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优质护理范例6篇

精神科优质护理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1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指在务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

精神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出现病态表现,导致病人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有的病人在病态行为支配下出现伤人,毁物行为,因此,精神病人住院大多数都是无陪护,由于疾病的影响,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都由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所以,对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的护士要求更严,服务更细,语言更真,行为更美,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1有强烈的为病人服务的意愿和责任感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礼仪,礼貌,人文科学知识等。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一定要转变服务理念,护士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通过观察,交流,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精神病人住院生活质量。从职业特点来看,感知他人情绪,理解并产生同情心,成为一个善解,善待精神病人的人,无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素。

2慎独精神

精神科护理工作独立性很强,对病人负有维护病人安全的责任,但护理工作同时具有连续性和具体性,因此,精神科护士要有安全护理意识。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患者在思维紊乱,心理状态失常情况下,失去理智,常常会出现各种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精神科护士必须有效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主动,迅速,高效有序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精神病人多数因精神症状和缺乏自知力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做到在各种环境氛围中同一标准,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个病人的护理工作,真正体会精神科护士的慎独精神。

3尊重自身价值,运用自然影响力

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护士应清楚地知道担负的职责,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意义所在。精神病人缺乏主诉,各项工作是其他专业护士所不能比拟的,其心理素质要求比一般护士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更丰富,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精神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病患群体,护士必须熟练精神专科护患沟通的技巧,改善护患关系,才能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凡能在病人及家属中树立威信的护士,必是具备良好素质的人。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确保护理安全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精神病人由于特殊的认知模式,随时可发生冲动伤人、自杀、出逃等危险行为,常危及患者、病友和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我病区于2010年12月被医院评定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病区,通过改变护理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有效降低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收治的518例女性精神病人为观察对象,年龄14~68岁,平均(38±5.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58例,癔症性精神病39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7例,其中外逃1例,摔伤1例,护理人员伤害4例,病友伤害1例。对照组病例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同一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前收治的513例女性精神障碍病人为对象,年龄16~65岁,平均(36±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9例,癔症性精神病41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2例。其中外逃2例,自杀未遂1例,烫伤1例,摔伤2例,护理人员伤害14例,病友伤害2例。两组病人病例选择在年龄、诊断上无统计学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制定工作目标

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使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配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病房达到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病房管理质量考评≥95分;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9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对健康教育知晓率≥80%。

1.2.2改变排班模式

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病区后,针对临床护士不足的实际情况,向护理部申请人力支援,并受到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招聘护士补充一线力量,使护理人员配置与病人床位比达到0.4∶1的配置。实施了APN排班制,A班8:00~16:00时;P班16:00~0:00时:N班0:00~8:00时,每班提前

30分钟接班。其优点;减少了原来多班交接的形式,减少交班环节;加强了中、晚班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每班均有一名高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中高难度护理进行把关,充分保证了护理安全。

1.2.3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

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任组长,每组有6名护士,每名护士分管5张床位。制定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责任组长职责: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督促指导组员工作,负责评价本组病人护理计划实施情况,检查本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正确执行医嘱、服药、治疗、基础护理及各项记录等,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周随主治医生查房1~2次。

责任护士职责:负责所分管病人的一切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出入院指导,病房整洁,专科护理,治疗及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完成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护理,进行疾病知识指导等。

1.2.4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部对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安全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核心制度,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等,分别制定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进行考评,95分为达标分。

1.2.5实施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护理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量主要考核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的达标情况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效率主要考核工作量,包括床位数、出入院病人数、护理等级系数,基础护理、治疗护理技术难度等级系数。经济效益主要考核经济指标。评分以各项指标的达标分为标准,项目达标不扣分,考评分低于达标分扣分。

1.3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主要分析工作的执行情况,护理部把全院护士长每三人分为一组,每组由护理部任命一名组长,每月进行一次护理管理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安全管理、责任护士分管病人的“十知道”,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健康教育知晓率、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可能发生的因素,及时进行总结,以判断新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

2结果

病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护理缺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由开展前的4.28%下降至1.3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前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3.1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科室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各级护士职责和临床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服务项目,接受病人监督,各责任护士均需按照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3.2补充一线护理力量,增加人力资源,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疲惫感。实施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增加了中、晚班薄弱环节时段的人员力量。高低年资护士的搭配,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均衡使用,保证了护理安全。

