准格式模板,统一制度名称规范、内容规范、格式条文规范等,使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矩阵、制度适用的法规依据三部分相互结合,组成制度体系,达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的目的。在修订内控制度时,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定,符合企业特点,避免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直至达到一致性。通过相互修改完善适应,使内控制度镶嵌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去。3.完善提高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完全适应内部控制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企业管理制度修订中,积极吸取内控制度强化风险控制、经济业务与事项的信息沟通、检查评价、岗位分离与权限指引控制等好做法;使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控制有效、检查有度、考核到位。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如:生产运营类、管理支撑类、监督保障类等,加强对高风险类业务的节点控制,细化高风险类业务制度的监控力度,使企业管理制度不仅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的五项目标,而且达到其它管理需求,使内控制度有机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4.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吸收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做法,把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率列入定期绩效考核体系中去,防止制度执行逐级弱化的情况。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为防止高风险发生的制度执行情况,定量考核;专业管理部门对分管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给与考核,使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5.归口制度管理部门,防止制度冲突,降低了管理成本。例如: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将内控制度由财务部门管理调整为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实现制度由同一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家,有利于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协调,有利于相互适应修改,有利于二者融合为一。

(三)实现二者融合的意义

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归口内控制度管理部门,吸收内控制度的管理优点,优化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能够满足内控目标需要,二是避免了制度的重叠与冲突,三是降低重复劳动和执行成本,四是避免制度僵化,降低制度执行矛盾,五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在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发生舞弊行为的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实施了内控制度,但并不能完全规避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实施内控制度,是近年来世界性经营风险加大,社会诚信危机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强调内控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又有其弊端,建议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力,才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6.28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2010

[4]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专题培训班资料,2009

[5]俞芬.对企业内控制度与管理制度的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签订流程

一、合同管理的职责

1、公司合同管理由风控管理部门、合同主办部门、其它协作部门分别行使职权,各部门之间行使职权应遵循职责明确、相互配合、严禁推诿等原则。2、公司风控部为合同审核部门,根据国家合同法律法规对本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并且负责根据《合同法》解释本合同管理规章制度;负责审核公司的对外合同、协议;负责监督、跟踪的合同履行情况;负责对合同的原件或复印件等的存档、备案监督工作;指导各部门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其他相关合同管理工作。3、公司业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为合同主办部门,负责草拟本部门合同;负责调查合同的对方当事人资信;负责进行合同的谈判;负责办理合同签订的内部审批手续;负责执行合同条款;负责协调合同纠纷;根据风控部对合同修改的建议和意见,进行修改和完整合同;负责保管、存档合同及附件的复印件;其他相关合同管理工作。

二、合同签订流程

若是合同签订的流程不规范,合同中约定不够清晰,以及文字表达不准确,会使企业遭受合同诈骗陷入圈套,引发经济纠纷,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若是合同签订的流程不规范并合同中约定不够清晰,以及文字表达准确,会使企业遭受合同诈骗陷入圈套引发经济纠纷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将企业的合同作成格式化固定版本的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比较平衡和均匀,因此建议尽可能选用规范的格式合同来处理双方的经济往来。当然,签订合同时对双方合意的目标指向物也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约定,而不应当是含糊不清的。如果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说明合同条款事项,仅凭签订的不明确和不利于我方的合同,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只能受既判法律文书的约束,承受合法的“不法”侵害。1、合同订立时由风控部门提供草拟的合同范本,由合同主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合同中填写数量、单价、金额、费率等基本情况,若合同范本不能满足此笔业务的实际需要,需提出增加/删除/变更条款的,由合同主管部门提出,经风控部审核后方可调整合同条款。风控部门未提供某一类具体的合同范本的,合同主办部门就上述合同草拟后进行会审。经会审通过后,由合同主办部门进行合同草拟。2、合同内容确认,由合同谈判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重大合同需有风控部相关人员参与合同谈判。合同谈判涉及其他部门的,其他部门应当予以积极配合;合同谈判时应当争取合同文本的起草权。取得合同文本起草权的,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准备草拟合同,草拟合同经风控部进行审核无误后与对方签订合同。已有模板的合同并且合同条款及内容与现实业务相符的,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填写合同。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确认。(1)部首部分:当事人的基本状况:载明当事人各方的全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订立合同的我方主体必须是公司,不得以部门名义签订合同。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公章应当与对方当事人的有效证件等资信材料载明的情况保持一致。(2)正文部分:合同标的应具有唯一性、准确性,产品买卖合同应详细约定规格、型号、等级等内容;流程服务合同应约定详细的服务内容及要求。

三、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

签订合同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的保障合同正常执行,在有效范围内控制违约的发生,所以对合同的履行监督尤为重要。通过对合同的履行监督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合同执行的情况,以及合同中发生的问题,对于发生的问题在第一时间掌握,争取到了损失控制的时间,排除障碍减少了违约的发生。1、合同签订完毕以后,合同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准备并完成履行合同工作。2、合同经签字、盖章,且约定的生效条件成就前,不得实际履行。合同生效后,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人员应全面、及时履行合同。合同主办部门应实施履约跟踪统计,如有履行不及时或其他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按合同要求完成履行,必要时可直接上报总经理。3、公司任何部门或者人员发现对方当事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应当立即通报合同主办部门,合同主办部门应当在法定或者合同约定期限内向对方当事人书面催促履行或者按照合同当中的违约条款提出索赔。催促履行合同和索赔函件送交对方当事人之前,应经风控部审核。4、任何部门或者人员收到对方当事人提出的催促履行合同和索赔函件的,应当立即送交合同主办部门,由公司风控部协助合同主办部门处理。

四、合同档案管理

(一)建立合同档案范围主要有合同正本及附件原件和复印件;资信调查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合同审核、批示材料;谈判、签订、变更和履行过程中的往来函件,包括信函(含信封)、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合同谈判、变更和履行过程中签订的意向协议、补充协议等;争议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和解协议书、仲裁调解书、仲裁裁决书、决定书、民事裁定书、民事判决书等;其它应当存档的相关资料。(二)已履行完成的合同档案保管要求:1、正式合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或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合同主办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合同档案,依照合同编号,确定合同档案资料齐全,向行政部提交一份材料清单,经行政部确认后,由合同主办部门向行政部移交原件,由行政部装订立卷并予以保管。2、空白合同保管。根据公司相关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携带未标明内容的合同模板和内容不完整的空白合同外出签订需到行政部,按照合同/协议编号进行登记备案。若所领用的合同与对方已经签订,则由经办人到行政部核销合同编号标注合同已签。若所领用空白合同没有签订,行政部每月最后一天对尚未签订空白的合同进行收回,若有特殊原因空白合同需要留在经办人处的,行政部门在合同领用登记表上加以注明原因。若已经领用空白合同的经办人员办理离职,行政人员应将领用的空白合同收回,否则不予办理离职手续。

五、对于合同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提高合同管理理念,各个企业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将企业各项工作真正纳入合同管理范畴。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对合同的管理要坚持不懈,可以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全员对合同管理的理念。让员工按照合同的要求执行,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执行额行为。对于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立,使得合同的管理要覆盖到企业每个层次上去。对于合同管理的部门应当明确其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最终能形成从合同谈判、合同拟定、风控审核、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以及合同监督的有效运行体系。明确合同的管理流程。对合同要明确职责,杜绝扯皮推诿。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使得合同管理中具有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等。第一要完善合同的制度和章程,对合同的管理方面有章可循。对于合同的管理的内容包含合同的档案归口管理问题,合同的资信调查问题,合同的签订,合同的风控审核,合同的签订审核,合同的领用备查及登记,合同的范本管理以及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合同的履行纠纷的解决方式等等。3、重视合同审查管理。对于合同的项目背景调查、合同的谈判、合同的草拟、合同的变更及修改、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约等全过程的严格风控及管理。注重合同内容的分析,对于合同的分析主要有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分析,另一个合同的完备性分析主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对各项问题的规定是否有遗漏,合同的用词是否严谨。4、对于合同的变更予以重视。合同变更意味着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或者经济风险,在合同变更中对于变更条款应当严格审核,对于隐藏条款应当予以在合同中明确表明。对于变更后可能发生的损害,公司的风险控制部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充分估计,已评估合同变更后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订等内容,而是全方位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带来巨大推动。

参考文献:

[1]陈勇强,张永波.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组织模式的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第3期