3.3整体护理责任制要求护士对所负责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执行首问负责制,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时能主动、热情、耐心。在病人住院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人“十知道”,病人能说出责任护士的姓名,健康指导内容。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4实施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室每月以责任护士对护理工作完成的质量、数量、病人满意度进行汇总,与当月奖金挂钩,合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性。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3

关键词: 精神科封闭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意思指的是适合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期减轻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以及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2~61岁,平均年龄为46.5岁,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0~58岁,平均年龄为44岁,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1.2护理方法

1.2.1甲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

(1) 心理护理。①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克制自身行为避免伤害到他人,并对患者加以鼓励,提高患者克服暴力倾向的信心。同时向患者传达使用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对于拥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视自己,正视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导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同分析产生轻生念头的压力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提供应对方式,让患者了解在自身无法应对时应该求助他人共同面对。

(2) 提升护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不断完善掌握的护理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中,如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诱因,分析可能诱使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其参加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在发现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时即使对其进行安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采取有效措施。

(3) 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心患者的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定期回访患者,时时关注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定期的进行复查,确保患者的病情康复。

1.2.2乙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即:①在接待患者时应该保持微笑,礼貌用语,对新患者应热情招待,安置好床位,危险物品一律不允许带入精神科封闭病房。②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通风干燥。③护理人员应该时常巡视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做好护理记录。④口服药物必须确认患者已经服用后才可离开。⑤时常给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2]。

1.3护理评定标准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分,其中8~10分为“满意”;7~8分为“良好”;5~6分为“合格”;5分以下是“差”。“总满意度”=(“满意”+“良好”+“合格”)/类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3]。

2. 结果

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乙组高,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表明,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为90%,比常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15%,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封闭病房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和谐关系的发展,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参考文献: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4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安全事件

精神疾病具体指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心理功能失调现象,在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方面与正常人群出现严重的偏离,且已经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应的方式进行行动,不能够正常的适应社会。该类人群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自杀、走失、伤人等安全事件。本次研究对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2-86岁,平均年龄(46.7±1.5)岁;精神类疾病患病时间118年,平均患病时间(2.4±0.7)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1.88岁,平均年龄(46.9±1.4)岁;精神类疾病患病时间1.9年,平均患病时间(2_3±0.6)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入选标准

(1)患者病情经临床诊断后已经确诊为精神类疾病。

(2)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3)患者年龄在20-90岁之间。

(4)患者精神类疾病患病时间在10年以内。

(5)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1.3 方法

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接受统一模式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

(1)护理人员分层分级管理,分组护理,责任到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为自己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主要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对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照片、姓名等情况进行公示。

(2)针对患者自知、自理、自护能力欠缺的特点,对其病情进行正确评估,实行人性化、专业化护理质量标准,实行一条龙的护理服务,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3)巡回护理:把工作地点由护士站移到患者的病房,贴近患者,以便能够获取更丰富、更直接的病情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实际需求,提供切实帮助。

(4)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护理评估收集信息,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综合因素进行了解,拟定初步的教育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家属对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治疗计划全部实施完毕后,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分为100分。满意:得分超过80分;基本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不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

1.6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有8例发生自杀、走失、伤人等不良事件,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有1例发生自杀不良事件,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2 家属对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家属中有12例对护理感到满意,24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1.8%;观察组患者家属中有28例对护理感到满意,1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3 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5.88±3.51)d,观察组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9.80±2.56)d,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5

关键词:分层管理;精神科护理;控制;效果分析

精神科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需要从患者的安全度以及病房的护理质量的情况考虑,通过合理配比护理工作,让每个护理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1]。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在精神科实施护理的152例患者,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控制管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在精神科实施护理的152例患者,其中68例为男性,84例为女性;年龄在34~69岁之间,平均为(52.1±2.6)岁;患病时间为2~11年,平均为(5.6±1.4)年;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我院将152例精神科疾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76例患者实施常规的管理措施,观察组的76例患者实施分层管理措施,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疾病恢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出哪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佳。(1)依据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分层管理:依据自身科室的情况,整合现存的资源,同时按照国内外护士分级以及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将科室护士分级[2]。(2)建立护理责任岗位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思路仅仅的围绕责任制实施,建立岗位责任制,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工作概述、工作关系、工作质量、任职资格、工作权限等等标本,同时认真的实施相关标准制度。(3)建立适合护理人员发展的考核及培训方案:依据《各层级护理人员考核及培训方案》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4)考核要求:各个级别的护理人员考核前提示能够完成自身岗位的工作,初级护理人员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中级护理人员每年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实践考试、理论考试以及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考试,担任一定病房的查房及健康教育讲座,参与科室质量控制,做好带教工作[3]。