[2]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年第3期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合同管理;石油企业;管理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也开始变得健全起来,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合同法》的构建,更是成为其法律法规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合同管理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穿了整个企业管理的各项流程,所以,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合同管理的力度,稳定还企业的发展秩序。为了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合同管理对石油企业的影响,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石油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对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当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依据其制约因素,制定管理方案,让其整治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提高石油企业的发展水平,在保证合同管理科学性的同时,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一、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运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环节,该环节的构建,不仅能有效的体现出该企业的运行的合法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依据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企业在合同管理的方面上,其管理力度的加强,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企业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对签署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方案的实施和处理,依据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还要对合同履行的流程进行实时的跟踪,这样的处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合同的履约率,避免了合同纠纷现象的发生,降低了其现象的发生频率。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得以提升,与此同时,还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氛围,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水平。现阶段,石油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发的高涨,制定了很多合同的管理办法,开始实施了标准化的合同文本,这给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很大的保障,规避了其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可以使用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得以发展。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合同管理的最大效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准备。合同管理制度在石油企业的实际运行中,能对其经济进行管理,这项作用的随之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提高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就等同于提升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的确立,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的经营性的行为有所依据,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经济行为的实施和处理,以便于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在企业的合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各项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损失,避免了外力因素导致的经济流失,给企业创造出了更多的经济收益以及利润;其次,提高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能有效的提升合同的履约程度,潜移默化的改变现阶段石油企业的管理现状,提升了企业的总体形象,并有效的增强了石油企业的信誉程度。签订相关的合同只是石油企业和其它企业合作的首要目标,在签订完成后,就需要对合同当中的内容进行履行,严格的按照内容进行各项工作流程的开展,完成这一关键的步骤;再次,提升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有效的给企业自身创造更多的收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的专业化状况,提高其专业化的程度。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所实行的合同管理模式通常是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提高石油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还能保障石油企业自身的经济收益;最后,提高其合同的管理水平能避免经济合同纠纷时间的产生,因为近些年来,我国石油企业的经济合同纠纷事件的发生频率比较高,产生其纠纷的原因也比较多。产品的质量以及合同履行的时间期限等,都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时间。比如说,目前,产生经济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合同中的各项条约内容以及条款所描述的内容并不是十分的清晰,进而产生了合同纠纷的事件,所以,只有掌握好合同法规的相关管理意识,提升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以及思想观念,才能让其真正的履行合同的内容,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合同管理的力度,对整个石油企业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让其持证上岗,并落实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以及权限,避免经济合同纠纷事件的发生,在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提升其的经济收益。

二、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薄弱

石油企业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往往不会过多的对其合同进行重视,在签订相关合同的同时,需要对合同当中的各项条款进行审核,把好质量关,防止法律纠纷事件的产生。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石油企业对于合同的审核力度比较薄弱,关注力度也不够,这使得其合同的签订过程变得比较随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以及部门对合同的监督管理力度比较弱,导致了问题的发生。

2.事后合同的构建

事后合同非常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石油生产企业其生产任务量比较大,时间比较少,所以其任务的完成工作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无法尽快的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通常都是先开始相关的工作,然后在去签订相关的合同,事先并没有对其做出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得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明文规定的内容也比较少,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合同观念不正确,使得石油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问题,想要禁止该事后法律纠纷事件的发生,就要保证其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

3.合同的履行

大部分的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的力度比较薄弱。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的设计需要依据工作量以及工作任务的开展情况进行变更,其变更的内容通常来说都比较大,变更的范围也比较广,需要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对这些文件进行签字确认其变更内容。这种形象的发生,极大程度的削弱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跨越权限的审批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还没有进行估算的金额以及各类数据信息直接进行签字确认,很容易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损失。

4.合作企业了解程度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问题,就是对合作企业的了解程度。尤其是和海外的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时,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没有对合作方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能力等进行综合性的考察,盲目的签署了相关的合同内容,这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如果没有对合作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就签署相关的合同,很容易给企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

5.私自担保的行为

目前,我国有很多私自担保的行为,这些企业没有法人资格,就利用一些途径私自的给他人进行担保。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关不能随便的给他人进行担保,尤其是贷款担保,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产生很多的后续问题,比如说,当该企业给相关的机关进行了贷款担保,当该机关出现无法偿还相关贷款时,所进行担保的企业就需要对其进行经济赔偿,甚至是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管理程序

石油企业在执行相应合同内容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执行程序的构建方式以及运行程度都会影响企业的合同管理质量。

三、加强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措施

1.提高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石油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员需要注重合同的管理程度,因为合同的管理重视程度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很大程度的关联,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原油价格并不是很高,但是在采用降本增效等相关措施之后,我国的石油企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石油企业的领导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会定期的组织石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去学习其它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条例等,让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始终处于一个学习的状态,让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律相依靠,让企业始终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2.完善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机制

想要提高石油企业当中的合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合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无论何种工作都需要在一定的规范条例下进行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在工作别是合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态势。在加强合同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石油企业应有的合同管理制度。社会正在不断发展,任何工作都只有在一个更加规范的制度之下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根据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建立科学的配套的合同管理制度,比如:市场管理办法、合同招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依据招标管理办法选商,依据市场管理办法审核准入资质,依据合同管理办法签订合同等。以这个制度作为基础,推进企业合同标准文本实施,加强合同审批过程把关,强化合同履行监管,杜绝事后合同发生,石油企业的合同工作才能够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确立以后,石油企业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工作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更好的发展就有了制度的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了健全制度的基础,石油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合同管理台账制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管理办法等。不定期组织对经营管理相关人员的合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建立企业法律顾问机构或者聘请律师担任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合同管理台账制度、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管理办法等。

3.加强石油企业的合同管理机构建设

石油企业还必须加强合同管理机构的建设。根据统分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审批、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的合同管理体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石油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合同管理机构,企业对于管理机构当中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必须要高标准和严要求。一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的质量。二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评价考核力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合同的法律意识。长此以往,石油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促进石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4.积极推行合同示范文本,严把签约关

自觉履行合同,建立履行合同的保障体系。推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是石油企业加强自身合同管理的保证措施,从而保证合同质量,使签订的合同条款完备、内容合法。企业应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如何防止上当受骗,一是要认真审查对方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生产经营方式、业务范围、生产能力、技术状况、财产或资金及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情况,并注意核查对方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的真假;二是涉及数额较大的经济往来,在没有充分掌握对方情况时,可用电函或派人查询对方上级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银行等部门,确切掌握对方资信及经营情况;三是对合同内容要求是内容合法,合同条款要具体完备,合同文字要表述确切。

四、结语

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在石油企业中对合同进行管理,就合同管理对石油企业管理中的影响程度进行探究,提高合同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认知程度。想要提升石油企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注重合同管理,加大对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力度,以此来降低石油企业在发展时,各项费用的支出,用最少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收益,依据石油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尽可能的避免外力因素对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影响,不断的完善合同的条款,保证其管理流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谷政.基于ANP的石油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7(4).

[2]付志军.办公室工作促进石油企业管理发展的相关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物业合同管理;物业服务企业

合同管理与履约成为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这不仅关乎企业的诚信经营,对品牌建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加强物业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物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合同经济。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间的一种协议,是由双方自愿并依法订立并受其约束的平等当事人间有关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书。它是企业与外界进行经济交往的主要手段,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媒介。物业合同是一种新型的民事合同。物业合同管理就是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行为的审查、监督、控制的总称,是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实现合同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加强物业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物业合同管理是实现物业服务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经济实体,是依法、依合同进行管理服务的,与业主间的经济关系都是通过合同来缔结,合同是实现其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加强物业合同管理有利于防范、化解企业风险。物业合同风险包括合同无效、权利残缺、主体不合格、条款有瑕疵等风险。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使物业合同处于有利的受控状态,则能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再次,加强物业合同管理是建设法制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自觉履行合同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物业合同管理对于物业管理经营服务中确立行为的合法性、有效性,督促企业全面履行合约,规范企业物业管理,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遵守市场行为规范,遵守合同法,在参与竞争的前提下,企业有必要规范合同管理。因此,实施新合同法,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积极消化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業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很多企业法人代表或管理者对中国合同法没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合同管理没有纳入日常管理中,也没有将合同管理与业务发展战略相联系。虽然企业在企业人员的法律教育中,企业经常被要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同法。但许多企业高管认为这与此无关,认为相关事宜可以交由专业律师来处理,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合同法,缺乏法律意识,导致了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经济纠纷,使公司陷入困境。