1.3评价标准 根据《浙江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方面的护理、护理的态度、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未见明显差异,然而,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因而,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效果表

3讨论

分层管理最初是应用于企业的一种管理方法,现今被应用到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上,也称为护理分层管理模式,依据护理的工作岗位、工作范围、工作技术要求以及工作职责等,建立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也就是说根据护士的层次不同实施级别不同的护理操作[4]。具体可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级别:(1)初级护理人员。主要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生活实施护理,无需实施技术相关操作的基本护理措施。(2)中级护理人员。主要是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各种处置和治疗。(3)全面管理护理人员。主要工作是建立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观察,及时记录存在不足之处,及时的制定改正措施,同时指导和监督初级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以及护理质量控制,这也是整个分级中最重要的一种。

护理质量是一个医院管理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护理的态度、护理的效果、护理的技术等等。而且,护理质量也是对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评价的一个标准,例如护理人员水平高低、素质情况以及技术掌握熟练度等等。医院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相互合作的精神[5]。因而,医院对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医院要依据每个级别的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辅导措施,主要针对的对象为进入工作岗位不足1年的新近护士,由于其刚进岗位不久,缺少对精神科疾病护理的认知度,综合能力不强,因而应将重点放在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最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未见明显差异,然而,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因而,实施分层管理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常规管理的患者。这也是遵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老话,每个级别的护理人员完成自己级别的操作,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工作,不会因岗位出现改变而改变,因而,通过实施分级管理,不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而且还促进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能够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分层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艮,安凤荣,武平平.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护理管理.2012,24(04):548-549

[2]成巧梅.引入分层管理模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10,23(01):148-149

[3]吕康晶.浅谈分层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48(04):641-642

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3-01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与要求。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为全员,全面及全过程的管理[1],要求工作中所有人员均参与管理,工作过程必须有要求、有标准、有验证、有评价,除了工作结果外,更要有过程管理与过程监控[2]。随着社会医疗护理需求日益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神经内科患者更需求高质量的服务,更细致入微的治疗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病区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共有床位56张,护士21人,其中工作年限≤3年3人,3-5年5人,6-9年5人,≥10年8人;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3人。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1.2 精细化管理方法

对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有如下内容: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护理人员实行分层次使用,并对人员进行灵活调配。②做好护士培训,追求卓越品质。科学实施并不断完善培训体制,注意培养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③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的明确与健全,建立岗位说明书,明确日工作重点,建立每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④科学合理排班,实行小组护理,每位护士负责6-8位患者,对不同年资的护士合理搭配,保证护理工作优质完成。⑤切实有效落实护理站前移,实行床边工作制度,确保每天在病人床边工作不少于6小时。⑥改善住院环境,提供安全保障,每张病床安装了护栏,设立床头温馨提示卡;完善护理用具、提高工作效率,科室配备了床旁餐桌、床边洗头车及床边护理工作车等护理设备。⑦细化分级护理、开展临床路径。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将原来的护理级别细化为一级A、一级B、二级A、二级B、三级护理五个级别。制定实施14个病种临床护理路径⑧活化宣教模式,开设健康课堂,定期为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学会测量血压、血糖及注射胰岛素等基本家庭护理技能。 ⑨延伸护理服务、深化服务内涵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每个患者家庭,建立出院患者护理随访制度,每位患者出院以后一周内由其责任护士进行随访,以便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健康指导。

2 结果

神经内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表扬信明显增多、护士责任感明显提升;病房患者投诉和纠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数量降低、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

3 讨论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体现了精、细的理念,即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做到精益求精、细心操作与细心观察;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增强优质护理服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3]。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世晴,陈莹.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信息学,2007,20(12): 2081.