(二)合同法律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

企业管理者由于法律意识薄弱,不懂法律事务,将合同管理作为一般工作来对待,既没有参与签约合同,也没有请专业人士审查,论证,研究工作不够重视。有些管理者事前没有签合同,事后草率签约后,导致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难以平衡,无法追究责任,在很大的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一些管理者对合同的认识淡薄,签名行为不规范,协议内容不明确。由于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在合同签订之前,企业没有对对方信用进行彻底的调查,造成合同主体资格模糊,合同履行缺乏。

(三)合同制定与执行的监控体系不完善

有的企业要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规范和合同管理制度,如:国有企业要求纪律检查人员参与合同谈判的全过程。这只能保证合同的签订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并不能排除内幕交易。

二、贯彻新合同法、强化企业合同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合同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严格的合同管理,强化合同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强化合同意识,其具体表现是将法律意识摆在首位。签合同是合法的行为。承包商必须对他的行为负责,不履行合同是违法的,履行合同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由于合同协议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调整,所以,项目中的任何问题和争议都应按照合同规定,只有在合同法律制度无效或超出合同范围的情况下才无效。

(二)建立健全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制定企业有效的程序和措施,按照宪法和制度的规定,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履行合同管理,必须有制度约束,企业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关于经济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开发,开发了一系列合同管理制度,将合同管理纳入法律制度的范围。企业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系统,合同分类特别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公证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合同会计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的统计报告制度。

(三)正确处理合同管理中的违约纠纷问题

企业进行合作签订的合同,本质上成为企业间法律约束关系的法律手段,但事实上,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双方的个人原因,在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合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因违约而引起的争议,第一,对争议的性质和严重性的内容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采取正确的方法,如果发现严重的条例,企业应奋起反击,申请仲裁和起诉,寻求法律保护,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争端也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以免影响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为了确定合同的履行情况,企业还可以迅速使用撤销权,更改权利,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同法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合同管理不仅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充分实现合同目标,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经济危机 企业 横向整合 模型

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的权变维度构建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进行多种管理活动和方式的重要基础,其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思想为依靠,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一般认为企业价值观念、资金、员工、服务和技术等是组成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从经济学的方面来分析,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员工能力的合理分配从而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能否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规范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复杂的经济市场中体现出较强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是实施横向整合模式的最关键之处,也是其难点。下面主要从组织结构、权利机制、高管团队、高层管理者的评价与激励、控制机制和企业文化6个方面来对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

组织结构。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选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支机构之间关系的选择,分支机构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在矩阵结构、合作性事业部结构和竞争性事业部之间进行选择。二是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关系的选择,主要包括总部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选择以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选择。企业在选择组织结构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结构特点来进行合适的选择。

权利机制。企业横向整合权利机制的设计主要解决了企业中的权利在各部门和各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企业权利的高度集中就是将所有的权利集中于企业的总部,企业在获得效益的提高和盈利增大的同时可能会降低市场经济的合法性。高度的分权就意味着企业的大多数权利都分散于各个部门与机构之间,这样使得企业进行一些较大决策时往往决策的效率低下,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运行效率。集权一分权就是要求企业对不同的权利采取不同的措施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与机构中。

高管团队。一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管团队的来源,各分公司的部门与机构的高层团队的人员可以由企业总部直接派出,也可以由高管团队在当地进行管理人才的选拔;对于高管团队的能力,在进行任务的分配时可以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交际能力和专业的能力来进行合理的配置。

高层管理者的评价与激励。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过程中,大多会根据企业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的模式来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一些适当的评价与激励的机制。

控制机制。在企业的资金控制方面,总部对资金的控制毕竟有限,总部可以对各部门进行绝对的控制,也可以作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人”,资金由各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控制。实践证明,在一些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企业的总部可以对资金的控制进行放松,从而使各部门在进行企业的运行和调控过程中更加有灵活性和主动性。

企业文化。对于我国的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模式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整合效率是一重大难题。一般看来,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向高度整合的方向发展,那么企业总部就要要求建设一个整个地区都认同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同时具有市场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双重特征,使得企业的的横向整合模式处于尴尬的局面。一般来说,以整合之后来扩大企业的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会根据其整合模式的需要,选择高度整合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地方经济的特征来提高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会根据其整合战略的需要,来选择低度整合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地的经济特征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根据其横向整合模式的需要,来选择中度的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经济错综复杂,在进行企业的横向整合的过程中,管理模式的选择并不容易。

在同一个行业中,进行不同的横向整合策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同一经济市场中,不同的行业有可能采取不同的横向整合模式;在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横向整合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量,面对这些变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做出不同的选择,不能做出统一性的决策。因此,在统一性和离散型双重经济特征下,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是实施横向整合模式的关键之处。

(一)与区域制度因素有关的情景变量

区域制度对企业的横向整合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认知性制度的影响、规范性制度的影响和管理性制度的影响。按照区域制度因素的制约,企业在进行一些横向整合模式时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区域制度的约束。在双重性市场条件下,与区域制度因素有关的情境变量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市场的制度差异。我国市场的分割性还体现在区域制度的差异较大上,是企业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过程中产生的较大障碍。区域市场的制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的产品成本远远的高于国际上的平均成本上,使得各个企业将目光逐渐的转向国际市场,出现了“对外贸易偏好”的情况,这种对外的贸易只是国内区域市场的制度差异制约着产品的成本和企业的经营模式。

二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和产业政策。经济体制的不断的完善和改善,赋予了各地方部门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职责。因此,当地的政府在发展当地的经济过程中要及时定制与当地适合的经济和产业的相关政策。这些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鼓励发展政策、重点扶持政策和优惠的政策。

(二)与资源基础相关的情景变量

1.企业的制度地位。企业的制度地位主要是指企业在运行中能够增加企业的合法地位的特殊地位。企业的制度地位不仅能够让企业得到高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也能够提升企业在中低级政府部门的合法性。一些地方政府希望能够一些大型的企业将其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设立在当地,以此来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根据资源的基础观,在市场分割性与统一性的双重市场特征的背景下,企业进行横向整合管理战略时选择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企业的资源实力主要有品牌实力、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通过增加企业的资源能力以此来降低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受到区域制度的约束,而且还能够得到贷款、缴税和租金方面的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提高企业的资源实力可应对区域经济制度和区域市场的不完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企业的管理传统。企业管理传统的形成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传统的形成主要与企业的创建、成长历程以及在成长历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断的反省有关。受到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模式的过程中,往往不顾及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模式和区域制度的影响,在管理的模式中的变量的选择上择取适合自己管理传统的方式。企业的管理传统对企业的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的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部所在地区与分公司所在地区的区域制度的差异、企业原先的管理传统和企业横向整合战略的途径三个方面。

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的理论模型

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匹配关系,这是企业战略实施所进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市场的实践研究和调查显示:企业的战略模式必须与其管理模式相匹配。一方面从“结构追随战略”和企业管理模式适应战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战略需求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的情况来定制一套与其相符的管理模式,因此,管理模式是企业战略的因变量。另一方面,多数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战略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企业在定制一些发展战略时往往需要考虑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因此,管理模式是企业战略的自变量。总结上述可以得出结论:虽然要求企业战略要求与管理模式相匹配,但是企业在定制发展战略的时候往往需要顾及到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约束。但是,如果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战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则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阻碍影响。

目前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匹配对企业在经营中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反之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匹配时往往会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的困难。由于现阶段的市场具有分割性与统一性的双重特征,导致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模式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实施横向整合模式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进行匹配的长期策略。企业的横向整合管理模式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上根据市场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选择,以及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按照上述观点,构建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模型(见图2)。

研究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企业既要保持管理传统能长期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又要积极的适应区域的经济管理模式,在实际中很难做到无差异,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努力,将企业的战略与管理传统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在实际的情况中,企业的横向整合模式与管理的模式双方都想相互的匹配缩减两者之间的差异,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其实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区域的制度因素成为驱使企业成为适应当地市场经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制度因素还能够促使企业的横向整合模式不断制定适当的政策,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并使企业及时做出调整。企业的横向管理模式与战略之间的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到企业在适应市场中调控的效率。总而言之,本文对我国企业在市场双重性条件下的横向整合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而且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赵汉成.企业自身特性对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J].价值工程,2012.14

2.叶广宇,蓝海林.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研究及其理论模型[J].管理学报,2012.4

3.刘少峰,黄晓洁.中国建筑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